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_第1页
202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_第2页
202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_第3页
202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_第4页
202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0 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全面深化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修订版)等文件精神,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 划(2022-2025年)的总体部署,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 育教学相融合,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智慧教 育教师队伍。为更好实施中小学教师(含中等职业学校、特 殊教育学校、幼儿园,

2、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 方案。一、实施对象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教 师。二、总体目标(一)建立“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构建 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 极参与、具备较好条件的学校作为省、市级试点校,开展试 点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落实试点校教师研修任务,为全 市“整校推进”提供借鉴。3.开展教育均衡开展试点工程。结合实际对口帮扶学 校,依托双师工作坊,开展“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试点, 为教育帮扶对口地区非试点学校提供案例示范和经验借鉴。(二)准备阶段(2022年9

3、-2022年10月)组建由区、镇(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区工程办、研训 团队与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组成的区能力提升工程2.0核心 团队,为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准备。(三)推进阶段(2023年11月-2023年12月)召开区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会,组织研修指导机构开 展区研训团队专项培训、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专项培训,为 全面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 0奠定基础。(四)全面实施阶段(2024年11月-2024年6月)完成学校两案的定稿及上传工作,各学校开展“整校推 进“全员研修,制定区能力提升工程2.0 “整校推进”绩效 考核方案、组织区研训团队对学校开展“整校验收”绩效考 核。(五)总结

4、阶段(2024年7月-2024年12月)开展区能力提升工程2.0成果提炼与总结工作;开展区 能力提升工程2.0遴选与表彰先进工作;召开区能力提升工10 - 程2.0总结、成果展示及经验推广会。六、保障机制(一)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领导小组,负责能力提升工程 2.0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设计;成立区、镇(街道)执行办公 室(下简称“工程办”),负责过程管理和支持服务。区领 导小组、区、镇(街道)工程办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 议,研究部署推进具体实施工作,将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 列入中小幼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加强部门牵头与协同。以区教育开展研究中心(区教 师开展中心)为龙头,以镇(街道

5、)教育开展中心为主干, 以学校为主阵地,构建层次清楚、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开展支持体系。按 照区统筹、错位推进、特色互补、分层分类培养原那么,建立 健全“提升工程2.0”分层分类分级培养制度,分级指导和 系统实施“提升工程2.0”培训,加强建设教科研培共同体, 推进研训用一体、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明确校长责任。校长是各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 第一责任人,要在准确把握学校现有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基础 上,科学制定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开展目标和规划,并围绕 目标和规划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支持全体教师参 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指导,落实全员信息化研修学

6、分要11 - 求,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校长要将能力提升工程2.0 作为推动学校变革开展的重点工作,落实到学校各部门职能 及每位教师的岗位职责中,并加强监管,推进落实。.鼓励社会参与。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优秀企业与社会机 构积极研发服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软硬件产品,参与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训 工作。(二)经费保障加强研修经费筹措,设立区能力提升工程2. 0专项经费, 用于支持资源平台、支持教师全员培训、专项培训、资源开 发、测评考核,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软硬件投入等工作, 为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基础保障。各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经费,为本校教师学习 和

7、应用信息技术创造必备条件。(三)制度保障将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 系,作为教师教育工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能力提升工程2. 0 学时纳入继续教育学时范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情 况和运用水平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 体系。区、镇街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围绕南海广大教师的实际 需求和工程实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制度保 障,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12 -(四)做好监管评估区参照省市工程办下发的相关文件,采取专家评估、参 训教师网络评价等方式,对各校能力提升工程2. 0的实施情 况进行监测督导和质量评价。做好规划,实行学校信息化教 育教学开展规划

8、、校本研修方案审核备案制度;抓严考评, 根据市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方法,开展校本应用考 核。将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专项研修参与情况、“整 校推进”与校本应用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 考评的指标体系。师信息素养开展新机制。(二)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总体目标:提升校长信息 化领导能力、提升研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提升教师信息 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开展。在2022年已完成中小学教师总数30%研训任务的基础 上,结合”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全国实验区的建设布局,采用以网络研修和校本实践应用相 结合的研修方式,实施提升工程2.0。到2

9、022年,完成所有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0培训任务(每位 教师研修50学时,含网络研修25学时,校本应用研修25 学时)。三、主要任务(一)建立“整校推进”机制,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和测评机制,让信 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以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 管理团队建设,围绕学校的开展和改革目标制定学校信息化 教育教学开展规划、学校校本研修与考核方案(以下简称“两 案”),立足应用、靶向学习、整校推进、全员参与。按照 “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分类指导、全员覆盖”的方法,充 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建立适应学校开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激发

10、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 内生动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培养信息化教学创新队伍,引领未来教育方向遴选一批智慧教育先进校(园)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和教育教学能力双突出的骨干教师开展专项培训,示范带动 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引领教育信息化开展,提升校 (园)长、教师面向未来开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2022年底,配合完成培养100名智慧型领航种子教师和 校长(研训师)、300名智慧型名师名校(园)长、100名 智慧型跨学科教学骨干的任务,打造一批智慧教育未来学校 示范标杆。(三)缩小区域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 衡开展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的地区,积极推动区域 之

11、间、其他兴旺地区与的校际合作,整合资源、协同推进, 因地制宜开展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 学示范培训,探索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 “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教育对口 帮扶和学校结队支援政策的重要抓手。(四)建立信息化应用示范机制在各学校提供的典型课例的基础上,遴选能力提升工程 2.0的优秀典型课例,开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特色工程、 经验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主动应用“互联网+ ”、大数 据、人工智能、AR技术等新技术,开展智慧教学、智慧教研、 智慧评价和智慧管理,打造智慧教育示范校。以省教育厅、提升工程2.0相关文件为依据,建立培训 资源遴选机制,

12、通过整合、自建、购买、生成等形式,逐步 建立一批适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课程资源, 形成提升工程2.0专项资源库。以“南海教育云”为基础, 建立区级提升工程2.0成果共建共享平台,汇聚教师实践应 用成果,通过展示、评选和征集等形式,推进资源的共建共 享及应用推广。四、工作内容(一)组建区、镇(街道)、校三级管理团队由区教育开展研究中心(区教师开展中心)统筹、指导, 成立能力提升工程2. 0领导小组和执行办公室,各镇(街道) 成立镇(街道)能力提升工程2.0执行办公室,落实方案制 订、团队建设和管理、整校推进考核等工作。各校(园)组建校(园)长领衔,教学(教研)主任、 教师开展部主任、

13、学科组长担任教研组长,信息技术骨干教 师担任学校管理员的3-5人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引领学校 能力提升工程2.0的研修,提升全校教师的教学、教研、评 价、管理等发面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管理团队依托各 级研训团队,结合学校制定的“两案”,推进数字校园、智 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 创新开展。(二)组建区级专家库和区级研训团队由区、镇(街道)共同遴选一批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和省、市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库中的 专家,专兼结合,组建区、镇(街道)的研训团队,通过专 项培训,打造一支“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 指导”的研训团队,承当指导“整

14、校推进“、参与相关评审 评估等工作。(三)开展专项培训组织开展研训团队专项培训,提升研训团队制定规划、 组织教研、指导研修、开展测评的能力,增强研训团队的智 慧教育意识与素养。组织开展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领导力培训,提升团队信 息化教育教学开展规划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的 能力、培训工程管理能力以及筹划校本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活 动的能力。(四)开展“整校推进”全员研修能力提升工程2.0 “整校推进”全员研修按照“网络研 修(25学时)+校本实践应用(25学时)”的方式开展。各 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在研训团队的指导下,自主规划、全员 参与,按自身实际情况,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开展和改革目标, 选择

15、能力提升工程2.0的应用模式(二选一),制定学校的 “两案”和学校研修主题,依托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省公服平台), 网址为:*,开展“整校推进”全员研修工作。学校要组建研修小组(可以按照学科组或其他形式组 建),研修小组要制定研修计划,组内每位教师制定个人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并根据学校选择的应用模式,选 择该应用模式下3个能力点(其中“融合创新”能力点不少 于1个),需涵盖3个维度,进行网络研修和校本实践应用 研修。能力提升工程2.0的应用模式分为:多技术融合模式和 智慧教育模式。其中,多技术融合模式有17个能力点;智 慧教育模式有11个能

16、力点。.网络研修。网络研修由教师根据学校的“两案”,结 合自身开展要求,登录省公服平台,从学校选择的应用模式 下的能力点中选择3个开展对应的课程学习,完成25学时 网络研修任务。.校本研修。采用学校自主规划与专家团队进校指导的 方式开展。基于校情,针对需求,课程研修机构专家团队联 合市、区、镇三级指导团队进校诊断与指导,使各校明晰自 身实际情况,制定“可提升、可达成、可检测”的研修目标 任务。各校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 教学开展规划、校本研修与考核方案,围绕学科课程标准, 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 科软件应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活动

17、,同 时依托广东省公共服务平台校本研修空间开展校本应用考 核工作。(五)以“证据”形式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各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 0校本应用考核按照省定标准进 行,在广东省公共服务平台线上完成。主要分教师开展测评 和学校“整校推进”绩效考核两个环节,教师开展测评即学 校自身组织对学校所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情况进 行测评,学校“整校推进”绩效考核即在学校教师开展测评 的基础上,由区工程办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情 况进行绩效考核。教师开展测评:主要评估教师网络研修和校本实践应用 两方面内容。网络研修考核由课程研修机构制定考核要求并 进行考核评分,重点关注教师网络课程学习情况、教师在线 交

18、流研讨、教师的融合应用提供等方面。校本实践应用考核 包括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师信息素养开展两局部 考核内容,由学校自主完成。重点关注教师信息素养开展情 况、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情况、信息技术能力点应用情况、 以及教学案例成果凝练情况等方面。证据形式为:研修小组 的研修计划和过程记录、个人的提升计划、组内成员能力点 的实践任务证据、研修小组的典型课例。“整校推进”考核:学校完成教师开展测评后,可向区 工程办提出申请,区工程办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整校推进” 绩效考核,考核由研训团队成员实名评分,主要内容包括: 学校提交的“两案”及落实情况、教师开展测评结果、典型 课例、校本研修空间建设情况等

19、。研训团队依托省公服平台, 浏览学校研修详情,评审学校提交的“整校推进”绩效考核 材料。测评合格后,所有材料锁定,交到区工程办相关部门, 等待省市级抽查。区工程办对各学校教师的课程学习、校本实践应用和相 关考核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学校总数的10%), 验收合格后,审核通过的学校整体通过考核。(六)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要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育结对帮扶、学校结对支 援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帮扶地区学校之间的互联合作,组织 学校通过“名师远程课堂+网络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 教学”培训模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结合帮扶地区学校的实 际需求,利用“双师教学”模式开展教师培训,推动结对帮 扶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