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全球气候改变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化图,回答1~2题。1.全球气候改变状况的基本特点是(C)A.全球气温渐渐上升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D.气候改变周期长短一样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降水和气温都呈波动改变,故冷暖干湿交替。2.图中①~②时段(A)A.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B.冰川面积减小C.雪线高度不变D.海平面在上升解析:①~②时段降水削减、气温下降,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冰川面积增大,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下面两图是不同时期美国航天局地球观测站在同一处拍摄到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据此回答3~4题。3.上面两图景观的改变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C)A.火山喷发 B.臭氧层变薄C.全球变暖 D.酸雨解析: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溶化,使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面积变小。4.治理上题所指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C)A.加强预报B.削减氟氯烃的排放C.提倡低碳生活,节能减排D.削减二氧化硫的排放解析:治理全球变暖的根本措施是提倡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安徽省应对气候改变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改变面临巨大挑战,必需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改变。读图完成5~6题。5.1962~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改变的总体趋势是(D)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C.上升约2.1℃ D.波动上升解析:读图可知,从1962年到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状态。6.气候改变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C)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务增多 D.自然湿地面积扩大解析:气候变暖使各地的生长期延长,蒸发加剧,极端天气事务增多。阿尔金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下图为“1960~2010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及年平均气温改变图”。据此完成7~8题。7.从总体趋势上看,阿尔金山在1960~2010年间(C)A.冰川面积显著增加B.气温波动下降C.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具有相关性D.冰川消融面积过半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冰川面积呈下降趋势,气温波动上升,两者具有相关性,C项正确。8.导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改变的最主要缘由是(A)A.全球气候变暖 B.寒潮频发C.地壳抬升 D.流水侵蚀解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溶化。
读下图,回答9~10题。9.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C)A.我国冬小麦的平安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B.农牧交织带将北移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平安产生重大影响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农牧交织地带将南扩;气候改变和极端气候的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平安;气温上升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削减,肥力下降。10.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B)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削减砍伐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限制生物多样性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缘由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以及森林大量被砍伐。据专家预料,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上升40~50cm。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缘由有(B)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由温室气体增加所致,而导致温室气体特殊是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缘由是人口剧增、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森林被大量砍伐使得二氧化碳被植物汲取的量削减所致。12.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A)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削减③沉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由题干可知,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40~50cm,据图分析,农田地下水位会上升,加上海上盐度高,会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由于海平面上升,滩涂面积会减小,从图上看,不会沉没农田,但对港口基础设施影响较大。二、综合题(共40分)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图(图甲)。材料二:部分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图(图乙)。(1)描述近现代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特点并分析其主要缘由。(6分)(2)为什么在大气环境爱护方面发达国家应担当更多的义务?(6分)(3)请你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合理措施。(8分)答案:(1)波动上升或上升。缘由: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毁林使植物汲取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削减。(2)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对造成气候改变负有主要责任;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实力。(3)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低碳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等)②工业、建筑、交通等各经济部门的节能,推动低碳消费行为;(生产、生活中节能)③发展核能、可再生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自然气等低碳替代能源;(发展新能源)④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燃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解析:第(1)题,读图看出近现代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呈现波动上升的改变特点,分析缘由主要是一方面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量毁林造成植物汲取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削减,致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第(2)题,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早,历史时期技术水平低,历史上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对造成气候改变负有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在大气环境爱护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力。第(3)题,可以实行限制化石燃料燃烧量的方法削减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留意节能;开发新能源,发展核能、可再生能源,如风能等低碳替代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燃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14.读我国近50年平均气温改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缘由是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请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其缘由。(6分)(2)说明近5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与西北地区气温改变的差异及其成因。(6分)(3)我国政府提出到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请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走低碳经济之路提出合理建议。(8分)答案:(1)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剧烈汲取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增高;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均能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加剧温室效应。(2)差异:西北地区气温上升的幅度大于东部地区。成因: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海洋的影响较小,气候大陆性强,增温的幅度大。(3)优化能源结构,削减常规矿物燃料的运用;增加科技投入,开发利用新能源;主动发展高效、干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解析:第(1)题,从长波辐射、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入手,依据温室效应的原理作答;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能剧烈汲取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导致温度上升。第(2)题,由图可知,近5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气温改变幅度小于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章末测试卷含答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提升效益
- 能源大数据分析理论与实践 课件 1.大数据概述
- 2024届湖南省普通高中学高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
- 厦门市2024-2025学年度一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定稿)
- 2024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湘教版
- DB42-T 2345-2024 历史建筑测绘建档规程
- 武艳艳数学思政课教学设计《式与方程的整理复习》
- 气柜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GB/T 31989-2015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
- GB/T 28750-2012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 分子生物学本基因组及基因组学概论
- 残液(残气)处理记录表
- 《人工智能》全册配套课件
- 统编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优秀课件【全册】
-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 高职大专《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晚宴活动拉斯维加斯之夜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