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初步开发 完整版_第1页
南方的初步开发 完整版_第2页
南方的初步开发 完整版_第3页
南方的初步开发 完整版_第4页
南方的初步开发 完整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及突出成就;记住吴国卫温等人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知道诸葛亮治理蜀国,使西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记住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理解南方初步开发的含义以及开发的原因和条件;2、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原因的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表现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和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对吴蜀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状况分别进行归纳和讨论,构建师生互动“学习共同体”。设置开放式、参与式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

2、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2、认识社会安定、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各民族团结的观念。3、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维护祖国统一观念的教育。4、认识即使在分裂时期历史仍然不断向前发展。5、通过南方的开发,认识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和突出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展)。难点:南方开发的史实较多(农业、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和相关的空间概念),容易混淆;如何理解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新

3、发展。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课前放映mp4(内容是南北差异的图片对比和背景音乐)让学生认识到南北的差异和南方地区各方面的开发和变化引出本课的内容,并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播放的过程中我会讲解一下南方地区的概念就是长江和五岭以南的地区)同学们刚才观看了南北方在饮食、农业、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和最后的相似之处,我们知道,北方的文化在很早之前就开始被南方浸润和感染着南方原有的传统,南方地区的到了初步的开发,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南方地开发和改变的过程。课件显示课题:南方的初步开发,在正式讲课之前通过一张政权变更图来明确吴蜀和东晋南朝的划分。.W120X0年f*J-j宋.

4、W120X0年f*J-j宋齐f聲一教学新课:吴蜀时期南方的开发展示秦、汉时期疆域图和有关史料看一看:我国秦汉时期的都城在北方还是南方?你从中认识到什么呢?(北方历来是政治经济中心,条件优于南方,但是深受战乱之忧,南方的政治环境相对安定)史料:楚越之地(江南大部),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南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注解:这段材料反映出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的情况(火耕水耨)即每年春天烧去杂草,当作灰肥,不另施肥,然后灌水种稻,草稻并生,稻仅高七、八寸,收获量很低。学生归纳我国南方地广人稀,生产落后(火耕水褥),总体落

5、后与北方。教师说明三国鼎立后,各国为了发展自身势力,都很重视经济的发展,孙吴统治下的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有那些表现?(学生看书归纳,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农业:垦荒、牛耕、稻田产量提高手工业:麻布、越布、青瓷、造船(侯官和番禺)想想:吴国的造船业为什么发达?(友情提示;我国南方被称为“江南水乡”)学生讨论归纳:适应水上交通的需要;适应长江水战。(230年(黄龙二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据考证,这个船队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从台州湾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泉州,然后横渡台湾海峡,在今台南市和嘉义一带登陆。登陆后,卫温、诸葛直将台湾土著居民数千人

6、迁往大陆。这是大陆和台湾交通的最早记载。此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刘备死后,是诸葛亮辅助刘禅治理蜀国,就是现在的成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8页内容,找出诸葛亮采取的是什么措施。(设置堰官管理都江堰,鼓励发展农业,改善民民族关系显示都江堰、养蚕、蜀锦图片。)诸葛亮治蜀发展了蜀国的经济,妥善的处理了民族关系,使南中得到了初步的开发。同学们看88页小字,刚开始的时候南中是不是愿意服从蜀国的统治,他们是不愿意的,但是为什么后来接受了统治使得民族关系大为改善呢?同学们看“读读”的部分,老师给大家讲一下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孟获讲的是三国时,诸葛亮出

7、兵南中,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所以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攻心为上,用兵实为下策。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他能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吴蜀时期南方的开发我么已经了解掌握了,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西晋统一全国。但很快又走向分裂。军阀混战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十六国北朝东晋南朝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的经济又有何新的发展?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为什么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同学们看两晋南朝简表下面的内容,归纳出原因。(北人南迁、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自然条件优越)课件展示北人南迁图及史料:为躲避战乱,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初年,北方逃往南方的农民人数大

8、约在90万以上,为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相当于江南本地人口的六分之一。思考:北方人民南迁的同时,会给南方带去什么?学生看书讨论,教师指导并归纳。因此我国南方的经济到了东晋南朝时期有何新的发展?请同学们从农业、手工业等方面归纳。(学生看书归纳并回答)农业:广种水稻,推广麦、豆,围湖造田。围湖造田在当时的确提高粮食产量,有历史的进步性,但其弊病是恶化了自然环境,尤其是今天,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与自然更应该和谐相处。手工业:思考,东晋南朝和三国时相比,有哪些新的发展?(织锦、制瓷、矿冶、造船)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农业手工业等各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开设“锦署”、“炼钢法”和煤炭资源的发

9、现和利用都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南方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请学生默读教材最后一部分小字,得出结论)建康(今南京)在汉朝时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南朝时它已发展为全国有名的大都会。板书展示建康城的变化。由此可见,建康(今江苏南京)到我国南朝时已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南京在被称为“六朝古都(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展示宋书对南方的描述: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利,充仞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注解:江南为国家富强地区土地广阔,物产丰饶,荆州居于南楚最富有的地位,扬州有这个地区最肥沃的土地,丝

10、锦布帛产量之高,可供天下人穿衣。想想:与西汉时相比,我国南方的经济有何变化?并得出结论;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回顾史记对南方的描述,为什么两则史料对南方的描述会有天壤之别?(因为汉朝的江南尚未开发,南朝的江南已经超过三国、西晋、东晋的长期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时期,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南方的经济就逐渐发展并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南方的经济依然落后与北方。直到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最终南移。(为后面的新课埋下伏笔)展示课件归纳总结:请同学们观看PPT,我们一起来归纳总结本课的内容,南方地区的开发,我们按照课程分类分为吴蜀时期和东晋

11、南朝时期分别归纳。吴蜀时期南方的开发:原因:北人南迁、人民辛苦劳动、优越的自然条件、吴越政权的支持(屯田、开荒、牛耕)结果:江南农业丝织业得到发展、麻布。越布、制瓷、造船业。吴蜀时期南方得到初步开发。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原因:北人南迁继续、统治者重视、社会安定、自然条件优越。结果:农业(水稻、麦、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织锦、制瓷、矿冶、造船)进一步提高,灌钢法、建康课堂测评:1、我国古代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C)A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B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C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下列不属于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是(C)A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稻田产量明

12、显提高。B造船业发达C在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制瓷业D制瓷技术提高、能够生产青瓷3、三大造船中心是(C)候官番禹建康临海ABCD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相继南下。在这股人口迁移的历史洪流中,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许多的农作物随之传播到了南方,给南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大量荒地背开垦,同时,南方农业逐渐向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转变。南方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吸引了更多的北方人口南迁。根据材料归纳人口南迁和南方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材料一根据司马迁史记讲述,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重要食物,人们还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防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伤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西汉到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