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艺术手法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艺术手法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艺术手法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艺术手法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艺术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包含:比喻、夸张、双关、借代、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比 兴、顶针、互文、用典等。(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2)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之情跃然纸上。(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4)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如:1、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 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 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2

2、、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与“情” 同音,是双关隐语。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 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5)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含蓄生动表达了感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 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何以解忧,惟有杜 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6)对偶:句式更整齐

3、、节奏更明快,富于音乐美,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7)排比:增强语势,更更突出了 xx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8)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9)反问:使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10)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 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色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而“闹”是作用于 人的听觉的,“春意闹”使视觉听觉相通,是通感的手法,把盎然的春意表现的更生动、更 真切。(11)比兴:“比”

4、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 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K卫风氓)以桑叶 来比喻弃妇芳华己逝的转变。(12)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 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 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 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 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例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13)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 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

5、(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 补足,就是互文。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 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局部,看似各说一件事,实那么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 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14)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 想。如:“我欲剩风去,击楫誓中流”其中运用了祖狄的典故,晋祖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 拍击船桨,立誓收复中原的故事。比喻立志进取,不成不罢。二诗歌的表达方式记叙抒情 描写议论说明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

6、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开篇点题,点明时间是除夕夜。同时表现作者在外生活窘迫,连酒也没 有;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B.颔联,作者知道家里生活也贫困,但是与之相比,在外更加的艰辛,因为贫困之 外,又加上了刻骨的思念。C.颈联,“畏老偏惊节,一 “惊”字,不仅表现出作者因年老而感觉到时光匆匆, 更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D.这首五言律诗用语平淡朴实,但感情真切,表现出流落在外的作者逢佳节对亲人 的思念之情和畏老情绪。如索D “畏老情绪”错误,诗句中表现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并不是真正的 口木“畏老”,所谓“畏老”情绪只是为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服务的。解答.这首古

7、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简析。(6分)直抒胸臆,诗人一开篇就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 沾湿了,看似平淡,却是平淡处见真情。比照,用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家中生活的 答案贫苦做比照,抒发了对家乡的刻骨思念。曲笔,最后一联转换抒写角度,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不仅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亲情,更强 化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每点2分)从抒情手法的角度看,“思乡泪满巾直抒胸臆;从表现手法看,“始知为客苦,不 及在家贫”是比照,“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是曲笔,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情 感分析效果。L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

8、融、以景结情、借物抒 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哀景写乐情)2.描写方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 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 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 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

9、莲动”衬托水幽, 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后两句是想象。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 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 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 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

10、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远近结合;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 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 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多感官结合;如黄庭坚的雨过至城西苏家“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 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鞫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 城谁是得闲人? ”中,颈联“衣袖红香湿”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 写。(7)多色彩结

11、合;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鸥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中一连用了 “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 幅绚丽的图景。当然,这首诗也用了声色结合(多感官结合,绘声绘色),传达出无比欢快 的感情。细节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属于细节描写,正是这一细节动作 的渲染,使之成为全诗的诗眼,使诗歌陡然生辉。白描手法;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笔触准确有 力,语言明快简洁,文字朴素平易。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椭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

12、 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列锦(意象叠加)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 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可以通俗地叫意象叠加,和白描有 共性。如天净沙秋思。(11)移步换景;(12)明暗结合。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赵善庆稻粱肥,兼葭莠。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 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注:危楼,高耸的阁楼。5.以下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一、二两句写江边庄稼肥硕茂密,江渚上兼葭萧疏秀美,显现出秋景的生

13、机与诗意。B.三、四句中的“添”“淡”两字,生动展现出由夏入秋时大自然色彩的渐变过程。C. “山容”之所以“瘦”,是因为深秋时节木落千山,山峰才显露出突兀嶙峋的轮廓。D.整首曲写了作者江头秋行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句式整齐而又活泼。6.江头秋行是写景名作,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5. D效6.从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角度来写。整首曲多处写作者站在江头所见之景,“一 X声雁过”那么从听觉角度写出了乡情。从空间角度来写。一、二两句作者从近处写平 本 视所见之景;七、八句作者远望,先写仰视所见,再写平视所见,富有层次地写出了秋景的特点。虚实结合。“几处危楼”为虚写,其余为实

14、写。危楼并不具备江头的 景物特点,作者因情设景,是想从传统的、触发乡思的意象,引出自己的羁旅思乡之 情。动静结合。“稻粱肥,兼葭秀”是静景;“沙鸟翻风”写出鸟在秋风中翻飞的 姿态。5. D. “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错,曲的前半局部抒发了诗人由所见之景引起的惊 喜之情,但后半局部那么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深沉情感。总体呈现的是恬静凄清。6、可以从观察视角、景物状态、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炼字)等方面思考。这首散 曲描绘了一幅清朗明丽的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内心浓郁的羁旅乡思之愁。作者综合多 种角度,采用比较的修辞,立体地呈现秋景,观察细致,画面恬静凄清。视听结合。 稻梁、兼葭、木叶、山容、烟江、落日、危楼

15、,皆是所见,雁声是所听;“几处危 楼”为虚写,其余为实写。此处作者因情设景,以疏淡之笔将落日、飞雁、危楼等触 发乡思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完成了整幅画卷的描摹。动静结合。不仅有稻梁之肥、兼 葭之秀、木叶之空、山容之瘦等静态景物的描写,而且有沙鸟翻飞,雁过危楼的动态 之美。化静为动。“黄添篱落,绿淡汀州”,一 “添” 一 “淡”,将秋天大自然色 彩的渐变过程生动展现。由近到远,由下到上。近观稻梁、兼葭,远望才显山容之“瘦”,烟江“万顷”的广阔。善用比较,“肥” “秀” “瘦”运用比较的手法,形 象地写出了稻梁丰收、兼葭秀美和山因树木凋零的峭楞。写景精准,炼字高超。只用寥寥几笔,便将各景物秋天的特点指

16、出,比方,木叶的凋零稀疏之“空”,致使山变 得瘦”等。分点作答即可。诗意:稻米高粱成熟肥大,芦草也成熟开花了。黄澄澄的果实挂满了村落的篱笆,水 中小岛上的绿草枯萎暗淡。林木的叶子已经凋落,山体也因植物枯萎而显得消瘦不 少。沙鸥因知晓潮水涨落的时期而乘风飞起,远望着深秋烟雾笼罩着的碧波万顷的江 面。距地半竿的落日余晖下,大雁一声长鸣,飞过几处高楼。O三诗歌的表现手法1.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赏 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2,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感情。【例 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

17、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 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者化用 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例句】想当年,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如虎。【赏析】“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 者借赘扬刘裕,挖苦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 中原的决心。.想象 【例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 手法。有正衬和

18、反衬两类。 【例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 歌)【例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6,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例句】风急 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 染秋江景物的特点。.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弓I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示与之相似或者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 感情。【例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赏析】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 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比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

19、互相比较。【例句】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 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鹃鹄飞。李白越中览古 【赏析】前三句写 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比照,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 人深沉的历史思考。9,抑扬把要贬抑否认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到达 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例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 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赏析】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 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 深刻地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

20、主题。.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 谨。 【例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 得暮雨送李胄 【赏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 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二.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例句】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赏析】托物言 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又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 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 人垂泪

21、到天明。注:比照vs衬托vs烘托联系:突出事物的特点。区别:“比照” VS “衬托”:比照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 意境,比照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 方是目的,两者主次清楚。“烘托” VS “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 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 两种事物都写。托物言志VS象征联系:没有象征就没有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通过象征实现的。区别:A.象征在一篇中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正反多个意象;托物言志通常锁定一个 意象。B.象征可以用于自己,也可以用

22、于他人他物;托物言志用于自己。C.能说托物言志 的地方都能说象征,该说象征的地方未必都能说成托物言志。托物言志VS借景抒情区别: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二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 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 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以下问题。余杭四月【元】白斑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 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

23、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2) “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表达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使用比照(映衬)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 鹅的鲜明比照)(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比照)。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或:使用渲染手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愉情的情操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或:使用了名词排 列(意象并列)的手法。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 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向)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 感。(2)

24、“一晴生意繁”意思: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晴生意繁”表达在: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 白鹅成群。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 逸。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诗意:四月里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绿树上挂着 红樱桃,红艳欲滴,青豆配着琥珀色的美酒,爽口宜人。村头田外,满眼 的绿草铺成垫子一般,白鹅就在上面嬉戏。春涨水满,船行水上,轻快如 飞。微风轻拂,薄薄的衫袖翩翩起舞,在水中映出美丽的影子。家家户户 都在忙着养蚕,为防外人冲犯,门户闭得紧紧的。O四诗歌的结构手法所谓结构,即诗歌的开头中间结尾,那么不

25、同位置上的诗句有自己独特的作用。(-)首句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什么的描写.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打伏笔.转换话题(三)尾句的结构作用:.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点明题旨.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天外吴门清雪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

26、缕,为君将入江南去。【注】这是张先赠答友人程公辟的一首送别词,张先与程公辟都是江南人,在四川 做官。巴子:巴县,今属重庆市。巴山:泛指巴地一带的山。吴门清雪:吴门,苏 州的别称;清雪,霄溪,浙江吴兴的别称。吴门和清雷分别为友人与词人的家乡。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构思脉络。从饯别的时间、地点和景色开始。转而写到饯别宴上举杯痛饮,互道珍重,依 依惜别。最后以词人携带友人所赠的柳枝和无限乡思回那草长莺飞的江南聊以慰 藉作结。解答此题,可通读全词进行梳理,然后按照“先写了” “接着写了” “最 后写了”的思路来组织答案即可。本词发端三句指出分别的地点、时间和景 色。先说眼前巴子再写远望重峦叠翠,然后写饯别

27、宴的情景。下阕将视线从长江头 移向长江尾,从巴子城头移到“天外吴门”,结尾三句表达词人的思乡之情。渝州城头长满暮春的草,在重重巴山我俩相逢。你先回到故乡好比燕归定巢,而我还 留在异乡如花儿脱离树木。酒杯暂且频繁举起别停下筷子。瞿塘江水宽广很难渡过。 在天外苏州连着清雪的路,你家恰好住在苏州。你折柳送我真是情深意重。满眼绿色 的柳树随风舞蹈,一直送你到江南。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巴。寒闺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注】伏波营: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唐诗中多用“伏波营” 指代征人所在军营。(1)沈诗抒情非常曲折,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请分别赏析两首诗末尾句的表达特色。(1)思妇的思念是逐步加深的。前两句写愁怨,先是托大雁寄信,因雁尽转而求之于 梦,因愁多而梦不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