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_第1页
仓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_第2页
仓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_第3页
仓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_第4页
仓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 页,共 66 页没 安 管 或 全理、置 产 构 安 管110 设 生 机 职 产 员A0 有 全理 专 生人贵州省仓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三级类型A0102、 没 有 设 置 专A0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职 消 防 队 或 义 务 消 防队A0103、 没 有 设 置 消 防 安 全 责 任人四级类型 五级类型 标准类型具体描述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 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 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 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 业人员在100人以下

2、的,应当配备专职 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设置安全生产 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专职、兼职安全生产管 理人员的数量应当满足安全生产工作 的需要。储备可燃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 和其他仓储场所,应根据消防法规的 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 开展自防自救工作。专职消防队的建 设应参照建标 152-2011,在当地公安 机关消防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专职消 防队可由本单位职工或者合同制工人 担任,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并通 过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仓库应当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人为防火 负责人,全面负责仓库的消防安全管 理工作。仓储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

3、责人 是该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全 面负责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参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一条;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三 条第二款。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 1131-2014)第3.2条。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 安部令第6号)第六条。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 1131-2014)第4.2.1条。隐患序号123第 2 页,共 66 页A0104、 没有 确 定 消防 安 全 管理人A0201、 没有 建 立 安全 生 产 责任制A0202、 没有 建 立 消防 安 全 责任制度仓储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可确定一名 专职或兼职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 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4、工作。属于消防安 全重点单位的,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 后应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非消 防安全重点单位未确定专职或兼职的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日常消防安全 管理工作由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 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 生 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 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 产条件,推进安全生 产标准化建设,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管理 层级及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具有 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仓储场所应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 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 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 位消

5、防安全责任人。实行承包、租赁 或则委托经营、管理的仓储,其产权 单位应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相应 证明,当事 人在 订立相关 租赁 合同 时,因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 GA 1131-2014 ) 第 4.3.1,4.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四条。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三 条第三款。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 1131-2014)第3.1条。456第 3 页,共 66 页A02、安全生产责任制A0203、 没有 明 确 仓储 场 所 消防 安 全 责任人职责仓储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1)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掌握场所的消防安全情况

6、,确保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符合规定; 2)统筹安排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定期报告消防安全工作情况; 3)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4)确定逐级消 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 (GA 1131-2014)第4.2.2条。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5)组织防护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及时处理设计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6)建立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装备; 7)针对本仓储场所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7第 4 页,共 66 页A0204、 没有 明 确 仓储 场 所 消防 安 全 管理人职责A0205、

7、 没有 落 实 安全 生 产 责任制A0301、 没有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掌握场所 设置的各类消防系统的基本情况,并 履行以下职责: 1)拟定年度消防安全 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 理工作; 2)组织学习和贯彻消防法律 法规,完成 上级 部署 的消 防安 全工 作; 3)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 安全操作规程,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 和岗位责任制; 4)组织实施对场所消 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 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并保障 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 通; 5)组织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险 隐患; 6)组织专职或义务消防队开展 业务训练,组织员工

8、开展消防知识、 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7)组织灭火和应 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消防演练; 8)定 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 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 题; 9)定期总结消防安全工作,建议 实施奖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 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 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和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建立 健全安全培训工作制度。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 1131-2014)第4.3.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第三条。8910A0302、 没有 建 立 消防 制 度 和消 防

9、安 全规程A0303、 没有 建 立 消防 设 备 设施 相 关 制度A0304、 没有 建 立 劳动 防 护 用品 配 备 、管 理 和 使用制度A0305、 没有 建 立 安全 检 查 和事 故 隐 患排 查 治 理制度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制 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 操作规程。仓储场所应按照GB 25201 的有 关规 定,明确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部门、 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职责,建立消防设 施值班、巡查、检测、维修、保养、 建档等制度,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单位应当建立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管理 和使用制度。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 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 监督、教育

10、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 、使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 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 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安全 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 括:( 1)检查方式与周期;( 2)检查 内容;( 3)检查人员;( 4)明确对检 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和管理要求; (5)建立安全检查动态监控体系,明确 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 案“五到位”;(6)隐患台帐及上报制 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 理制度,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 应当根据需要采取暂时停产停业、停止 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等措施;隐患排除 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进行重大事 故隐患

11、治理效果评估,经评估合格后方 可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消防 法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6号)第十六条。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 1131-2014)第10.2条。贵州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主体责任规定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三十八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 行规定(16号令)第四条; 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第二十 一条11121314第 5 页,共 66 页第 6 页,共 66 页A03、安全 规章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 生的生产安 全事 故种类、 特点 和危 害,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 案,并与所在地县级

12、以上人民政府及 其有关部门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衔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 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 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 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 应急处置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安全费用管理制 度,明确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的程序、 职责及权限,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 用。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 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重大危险 源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 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分级依据;2、重大 危险源清单;3、重大危险源管理档 案;4、重大危险源预案及演练的管 理;5、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6、重 大危险源

13、设施检、维修;7、重大危险 源的检测、监控。8、告知从业人员和 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 措施。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四十 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条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 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贵州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 理规定第五条。A0306、 没 有 建 立 安 全 生 产 事 故 应 急 预 案A0307、 没 有 建 立 安 全 生 产 费 用 管 理 制 度A0308、 没 有 建 立 重 大 危 险 源 管理制度151617第 7 页,共 66 页A0309、 没有 建 立 特种 设 备 管理制度A0310、 没有建立危险作业管理措施及审批制度特种设

14、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 、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 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 全运行。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管理 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包括:(1)明确企业内特种设备的范 围;( 2)明确应使用符合规定的设 备;( 3)明确建立安全技术档案;(4)明确特种设备维修、保养周期;(5)明确特种设备法定检测的管理;(6)制定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临 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危险场所动火 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等危险作 业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制定作业方案,经本单位有关 负责人审查同意;(二)确认现场作业条件符合安全作 业要求;(三)确认作业人员的上岗

15、资格、身 体状况及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符合安 全作业要求;(四)向作业人员说明现场危险因素 、作业安全要求及应急措施;(五)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 理,发现危 及人 身安全的 紧急 情况 时,采取应急措施,立即停止作业并 撤出作业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 其他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前款规定 的危险作业的,应当在作业前与受委 托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 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 法(第三十四条)特种设备 安全监察条例第五条。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八 条1819A0311、 没有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A0312、 没有 制 定 安全 操 作 规程A0401、 没

16、有 制 定 安全 生 产 教育 培 训 计划A040201、 安 全 生产 管 理 人员 教 育 培训 不 符 合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 分级管控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风 险评估和危害辨识,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及时排查安全生产风险,并将安全 生产风险区分为不同等级严格管控。 重大安全生产风险及其管控情况应当 按照有关规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职责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各岗位的安全 操作规程。操作规程由主要负责人组 织制定。岗位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包 括:(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当符合 相关标准要求;(2)符合岗位作业实 际;( 3)能够保障操作安全;( 4)

17、及时修订更新。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制 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 划。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安全培训工作 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保证本单位 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 企业应当制定 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并对从业人 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每年再培训 时间以及新上岗的其他从业人员的岗 前安全生产培训、每年再培训时间不 得少于国家规定学时。仓储场所应组织或则协助有关部门对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进 行专门培训。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第二十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十八条。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三 条第三款。中华人民

18、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 培训规定第二十一条。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六 条;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 1131-2014)第3.3.1条。20212223第 8 页,共 66 页A040202 、 操 作 岗 位 人 员教 育 培 训 不 符合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第十一条;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 GA 1131-2014 ) 第 3.3.1 , 3.3.2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24A0402、 从 业

19、 人 员教 育培训仓储场所应组织或则协助有关部门对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应通过消防行 业特 有工种职 业技 能鉴定,持证上岗。A04、安全 生 产 教 育 培训仓储场所的员工上岗、转岗前,应对其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对在岗的人员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A040203 、 特 种 作 业 人 员教 育 培 训 不 符合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七条。25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20、A040204 、 其 他 人 员 教 育 培 训 不 符 合 要求仓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评 定 标 准 ( 安 监 总 管 四 2011 123号)第5.5条。26对其他人员 教育 培训应符 合以 下要求: 1)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2)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和告知,并由专人带领。A0403、 安 全 生 产 教 育 培 训 学 时 不 符 合 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第九条。27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

21、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12学时。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第 9 页,共 66 页第 10 页,共 66 页A05、个体 防护装备A0404、 安 全 生 产 教 育 培 训 记 录 不 符 合 要求A0405、 安 全 生 产 教 育 培 训 档 案 不 符 合 要求A0501、 劳 动 防 护 用 品 配 备 、 管 理 和 使 用 不 符 合 要求A0502、 没 有 为 实 习 学 生 提 供 防护用品A050101、 没 有 建立 劳 动 防护 用 品 配备标准A050102、 没 有 劳动 防 护 用品 配 备 和

22、管 理 制 度和档案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 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组织或者参与 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 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由生产经 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 生产管理人员详细、准确记录培训的 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 等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本单位的职业性 危害因素,为作业人员购置、配备、 发放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体防护装 备,且装备本身不应导致任何其他额 外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 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 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生产经营

23、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防护 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使用等管 理制度,并建立相应档案。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 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 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 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第二十二条。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 (GB/T 29510-2013)第4.3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四十二条。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 (GB/T 29510-2013)第9.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五条。2829303132第 11 页,共 66 页A06、安

24、全 生产投入A0503、 劳 动 防 护 用 品 不 符 合 要求A0601、 没 有 按 规 定 提 取 安 全 生 产 专 项 费用A0602、 安 全 生 产 费 用 的 使 用 不 符 合 要 求A050301、 不 符 合防 治 职 业病要求A050302、 不 符 合个 体 防 护装 备 规 范要求A050303、 不 符 合有 毒 物 品使用要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 防护用品必 须符 合 防治职 业病 的要 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企业应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1651-2008)配备劳动防护 用品。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 业的劳动者提供

25、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 准的防护用品,并确保劳动者正确使 用。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 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和有效使用,并对因 安全生产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所导致的 后果承担责任。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 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 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费 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安全生产费用应使用在下列方面: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健康防护设 备设施。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 个体防护装备。 3.安全评价、职业危 害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 排查和治理。 4.职业危害防治,职业 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 。5.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6. 应急救援器材、装

26、备的配备及应急救 援演练。 7.安全标志及标识和职业危 害警示标识。 8.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 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二条。 个 体 防 护 装 备 选 用 规 范 (GB/T 11651-200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 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院令第352号)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条。仓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评定标准第3.1条。3334353637第 12 页,共 66 页A0603、 没有 缴 纳工伤保险A0701、 应急 组 织 和人员A0702、 没有 应 急 救援 设 施 设备及物资A070301、 没 有 制订 应

27、急 救援 预 案 或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 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 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 运 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 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建 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 应急救援人员。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 输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 道交通运营、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 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 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 正常 运转。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 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 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 组织演练

28、。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 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 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 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 预案规定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四十八条;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第二十 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七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安全生产法第 七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安全生产法第 七十八条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88号)第 五条。38394041第 13 页,共 66 页A070302、 氨 制 冷储 存 场 所应 急 救 援预 案 内 容不 符 合 要求A07、应急 A0703、 应管理 急 救 援

29、预案 或 应 急措施A070303、 没 有 及时 修 订 应急预案A070304、 没 有 按规 定 进 行应 急 救 援预案报备氨制冷储存场所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应包含对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和爆 炸危险事故的基本预测和危害分析; 报警、停机、关阀、泄压排空、器具 堵漏、自动灭火等应急处置措施;隔 离、疏散方式、中毒、烧伤救护方法 等现场抢救措施和条件保障;事故处 理后的善后洗消处理措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 时修订并归档: 1、依据的法律、法规 、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 定发生重大变化的; 2、应急指挥机构 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 3、面临的事故 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 4

30、、重要应急资 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5、预案中的其他 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 6、在应急演练 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问题需要修订 的; 7、编制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 情况。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 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 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内容变更的, 修订工作应当参照本办法规定的应急 预案编制程序进行,并按照有关应急 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 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 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 行告知性备案。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 1131-2014)第11.10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 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

31、督管 理总局令第 88号)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七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 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88号)第三章第二十六条 、二十七条。424344设备管理A、基础管理A0704、 应 急 救 援 演 练A0801、 机 构及制度A0802 、 从 业 人 员 资质A070401、 没 有 定期 开 展 应急 救 援 演练A070402、 没 有 应急 救 援 演练 效 果 总结A080101、 没 有 机构或人员A080102、 没 有 相关 安 全 管理制度A080103、 没 有 应急 预 案 及演练B080201 、作 业 人 员无证上岗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

32、的应急预 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 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 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 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 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 行评估,撰 写应 急预案演 练评 估报 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 提出修订意见。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 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 备专职、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 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 、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 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 全运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事故应急专 项预案并有演练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

33、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 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88号)第三十三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 法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号)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号)第三十四条。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 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2015年第5号)附2表1、第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七条。454647484950第 14 页,共 66 页第 15 页,共 66 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

34、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 号)第四十条。A080301 、 设 备 未 定 期 检 验 合格A0803 、 设 备 检 测 检验A08、特种 设备管理51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 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 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

35、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号)第四节;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 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2015年第5号)附2表1第4条、 第5条、第6条、第7条、第8条。 特 种 设 备 安 全 监 察 条 例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令第549号)。 特 种 设 备 安 全 监 察 条 例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令第549号)第二十五条。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 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2015年第5号)附2。A080401 、 没 有 按 规 定 进 行 管理5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档案,档案应齐全;设备应

36、按规定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或 者定 期 自行检 查并 有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证件应在有效期内;应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记录。A0804、设备管理A080402 、没 有 使 用 登 记 及 检 验标志53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应有使用登记标志,并按规定固定在设备的显著位置,是否在下次检验期限内。第 16 页,共 66 页A0901、 职 业 卫 生 管 理 机 构 及 人员A0902、 职 业 病 防 治 计 划 及 实 施方案A09

37、03、 职 业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和 操作规程A090101、 没 有 职业 卫 生 管理 机 构 及人员A090201、 没 有 制订 职 业 病防 治 计 划及 实 施 方案A090301、 没 有 建立 职 业 卫生 管 理 制度 和 操 作规程A090401、 没 有 开展 日 常 监测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 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 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 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单位的职业危害情 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治计划 和实施方案。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 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主要有: 1)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38、; 2)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3)职业 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4)职业病防治 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5)职业危害防护 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6)职业病防护用 品管理制度; 7)职业危害监测及评价 管理制度; 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 同时”管理制度; 9)劳动者职业健康 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10)职业病 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11)职业 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12)岗 位操作规程; 13)法律、法规、规章 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实 施由专人负责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 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 常工作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

39、十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条第(三)款。工作 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十 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六条;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 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 十九条。54555657A0904、 职 业 病 危 害 因 素 检 测 、评价A090402、 没 有 开展 职 业 病危 害 因 素检 测 、 评价A090403、 职 业 病危 害 因 素检 测 、 评价 机 构 不具 备 相 应资质A090404、 没 有 定期 进 行 职业 病 危 害因 素 检 测、评价A0

40、90405、 职 业 病危 害 因 素检 测 、 评价 结 果 没有 向 所 在地 安 全 生产 监 督 管理 部 门 报告 和 劳 动者公布。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 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 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 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 的取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 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 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 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 构,每年至少进行

41、一次职业病危害因 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 危害现状评价。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 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 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 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 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 业卫生档案,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报告和劳动者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六条。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 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47号) 第二十条;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第二十 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六条;工作场所职业 卫生监督管理

42、规定(国家安监 总局令第47号)第二十条。58596061第 17 页,共 66 页A0905、 建 设 项 目 “ 三同时”A0906、 职 业 病 危 害 项目申报A090501、 未 开 展建 设 项 目“ 三 同 时”A090601、 没 有 及时 、 如 实申 报 职 业病 危 害 项目A090602、 没 有 进行 职 业 病危 害 项 目变更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 生产和使用。国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 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 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43、。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 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职业病 危害项目内容:(一)进行新建、改建 、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 30日 内进行申报;(二)因技术、工艺、设 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 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 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 15日内进行申 报;(三)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 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 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 15 日内进行申 报;(四)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 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 15日内 进行申报;(五)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 产经营活动

44、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 止之日起 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 理相关手续。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 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 总局令第51号)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十六条;职业病危害项目 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总局令第48号)第二条。 职业病危害项 目 申报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8号)第八条、第九条。626364、职业 第 18 页,共 66 页健康A09、职业健康A0907、 职 业 病 危 害 告知A0908、 劳 动 者 职 业 健 康 监 护 档案A0909、 设 备 和 物 品 的 中 文 说 明书A090603、 职 业 病危 害

45、 项 目申 报 内 容不 符 合 要求A090701、 没 有 向劳 动 者 告知 职 业 病危害A090801、 没 有 劳动 者 职 业健 康 监 护档案A090901、 没 有 可能 产 生 职业 病 危 害的 设 备 中文说明书用人单位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时,应 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和 下列有关文件、资料: 1)用人单位的 基本情况;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 素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 3) 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 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 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 病防护措施 和待 遇等如实 告知 劳动 者,并在劳动

46、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 或者欺骗。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 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 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 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 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 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 相关条款。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 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 存。监护档案的主要资料包括: 1)劳 动者的职业史; 2)职业病危害接触 史;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4)职业 病诊疗记录。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应当提供 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 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 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 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

47、、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 容。第 19 页,共 66 页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8号)第五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条第四款、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八条。65666768第 20 页,共 66 页设 备 和 物 品 的 中 文 说 明书A0910、 职 业 病 危 害 事 故 应 急 救援预案A090902、 没 有 可能 产 生 职业 病 危 害的 物 品 中文说明书A091001、 没 有 职业 病 危 害事 故 应 急救援预案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材料, 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

48、物质的材 料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 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 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 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 救治措施等内容。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预案包括报 告程序、应急指挥以及处置措施等内 容。预案的组织结构和可行的措施应 与单位实际相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条第(六)款。6970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条第(四)款;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 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 第三十四条。A091101 、 没 有 职 业 卫 生 档 案A0911、 职 业

49、卫 生 档 案71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档案资料: 1)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2)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 4)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以及其配置、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 6)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 7)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8)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 9)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

50、、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 10)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以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11)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等有 关 回执或 者批 复文件; 12)其他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资料或者文件。A091201 、 职 业 病 防 治 资 金 投入不足A0912、 职 业 病 防 治 资金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一条、第四十一条72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得挤占、挪用,并对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

51、、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第 21 页,共 66 页第 22 页,共 66 页A0913、 职 业 卫 生 培 训A0914、 职 业 健 康 检 查A091301、 用 人 单位 主 要 负责 人 和 职业 卫 生 管理 人 员没有 接 受 职业 卫 生 培训A091302、 劳 动 者没 有 接 受职 业 卫 生培训A091401、 用 人 单位 没 有 组织 职 业 健康检查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 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 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 职业卫生培训

52、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 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 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 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 病防护用品。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 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 范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 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 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应当及时报 告。 劳动者不 履行 义务 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教育。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 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 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 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

53、 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 单位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五条737475第 23 页,共 66 页单 安 管 没 包 单 全 作 一 管租 订 产 议 3、承 租 安工 统 、承 签 生协 00 对 承 的 产 行 调、位 全理 A1 有 、位 生进 协 理A1001、 将经 营 项 目、 场 所 、设 备 发 包或 出 租 给不 具 备 安全 生 产 条件 或 者 相应 资 质 的单 位 或 个人A10、相关 A1002、 没方 基 础 管 有 与 承 包理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 场

54、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 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 个人。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 、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 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 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 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 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 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四十六条。767778第 24 页,共 66 页A1101、 隐 患排查A110101、 没 有 定期 开 展 安全 检 查 和隐患排查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 当根据本单位的生

55、产经营特点,对安 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 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 ;不 能处理的,应 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 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 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在 案。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 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依照前款 规定向本单 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 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 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 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 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四十三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 行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第16号令

56、)第十条。79第 25 页,共 66 页A110201A1102、 隐 、 隐 患 治患治理理 不 符 合要求A110301、 没 有 进行 防 火 检查生产经营单位采取技术、 管理措施, 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 业人员通报。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 (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 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 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 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 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57、;(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 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 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 15日前和下一 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 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仓储场所每月应至少组织防火检查, 各部门(班组)每周应至少开展一次 防火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三十八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 行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第16号令)第十四、十五条。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 1131-2014)第5.1.1条。8081、隐患 排查治理防火检查第 26 页,共 66 页A11、隐患 排查治理A1103、 防火检查 A110302、 防 火

58、检查 内 容 不符合要求A110401、 没 有 进行 防 火 巡查A1104、 防火巡查 A110402、 防 火 巡查 内 容 不符合要求防火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各项消 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的执 行和落实情况; 2)防火巡查、火灾隐 患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3)安全员消防 知识掌握情况; 4)室内仓储场所是否 设置办公室、员工宿舍; 5)物品入库 前是否经专人检查; 6)储存物品是否 分类、分组和分堆(垛)存放、防火 间距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放影响消 防安全的物品等; 7)火源、电源管理 情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 8)消防 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 通,是否有明显的安

59、全标志; 9)消防 水源情况, 灭火 器材配置 及完 好情 况,消防设施有无损坏、停用、埋压 、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 10) 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仓储场所应 确定防火巡查人员,每日应进行防火 巡查。可利用场所视频监控等设备辅 助开展防火巡查。防火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用火、 用电有无违章; 2)有无吸烟和遗留火 种现象; 3)进入库区的车辆有无违 章; 4)装卸作业有无违章; 5)消防 通道、安全出口、消防安全标志等设 施、器材是否完好;(6)消火栓、灭 火器、消防安全标志等设施、器材是 否完好; 7)重点部位人员在岗情况; 8)门窗封闭、完好情况; 9)其他

60、需 要检查的内容。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 1131-2014)第5.1.2条。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 1131-2014)第5.2.1条。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 1131-2014)第5.2.2条。828384第 27 页,共 66 页A110501、 没 有 火灾 隐 患 整改A1105、 火灾 隐 患 整改 A110502、 火 灾 隐患 整 改 不符合要求A120101、 劳 动 合A1201、 劳 同 中 没 有动合同明 确 劳 动防 护 相 关要求仓储场所对在防火检查、防火巡查以 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监督检查中 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消 除。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