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XX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完整版完整版_第1页
202x年XX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完整版完整版_第2页
202x年XX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完整版完整版_第3页
202x年XX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完整版完整版_第4页
202x年XX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完整版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完整版)XX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完整版)XX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完整版)XX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第一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第一节项目建设的依据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节项目建设的任务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第二节社会经济第三节水土流失情况第四节水土保持现状第三章建设规模及防治措施布局第一节防治目标第二节建设规模第四章技术支持第五章项目实施第六章项目管理第七章投资估算及筹措第一节投资估算第二节资金筹措第八章经济评价第一节经济评价依据第二节国民经济初步评价第九章结论与建议附表:绵竹市气象特征表绵竹市社

2、会经济情况表绵竹市土地利用现状表绵竹市水土流失现状表绵竹市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现状表绵竹市综合治理措施数量汇总表施工总进度和分年度进度表综合治理措施投资总估算表分年度投资表资金筹措表附录A :绵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特性表附表B:附图绵竹地理位置示意图绵竹水土流失现状图绵竹水土保持现状图绵竹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布置示意图及分期建设示意图 附录D :绵竹市发展计划局等有关部门对本项目的意见第一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第一节项目建设的依据绵竹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属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为沱江水系源 头地区之一。东径 103 o54 04o20 ,北纬31o9 一- 1o42 之间,市东南方与德阳市中区、广汉

3、市接壤,西北方和茂汶羌族自治区县接壤, 西南连什邡,东北邻安县。绵竹古为蜀山氏地,秦惠王灭蜀后,隶于秦蜀 郡。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县,因地处绵远河之滨,其地多竹, 故名绵竹,属广汉郡。1996年撤县建市成立绵竹市,属县级市,行政区 划隶属于德阳市,全市辖24个建制镇、2个乡、263个村、1910个社、 187189户。全市幅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东南宽约42公里,南北长 约61公里。时值绵竹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 的编制之机,为更好地抓住西部大开发,建设四川生态屏障的机遇,进一 步促进绵竹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坚持“以人 为

4、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发挥优势、转化劣势,依据绵竹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结合全市经济社会 发展现状,参照新一期“长识”(基建)工程前期工作要求,提出了绵 竹市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议,并望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 国家在建设资金上的支助。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于绵竹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的 重点治理区范围内,涉及市境内绵远河、石亭江、马尾河、龙蟒河、白溪 河、射水河等众多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该项目区内沟壑林立,地表破碎, 坡耕地多才多艺,水土流失严重,是制约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 题之一。实施本项目,完成坡面水土

5、整治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植物 防护工程和其他防护工程各项任务,它既是德阳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总体规划纲要、德阳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分体)规划主要 内容及德阳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的要求,又是促进项目区农村产业 结构调,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缩小城乡差 别,平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绵竹沿山综合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人民群 众切身长利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三节项目建设的任务本项目计划用4-5年时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35平方公里,分阶段建设坡面水土整治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

6、程、植物防护工程、其他 防护工程所载各项工程任务第二章项目区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一、地质地貌绵竹市西北部属龙门山中南段的褶皱地带,市东南部属成都平原。走 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海拔700米一线山势陡降,向下延伸是富饶的成都平原。绵竹市最高点是位于什邡、茂汶交界线上的 山脊火焰山,最高达海拔4405米,最低海拔504米,位于观鱼镇赵家咀, 是射水河同石亭江汇合处。地貌类型多样,大体可分为山地、台地、平原 三种类型。整个市境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层发展较为完全,震旦系、寒 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灰系、二选系、三选系、侏罗系、第四系的地 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各系地层不同程度的是西南

7、至东北向的平等相同 或相钳的分布。二、水文气象绵竹市属于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 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暴雨较多, 秋季气温下降快且多连绵阴雨,冬季长而温暖,少雨多阴天。绵竹市多年平均气温15.7 C,最高年平均气温16.1 C,最低年平均 气温14.9 C。最热月份为七月,月平均气温 25.15 C;最泠月份为一月, 月平均气温5.0 C。多年平均10 C以上活动积温为4887.5 C,年均无霜 期为28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40.8毫米,最多可达1421.4毫米,最少为699.3毫米,实测最大二十四小时降雨量:山区 408.0

8、毫米,坝区 为256.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年平均蒸发量达1100.8毫米, 历年平均气压947.3毫米汞柱高,多年平均风速1.5米/秒,多年平均大风 日数1.4天。年均日照时数为976.8天,全年太阳辐射值平均为80.05千 卡/平方厘米。气象灾害主要为低温、干旱、洪涝、冰雹、霜冻,其中的洪 涝灾害为主。三、土壤植被绵竹土壤,根据普查结果,较为复杂,共分为 5个土类,6个亚类, 38个土种和8个变种。根据土壤类型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土壤 区:一是西北部山地黄壤、棕壤、灰化、草甸土区,低于绵竹西北部,包 括金花、清平、天池、汉旺四个乡镇山区的大部分,面积为580.7平方公里,海

9、拔高度700-4405米。二是低中山山区紫色土区,包括金花、广济、 土门、遵道、九龙五个乡镇的十七个村,面积78.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700-1400米。三是沿山台地,二级阶地老冲积黄泥土区,位于沿山地带, 包括汉旺、拱星、武都、九龙、遵道、土门广济七个镇乡的部分村,面积 115.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700左右。四是河滩一级地新冲积沙石薄土区 及平坝一级阶地灰棕冲积土区,包括九龙、遵道、汉旺、武都、土门、广 济、拱星七个乡镇的个别村的部分村民小组,面积66.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650 700米。五是灰棕冲积水稻土区,包括东南部平坝地区的十六 个乡镇,是绵竹政治文化中心和水稻主产区,面积405.

10、3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04 650米。绵竹市经过近几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植被状况大为改观,森林覆盖率达5.5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4.25%。由于我市地处川东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 温和,雨量充沛,利于各种常绿阔叶植物的生长,但因山区平坝界线明显, 气候岩性母质类型不同,使植被种类及其分布各异。在平坝主要农作区, 植被以人工为主,树木以屋侧和四旁的桑树、桤木、椿芽树、桉树、梨、 苹果、桃树以及竹林为主,自然植被中以草本为主,有麦麦草、鹅儿肠、 苣苣藤、狗尾巴草、剪刀草、三棱草、安板草、水芹菜、牛毛毡、板筋草 等。沿山和低山地区主要木本植物有麻

11、柳树、椿芽树、桦子树、核桃树、 梨树、苹果树、柑、桔树、棕树、茶树等,草本植物有鹅儿肠、野棉花、 巴地草、竹叶草、泥鳅草、酸养苗、麻柳草、鱼腥草等。中高山地区,主 要木本植物有漆树、青杠、杉树、桦子树、柳杉、铁桦子树、冷杉、羊角 树以及白夹竹、斑竹、楠竹和灌木林等,主要草本植物有扁竹叶、被子草、 峨眉草、竹叶兰、野兰草、沙草、苔草、油渣子草、盘香丫丫、山谷草、 香英子草等。四、矿藏资源全市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磷矿、煤矿、铝土矿、硫铁矿、白云母、 石英、钾长石、油页岩、天然气、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花岗石、粒 土和砂石等。绵竹的磷矿在全市具有重要地位,在境内磷矿矿床有两种类 型,一种称为什邡式

12、磷矿,另一种称为清平式磷矿。磷矿岩中一般含五氧 化二磷为27.8 30.9%。什邡式磷矿在境内各级储量共有 13717万吨, 硫磷铝锶矿5239万吨,清平式磷矿在境内各级储量 3247万吨。绵竹境 内有较丰富的煤岩资源,境内须泉河经地层展布面积40多平方公里,其三江等井田储量322万吨,金花井田储量353.8万吨,遵道井田274万 吨,马尾井田130万吨。绵竹石灰石储量达 2亿吨左右,油页岩300万吨,粘土矿994万吨,硫铁矿1439.4万吨,白云母968吨,钾长石17557 吨,石英石12714吨,大理石150万立方米,花岗石100立方千米,建 材用砂石5000万立方米,天然气日产量达 2.

13、4万立方米。第二节社会经济一、人口状况绵竹市2002年底统计总人口为512359人,其中,男性261840人, 女性250519人,农业人口 411202人,非农业人口 101157。全年出生 人口 2989人,出生率5.83 %。,死亡人口 3970人,死亡率7.75 %。,人 口自然增长率-1.92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411人。全市年末城乡从业人员30.94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40063 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 28679人,乡村从业人员23.83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428人,登记失业率为4.6%。全市乡村劳动力资 源数250432人,其中转移出川劳动力8

14、766人。二、土地利用及工农业产值全市土地总面积1245.3平方公里,其中,农地面积 3.05万公顷(其 中水稻面积2.73万公顷),占24.50% ;林地面积5.51万公顷,占44.25% ; 草地面积0.10万公顷,占0.82% ;荒地面积0.19万公顷,占1.54% ;其 他用地3.60万公顷,占28.89%。2002年,全市面上国内生产总值为 63120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为109596万元,第二产业为309583万元,第三产业为212029万元, 第一、二、三产业占总产出的比重分别为 17.36%、49.05%、33.59%。2002年工业总产值718800万元,农业总产值978

15、7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为可比价)。我市经济快速增长主要靠二、三产业推动,由农业经济向城市 型工业经济的格局基本形成。自1994年起,在县级经济综合评价中,我 市一直被评为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三、群众生活水平2002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824元,城镇居民人均消 费672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0元,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农 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5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54177万元,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4961元。年末全市社会福利机构25个,床位数 538个,收养各类人员3

16、13人。全市有城镇居民6587人,农村居民3655 人得到政府最低保障救济。从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抽样调查表明,我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已逐步发生变化,用于穿、用商品和服务性消费比重上升,用于食品方面比重 下降,日用品消费日超城市化和现代化。四、基础设施状况我市有德天铁路连接宝成线可通往全国, 公路交通以成青路、德汉路、 绵茂路(绵竹段)构成十字骨架、乡道公路、专用公路为支线,连接城乡区 镇、沟路内外,广拱沿山公路链接沿山七镇乡,现有营业性车辆2546辆,一级公路64公里,二级公路94公里,三级公路318公里,好路率达100%, 四通八达的水泥标美公路网和强劲的运输能力,为绵竹市经济发展发挥了 巨

17、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加强邮电通讯事业的建设,已经形成程控电话、 长途直拔、光纤传输相配套的信息传递系统,形成了与全世界、全国电话直拔的信息网络。全市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149938户,因特网用户2372户,全市每百人拥有电话 29.26部。我市市政建设突飞猛进,先后相继完成了马尾河城区段防洪综合治理一、二、三期工程,北门花桥新建工程,仿古街一、二期工程,北河坝街 道路工程,迎祥广场工程,城东新区迎宾道工程,第二水厂工程,完成了 紫岩市场、飞凫市场、宏正市场、花园泉市场等七个市场建设,新建了多 个绿化广场,实施了城市“光彩工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得 到进一步发挥,绵竹城市形象

18、得到较大辐度的提升。第三节水土流失情况一、水土流失现状根据1998年省遥测资料和实地调查分析,我市水土流失面积179.7平方公里,占全市辐员面积的14.43 %,平均侵蚀模数为5928吨/平方 公里,年均土壤侵蚀量为106.52万吨。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有面蚀、沟 蚀、泻溜与滑坡为主的重力侵蚀三大类。面蚀分布较广,占流失面积的 80 %,沟蚀占13.0 %,重力侵蚀占7.0 %。面蚀主要发生在裸荒坡及坡耕 地中;沟蚀是在面蚀的基础上发展产生的,主要发生在顺坡开垦种植的坡 耕地和岩性松散的裸露山坡地带;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岗性风化、岩基裸 露的斜坡陡坎。项目区内农耕发达,土地利用率较高,坡耕地较广,

19、表土流失较为严 重,同时,荒山荒坡较多,疏幼林地较多,难利用地量大,矿产资源开采 较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市域总面积1245.3平方公里,微度水土流失面积1065.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57%,轻度水土流失14.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8 %,中度水土流失107.06平方公里,占总面 积的8.60 %,强度水土流失45.5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6 %,极强 度水土流失面积10.5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84 %,微度冻融侵蚀1.88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15%。二、水土流失成因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我市范围来看,主要是自然和人 为两大因素。自然因素地质

20、构造复杂,地表破碎,岩性松散我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北部,属龙门山脉中段,海拔高度为504 -4405 米,地质构造复杂,有数条断裂带穿越境内,断层发育,地表破碎,坡陡 谷深,受水力影响造成了水土流失。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境内多年降雨量为1040.8毫米,山区、沿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400毫米,夏季(6月一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9.6 %,一日最大降 雨量达256.3毫米,在全国实属罕见。由于降雨集中、强度大,必然引起 剧烈的水土流失。山高寒冷由于山咼寒冻,在九顶山咼寒地区,我市尚有微度冻融侵蚀1.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15 %。人为因素:山高坡陡,坡耕地量大,大多数坡地前无地埂,后无

21、背沟,地无边 函,耕种到边,顺坡耕种,重用轻养,耕作粗糙,套种不适当。在植被遭破坏,雨多雨集中的情况下,一遇暴雨,轻则表土被冲,重则坡地崩塌, 形成泥石流。滥坎乱伐,破坏植被。我市近四十年来,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沱江源头原始森林区植密草茂, 对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但经德阳市伐木厂多年采伐后, 植被减少,已消耗大量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下降。而我市森林生长年蓄积 只有5.4万立方米。森林的消耗量大大超过了生长量,因而加剧了水土流 失。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剧了新的水土流失。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的矿产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山区和沿山区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和乡镇企业近百家。然而,

22、随着 矿产资源的开采,造成了新的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主要反映在剥离表土, 破坏植被,开挖掘进,碎石尾渣乱堆乱放,一遇暴雨顺坡而下,形成泥石 流进入河道。少数企业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大面积地损坏原有植被和地貌 相对稳定。清平王家坪村磷矿山区、清平磷矿、金河磷矿、汉旺万灯村、 香樟村露天矿等少数矿区,由于露天裸采,到夏季多雨天气常有泥石流发 生中断交通,摧毁房屋等现象,王家坪磷矿的泥石流顺坡推移面长度达2公里多,清平磷矿、金河磷矿也有类似地段。城市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建国以来,我市各项基地设施建设发展较快, 特别是近几年在修建公 路,房地产开发,兴建工厂等活动中,对平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没

23、有引起 足够重视,建设过程中的废弃土。建设垃圾被一些单位大量倾于河道中, 生产过程中的废渣堆放在河道旁或挤占河道,一遇暴雨洪水则顺河而下,淤积河道,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这些任意倾倒的废弃物为水土流失提供了 物质基础。三、水土流失的危害1生态失调,旱洪灾害加剧。植被减少,加剧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 严重又进一步破坏植被。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生态失调,区域性水量减少, 气候变劣,洪旱灾害频繁。淤毁水利工程,抬高河床。由于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沿河顺流而下,使河床升高,渠塘埝库受淤(马尾河水库由于泥沙淤塞现已接近报废,付家河水库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水库蓄水量减少近二十万立方米。)灌溉、防洪、 发电等工程效益降低。

24、四十几年来,绵远河河床已升高1.5米左右。现在每涨一次中等量的洪水,汉旺镇官、宋、硼埝进水口和渠道内则涌进大量 泥沙,多则几万方,少则几千方,严重影响农村灌溉和人畜饮水以及沿途工业用水,而且随河床抬高,河道来水量已明显减少,已严重制约了沿河 水电站满负荷运转。石亭江上游平均含沙量达 0.45公斤/立方米,在石亭 江出山口处,输沙率为7.065公斤/秒,输沙量达13.93万立方米/年,下 流淤沙量为28.5万立方米。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地肥力。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大量有机物 及矿物质元素随之被带走,土地肥力大大降低。全市区内年流失土壤84.3 万吨左右,年均剥蚀厚3.6毫米,造成土地中的氮、磷、

25、钾等有机质流失, 根据市土地资料我们对区内坡耕地土地养分的流失作了一个推算,每年流失的全氮2000余吨,全磷1200余吨,有效钾4000余吨,有机质2000 余吨,折合标准化肥近3000吨,折资40多万元,全市共有低产田土 18230 公顷,占现有耕地的54.99%。第三节水土保持现状一、水土保持现状和效果建国以来,绵竹市的水土保持工作从无到有,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但水土流失的加剧过程又是那样短暂。绵竹市地处川西北边缘,建国初期,坝区田园肥沃、物产丰富,山区 山高林茂,植被完好,河道流水四季清澈,常年不断,素有四川盆地的洞 天福地和“小成都”之美称。随着年代的推移,这美丽的景象开始受到人

26、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大跃进时代的木伐。大炼钢铁和后期人类活动对木 材需求的增加,加快了森林的砍伐速度,过度的滥伐严重违背了森林生长 规律,人们眼睁睁的看着沿山地带满坡荒凉,继而成片的山头开始剥去绿 装,逐步失去了保水固土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矿产资 源的开发利用极大的带动了山区的经济发展,但在技术经济水平相对落实 后的山区,政府和人民在很短的十几年间就发现这种经济的适时繁荣是建 立在失去水土保持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为代价的基础上,这是一辈人 甚至是几辈人都难以治愈的。面对这种现状,绵竹市人民政府站在更高更远的利益上, 及时采取了 果断措施,加强了对森林砍伐和矿山资源开采的规范管

27、理,大面积停止了 破坏性极大的露天裸采矿山企业和矿点,积极推广先进的采掘方法。最大 限度的减少泥沙裸露和流失。对森林砍伐进行“双限”,即限制年度采伐量,对伐区限期进行新植补种,并对林区、新老林木的采伐进行科学间伐, 以保证成林量的相对稳定,增加山体保水固土的能力。自九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实施以来,绵竹市委、市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从组织上加强了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九 四年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九五年成立了水土保持执法试点工作领导小 组,同年编委核编5人建立了绵竹市水土保持监督站。陆续编制印发了绵 竹市贯彻水保法实施细则,转发了德阳市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

28、法(试行)、绵竹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 案申报审批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性配套规章、文件。其次,全市采取 多种形式进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培训考核,全市建立了包括 水土保持主任监督员、副主任监督员、监督员、助理监督员共三十三人的 水土保持执法队伍。通过调查摸底,全市涉及水土保持工作的100余家矿 山企业申报了水土保持方案,并依法关闭了 24家水土流失严重的采矿场, 每年至少减少40万立方米的废弃渣倾倒于江河之中。对涉及水土流失的 企业,依法征收了部份“两费”。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 索,提出了建立绵竹市境内“五河一江”上游段水土保持带的方案, 并获人大、政府批准实施。近几年

29、来,我们在开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 加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管理控制和减少人为水土流失 的同时,积极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1999 2000年,我市的清平、 天池、汉旺、拱星、武都、九龙、遵道、金花、土门、广济、绵远和东北 等12个镇乡,实施了 “以粮代赈”退耕还林30000亩,其中生态林10000 亩,经济林20000亩;全市实施了 529000亩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建立了 3.52万公顷的九顶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999年至2001年,共投资 3665.96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60万元);连续三年在清平、天池、汉旺、 拱星、武都、九龙、遵道、土门、广济等九镇乡实施三期国

30、家水土保持生 态环境建设工程;实施了九龙猫儿坪、遵道坪安村国债资金水土保持工程;开展了省水保补助资金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市政府以奖代补2万元/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自然修复工程。 迄今为止,全市已基本治理水土流失50.8 平方公里,初步治理34.8平方公里,自然生态修复44平方公里,每年减 少土壤侵蚀57.2万吨,全市实施坡改梯600余亩,改良土壤13000多亩, 新修蓄水池300多口,整治山坪塘埝近20座,新增蓄水10余万立方米, 新建各型排灌沟渠100多公里,植树造林近1万亩,这极大地改善了山区、 沿山区水保生态环境,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旅游业、生态农业、经 果林业等特色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

31、入创造了条件,为全市实施沿山综合 开发战略提供了强力的支撑。特别是最近两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两 工”,实行“一事一议”,水土保持工作面临治理经费紧缺,组织实施难度 增大等新问题,我们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转变观念,服务“三农”,努力探索和实践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 作方法。一是以水为核心,以水保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山区群 众“吃水难,吃粮难,行路难”等热点问题,通过兴建蓄水池、排灌沟渠、 供水管道和人行便道等工程,一方面有效拦截地表径流,防止雨水乱流、 冲毁农田,明显减少水土资源的流失,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另一方面积蓄 天然雨水,反季节调节使用,解决了

32、人畜饮水困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 产生活条件,让群众长期得到水土保持的实惠。二是注重水土保持工程投 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推行“民建、民管、民营、民收益”及“以奖 代补”的政策,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办法,有效解决资金难题; 同时市水利局加大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引导村民成立用水协 会,试行产权颁证,明确把水保供水工程的安全维护和经营管理的权利与 责任交由用水协会,让农户把它当作自己“份内”事来自主管理,民主管理,从而消除了农民顾虑,激发了参与水保的热情,形成农民自愿修建、 自主利用、自行维护管理、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有效实现了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与水保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结合,取

33、得了较为显著的工程效益、社 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二、水土保持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项目区内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始终把水土 保持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强化管理,依法办事,严格执法,不断提高服务 意识和服务水平,赢得了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使我市水土资源利用基本走 上了科学、有序的轨道,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极 大地改善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基本实现了“土不见天,泥不下山,水不 乱流”的初期目标,为最终实现绵竹“山秀水清人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项目区水土保持的主要经验有,一是与时俱进,强化宣传,营造水土 保持浓厚氛围;二是政府重视,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三是加强学习,提

34、高认识,统一思想,建设过硬的队伍;四是依法行政,联合执法,敢于碰 硬,同时,创造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有利条件:第一,政府重视,地方财 力雄厚,匹配资金足额到位;第二,交通方便,项目区内公路四通八达, 可直通各个治理项目地段;第三,群众支持,当地人民群众已认识到治理 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主动投劳承包开发荒山荒坡,植 树种草,保持水土;第四,上级主管部门重视,科技部门全力支持。基于 以上优势,工作区当地政府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既治理水土流失,保持 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又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当地 农村经济步入一条良性发展之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资金,建设 规模小

35、,治理程度不高,特别希望能得到国家资金的支持。第三章建设规模及防治措施布局第一节防治目标本项目,计划经过四期工程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35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100%,通过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预计项目区水 土流失量将每年减少43.6万吨,林草覆盖率提升2.45%,初步计划项目 区人均增收每年达14.64元。第二节建设规模该项目以绵竹市 2000 2020年水土保持总体规划为依据, 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和长委及省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具 体要求,结合绵竹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特征、水土流失实际分布及特征,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经过坡面水土整治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植物 防护工程

36、和其他防护工程的建设,百分之百地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0.35平方公里。措施总体布局方案为:坡面水土整治工程坡改梯200公顷,截、排水沟80千米,沉沙凼400 口,蓄水池60 口,作业道路60千米。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山坪塘、埝整治50 口,溪沟整治20千米,石谷坊30座,拦沙坝15座植物防护工程水土保持林1333.3公顷,经济果木林133.3公顷,种草266.7公顷, 植物护埂100公顷,封禁治理6066.7公顷。其他防护工程沼气池建设1600 口,节柴灶800套。整个工程,将完成土方216.09万立方米,石方33.05万立方米,砼5.08万立方米,投资2893.15万元,投工85.31万个。

37、其中,坡面水土 整治工程,投资960.0万元,完成各类工程量44.58万立方米,投工26.89 万个;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投资 642.5万元,完成各类工程量21.0万立 方米,投工10.18万个;植物防护工程,投资 950.65万元,完成各类工 程量172.4万立方米,投工42.4万个;其中防护工程,投资340万元, 完成各类工程量16.24万立方米,投工5.84万个。分期实施方案为:1.2006年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20.13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 田50公顷,水土保持林350公顷,经济果木林33公顷,种草66.7公顷, 封禁治理1520公顷,沿沟骨干工程25座,沼气池400 口,节柴灶

38、200 套,完成投资803.67万元。2.2007年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24.63平方公里,其中,基本 农田55公顷,水土保持林420.3公顷,经济果木林38.3公顷,种草75.0 公顷,封禁治理1860.0公顷,沿沟骨干工程30座,沼气池400 口,节 柴灶200套,完成投资983.33万元。3.2008年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18.15平方公里,其中,基本 农田50公顷,水土保持林333公顷,经济果木林32公顷,种草65.0公顷,封禁治理1370.4公顷,沿沟骨干工程20座,沼气池400 口,节柴 灶200套,完成投资724.62万元。4.2009年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17

39、.44平方公里,其中,基本 农田45公顷,水土保持林330公顷,经济果木林30公顷,种草60公顷, 封禁治理1316.3公顷,沿沟骨干工程20座,沼气池400 口,节柴灶200 套,完成投资696.28万元。第三节预防监督一、预防监督分区按照绵竹市2000 2020年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和绵竹市人民公告 所示,我市预防保护区面积为 394.04平方公里,包括十五个平原乡镇及 清平、天池和金花的后山,武都镇的白云山;监督区面积585.43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清平、天池、金花三个山区乡镇的大部和矿山工矿区。二、目标任务根据预防监督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与规律,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

40、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科学 地合理布局与配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产生 和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和开发建设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促使水土自然资源的永续使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三、主要措施法律体系建设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 施条例、实施办法和国家有关水土保持的方针、政策,树立水土保持“基本国策”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根据新情况新形势,创造性地开展 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地方配套水土保持规范性文件 政策。预防监督执法在搞好执法队伍建设,搞好执法人员素质的基础上,严格监督执法,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

41、必严,违法必究,把水土保持“三权一方案”和“三 同时”制度,贯彻于监督执法工作的始终,把水土保持“预防为主”和管 治并重的工作方针体现在水土保持日常工作的全过程。监督监测对森林保护区的封禁治理保护为主,建造水源涵养林,禁止毁林开荒,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对农田保护区,切实保护基本 农田设施,禁止人为乱挖乱毁水利水保工程设施。对监督区内开山采石、 修路建厂、取土采矿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执行水土方案申报审批制度,禁 止乱挖、滥采、乱弃,坚决实行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对其 矿产资源开采和其他生产建设单位的监督检查,要实行经常性和定期性, 严格施行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时设

42、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市、镇、村”三级水土保持监督监 测网络,对有条件的企业鼓励和推行“兼职水保监督员”制度,结合山地 自然灾害监测,加强对滑坡、泥石流,垮踏地段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不 留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的死角。第四章技术支持第一节技术支持的必要性作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 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 态环境的水土保持,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对业务和专业的要求高,需要掌握多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该水土保持综 合治理项目,包含了坡面水土整治、小型水利水保、植物防

43、护、其他防护 四大类工程,十六个分项目,涉及农业、水利、水保、林业、交通、畜牧 和农村能源等众多学科的专业知识,需要专业技术的大力支持,十六个小 项目之间还相互交织和影响,因而技术上的支持尤其重要和必要。第二节技术支持体系为了保证本工程项目的实施,确保四大类十六个分项目按设计要求和 时间、质量要求的顺利完成,达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实现,我们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加大对镇(乡)、村组和农户以及施工队伍的技术支持力度。一是由市政府出面,集中组织 农业、水利、水保、林业、交通、畜牧和农能等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 组成专业技术组,按各行各业的规程规范,制定出统一的专

44、业技术标准。 二是对项目区相关镇乡、村、组和农户人员,实行实施前的集中培训授课。 三是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社会招投标,并集中中标单位的项目经理和施 工人员进行专项集中学习培训。四是开展试点工程、样板工程建设,及时 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参观学习。第五章项目实施本项目,对80.35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分别实施坡面水土整治、小型水利水保、植物防护和其他防护四大类十六项小类工程, 将完成土方216.09万立方米,石方33.05万立方米,混凝土工程5.08万 立方米,需要投入人工85.31万个。本项目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劳动 力25.04万个,年均用工日21.33万工日,年劳动力人均出工仅

45、0.85工 日。区内水泥标美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丰 富,运输方便,施工机械拥有量大,建筑施工队伍实力雄厚,可供选择的 余地较大,机械施工用量少,320个台班,年机构施工量仅 80个台班。 整个施工条件优越。坚持以生态效益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治理区社会经济发 展,解决治理区人民群众实际困难的原则,坚持先易后难,分批实施的原 则,结合绵竹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工程任务、地方财力承受能力、小流 域行政区划完整、劳动力及建材组织等多方面因素,拟定出施工进度及分期实施意见。该项目计划用四期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35平方公里, 完成基本农田200公顷,水土保持林14

46、33.3公顷(包括植物护埂100公 顷),经济果木林133.3公顷,种草266.7公顷,封禁治理6066.7公顷, 治沟骨干工程95座,沼气池1600 口,节柴灶800 口的建设任务。其中, 2006年度,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13平方公里,完成基本农田50公 顷,水土保持林350公顷,经果林33公顷,种草66.7公顷,封禁治理 1520公顷,治沟骨干工程25座,沼气池400 口,节柴灶200套的建设 任务;2007年度,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4.63平方公里,完成基本农 田55公顷,水土保持林420.3公顷,经果林38.3公顷,种草75公顷, 封禁治理1860公顷,治沟骨干工程30座,

47、沼气池400 口,节柴灶200 套的建设任务;2008年度,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8.15平方公里,完 成基本农田50公顷,水土保持林333公顷,经果林32公顷,种草65公 顷,封禁治理1370.4公顷,治沟骨干工程20座,沼气池400 口,节柴 灶200套的建设任务;2009年度,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44平方公 里,完成基本农田45公顷,水土保持林330公顷,经果林30公顷,种 草60公顷,封禁治理1316.3公顷,治沟骨干工程20座,沼气池400 口, 节柴灶200套的建设任务。第六章项目管理第一节建设管理机构绵竹市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广面宽,技术性强,问题

48、复杂,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完成,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因而必须加强领导,分工协作,成立以市上主要领导挂帅、相关的农业、财 政、计划、水利、交通、林业、畜牧、农能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绵 竹市水土保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统一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工 程建设指挥部,全权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工程建设指挥部作 为项目建设的管理机构,对整个建设项目实施统一领导和统一组织管理, 并按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设置工程部、监理部、物资供应部、资金管理 部、办公室等内部职能组织,且制定出相应的工作、管理职责。同时,对 建设的重点工程,实行招投标机制和按相应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本项目 机构设置和隶属关系如

49、下图:第二节建后管护方式在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取消“两工”,实行“一事一议”的新形势下, 作为公益性事业的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治理经费紧缺、组织实施治理难 度大等困难局面。为了探索和开创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确保综合 治理效益的正常发挥,调动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水土保持事业的热情,我 们必须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 观念,服务“三农”,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契机,推动治理区社会经济 全面发展,向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强力迈进。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指导思 想上,要以水土资源为核心,以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 项目区人民群众“吃水难,吃粮难,行路难”等热点问题

50、,通过修建蓄水 池、排灌沟渠、供水管道和人行工作便道、改土、植树造林等措施,一方 面有效拦截地表径流,防止雨水乱流、冲毁农田,减少水土资源的流失, 促进生态自我修复;一方面集蓄天然雨水于塘、库、堰、池,反季节调节 使用,解决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困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治理区 人民群众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长期得到实惠,激发治理区人民群众积极投 入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热情,变“要我治”为“我要治”。在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要创新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以实现预 期的各项效益目标。一是继续贯彻落实“谁治理,谁受益,长期不变,允 许继承或转让”的政策;二是逐步推行产权和使用权颁证制度,明

51、确责、 权、利挂钩,把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安全责任、运行维护、经费管理及收 益落实到农户,让人民群众自主管理,民主管理,从而形成农民自愿参与 治理、自主利用、自行维护管理、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继续加强服务和指导工作。综合治理所涉各部门,依据各行业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 在建后管护过程中,要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引导人民群众制定村规民 约,有条件的地方成立行业协作会,引导人民群众尊重科学技术和利用科 学技术,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丰收。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管理第一节投资估算一、工程概况绵竹市水土保持工程方案主要由坡面水土整治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植物防护工程和其他防

52、护工程四大部分组成。预计完成土方216.09万立方米,石方33.05万立方米,混凝土 5.08万立方米,投劳85.31万 个。其中,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80.35平方公里,坡改梯200公顷,沟渠 80千米,沉沙凼400 口,蓄水池60 口,作业道路60千米;塘埝整治50 口,溪沟整治20千米,谷坊30座,拦渣坝15座;水土保持林1333.3 公顷,经济果木林133.3公顷,种草266.7公顷,植物护埂100公顷,封 禁治理6066.7公顷;沼气池1600 口,节柴灶800 口。工程计划总工期 四年。二、编制原则及依据1.编制原则、依据本项目投资估算,采用最新水土保持工程概 (估)算定额与编制规定

53、 及规范实施手册,价格水平年采用2004年度,主要材料价格采用2004 年度绵竹地区市场价格。2主要措施单价坡改梯750元/亩,渠系50元/米,蓄水池10000元/ 口,作业道路 45元/米,植物护埂90元/亩,病险塘库整治20000元/ 口,溪沟整治218 元/米,谷坊18000元/座,拦渣坝35000元/座,经果林(种苗费及整地 费)825元/亩,封禁治理(人工、种草)12.32元/亩,水土保持林(种苗、整 地)280元/亩,种草(种籽及整地)250元/亩,沼气池1800元/ 口,节柴灶 650元/套。三、投资主要指标及分年度投资本项目工程治理水土流失80.35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3207

54、.90万元, 其中,坡改梯225.00万元,渠系工程400.00万元,沉沙凼5.00万元, 蓄水池60.00万元,作业道路270.00万元;塘埝整治100万元,溪沟整 治436.00万元,谷坊54.00万元,拦渣坝52.50万元;水土保持林560.00 万元;经济果木林165.00万元,种草100.00万元,植物护埂13.50万元, 封禁治理112.15万元;沼气池288.00万元,节柴灶52.00万元。各类工 程措施投资2893.15万元,独立费用221.32万元,基本预备费93.43万 元。单位治理面积投资39.92万元/平方公里。分年度投资计划为2006年 度803.67万元,2007年

55、度983.33万元,2008年度724.62万元,2009 年度696.28万元。第二节资金筹措绵竹市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3207.90万兀,资金筹措按照国家支持, 地方匹配和群众自筹的方式进行(5:2:3),其中需要中央投资1603.95万元, 地方匹配641.5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962.37万元。其中,坡面水土整治工程费1064.44万元,需国家投资532.22万元,地方匹配212.89万元, 群众自筹319.33万元;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费用712.40万元,需国家投资 356.20万元,地方匹配资金142.48万元,群众自筹资213.72万元;植 物防护工程费1054.07万元,需国家投资

56、527.04万元,地方匹配资金 210.81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16.22万元;其他防护工程费376.99万元, 需国家投资188.50万元,地方匹配资金75.4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13.09 万元。独立费用计费表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单价合计备注一建设管理费69.441.独立费用取费标准和1项目经常费1.6%46.29项目设置按最新水土保持2技术支持培训费0.8%23.15工程概(估)算定额与编制规二工程建设监理费62.20定及规范实施手册;1设计阶段0.15%4.342征地及淹没补尝费,因2施工及保修阶段2%57.86属公益性工程,当地百姓直三科研勘测设计费69.43接受益,由当地镇村做

57、好群1科学研究试验费0.4%11.57众工程,故未计入。2勘测设计费2%57.86四淹没祁尝费五水土流失监测费0.6%17.36六工程质量监督费0.1%2.89合计221.32价差预备费,只计算其基本预备费,按3%计算(2893.15+221.32) X3%=93.43 万元第八章经济评价第一节工程费用一、固定资产投资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角度考虑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计算分析工程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评价工程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 经济评价采用影子价格计算工程投资,以工程的静态总投资来以影子价格 核算系数计算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根据本工程项目的规模及任务,参照同 类工程,确定本工程投资

58、影子价格换算系数采用 1。本水土保持工程静态总投资为3207.9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部分(包 括坡面水土整治工程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1602.50万元;植物措施部分 950.65万元;其他措施部分340.00万元;其他费用(设计、管理、监理、 监测、技术推广等)221.32万元,基本预备费93.43万元。二、资金来源绵竹市水土保持工程,地处沱江源头地区,属重要的社会性公益工程, 其资金来源是:申请国家(中央)投资1063.95万元,省、市、县地方匹配 资金641.5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962.37万元。三、年运行费按照新一期“长治”(基建)工程前期工作要求的精神,运行费仅 考虑用于工程维护

59、的材料费和部分人工费,按总投资的5%计算,其年运行费为160.40万元。第二节效益计算一、效益分析计算的依据本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计算,以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15774-1995)为依据。二、效益分析计算的范围和方法效益分析计算的范围,包括基础效益(保水、保土)、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生态效益四大类。以观测和调查研究的数据资料为基础,依照项目 区自然状况,按照绵竹市2004年底林牧副渔业等产品实际价格,对本工 程项目在经济计算期内所产生的保水效益、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进行全面的分析计算和阐述。(一)基础效益(保水、保土效益)按

60、就地入渗,就近拦蓄和减少沟蚀面蚀等情况,分别对造林、种草、 坡改梯、封禁治理、蓄水池、塘库整治、溪沟治理、植物护埂等各项水土 保持措施的效益计算。本项目各项治理措施生效后,在计算期(20年)内将会发挥出的保水保土基础效益为:保水效益可减少地表径流9797.4万立方米,其中,各项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拦蓄引用地表径流239.4万立方米,增加土壤入渗9558万立方米。保土效益减少土壤侵蚀量将达到43.61万吨,其中,减少面蚀量30.51万吨, 减少沟蚀量7.00万吨,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拦蓄泥沙量6.70万吨。综合治理完成后,治理率达100%,80.35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的流失强 度,将全部在微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