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浙教版2_第1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浙教版2_第2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浙教版2_第3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浙教版2_第4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浙教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说课提纲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生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感想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 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的边角关系,并且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并且在以后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分析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和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相等,且每个角都为60度。 使学生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定理进行证明或计算。 逐步渗透几何证题的根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材分析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教学重、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本课的重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分析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为了使学生了解这堂课,本课要求学生自制一个等腰三角形模型,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手段 教材分析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初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具直观教学法,联想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方法

3、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学生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翻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开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到达开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开掘学生的创新精神。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教学过程 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观察与猜测: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有何关系? 教师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两个底角相等的实验,并让学生做同样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重合局部,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所有的性

4、质。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教学过程 让学生由实验或演示指出各自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进行逐条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教学过程 性质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在 ABC中, AB=AC B= C ABC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教学过程 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AB=AC 1= 2 ( ) BD=DC ADBC ( ) AB=AC BD=DC ( ) 1= 2 ADBC ( ) AB=AC ADBC于D ( ) BD=DC 1= 2 (

5、 ) 强调性质定理2中的三线段前的定语的重要性,可让学生实际画图验证。ABCD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表述证明过程。 思考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是否相等?为什么?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教学过程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课堂练习: p.43练习1,练习2(指出这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小结: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 (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可证明:两角相等,两线段相等,两直线互相垂直。 (4) 联想方法要经常运用,对解题大有裨益。 布置作业(略) 教学过程

6、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教学感想 本节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要,有定理的证明、定理的计算和证题应用,所以本人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上节课例的掌握好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联想,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到两个定理的内容,可以使他们比较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五十六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气氛,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 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