黄庭坚为蒲远犹书墓志撰墓碣_第1页
黄庭坚为蒲远犹书墓志撰墓碣_第2页
黄庭坚为蒲远犹书墓志撰墓碣_第3页
黄庭坚为蒲远犹书墓志撰墓碣_第4页
黄庭坚为蒲远犹书墓志撰墓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庭坚为蒲远犹书墓志撰墓碣陈仕猛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 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蒲远犹,字仲舆,本是成都人,后终老薪春。去世前一年,他自 知将不久于人世,自撰了墓志。他的长子蒲穆与黄庭坚是好友。 蒲远犹辞世后,黄庭坚应蒲穆之请,为蒲远犹墓志书丹,还撰 写了蒲仲舆墓碣。墓碣是墓碑的一种。根据形状不同,碑可分为碑与碣。上顶平平、 正面呈长方形的,称之为“碑上顶为圆弧形、上小下大的,称之 为“碣还有一种说法,“大者为碑,小者为碣”,一般以官位的 高低来规定墓碑尺寸的大小,唐代和北宋时期,五品以上立碑,七品 以上立碣。墓志由墓碑开展而来。东汉末年,曹

2、操严令禁碑,魏晋两代因循 这一禁令。后来,人们为了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将地表刻石埋入墓中。 以散文记述死者姓名、籍贯、郡望、官爵、生平及生卒年月,称之为 “志”;在文末用数句韵文(多为四言)加以概括并表达悼念之意, 称之为“铭”,合称为“墓志铭”。安葬时,将墓志铭与棺椁一起埋入 墓内。禁碑令废除后,这一风俗仍然不改,形成墓碑矗于地上、墓志 藏于地下的格局。薪春先贤陈诗(17481826)在湖北旧闻录卷二三图志闽 清令远犹墓志中记载:“蒲远犹墓志,在薪州。元祐六年自志,豫 章黄庭坚书,简寂观道土陈善渊摹刻。嘉庆戊辰,安平乡土人垦田于 独山之麓,掘地得之,字画皆完好。”陈诗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

3、 进士,清代著名方志学家、教育家,人称“楚北大儒”。“嘉庆戊辰” 即嘉庆十三年(1808); “安平乡”是当时靳州五乡之一;“独山”在 今漕河镇独山村、赤东镇范铺村一带。也许陈诗并未亲眼见过“字画蒲远犹喜欢吟诗作文,日积月累,多达十套,藏在家里,但是没 有编辑整理。可惜岁月无情,早就片纸无存。这篇自撰的墓志, 成了他唯一的传世作品。为什么要自撰墓志?蒲远犹在文稿中作了说明:自古以来的墓志, 一般要记载所葬左右后前山林河湖,让后代铭记墓主的文章、德行、 功勋、事业。具备这四项的人,自身必须有崇高的道德修为,而且碰 上大好时机,遇到贤明君主,有显赫的官爵、显贵的官位,对维护国 家平安稳定有大功,对

4、人民群众有恩泽。有的人不得志,无地位,那 必定是有非同一般、不同流俗的品行、行为,可以扬名于世。如果没 有这些,那就不能让黄土里的一堆乱骨头去欺骗后人。我欣逢太平盛 世,没有什么可以让后代铭记的东西,平日就只是穿衣吃饭,八十高 龄了,还活得好好的,精力没有衰退,真的是世界上一个幸运人!我 担忧死后,帮我写墓志铭的人,编造一些虚假的溢美之词,那样在九 泉之下,我知道了,岂不非常惭愧?于是,我就自撰墓志,交给儿子 蒲穆和蒲稷,郑重其事地要求他们不要改变我的意思。元祐辛未(即元祐六年,1091)九月十三日,蒲远犹撰好了墓志 文稿,交待两个儿子:“很多人说我不得志,我自己难道没有自知之 明?人生在世,

5、没有挨饿受冻,身体健健康康,年逾八十高龄,是一 个很幸运的人。我如果死了,你们就把这篇墓志刻在石头上,连我一 起埋了。”元祐七年(1092),也就是自撰墓志的次年,蒲远犹以八十二岁 的高寿仙逝。蒲穆遵照父亲遗言,请好友黄庭坚按照蒲远犹的原稿, 书写了墓志。简寂观道士陈善渊将黄庭坚书写的蒲远犹墓志摹刻 在石头上。简寂观,位于江西九江境内庐山南部金鸡峰下。B6庐山与 新州所属黄梅县隔江相望,距新春也不远。元祐八年(1093)正月二十八日,蒲穆等人将父亲灵柩与母亲张 夫人合葬,又请黄庭坚撰写墓碣,将墓碣立在墓旁,提醒后人保护好 墓地,不要损毁墓旁的松柏树。一代西蜀大儒,长眠新阳大地。他乐观开朗,随遇

6、而安,寡求易 足,特立独行。蒲远犹有幸,晚年定居靳春,终老靳春,最后葬在新 春;薪春有幸,留住了蒲远犹和他的儿子,留下了黄庭坚与新春结缘 的一段佳话。【注】1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文学创作深受苏轼影 响,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最终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 诗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山谷体”,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尊为开山之祖。 书法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2胡海帆在一件鲜为人知的黄庭坚书作蒲远犹墓志(载于文物出版 社书法丛刊2009年第3期)一文中,称蒲远犹是黄庭坚的好友,“黄庭坚与 蒲远犹父子皆有厚谊,蒲老长山谷34岁,可谓忘年之交

7、”。马森“尚意”书风 的一个特殊视角一一从林敏修所书蒲元礼墓志说开去(载于中国书画报 书法研究2017年第11期)一文也说,蒲元礼墓志是“二林”为黄庭坚的好 友蒲远犹之子蒲元礼撰文并书。所谓蒲远犹与黄庭坚是好友,多半有误。从传世 的黄庭坚诗文看,黄庭坚与蒲远犹的长子蒲穆(蒲元礼)交往比拟密切,而与蒲 远犹并无交集。3后汉书卷二三窦宪传:封神丘兮建隆喝”,唐李贤注:“方者 谓之碑,员(即圆)者谓之碣。喝,碣也。”4唐律疏议卷二七杂律:“丧葬令:五品以上听立碑,七品以上 立碣。”北宋建隆四年(963)颁行的宋刑统,内容和唐律基本一致。5参见胡海帆:一件鲜为人知的黄庭坚书作蒲远犹墓志。6笔者认为胡海

8、帆先生个别断句、标点可能不当的,直接作了改动。7代渊(? 1057),字蕴之,本是代州人,唐末避难导江(在今都江堰市), 著有周易旨要老佛杂说。参见宋史卷四五八隐逸列传(中)“代渊 传”。8任维翰为成都名师,“通经,善讲解”。参见吕陶净德集卷二八冲 退处士章察行状。9周式,成都人,”通讲五经,善诱后学”,获成都府路转运司推荐,庆历 二年(1042)十一月,候任国子四门助教。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庆历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以益州草泽周式 为试国子四门助教。成都府路转运司言式通讲五经,善诱后学故也。”据陈应行陈学士吟窗杂录卷三四上记载,周式,成都人,有春诗: “珠帘绣户迟迟日,柳絮梨花寂寂春。”陈应行

9、,建宁府建安县(今福建建瓯市) 人,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特奏名登进士第一名。胡海帆引陈诗撰湖北金石存佚考,说周式有毛诗笺传辨误二十卷。 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记载:周轼笺传辨误八卷。朱彝尊经义考 卷一。四诗七说:周氏轼毛诗笺传辨误(绍兴书目轼作式),宋志八卷(绍 兴书目二十卷)。此“周式”“周轼”是否蒲远犹的老师,待考。北宋还有个周式,乃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首任山长。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 六学校考七-郡国乡党之学记载:“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赐潭州岳麓书 院额。始,开宝中,郡守朱洞首度基创宇,以待四方学者。李允那么来为州,请于 朝,乞以书藏。方是时,山长周式以行义著。八年,诏见便殿,拜国子学主簿,

10、 使归教授。诏赐书院名,增赐中秘书。”大中祥符八年为公元1015年,蒲远犹是 否师从此周式,待考。10徐庸,著有周易意蕴、卦变解。参见宋史卷二O二艺文志 一。11宋史卷四五八隐逸列传(中)“张愈传”写为“蒲芝”。12宋史写为“张愈”。据宋史张愈传记载,张愈,字少愚,“隽 伟有大志”,曾向朝廷上书,请求出使契丹,被推荐试任秘书省校书郎,但张愈 情愿将官职授给父亲,自己那么隐居老家。13班固是东汉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汉书的主 要作者;班固死后,妹妹班昭奉汉和帝之命,整理班固未完成的汉书,补写 了 “八表”,还著有女性经典启蒙读物女诫。14望县县尉品级为从九品上(中下、下县县尉品

11、级那么为从九品下)。唐宋 时,根据州县地位轻重、辖境大小、人口多少和经济收入划分为不同等级。唐杜 佑通典卷三三职官十五州郡下说:“大唐县有赤、畿、望、紧、上、 中、下七等之差。”自注:“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余那么以户口多 少、资地美恶为差。”宋会要职官十一说,宋代县分赤、次赤、畿、次畿、 望(四千户以上)、紧(三千户以上)、上(二千户以上)、中(千户以上)、下(不 满千户)、下下(五百户以下)十等。15集州,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东巴州置,取东北集川水为名。北周天 和五年(570)后,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北宋时属利州路,宋仁宗时期,仅领 难江、清化二县。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

12、),废集州,将难江县隶属巴州,将清 化县降为镇,并入巴州化城县。16宋代时,州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中下、下共八等。17唐乾元(唐肃宗第二个年号,为公元758760年)时,蜀地分为东、 西川,梓州常为东川节度使治所。北宋时,梓州隶属梓州路(潼川府路),宋仁 宗时期,领郭县、射洪等十县。18我国古代儒家传统礼仪,父母死后,子女须持丧三年,其间停止一切娱 乐活动,不得行婚嫁之事,不得预吉庆之典。官员停职守制,称“丁忧”,从得 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就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子遭母丧 或承重孙(嫡长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 “丁外艰”。19可能是因

13、为从来没有当过京官,所以蒲远犹官职是“县令”而不是“知 县”。宋代大多安排朝官、京官执掌一县之事,称“知县”,知县由京官以上充任 的,地位高于县令。参见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第十编地方官类之二一一 府州县官“知某县事”条,中华书局1997年版(2007年重印),第553页。20 1954年,原临晋、猗氏两县合并为临猗县,各取县名首字为今名。21宋代官制辞典说,元丰新官制以前,“三京畿县令正六品上,诸州 上县令从六品上,中县令正七品上”,次畿县县令品级至少为从六品上。22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多首诗篇提到长风沙。如长干行(见李太白集 注卷四):“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长干是南

14、 京古代一处里巷名);江上赠窦长史(见李太白集注卷十一):“万里南迁 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北宋诗人梅尧臣送方进士游庐山(见宛陵集 卷三六)诗云:“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南宋大诗人陆游于乾道六 年(1170)入蜀,七月二十六日坐船经过长风沙,他在入蜀记卷二中解读了 李白的长干行:“自金陵(今南京)至此七百里,而室家来迎其夫,甚言其远 也。地属舒州,旧最号湍险。”陆游还专门写了一首长风沙(见剑南诗稿 卷十)诗,对长风沙自然环境作了生动的描写:“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 吹花。橹声已出雁翅浦,荻夹喜入长风沙。长风自古三巴路,橘竿参差杂烟树。 南船北船各万里,凄凉小市相依住。歌呼杂

15、沓灯火明,黄昏风死浪亦平。”23宋代州府均有郡号,黄州的郡号为齐安郡。24参见秦观淮海集卷三三泸州使君任公墓表,宋史卷三四五任 伯雨传。宋登科记考,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822页。任师中与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是正宗老乡,与苏洵是老朋友,苏洵有 送任师中任清江诗,苏辙有送任师中通判黄州诗,苏轼有答任师中次 韵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诗,还有任师中挽词祭任师中文等。通判,全称“通判州事”。宋代时,皇帝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 通判与州府长官(知州或知府)互相牵制、监督。通判的权位有些特殊。论官位, 通判是知州的副手,在知州之下;论职权,通判可与知州同理一州之政,凡涉及 兵民、钱谷、

16、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的公文,须经知州与通判联署才能生 效,通判还有监察官吏之权,可直接通达皇帝,号称“监州”。25蒲远犹墓志石刻为“逆”字。陈诗湖北旧闻录收录的闽清令远犹墓志作“迎”,或许是笔误,如果是有意改动,恰恰是改错了。26孙昌龄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三月,升任殿中侍御史。参见李煮续 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王安石有送孙叔康赴御史府诗(见临川文集 卷十二)。27宋史卷十四神宗本纪一,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七十六。28孙昌龄生平,参见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卷九七八,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5年版,第一b册第11321页。29嘉靖薪州志卷二,记载新州缴纳“贡赋”的纺织品有“丝”“绢”; 土

17、产有“棉花” “麻” “布”等。30驾部为兵部四司之一,主管舆辇、车乘、邮驿、厩牧等事,郎中为司长。 元丰改制后,驾部郎中为职事官,从六品。31张氏卒于元祐戊辰(即元祐三年,1088),蒲远犹卒于元祐壬申(即元 祐七年,1092)。蒲仲舆墓碣说张氏“前府君三年卒,有误。32唐宋时,凡符合应科举考试条件的,由所在州县发遣解送至京,称“发 解”。宋代的发解试有国子监试、开封府试、州县军监试及各种别头试,考场设 在本州军贡院,或开封府(南宋时为临安府)、国子监。宋代发解试是士人角逐 十分激烈的考试。通过了发解试的,称解士或贡士、举人。参见宋登科记考 附录宋代科举概述,第17、20页。33参见宋登科记

18、考附录宋代科举概述,第20、21页。34日本续新编分类诸家诗集收有林敏功送梅花赠蒲元礼诗,诗曰: “官梅虽近有谁知,渠共诗人似有期。记得去年携酒处,竹间初折半斜枝。”参 见卞东波:域外汉籍中所见宋代江西诗派新资料及其价值(载于海南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35山谷外集卷十二。36简寂观是著名的道教宫观,南朝宋大明五年(461),由道教上清派宗师 陆修静创立,原名太虚观,因陆修静羽化后谥“简寂”,后人就称之为简寂观。 参见(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七南康军。完好”的墓志,因此他在湖北旧闻录湖北金石存佚考中所录 文字,与实物略有差异。蒲远犹墓志石刻出土后,大约于咸丰、同治年间亡佚

19、,北京大学 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了蒲远犹墓志拓片石印本。石印本 上有陆和九先生五十七时写的题跋。陆和九(18831958),湖北沔 阳(今仙桃)人,名开钧,字和九,是著名金石学者,曾在辅仁等多 所大学任教授,讲授金石学,晚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在 跋中说:“据新州友人祁君云,志石于清乾隆初为晋人官靳者挟 之以去,晋地多山岭,路崎岖,车行颠末簸震,断为二。麻绳紧缚损 湖石面。”陈诗生活于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祁君是民国时人, 志石出土时,陈诗是当代人,祁君是后人。后人听闻传说,称志石于 乾隆初就被在靳州为官的山西人弄走了,时间多半有误;而当代人记 载志石于嘉庆年间才出土,可能比拟

20、确切。陆和九在跋中还说, 这件珍贵拓本是“在北京韩君处搜得,系由晋购帖片而归者”,“戊寅 十二月,燕舲兄以函属让”。这个“戊寅”年为1938年。“燕舲”,即 柯昌泗(18991952),山东胶县人,字燕舲,近代著名史学家柯劭 态的长子,曾任故宫博物院专员、北京师范学院教授,也是著名的金 石学者。陆和九将墓志拓本提供给柯燕舲。北大图书馆藏印本右下角 铃有“燕舲格古”朱印一枚,纸背有陆和九题墨字“柯燕舲石印本”, 可见这是柯昌泗将墓志拓本印刷后送给陆和九留作纪念的石印本。石印本显示,志石中部横向断裂,损毁假设干字,石面有斜擦痕迹, 日久天长,局部字残缺,模糊不清。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胡海帆 撰写

21、了一件鲜为人知的黄庭坚书作蒲远犹墓志,刊于文物出版 社书法丛刊2009年第3期,让更多读者有幸得读蒲氏传世之作, 一睹黄庭坚书法艺术。胡先生曾向新春县博物馆专家王宏彬打听过蒲 氏墓地情况,研究成果发表后,特来信致谢并建议新春重刻蒲远犹胡海帆先生根据石印本,参考湖北金石存佚考补齐志石断裂 处缺字,对志文断句、标点,现誉录如下叫有宋故闽清令蒲老自志其墓豫章黄庭坚书远犹蒲氏,家成都,字仲俞。生于大中祥符辛亥,历五朝八十有 一年。远祖本河中宝鼎人,仕于唐,随僖宗幸蜀。及乘舆反,正中原 乱,遂为成都人。曾祖父讳勋,祖父讳裕,先君讳亮,皆不仕。远犹 幼而好学,学赋于代渊,受易于任维翰,受诗于周式,受太玄于

22、徐庸。 庆历六年进士及第,授绵竹尉,移集州司理参军、梓州司理参军,皆 以亲忧不赴。服除,了无仕宦意。闲居,益读书学文,婆娑乡里者数 年。亲友劝激,乃调河南尉,用荐章移临晋令,以蜀人例移闽清令。 到官瑜年,病脚气,寻医归,至舒州长风沙而舟坏,全家几葬鱼腹, 是岁熙宁庚戌也。会任师中饭在齐安,馆我于临皋亭。不能期月,孙 叔康昌龄在新春,以舟来逆,至那么寓浮屠舍,且谋归蜀。而薪州亦江 淮之会,有鱼稻布帛,养生之具足,年又渐老,遂卜居焉。买宅一区, 有田数十石,可用伏腊,其归蜀与否,那么在子孙矣。娶晋陵张盍之之 女,卒于元祐戊辰,葬州南石鼓院南二里。二男二女:长女嫁眉山陈 纲;长子穆,举进士,再试礼部

23、;次女嫁河南王蒙亨;幼子稷,自有 母。孙晏,始十岁,女始五岁。有歌诗杂文十帙,未次。呜呼!古之 志其墓者,维志其所葬左右后前山泽而已,后世遂铭其文行功业。然 四物者,必躬有道德仁义,遭时遇主,有崇爵大位,有功于社稷,有 泽于民。或不遇无位,那么必有卓然独立之行,可以名世。苟无此,不 可以黄壤朽骨厚诬来世。予生太平时,无可铭之具,衣帛食稻,大耋 而不衰,但乾坤中一幸民耳。恐身后有铭予墓者,加酿空文,死而有 知,予岂不自愧?乃作志付穆与稷,慎无废予理命。元祐辛未九月十 三日志。(简寂观道士陈善渊摹刻)从标题和行文语气看,乃是蒲远犹自撰墓志,至于黄庭坚书丹、 简寂观道士陈善渊摹刻,当在蒲远犹辞世之后

24、。黄庭坚为蒲远犹撰写的墓碣文稿,编入了山谷集卷二四,现 抄录如下:蒲仲舆墓碣府君讳远犹,字仲舆。本河中宝鼎人,在唐为仕家,从僖宗幸蜀 而失其官,遂为成都民。故曾大父勋,大父裕,父亮,皆老于田。府 君少而能赋,与女弟幼芝俱有声于剑南。幼芝嫁成都张俞,学问文章 与其夫抗衡。而府君亦登庆历六年进士第。中州士大夫闻蒲君与女弟 并时有文,以比前世班固、马融,翕然称慕之。府君词赋甚严,学诗、 易、太玄皆从蜀之大儒,讲授有师法。命奇不耦,为绵竹尉,移集州、 梓州司理,继丁内艰,皆不行。服除,久之不出,益自刻苦于文学, 不以不逢故态而沉沉田里间也。父老期以远大,后数年乃劝之就,调 河南尉,荐为临晋令,移闽清令

25、。病缓不能拜,移疾去。而沉舟于长 风沙,几死。旅次齐安新春盖二十馀年。有田不能百石,遂以耋老, 亦可以知其寡求而易足也。有文十帙,藏于家。生于大中祥符之辛亥 岁,殁以元祐之壬申年。夫人张氏,尚书驾部郎中和之之女,前府君 三年卒,葬新春南之渎山下。二男,日穆、日稷;二女,嫁眉山陈纲、 河南王蒙亨。前一岁,自为石志日:“人谓我不逢,我岂不自知,生 不病寒饿,年瑜八十,亦乾坤中一幸民。假设死那么以兹石埋我。”穆等 既奉治命,以明年正月二十八日,举府君之柩合于张夫人之丘,又乞 文于其友黄庭坚,碣于墓次,俾来世勿剪其松柏焉。将蒲远犹墓志与墓碣对照研读,再参考其他资料,我们 可以大致了解蒲远犹的生平事迹、

26、蒲家与黄庭坚交游情况。蒲远犹(10111092),字仲舆,一字仲俞。生于大中祥符辛亥 年(即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卒于元祐壬申年(即宋哲宗元祐七年), 经历五朝皇帝(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享年八十一岁。蒲氏远祖本来是河中府宝鼎县人。河中府,唐开元八年(720) 升蒲州置,治所在河东县(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同 年改名蒲州。乾元三年(760)复置河中府。辖境相当今山西西南部 龙门山以南,稷山、芮城县及运城市以西,陕西大荔县东南部地。宝 鼎县,唐开元十一年(723)改汾阴县置,属蒲州。治所在今山西万 荣县西南宝井村。乾元三年(760)属河中府。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 改

27、名荣河县,隶庆成军,熙宁元年(1068)废庆成军,以荣河县隶河 中府。唐僖宗时,蒲氏有一位先祖在朝为官。广明元年(880),黄巢起 义军攻陷洛阳,拿下潼关,逼近长安,唐僖宗君臣束手无策,狼狈逃 亡,最后逃到蜀地。蒲氏先祖随从僖宗入蜀,眼看中原大乱,后来就 没有跟随僖宗返回长安,而是留在了蜀地,官职自然也就没了,从此 成了成都人。蒲远犹曾祖父大名蒲勋,祖父大名蒲裕,父亲大名蒲亮, 都是平民百姓。蒲远犹幼而好学,拜当代名士代渊、任维翰、周式、徐庸【划 等人为师。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擅长吟诗作赋。妹妹幼芝也是 个才女,嫁给郸县才子、帅哥张俞四。丈夫去世后,她写了一篇悼词, 称赞丈夫高尚的品格,全文

28、被宋史采录。蒲氏兄妹二人赫赫文名 飞越剑南关,从四川盆地传到了中原大地,人们交口称赞,认为他们 可以与汉代的班固、班昭相比13】。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蒲远犹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第一站 是绵竹县尉。绵竹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北宋时隶属益州路汉州, 等级为“望县”;县尉负责一县治安工作,是个从九品的小官。Ml绵竹县尉任满后,蒲远犹调任集州司理参军,改任梓州司里参军。 集州为“下州”,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均;梓州为“紧州”,等级比集 州高坷,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1刀。司理参军,简称司理,主管一州狱 讼刑罚。中、下州司理参军从九品,上州司理参军从八品。蒲远犹的 官职由从九品升到从八品。但因为“丁内

29、艰”1%就是为仙逝的母亲 守制,这两个州的司理,他都没有赴任。蒲远犹为母亲守孝三年,期满后,一点做官的欲望也没有,继续 在家闲居,天天读书写作,自得其乐,从不怨恨生不逢时,就这样无 忧无虑地、潇潇洒洒地在老家过了好几年。亲朋好友觉得他这么一个 人才长期虚度光阴,甚为可惜,纷纷劝他在仕途上要进取。于是,蒲 远犹重新步入官场,先是调任河南县尉。河南县在今河南洛阳市,隶 属京西路河南府,是北宋西京所在地,等级为“赤县”。赤县县尉的 品级为从八品下。河南县尉任满后,蒲远犹被推荐升任临晋县令网。临晋县在今山 西运城市临猗县2。,隶属陕西路蒲州,等级为“次畿县”。大约是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蒲远犹调

30、任闽清县令。闽清县 隶属福建路福州,等级为“中县”。中县县令品级为正七品上,比次 畿县县令品级要低。是否是降级任用?为什么这样调动?蒲远犹 墓志说,由于是蜀地人,按照相关规定交流任职的。蒲远犹在闽清县令任上仅一年多,因为严重脚气病,无法正常履 职,只好离任,踏上寻医还乡之路。熙宁庚戌(即熙宁三年,1070), 他携家带口,跋山涉水,一天,乘坐的船航行到舒州长风沙江段,狂 风大作,沙尘弥漫,船触礁漂浮,全家人差点都葬身鱼腹。据宋代太 平寰宇记卷一二五淮南道三记载,长风沙在舒州怀宁县东一百 九十里(今安徽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长风村江边),是长江的一处险 段,自古就与瞿塘峡、潮漱堆并称。冈蒲氏一家人从

31、惊涛骇浪中捡回性命,稍作休整,继续溯江而上, 一路胆战心惊。到了齐安(即黄州)阳,正碰上时任黄州通判的老乡 任师中。任师中把蒲远犹全家安排在临皋亭,热情招待。任师中(1018-1081),名饭,字师中,眉州(与蒲远犹老家成都同属益州路)眉 山人,庆历年间进士,曾任新息县(在今河南息县)县令,后官至泸 州知州。僮4蒲远犹一家在黄州住了不到一个月,新州(新春郡)通判孙昌龄 安排船只把他们接到靳春。本来,黄州在薪春的上游,距蒲远犹老家 成都还近一些,从黄州到新春,实际是走回头路,是逆行。阳孙昌龄, 字叔康,真州(今江苏仪征)人,一说是晋陵(今江苏常州)人。曾 任屯田员外郎签书江宁节度判官事。获王安石

32、推荐,升任殿中侍御史。 囤因为卷入一场有关王安石新法以及御史台官员是否尽职尽责的纷 争,熙宁二年(1069)八月,贬为新州通判。2刀后历任通州知州、江 宁知府、两浙转运副使、福州知州、苏州知州。28初到靳春,寄居在一座寺庙的客房里,开始还打算重归故里,但 住了一段时间后,看到薪州地处长江、淮河交界地带,交通便利,是 个鱼米之乡,纺织之乡12叫物产丰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真乃是 养生天堂!自己年过花甲,老了,就在薪春定居下来,买了一处宅院, 几十亩田地,有吃的、有穿的、有用的。蒲远犹墓志说“可用伏 腊”,所谓“伏腊”,本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夏祭称之为“伏”, 冬祭称之为“腊”,后来,人们把伏

33、祭和腊祭的日子泛指节日,又用 “伏腊”借指生活或生活物资。“可用伏腊”,大意是小日子还过得去。古人讲究叶落归根,但蒲远犹想得开,将来是否迁回四川老家,交给 子孙决定。就这样,他在新春一住二十多年,度过晚年最后的时光。蒲远犹夫人张氏,是晋陵人、尚书驾部郎中张五之的女儿。晋陵, 在今江苏常州市内,当时隶属两浙路常州。尚书驾部郎中,为文官迁 转官阶,从五品上。3。张氏卒于元祐戊辰(即元祐三年,1088) 3 蒲远犹墓志说张氏“葬州南石鼓院南二里”,这个“州。指当时 新州治所,在今新春县县城漕河镇罗州城一带。“州南石鼓院南二里” 范围有点大,蒲仲舆墓碣明确说“葬新春南之渎山下”。渎山,就 是独山。蒲远犹生有二男二女。长子蒲穆,次子蒲稷;长女嫁给眉山陈纲, 次女嫁给河南王蒙亨。蒲远犹墓志说蒲穆“举进士,再试礼部”。“举进士”,是指 参加发解试,获得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网。“再试礼部”,是说参加 了礼部试。礼部试,也称“省试”,北宋制度,“秋取解,冬集礼部, 春考试,合格及第者,列名放榜于尚书省”,省试合格进士由礼部上 奏皇帝。画省试不合格,有的士子就反复考。蒲穆可能参加了两次以 上礼部试。蒲穆,字元礼。薪春县博物馆藏有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