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勘察报告_第1页
变电站勘察报告_第2页
变电站勘察报告_第3页
变电站勘察报告_第4页
变电站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 工程编号:N11257 勘察阶段:施工图设计广西金桂二期中配110kV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阶段) 广西基础勘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部甲级证书:-kj二0一一年四月广西金桂二期中配110kV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负责:梁宁克校 对:周永炼审 核:沈 健审 定:沈雁明总 经 理:夏志永广西基础勘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部甲级证书:-kj二0一一年四月目 录 TOC o 1-3 h z u 附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2、标准贯

2、入试验成果表;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4、土工试验报告附图: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部分钻孔柱状图概述工程概况本工程新建广西金桂二期中配110kV变电站一座,位于钦州港口区大揽坪,占地面积约为63.3622.00,地上4层,主变3个及电缆层、竖井等配套设施,框架结构,基础型式及整平标高等未确定。初步确定场地整平标高与目前地面相近,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自然地理及气候特征拟建场地所处区域位于钦州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据气象部门近20年的气象资料,年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06,平均气温为22.5。年降雨量平均为2151mm,年最大降雨量

3、为2807.33mm,日最大降雨量为436.4mm,每年的69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6.7%,11月至第二年3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11.3%。钦州市南临钦州湾,气候风较显著。常风及强风多发生在10月至第二年3月,风向为北北东向,最大风速20m/s;79月份为东南、西南风,大部分在5级以下;台风影响每年1-3次,多发生在69月份,风向为东南、西南方向,风力一般为89级,最大10级,阵风12级,极大风速42m/s。本地区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0.75KN/(n=50年),一百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0.90KN/(n=100年)。勘察工作遵循的技术标准a) 电力行业标准变电所岩土工

4、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2002);拟建变电站站址b)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c)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d)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e)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f)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g)地方标准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396-2007)。 站址地理位置图 图1勘测目的和任务2.2.1勘察目的、任务通过搜集资料、现场踏勘调查工作,调查拟选站址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震、地层岩性、

5、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提供相关的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对站址场地的稳定性作出最终评价,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2.2.2 工作内容a) 详细了解和分析站址区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确定站址的地震动参数地震基本烈度,对站址稳定性作出最终评价。b) 了解站址的地形地貌特征。c) 详细调查站址附近区域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d) 详细查明站址区主要地层的成因、时代、分布特性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基础的影响。e) 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6、预测原有地质环境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新的环境地质问题。f)了解并分析、评价站址附近矿产开采对站址影响。g) 调查站址区域是否跨越风景名胜区及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h) 对地基形式和地基处理方案提出建议。收集的地形、地质资料收集的工作区有关资料主要有:a) 工作区地形图(1/10000);b)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及工作区 1/20万地质附图;c)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d)1990年出版的广西通志地震志;e) 197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图钦州幅。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及拟建工程和场地岩土特征

7、,拟建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勘察场地地形地貌较简单,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属三级场地(简单场地);地基岩土种类较多,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综合评定勘察等级为乙级。本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量2.5.1 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岩土工程勘察以钻探、室内试验为主,辅助原位测试和平面地质调查等综合分析方法,依据场地地质条件,按有关规范要求,勘探钻孔沿拟建场地的轮廓边线、角点、中心布置(钻孔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本次勘察钻孔由设计单位布置。钻孔分为技术性钻孔及一般性钻孔,要求技术性钻孔采取原状土样或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其中技术性钻孔10个,一般性钻孔8个。由于场地西侧有临时性

8、板房未进行拆除,局部钻孔有所偏移。2.5.2 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野外作业于2011年4月15日2011年4月20日进行。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工作量完成一览表 表1项 目单位工作量项 目单位工作量野外工作完成钻孔数个18室内试验常规试验组6总进尺m366.00膨胀试验组标准贯入次5饱和抗压组3取土样件6取岩样组3土壤电阻率点18重型动力触探m8.4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区域地质构造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资料,线路区区域构造位于南华准地台之钦州残余地槽的六万大山隆起和钦州拗陷的西南部。本地区地壳构造运动特点是:自四堡运动以来,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和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地壳活动比较频繁,地质

9、构造比较复杂。地壳构造运动主要有广西(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广西运动结束了地槽性质的沉积,前泥盆系褶皱隆起,形成“广西地台”的褶皱基底,并发生区域性轻变质作用;印支运动使广西地台覆盖层经受一次构造运动,泥盆系至三迭系地层发生褶皱与断裂;而燕山运动使本区地壳从活动性的地槽转向相对稳定的准地台,从而形成了本区目前的主要构造格局。线路区附近的区域性断裂发育以北东向为主,次为北西向。本区主要的活动断裂为北东向的防城灵山断裂带()(断裂编号)、合浦北流断裂带()以及北西向的百色合浦断裂带()(见图2)。防城灵山断裂带()属中等全新活动断裂,线路与断裂最小距离大于5km;合浦北流断裂带()属微

10、弱全新活动断裂,线路与断裂最小距离大于40km;百色合浦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线路与断裂最小距离大于25km。根据变电拟建变电站图2 评估区构造纲要图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2002)8.1.3和8.1.4,站址与断裂满足安全距离。地震线路区属桂东南强震地震构造区,地震强度主要受防城灵山断裂带、合浦北流断裂带以及百色合浦断裂带的影响。防城灵山断裂带沿断裂带曾发生4级以上(含4级)地震6次,其中最大地震是1936年灵山县平山东地震,震级为6级,震中烈度9度,波及线路区烈度5度6度。合浦北流断裂带的东北段,从1507年至1969年曾发生4级地震4次;1970年以后,2.0

11、级3.0级地震时有发生。百色合浦断裂带沿断裂带,自1751年以来,共记载4级以上(含4级)地震7次,其中1962年和1977年分别在田林八桂和平果发生5.0级地震各一次。1970年以后沿断裂时有2.0级以上地震发生。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附录A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本线路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见图3)。拟建变电站站址图3 站址附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2条规定场地地基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拟建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拟选站址地貌为丘陵

12、地貌,场地经过简单堆填平整,地表标高约为13.00m,总体地势平缓。场地植被主要为杂草,场地各钻孔标高与南侧道路中线点A为假设高程13.698m引测而来。地层岩性根据附近场地地质勘察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调查了解,拟选场地岩土层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下伏侏罗纪(J)砂岩。场地地基土层自上而下详细叙述如下: 1、素填土层():灰褐色,黄色等混杂,主要由粘性土及砂岩碎块组成,稍湿,结构松散,均匀性差,高压缩性。该层场地部分有分布,厚度变化大,层厚0.40m2.70m,堆积年限约5年。2、粉质粘土层():红色、褐黄色、白色相杂,呈花斑状,稍湿,可塑状态为主,局部为硬塑状,干强度

13、和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中等压缩性,局部呈粉土状。该层在场地西侧有分布,层厚2.40m2.90m。3、强风化砂岩层(J)红褐色夹白色,砂状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局部风化成土呈碎石土状,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采取率和RQD值低。该层在场地均有分布,层厚2.707.40m。4、中风化砂岩层(J)红褐色,砂状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节理裂隙有粘性土充填,岩芯呈碎块状或短柱状,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采取率约50%,RQD值约10%。该层在场地均有分布,勘察期间未揭穿该层,揭露层厚10.3015.50m。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4.3.1 室内试验

14、及原位测试的统计为了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强度及其特征,对主要岩土层进行了室内试验及野外原位测试工作。详见土工试验成果表;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4.3.2 岩土参数的选用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并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同时考虑当地的建筑经验,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根据试验指标统计结果,查表及结合现场鉴别,并参照类似工程资料及经验,提出本工程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于下表2。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 表2指标 层号 天 然密 度孔隙比液 性指 数内聚力内 摩擦 角压 缩模 量承载力特征值0(

15、g/cm3)(e)(IL)Ck (kPa)(度)Es(MPa)fak(kPa)素填土层1.855880粉质粘土层2.000.6250.1223.613.18.1180强风化砂岩 = 3 * GB3 层2.05*60*50*12.0*350中风化砂岩 = 4 * GB3 层2.09*70*15*25.0*1500注: *为经验值。水文地质特征及供水条件勘察期间,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分布,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周围环境,未有污染源和地质坏境情况表明:土对砼微腐蚀性,对砼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微腐蚀性。对于变电站施工、生活及消防水源可由金桂浆纸业厂区自来水总管提供。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场地稳

16、定性与适宜性拟建场地,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场地及其附近无断裂、构造通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地震危险性较低,属稳定建筑场地,适宜兴建该工程。场地膨胀性评价根据周边调查,同一地质条件的附近低矮建筑物使用多年未出现膨胀土地基变形破坏迹象,综合判断场地为非膨胀土地基。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3剪切波速范围经验值,场地素填土属软弱土,其剪切波速经验值为80m/s;粉质粘土层属中硬土,其剪切波速经验值为260m/s;强风化砂岩 = 3 * GB3 层属中硬土,其剪切波速经验值为290m/s;中风化砂岩层属中硬土,其剪切波

17、速经验值为580m/s。以场地ZK1、ZK10号钻孔为例,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地表至中风化面,计算得等效剪切波速分别为se= 227.93m/s和se= 290.00m/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6,综合评价本场地建筑场地类别属II类,属于可建设一般地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部门请按有关规范和上级文件规定设防。地基土强度分析素填土层:松散状态,强度低,高压缩性,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粉质粘土层:可塑状态,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可作为基础持力层。强风化砂

18、岩 = 3 * GB3 层: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可作为基础持力层或下卧层。中风化砂岩层:强度中等偏高,中等压缩性,可作为下卧层。地基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主要持力层粉质粘土层、强风化砂岩 = 3 * GB3 层层底坡度局部大于10%,故可确定场地属不均匀地基。不良地质作用拟选站址未发现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基础型式分析天然地基评价拟建建筑物楼层较低,荷载较小,可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用条基、独立柱基或柱下条基均可,粉质粘土层、强风化砂岩 = 3 * GB3 层可作为基础持力层。地基中的素填土 = 1 * GB3 层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当基础同时落在不同的持力层时,注意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地下矿产资源及文物状况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和现场的调查,拟选站址位置未见矿产分布,无已开采和正在开采的矿井,亦未跨越风景名胜区及国家保护的文物古迹。结论与建议1、根据区域构造纲要图,站址离断裂最短距离大于5km,根据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2002)8.1.3和8.1.4,站址与断裂满足安全距离。2、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本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