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一语文课前导学案:第四单元(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1届高一语文课前导学案:第四单元(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1届高一语文课前导学案:第四单元(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1届高一语文课前导学案:第四单元(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1届高一语文课前导学案:第四单元(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届高一语文课前导学案:第四单元(苏教版必修1)学校: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 学科:语文 编写人:徐涛 审稿人:陈红艳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些写景抒情的散文,掌握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初步具备了审美能力。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它的关键是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

2、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江南的冬景一文,用清新舒缓的语言引导我们走进了江南冬天的优美意境,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本文也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章之美的能力,再次领略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魅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2能力目标:体味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三、教学重点

3、难点重点: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难点:体味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四、学情分析在高一入班的时候,我班学生便以六人为一组,划分了十个探究小组,且运用在各科教学中,根据课堂表现,每周进行一次量化,每周进行一次评比,据此形成了思维活跃、竞争意识强、表现欲强、合作探究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动手能力强的班级风格。但由于我该班98%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初中语文基础薄弱,具体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差、阅读能力差、写作能力差等方面。因此在问题设计上,要充分把握思维跨度小,小台阶、低坡度的原则。通过反复品味语言,多媒体课件展示,引领学生由体验层次进入探究层次,从而深入挖掘江南冬景中每一

4、幅画面的特点,找到所用的手法,体味的感受,提高自己感知、发现、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出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感情。五、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设置情境,让学生在诵读,反复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落实“五动”即“动眼看,动情读,动脑思,动笔写,动情谈”。具体来说,首先让学生进行个人自由诵读,小组间研读的方法,得出本文写了四个画面,四个画面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的认识,达到初步感受江南冬景之美,从而完成观察、体验的层次;然后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小组间研读并推选代表诵读,小组讨论得出在描写四个画面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样的个人感受,从而完成思维、探究的层次;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5、对画面进行想象与再造,从而完成迁移创新的层次。这样就形成了感受美,探究美,创造美的三个层次维度,正是“品味语言,全心体验合作探究,感受真情拓展阅读,创新迁移”。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找出自己读不准和不会读的字词并查字典,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概括对江南冬景的感情。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为一组,共十个小组且要面对面进行交流。学科班长、学习组

6、长做好记分的准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江南的雾中雨曾让多少人魂牵梦萦,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拿起生花之笔留下了江南的千古绝唱。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让我们领略了江南的春,辛弃疾的西江月让我们领略了江南的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一起走进江南的冬吧!(设计意图:用教师饱含深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江南如痴如醉的水墨画中,唤起学生对江南的回忆,为激发学生的感情做好铺垫。)(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品味语言,全心体验1、快速阅读文本,然后独立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本中哪些段

7、落具体描写了江南的冬景?明确:本文的体裁是写景抒情散文,文本五至九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江南的冬景。(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全文,并将学习的重点落实到写景的段落中去,进而培养分析文本的能力。)(简要实录:根据平时老师的要求及诵读习惯,学生大声诵读,并将写景的段落勾画下来。)2、认真研读五至九自然段,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共描写了几幅画面?请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明确:共描写了四幅画面,经过讨论,学生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为:寒郊散步图、江南冬霖图、江南雪景图、江南早冬图。(设计意图: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形成四幅画面,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能力,初步感受江南冬景的美。)(简要实录:学生找画面很快,但因为积

8、累的词汇量少,对画面的概括命名,有些不贴切,但经过小组的集思广益,以及热烈争论,最后的概括较为贴切。)3、谈一谈四幅画面给人的总体感受.明确: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的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藏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让人仿佛置身江南美景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设计意图:在学生脑海中基本形成对江南冬景美的认识,激起探究美的兴趣,为感受对江南冬景的热爱张本。)(简要实录:学生结合文本中的一些词语如“明朗的基调”“美丽”“迷人”“恩惠”“快活”等词语来谈,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为让人仿佛置身江南美景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这说明此时他们已融入文本之中,达到了

9、观察、体验的目的。)合作探究,感受真情1、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上述四幅画面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经讨论全班学生喜欢的画面集中为:寒郊散步图、江南冬霖图、江南雪景图。(设计意图:为重点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同时为学生规划好努力的方向,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简要实录:学生根据某些段落中出现的美丽语言,便很快集中为:寒郊散步图、江南冬霖图、江南雪景图。)2、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赏析文本中的这三幅画面,并首先推选代表用富含深情的语言朗诵最喜欢的画面。课件投影: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感受如何?运用何种手法?(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进入探究层次,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推选代表诵读,点评他

10、人诵读的基础上去探究景物的特点,学生很自然的就会以的身份去感受美,进而分析所运用的手法并进行学习。)(简要实录:各小组很踊跃的选派代表进行诵读,同学们对他们的诵读从读音、感情的把握、语气语调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点评,气氛非常热烈,这样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从学生回答的四个问题来看,景物抓的准,特点看的清,感受较恰当,但对手法的赏析不准确。)3、寒郊散步图赏析所写之景: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树、雪白的桕子、日暖的午后、碧蓝的青天。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蕴含生机。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所用手法:工笔描绘、浓墨重彩。(简要实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回答出了第一问、第三问,但第二问、第四问的

11、回答均为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中第四问是由第三学习小组的名叫汪培的同学讲解的,他结合了初中学过的文章及文本中的语句,在讲台上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非常清楚的为大家“上了一课”,这种“兵教兵”的做法,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以自发的掌声,表达了真实的心理。)4、江南冬霖图赏析所写景物:长桥、乌蓬小船、细雨、灯晕、乌蓬茅屋酒客。景物特点:色彩朴素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受:悠闲、洒脱、得失俱亡。所用手法:虚实相生、侧面烘托。(简要实录:由于语文基础的原因,学生们对虚实相生、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比较陌生,小组讨论的结果也证实了我的判断。因此在前三个问题回答的基础上,

12、我先让学生闭目想象,然后再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找出画面中没有显示的内容,再加上让学生找到的文本中所运用的美术作画时所运用的术语动词,学生很容易想到营造意境时所运用的虚构的手法,此时再让小组讨论,学生们就得出了虚实相生、侧面烘托的写法。)5、江南雪景图赏析这幅画,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还原,进行再造想象。学生进行想象再造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村童弄雪。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 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所用手法:巧

13、妙引用,写意传神。(简要实录:学生先回答四个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件展示的投影,用优美的散文化语言进行改写,学生很积极很投入,小组代表诵读的自己的作品,虽然有些语言还显稚嫩,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与写作能力,学生和老师的及时点评及鼓励,使发言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本文的“形”和“神”又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构呢?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根据刚才归纳的几幅图画将本文的结构整理出来。形散 神聚寒郊散步图江南冬霖图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江南雪景图 (无比热爱之情)江南早冬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全文形成

14、整体的认识,理清的思路,进一步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培养归纳与整合的能力。)(简要实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的讨论,很容易的列出了本文的结构。)2、根据赏析的心得与体会, 进行拓展阅读并用自己的话对课件投影中的诗歌进行赏析: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一诗(课件投影)学生赏析的佳作:秋山红叶似火,山巅白云飘飘,晚霞鲜艳夺目。红叶与晚霞交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唐五代李涉的井栏砂宿夜遇客诗:“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课件投影)学生赏析的佳作:杀人如麻的绿林豪客在潇潇暮雨笼罩下的一片静谧、极富诗意

15、的江村中,也变得温文尔雅起来。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微雨寒村迷人的魅力。(设计意图:将课内所学运用到课外,将学习的热情燃烧到课外,达到迁移、创新之目的。)(简要实录:学生根据刚才的发言与学到的赏析手法,写作热情很高,发言的积极性很高,点评他人作品的积极性很大,通过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的收获很大,也为本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形散 神聚寒郊散步图江南冬霖图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江南雪景图 (无比热爱之情)江南早冬图十、教学反思从教以来,本节课我一共上了七遍,期间有过失败与困惑。当2004年接触到诱思理论以来,我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有幸得到张教授

16、的亲自指点和肯定后,我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有了质的飞跃。本次教学设计是我在学校进行“一课三摩”活动中的二上,整节课师生以文本为落脚点,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张驰得道,设计合理得法,探讨有得,其乐融融,教学效果非常好。下面是几位学生的课后感言:1、听了这堂课让我看到了我班学生的风采,课堂的气氛,那种积极的态度,真是焕然一新,我简直不能相信我那双眼睛,同学们滔滔不绝的讲,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到了最高潮,也许我们中间有的无法脱离那种旧的学习方法,但是,我相信我们在诱思的指导下,一定会更爱语文的学习,更爱语文课。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我就是未来珠穆朗玛峰上的一朵金光灿灿的雪莲。2、诱思探究教学伴着一缕春光 ,

17、悄悄地走入了我们的学习,今天我们班开设的这一课,让我们感触很深,老师的循循善诱,让我觉得我和自己的同学才是学习的主体,在那气氛活跃的课堂上,怎会有往日的昏昏欲睡,怎会不动脑思考那等待我去解决的问题。自主能力、互动能力不知不觉中提高着,从中发现其实我们能自己解决很多问题。在老师的诱导下,通过我们的独立思考攻破一个个疑点,在我们相互提问中解决了那些恰好自己也不懂但又没想到的题目,知识的积累无疑更丰富了,我认为这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知识掌握住了,并且比以往更巩固,毕竟,我自主消化、吸收了营养,自主去发现了问题,而不是老师指出问题,两者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探究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不断

18、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相信诱思探究教学,会带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成绩。正所谓: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成败乃凭我掌握。学校: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 学科:语文 编写人:徐涛 审稿人:陈红艳江南的冬景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找出自己读不准和不会读的字词并查字典,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概括对江南冬景的感情。二、预习内容 1给标线的字注音: 煊羊肉( ) 蛰居( ) 乌桕 ( ) 赭色( ) 槎桠( ) 给予( ) 剥花生米( ) 剥削( ) 拿出纱衫来着( ) 用不着( ) 夹衣( ) 夹克( ) 泊船( ) 湖泊( ) 月晕( ) 晕

19、头转向( ) 搁笔( ) 搁不住( ) 2、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3、概括对江南冬景的感情。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 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2体味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3激发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重点: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难点:体味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二、学习过程品味语言,全心体验1、快速阅读文本,然后独立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本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江南的冬景?2、认真研读五至九自然段,先个人

20、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共描写了几幅画面?请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3、谈一谈四幅画面给人的总体感受。合作探究,感受真情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上述四幅画面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2、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赏析文本中的这三幅画面,并首先推选代表用富含深情的语言朗诵最喜欢的画面。课件投影: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感受如何?运用何种手法?3、寒郊散步图赏析所写之景:景物特点:感受:所用手法:。4、江南冬霖图赏析所写景物:景物特点:感受:所用手法:5、江南雪景图赏析这幅画,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

21、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还原,进行再造想象。学生进行想象再造所写景物:景物特点:感受:所用手法:(三)反思总结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本文的“形”和“神”又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构呢?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根据刚才归纳的几幅图画将本文的结构整理出来。(四)当堂检测根据赏析的心得与体会, 进行拓展阅读并用自己的话对课件投影中的诗歌进行赏析: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一诗。(课件投影)学生赏析的佳作:唐五代李涉的井栏砂宿夜遇客诗:“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课件投影)学生赏析的佳作:课后练习与提高一、现代文阅读白马湖之冬夏丐尊在我过去四十

22、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那里的风,差不多每日都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面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是全屋子中风最小的

23、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拔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时尚的树木一株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

24、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竞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

25、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1江南的冬景中描写冬日的画意颇有诗趣,这篇文章写冬日也颇有“诗趣”,不同点在于江南冬天给感觉是_ ,白马湖的冬天给人的感觉是_ 。在写法上,两者又各侧重于不同的感官,前者着重是从_角度来写的,后者主要是从_上写的。2文章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这是要表现的主要方面吗 这几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用自己的话来概括“白马湖之冬”的特点。二、语言运用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三句名言的大意,然后按要求把这句话填在画线处。(注意:要从自己的角度说,否则算错,不超过15个)(1)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2)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而

26、是根据他的行动。 列宁(3)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在言和行的关系上,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_5、给下面一则消息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近日告诉记者,目前各地出现的电荒将使我国的电源建设进一步加快。据测算,我国水电的技术可开发容量为493亿千瓦,经济可开发容量为395亿千瓦,而已建水电站装机容量仅为经济可开发容量的199,未来20年将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黄金期。未来几年,我国每年投资于电源建设的资金为1000亿至1200亿元,而通过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水电建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标题:_课前

27、预习、课内探究答案1、 煊羊肉(xun) 蛰居(zh) 乌桕(ji) 赭色(zh) 槎桠(ch y) 给予(j y) 剥花生米(bo) 剥削(b) 拿出纱衫来着(zhu) 用不着(zho) 夹衣(ji) 夹克(ji) 泊船(b) 湖泊(p) 月晕(yn) 晕头转向(yn) 搁笔(g) 搁不住(g) 其余见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部分课后练习与提高答案1、晴和,清朗,富有生气,诗情画意。天寒地冻,寒风怒号,湖水澎湃 视觉 感觉2文章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并非要表现的主要方面,而是为了衬托“忽然寒风来了天地变色的情形,两相对照,更能突出白马湖冬天的风的特点。3、白马湖究竟是南方,

28、冬天下雪较少,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太阳好而无风,则和暖得不像冬天,可以曝背谈天;有风的时候,则荒凉萧瑟,天寒地冻,松涛如吁,山湖变色,有声有色而极尽“冬寒”之至。4、重实际行动,不夸夸其谈。(或: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过其实)5我国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也对)学校:临清实验高级中学 学科:语文 编写人:由红贞 审稿人:陈红艳像山那样思考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2.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二预习内容(一)字词掌握嗥叫 饿殍 艾蒿 柏 湍急 毛骨悚然毛骨悚然 :释义饿殍: (二) 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含有“狼”字的词语并概括其

29、共性 明确: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 中山狼都属贬义词(三)描述画面要求: 观察要细致(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一只狼?它在干什么?)(四)图中的这只狼显然在引颈长嗥,要求学生给狼的叫声前加些定语三、提出疑惑如何认识狼?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学习过程探究一、1.如何理解狼的嗥叫是“不驯服的、对抗性的”“蔑视情感的迸发”?提示:可结合狼的遭遇去思考2. 思考:为什么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对一般读者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说法,仅看第一节是很难弄明白的,我们不妨带着这个疑问

30、,继续向下阅读探究二、 研读第2、3节这一声狼的嗥叫,引起了哪些对象的注意?这些对象可分为几类?其区别在哪?探究三、对狼的认识经过了这么几个阶段 (一) 觉得狼是有害的,欲除之而后快(二) 对其产生同情怜悯之心(三) 认识到其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四)认识到应与其平等相处 探究四、 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我们现在从事的一切其目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目的? 如何理解梭罗的名言“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到了这一步又是怎样认识狼的呢? 解决研读第一节时留下的疑问:狼的嗥叫隐藏着什么样的内涵?如何理解文章一开始说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三、当堂检测1 我们应如何像大山一样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1、2 本文是从什么角度去表现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这样一个重大主题的?给我们写作以什么启示?3 通过我们先前的反复朗读,我们能否感觉到这篇文章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色呢?比如同样是介绍自然的,介绍生态伦理观念的,它与我们的地理课本的语言,与我们的一些生物学理论,在文字表达上有何区别呢?课后练习与提高如果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请写一段宣传文字!临清市实验高中 语文学科 编写人:毛磊 审稿人:陈红艳西地平线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西地平线上安排在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选自散文集 西地平线。 整个专题的内涵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

32、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本专题所选课文另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唯美”特性。这种“唯美”使得“人文”目标得到完美的体现。高中教学重点应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转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便应该把对学生细腻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的培养作为重点。西地平线上因为“日落”所引出的许多历史人文内容的表现以及“大西北”本身所承载的早已沉淀在人们心中的特殊美感,更为我们的审美活动提供了一份优美的依托。另外,文本中多次用典,不应该单纯地认为只是增加了“日落”的人文、历史内涵(这样认为,“日落”仍是重点),实际情况应该是,以“日落”的描写为载体,主要要表达的是对“大西北”积蓄的人文历史的思考,这才是几番强调的“

33、世间有大美!”要实现对“大美”的理解由自然风光到人文内涵的转变,自然应该把对典故的分析当做教学的重点。各典故本身的美感、外延的扩展和寓意的提升是理解本文思想的契机所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习散文的结构特点,理解文中典故及引典的作用(二)能力目标学习从不同角度抒写同一对象的写作方法(三)情感目标通过文本研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文中典故及引典的作用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抒写同一对象的写作方法四、学情分析要学生重视预习:由于本篇文章脉络较为清晰,但内容和深层挖掘的东西较多,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做好较充分的预习工作,并给他们提出具体的预习内容

34、,这样,上课时就可细可深,上出语文味。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预习学案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通读课文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分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介绍高建群,创作多以西部生活为题材,是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西地平线上、胡马北风大漠传等。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被称为陕北史诗,是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35、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家,被文坛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2 、找出标志文脉的句子,理清文章思路。明确:第1段“我见过许多次落日”第6段“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第16段“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第22段“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总结:总分总3、西地平线上的落日美吗?有什么总体印象和感受?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世间的“大美”;“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自留人。” 大自然始终向人类敞开着爱与美的情怀。无论是日出云霞,月涌江流,还是

36、,莺歌燕舞,鸟语花香,都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动中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尤其是大西北,以旷远、岑寂、神秘、悲壮而吸引了无数的文化朝拜者,今天,就让我们和高建群一起,走进西部,去领略西地平线上的落日之壮美!(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所描绘的三次落日各有什么特征?它们给哪些截然不同的感受 ?明确:第一次:具有人性化,慈爱。 惊呆,恍若一场梦境。第二次:辉煌、庄严、神圣、具有悲剧感。 震撼,自己像在画中。第三次:雄壮、惊世骇俗。 惊骇,自感卑微、平庸。探究点二: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这篇散文的神是什么?是怎样将三次落日聚合在一起的?明确:这篇散文的神是对生命无比深情的体验和铮铮男儿对大西北诚挚

37、深沉的热爱,三次落日都表现出“世间大美”“ 雄伟的风景”的共同特点,都令人震撼和感动,正是抓住这一特点将三次落日聚合在一起的。探究点三:散文贵在“形散神不散”,看看文中三次写落日时分别穿插了那些材料?穿插这些材料有何作用?明确:写第一次落日时,以“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为背景,再加上一轮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一样的血红的落日,景象阔大,很容易让人想起“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更是通过拟人手法赋予了落日人的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写第二次落日,用白天的太阳、死气沉沉的罗布泊沙漠、泰坦尼克号的音乐、罗曼罗兰看日出为陪衬。这

38、里要求理解衬托的作用。描写白天不死不活的太阳和死气沉沉的沙漠,是为了反衬落日的鲜艳;用泰坦尼克号的音乐为落日伴奏是为了渲染落日悲壮的氛围,让我们回味什么是悲壮的、伟大崇高的死,从而悟出“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描写罗曼罗兰看日出,是为了衬托出自己看到的落日“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3、写第三次落日,穿插了匈奴和成吉思汗。这是由实转虚的写法,使内容更加丰富,增加文化韵味和历史厚重感。前面几次提及历史典故,是对个人情绪、性格的表现,而这里则已涉及到民族的内容,这是主题的提升。这些在西部土地上演绎的历史,因为落日一一再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华夏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经历的斗争。

39、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具有同样的精神:不屈、执着地追求,哪怕会像落日一样终将逝去,也曾英雄般地存在过。这是一种英雄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落日精神。作用:更凸显落日的雄壮阔大 增加了文化韵味和历史厚重感。(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席勒说:“真正美的东西,一定是生存于自然,另一方面,它要体现理想。”对落日的描写中引进文学和历史文化典故,不仅仅是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更是对“对世间有大美”之深刻诠释。 美丽的事物永远都是存在的,缺少的只是一双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其实,我们可能每天都跟美丽擦肩而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体悟自然和生活赋予我们人类的种种美好。愿所有的人每

40、天都能感受到身边的最美。 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走进罗布泊(有改动)高建群在人满为患的地球上,居然还有一个去处,能让人类失踪(例如彭加木),这地方就是死亡之海罗布泊;足迹踏遍中国的名山大川,无数次地与死神擦肩而过,最后,仍然没有能逃脱命运的劫数(例如余纯顺),吞没探险家的地方,也是死亡之海罗布泊。 在那遥远的年代里,中国的西部有一座大洋,它的名字叫准噶尔大洋。后来,大洋浓缩成海,叫蒲昌海。再后来,大海浓缩成湖,叫罗布泊(又称罗布淖尔)。年尼克松访华,拿出卫星拍摄的照片,告诉中国人,罗布泊已经完全干涸,一滴水也没有了。 我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一个雅丹底下呆了天。这天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许多

41、看法。我感到自己经历了一次死亡和再生,好像佛家的凤凰涅 一样。在罗布泊我悟觉了宗教产生的原因,即在凶险的大自然面前,人是如此渺小、卑微、软弱和无助,他需要寻找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慰藉自己,于是宗教产生了。我还明白了人类用年的时间煞费苦心建立起来的道德和秩序的大厦,其实是幼稚可笑的,是伪善的。在这里什么包装都不需要了,一切都被剥去外壳,只留下本质。罗布泊还让我重新估价一些日常的思维,例如,钱在这里毫无价值;水在这里是第一需要,水在你居住的城市里,也许是两块钱(西安)或块钱(大连)一吨这样的概念,但是在这里,它是一切。 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东南岸。这座被考古学家称为沙埋的庞贝城的古城,在年被瑞典探险家

42、斯文赫定和他的向导罗布人奥尔得克发现,从而揭开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楼兰热和丝绸之路热。这座年来只出现在史书中、传说中和浪漫诗人吟唱中的神秘的中亚古城,今天我们已经能够亲历。 在大约年前的时候,欧洲一个古老的种族,在经历一场残酷的战争之后,举国举族向中亚细亚迁徙。他们越过欧亚大陆桥,来到罗布泊岸边。他们发现这里的地貌和他们的故乡爱琴海很相似,于是定居下来。游牧的一支成为大月氏国,农耕渔猎的一支成为楼兰国。 在扑朔迷离的历史中,楼兰国地面发生过许多传奇。第一个传奇是张骞出使西域,第二个传奇是傅介子千里刺杀楼兰王,第三个传奇是班超在楼兰城火烧匈奴使团。 当然在这三大传奇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传奇,这就是李

43、陵的兵败匈奴。李陵率疲兵归降匈奴,司马迁为之辩护,于是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失去男根的司马迁蒙羞愤而疾书,于是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华第一大书史记的出现。你看,楼兰竟是如此深入地切入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中。 现在的楼兰、现今的罗布泊还有几十个大谜,这些谜有待后来的探险家们揭开。 走进罗布泊,走进楼兰,走进中亚细亚的各种大神秘。走进地球的一个死角。我们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还说,“过而知之”,意思是说经历过,你才会知道。 问题: 1写第一段的目的是什么? 2你怎样评价在第三段里表达的关于对世界的新看法? 3这篇散文写了罗布泊的一些什么? 4你认为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

44、么? 5读完此文,你对罗布泊的感受是什么?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西地平线上总写: 世间有大美第一次:具有人性化,慈爱。 勒勒车轮 惊呆,恍若一场梦境第二次:辉煌、庄严、神圣、具有悲剧感。 我心永恒 震撼,自己像在画中罗曼罗兰第三次:雄壮、惊世骇俗。 匈奴外迁 惊骇,自感卑微、平庸成吉思汗总写: 世间有大美十、教学反思文章尽管写了三次落日,但都是建立在西部辽阔的疆域和人文内涵之上,如果不能体会西部的雄伟和壮观,就理解不了落日的壮美。文章的导入从解题入手,把题目补充成完整的句子。“我看西地平线上的落日”,从而引出“在哪里看”,看了“什么样的落日”,从而到达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最重

45、要的是就是语言的鉴赏。要求他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次落日,然后进行语言的探讨。这样几乎把几个难懂的句子都找出来了。如“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在他们自己的一些理解之后我补充讲解了电影泰坦尼克号(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与其说是描述爱情还不如说是表达对人类生命的关怀和尊敬,它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在死亡面前的从容和尊严),把这点联合落日讲开,还是有效果的,把自己怎么理解文章的也让学生领会就够了。 我认为如果一堂课能让学生提出问题而且让他们自己回答,便是成功的。也即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自己说话。尽管有很多做得不成熟,但正努力朝这方面努力,便也

46、是一种进步吧。 希望每节课都能让他们有所收获,与文本对话,与的心灵对话,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能够留点烙印。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更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十一:导学案见下页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陈红艳 审稿人:徐涛神的一滴学案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通过文本的交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引导他们思考与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预习内容1、简介: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 沃尔多 爱默生

47、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他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9年,他写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本书开始的时候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书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2、名人评论、爱默生(美国著名

48、作家、思想家)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就离开,而没有人能够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尚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怀特(美国20世纪散文家)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乔治 爱略特(英国著名女作家)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

49、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徐迟(中国著名诗人、瓦尔登湖译者)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部,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澄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深邃( ) 糅进( ) 璀璨( ) 寒光熠熠( )俯瞰( ) 凿水( ) 水苔( ) 一泓(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1)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飘浮过。 ( )(2)我却拥有阳光照耀的时晨以及夏令的

50、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3)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橙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 )(4)就算他看到的只有一蹩,却已经可以洗净国务街和那引擎上的油腻了。( )3解释下列词语。(1)不足称道:(2)罕有甚匹:(3)黑魃魃:(4)情有可原:品味下面的关键句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明确:2、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明确:3、在那种日子里,慵懒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的度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

51、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明确:4、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明确: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 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梭罗与瓦尔登湖,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能力目标:以文本为触发点,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直觉,点燃他们的对于自然的潜在的感悟与灵性,促使他们思考自然,获得美感;课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阅读读本中“与大自然晤谈”的相关散文,读懂自然这本大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文本的交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

52、的情感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引导他们思考与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难点:能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引导他们思考与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学习过程探究一:1985年在美国遗产杂志上列了“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的瓦尔登湖位居榜首。中国当代诗人海子曾对他的朋友说,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他全年读到的最好的书。那么这本书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视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思考:你从中读出瓦尔登湖有什么魅力?请同学们就文中精彩的语句发表自己的阅读感言。(结合具体语句交流、讨论)表述

53、1: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导问1:这里的湖是不是指瓦尔登湖?导问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导问3:“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什么?导问4:由湖的共性美到个性美,具体写了湖的哪些景物?表述2:在那种日子里,慵懒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导问1:这两句话中哪些词感彩特别强烈?导问2:怎样地虚掷、挥霍这些日子(结合具体语句)?表述3: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他已经用肮脏

54、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浑浊了,正是它,把瓦而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表述:它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表述5: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表述6: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我几乎要惊呼:瓦而登湖,是你吗?探究二:为什么瓦尔登湖在眼中有如此大的魅力?探究三 :回到文章标题“神的一滴”,那么,在文中,这“一滴”到底是“一滴”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做的填空题,说说自己的理解(可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体会)。反思总结 有人说,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闲居生活是在虚掷光阴,徒劳无益,而梭罗却坚信自己“是富有的,虽然这话与金钱无关”,“富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能够尽

55、情地挥霍它们,一点也不后悔。读了神的一滴,你有怎样的看法? 当堂检测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有一个梭罗纪念馆,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假如你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你有怎样的感想?请你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100字左右的留言。课后练习与提高阅读理解与欣赏(一)这(华尔登湖)一泓湖水澄澈碧绿,湖身长半哩,面积六十一亩半;湖居一松栎林中,为一长流泉所潴成,无有显出入口,故水量的盈虚多系于当地的云雨与蒸发。沿湖多山,其势若自水面陡起,山丘已高拔至四十至八十余尺,至于东与东南面,甚至高达在百尺与百五尺不等。而那里概为林地。我们庸谷一带河湖的水色至少不下两种:一为远观之色,一为近视(尤为是身旁近处)之色

56、。前者似更多取决于光线的明暗,每每因天气而不同。天气晴和的夏日,稍远处的水即呈蓝色,尤其当水面激荡的时候;如观看的距离稍远,则一例为蔚蓝,并无区别。遇风雨晦冥的天气,水面则略呈青灰色。华尔登湖就是一时一个样子。一会儿蓝,一会儿又成了绿,即使观看的角度不变。居处于下界与穹苍之间,天光山色都不免要映入湖中。登山俯视,湖面即呈高空的天青色;但自近外观之,近岸泥沙可见处的水面却微近橙黄,渐至湖上,复为嫩绿,如此依次转浓,追至湖心深处,则又浑然一色暗碧。然而某种明暗之下,即使山顶处所见的近岸一带也可能是色泽光艳,溅溅新绿。有人认为这乃是林峦翠微的一种反照;但可怪的是铁路的沙基之侧也是同一颜色,另外初春树

57、叶未密之前也是这样,故我以为这可能是天空缥青与岸沙的橙黄互映交融所致。与此地的一切水流相同,每当有风而晴朗的天气,因而波面最能以一定角度反映天空的色泽时,这时自离湖稍远处观之,湖面呈现的一派湛蓝甚至会较天空本身的颜色更深一层;而这时,由于身在湖上,而且为了研究反光,不能不天空水面两头瞅着,这时我确曾在那里窥见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浅蓝水中灯下变幻不定的绢丝或刀锋剑端上青光或者近之较之天空还要缥青,交相辉映,蔚成奇景。实际上,那淡蓝色是一种透着微绿的琉璃翠;把这水盛入杯中,面光而视,却完全没有任何颜色。我们都知道,一只较大的玻璃盘往往即呈现浅绿,而其原因据玻璃匠人说则在它的“个头”,如体积稍小,便又不

58、见颜色。至于华尔登湖的水要多到什么程度才出这种色泽,我却不曾作过试验。由于华尔登的湖水澄澈,因而在这里洗浴者的身上往往呈现一种雪花石膏似的苍白,再加上浸泡在水中时人的身体不免有点膨涨与变形,看起来极不自然,不过那效果之微妙奇特,恐怕惟有米凯罗安琪洛之辈的绘画大师才能追摹得来了。(节选自美国散文作家梭罗的湖光水色,见世界名家散文经典,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米凯罗安琪洛”又译作“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1根据上下文联系,你能探究一下“在某种明暗之下”中“某种”指代的基本内容吗?答 。2你喜欢笔下描绘的华尔登湖吗?请说出你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答:3这篇文章写出了华尔登湖湖光水

59、色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答:4这篇文章只是为了写华尔登湖的美丽吗?只是为了表现对华尔登湖的喜爱吗?如果不是,请你探究一下,文章还向我们反映了什么样的深刻内涵?答:5这篇文章在写景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又有什么不足之处?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或语句,简要分析一下。答:附课前预习学案答案1、su ru cn y kn zn ti hng2、(1)飘漂 (2)晨辰 (3)橙澄 蹩瞥3、(1)不值得称赞。(2)几少有什么东西能跟它匹配。(3)形容黑暗。(4)事情的原因可以原谅。品味下面的关键句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60、。明确:在心目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2、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明确:是说从西端高处看瓦尔登湖,它的样子如同一个圆形剧场,四周的山林风物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因时而化,如同戏剧上演。3、在那种日子里,慵懒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的度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