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变革取向_第1页
论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变革取向_第2页
论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变革取向_第3页
论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变革取向_第4页
论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变革取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HYPERLINK / 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变革取向陈 浩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围绕2007年金融危机后暴露出来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弱点,分析巴塞尔委员会推出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国际框架的着眼点,由此推测今后国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变革趋势,以及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关 键 词:流动性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作为与银行业相生相伴的风险,历次爆发都给银行业造成沉重打击。但与以往流动性风险通过挤兑爆发所不同的是,始于2007年金融危机中的流动性风险在没有挤兑的情况下仍在全球爆发出了致命的冲击。究其原因,在于脱离管制的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和资产负

2、债杠杆率的不断提高,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巨大隐患。危机之后,巴塞尔委员会推出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两项指标,力图加大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成本,压低资产负债的杠杆率。此举在控制世界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同时,势必对各国银行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国银行业在此轮改革中,也必将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一、变革背景在2007年危机爆发前,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创新使得资产、负债业务均能够借助金融市场迅速满足流动性需求,给银行业和监管者造成了金融体系流动性十分充裕,流动性风险管控较为完善的错觉。危机发生后,融资渠道短时间内的消失和金融市场交易规模的急速萎缩令以往常态下的流动性管理手段失效,迫使各国政府不得不投

3、入大量资金进行救助,充分暴露出了当前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的局限性。(一)资产证券化制造了流动性充裕假象1.危机前,资产证券化市场高度繁荣。在2007年上半年,美国每季发行的证券化产品已接近4500亿美元,同期欧洲发行的证券化产品也高达每季1000多亿美元。金融资产的大规模证券化和发售、交易直接放大了资本市场广度、深度,客观上提高了资产业务的流动性,使得金融机构在经济繁荣期可以十分迅速地通过市场调整自己的资产业务规模,但同时也各给金融机构造成了市场流动性充裕,大额交易承受能力稳定的假象。2.危机后,资产证券化市场极度萎缩。2007年6月末,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两只合计200亿美元的基金6

4、月末出现严重亏损。受其引发的恐慌影响,资产证券化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假象迅速破灭,3季度美国和欧洲的证券化产品发行量急剧萎缩到2500亿美元较上季度内下跌55%;到2008年3季度,全球的资产证券化陷于停顿。这一突然情况令银行等金融机构既无法以证券化方式出售长期资产换取流动性,也无处及时出售前期购入的证券化产品,迅速加大了流动性紧张程度,冲击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二)杠杆率偏高加大了危机的破坏力度1.危机前,机构的逐利本性推高了杠杆率。在长期的繁荣期内,欧美金融机构为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利差收益,长期坚持压低资本、扩大利差的进攻性策略,降低了风险防御能力。从机构类别看:危机前,结构性投资机构的资

5、本充足率仅有1%,其余的融入资金将近100% 依靠其发行的期限在4天以内的低利率商业票据,投资于高回报率的次贷相关衍生品套利;投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4%,而其融入的资金95%以上依靠隔夜回购交易;商业银行在巴塞尔协议的约束下,资本充足率达到了8%,但其融入的资金仅有45%依靠存款,大部分依靠批发性融资。2.危机后,高杠杆率的断裂引发了大量违约。危机的逐步蔓延导致欧美金融市场萎缩,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困境,无法维持和调整高杠杆率带来的巨额短借长用缺口,进而推高了交易对手间的违约率,导致2008年以前通常在200个基点以下的金融业信用违约掉期,在2008年最高达到了1400个基点。交易对手间信任的缺失

6、,引发了证券借贷活动的突然收缩,由2006年的近5万亿美元回落到2009年的1万亿美元。(三)流动性枯竭引发了巨额的政府资金注入1.机构无力自筹流动性资金。危机发生后,金融机构从市场获取流动性的风险补偿成本十分高昂。用三个月伦敦银行同业拆息与三个月美国国库债券利率相减得出的TED利差,反映出世界金融体系对风险的补偿在2007年前仅有0.1% 到 0.5%,危机爆发后逐渐升高,最终于 2008年10月10日达到4.6362%的最高纪录。如此高的融资成本实际上已经切断了金融机构以市场方式获取流动性自救的可能,表明了依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管理手段已经失效。2.国家注入流动性成为最终手段。雷曼兄弟破产后

7、,各国丧失了以市场方式挽救问题机构的希望,继而将采用行政手段注入流动性作为控制危机蔓延的最终办法,在下调利率的同时纷纷采取注入资本金、购买资产、流动性担保、流动性支持等措施恢复金融机构的运转。仅到2009年2月2日,政府注入资金最多的美国、爱尔兰、英国、德国、法国五个国家就分别投入了17000亿、6000亿、6000亿、5000亿、4000亿。二、变革取向2007-2009年金融危机中显现出的流动性风险新特点,促使各国监管部门不断研究和提出新的监管思路。巴塞尔委员会在综合各国做法和意见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制定并在2010年12月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系统提

8、出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两项指标,集中反映了今后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国际变革取向:(一)在指标设定上,强调针对流动性极端情况。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时通常伴随着严峻的市场环境,而以往的监管指标无法监测银行陷入极端条件时的流动性情况。对此,巴塞尔委员会将监管部门设定的压力情景作为测算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两项指标的前提,并认为监管部门所提的压力情景仅是对银行的最低监管要求,银行需要自己设置能给其特定业务活动带来困难的情景,并进行压力测试,以真正掌握本行的流动性缺口情况,满足流动性要求。1.流动性覆盖率设定的极端情况。流动性覆盖率要求银行能在监管部门设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满足30天的资金需求

9、,以等待政府或监管部门的救援。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对应压力情景由7项构成,分别为:一定比例零售存款流失,无担保批发融资能力下降,依靠特定抵押品和交易对手的短期担保融资下降,公共信用评级下调3个以上档次,市场波动性增加,对客户承诺的信用及流动性便利在未被通知的情况下被提走,为降低声誉风险被迫购回债务或履行非合同性债务。在流动性覆盖率计算中,用于反映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可转为现金流的系数和各项负债流失程度的系数,作为最为核心的内容,正是在参考上述情景后设定的。2.净稳定资金比率设定的极端情况。净稳定资金比率作为流动性覆盖率的补充,要求银行根据监管部门设定的压力情景和本行一个年度内的资产和业务流动性特征

10、计算可接受的最低稳定资金量,并作为一个强制执行的最低要求。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对应压力情景由3 项构成,分别是:大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或操作风险暴露所造成的清偿力或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全国范围内认可的评级公司调低了债务评级、交易对手信用评级或存款评级;某一事件使人们对银行的声誉或信用度产生怀疑。计算净稳定资金比率时,用于反映银行从权益类和负债类可获得的可用净稳定资金的系数和维持各类资产所需的净稳定资金的系数,同样也是以上述压力情景为基础设定的。(二)在资产储备上,强调无变现障碍优质资产。危机发生时,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迅速消失给银行带来了深刻教训。对此,巴塞尔委员会在流动性覆盖率中要求银行必须持

11、有无变现障碍、优质的流动性资产储备,以备在特定的压力情景下覆盖未来30天的资金净流出,并提出了此类资产所在市场的特征,以确保极端情况下交易的顺畅。1.无变现障碍资产的基本特征。为确保极端情况下易于被交易对手接受,银行所选择的储备资产必须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较低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其重点在于要求资产具有较高的发行者信用级别、较低的波动性和通货膨胀风险,用可自由兑换的低汇率风险货币计价。二是资产定价较为容易和确定。主要是要求计算方式能够被公众掌握,不依赖于评估,目的在于将任何含有不常见产品或结构复杂的资产排除在外。三是与风险资产有较低的关联性。其实际意图是为了防止金融机构间交叉持有对方资产所引发的

12、风险关联性。四是在发达的、被广泛认可的交易市场挂牌。这一条的设定是为了能够借助交易市场的规定进一步提高资产各项信息的透明度。2.无变现障碍资产市场的特征。除了资产质量以外,交易市场的成熟度也决定着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效率。为确保无变现障碍资产出售时不受市场因素制约,交易市场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是市场较活跃,有相当的规模。因为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只有在市场内有大量的参与者和较高的交易量,债券单位价格变化对单位流动性的冲击的不敏感,既定的市场价格下可交易的资产规模较大时,才能承受住极端条件下的资产变现需要。二是有坚定的做市商存在。因为买入或卖出资产的报价总是能够被发出和执行是资产能否被及时出售

13、的基本条件。三是较低的市场集中度。因为资产购买者和出售者的多样化可抵消交易需求的同向性,有助于提高资产流动性的可信度。四是能够安全转移投资。从历史情况看,市场常常在出现系统性风险时显示出趋向进入某些类资产的倾向,而此时是否能容纳银行的避险需要就会变的十分关键。3.符合条件的无变现障碍资产。根据满足上述条件的不同程度,巴塞尔委员会将储备资产分为两个级别,给予不同的系数。第一级资产完全满足前述无变现障碍资产的特征,在计算流动性时不需要对价值进行折扣计算,也没有总量限制。具体范围包括:现金,压力情况下可以在中央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国家、中央银行、非中央政府的公共部门、国际结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

14、洲委员会、多边开发银行发行或担保的可在市场交易且巴塞尔协议二种标准风险权重为0的债券,银行的母国或由承担流动性风险的国家和地区以本币发行的政府债券或央行债券。第二级资产作为优质资产接近无变现障碍资产的特征,在计算时必须对其市场价格打15%的折扣,并且规模不能超过总储备的40%。具体范围包括:由主权机构、中央银行、非中央政府的公共部门、多边开发银行发行或担保的巴塞尔协议二确定风险权重为20的证券,使用简单标准估值方法的普通结构的公司债券,由银行发行并且依法接受专门的公共监管以保护债券持有者的担保债券。(三)在负债构成上,强调资金构成的分散性。鉴于过度依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融资暴露出的弊端,巴塞尔

15、委员会开始引入了融资集中度的概念,力图从交易对手、融资工具、重要货币三个方面引导银行分散资金来源配置。1.在交易对手上,提出了“从单个重要交易对手吸收的负债资金/银行资产负债表总量”的监测指标。计算该指标时,银行和监管部门须加总来源于同一个交易对手或者一组相互关联的交易对手的所有类型存款和所有其他的直接借款,而不考虑有无担保。“重要交易对手”的含义是该单个交易对手或一组相互关联交易对手提供的融资量超过了银行总负债的1%。2.在融资工具上,提出了“通过单个重要工具吸收的负债资金/银行资产负债表总量”的指标。该指标的分子通过计算单个重要融资工具或者一组类似的融资工具的融资量来确定。“重要工具”的含

16、义是通过单个工具或一组类似工具融资的金额超过了银行总负债的1。3.重要货币上,提出了“每种重要货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清单”。该指标要求银行提供列有用各种重要货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清单的目的,是为掌握银行资产和负债的结构性货币错配信息。“重要货币”是指该货币计价的负债超过了银行总负债的1。(四)在表外业务上,强调纳入流动性风险管理。针对表外业务流动性风险暴露在特定压力情景下可能导致严重的流动性枯竭的情况,巴塞尔委员会特别将表外业务纳入进稳定融资比率的计算,赋予相应的稳定资金需求系数,用于支持通常情况下不需要用稳定资金支持的资产。其中,把对所有客户发放的可有条件撤销和不可撤销的信贷及流动性便利工具的稳定

17、资金需求系数定为尚未提取部分的10%;对无条件可撤销的“未承诺”信贷和流动性便利工具以及担保、信用证、其他贸易融资工具等或有资金义务的稳定资金需求系数交给了各国监管部门自行设定。表外业务的纳入,是金融创新下流动性监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探索,但从目前的指标系数设定看仍比较粗糙,有待于细化。三、变革机遇上述流动性监管的变革方向确定后,无疑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发展方式、业务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其资金运用的高杠杆率将明显受到制约,创新业务的规模将受到流动性指标的约束。与之相对的是,这一轮变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将更多地表现为机遇:(一)对我国银行业的业务调整基本无影响。我国银行业目前仍以

18、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而去年以来许多银行的增资则无疑会进一步提高流动性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已经基本满足了巴塞尔委员会的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两项指标,而不需要大幅度调整业务结构,有助于银行今后业务的平稳发展。(二)有助于我国银行规范发展新兴业务。我国银行业在近年的发展中积极尝试和拓展新兴业务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创新业务的发展正迅速加快。一些银行还曾推出过为公司的债券发行提供担保、发放气球贷款的业务。从中可以看出银行业发展的内部冲动在缺乏外部制约的情况下是难以抑制的。新指标的采用,将表外业务纳入考虑,客观上有助于我国银行业在发展表外业务的起步阶段就能规范发展。(三)有利于我国银行在对外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国外银行,尤其是发达国家银行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批发融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