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员怒华课件湖畔诗派_第1页
现代文学史员怒华课件湖畔诗派_第2页
现代文学史员怒华课件湖畔诗派_第3页
现代文学史员怒华课件湖畔诗派_第4页
现代文学史员怒华课件湖畔诗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湖畔诗派、李金发、冯至的诗歌 一、 湖畔诗派概述 湖畔诗社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代表诗集为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的诗歌合集湖畔,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 有学者认为湖畔诗人“写自然、母爱、童心,成就不及冰心与宗白华,写劳动人民不及文研会诗人;写友爱及其它方面的诗,上品极少”,他们对于新诗的贡献主要在爱情诗。 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说:“中国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思夫或曲喻隐指之作,坦率的告白爱恋者绝少,为爱情而歌咏爱情的更是没有,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 蕙的风出版时,书前有朱自清、胡适、刘延陵三人写的三篇热情肯定的序言。朱自清说它是“美与爱”的

2、文学,不是血和泪的文学,是“赞颂与咏叹”的文学,不是呼吁与诅咒的文学。它所咏叹的又只是质直单纯的恋爱,而非缠绵委曲的恋爱。胡适认为蕙的风在诗体“解放”方面,比同时的诗人“彻底的多”,在艺术上也是“逐渐进步”的。汪静之的诗是从“浅入而浅出”到“深入而深出”,最后达到“深入而浅出”境界的。 但东南大学的学生胡梦华写了读了以后,把蕙的风中的诗分为堕落的、纤巧的、性灵的三类,责骂诗集“不道德”,是在公布自己“兽性的冲动”,“提倡淫业”。周作人写了什么是不道德的文学,鲁迅写了反对含泪的批评家对胡梦华进行了批驳。汪静之的伊的眼:伊的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贞节坊:

3、贞女坊, 节女坊, 烈女坊 石牌坊上全是泪斑 含恨地站着,诉苦诉怨: 她们受了礼教的欺骗。 别情:我昨夜梦着和你亲嘴, 甜蜜不过的嘴呵! 醒来却没有你底嘴了, 望你把梦中花芭似的嘴寄来罢。 换心:伊笑得不可遏止, 忸怩地伏在我胸前, 双手箍着我底颈, 晶莹的眼看进我底眼眼说: 要你和我换一颗心啊! 应修人妹妹你是水 妹妹你是水 你是清溪里的水。 无愁地镇日流, 率真地常是笑, 自然地引我忘了归路了。 从内容上看具有个性解放、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意义,从艺术上看自由体形式、清新、自然、质朴。缺憾:平淡而较少蕴藉,散漫而不够谨严。 二、中国现代象征诗第一人李金发 1、生平李金发,字遇安,又名淑良。19

4、00年11月21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梅县这地方山多地少,男人多往南洋谋生。李金发的父亲也同样飘洋过海去做生意,收入颇巨。做父亲的也希望儿子长大后能经商发财,因此给儿子起名为“金发”。 小时候的李金发,也曾想长大以后跟父亲出国去做生意人。李金发在家乡接受了小学、中学教育,1917年到香港学习,1919年到上海进入“留法预备班”,同年留学法国,在法国主要学习雕塑与美术。业余读了大量域外小说、诗歌,尤其喜欢波特莱尔的恶之花、魏尔伦、马拉美的诗歌。李金发写诗始于1920年,但他的第一首诗弃妇1925年2月才以“李淑良”的名字发表在语丝杂志上。1925年11月,出版第一部诗集微雨,1926年11月为幸福

5、而歌由商务印书馆以文学研究会丛书出版,1927年5月食客与凶年出版。李金发写诗最多最勤是在1922、1923年间,大学教授的周作人。两个月后,李金发便得到周作人的复信,周在信中给了许多赞美的话,称这种诗是国内所无,别开生面的 作品。即编入为新潮社丛书,交北新书局出版,可惜诗稿在印刷厂耽搁了两年半岁月,这大大影响了李金发进行诗歌创作的积极性。李金发的专业是雕塑,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巴黎国立艺术学院雕塑科,1925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雕塑创作,也写过少量的诗。曾在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50年代去了美国,1976年12月25日李金发在美国去世。2、诗歌创作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创作与中国诗坛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

6、义诗歌创作基本上是同时的,显示出他的先锋姿态,可惜他没有郭沫若幸运,诗作没有及时发表。李金发的诗放弃了对于生活场面的直接描写,也不再以直抒胸臆的办法对他所感受的一切进行抒情。他借助象征性的意象的展现和组合,隐秘地、曲折地、甚至是怪诞地表达主观的感受和丰富复杂的内在情感。他的微雨及其他的中国象征诗直接继承了波特莱尔恶之花的传统。它们冲击了中国诗的传统规范,破坏了温润、平和、优美、典雅的审美风范,使那些丑陋、阴晦、奇艳和绝望的魔影震撼了20年代的诗坛。弃妇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

7、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 空谷里。 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怪异的组合传达出这样一种印象:从一个到荒野狂风的怒号而颤栗的妇女的遭遇,渲染出一种人生命运的悲剧气氛。受抛弃的女子只是一种象征,是无希望的和悲苦的象征。给中国新诗带来一种从未有的颓废和没落的氛围。 从语言到意象都很欧化,组合也很怪异,“弃妇之

8、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沉睡的枯骨,急流的鲜血,衰老的裙裾的哀吟在中国诗歌中也很少见。描写和联系是含混和隐蔽的。朱自清说李金发的诗“不将那些比喻放在明白的间架里。他的诗没有寻常的笔法,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感;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一串珠子,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着瞧。”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三、冯至20年代的诗歌创作1、生平与创作简介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现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学者。冯至1917年到北京进第四中学;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新诗创作。1923年就

9、读北京大学本科德文系,同年夏参加浅草社。1925年浅草社停止活动,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另组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 1927年 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写于1921年至1926年,上卷基本上是抒情短曲,下卷收入4首长篇叙事诗。1929年,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两部诗集诗情含蓄深沉,风致幽婉动人,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 1930年,与废名合编骆驼草周刊。同年10月赴德国留学,研治文学和哲学。1935年夏天,获哲学博士学位。冯至回忆:“在留学期间,喜读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作品,欣赏荷兰画家梵诃的绘画,听雅斯培斯教授讲课,受

10、到存在主义的影响。” 1935年回国,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高中教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2年出版诗集十四行集,借鉴外来的“商籁体”,在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哲理,从存在主义角度思考个体生命的意义。“商籁体”:即十四行诗,欧洲的一种抒情诗体,每首十四行,格律上分为几种。1943 年的散文集山水以清朗而有情致的文字,在平凡的人、事、自然物的描写中追求生命的启示,朴实而深刻。1946年,返回北平,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出版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 (1942年创作)。建国后,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并陆续出版散文集东欧杂记(1951)、传记杜甫传(

11、1952)、诗集西郊集(1958)、诗集十年诗抄(1959)、论文集诗与遗产(1963),以及译作集海涅诗选(1956)、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78)等。2、20年代的诗歌创作一个绿衣的邮夫,低着头儿走路;也有时看看路旁。他的面貌很平常,大半安于他的生活不带着一点悲伤。谁来注意他日日的来来往往!绿衣人 但他小小的手中 拿了些梦中人的运命。当他正在敲这个人的门,谁又留神或想“这个人可怕的时候到了!”作者后来说这诗是1921年在如下境况中创作的: “远在 1921年,我是一个没有满十六岁的青年,从一个四年制的中学毕了业,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看不清面前的道路。那时的北京城是一片灰色,街头巷尾,到

12、处是贫苦的形象和悲痛的声音,我们爱说当时青年们口头上的一句话:没有花,没有光,没有爱。傍晚时刻,我常在一条又一条的胡同里散步。在这些胡同走来走去,好像永久走不完,胡同里家家狭窄的黑门都紧紧地关闭着,不知里边隐蔽着什么样的生活,只觉得门内门外同样死一般的沉寂。 一天,我又在散步,对面走来一个邮务员,穿着一身绿色的制服,他的面貌是平静的,和这沉寂的街道一样平静。他手里握着一束信件,有时把信件投入几家紧紧关闭的门缝里。我看着这个景象,脑里起了幻想,我想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不是天灾,就是兵祸,这些信又给那些收信的人家送来了什么样的不幸的消息呢?家起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根据这点空洞的、不切实的想象,写下

13、了我青年时期第一部诗里的第一首诗。” 诗人认为:没有一个诗人的生活不是孤独的,没有一个诗人的面前不是寂寞的。感伤、孤独和寂寞是诗人早期诗歌常常表现与吟唱的:瞽者的暗示 黄昏以后了, 我在这深深的 深深的巷子里, 寻找我的遗失。 来了一个瞽者, 弹着哀怨的三弦, 向没有尽头的 暗森森的巷中走去。 如果你 如果你在昏黄的深巷 看见了一个人儿如影, 当他走入暮色时, 请你多多地把些花儿 向他抛去! “他”是我旧日的梦痕 。 又是我灯下的深愁浅闷: 当你把花儿向他抛散时, 便代替我日夜祈求的 泪落如雨, 我是一条小河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

14、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那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伴侣,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地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象一只绯红的花朵。诗人自叙这诗的灵感来自英国十九世纪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

15、“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它那沉默的神情,象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把“寂寞”比作长长的、静静的“蛇”,把蛇的“乡思”化为人的“相思”,把蛇怀念不已的“茂密的草原”点化为人所缅怀的“头上浓郁的乌丝”,又以象征手法暗示“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象一只绊红的花朵”。四首叙事诗:吹箫人的故事1923、帷幔1924、 蚕马1925、寺门之前1926。这些叙事诗大多采用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和古代神话资源,又受到德国歌德、席勒谣曲的影响,神秘诡异,朦胧多义,既是凄美的爱情故事,又包含了人生的感悟,在中国叙事诗歌史上别具

16、一格。吹箫人讲的是古代西方一个以吹箫为生命的青年在一座洞宇中隐居,在深山老林中保持着恬静的心,但一夜忽被一吹箫的女郎叩开了心扉, 他走过了无数的村镇,终于与深闺中一个真实的女郎相遇: 月光把他俩的箫声, 溶在无边的泪海之中; 深闺与深山的情意, 乱纷纷织在一起。 但女郎已病入膏肓,他不得不用自己的箫煮成药,医好她的病。然而,两人结合后,他没有了箫,也悲伤成疾,于是,女郎把她的箫也当作唯一的灵药,拯救了他的生命。 剩给他们的是空虚, 还有那空虚的惆怅 缕缕的箫的余音, 引他们向着深山逃往。尾声:“我不能继续歌唱/他们的生活后来怎样。/但愿他们得到一对新箫,/把箫声吹得更为嘹亮”。这首诗有几个层面

17、的主题:一是牺牲自己所爱以拯救爱人歌颂爱的崇高伟大;而是生命的“灵药”是艺术,歌颂艺术对于生命的价值;三是艺术与爱情不可兼得,人生的两难境地。开头: 在中古,西方的高山 高山内,洞宇森森; 一个壮美的青年, 他在洞中居隐。 不知是何年何月, 他独自登上山腰; 身穿着闲雅的布衣, 还带着一枝洞箫。 帷幔写一个十七岁的少女因反对父母把自己许给一个听说是丑陋愚蠢的男人而削发为尼。一年后一对相貌俊美的兄妹到她所在的尼庵进香,妹妹告诉她:哥哥因未婚妻遗弃而终生不娶。少尼疑心眼前的青年就是自己的未婚夫,相思成疾。某日一个牧童的笛声唤醒了她将死的灵魂,她在红色的绣幔上展开想象,绣上比目鱼、相思鸟,最后空下了左上方一角,本想绣自己的悲哀。一日牧童从窗下经过,少尼丢下帷幔,死去了。第二天,牧童进了僧院。“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帷幔还珍重的/被藏在僧院里/只是那左方的一角呀/至今没有一个人儿能够补起”。 蚕马根据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而改编。 蚕马是痴情青年的化身,它帮助少女寻到父亲,对少女怀着热恋。它痴恋成病被杀,剥下了皮,最后,当少女生命频危,孤独一人时,“马皮裹住了她的身儿,/月光中化作了雪白的丝茧!”寺门之前写一个老僧长期窒息自己的性爱,但有一次在黑夜中经过被官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