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级语文上册期末教案_第1页
2022年九级语文上册期末教案_第2页
2022年九级语文上册期末教案_第3页
2022年九级语文上册期末教案_第4页
2022年九级语文上册期末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沁园春雪 毛泽东 教学目标 : ,学问与才能目标: 把握观看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 情,感受词的情感美, 音乐美;领悟上下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尝语言美;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 气概,充分获得审美 的愉悦,进而陶冶同学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决,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 ,明白毛泽东,明白本词的写作背景; ,体会词作语言的精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谈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懂得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手段

2、:多媒体;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毛泽东生平: (同学介绍,老师概括; )(出现其书法作品; ) ,本词写作背景: 1936 年 3 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 对祖国北方壮美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字词: 多音字:分,数,汗,仍,朝; 难字:莽,娆,竞,骚; ,范读:让同学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画的景 象,初步领悟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同学齐读,老师对同学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分析: 上阕: 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 上有何特点?

3、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详细写,气概磅礴,愤怒盎 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详细分析上阕: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 “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 第 1 页,共 89 页阔;“封”写地面,凝然寂静; “飘”写天空,雪姿轻巧;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壮的景观; “长城”,“黄河”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

4、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 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如拟人手法,把“山” ,“万里”相照管,续写地域的辽 ,“原”人格化; “雪山”因,曲折, 高低起伏而说“舞” ,“高原”因雄壮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美无比! 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说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说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 万道霞光,染红了天际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 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特殊明艳多姿! 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

5、;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其次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 今; 其次课时 一,详细分析下阕: 1,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 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 “引许多英雄竞折腰”启下; 2,“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 ,“稍”有什么作用? “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分?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精确,有贬有褒,确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 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 精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 “略输”,“稍逊”,与“只识”

6、相比,褒贬的程序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仍看今朝; ”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日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 古,气概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 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位置, 正欲东渡黄河, 大展宏图, 因此“数风流人物, 仍看今朝” 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 江山,仍指有文采,有观看水平;最终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当看看今日的 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谈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

7、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 “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 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评古”是为了“颂今” ; 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同学摸索,然后老师归纳; ) 词作由写景开头,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 评说历代帝王,最终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布满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 与力气;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谈论,抒情, “议”得恰如其 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谈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第 2 页,共 89 页二,解决课后练习 三,布置作业 ,仔细体会

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仍看今朝”的含义; ,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毛泽东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2,雨 说 郑愁予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读准“圃” ,“喑”,“襁褓”,“锢”,“滞”等词的字音; 把握“寒浅” ,“留滞”,“喑哑”,“襁褓”,“喧嚷”,“温声细语” ,“知悉”等词语在文中 的意思; 2,才能目标: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揣摩诗歌中运用的拟人,象征的艺术手法,提高懂得,观看诗歌的基本才能; 3,情感目标: 品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包蕴的深厚感情,以及文 中的精妙等;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懂得

9、,培养同学懂得,观看诗歌的基本才能; 课时支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 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 ,去感受现代诗歌中 的“雨”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走近作者: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 1933 年生于山东济南; 1949 年随父至 台湾; 1956 年参加创立现代派诗社;他的诗作以漂亮,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 第 3 页,共 89 页温存华美,自成风格;其成名作错误 1954 年在台湾首次发表时,由于该诗的最终一句“我

10、达达的马蹄是漂亮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 蹄”之声; ,写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年月日的台北联合报上;当时正值我国终止“文革”灾 难不久而开头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 童”的希望,也是对祖国将来的希望;它在漂亮,潇洒,富有抒情韵味的基础上,又出现出清 新动人,轻巧率性的一面,因此此诗一刊出,马上受到人们的高度评判; 三,初读课文 1,听诗歌配乐朗诵; 2,老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同学就协作编好的对课文的评点; 3,同学读课文,每读一段,老师也同样配读对课文的评点; 4,初读小结: 这首诗歌分为四层意思来出

11、现, 第一点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时候雨来到了大地;其次点明雨 的来意和雨的亲切邀请;再次点明雨的来意,要教会孩子们英勇地笑;最终呼应开头,点明 雨的希望; 四,文段分析 1,其次节中“像雨丝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有什么作用? 明确:“把天地织在一起”说明雨对大地的博爱,它想滋润万物,这首诗是为希望儿童所 写的,因此,这其实也正是雨对全部儿童的博大的爱; ,其次节中“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能否改成“我来了,在雷鸣 电闪中,在狂风中我来了”?为什么? 明确:“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说明雨是静静地来的,由于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 扰他们;改后就说明雨来时那惊扰人的气概,就表现不了雨对孩子们的关爱

12、,此外也不符合 春雨绵绵,轻柔细腻的特点; 3,第三节中“当我接近的时候你们或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这里的“我” 和“你们”分别指代谁? 明确:“我”指代春雨或雨, “你们”指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 ,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围着池塘跟跳动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 洗衣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雨想请孩子们和它一起去迎接春天的到来;在这之前,鱼儿是不动的,溪水是静 止的,现在春天来了,鱼儿也开头活跃地跳动着,溪水也开头重新涨了起来,又活泼地流淌 了起来,这些正是春天到来的象征,现在雨带着孩子们去向鱼儿“说声好” ,听溪水“练习新 编的洗衣谣” ,其实正是去迎接春

13、天; 5,第九节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再回去? ;联系上下文考虑, “雨”为什么不 明确:它期望儿童们都能自由地欢快,有着甜美幸福的童年,它要为此而进行不懈的奋 斗; 其次课时 一,拓展延长 第 4 页,共 89 页,老师提问: 这首诗通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 好处? 最终一节中写道: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 乐的安眠”让你联想起龚自珍的哪两句诗? 我就轻盈地安眠” ,你如何懂得这句话, 这“快 最终一节写道: “要记着,他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希望的心愿” ,明显,“雨” 带来的是一份甜美的希望,你品出这种“甜”了吗?请引用诗歌中的内

14、容陈述你的理由; 阅读副标题,然后说说:这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你认为这首诗适合青少年阅读吗?谈谈你的感受; ,同学活动: 要求同学一一争辩上述问题,大胆发表自己合理的看法; ,意象与意境: 意象, 简洁地说就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 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在特定情形下,都可称为“意象” 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 ,正如刘勰所说: “登山就情满于 山,观海就意溢于海; ”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世界的; 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域,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 与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情由景寓,景中含情,品尝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意境美,主要 通过诗

15、中的详细可感的形象(即意象)实现; 二,评说诗歌朗读 要求同学对诗歌朗读品评,边读边评,看朗读是否流畅,节奏是否合理,停顿是否恰当, 语气,语调是否符合文意; 1,自由朗读诗歌; 字音要读准, 停顿要恰当, 句子的层次要分清, 做到不添字, 不漏字, 不倒字;放慢速度,一边读,一边体会每句话的完整意思; 2,相互评读;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评,依据对诗歌的懂得争辩句子的停顿,语气, 语调; 3,对比诗歌朗读录音,谈谈自己朗读课文的感受; 4,朗读全诗; 三,布 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课后练习第三题; ,选用课时作业; 第 5 页,共 89 页3,星星变奏曲 江 河 教学目标: 1感知

16、诗中“星星”的形象,领悟其象征意义; 2揣摩语言,品尝诗句的丰富内涵; 3激发同学追求期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点: 1,通过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懂得诗歌主题思想; 2,理清诗歌结构特色,赏析诗中精妙的修辞; 教学难点: 1,用意象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懂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语言美,领悟修辞下包蕴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以“说”导入:以同学个性化的“说”引入新课; 1,课前让同学针对星星变奏曲自主找一个话题,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整合; 2,同学上讲台“说” : 简介模糊诗(特点,产生背景)什么是变奏曲?谈谈星 星的天文学问; 朗读一首与星星有关的诗歌;

17、3,揭题:同学们,读好的文字是一种享受,读美的诗歌更是一种熏陶;诗歌与诗人之 间有着最亲热的关系,由于诗能传情;诗人江河作为模糊诗派代表诗人,在那特殊的岁月 文革时期;对现实进行了反思,倾诉着自己纯朴的愿望;现在,让我们细细品尝这首星星变 奏曲;(板书课题) 二, 读中悟学 (一),整体感知:老师范读同学齐读 (二),领悟角度:析主题,赏语言 分析主题:老师设计两个层递式 的问题,领悟诗中星星的象征意义; 1,体会诗句中的意象老师对意象进行说明阐述 (1)诗中显现的以下意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星星,诗,蜜蜂,松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冻

18、僵的夜晚,寒 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 此题难度层面较小,主在让同学先在判定上对熟识意象的特点; (2)指出以下星星的指代意义: 星 每 一 个 字 星 都 落 是 一 的 颗 : 星 满 天 象 空 : 首 都 是 一 群 颤 抖 星 每 星 : 第 6 页,共 89 页(同学联系详细语句发表见解,老师适当点拨) 明确:“星星”这个意象在诗中显现次数最多,但每一次都不是单独依存的,目的是让学 生结合上下文意思明白其详细所指,能更深刻地懂得星星的象征意义及作用; 设计意图:领悟部分的设计是让同学明确解读意象之象征意义的方法: “星星”指代诗意, 春天,温和,期望和自由等生

19、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象征光明; 感悟部分让同学懂得通过诗歌意象作用来感知诗人情感,从而达到明白主题的地步;如: 我读谁不情愿, 有一个松软的晚上 / 松软得像一片湖 /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这句活象 征着一个寂静寂静的世界,表达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次环节主要以课堂合作的形式,通过“星星”这个意象特点来领悟象征意义,最终用意象 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懂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观看语言: 1,找出诗歌结构,形式的特点 这个问题比较简洁,主要然让同学比较上下两节诗的形式,绝大多数同学能找出来; 假如 谁情愿 假如 谁不情愿 温情,浪漫冰冷,残酷 对比 2,结合构思的特点,说说

20、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修辞特点: 选出两就例题,进行分析阐述,让同学从中领悟修辞的分析手法; (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星星为什么会颤抖? 这句话用了比如的修辞手法,描画心灵的冰冷孤寂,表达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 (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 ,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四周的环境确定是无人搅扰,特殊寂静的; “星星 落满天空”的情境必定显现在晴朗而寂静的夜间,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寂静,闲适,闲适;因此 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愤怒,更 富有直观的

21、动感和美感;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 “光明”的美好; 接着,让同学从中领悟解答修辞的分析层次; 领悟 :比如,反复,类比,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描画了生动的意象,能营造漂亮的 意境,美化文章的语言,也传递了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演练 ( 1)“松软得像一片湖”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成效? ( 2)体会加点字词的表达作用 一年又一年 / 总写苦难的诗 四,小结(板书) 1,意象:“星星”象征光明; 2,语言:变奏曲式的构思;精妙的修辞; 第 7 页,共 89 页4,*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明白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懂得诗歌内容,把握匠

22、心构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同学的审美意识; 教学设想: 1二课时 2就诗歌的题材看,课文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对比阅读两首诗, 培养同学的感悟才能 3教读课文,重在引导同学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老师 只须作适当的点拨,为同学创设充分的体悟摸索的空间,培养同学对诗歌的爱好;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同学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引导同学感悟懂得诗歌的详细内容,语言特点等 3比较法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养同学对诗歌的鉴赏才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面

23、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 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漂亮而熠熠生辉;今日, 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研读赏析蝈蝈与蛐蛐 1作者简介 济慈( 1795 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 生助理;自幼宠爱文学; 1817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 ,其中出名篇蝈蝈与蛐蛐 ,从今斩 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 愁闷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如颂诗中的 夜莺颂希腊古瓮颂 秋颂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颜色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

24、永恒的美,一如温 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适的月光, 布满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他主见诗人以 “美 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 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 20 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 25 岁宏才初展时,就不 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 “这里安眠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 2老师感情范读,同学整体感知诗意; 第 8 页,共 89 页3同学自由诵读,充分联想想象人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形描写;并用漂亮流畅的 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懂得; 老师点拨: 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乐趣,意境漂亮,布满着明朗轻巧的

25、情调; “全部的鸟儿因骄阳 而昏晕,隐匿在阴凉的林中” “新割的草地四周的树篱” “可喜的草丛” ,这些描写出现了盛 夏朝气蓬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精妙; “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 它从未感到自己的轻盈消逝,一旦唱得疲乏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渲染 了“蝈蛔的乐音”浓郁,轻盈的感情颜色; “在孤寂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寂静” “在 逐步上升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孤寂寂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 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终,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4如何懂得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

26、地的诗歌” .老师在同学回答中作适当点拨,提示: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由于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 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愤怒,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 然的无限宠爱和由衷颂扬之情; 5合作探究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诗歌短小精致而又特殊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同学小组研讨,老师明确: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 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 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画盛夏“蛔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 过联,并通 想使二者神奇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

27、“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 仅 勾画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画春,秋两季的景色;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 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唱歌;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 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 愤怒,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宽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奇独到,构思颇具 匠心; 6同学配乐美读小诗,放飞心灵,体悟济慈如月光般清丽恬适的诗风; 其次课时 一,指导自读夜 1资料助读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1895 1925 年 ,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夫家庭,教会 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

28、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 1916 年在白俄军队服役, 1917 年二月革 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争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颂扬宗法制农夫 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显露悲观心情;十月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 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夫的天堂” ;他的抒情诗感 情真挚,格调清新,并善于描画农村大自然景色;他向往崇高的精神境域,但又因思想的极度 冲突,陷于痛楚而不能自拔之中,最终在精神愁闷中自杀; 2同学听读录音后自由诵读,感受并形象描画诗人笔下的夜景; 同学小组内沟通后推举代表发言,老师归结: 诗中的夜景寂静,漂亮; 第 9

29、 页,共 89 页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寂静;随着夜的降落,自然万物都归于沉静:寂静的河水好像悄悄进 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唱歌,秧鸡也不再喧嚷; 其次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唱歌,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 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漂亮:明月的银辉悄悄地洒落大地,四周 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漂亮: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 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寂静,并再次写到漂亮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 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寂静,漂亮的氛围; 3同学感情品读,体察绘景中涛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摸索:

30、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 心境? 同学杰出回答,老师明确: 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吸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渗 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宠爱和他安适,寂静的心境; 4拓展延长 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如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静夜 月光淡淡, 天河何处 . 掩盖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岸; 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 . 这两首诗都描画了寂静,漂亮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 诗人对大自然的宠爱和他安适,寂静的心境;郭沫如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 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奇的遐想; 5同

31、学熟读诗歌,深层感受夜色,体会夜的意蕴; 二,作业: P16 练习三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夜 济慈 叶赛宁 夏)蝈蝈的乐音 主题: 河水 松林 夜莺 秧鸡 (冬)蛐蛐的歌儿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寂静,漂亮 溪水 月色(反复吟咏) 构思:短小精致又特殊大气 (安适,寂静的心境) 大河 小溪 青草 第 10 页,共 89 页第一单元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教材说明: 雨的诉说是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单元以抒写大自然的诗为主题,让同学从观看 诗词作品中更好地品尝自然的诗意,感受人生乐趣; 雨是一种最普遍的自然现象;春雨细,柳丝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缠绵冬雨凉;可以 说,雨带给人

32、的不仅是凉快,它滋润着万物,给自然万物带来愤怒,但是,雨也给人类带来灾 难;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同学去倾听大自然的雨声,感受雨的韵律,品尝雨的诗意,并在此 基础上,以雨为对象,写一篇抒情文章; 活动前要求做好充分的预备,运用电脑制作课件,使课堂活动情感化,艺术化; 时间支配 : 2 课时; 活动预备: 同学:这篇综合性学习的文字表达很美,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气贯穿,很有诗 意;以第一人 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活动前,让同学仔细研读,感受雨的诗情; 独自倾听,品尝雨的 韵律,可以带着录音机或摄像机,录下雨的音符,登记自己的感受; 搜集有关雨的诗文 佳作或俗语,明白雨的神奇现象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33、 老师:设计听雨的要求,内 容;搜集整理有关雨的音像文字资料,制作课件;指导同学以 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编辑,装订成册; 活动过程 : 一,倾听雨的足音 (一)听雨去 独自一个,带着录音机,观看雨幕,倾听 雨韵,感受雨情; 要求做好记录,比如,听雨地点,季节,雨的特点,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画,以及自己观 雨时的心情,等等; (二)听雨归来 以小组为单位,把大家听雨所得集中到一起,经过编辑整理,制作课件 或者串联起来;课 堂出现活动时,由同学上台表达自己的听雨所得,略加描画,并出现听雨成果; 说说我听到的雨声表达听雨感受 听听我收集的雨韵播放雨的录音 二,感受雨的诗意 (一)出现同学

34、编辑的雨的诗集,并作简评; 做成 flash 动画,插入音乐,播放; ) (可以将他们最胜利的页面扫描成图片,再 第 11 页,共 89 页(二)感受雨的情丝 意境:幽深的小巷,一把油纸伞 字幕:杏花春雨江南雨的情丝 音乐:伴着悠扬的笛音,朗诵,并鉴赏语言美,意境美; 杜甫的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白居易的夜雨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 子落灯花; 孟浩然的春晓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维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35、青青柳色新; 苏武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橡雨亦奇; 朱自清的 春 中描写春雨的一段文字: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惶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 期望逢着 一个丁 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是最平常的, 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雨,留给人们的不仅仅只是美好的回忆,也有苦涩和无奈,甚至是挥之不去的愁怨;请听 作者的愁绪与感叹; 音乐:曲调转为低沉,略带哀怨的萧声曲; 杜牧清明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

36、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臂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拗;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 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 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 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老杜之“沉郁”于此可见一斑; 第 12 页,共 89 页晚唐诗人杜牧虽说才情横溢,可到了江南,面对满眼春色却感叹起历史的烟雨: “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范仲淹的岳阳

37、楼记 :“老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情形交 融,渲染出迁客骚人那种去国怀乡,感极而悲的心境; 雨给人们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也正如此,雨才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当人们在观雨时, 把自己的感情赐予雨, 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聚着作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 成为一种意象; 因而, 雨又多了一些比如,象征意义; “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这种时候,雨在人们心中投下的就只能是生活的阴影了; “不经受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告知人们,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三,说说雨的功过 诗人眼中的雨是布满诗情画意的,然而,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可以冲垮桥梁, 埋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请站在

38、科学的角度表达雨的别样情形; 1表达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 2排列与雨有关的神奇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等等;说说它们形成的缘由以 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四,抒写雨的情怀 在自己听雨和学习他人文学作品描画雨的方法的基础上, 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给你的特殊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 以一个季节中的雨为意象,结合 5,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教学目标: 1. 引导同学品尝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 摘录并积存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 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 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神奇结合; 教学重点: 1. 指导同学明白“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

39、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 第 13 页,共 89 页对待生活; 2. 懂得这篇演讲词的结构支配;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实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细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 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 的生活原就;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同学的一次讲演,虽 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训练意义; 今日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

40、,简介作者 先由同学沟通各自预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老师做适当补充; (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 ( 1873-1929 ),近代思想家, 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导之一; 字卓如, 号任公, 别名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爱好广泛,学识渊 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 合集计 148 卷, 1000 余万字;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旁骛 三,整体感知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过渡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楚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 内容和结构,摸索以下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

41、题组: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 意在让同学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帮忙同学进行第一次感知, 为此后进一步懂得文章做铺垫; ) 播放课文录音; 同学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争辩,全班沟通,同学相互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它在 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 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 四,研读揣摩 ,“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同学自读课文 1-7 段,摸索以下问题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试说明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

42、”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详细的分析说 明; 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化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第 14 页,共 89 页同学自读课文后摸索,前后桌四人小组争辩研讨;然后全班沟通,同学相互补充,最终统 一答案要点: 1,略; 2,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 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值职业” ; 3,先说明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 ,说明“敬业”的含义就是用心至 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 ;最终用设问句“怎 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

43、次回到“惟一的要领就是忠实” ,“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说明什么是敬, 是道理论证; 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 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 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 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 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 五,质疑问难 1,同学发问;勉励同学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懂得解答,其他同学补充,老师 可做适当引导; 2,老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同学摸索争辩,积极做答,老师做适当点拨; 六,拓展延长(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

44、,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据作者 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觉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 谈谈我们中同学该如何去做; 老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许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 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我们中同学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七,布置作业 1,摘录并积存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完成课后练习二; 其次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把握基础学问;读积存的经典语句,格言; 2,回忆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同学自读课文 8-9 段,并摸索; (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 1,理

45、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该是怎样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 同学摸索,四人小组争辩沟通,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沟通;最终明确答案要 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 要淘神费劲,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不如查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 第 15 页,共 89 页都是好玩味的, 为什么呢” ,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第一是有一份正值的职业,不能“饱

46、食终日,无所用心” ;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 意, 从而全神贯注, 心无旁骛, 忠实地把它做好; 要从用心做事中发觉乐趣, 达到 “乐以忘忧” 的境域; 三,质疑问难 1,同学发问;同学自由提出问题,勉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懂得解答,老师可做适当引 导; 2,老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行去掉? 勉励同学争辩 , 积极做答,老师做适当点拨; 四,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 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 ”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 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

47、兵不是好士兵; 五,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争辩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当怎么看; 可以先让同学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老师做适当补充,最终多媒体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说明;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 “饱食终日,无所 用心, 难矣哉!”“群居终日, 言不及义, 好行小惠, 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好玩味的讲解: “孔 子 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 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 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确定的不愿吃饭” ;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留意和听众现场沟通;例如, “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 咙来讲,

48、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假如我们去赌钱去吃酒,仍不是 一样在淘神费劲?”演讲最终, 六,课文小结 “期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楚,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楚;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 “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终,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表达了口语和演讲的神奇结合; 七,布置作业 第 16 页,共 89 页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 雨 果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明白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

49、雨果对伏尔泰的颂扬崇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懂得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点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 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悟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明白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以一个学问分子的良知和素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英勇斗争; 教学难点: 1,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课时支配: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今日开头,我们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

50、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 .雨果;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 1778 年病逝,雨果生于 1802 年,他们二人并没有面 对面的交往;但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重与景仰之情感染; 二,整体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陨落: y n 诅咒: z 不挠: 2,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1)世纪性贡献 第三部分( 10-12 )特殊人格 三,新课讲授: no 恪尽职守: k 其次部分( 2-8 )思想启蒙; ( 9)现实关怀; 第四部分( 13-14 )时代意义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明白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

51、出思想上的贡献; ,以一个学问分子的良知和素养, 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 英勇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头?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情愿受迫,不敢,也不懂 第 17 页,共 89 页起来抗击,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 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抗击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 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头; 3,老师范读第一段,让同学摸索并回答以下问题: ,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够表达雨果对伏尔泰评判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为什么雨果

52、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 .雨果呢 . 明确:,“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 ,由于他有长寿的岁月, 有等身的著作, 仍担负着培养良知, 教化人类的责任; ,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希望;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独立摸索, 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总结同学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第八段中“他孤军奋战” ,“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宏大的头脑 和浩渺无际的心胸” ;第十一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

53、 四,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二 2,自读后面的课文 其次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分析,我们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这节课我 们来分析伏尔泰的形象; 二,新课讲授: (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摸索争辩: 1,斗争的缘由是什么 . 2,对象是谁 . 3,以何种方式 . 4,详细的表现是什么 .5,结果怎样 . 明确: 1,时代的缘由: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 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 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5,结果:胜利; 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

54、之父” ,他经受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 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2,师生共同朗读第 12 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提示:懂得作家借助“微笑” ,显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3,提问:为什么要挑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 “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 第 18 页,共 89 页成效更加猛烈; 三,拓展提高: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

55、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 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到来” ;请同学摸索其缘由; 明确:结合第 13 段,能够熟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 起人们思想完全的变化; 2,引导同学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 ,“权力”和“职责”人手,懂得“做一个 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 小结: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和民主的权力;作为 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不 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 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

56、四,品尝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希望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将来的希望;先生们,这是荣 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希望他,将来属于人民; 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早晨的曙光; 明确 : 这里的“早晨”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头;这“微笑”是对封 建统治者的藐视和嘲笑,是对将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冷静坚决给人以力气;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制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 痛楚之中,而伏

57、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 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说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五,总 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 一事理的活动;演 讲不仅是宣扬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仍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 是锤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留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楚,节奏明快; 3,感情充分,例证动人; 4,语言精确,形象生动;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线; 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

58、满的浪漫语言,回忆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 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 “智者”的形象;文中 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受细细体会;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三 2,预习下一课 第 19 页,共 89 页7,傅雷家书两就 教学目标: 1 ,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显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 坚强 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 , 伴侣 , 师进步行友好的沟通 教学重点,难点: 1,“坚强”的含义; 2,第 2 封信中哲理的阐明; 教学时数: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简介人物:傅雷 二,同学自读课文 ,

59、 老师出示问题;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争辩明确 : 这种心情消沉的情形 , 以后仍是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 争辩明确 : 称呼:“聪 , 亲爱的孩子; ” 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 , 给他以感情上的劝慰; 3,对于心情的高低起伏 , 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争辩明确: 1 面对心情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 , 保持心理相当平稳; 2 面对心情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 4, 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如 , 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争辩明确: 1 太阳太猛烈 , 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 比如说明把握心情的必要性 , 否就只会适得其反; 2 像

60、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 冷静对待 , 完全感悟 , 引为借鉴; , 也会淹死庄稼; 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寂静的心态 , 做到冷静 , 洒 脱; 三,归纳与总结 参照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 , 同学明确第一封书信层次及其大意 , 并总结划分的方法与体会; 四,布置作业 自读课文,感知“坚强”的含义; 其次课时 第 20 页,共 89 页一,导入 二,指导同学阅读课文 1,体会“坚强”的详细含义; 同学分组朗读课文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 教学时应指导同学找出详细语句; 明确:“坚强”有两方面的表现: 1 在失败时 , 精神消沉时: 第一封信 能够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