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 17 课一【活动目标】综合探究:“难题”教案1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探讨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出现科学技术和没有产生科学技术的原因,并结合生活实际这些原因在生活中的表现。3对比西方科学技术重分析和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重综合的研究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寻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如何发挥这两种方式的优点,培养自己在国家富强与发展中的和责任感。感二【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近代西方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2教学难点:结合明后期历史背景,分析科技一度辉煌的原因。3教学疑点:15 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二)一、解读“难题”1
2、中国古代科技生存环境及其发展的特点:(1)生存环境:第一,半封闭的温带大陆性社会地理环境。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系统从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获得了比较完备的“隔绝机制”,而“隔绝机制”正是一个独立的古文化系统得以延续的先决条件。人富于尊严感的“自我意识”,铸造了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度是世界的主体,形成了中国独具风格的世界观念和文化心理,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农业型自然经济。居信地区是湿润半湿润的大河大陆型,为我国先民从事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中国很早就进入了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由此派生出中国文化的一系列特征,形成了大陆性农业民族平实、求安定的文化心理,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
3、构、对外政策和观念。第三,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国一体的宗法派生出社会心理,对血缘高度重视,对祖先顶礼膜拜,对传统极为尊重,“言必称三代”“”成为阻碍的巨大。正是这些培育了革。特定的社会心理,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也了中国科技出现突破性的变(2)特点:第一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都是服务于生产并为所用。第二是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第三是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2近代科学的形成及其特点: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开始,力学体系形成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西方近代科学二大特点
4、:实验性和数学表达方式。实验性就是可以用实验的方式反复再现科学发现的成果,数学表达就是可以用代数式来说明成果的内容。这与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形成绝然不同的特征。3西方近代科学与我国传统科学的本质差异。在内容上,传统科学是以感性和经验成果为主,较少对事理和规律的探究,表现为较强的实用性,而近代科学是建立在对事事和规律的探究之上,表现为较为抽象的理论性。在方法上,近代自然科学与传统科学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从表现形态上来,三个层次上都有差别: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的应用。4“难题”。准确的表述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
5、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二、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中国科技的“两因论”远在中西自然科学中国古典自然科学与西方现代自然科学(中1999 年版)中认为,中国科技国大地的根本原因是纯科学真空和连续性破坏(即“两因论”)。中国近两千年来越来越缺乏对纯科学的研究,许多处于领先的学科属于工匠文明,最终停止了。明朝已经自然科学兴盛的迹象,但随之而来是伴随三次内战的三次外敌,将现代文明的火种彻底淹灭了,明、清、到,环环脱节。作者具体剖、农业、建筑为例,阐述析了中国科技的八大原因:(一)以瓷器、纺织、造纸、中国文明停止在工匠文明和经验文明;(二)缺乏持续性发展中华文明之光淹没在战火硝烟中;(三)缺乏
6、纯科学研究中华文明终止于工匠文明;(四)缺乏专利与技;(六)缺乏交流与交通科学术发明的催化剂与保护神;(五)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是交流的产物;(七)缺乏让大多数普通人中的优秀才的随机产生;(八)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发挥潜力的机制机会与天技术发明的引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技术发明。而这些技术文明基本上都不是有目的创造,而是普通民众的直接发明工匠文明。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发明最终不能登上世界文明高速发展的跑道。总体来说,连续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优秀脱颖而出的机制、刺激优秀从事发明创造的专利机制、让不同观念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机制,是发展的根本出路。科学是否是普遍现象吴国盛在论及科学
7、是否是普遍现象时(世纪之交话转折,科学1999 年第 3 期)指出, 科学究竟是特定历史时期占支配地位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还是伴随整个人类文明史的普遍现象?这是一个必须首先搞清楚。由于秉承了现代主义设定的普遍主义的科学观,便会在研究非西方文化的科学时,出现极大的困惑。研究中国科学史的是一个例子。在普遍主义(universalism)的科学观的激励下,穷毕力去发掘中国文明中的科学,以致他惊奇的发现,在 17 世纪以前的一个科学极为先进,远远超出西方世界的国度。然而,耐人寻味的是终究不得不面对现代中国科学非常的现实,并且提出了所谓的难题:既然古代中国科学那么发达,为何没有发生 16、17 世纪的欧
8、洲科学,以致从那以后就日益沦于?这个难题本身是模糊不清的,正基于普遍主义的科学概念与近代科学之后特定的科学概念之间的某种混同,也与把历史看成一个可普遍化的因果链条有关。如果说中国古代有极度发达的科学,那么这里的“科学”就不能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科学”,因而很难说瑟难题是有意义的。如果有人问为什么梨树结不出挑子,人们就很难认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普遍主义科学观的种种困境,显示出人们对“科学”的理解陷入一个误区,即现代(近代)科学为自己设定的“普遍性”误区。事实上,现代科学必须被看成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特定现象,它在数百年的“现代”(modern age)中占据西方文化的主流和位置,但它过是主流和。经
9、过 20 世纪的发展,科学从中心地位去不是主流和,将来也不会跌落的日子,如果不是遥遥在望也是可以想见了。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姜铁军、刚在军事历史(1999 年第 3 期)撰文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时认为,第一,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社会末期严重地阻碍了科技的发愈来愈严重;第三,重文轻技和展;第二,社会不断强化的对科技的阻碍了科技发展;第四,政策的推行,科技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五,科技结构自身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很少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科技的传。研究中国没有发展近代科学是徒劳的和发展是封闭的,以“秘方”形式相的马绛(John S.Ma
10、jor)在神话、宇宙观与中国科学的(等主编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说探源,江苏古籍1998 年版)中认为,许多学者用了大量时间和文字去探讨(在本文作者看来是徒劳无功),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只有当科学及其所由生的社会有了相当理解之后,才有可能得出有效的,甚至到那时提问的方式也会改变。尽管本调的是古代世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用神话语言表达的大老宇宙观,但它有助于了解公元前四世纪左右西方学者如何大大改变了东西方曾经共同拥有的宇宙观,而使这两种不同文化的科学分道扬镳。古代希腊和中国神话都包含有共同的宇宙观概念。但是在公元前一千年从神话到自然哲学的转换,两个文化不同的宇宙神话导致了两个文化的自然科学建立
11、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希腊观念以一个永恒的第一动因或外在的造物主为特点,所以希腊自然科学的动力就是去发现造物主设下的宇宙秩序的规律。中国的有机世界有宇宙演化论而不是第一动因或造物主,而且唯一的原则在功能上又等同于变易。所以中国自然哲学的主要动力是在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而任何外在的原因是很难设想的,从而导致中国对自然和谐与自然变化有深邃的哲学理解。但不幸的是科学的未来,人们入宇宙的有机论的泥潭。因为一旦政治原则和道德价值开始被看作世界系统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道的观念就妥协了,宇宙观不再是科学探索的基础,而成为其利益服务的工具。文艺复兴在科学上的巨大突破,部分是由于机械论在西方为中处于中心地位,而机
12、械论不可能处于这样的地位。及其学派继承和改造的原则导致了中国有机论的科学和生态系统那样和谐有致的理想。科学与技术、经验的关系的科学技术经验也谈“难题”(大自然探索1999 年第 2 期)着重阐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及其它们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论述了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争论不休的“难题“进行了剖析。他认为,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由于科学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而技术则不然;以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技术与以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从以上三点出发,就不难对“难题”进行分析。16 世纪前科学技术一直领
13、先于西方”这句话就站不住脚。众首先,说“所,在古代社会由于系统的实验方法还未出现,因此无论是西方还,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都未形成,科学只是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的。而自然哲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辩知识,是一种自然观,根本不存在衡量谁是谁非,谁先进谁的客观标推。但从功效性出发,可以说位世纪前中国的技术领先于西方,这是因为评判技术的先进或,化或劣的共同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为什么说近代科学技术诞生在西方面没有诞生?这也要把科学和技术分开来。西方近代科学在文艺复兴后一开始是以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复归形式出现的,因此它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延续,它之所以中断了一千多年,完全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这就意味着,经过解
14、放运动的文艺复兴的洗礼,近代科学的诞生是必然的到了 19 世纪,由于与科学结合在一起的西方技术在整个世界显示出了强大,因此它迫使最终抛弃了传统的科学,而全盘接受了西方的科学。那么为什么近代技术设有诞生,而且一向先进的中国技术为什么又突然了呢?技术有两个来源:经验和科学。西方的近代技术是以实证知识的科学作为基础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由它们各自的本质所决定的。是一种必然趋势。近代中国既然没有出现实证知识的科学,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以它为基础的技术科学技术。由于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技术是一种前生技术、多生技术、知识技术和突变技术,因而其发展速度中国缓慢发展的传统经验技术,就数学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呈加速趋势
15、,这样一来,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超过为怪了。在论数学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西北师大学报1999 年第 2 期)、一文中,古代未能形成真正的科学作了探索。他们通过教学文化史的研究发现,由于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使得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数学与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西方数学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这种情况一个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了中西不同的自然观。这是因为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是直接奠基在自然的数学化这一信念基础上的。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以及、。事实上,这种然而这种古代中也一直广泛存在着。如“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式的始终未能产生出教学化的自然观,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缺乏自然的数学化
16、产生的三个前提:()西方文化中存在一位几何学家的上帝;()自然和人的分离,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分离:()数学主义的复兴。结果使式的教学化的自然观始终未能产生,这就使得古代中国教学的认识功能始终未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这样,尽管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技艺”在古代中国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这又始终被看成一种“济世”而未能登上大雅之堂。进而,又正由于数学的认识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机的自然观”就始终没有受到有力的冲击,而这又最终使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特别是,对自然界的研究始终只是停留于朴素的定性分析,没有能前进到精确的定量分析,从而也就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中国传统科学的伟大贡献的后现代科学与中国传
17、统科学(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 年第 3 期)认为,后现代科学以的有机哲学为其理论基础:强调以“秩序”的观念代替“自然法则”、强调自然规律是一种进化习性产物、自然规律与社会法则的性、否认一个超自然的造物主、强调时间的不可逆性、有机的的因果观。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自然观、整体论的认识方法等,这些都传统科学的特征。该文通过这种比较研究,想表明的这样一种观点:中国传统科学的伟大贡献是通过恢复基于一切人类经验形式的人道主义准则,从而把西方世界从它陷入的机械唯物论以及唯科学主义的深渊中挽救出来。东西文化差异的新视点在世纪大从看东亚新思维(风云时代1995年版)一书中,对东西文化的差异从外层文化及文化作
18、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东西方文化本质完全不一样,其根本差异据推论大概始自一万多年前。人类生理或人种的区分,是始自四万年前,而双方文化的差别,则可能是始自一万年前含有具体思维的文化期间。当时,东西方人类思维都是属于类似“具体运思”(Concrete Operations),各种概念乃起自反复试验并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思考,所以表层文化有一大部分也相似。不过,二者的思路方式,已朝向途径。在西元前 5000 年以后,二者的文化元素,从遗存上已发现有明显差别。最主要的,中国偏向图纹图案和祖先,埃及则趋向图形图案和自然。各代表着远古时候不同的智慧思维方式。后来,人类心智再到类似“抽象运思”(FormalOp
19、erations),采用分析研究等方法,有办法循某种思维方式,譬如:数学模式,去探索抽象事物的境界。那时候,彼此的也就更大了。于是,双方便在旧大陆的两端各建构起不同的文化世界。按照科学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二大文化的确存在着很大差异,包括二者的外层文化及文化。这种差异,不是程度的高度,而是本质上的迥然不同。基本上,双方的文化元素是不相合的(Not Compatible),其所发展出来的体内工具,例如:语文、脑功能等,均互不相容的格调。于是,西方特有的大我文化元素与小我个人心像,产生出具有化约式(Reduction)和推理式(Reasoning)的语文、数学等体内工具,进而产生出机械论的近代西方科学
20、等,是属于西方起码一万多年传统的风貌。自史前原始社会开始,东西方就处于从先秦方向的不同文化世界中。律的角度看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影响的从先秦律的角度看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影响(哲学动态是整个文明与科学的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他在与西方思1999 年第 3 期)认为,逻辑维方式比较后了东方思维方式的弱点。首先,东方思维方式通常不注意思维工具或的理性研究和系统锻造,而是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西方思维则不同,他们固然注意术的研究,注意思维及其他运用的研究,但同时或更注重“学“的研究,即更注重工具的系统的锻造。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西方文明自亚里土多德逻辑学之后,产生出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其次,东方思维方式在思维活动中往往进行枯燥的纯理论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教材复习 七年级(下) Unit 7-1
- 游乐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明代官制制度》课件
- 经营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芙蓉楼送辛渐上课课件
- 《电话约访升级技巧》课件
- 《臭豆腐臭干》课件
- 辛弃疾《鹧鸪天》课件
- 《架构设计范例》课件
- 社会学代表人物,论点总汇
- 检验员个人工作总结与计划范文(5篇)
- 家庭成员对外汉语
-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档案
- 第一单元作文“青春情怀”导写及范文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国际疾病分类ICD11编码库
- 逻辑门电路-教学课件
- 2024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英语)》辅导教材
- GB/T 10001.8-2023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8部分:行为指示符号
- 给机关领导送礼检讨书三篇
- 第四章-畜禽类原料课件
- 高中英语-选修二Unit6 The Wild Within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