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等教育学1、孔子的教育思想:3、(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4、(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卢梭爱弥尔(3)洛克教育漫论 (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6)陶行知生活教育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中世纪大学设有文、神、法、医四科,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拉诺大学、波隆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洪堡建立的柏林大学是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莫理尔法案促进了一批“赠地学院”的诞生,其中最典型的是康乃尔大学的建立和威
2、斯康星思想的提出,它明确的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3、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1)在中世纪,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高等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来指代。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设有文、神、法、医四科。(2)资产阶级革命后,中等教育逐步与高等教育衔接起来,大学教育开始基于中等教育基础之上,并且不断的制度化、正规化。(3)十九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概念有了更新、更广的含义。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层次多样化,在大学、学院之下,派生出了专科学校、社区学院等层次;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在正规的大学教育之外又出现了诸如“函授大学”、“业余大学”等
3、“非正规大学”。 4、结合实际分析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与为社会服务职能之间的关系。(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离开培养人才的职能,大学便不能称之为大学了,因此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开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为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不断努力。(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高等学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必然同时为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随着大学科研在社会发展和社
4、会生活的作用的加强,科研已不仅为教学所用,而且也已经成为发展科学的重要活动。(3)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的职能延伸。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5、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十八世纪以前培养人才;(2)十九世纪初发展科学;(3)十九世纪末服务职能。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 1、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
5、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3、高校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职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 4、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的培养目标;(3)实施的途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2)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
6、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6、试析如何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1)首先要处理好几种关系:德与才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人才观是按照德才兼备的辩证关系来培养人才的;身与心的关系,我们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心理的健康发展,又要有强健的体魄;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高校既要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要两者兼顾。(2)高等教育目的大体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高等学校培养目的、高等学校培
7、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3)自己的语言。 7、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实施途径。组成部分: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三者既是相互独立,又是辩证统一的。实施途径:(1)教学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途径;(2)科研训练是高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3)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8、教育目的(一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目的(个别):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9、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它既为受教育
8、者指明了发展方向,又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它能使人们按照目标的要求控制自己行为的方向,修正偏离目标的行为。(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高等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对整个高等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具有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高等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同时,借助高等教育目的还可以判断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社会价值。(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高等教育目的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更强的责任感,更饱满的热情,更有效的相互合作来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1、社会本位论: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代表人物:柏
9、拉图,洛克。 2、个人本位论:强调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代表人物:卢梭。 3、通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4、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5、为什么当代大学必须实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融合?(1)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趋势的要求。各行业之间的界限愈趋模糊,工业的专业化和综合化高度结合,因此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某类专门知识,而且必须具备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的需要。通才教育和专才教
10、育的结合主要体现在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整合上。(3)现有国情的选择。根据21世纪高素质、厚基础专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把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结合起来,并依此确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合理的课程体系。6、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发展速度要适度。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事先必须要经过一个大发展的过程,但加快发展要注意规模适度,一般认为,专门人才拥有量的增长应等于或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我们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另一方面应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使资源优化配置。(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目前我国政府的税收还不足以支持大众化
11、的高等教育,应建立起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筹集体系。(4)发展终生教育。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今后若干年内也将会发挥重大作用。7、通才教育的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8、专才教育的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影响学生后期发展。9、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达到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12、。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制 1、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弹性学制(了解):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在校学生也可以按规定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弹性学制的根本宗旨,是把“学习自由”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大学生活的主人;它既解决了课堂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又提高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选择性、灵活性、多样性和主体性的特征。 3、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制约因素)。(1)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学制的建立要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4、简答:弹性学制
13、要求的教育理念。(1)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弹性学制要求重新树立多样化的培养质量标准;(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弹性学制主张把“学习自由”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大学生活的主人;(3)管理工作的灵活性,比如毕业年限、专业设置等的灵活性;(4)刚性与弹性的兼顾性,这样才能同时实现教育的社会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目标。 5、推进弹性学制的必要措施。(1)推进学分制。弹性学制是学年制与学分制之间的过渡学制,在实施弹性学制的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推进学分制。(2)打破学校、专业界限。确立学生转系、转专业制度。(3)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改革考试管理制度,改革学籍管理制度。6、弹性学制的特
14、征:选择性、灵活性、多样性、主体性。(选择)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1、目前我国高校现行领导机制的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2)校长的权力得到法律的保障;(3)党政分开,各行其职。2、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1)调整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2)职能部门精简机构,实行规范化的管理;(3)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后勤社会化。第六章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1、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联系方式,这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的综合结构。2、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
15、、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分布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等等。(选择)3、层次结构亦称水平结构,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这个结构的特点是独立性、层次性、中介性。(选择)4、教育结构改革的基本趋势。(1)一体化模式:把以前地位不同的教育机构联合在一起或建立新的包括多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的机构;(2)多样化模式:它重视的是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5、世界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若干启示。(1)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不同类型的高教机构在层次上应有高、中、低之分,在性质上应有学术和职业的区别。(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这是世界上短期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宗
16、旨。(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应建立一种灵活的机制,让专科学校的学生转入四年制的大学继续学习。6、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因素:学术因素、利益因素、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综合国力不足的因素。(选择)7、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简答)(1)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3)确立新的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实施不同要求的管理。一是教学科研型大学,二是教学型大学,三是专科和高等职业学校。(4)确立各层次的比例和重点。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
17、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高校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高校师生间的直接交往和相互联系,体现着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理解) 3、高校教师的任务和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任务:(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应具备的素养:职业道德、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教师风范。 4、高校教师提高与培养的途径。(1)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青年教师的培养应坚持在职进修为主、脱产进修为辅。(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一个学科有几名学术造诣深的教师,可以带动整个师
18、资队伍建设。 5、简述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大学生头脑中固有的东西少,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信息,因此他们比一般成人更容易体察到时代的变化。(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大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他们还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并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大学生群体之间、成员之间总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并形成比较统一的群体行为。(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大学生群体内部,在思想与行为上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模式,总是具体的表现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6、分析高校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制约因素。表现形式:(1)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
19、。这是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它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2)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它包括高校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与情感关系。(3)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巩固的。制约因素:(1)师生角色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当教育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双方必须以共同的活动目标为依据,合理的履行各自的角色职能。(2)师生相互期待作用。师生在相互交往中,既有相互的认知和接受,又有相互的希望与要求,这样,师生相互期待就成为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20、3)师生个性因素。师生在个性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使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主动研究学生,体验他们的感受。(4)教师领导作风。师生之间的关系经常表现为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教师的领导作风有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类。 7、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有哪些?良好师生关系具有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特点。 8、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加强理解和沟通。交往是师生之间加强理解和沟通,师生关系得以建立的基本条件和途径。(2)重视审视教师的权威。教师权威的基础是教师本人的学识、品行和才能。(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真正的学习主体,应明确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9、高校
21、教师的特点:(1)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3)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10、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在高校师生教育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2)高校师生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1、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 2、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3、教学原则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规律,对教师和教育工
22、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4、大学生的学习特点。(1)独立性增强。大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增强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阅读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等。(2)自主性增强。自主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并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学习探索性增强。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能力有一定的发展,他们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索成分。(4)学习实践性增多。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要将高度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意识、态度与方法这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5、高校教学过程特殊性的表现。(1)引导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
23、习认识过程。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侧面,两者缺一不可。(2)间接性。学生的学习认识,主要是系统的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3)发展性。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学生个性心理素质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更是以认识为基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 6、高校教学基本任务。(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把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转化为青年一代的精神财富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产生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是知识结构得以优化的过程。(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高等学校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大力发展学生
24、的能力,主要是发展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3)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7、结合实际思考如何遵循教学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内容由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转化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用新的科研成果充实教材内容,及时向学生介绍科研动态、流派,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等。(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相统一,又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的规律。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促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将教学内容赋予探索性,留下让学生思考的余地。(3)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注重教
25、学中理论的先导性、社会定向性与自主选择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科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健康的人生观及良好专业思想素养的教育,要协调“教育要求”与“自主选择”的关系。(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纠正过去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偏向,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辩证的结合起来。 8、教学原则有哪些?对实际教学提出怎样的要求?(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a)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b)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c)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
26、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a)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b)在课堂讲授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c)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d)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a)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b)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c)激励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心。(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a)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b)教学中坚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c)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它们特点的智力结构;d)充分利用选修课程;e)不歧视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5
27、)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a)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b)要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工作。a)在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进行;b)通过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教学形式来进行;c)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及在课外有组织的学术活动中进行。9、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2)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10、教学过程具有双边性、目的性、中介性(间接性)的特征。11、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四因素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12、制定教学原则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
28、体系与教学内容1、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教育对实现教育目的所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经验、活动。2、课程分类:认识的主体客体学科课程,经验课程;分科型或综合性学科并列课程,核心课程;课程的性质及目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程修习类型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修课程;课时数多少大、中、小、微型课程;课程内容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是否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显性课程,隐性课程。3、高校课程体系建构的理念。(1)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授予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它关注学生“做人”
29、方面的教育。大学教育应该是教学生“做事”与“做人”相结合的教育。(2)以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样高等学校才能在知识经济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构,必须既重视科学教育课程,有重视人文教育课程。4、高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特征、灵活性特征、整体性特征、可测性特征。(选择)5、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6、整个课程体系由普通教育、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三大板块构成。7、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
30、容的教学指导文件。8、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1)明确的目的性。教学大纲首先要明确本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规定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和要求。(2)前沿性。要求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最新的技术引入教学。(3)理想性。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方法论。(4)启迪性。教学内容要难易适当,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以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5)教学适用性。教学内容选择和编排要符合教学规律,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完整的知识教给学生。9、课程建设的深远意义。(1)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2)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
31、工作的相互联系;(3)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4)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10、课程建设应遵循的基本策略。(1)按照科学体系结构,完善课程内容;(2)把握科学机制,加强大学课程与生产技术的联系;(3)确立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举、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的课程模式。11、课程建设的要求:(1)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2)教材要适应所处时代发展的需要:(3)教学资料要完整;(4)考核手段要科学;(5)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6)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12、高校专业与课程改革的趋势:(1)课程内容的综合化;(2)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3)课程性质的职业化;(4)课程方向的人
32、文化。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1、教学的形式:即教学组织形式,是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形式。 2、个别教学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传授与指导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古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3、班级授课制:又称为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按照课程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首先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做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4、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
33、生的学法。 5、讲授法是教师借助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等方式。 6、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7、教学评价是指一定的评价主体按照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在条件、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8、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1)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2)实验课,它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性、操作性等课堂讲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3)学年论文(课程设计),包括选定课题、搜集分析所需的资料、独立解决课题提出的问题等。(4)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带有总结性的
34、集中的科研训练,是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术及平时科研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研究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科研活动。 9、如何备好一节课?(1)研究课程标准。这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2)钻研教科书的有关章节内容,真正吃透教科书中的内容和材料,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3)研究有关的教学参考材料,收集与本学科、本课题有关的材料并加以精选和组织。(4)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即了解学生对某一单元或某一节课教学的准备状态。(5)根据课程标准的提示、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的内容以及学生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6)拟定教学活动计划,设计课的结构及进程。 10、上课的标准有哪些?(1)目标明确。上好课的先决
35、条件在于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教师应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达到什么目的。(2)内容正确。内容正确是指教师要正确的阐明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3)方法得当。即课上使用的方法符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有利于学生顺利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4)组织严密、紧凑。一方面要处理好课堂中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要注意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一环扣一环。(5)积极性高。即教师和学生都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整个课堂活动都能表现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 11、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目的。(1)巩固和加强学生所学的基础
36、课和专业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科研的能力。(2)使学生受到工作、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等的能力。(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科学的研究和工作作风。 12、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撰写论文,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劳动成果。(2)科学性原则。要教育学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进行调查研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3)因材施教原则。在对学生进行普遍指导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差异,给予个别指导。 13、教学方法发展的特点。(1)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
37、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作为主体在与客体关系中的地位、能力、作用和性质,核心是体现学习能动性和自由个性。(2)加强学习方法研究。现代人们倾向于认为“教法的本质是学法”,所以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应用。(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物质层面,人们把教育技术装备列为教育现代化的指标;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当成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标志。(4)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在多元文化的背景里,方法走向模式化,每一种教学模式由主题、目标(或手段)、程序以及评价等成分构成。 14、讲授法、调查法的运用要求。讲授法:(1)教师要了解学生,使传递的知识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2)教师要事先
38、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3)教师板书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4)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5)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根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确定。调查法:(1)调查的准备工作:拟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及范围;(2)调查的实施:按照调查方案的设计,做好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外部协调工作和材料的整理工作;(3)调查的总结: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鉴别和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调查报告。 15、怎样组织好一堂讨论课?(1)教师要在课前认真钻研讨论题目,明确讨论主题,并制订一定的规则,以保证讨论的质量和效率。(2)教师要善
39、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3)教师要善于控制讨论的进程,分配讨论的时间。(4)教师要善于及时地总结,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16、教学评价的意义和类型。意义:(1)有助于定位教学起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2)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做出恰当教学决策。(3)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得失,改进教学。(4)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改善学习。(5)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1)定位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之前,判定学生的前期准备,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进程中,此类评价主要作用在于不断地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3)诊断性
40、评价。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或学习低效的深层原因进行调查,一遍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4)个体内差异评价。这是把被评对象集合中的各要素尽心自身间的比较,从而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17、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授课制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普遍推行。18、班级授课的优势和补足。优势:(1)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2)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3)能保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作用高。补足:(1)学生动手机会少,容易使理论与实践脱节;(2)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难以处理。19、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完整性、操作性、个性、简约性、发展性
41、的特点。20、教学方法的分类:(1)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论法、讨论法等;(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3)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21、讲授法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教学效率高。(2)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便于教学过程的控制。(3)成本低,比其他教学方法的费用要低得多。(4)通用性强,可以通过增加或删减某些内容以适应教材和学生的变化。缺点:(1)讲授法主要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过多使用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迟缓和学习的被动。(2)讲授法作为一种
42、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3)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自学能力培养。22、教学方法选择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特点;(4)教师素质;(5)其他(教学时间、地点、环境)23、当代教学评价的特征:评价范围的广泛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多重性。(选择)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1、教学和科学研究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作用。(1)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2)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5)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6)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3、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1)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3)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6)增强高校科研活力的民主性和动态性原则。4、知道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146-2024道路车辆气压及气顶液制动系统试验方法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章末测试卷含答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提升效益
- 能源大数据分析理论与实践 课件 1.大数据概述
- 2024届湖南省普通高中学高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
- 厦门市2024-2025学年度一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定稿)
- 2024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 2024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人民版
-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甲卷【文科+理科】试题及答案解析
- 废品处置招标书
- GA/T 1280-2024银行自助设备安全性规范
- 数据标注基地项目实施方案
- 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竞聘
- 2024年第一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 中医课件英语教学课件
- 《哪吒闹海》电影赏析
- 2024年初一英语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 《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及答案(全册文言文6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