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_第1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_第2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_第3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_第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对外汉语教育 ,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运用)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2、母语

2、和外语: 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 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因此,不能 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 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及“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指的是本 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语言掌握的 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 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

3、非本族语, 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第 1页以称为目的语。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对外汉语教育 学科的任务 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 育目的。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及学全过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外部因素和其相互作用,从而制 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所谓的 内部因素 主要指:( 1)学习及教育活动的主体,即学习者和教师; ( 2) 学习及教学活动的客体,即所教授的目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

4、3)学习及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和实践。 所谓外部 因素是指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及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 和教学语言环境,以和其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资 源、条件对教学实践产生的影响。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学科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1、理论基础 部分提出及本学科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和哲学。可以看作是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或叫做支撑理论。2、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属于本

5、学科范围内的 学科理论 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 其中,应用研究是指运用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第 2页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和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而基础理论又包含有四个内容: ( 1)对外汉语语言学, 是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和研究的汉语语言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功能和文化因素等方面。( 2)汉语习得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题之一,即学习者的研究,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是把教学内容和对教学对象的研究结合起来,即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是教学内容为学习者迅速、有效掌握的规律

6、和原则。( 4)学科研究方法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甚至影响到研究的成败。3、学科体系的第三层是教育实践 ,主要是教学实践,它是学了理论服务的对象,也是学科理论产生的土壤。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1、它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好语言,而其中不可避免涉和到文化内容,也必须包含一定的文化因素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培养其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这一性质使其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掌握这种目的语的作用,第二语言就必然带有短期、速 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即必须强

7、调所传授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并以技能训练 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交际的能力为根本目标。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一方面受到第二语言普遍教学规律的制约,同时汉语教学本身又有特殊的规律,即汉语第 3页属于汉藏语系,在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方面都不同于别的语言。因为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突出,在教学方法上也就要体现汉语教学的特点。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及语言交际相关的文化因素,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的学科。1、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

8、科。 所谓专门的学科,是指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是别的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如前所述,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及学全过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外部因素和其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而它的研究视角,不仅是语言学的,也是心理学的和教育学的,而且是这几方面的综合的独特的视角。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综合了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和哲学七

9、大学科。这里主要先概述哲学、横断学科和社会学 及对外汉语教育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从宏观上、方向 上,对包括对外汉语教育在内的一切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而数学等横断 学科则提供方法轮的作用,其所提出的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等,对各学科都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制度、 社会行为、社会变迁和发展等社会问题的学科。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因此,语言学和语言教育的研究,都不可能不受社会学的影响。对第 4页外汉语教语,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正是指它综合的、有选择性的汲取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3、对外汉语是应用的学科。应用学科有其自身的基础理

10、论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它不仅需要关注应用本身,进行大量的具体应用研究,也要进行及之相关 的基础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决定了它是一门理论及实际紧密 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正如它的名称,应当定位于语言教育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的第二语言教育的分支学科。而基于现实,在坚持学科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前提下,把对外汉语教育这一学科称为语言教育学或是应用语言学,都是可以的。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对外汉语教学(启示):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1)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

11、掌握音义的联系,遵守约定俗称的社会规则。( 2)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的各分支系统。( 3)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应从听、说开始,首先着眼及口头语言。2、 语言存在于言语中( 1)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 只有通过言语才能学会语言。教学中首先要抓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训练以培养交际能力。第 5页( 2)从言语中接触到大量语言事实,应总结归纳成一定的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觉掌握。3、语言有生成性( 1)对外汉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不仅仅是只教会学生掌握各种语言素材,而是用有限的语言材料理解和表达丰富的思

12、想。( 2)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交际工具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这就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为了掌握语言这一交际工具,语言课就要充分体现工具课、技能课的特点。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并形成能力,最终能熟练运用语言进行交际。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1)要学好目的语,必须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尽量运用汉语进行教学,要求学习者用汉语来理解和表达,而不借助于母语或媒介语。6、语言产生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即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脱离汉

13、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及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 缺的内容。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1)语言是可以学会的。 一个具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的正常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母语并学习第二语言。第 6页( 2)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影响语言学习。( 3)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人类学习第二语言的规律有很多共同之处, 了解这些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意义。语言学的发展及第二语言教学。四个阶段:1、历史比较语言学:( 1)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于18世纪末、 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

14、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语言的谱系分类。( 2)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使语言成为独立的学科。( 3)局限性: 它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2、结构主义语言学:( 1)1916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的讲稿被他的学生整理出来,成为 普通语言学教程 ,这本书被奉为语言学的“圣经”,其语言理论成为现代语言学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语言是符号系统,这一系统由 很多小系统构成;符号由“能指”(形式)和“所指”(概念)两部分构成, 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任意的,一旦形成以后又是约定性的;

15、符号系统内部语言单 位之间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2)同时,又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区分“内部语言学”(语言本身的结构)和“外部语言学”(语言及社会、民族、文化、政治等的关系)。特别提第 7页出区分“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演变的“动态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 (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状态的“静态语言学”),主张进行共时研究。( 3)20世纪前半叶, 以索绪尔学说为基础,欧洲语言学出现结构主义思潮,代表派有:强调语言符号功能的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强调语言符号间各种关系的哥本哈根语符学派,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 4)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突出贡献是对语言的

16、结构系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描写,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结构分析和结构描写的方法。( 5)局限性:只集中于语言形式、结构的分析,忽视对语言意义的研究。3、转换生成语法:( 1)20世纪中期在美国出现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其标志是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版。他提出区分“语言能力”人们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和“语言表现”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语。认为语言表现不能全面反映语言能力,只就有限的实际话语(语言表现)进行结构分析,不能揭示语言的本质,无法解释人类语言创造性的特征。语言学需要研究的是能使人掌握语言的规则体系、说出无限话语的人类的认知结构中的语言能力。(

17、2)因此,他提出“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的假说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的理论,这样酒吧语言学的触角伸向人类认知领域,探讨语言的心理过程。4、功能主义语言学:( 1)60年代末、 70年代功能主义语言学兴起,标志着语言研究重点由语言形式第 8页转向语言功能,中心在欧洲。以弗斯为奠基人的伦敦功能结构语言学派认为语言的本质是意义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语义是语言研究的中心,主张从社会的角度去观察、研究语言,强调语言的社会性,语言的本质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 2)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理论,在对语言的系统和结构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从功能角度研究语言,着重探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研究语言如何使 用

18、,分析语言及社会的关系,以和语言功能及语言系统的关系,并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莅临,依“系统语法”为框架论述语言功能。功能主义语言学及对外汉语教学(名词解释)1、语言能力: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系统。2、交际能力: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既用口头形式,也用书面形式;既指说、写的表达能力,也指听、读的理解能力。3、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4、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5、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是对会话语的结构及功能的分析。6、会话分析:对日常会话

19、的结构及规律进行分析的分析。(会话分析及话语分析有分析题,他会举例子,看书P79 P80) 分析题:言语行为理论:指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和说明客观世界,提供消息,而且人第 9页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会话含义理论:实际上是对会话中说话者的言外之意的研究。(见书 P81)汉语的特点及对外汉语教学(貌似有可能是简答题)特点: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1)语法方面: 汉语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名词不用变格, 动词不用按人称、性、数、时、态变位。( 2)语音方面: 汉语只有 400多个基本音节, 加上四声的区别, 一共也只有 1300多个音节。( 3)词汇:汉语的词音节少

20、,便于记忆, 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以词根复合法为主,由大多数本身就能独立成词的单音节语素结合而成,词义及语素义有关, 也便于记忆。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1)语法方面: 汉语词没有形态变化带来方便的一面,但习惯于屈折变化的学习者来说,学会一种新的语法手段来代替早已熟悉的语法手段也是很复杂的。( 2)语音方面: 汉语语音最大的难点在于具有区别意义的声调,对于母语是非声调语的学习者是颇为艰难的。( 3)词汇方面: 汉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固定的四字成语以和保留的不少古汉语词语,这些特点体现了汉语的丰富多彩,同时增加了学习者的难度。( 4)汉字方面: 汉字是意音

21、文字, 对于世界上大多数用拼音文字的学习者,汉字是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第 10页教学过程及教学原则1、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本质特征):( 1)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直接同客观事物打交道、亲身获得对事物的认知,而是通过书本和课堂接受前人总结的实践经验,形成基本知识,再应用到实际中去。(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是靠自己摸索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不只是即是技能掌握的过程,而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4) 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是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要求,而是在教师和课本影响下进行的。2、教学过程的模式:( 1)传授式。 即在教师主

22、导下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的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使学生能快捷地获得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缺点是容易造成注入式、满堂灌的弊病,忽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活动式。 即在教师辅导下, 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进行探索学习的模式。它的指导思想是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但混淆了学生的学习及科学研究的区别,有 很大的片面性。( 3)发现式。即既主张学生学习最新的、系统的、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科学知识, 同时又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4)发展式。 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智育的过程,而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第 11页过程。3、教学过程的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1)教学模式多样化,不同的教学模式

23、适应不同的教育阶段。( 2)要强调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吸取各派之长,克服其局限性。4、教学原则:( 1)科学性及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只是传授及只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及理论知识为主导的原则;( 4)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 5)统一的培养要求及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6) 系统性及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7)直观性原则; ( 8)巩固性原则; ( 9)量力性原则。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及课程论课程论: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以和其安排的规律的研究,称为课程论。课程论是指导课程设置的理论。教育史上有多种课程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学科

24、课程理论和活动课程理论。( 1)学科课程论: 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以各部门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来组织课程,对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接受能力考虑不多。( 2)活动课程论: 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包括了各方面的只是课程的编排应及生活经验的发展顺序相一致。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及社会生活联系,但对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逻辑顺序注意第 12页不够,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 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活动课程论的影响对本学科比对一般理论性、知识性学科更大。2、主要的教学方法: (以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为依据)( 1)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通

25、过师生口头语言交流和学生书面语言阅读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 2)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物、 直观教具、 真实环境或事实, 对所学的知识获得形象、具体、直接、真实的认识;( 3)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的机体活动为主,通过教师作为组织者所指导的科学的训练,形成技能和行为习惯并发展其能力的教学方法;( 4)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指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通过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育方法。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记忆1、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2、记忆的分类(分类依据、类型):首先,记

26、忆按其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 1)形象记忆: 是对已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的记忆,如对第二语言的字母、音素、词句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记忆。第 13页( 2)逻辑记忆:是指对概念、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的记忆,如对第二语言语音规律、词汇规律、语法规律的记忆。( 3)情绪记忆: 是对已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如第二语言学习中从某些对话、朗读或表演中体验过愉快情绪的记忆。( 4)运动记忆: 是指对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的记忆,常常是一种对技能的记忆,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技能都包含有运动技能如发音和书写动作的记忆。其次, 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

27、记忆和长时记忆。(名词解释)( 1)感觉记忆: 是指感知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 最长只有一秒左右。( 2)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操作的系统,是动态系统。感觉记忆的信息受到特别注意或进行模式识别后,就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临时储存。( 3)长时记忆: 是在头脑中长期保持的记忆,从保持一分钟以上直至终生。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没有限度的,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也有特别强烈的感知记忆直接进入长时记忆。第二语言的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1、识记。 第二语言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指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识别并记住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的心理过

28、程,是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痕迹或者叫记忆痕迹的过程。识记按其目的分为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两种。依第 14页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者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2、保持。 第二语言的保持是对已识记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巩固,也是对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痕迹加以巩固,使之长期存留在脑中已备应用。是记忆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3、再认和重现。只是记忆的以三个阶段,即恢复记忆的两种形式,是暂时神经联系痕迹或记忆痕迹恢复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是信息的提取也是信息的输出。第二语言的再认,是已经识记过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再度呈现时能识别并确认的心理过程。第二语言的重现也称为回忆,是指已

29、经识记过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虽然并未再度呈现,但在脑中重新回想起来的心理过程。遗忘1、定义: 记忆过的内容不能保持也不能正确的再认或重现,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不能巩固。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就是储存的信息不能正确的读取出来。遗忘又分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2、 以往产生的理论解释:( 1)衰退说: 认为由记忆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甚至消失,因而产生遗忘。( 2)干扰说: 认为由记忆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由于受到其他刺激和干扰而产生抑制,所以产生遗忘。干扰信息保持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前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的保持所产生的影响,成为前摄抑制,也就

30、是旧的记忆干扰新的记忆;另一类是后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保持所产生的影响,成为倒摄抑制,也就是后边的新的记忆干扰旧的记忆。第 15页3、影响遗忘的因素:( 1)从识记的时间来看, 记忆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识记后的一小时遗忘率达56%,以后就逐渐放慢,31天后遗忘率达 79%,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 2)从识记的内容看,有意义的内容的识记比无意义的内容的识记遗忘得慢; 熟悉的材料、难易程度适合的材料比生疏的材料遗忘得慢;学习者感兴趣、所需要的内容比不感兴趣、不需要的内容遗忘得慢。( 3)从识记的数量来看,实际的数量越大,遗忘的越多。( 4)从识记的程度来看,一定的范

31、围内识记的程度越高, 遗忘越少。 如果把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的继续学习称为“过度学习”,那么过度学习达 150%时遗忘最少。( 5)从识记的方式来看,信息如果结合一定的情景并通过视觉、 听觉、 动觉多通道输入,比孤立的呈现、只凭视觉或听觉的单通道输入,遗忘要慢得多。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重要意义: ( 1)要真正掌握一种第二语言,单学语言本身还不够,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目的语文化”或“第二文化”)。( 2)对外汉语教学要培养的交际能力实际上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需要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指导语言教学。( 3)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一般都要求更多地了解中国社会和文

32、化, 甚至要学习专业性的文化知识。所以说,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中国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一定的文化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第 16页2、文化的定义:( 1)广义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是说,除了天然的物质以外,人所创造的一切都包含在文化之中。( 2)狭义的:指“精神财富”部分,即及“物质文化”相对的“精神文化”, 包括经济、政治、哲学、教育、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语言、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3、文化的分类:按文化的内容常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四个部分。还有大写字母C文化(简称大文化)和小写字母

33、c 文化(简称小文化)的分法。大文化指经济、政治、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以和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后者指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等。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分析题)( 1)表层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种种物质文明,如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各种产品、器具以和园林、建筑、服饰、烹饪等技术体系,是整个文化体系的物质基础,既具有文化价值也具有实用价值,是表层文化。( 2)中层文化: 包括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又叫习俗文化,是人们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社会风俗习惯和行为标准,包括礼俗、民俗、风俗以和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可以看做是制度

34、文化的一部分。制度文化是由观念文化所决定的社会规范体系,指各种典章规范,如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官制、兵制以和教育、婚姻、家庭制度等。( 3)深层文化: 包括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第 17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宗教情感、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以和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属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深层文化。4、文化的特征文化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对每个具体的人来说,有关文化的知识和能力则是后天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学习获得的。人们在享受文化的同时,也参及文化的创造。( 1)文化具有民族性, 是以民族的形式体现的。同

35、一民族总的来说有共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则更多的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了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2)文化(包括亚文化)具有社会性,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共同遵守并共同享有,体现该社会群体的共性。文化的社会性意味着文化该为社会成员所共享的同时,在社会中也发挥着一定的规范和准则的作用。( 3)文化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由复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从表层到深层组成的复杂体系。( 4)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的。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符号系统的记录,才能得以表达、保存和传递。语言是记录文化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5)文化是在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

36、化,借鉴别的民族的文化并创造新的文化。5、语言及文化的关系(P121)( 1)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及文化是部分及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第 18页( 2)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3)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跨文化交际1、定义: 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2、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 P123):文化的差异及交际障碍。交际原则及价值观念。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3、交际的影响:文化的相互影响。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蜜月阶段。 刚刚接触到第二文化或进入第二文化的

37、环境,对看到的、听到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惊讶、有趣,处于兴奋、激动、满足的状态,一切都觉得美好。( 2)挫折阶段。新鲜的感觉过去,开始觉得不习惯,于是回避、敌对或者回到自己的国家。( 3)调整阶段。 经历了挫折期后, 人们开始调整自己及环境的关系,寻找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方法。这是语言水平有所提高。( 4)适应阶段。 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对生活环境渐渐感到习惯,对第二文化也在逐步适应, 能基本上采取比较客观的态度,甚至对其中的一部分已能接受。4、文化休克: 也叫“文化震荡症”。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和精神症状。5、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

38、同文化的态度(P125):其一, 尊重不同的文化。其二,理解及适应目的语文化。其三,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其四,从跨文化交际第 19页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文化依附(名词解释) :是指人们言行所代表和体现的是哪一种文化。其五,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在要不要接受以和如何接受目的语文化的问题上,有四种态度:( 1)完全拒绝的态度,认为母文化一切都好,外来文化一无是处。这种态度常常是造成文化冲突的原因之一;(2) 完全同化的态度,对自己的母文化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而主张对目的语文化全盘接受;(3)既完全保留全部母文化,又全盘接受目的语文化,成为“双文化型”或者叫做“边缘人”;(4)立足母语文化

39、优秀传统和本质特征的同时, 汲取目的语文化的长处,不断发展,创造本民族的新文化,可以成为“外为我 用”型。这是对待目的语文化和母文化的态度的最高境界。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名词解释)知识文化,是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交际文化,是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1、确定文化教学内容应体现语言的、交际的、对外的三条原则:及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密切相关且体现汉语文化特点的、为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所必须的、针对外国学习者实际需要的那部分文化。2、及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应是三个层次:对外汉

40、语教学学科范围内语言的文化因素,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虽不属于本学科但为本学科所设专业所需要的专门性文化知识。( 1)语言的文化因素, 是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首先接触的、也是最重要的部第 20页分,主要指语言系统各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使用的社会规约。( 2)基本国情和文化知识背景,指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知识。( 3)专门性文化知识, 是在掌握最基本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比较系统的专门性文化知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P133,分析题):1、语构文化。 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2、语义文化。 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

41、要是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这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最基本、最大量的表现形式,也是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3、语用文化 。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P139): 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及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2、要有针对性。3、要有代表性。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简答题):第 21页1、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2、文化内容融

42、会到课文中去。3、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第四章语言习得理论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学习理论又称学习论,是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也就是学习规律的理论。西方学习理论主要有两大派: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是认知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受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行为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刺激反应理论, 学习是刺激及反应建立直接连结并由于强化的结果而形成习惯, 习惯形成以后在遇到类似的刺激情境时,就会有自动反应。行为主义强调环境 的支配作用,把学习看作是渐进的过程,着重研究外显的行为。这里需要明确 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P147)行为主义学派共同

43、的特点是,只研究有机体外部行为的变化过程,而对有机体内部思维活动则从不研究。2、认知学习理论。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认知学历理论认为靴子是顿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是学习者对客观事物在大脑中进行完形构造形成认知结构的主动、积极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作用于环境,把学习看成是遗传和环境的 交互作用,学习是突变,着重研究内部心理过程。有代表性的是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说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P149)。学习及习得的区分第 22页1、习得的定义: 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 不知不觉的获得一种语言,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2、学习的定义:是指在课堂环境下

44、又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体系、也是有意识的对语言规律的掌握,最典型的例子是承认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3、习得及学习的不同:首先要明确的是学习及习得这两种获取语言的途径,并非完全隔绝或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图见P154)但进一步分析,习得及学习依然存在以下不同点。( 1)习得,是从本能的要求开始、及其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育、成熟同步进行的过程,儿童在不知不觉习得第一语言,成人的习得对主体来说也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学习,则是主体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而进行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除了本身的自觉要求之外,还加上教师的督促、考试、竞争等

45、外部因素的作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2)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习则主要是在课堂环境下进行的,可能有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也可能没有。( 3)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集中在语言如何有效地表达思想以和语言所要表达的信息上;而学习,特别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其注意力往往集中于语言的形式方面,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语言的意义。( 4)习得的方法, 主要靠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而学习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模仿和联系来讲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规则。( 5)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习得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学习相对来说花的时间第 23页比较

46、好,但学习的效果是不确定的。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分析题,P159167)1、刺激反应论:认为后天环境的外部因素决定一切,必须依靠模仿、强化、重复等外部因素去习得第一语言。、先天论:认为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决定一切,儿童头脑里的普遍语法使他能自然内化语言的规则体系。、认知论:认为是先天及后天的因素互相作用,先填具幼儿后天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决定一切,语言能离职时认知能力中的一部分。、功能论:把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看作是语义体系掌握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1、六个假说: 对比分析假说、中介语假说、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输入假说、普遍语法假说、文化适应假说。2、对比分析假说中的几个概

47、念:( 1)迁移:迁移是心理学的概念, 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 2)正迁移:起积极、促进作用的迁移,就是正迁移。( 3)负迁移: 起阻碍作用的迁移就是负迁移,也叫干扰。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和学生的错误,这就是对比分析假说。3、中介语假说中的几个要点:( 1)中介语的概念: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第 24页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像目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中介语既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系统,可以把它看作是某一阶段的“切 片”

48、;也是只学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语言发展轨迹,可以把它看做是各阶段相连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 2)中介语的特点:其一, 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独特语言体系,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时也具有人类其他语言所具有的 功能和特点,可以用作交际工具。其二,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 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其三,塞林克吧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 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 个方面。4、输入假说中的几个要点:( 1)输入假说的构成: 习得及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 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 2)输入假说的主要观点

49、: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习得者必须同东可理解的输入,二是习得者在情感上必须对输入采取开放、接受的态度。可理解的输入不可缺少,但仅仅有它还不够,还需要降低屏蔽效率。可理解输入加上低屏蔽效应、低焦虑环境,就一定能习得第二语言。( 3)输入假说的几层意思:其一,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 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识。其二,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太难又不要太易, 克拉申用“ i+1 ”来表示, 其中的 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第 25页其三,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实现的, 而不是通过“说”来获得的,“说”常常是

50、没必要的,过早的说甚至是有害的。第五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比分析(名词解释)1、对比分析的目的:即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分析方法。2、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其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徙理论。3、负迁徙对学习产生干扰,这种干扰分两种:( 1)阻碍性的干扰: 指目的语中需要学习的某一语言项目是第一语言所没有的,第一语言中所缺少的东西在学习时就要受到阻碍。( 2)介入性干扰: 即第一语言中的某一语言项目虽然在目的及中没有,但在学习过程中仍要顽强地介入。偏误分析1、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作用:偏误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理论,语言

51、学基础则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2、偏误分析的偏误的分类:对偏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科德根据中介语的发展过程,将偏误分成三类:( 1)前系统偏误: 指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形成之前的偏误。学习者处于尚未掌握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处于摸索极端,出现较多的偏误;( 2)系统偏误: 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正逐渐发现并形成目的语的规第 26页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因而出现的规律性的偏误;( 3)后系统偏误: 指目的语系统形成后的偏误。此时学习者基本掌握了有关语言规则,一般能正确运用,但有时会出现错误,造成偏误。3、偏误的来源: (分析题,例见书P195 P198)( 1)母语负迁

52、徙。 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 2)目的语知识负迁徙。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 3)文化因素负迁徙。 有的偏误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指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解决,及此同时,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徙、过度泛 化和简化(即以上几条),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则是回避和语言转换。( 5)学习环境的影响

53、。 指一些外部因素造成的偏误,如教师不够严密的解释及引导,教材编排不当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偏误。4、对待偏误的态度:( 1)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必然有的正常现象,伴随习得过程的始终,学习者正是通过不断克服偏误而学会语言的。( 2)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可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发生的偏误和偏误来源,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者正确的第 27页学习。( 3)纠正学习者的偏误,要有正确科学的态度,纠错方法要得当, 最好的办法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偏误。认知因素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学习策略和元知策略两大类。其中认知学习

54、策略有五个方面:( 1)求解;( 2)推理;( 3)实践;(4) 记忆;( 5)监控。情感语言自我:由圭奥拉在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抑制心理时提出的,用来表示对自己语言的认同。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新的语言自我,会造成对自身评价的变化。第六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及发展趋向第二语言教学法按其所体现的主要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派其一,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和认知法等。其二,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如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等。其三, 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如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等。其四,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如交际法等。语法翻译法1、定义:

55、 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这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第 28页语法翻译法的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的规律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词汇的语音和书写形式。因此通过两种语言词汇的互译和语法关系的替换,就能掌握另一种语言。2、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是:( 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和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 2)一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

56、进行详细的分析,要求学生书记并通过翻译联系加以巩固。( 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将手和联系的基本单位。( 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3、教学过程: 一般从将词法开始,然后讲句法,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并通过语法练习主要是翻译联系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最后对课文进行逐句的和讲解并要求学生能记住。4、优点及不足( 1)优点: 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它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能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体现了理性派教学法的主要特

57、点。( 2)不足: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过分依赖母语和第 29页翻译手段;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不注重语义;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而最根本的问题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法1、定义: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19世纪末 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 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这是及语法翻译法相对立的教学法,是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系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及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直接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直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

58、及动物一样,是刺激及反应直接连结,否认意识在其间的作用。直接法强调词语及客观事物联系而不通过母语的中介, 运用联想使新旧语言材料建立联系,以加强学习和记忆。2、直接法的特点是:( 1)目的语及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 采用各种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常用扮演角色或演戏的方法。( 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自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对已获得的语言材料中的语法规则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 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先学话后学书面语是学习语言的自然途径,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

59、4)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 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单词开始。句子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词语的意义只有在句子中才能明确掌握,词语连成句子也便于记忆。第 30页( 5)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 而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但已过时的语言。从有限的常用语言材料开始,对常用词、常用句式按其使用频率进行科学的筛选。3、直接法出现的意义:它的出现打破了语法翻译法独霸天下的局面,并提出了一条及之截然不同的教学路子,活跃了学术思想,并提出了一条及之截然不同的教学路子,活跃了学术思想,从而开辟了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这一新的领域。直接法的许多主张,丰富了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认

60、识,对以后各种教学法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开经验教学法的先河。4、直接法的缺陷:过分强调了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而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现实也考虑不够;强调口语教学,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过分强调模仿,偏重经验,对人的主动、积极学习强调不够,忽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分析教学法流派的方法从三方面入手,即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所体现的主要教学原则和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1、不同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指导教学的基本原则。2、在探讨习得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