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激励与沟通-我国古近代的激励观讲义_第1页
团队激励与沟通-我国古近代的激励观讲义_第2页
团队激励与沟通-我国古近代的激励观讲义_第3页
团队激励与沟通-我国古近代的激励观讲义_第4页
团队激励与沟通-我国古近代的激励观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章 我国古、近代的激励观1 1. 对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中的激励观做全面阐述与评价 2. 从现代企业文化的角度对中国近代企业家开创的民主精神与东亚精神作出评述 2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有关激励的理论极为丰富,其中既包括宏观激励理论、思想与方法,也包括微观激励理论思想与方法。 在司马迁所著史记的范睢蔡泽列传中即有“欲以激励应候”之说,意即激发使其振作。 5.1 我国古代的激励观3 当今发达国家的学者们十分重视研究和汲取我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成果。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大量引用我国古籍中的有关管理论述。日本企业家特别注意在我国古籍中学习有关管理思想。4 承先才能启后,这是历史发

2、展的客观规律。为此,我们要善于挖掘、研究我国古代管理理论中的激励观,并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国现代激励理论植根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壤中,充分发挥我国历史优势,使之为管理现代化服务,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5宏观激励观: 凡主张通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应措施调动民众积极性的观点,统称为宏观激励观。 如“义利”、“惠民”、“富民”、“教民”等激励观与相应措施6微观激励观: 凡主张通过具体的物质与精神等相应措施而调动民众积极性的观点,统称为微观激励观。 如“功利观”、“同利、诚信、公平”的激励原则与奖惩观等。75.1.1 传统的

3、宏观激励观 1. 孔子的“义利”与“惠民”激励观 (1)见利思义 肯定所有的人都有追求富贵的欲望 “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另一方面,更强调以“礼仪”制约“利”的重要性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8(2)惠民观 为政首先应考虑施恩惠与人民,使人民过上安逸富裕的生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治理国事者必须懂得什么是 “义”,推恩施惠于民;而庶民百姓则只能明白如何产生“利”和分享“利”。 治理国家的目标首先在于安民,民贫则怨,民富则安。9 2. 孟子的爱民、富民、教民及性善说激励观 1)爱民、富民、教民 孟子提出的宏观管理目标是要施仁政,把“仁”放在首

4、位,要先义而后利,要讲国家的大利。他认为,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四海:指天下 社稷:指国家10 仁政的主要内容为:以德服人;民为贵,与民同乐;省刑罚。 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112 爱民,指“与民同乐”;富民,指“菽(shu)粟(su)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乎?”;教民,“善政不如善教之德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132)性善说: 人先天的具有仁、义、礼、智“四德”的萌芽,所以人性没有不善的。14 3. 荀子

5、的性恶说及其激励观: 认为“性”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而不是后天习染的,“凡性者,天之就也。”“是人之所生而有之,是无待而然者也。” 人生下来都有求生的欲望、享受的欲望,“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 目欲慕色,耳欲慕声,口欲慕味,鼻欲慕臭,心欲慕佚,此五慕者,人情之所不免也。155.1.2 中国传统管理中的微观激励观 1. 管子的功利主义激励观 管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他提出的功利观,是主张利益为人之本性的利益观。 管子认为:“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161)激励原则: 舍己以上为心 调动人的积极性一定要保证与总体方向一致。 这里的“上”指封建统治者的号令

6、。171)激励原则: 和 指人际关系和睦融洽 统一、同心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181)激励原则: 同利、诚信、公平。 “同利”就是要使人们的利益与整体利益统一起来,使大家看到个人的目标和整体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样就能在激励人们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完成整体的目标。 “诚信”即言必信,行必果 “公平”即使人们得到的利益与作出的贡献直接挂钩192)赏罚激励观: “君之所以为君者,赏罚以为君” 从正反两方面强化合理需要,限制不合理需要; 行使公平;赏罚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行使得是否公平; 掌握“度”。203) 激励权变观: 管子的激励理论贯穿随机应变的权变思想。他认为,具体的激励方法很多,在什么情况下采取

7、哪种方法,并没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全靠领导者根据自己对情况的判断,相机行事。 “古之所谓明君者” “其设赏有薄有厚,其立禁有轻有重,迹行不必同”212. 孙子、孙膑的激励观 (1)奖惩要形成一个制度,并有正确的原则 “赏罚孰明”,“不维其人”,“不何(阿)外辰”。只论功过行赏罚,不论其人亲疏贵贱,不屈从外来的权威。22(2)注重物质奖励及选择有效的激励方法 “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 “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23(3)注重精神奖励 将“治气”作为重要的精神奖励手段。 “故杀敌者,怒也。”24孙武练兵 孙膑是孙武的后人,他们都著有举世闻名的兵书,但原著都已失传。曹操根据孙武的兵

8、书写成了孙子兵法,后人根据孙膑的兵法写成了三十六计,这两本兵书流传至今。许多外国军事院校都选用这两本书做教材。 孙武出身在春秋末期楚国贵族之家,他爷爷是楚国的高级将领,他受爷爷的影响,渴望在战场运筹帷幄,克敌制胜,以成就一番事业。当时楚国国内不和,矛盾重重,孙武观察各国局势,决定去吴国实现自己的抱负。 孙武把多年的思考写成了兵法十三篇,进献给吴王阖闾,以求吴王赏识自己。吴王看了孙武的兵法很高兴。但又怕孙武实际能力不行,就想考考孙武。 吴王叫来了后宫的宫女,分成两个队,分别由吴王两个宠爱的美姬担任队长。叫孙武去训练。这分明是在为难孙武。25 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要求一切行动,以鼓

9、声为准。他问道:“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宫女们回答:“听明白了。”安排就绪,孙武便击鼓发令,然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口中应答,内心却感到新奇、好玩,她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军法,要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自己的爱姬,马上传命说:“寡人巳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接替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孙武请吴王阖闾检阅,阖闾因为失去爱姬,心中不

10、快,便托辞不来,孙武亲见阖闾。他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怒气消散,拜孙武为将军。 26 思考: 1. 孙武主动争取机会。 2. 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要求一切行动,以鼓声为准。他问道:“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宫女们回答:“听明白了。”安排就绪,孙武便击鼓发令。 3. 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军法,要斩两位队长。 4. 吴王怒气消散,拜孙武为将军。275.1.3 先秦老子的人性与需要思想 1. 人性思想 先秦道家认为,朴素是人的本性。 老子说:“见素抱朴(xinsb

11、op ),少私寡欲” “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持守外表单纯、内心质朴、减少私心、抑制欲望” 285.1.3 先秦老子的人性与需要思想 “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绝学无忧”的真正意思是:把学问做透了,就不会再有忧虑不决的事情了。其中“绝”在古代是个动词,意思是把.做透的意思。而不是现在汉语“不要”的表面意思。 绝学无忧通俗说:就是原始人思想简单最快乐,人之所以忧,只因知道的太多,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不去寻根至底的探究,知道的少,所需要担心的事儿就少.从

12、现在观点看,是一种逃避社会的方法,不足可取。29 一个人活在世上,如何对待功名利禄,如何认识和对待权欲、物欲、名誉地位?读一读老子充满朴素辩证法的慧语,体味一下他对人生修养和处世的见解,使人醉之复醒。30 (1)“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要顺其自然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八十章)他不主张去欲、无欲、绝欲,但是,对于自然之外的人为欲望,即人们常说的身外之物,如声色犬马、财物名利之欲,就必须减少到最低程度,根绝了私欲就可以得到安静“不欲以静”(老子三十七章)的地步。“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

13、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老子提出,过分的吝啬必定会付出更大的耗费;聚财过多而不济众,必会引起众怨,最终招致更惨重的后患和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这样,就可以长久平安。因而,老子高度概括了人与财物名利的辩证关系:“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31 (2)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一个人如何避免成为金钱财富的俘虏?老子认为,应该保持平凡,坚持朴实;减少私念,降低欲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为什么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呢?老子认为,缤纷的物欲世界使人目

14、盲,靡靡的音乐使人思想麻木,鲜美的滋味使人每天想念,纵马打猎行乐使人心性浮躁发狂,稀有难得的货物使人行为不轨。“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十二章)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大千世界,如果不能保持一种平凡朴实的心态,其思想和精神世界就必然会偏离正轨。32 2. 需要思想 先秦道家重视满足人合理的需要。 老子认为:治国者要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335. 1.4 吕氏春秋中的激励思想 天地之间有杀生者来杀戮万物,谁要代替杀生者主持杀戮,就好像不会手艺的人代替木匠砍斫(zhuo)木头,就必定会砍伤自己的

15、手。 领导不能没有威严 专恃(sh)威势刑法会产生不利影响 有爱有威、有赏有罚 赏与罚在使用上应多赏少罚,“宁过而赏淫人,勿过而刑君子。”345.1.5 汉魏时期道家的激励思想 1. 淮南子与太平经中的人性与需要思想 主张“淳朴无邪”的人性论 ,指出“人之性无邪” 重视解决“三急”、“三实”问题 35 何谓“三急”,指人的饮食、男女、衣服这些最基本的需要。 太平经说:“天下大急有二,小急有一不饮不食便死,是一大急也如男女不相得,便绝无后世,二大急也天道有寒热,不自障隐,半伤杀人此名为半急也。36 圣人守本而不失三急,也叫守三实。 太平经指出:确保人民的基本需要是实现“致太平”管理目标的根本条件

16、,“是故古者圣人守三实,治致太平,得天心而长吉,竟天年 ” 这也说明三种最急迫的需要也是人的最实际的基本需要。37 太平经认为,在这些基本需要之外,人的其他需要都是 “不急” 之物,追求这些要求的满足会带来祸害。382. 淮南子与太平经中的赏罚激励 把奖赏和惩罚作为激励的有效手段: (1)以国家利益为重是行使赏罚的出发点 (2)按照实际行为表现和法度规矩实施赏罚 (3)奖励要合乎情形,名副其实393. 利民激励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世之主有欲利天下之心,是以人得自乐其间。”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40 利民激励,就是通过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给下属谋福利,避免对其伤

17、害,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何运用利民激励?一是管理者对自己的行为要谨慎。因为,对下属一人做了有利的事情,会感召众人;对一个人做了有害的事情,会挫伤众人的积极性。41 主术训说:“故义者,非能便利天下之民也,利一人而天下从风;暴者,非尽害海内之众者,害一人而天下离叛。”424. 情感激励 通过真诚之情去激励下属,对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齐俗训:“且喜怒哀乐,有感而自然者也,故哭之发于口,涕之出于目,此皆愤于中而行于外者也。譬若水之下流,烟之上寻也,夫有谁推之者!”435. 强化激励 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使之巩固和发扬光大,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和消退。前者称为正强化,后者称为负强化。4

18、45.1.6 唐太宗的赏罚激励思想 奖赏激励是通过奖励和惩罚等强化手段激励人,“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 1. 赏不私其亲 强调论功行赏,不徇私情。452. 赏罚公正 避免不公正的赏罚: 所爱虽有罪,不及于刑 所恶虽无辜,不免于罚 以小恶弃大善,以小过忘大功46 5.2 中国近代企业家的激励观 我国的民族企业积累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管理方法和有特色地激励观以及相应的激励手段。475.2. 中国近代企业家的激励观 5.2.1 卢作孚的民生公司与民生精神 “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 。 “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

19、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 要发展其事业,若缺少一批忠于事业的基本队伍是不可行的。48 职业的得失,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上,只有努力斗争,才能使事业不离开自己。 职工股东化,股东职工化。495.2.2 宋裴卿的东亚公司与东亚精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愿人怎样待你,你就先怎样待人” 东亚公司的“主义”: 以生产辅助社会进步 使游资游才得到互助合作 实现劳资互惠 为一般平民谋幸福50东亚公司的价值观: 1. 主义 人无高尚之主义,即无生活之意义。 事无高尚之主义,即无存在之价值。 团体无高尚之主义,即无强盛之道理。51东亚公司的价值观: 2. 做事 人若不做事,生之何益!人若只做自私之事

20、,生之何益?人若不为大众做事,生之何益!,人若只为名利做事,生之何益? 若无事做,要我做什么?若无艰难事做,要我做什么?若不服务社会,要我做什么?若不效忠国家,要我做什么?52东亚公司的价值观: 3. 尽责 事成而又不获罪于人者为理想之人才。事成而不得已而获罪于人者为有用之人才。事不成而仅图不获罪于人者为无用之人才。事不成而又获罪于人者为危险之人才。 不待命令而自动工作者为中坚分子。等待命令而立即工作者为忠实分子。接到命令而懒于工作者为无用分子。有令不做反讥做者为是非分子。53东亚公司的价值观: 4. 过失 从心无过圣贤也。闻过则改君子也。闻过不改庸人也。闻过则怨小人也。54 东亚的“厂训”、

21、“厂歌”、东亚铭、东亚精神,从形式、方法到内容都与日本松下公司等企业的现代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提出的时间要早得多。555.2.3 荣宗敬、荣德生的企业激励观 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 经营原则:人弃我取 管理企业:恩威并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 56小结1. 我国古代的激励观2. 中国近代企业家的激励观57作业 1. 孔子的“义利”与“惠民”激励观 2. 管子的功利主义激励观 3. 卢作孚的民生公司与民生精神 4. 试述管子的激励原则 5. 阐明汉魏时期道家的激励思想58企业形象与CI计划 目录 1、什么是CI计划? 2、什么是MI? 3、什么是BI? 4、什么是VI? 5、企业导入Cl计划有什么意义? 6、企业标志对于企业有什么作用? 7、什么是企业象征图形和吉祥物? 8、什么是企业标准字体和印刷专用字体? 9、什么是企业标准色? 10、企业标准色的机能作用是什么? 59 11、企业导入CI计划有哪些步骤? 12、什么是CI手册? 13、怎样进行企业形象调查? 14、企业形象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15、企业名称应该怎样确定? 16、CI计划委员会应该怎样组成? 17、企业形象应该怎样传播和维护? 18、企业为什么提倡企业歌曲? 19、企业发表CI计划应该注意些什么? 20、企业形象广告有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