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结合家乡民俗文化浅谈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蒲县的农耕类型我的家乡,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县境似海棠叶状。位 于北纬36,38 036.62 ,东经110.92111.38 之间。从地理位置来看,是 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域,是典型的中国北方旱作农业。为什么这么讲呢?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古人类的定居生活等 的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第一次生产力的飞跃, 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地带主要集中在北纬 20度到40度之间。这里也 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域。农耕文明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之前。此间,人们 以农业为主,政治体制
2、一般实行君主制或君主专制,社会结构呈现为金字塔 形。农耕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它是工业文明的摇篮。1在距今100008000年问,中国早期农业已形成了以栗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 业和以水稻为代表的南方水田农业两大系统,以及与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结 合的南稻北栗格局。北方的原始农耕以旱地农业为特色,这与黄河流域的自然 条件有密切关系。春秋冬三季干旱寒冷,夏季高温多雨。该区域普遍存在的黄 土,持水保肥能力低,但有较好的毛细作用。所以选择对肥力水分要求不高, 幼苗期能抗旱的栗。南方的原始农耕以稻作农业为特色。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多 湿润,所以选择了喜水作物水稻作为主要农作物。1二、蒲县农耕文明的发展历史讲到蒲
3、县的农耕文化就不得不谈蒲县悠久的历史。蒲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北魏时期,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北 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置石城县。(今蒲县黑龙关镇)。因此北魏对山 西地区农耕文化的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北魏前期,北方农业屡遭破坏,到北 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开始逐渐恢复,北周武帝改革后又有发展。最初,北方、西 北游牧民族内迁,对中原农耕文明的破坏较大,黄河流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 业有了发展,但是这使两汉时期过度开垦所导致的环境破坏的状况得到一定的 缓解。随着民族大融合的发展,这些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有了改变, 中原地区的农业又发展起来。新农具、新技术的推广
4、是北方农业发展最突出的 表现。马钧改进翻车,这种灌溉工具,可以节省人力;水碓、水磨等粮食加工 器械也得到广泛应用;中原的新农具、新技术对边境、对南方农业发展都有很 大影响。水利兴修也得到重视,曹魏时期曾在淮河流域等地筑堰穿渠,北魏孝 文帝也下令修复水利,对促进北方农业恢复起了重要作用。当时,河西走廊, 辽东等边疆地区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北周初置石城郡,大象元年(579年)废郡为蒲子县(县治今古县村)。宇文泰时期,在经济上根据儒家先富后 教的传统观念,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植,并相应地制定采取了一些措施。首 先就是将被破坏了的 均田制恢复起来、使那些由于土地兼并、战乱、天灾而丧 失土地,流落他乡
5、的农民和土地重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 了条件,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隋开皇九年(589年),置蒲川县(县治在今 城关),隋大业元年(605年),改蒲川县为蒲县。唐武德二年(619年),改 为昌州。唐贞观六年(632年),废昌州,复置蒲县。隋唐时期从 581年隋朝 建立到907年朱温代唐,长达326年,总特征是农耕文明的繁荣和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其中,隋朝仅37年,但却是我国古代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 统一全国、制度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仓储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继往 开来,把封建农耕文明推向了新的高峰。五代时期,先后为后梁、后唐、后 晋、后汉、后周所属。金兴定五年(122
6、1年)正月,蒲县升为蒲州。蒙古至元 三年( 1266年)废县,并入隰川县(今隰县),至元三H一年(1294年)七 月,复置蒲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隶山西省平阳府。清顺治二年(1645 年),隶山西省平阳府。清雍正二(1724)改隶吉州。清雍正九年(1731 年),又归隶隰州。从五代至辽、宋、夏、金、元,这个时期的总体特征是民 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农耕文明的继续发展。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碰 撞,在两者的冲突中,农耕文明走向成熟。明清时期 ,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到 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带有工业文明演进倾向的变异。三、蒲县的传统民俗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与传承,蒲县儿女创造出了灿烂的
7、农耕文明,有着自 己独特的民风民俗,这些民俗就是农耕文明的文化印记。蒲县最具特色的民俗 活动当数“四醮朝山”活动。“醮”是祈祷神灵的祭礼,后专指道士、和尚为 祈福消灾所设的道场,(广雅所载:醮,祭也。昭明文选指出:“醮诸神, 礼太乙”。 而隋书中提到:“夜中于星辰之下,陈放酒脯、饼饵、币物, 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意思所 指“醮”就是祭神的意思,其本初的目的,是古代农民百姓对天上神佛的庇佑 表示感谢,或祈求平安而举行的隆重祭典。祭典是通过道士、和尚为媒介通过 一定的规程仪式与鬼神沟通,这个活动称之为“醮”。“醮”有固定的仪法, 被称为“醮法”,其根据功能
8、的不同被分为“清醮”和“幽醮”。“清醮” 一 般用来祈福报恩、祝国迎样、祈祷晴雨等:“幽醮”则多用来招魂摄魄、炼度施 食、破狱除灾等。蒲县东岳庙的“四醮朝山”按照“斋绝科仪”来说,是属于“清醮”的范畴之内。蒲县境内四方形成“四醮”最主要的原因是源于对东岳 大帝的崇拜,传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诞辰之日,每到此日,蒲 县都要全民动员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历代沿裘,形成传统古庙会。据明正德 八年(1513)重修东岳庙记载:“每岁三月二十八日一会,合晋地遐迩之 人,相诚祈报者,肩之摩,踵之接,有如云集而雾翕;途之填,道之塞,有如 蚁聚而蜂拥。”有全县乡民的狂欢节之称。 2014年蒲县朝山会入选
9、第四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蒲县朝山会东岳大帝祭祀活动,自农历三月二十日之后,拉开祭祀庆典活 动序幕,到三月二十九日结束,历时十天。以三月二十八日的“四醮朝山”为 活动高潮。“四醮朝山”是蒲县东岳庙行宫独有的民间朝山祭祀活动。全县按 东南西北分建四醮,各醮都供奉有镇醮神,三月二十八日这天,各醮要将自己 所供之神送还行宫,让其归位,以享大祭。东岳行宫“四醮朝山”起自何时尚无记载可考。现有资料记载,“四醮朝山” 在清顺治十四年(1567)已是“四方香客云集”。四醮按东南西北四隅划分,各醮由若干自然村组成,一般 12至15村不 等。有些小村,两个村或三个村合组一个醮社,大村独立成社。
10、各醮设 1名执事总管,有1名纠首负责。各醮社轮流主持朝醮事务,每年一换,12年一轮,或15年一轮。三月二十五日,所辖醮社参加朝山的醮民都在当年主持朝醮的社 村集中训练,排演朝山仪仗队形,准备祭祀用品,安排醮民衣食住行及一系列 活动等。哪村主醮,费用开支由哪村村民摊派解决。主醮村从三月初一起,全 村村民开始忌五辛,不准在河里洗衣服,村设人负责监督。准备朝醮献神供品十分讲究,人员挑选近乎苛刻。如磨献面,不准使用牲口, 只能人工推磨,严禁女人参于操作。推磨、罗面者均由醮会纠首承担。参加磨 面人员一律赤脚,挽裤腿,用黄纸封口,严禁磨面时讲话;磨道打扫干净,清 水洒地,黄土垫道。三月二十日清早请神,请神
11、时需锣鼓 33面,焚香五株,将神迎至村庙正 殿。凡参加朝醮人员三餐禁忌腥荤,禁忌污秽行为;禁忌亵渎语言。三月二十 七为“迎菜”日,这天,12节锣鼓(每节4070人不等)在前开道,后随 神楼,三桌献菜,每桌12碗,敲锣打鼓在村中转游,路过家户,其全家老少都 要在门前烧香磕头,迎接神驾。迎菜事毕,将神楼送归村庙,献菜奉献神前。离东岳庙较远的做醮村,一般为三月二十六日“迎菜”,二十七日起醮, 中途住一晚,二十八日朝山。三月二十八日正式起醮日。当日早八时,炮响三 声,起醮启动。第一声炮响,朝山队伍开始集中;第二声炮响起程准备;第三 声炮响起程。朝山队伍开始抬着神楼,打着仪仗,敲锣打鼓先在村里转一圈,
12、然后一路偃旗息鼓前行;待进县城,队伍肃整,鼓乐起鸣,神楼威武,旗帜鲜 亮,一直到东岳庙照壁广场。朝山仪仗队规模大小不等,一般为1215节锣鼓,每节4070人, 仪仗若干不等,神楼每班4人,分三班轮换,随行醮友少者几百人,多者数千 人。朝山醮会人员所需干粮一律统一发放,一般按所持器具发放。锣鼓手每人 4个馍,其它每人2个馍;参加朝山者忌口(不准乱说乱道),禁五辛(葱、 大蒜、小蒜、韭菜、生姜);抬神楼者,一律禁口,用黄表纸封口。待四醮朝 山队伍到齐后,开始正式朝山仪式。民国以前,四醮常常因为争抢“第一朝 山”权力而发生争斗,每年都有伤人事件发生。民国 23年( 1934)后,为禁止 争斗事件发生
13、,庙会纠首共同议定,在行宫大殿设置4支“朝山令箭”。各醮在二十八日汇聚后,由四醮执事总管,在行宫大殿领取令箭,各醮按领取令箭 顺序,依次进行朝山。朝醮之始,先在庙前组成序列,长管喇叭在前开道,三眼炮仗示声威。一 人高捧令箭引导着喷呐班、八音班组成的乐队和五彩旌旗、金瓜、钺、斧、罗 伞、扇、华盖等组成的仪仗队,抬着“神楼”进入山门,直上正殿朝拜,三拜 九叩之后,便挽驾殿侧。相随的威风锣鼓队(少者八班,多者几十班,每班十 几人),则在东偏门入院,敲打着本醮的锣鼓点,金鼓喧天,震耳欲聋。接着 进行各种表演,舞狮子、耍龙灯、打竹马,跑旱船、踩高跷、扛挠搁以求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幸福、全县平安。四
14、醮朝山仪式大概持续五六个小时,仪式结束,四醮开始交待下年承办醮会事 宜。承办醮村向接醮村交神楼、仪仗等朝山用器。至此朝山仪程全部结束。余 兴未尽的威风锣鼓队少不了要比个高下,刹那间击鼓者做弓箭步,相对敲击; 持钱、擦者,环以四周,锣声当当。围观的人里三圈外三圈,叫好的、喝彩 的、鼓掌的持续不断。蒲县东岳“四醮朝山”,世代承袭,形成传统规约,一直延续到民国27年(1938)日本入侵蒲县后停止。抗战胜利后,四醮朝山重新起醮。民国 27年(1948),蒲县解放后,四醮朝山活动停止。2011再度恢复。至今东岳庙中仍保存有当年朝山用过的“神楼” “伞盖” “朝山令箭”等祭祀文物。2四、“四醮朝山”的意义
15、中国的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 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 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中国 传统文化深受农耕文明的影响。农耕文明下,从上至下都有着对与神的信仰, 有着明显的宗教文化特征。可以说庙会文化是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庙中有 神,而庙又在人间,所以,庙是人神之间交流的固定场所,而庙会则成为了这 种交流的主要时间,发挥着独特的功能。通过在网上大量查阅资料,在张宇“蒲县东岳庙会和四醮朝山3 ”中,他概括了三种功能。第一个功能是通过人神交流来加强信仰力量。庙会的 神圣时间往往是神诞日,
16、人们自发的想象此时的许愿比平时更为灵验,加上民 问信仰中信众对于神的崇敬和祭拜更多的属于“用神”的范畴,即人神利益“交换”,人为神上香烧纸,神满足人的愿望。而且这种形式的许愿“成本”很 低,仅需庙会时间前来庙里和一点点的香烛钱,所以大多数信众乐此不疲。3这点在蒲县东岳庙会上非常明显,如许多信众跪拜祈祷的内容都是“希望神 灵“求圣母娘媒” “东岳大帝赐福”等。人在庙会能时和神有一 个直接对话的机会,而香就是这种直接对话的媒介,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信 件、电话机-一般。其次庙会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增强社群凝聚力。我 国最虔诚的民间信仰信徒大多存在于农村,而且农村的交通、信息渠道往往不 如城市便
17、捷,所以同属一个县城的两个村之间的村民交流的机会都不会很多。 而庙会恰恰给平时见面不多的老相识和亲戚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蒲县庙会 中经常能听到下属乡镇村落香客类似这样的对话,“大哥,你看这是多少年没 见了么,娃都长这么高了 ? ” “是啊,得有十几年了吧。”四醮之间也相互交流学习。这些交流加强了蒲县地区对于东岳大帝的信仰,促进了蒲县民众相互 的学习和交流,增强了各区域之间的凝聚力。正如赵世瑜涉及到民间信仰对增 强社会集团凝聚力作用时所提到的:“民间信仰是各地强化其社区传统或地方文 化传统的产物,一旦各种社会集团,无论是地缘集团、血缘集团,还是职业集 团或性别集团需要强化各自的凝聚力,往往会在
18、本地民间信仰上下功夫。”4东岳大帝信仰在地化通过庙会这个特殊时空更深的进驻蒲县信众心中,而庙会 则依靠信仰的力量得以繁盛。第三个功能他概括为镇痛功能。在中国农村,尤 其是山西晋南的农村,因为气候干早,凤沙较大,加之地处黄土高原,千沟万 壑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对外交往的通道,所以这里的农民生活水平普较差。生活 在这里的人们更容易对于神产生信仰,在某种程度上基于的最根本目的也是为 了摆脱或者缓解生活所造成的巨大痛苦。这种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只能点点滴滴 通过上香,请神等活动完成,而在神诞日的庙会来说,他们的狂欢精神被放到 最大,进入了一种“醉”的状态中,无论是神像前度诚的祷告亦或是朝酿活动 中疯狂的鼓点,
19、都是种摆脱了日常的狂欢迷醉状态。蒲县庙会的狂欢精神有两 方面,第一是扮演,第二是敲鼓。人们在神诞日里,突破日常的自己,扮演不 同的角色,如在朝醮准备时高举龙幡扮演神的仆人,四雄朝山之时手拿鼓锣扮 演神的乐队等。对于威风锣鼓,如果没有一定的气势很难打出高亢激情的鼓 点,这种气势产生的原因有一点就是人们对于生活的抗争精神,也就是说,村 民摆脱日常生活的形态,在朝醮时身着夺张的衣服所打出的激昂鼓点也同时包 含着生活的痛苦和征服这种痛苦的决心。蒲县庙会的三种功能通过人神互慰环环相扣在一起,三种功能也都是为了 人而产生并长时间的保存了下来。人们需要交流,于是有了神诞日的集体赶庙 会;县城需要交流,于是有
20、了四醮朝山的活动;人们希望借助神灵或者借助自 己给生活以希望,于是有了日神酒神光环下的祭祀活动。如此看来,蒲县东岳 庙会在功能上也是一个以“人”为主的庙会。五、在蒲县民俗中窥探农耕文明的意义中华农耕文明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不同于海洋文明下的西方文化,是农耕文明长期 作用下产生的,而在蒲县民俗中这一点也能体现。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追求和谐。农耕民族反对敌对和冲突,讲究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农耕文明本质上需要顺天应命,需要守 望田园,需要辛勤劳作。它不需要培养侵略和掠夺的战争技艺,而是需要掌握 争取丰收的农艺和园艺;它
21、无需培养尔虞我诈的商战技巧,而是企盼风调雨顺, 营造人和的环境。尽管农耕文明也不都是田园牧歌,也有争斗和战乱,但较之 于游牧文明和工业文明,具有质的不同。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农业生产常常受天时和地理的影响,因此,古人崇拜自然、崇拜天地,十分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 谐。“四醮朝山”保留了中华民族扬善惩恶的价值观、传承了敬畏自然(神 山、神树)的观念,有利于增强民众呵护自然、珍爱自然的意识。可见,中华 农耕文明,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巨大的包容。在农耕文明日益发展的时候,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在不断繁行生存,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促进两者之 间经济文化互补和民族的融合。一方面北方民族的勇猛善战、粗犷强劲,富于流动性,善于吸取从远方带来的异域文化,成为中原稳健儒雅的农耕文化的补强 剂;另一方面农耕民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技术 ,促进游牧民族社 会形态的变化。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多元化结构,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 蓄的包容性特点。5 六、中华农耕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课程心得 我对这门课的期待:虽然我是一个理科生,但是自己对文科方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四川乐山市中区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鹰潭一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云南省保山隆阳区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重庆市綦江区南州中学生物高一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越秀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数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滤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东省潍坊寿光市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浙江中烟工业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136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GB/T 5510-2024粮油检验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的测定
- 小学劳动教育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削果皮》课件
- GB/T 22838.6-2024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6部分:硬度
-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儿童乐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
- 英语雅思8000词汇表
- 2024年小工厂入股合作协议书范文模板
- 2024人教版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职业技能大赛-网站设计与开发竞赛理论知识题库(附参考答案)
-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期中检测科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