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建设之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bfdedd2140338399f4d549df718e69/b0bfdedd2140338399f4d549df718e691.gif)
![城市化建设之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bfdedd2140338399f4d549df718e69/b0bfdedd2140338399f4d549df718e692.gif)
![城市化建设之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bfdedd2140338399f4d549df718e69/b0bfdedd2140338399f4d549df718e693.gif)
![城市化建设之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bfdedd2140338399f4d549df718e69/b0bfdedd2140338399f4d549df718e694.gif)
![城市化建设之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bfdedd2140338399f4d549df718e69/b0bfdedd2140338399f4d549df718e6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 11 页 共 NUMPAGES 12 页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2、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第 PAGE 11 页 共 NUMPAGES 12 页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3、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城市化建设之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已经迫在眉睫题记危机篇:城市开展遭遇“垃圾围城一、建筑垃圾的危害1、占用大量土地,降低土壤质量2、破坏大气环境,影响空气质量3、污染水源,严重影响人体健康4、恶化城市环境,破坏城市形象二、目前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一是对未经任何处理的建筑垃圾进行直接填埋二是进行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三是试点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篇:建筑垃圾资源化迫在眉睫一、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二、南京建筑垃圾资源
4、利用现状1、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有待加强2、建筑垃圾资源利用技术瓶颈已突破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经悄然启动4、建筑垃圾“无处可去和新墙材企业“无米下锅形成鲜明比照问题篇:建筑垃圾资源化遭遇“成长的烦恼挑战之一:缺乏统筹协调力度,综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挑战之二:源头问题没有解决,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本钱高挑战之三:设施建设推进缓慢,资源化利用率较低挑战之四:产业扶持政策不明晰,市场缺乏保护机制建议篇: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长效管理机制一、立法先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二、理顺关系,明确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组织机构三、推行建筑垃圾集中处理, 建立专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四、明确利废路线图,打造固体利废产业链城市化建设之
5、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已经迫在眉睫题记:在社会开展进程中,“多角逐力的开展模式、“危机驱动型的社会形态,使我国的各项社会事业在紧迫感和危机感中悄然前行。没有危机就没有进步,但是,危机又会给社会开展带来不确定性。“垃圾围城给我们带来了危机,促进了我们开展资源化利用,但相关的不确定因素,立法的空白,监管的缺失,行政的缺位,使我们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之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破解这些挑战的方法,就是创新监管和运营模式,立法先行,建立起一个长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十年来我们周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几乎半数的人给出的答复都是城市面貌。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一间间危楼平房
6、被高楼大厦所置换,上百条马路、胡同被一条条通衢大道取代,每次走在光鲜灿亮的大街上,可能没人想到,那些被撤除下来的建筑垃圾到底去了哪里!当威胁或危机还没有真正显现在眼前的时候,让社会公众在其不可知的领域饱含“忧患意识,显然过于苛刻。然而,每年大量的施工建设和拆迁改造工程产生的数亿吨建筑垃圾,它正悄悄地向我们的生活逼近,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正在侵蚀着我们城市的肌体,正在消灭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危机篇:城市开展遭遇“垃圾围城所谓建筑垃圾,就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维修、装修和撤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废混凝土、散落的砂
7、浆和混凝土,此外还有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到40%,产生总量到达15.6亿吨/年。而南京,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达4000万吨,是城市生活垃圾的10倍还不止。按照国际测算法,每掩埋万吨建筑垃圾需要占用土地1.2亩,我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就需要5000亩以上土地来掩埋,掩埋过的地方将永久不能复耕。大量的土地占用,已成为南京最大的环境隐患之一。而且,每年我市还在按照近2000万平方米的新建建筑面积在增加,再加上道路及旧城改造,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十分令人震撼的数字。如果这些建筑垃圾不能被合理利用,既不符合国家提出的
8、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要求,拉扯了南京市“率先根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建设的后腿,更会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重大影响。可以说,“垃圾围城已经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迫在眉睫的严峻挑战。一、建筑垃圾的危害开展建筑垃圾的综合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有必要先来分析一下建筑垃圾的危害:占用大量土地,降低土壤质量。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 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多, 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容。南京每年4000万吨建筑垃圾,需要5000亩土地来做掩埋或堆场,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而且随着道路、房屋等城市建设的快速开展,根本建设量的扩大,这种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不知我们还有多少土地可以拿得出来!露天堆放的建
9、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 较小的碎石块会进入附近的土壤, 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 降低土壤的生产力。更有一些乱倒乱埋垃圾者,彻底破坏了土壤环境。今年6月份发生的“南京机场路香樟树风波事件,曾引起季市长的愤然一怒,原来香樟行道树底下竟然全是建筑垃圾,难怪十几年来竟还只是一点点小树苗。破坏大气环境,影响空气质量。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 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 某些有机物质易发生分解, 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垃圾那么易散发出刺鼻臭味, 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 造成对空气的严重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形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污染水源,严重影响人
10、体健康。建筑垃圾在无标准的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透出的污水,极易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恶化城市环境,破坏城市形象。城市建筑垃圾占用空间大,堆放杂乱无章,与城市整体形象极不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及时处理,一旦遇到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恶臭难闻,并且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南京是两型社会的示范城市,对环境及资源利用要求相当高。何况建筑垃圾的这些危害,是任何一个城市管理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城市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城市开展过程中不可承受之重,是一种难言的痛楚,更是城市开
11、展的顽疾。治疗这一顽疾,已经成为考量城市经营和管理者的执政能力,能否担当起社会责任的重要命题之一。二、目前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所谓垃圾,只不过是在社会及经济开展的不同时期,因技术或条件有限,对这些“放错地方的资源的处置方式不同,最终导致人们给出的定义不同而已。目前,在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大体停留在两种类型上:一是对未经任何处理的建筑垃圾进行直接填埋,约占95%;二是进行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仅占5%左右。三是试点建筑垃圾资源化。通过对建筑垃圾分选、破碎、筛分加工,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渣土制成渣土砖;利用废砖石和砂浆与新鲜普通水泥混合再添加辅助
12、材料,生产出轻质砌块;利用废旧水泥、砖、石、沙、玻璃等经过配制处理,制成空心砖、实心砖、广场砖,利用建筑废弃混凝土粗细骨料,制成多孔砖、自保温砌块等。前两种处置方法虽然弊端很多,但这是目前各城市通常的处置方法。我市目前也主要以这两种处置方法为主。至于第三种方法,是目前最受推崇的做法,不过,由于受认知、技术、习惯、时间、资金及政策的影响等,各地的资源化利用率并不高。与其他国家相比,欧盟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率平均超过70%,韩国、日本等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率到达90%以上,而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仅为5%。现状篇:建筑垃圾资源化迫在眉睫应该说,不同的社会开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诉求,当曾经“人口众
13、多,地大物博的论断受到质疑的时候,当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开展、威胁社会进步的时候,垃圾的资源化自然而然就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2022年6月,中央政策研究室以简报形式,刊发了一篇?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正当时?的文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此作出亲笔批示;接着,中央机构编制委下文明确了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改委、工信部、环保总局、财政部等部门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总体规划和整改措施,综合协调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工作,制定建筑垃圾集中回收处置的政策和措施,并监督实施。财政部迅速出台了?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14、?,正式拉开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序幕。与些同时,地方政府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中也积极行动起来。各地纷纷出台措施,研究对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一时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一、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伴随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浪潮,各地区在参考了国内外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模式后,纷纷做出了相关尝试。北京首先从立法层面着手,在今年3月1日实施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参加了建筑垃圾处置的条款,并且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同时,出台了全国首个?固定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导那么?,对处置企业建设标准作出明确规定。目前,北京已经建起了一条年处理建筑垃圾能力100
15、万吨的生产线,而且,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还用建筑垃圾的粗细骨料建成了一栋1200平方米的再生混凝土结构实验楼。 深圳是在国内较早出台建筑垃圾管理地方法规的城市之一。目前,深圳已经投产四条资源化再利用生产线,处理量到达50%以上,并且还在扩大产能,有望整治清理出更多的可用土地资源。邯郸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从2022年就已开始,建设部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过专题报道。就在不久前,邯郸市刚刚由人大通过了?建筑垃圾处置条例?,从工程、资金、税收、推广等政策上进行了明确。该条例已于今年八月一日起正式施行。昆明市的相关政策法规,详细规定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特别规定政府出资的工程工
16、程,资源化再利用产品应用率必须到达30%以上,社会出资的工程,应用率要到达10%以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源化再利用产品的出口问题。另外,上海、青岛、河北、哈尔滨等省市的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工程,也都顺利开展,创造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典范,为其他城市的建筑垃圾处置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经验。二、南京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现状南京在被定位为“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后,正在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高水平上谋划和推动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效劳。与此相对应的是,城市环境问题也得到了多方的关注,特别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有待加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
17、高度重视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制订了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建筑垃圾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拆迁数量不断增加,给建筑垃圾的有效监管增加了难度。因乱倒乱卸、扬尘遗撒造成的市容环境问题有所抬头,简单、落后的处理方式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所以说,开展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逐步标准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完善清运处置体系,提高资源化处置水平,已经刻不容缓。2、建筑垃圾资源利用技术瓶颈已突破近年来,我市一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和相关企业相继在根底回填、再生混凝土及制品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些处理利用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
18、平。建筑垃圾制成再生砖、轻质混凝土砌块、自保温砌块等技术已经比拟成熟,其生产出来的产品与粘土砖相比,具有强度高、耐磨、吸水性小、轻质保温、隔音效果好等优点。其抗压强度、抗震能力、导热系数、吸水率、放射性、重金属等指标,完全到达国家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在建筑垃圾处理设备上,研制和引进的给料机、专用破碎机、胶带输送机、筛分设备、建筑垃圾制砖机等组成的建筑垃圾处理生产线,已到达国际领先水平。可以说,我市现有的处理技术与专用设备,已经具备了启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应用的条件。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经悄然启动位于江宁的南京世浩建筑节能科技是我市在建筑垃圾资源化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该公司已经掌握了建筑垃圾制成
19、保温砌块和再生砖的技术,目前已建成一条日产200立方自保温砌块,年消化5万吨建筑垃圾的生产线,并正式投产。该生产线的建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标志着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应用正式启动,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其产品生产的本身。与此同时,我市的城市生活污泥、河道淤泥等固体废弃物制砖技术也相当成熟。南京市鑫翔建筑科技投资5000多万,已建成了一条城市生活污泥制砖生产线,可年产标砖6000万块,消化10万吨生活污泥,占城市生活污泥产量的60%。另外,自动打包,作为窑道燃料的秸杆综合利用技术,也在六合等地试验中。可以说,我市的垃圾资源化应用已经悄然启动。4、建筑垃圾“无处可去和新墙材企业“无米下锅形成鲜明比照自实行
20、“禁实禁粘后,我市一些新墙材企业的原材料主要依托尾矿、页岩等,特别是我市开始关闭“露采矿山后,许多墙材企业面临无原料及产品更新换代的问题。一时间形成了年产2000万立方建筑垃圾围城,“无处可去,而许多墙材企业却断水断炊,“无米下锅的强烈反差。推行建筑垃圾资源化,一方面解决了墙材企业的原料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城市垃圾的出口问题,实现了建筑垃圾“从墙上下来再回到墙上去的轮回。至此,我市的新墙材企业成功地从消化我市电厂、煤矿等工业废弃物后,开始向消化城市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转换。问题篇:建筑垃圾资源化遭遇“成长的烦恼在社会开展进程中,“多角逐力的开展模式、“危机驱动型的社会形态,使我国的各项社会
21、事业在紧迫感和危机感中悄然前行。没有危机就没有进步,但是,危机又会给社会开展带来不确定性。所以,尽管说我市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成熟,其产品用途广泛,生产线一流,但建筑垃圾资源化之路还是面临着一些挑战。挑战之一:缺乏统筹协调力度,综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建筑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施工管理、环境保护、环卫作业、交通管理、土地管理、规划管理、车辆管理、城管执法和墙材革新等多个部门。只有所有的环节、各相关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建筑垃圾处理链条,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为有效处置日益增多的建筑垃圾,近几年,我市相关部门加强了协调配合,出台了许多举措,但由
22、于管理链条过长,很多管理措施流于形式,各链节间实际是相互孤立的。特别是在资源化利用这一环节,在我市还是试行阶段,还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手段、行政许可等衔接不紧密,部门之间支撑不得力,管理资源整合不到位,所以,无法保证建筑垃圾及时进入指定地点进行消纳,无法让建筑垃圾有效进入资源化利用的环节中去。而且,要想这一链条完全闭合,必须由政府出面进行协调管理,完全或者单纯地依靠一个基层部门去协调,缺少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撑与协作,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做不到的。挑战之二:源头问题没有解决,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本钱高目前,我市尚没有政府指定的专业大型建筑垃圾消纳场,一般都是临时指定的消纳处理堆放处。没有形成一个“产
23、生清运综合利用的闭合垃圾处理系统。资源化利用企业需要自己去寻找建筑垃圾,自己将垃圾运输回来,加工处理时还需要再次人工分拣,这都要消耗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极易产生灰尘,这也要企业投入巨资来处理,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生产本钱,制约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步伐。挑战之三:设施建设推进缓慢,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工作由于受到建筑市场秩序混乱、政策扶持缺位等方面影响,推动比拟缓慢,建筑垃圾的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同时,我市现有的简易消纳场多位于偏远地区,运距远,其分布不均匀,本钱高,造成车辆运输不便。许多工程槽土,跑冒滴漏,污染道路,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建筑垃圾产
24、量的逐年增大,简易填埋方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今年城西干道的施工改造,就产生了约7000多吨的废弃混凝土,如仅通过简单的掩埋和自然堆积处置,显然不符合要求。挑战之四:产业扶持政策不明晰,市场缺乏保护机制?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对建筑垃圾的消纳、运输、资源化、收费制度等都有规定,但规定普遍存在可操作性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垃圾的产生、运输、消纳、资源化利用等各方面相对独立,没有做到统一管理,缺乏以形成产业链。从我市情况来看,虽然在建筑垃圾运输、消纳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法规,但对建筑垃圾利用的产业扶持政策还不明确,还
25、缺乏统一组织、整体推进,没有相关指导开展的循环再利用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产业有力的推进机制。同时,由于政府没有给予资源再生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或资金、税收等方面的鼓励,使得再生企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造成市场占有份额不大,难以生存。建议篇: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长效管理机制正如新的运营模式需要新的制度,在政治先导,社会经济诉求发生变量时,群众对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的意识开始提升,对建筑垃圾的标准化处置及综合利用显得迫在眉睫。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既要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的关注,又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既要在技术层面,又要在政策层面、经济层面、市场层面、法制
26、层面、管理层面等进行系统研究并解决,从而建立起一个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一、立法先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借鉴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一条根本规律就是建筑垃圾处理不能光靠技术与市场,必须有政府做为,必须立法先行,对固体废弃物或建筑垃圾有专门的立法,且法律法规健全完善,涉及产生、收集、再生、应用的活动全程,然后,靠高额的税收或强制的处分措施来推动和吸引企业参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并且,真正落实了谁产生谁负责的根本原那么。目前,北京、深圳、青岛、邯郸等兄弟城市都于近期出台了相关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条例,有的已经当地人大立法。我们可借鉴他们的经验,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市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方法,明确
27、从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清运到分类、利用的相关法律和优惠政策, 来引导和约束建筑企业的行为,着力推进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及再生资源的法律法规、政策、指导性标准等系统体系的建立。在立法中,应对相关市场招投标和财政、税收等经济引导机制进行有效的规划,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工程相应政策,对建筑垃圾综合处置设施工程,研究出台一定的资金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标准,运行费用补贴政策,完善处置场所设置许可,鼓励社会单位参与建设和管理;研究制定再生产品检验检测标准,再生产品的市场扶持政策等,鼓励社会优先使用再生产品,并在政府出资的建设工程中率先使用。二、理顺关系,明确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组织机构建筑垃圾的处理和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吧网络方案
- 沟通技巧在汇报中的应用实践
-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教育技术应用
- 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与优化
-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教育
- 国庆节的班队活动方案
- 生命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与挑战
- 国家公祭日动计方案
- Unit 1 School life Reading B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英语上外版(2020)必修第一册
- 2023六年级英语上册 Review Module Unit 1说课稿 外研版(三起)
- 实验动物饲养人员岗位竞聘演讲范文汇报报告范文
- 商业地产市场竞品楼盘市场调研表格
-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项目技术及设计方案
- GB/T 709-2019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FZ/T 54007-2019锦纶6弹力丝
- DB11-T 291-2022日光温室建造规范
-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下)期末英语试卷(附答案详解)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全套课件
- 外贸业务员面试试卷
- 纪检知识答题测试题及答案
- 创伤急救-止血、包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