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e36ff14c860b8dabd4732761fca716/62e36ff14c860b8dabd4732761fca7161.gif)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e36ff14c860b8dabd4732761fca716/62e36ff14c860b8dabd4732761fca7162.gif)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e36ff14c860b8dabd4732761fca716/62e36ff14c860b8dabd4732761fca7163.gif)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e36ff14c860b8dabd4732761fca716/62e36ff14c860b8dabd4732761fca7164.gif)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e36ff14c860b8dabd4732761fca716/62e36ff14c860b8dabd4732761fca71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教学难点:圆的特征的理解和运用。(三)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式. 问题教学法、协作交流式。(五)媒体应用:剪刀、尺、图钉、线、圆规、多媒体课
2、件、圆形物体(硬币、瓶盖等)(六)教学过程一、欣赏,走进圆的世界。1、(课件播放石子入水的声音)闭上眼睛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你想到了什么?(课件播放动态的水纹)2、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形?3、圆不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大自然中也是随处可见,一起来欣赏。(播放课件)4、圆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圆”的奥秘。二、摸圆,感受圆的特征。老师准备一个布袋子,里面有学过的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还有圆形。师:老师这个袋里有各种形状的图形,现在请同学上来帮我把圆形摸出来,谁愿意上来试试?(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摸)(让几位学生摸。)师:咦!你是怎么
3、摸到的呢?生可能回答: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等。(课件出示圆形和其他的几何图形)师:那么圆形与我们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学生的回答得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的游戏,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又新颖有趣,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探究,认识圆的特征1、尝试动手画圆。师:刚才同学们很快就发现了圆的这一特征,那你会画圆吗?生: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画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办法最多?(学生分小组合作,分工画圆。)(接着学生小组反馈。)教师注意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可能会有以下答案:
4、随手描。利用硬币或圆形物体轮廓描圆。利用图钉和线画圆。利用圆规画圆。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画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点、缺点吗?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教师总结:随手描的圆不够美观。利用硬币或圆形物体轮廓描圆,方便,但圆的大小固定。利用图钉和线画圆,比较麻烦,但圆可大可小。利用圆规画圆,方便,而且圆可大可小。师:那你认为这么多方法中用哪种画圆最科学最方便?生:用圆规画圆最方便。(设计意图:让学生想出各种办法画圆,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和想像的空间,同时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2、剪圆。用剪刀剪下你所画的圆。(设计意图:既帮助学生再一次感知圆的特征,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准备素材。) 3、折圆。(1
5、)请同学们把剪好的圆形纸片,象老师这样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可以发现什么?(有许多折痕交于中间一点)(2)量折痕。再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刚才折的每一条痕的长度,你又发现了什么?(折痕长度相等)(3)量点到圆上距离。最后请同学们再用直尺量一量,中间这个点到圆任意一点的距离,你还可以发现什么?(距离也都相等)4、自学课本,初知名称。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动手发现圆里的知识还真不少,数学家们把这些知识都规定为不同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交流消化,理解名称。师:圆里各部分的名称有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圆心、直径、半径)师:什么叫圆心?圆心就是我们刚才折圆
6、时所发现的什么?师:数学家又是如何规定圆的直径的呢?(随生答,媒体同步演示直径的过程,先后出示直径d及直径概念)那么,直径就是我们刚才折圆时的什么?(折痕)师:什么叫半径?圆上任意一点是什么意思?(随生答,课件闪烁圆周上的许多点再动画出半径。)半径就是我们在量圆时所发现的什么?(教师课件显示出圆的圆心、直径、半径的整体图及概念,学生齐读概念一遍。)5、找一找、折一折、量一量。师:看来大家掌握得不错!圆里究竟还藏有什么秘密呢?(神秘地说)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请你找出它的圆心、半径、直径,并把它画出来,折一折、量一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7、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你是怎样发现的?从学生的反馈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师要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比较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成立的条件一定是在同圆或等圆内。)(板书:d=2r r=d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分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开探究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四、
8、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1、我会说:(1) 一个圆的半径是3.5厘米,它的直径是(2) 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3) 3分米2、判断题。(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直径是半径的2倍。 ( )(3)直径是5厘米的圆比半径是3厘米的圆要小。 ( )3、应用、拓展。(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如: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师: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
9、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难易适中、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生活化。一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丰富学生“主角”的意识。)五、总结,升华圆的认识。1、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2、师:你觉得老师、同学们的表现如何?有遗撼的地方吗?3、师: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既可以达到对新知识的回顾,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评价,并通过老师的总结,升华对知识的
10、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在同一圆 半径- -相等、无数条- 决定圆的大小或等圆中 直径- 相等、无数条-通过圆心d=2rr=d/2 圆心 -决定圆的位置教学反思 1、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置不禁想起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因为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我在制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对教材进行反复阅读,查阅了大量资料,充分考虑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开放式画圆的情境中渗透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验证、合作交流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各部分名称,体
11、验圆的本质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3)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圆形物体的美及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与以上三个课例不同的目标是探索圆的本质特征和体会圆形物体的美及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有着很强的探索能力,在用刻度尺画圆时,学生能感悟到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而这些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虽然在小学阶段不给圆下定义,但是学生却能以“点的轨迹”的思想理解圆的定义,这就是选择用刻度尺这一学习材料画圆的本义所在,事实证明这一新的教学目标统领下的教学视角能使学生真正从圆的定义出发去感悟圆的本质特征。同时,在数学文化渗透中学生能感受到圆的美丽,了解到圆的历史,使课堂富有诗意,思维灵动。
12、2、体验是成功的基石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内涵理解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数学不再只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在一个主题的研究中自己建构知识,即用刻度尺画圆,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引领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在对话交流中使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以自然建构与生成。正如皮亚杰指出“数学的抽象性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动(活动)。”基于这种认
13、识,我把每一个概念的获得都以数学活动为基础,有着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把探究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思路、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让体验奠定成功。 3、数学文化应多方面渗透数学不是一门孤立的科学,孤立主义的数学文化,一方面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望数学而生畏;另一方面,又孤芳自赏,自言自语,令人把数学家当成“怪人”。如何使学生热爱数学,就需要教师传播优秀的数学文化,让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在本课实践中我力求通过过程与历史两个角度去彰显数学的文化特性。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有着丰厚的历史沉淀,是先哲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数学的博大与精深有待我们引领学生通过学习去感受,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有待我们带领学生去领略。因此,整节课中我选择了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圆形物体、圆形建筑,让学生欣赏“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新能源产业借款合同中英文范本与能源转型
- 2025年度园林树木养护用树苗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单项委托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体育俱乐部教练聘用合同
- 2025年度光纤通信网络建设项目设计合同正范
- 2025年度股东借款合同违约责任及纠纷解决条款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广告宣传及销售合作合同
- 2025年公司公章审批流程及责任追究合同
- 2025年度物联网技术股权转让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度新能源技术挂靠合作合同
- 关于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 13J103-7《人造板材幕墙》
-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列表
- PDCA提高患者自备口服药物正确坚持服用落实率
-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181乙二醇装置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 家谱人物简介(优选12篇)
- 品管部岗位职责20篇
- 2023年中智集团下属中智股份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A 1409-2017警用服饰硬式肩章
- 小儿垂钓 (课件)(14张)
- 嘉吉乐恩贝1-FarLactation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