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_第1页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_第2页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_第3页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_第4页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

ICS27.120.20

CCSP13

备案号:

GB/T22385—202×

替代GB/T22385—2008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

Specificationforacceptanceofdamsafetymonitoringsystem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2×-××-××发布202×-××-××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替代GB/T22385—2008《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与GB/T22385—2008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环境量监测”“水力学监测”“强震动监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四章

内容(见第6章、第10章、第11章、第12章);

b)增加了“观测”“监测”“安全监测”“监控”“在线监控”“监控指标”“初测

值”“初始值”“基准值”“监测仪器设备”“监测设施”“监测系统”“监测资

料”的术语和定义(见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

3.20、3.21、3.22);

b)按照大坝安全监测专业的实际情况,更改了“分项工程”“子分项工程”的划分,

将监测类别、监测项目作为分项工程的基础,将原来的“子分项工程”改为“监测

项目”(见附录C,2008年版的附录C);

c)删除了竣工验收会一般工作程序的相关内容(见2008年版的5.4.9);

d)增加了测量机器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系统)、电磁沉降环验收相关要求

(见7.2.2.3、7.2.2.4、、7.2.2.18);

e)删除了大气真空激光准直系统相关内容(见2008年版的6.2.2.11);

f)删除了变形、渗流和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项目的具体测次要求(见2008年版的

6.3.2.1、7.3.2.1、8.3.1.4)。

g)在监测自动化系统中增加了视频监控系统相关验收内容;修订了监测自动化系统供

电、通讯、测站、试运行维护等内容。

h)将“监测资料整理整编和初步分析”章名改为“监测资料整理整编和分析”,增加

了“基准值确定原则”“监测资料综合分析”相关内容(见13.2.6、13.3.5)。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长

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国家水电站大坝安全和应急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

司、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

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8年首次发布为GB/T22385—2008《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

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的要求及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1级、2级、3级以及坝高70m以上的高坝或者监测系统复杂的中坝、低坝安全

监测系统验收。水工建筑物级别按GB50201执行。

其他水工建筑物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681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3522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GB/T35226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空气温度和湿度

GB/T3523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自动观测

GB50201防洪标准

GB/T51416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514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验收acceptance

在施工、监理单位质量评定的基础上,由有关单位组织对安全监测的分项工程、阶段工程和竣

工工程的质量进行检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3.2

检验inspection

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验、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

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1

3.3

重要监测部位(断面)importantmonitoringlocation(section)

能反映工程运行安全的控制性监测部位(断面)。

3.4

一般监测部位(断面)generalmonitoringlocation(section)

除重要监测部位(断面)以外的监测部位(断面)。

3.5

主控项目dominantitem

项目中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3.6

一般项目general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3.7

缺陷defect

项目质量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项或检验点。按其程度可分为一般缺陷和严重缺陷。

3.8

一般缺陷commondefect

对工程质量或使用性能无决定性影响的缺陷,或有严重影响但可补救或修复的缺陷。

3.9

严重缺陷seriousdefect

对工程质量或使用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的缺陷。

3.10

观测observation

采用各种仪器设备或人工完成一次数据采集、记录的活动。

[来源:GB/T51416—2020,2.0.1]

3.11

监测monitoring

在混凝土坝建设与运行全生命周期,按一定的频次,采用仪器测读和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观测、

记录,并对成果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工作。

[来源:GB/T51416—2020,2.0.2]

3.12

安全监测safetymonitoring

从掌握建筑物运行性态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监测,并运用监测资料评价结构运行安全性,提

2

示建筑物安全风险的工作。

[来源:GB/T51416—2020,2.0.3]

3.13

监控supervisorycontrol

在安全监测基础上,辅以综合分析和结构安全性评价手段,发现建筑物及其环境中的异常症兆

和安全隐患,警示安全风险,为后续安全控制措施制订提供支持,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来源:GB/T51416—2020,2.0.4]

3.14

在线监控onlinesupervisorycontrol

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实时安全监控的工作。

[来源:GB/T51416—2020,2.0.5]

3.15

监控指标monitoringindices

基于结构设计计算分析或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成果确定的监测物理量量值及其变化速率的限值。

[来源:GB/T51416—2020,2.0.8,有修改]

3.16

初测值firstmeasurement

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后的首次测值为初测值。

[来源:GB/T51416—2020,2.0.9]

3.17

初始值initialvalue

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正常工作后的首次测值为初始值。

[来源:GB/T51416—2020,2.0.10]

3.18

基准值baselinevalue

通常为初始值。可根据各阶段计算分析需要选取计算起点的测值,作为计算基准值。

[来源:GB/T51416—2020,2.0.11,有修改]

3.19

监测仪器设备monitoringinstrumentandequipment

基于各种原理的传感器、监测装置的总称。

[来源:GB/T51416—2020,2.0.12,有修改]

3.20

3

监测设施monitoringfacilities

各类监测仪器设备及其相应的监测信息采集、传输、供电设备,以及保护装置、观测房、观测

便道等辅助设施的统称。

[来源:GB/T51416—2020,2.0.13,有修改]

3.21

监测系统monitoringsystem

由各类监测设施和监测信息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

[来源:GB/T51416—2020,2.0.14]

3.22

监测资料monitoringinformation

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所获得的数据、记录等资料的统称。

[来源:GB/T51416—2020,2.0.15]

4总则

4.1为加强我国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使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

制定本文件。

4.2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分为分部(工程部位)工程验收、阶段验收、竣工验收。

注:阶段验收一般包括截流验收、蓄水(分期蓄水)验收、专项工程验收及其他特殊验收。

4.3验收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主管部门有关规范性文件,经批准

的设计文件及相应设计变更、修改文件,施工合同,监理签发的施工图纸和说明,设备技术说明书

等。

4.4本文件未涉及的其他专项监测项目以及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新设备,由验收委员会(组)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参照本文件进行质量评定和验收。

5工程验收

5.1一般规定

5.1.1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及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

交付使用。

5.1.2验收工作由验收委员会(组)负责,验收结论必须经2/3以上验收委员会(组)成员同意。

验收委员会(组)成员必须在验收成果文件上签字。验收委员(组)的保留意见应在验收鉴定书或

签证中明确记载。

5.1.3验收资料制备由项目法人负责统一组织,有关单位应按项目法人的要求及时完成。验收所需

提供文件、资料见附录A,所需备查文件、资料见附录B。附录A和附录B中资料在竣工移交时一

并移交给项目法人存档。

4

5.1.4验收工作的主要内容

a)检查工程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建设。

b)根据工程设计文件以及工程实际情况和土建工程面貌,明确重点监测部位(断面)和一般

监测部位(断面)。

c)检查已完建工程在设计、仪器检验、埋设安装、监测及其资料整理分析等方面的质量,并

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要求。

d)检查工程是否具备运行或进行下一阶段建设的条件。

e)对工程质量作出评价,形成验收鉴定书或签证。

5.1.5验收方法

验收委员会(组)根据工程特点,确定重要监测部位(断面)和一般监测部位(断面)的抽查

比例,抽查比例一般不低于10%。采用查阅资料和对监测仪器设备现场测试的方法进行检验,并对

抽检资料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评定监测系统施工质量,提出鉴定意见,形成验收鉴定书或签证。

5.1.6工程验收的遗留问题,各有关单位应按验收委员会(组)所提要求,负责按期处理完毕。

5.1.7有关验收鉴定书及签证纸张规格统一为A4(210mm×297mm)。正本不得采用复印件。

5.2分部工程验收

5.2.1当监测工程以工程部位划分或工程复杂、规模较大,宜进行分部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以

分项工程(监测类别、监测项目)为基础,分项工程以单元工程(单个或一组或一套监测仪器设备)

为基础,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和检验项目按附录C执行。

注:当监测工程不以工程部位划分或工程规模较小时,可不进行分部工程验收。

5.2.2分部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条件:

a)该分部工程的所有单元工程已经完建,并已通过质量评定;

b)验收资料已经齐备。

5.2.3分部工程验收由验收工作组负责。工作组由项目法人或监理主持,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单

位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5.2.4分部工程验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检查工程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要求;

b)明确重点监测部位(断面)和一般监测部位(断面);

c)检查工程是否具备运行或进行下一阶段建设的条件;

d)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e)对工程质量作出评价,形成验收签证书。

5.2.5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5.2.5.1土建及安装项目

a)监测设施总体完好率应达到下列要求:

混凝土坝可更换及可修复的监测仪器设备和表面监测设施完好率100%,埋入式不可更换

5

监测仪器设备完好率85%以上,为合格;土石坝可更换及可修复的监测仪器设备和表面监

测设施完好率100%,埋入式不可更换监测仪器设备完好率80%以上,为合格。

b)重要监测部位(断面)质量应达到下列要求:

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全部合格,无严重缺陷;

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无严重缺陷,存在一般缺陷的项目比例小于30%。

c)一般监测部位(断面)质量应达到下列要求:

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宜全部合格,无严重缺陷;

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宜无严重缺陷,存在一般缺陷的项目比例小于30%。

5.2.5.2观测和数据处理质量应达到下列要求:

a)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率在95%以上;

b)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率在90%以上。

5.2.5.3监测资料整理整编和分析质量应达到下列要求:

a)整理整编成果应做到项目齐全,数据可靠,资料、图表完整,规格同意,说明完备,注记

齐全;

b)监测数据分析及运行性态评价合理可信。

5.2.5.4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质量应达到下列要求:

功能齐全,性能合格,无严重缺陷,存在的一般缺陷不影响用户使用。

5.2.6分部工程验收的成果是“分部工程验收签证”,其格式见附录D。

5.3阶段验收

5.3.1水库蓄水前,应进行安全监测系统阶段验收。当进行截流验收、专项工程验收及其他特殊验

收时,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参照蓄水阶段验收要求进行。

5.3.2蓄水阶段验收应具备下列条件:

a)设计要求完成的监测仪器设备已安装和调试完毕,取得初始值,并运行正常;个别因特殊

原因暂未完成的项目,在蓄水前可完成,并已经落实施工措施;

b)完工的分部工程已通过验收;

c)未完工的分部工程中已完成的单元工程质量已通过质量评定;

d)阶段验收资料已经齐备。

5.3.3蓄水阶段验收委员会(组)由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有关上级主管等单

位组成。

5.3.4蓄水阶段验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检查已完建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工程的建设、运行情况,以及监测资料分析成果;

b)检查蓄水期大坝安全监测方案、措施及监测工作准备落实情况;

c)研究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处理要求;

d)对工程质量作出评价,形成阶段验收鉴定书。

6

5.3.5蓄水阶段验收合格应达到下列要求:

a)已通过验收的分项工程运行正常;

b)未验收的分部工程,其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c)蓄水期间的监测方案和措施满足安全监测要求;

d)监测资料满足工程蓄水安全鉴定的需要。

5.3.6阶段验收的成果是“阶段验收鉴定书”,其格式见附录E。

5.4竣工验收

5.4.1竣工验收一般与枢纽工程验收同步进行,也可根据工程实际对监测系统进行专项竣工验收。

监测系统竣工验收确有困难的,经工程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可以适当延长期限。

5.4.2竣工验收应具备下列条件:

a)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内容已按设计全部完成;

b)历次验收所发现的问题已基本处理完毕;

c)竣工资料已准备就绪,符合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

d)参建各方的工作报告已完成。主要报告编制大纲见附录F;

e)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管理制度和运行维护操作规程已制定;

f)运行单位已做好接收、运行准备工作。

5.4.3若5.4.2规定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但属下列情况者仍可进行竣工验收:

a)个别分项工程尚未全部建成,但不影响监测系统作用的发挥。竣工验收时作出完建的安排;

b)由于特殊原因致使少量尾工不能完成,但不影响监测系统作用的发挥。竣工验收时应对尾

工进行审核,责成有关单位限期完成。

5.4.4竣工验收工作由项目法人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专项竣工验收。验收主持单位根据工程规模和特

点组织有关专家成立竣工验收委员会。

5.4.5工程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单位作为被验收单位不参加验收委员会,但应

列席验收委员会会议,负责解答验收委员的质疑。

5.4.6项目法人宜提前28天将“竣工验收申请报告”送达验收主持单位。

5.4.7验收主持单位在接到项目法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应同有关单位进行协商,拟定验收

时间、地点及验收委员会组成单位、成员等有关事宜,批复验收申请报告。

5.4.8竣工验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审阅有关文件资料和参建各方的工作报告;

b)检查工程建设和运行情况,以及历次验收所发现的问题处理情况;

c)评价遗留问题对监测大坝安全的影响,提出处理要求;

d)对工程质量作出评价,形成竣工验收鉴定书。

5.4.9在验收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验收委员会可采取停止验收或部分验收等措施,并及时报上级

主管部门。

7

5.4.10竣工验收的成果是“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G。

6环境量监测

6.1一般规定

6.1.1环境量监测项目一般包括水位、水温、气温、湿度、大气压力、降水量、冰压力、坝前淤积

和下游冲刷等,应根据工程实际和主体工程土建施工进度,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划,及时尽早实施。

6.1.2环境量监测项目土建、埋设安装、观测应依据作业程序和工序进行,并进行工序质量的检验。

6.1.3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应填写基本资料表,记录、收集、整理各类监测项目的测点、监测仪

器设备的各种参数、资料数据,以及初测值、初始值、基准值等。

注:测点、监测仪器设备的各种参数包括仪器的安装高程、坐标、桩号、测点编号及对应的传感器编号、线缆

走线图、安装时间、传感器制造厂商及型号、仪器出厂率定参数等资料。

6.1.4各项观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相关监测项目宜同时观测;做到数据可靠、记录真实、

注记齐全、整理及时。

注:在同时观测是为了便于资料同步分析,相互印证,且便于与其他监测项目一起综合分析。

6.1.5观测和数据处理质量评定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观测方案的合理性;

b)测读仪器、仪表选择的合理性;

c)测读仪器、仪表标尺的检验和校准的正确性,资料是否齐全;

d)观测频次和时机选择的合理性;

e)各项误差与限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f)数据处理和各监测物理量计算的正确性;

g)监测资料归档的完整性;

h)监测成果能否反映被测建筑物的变化规律。

6.1.6环境量监测仪器设备的土建及埋设安装、观测及数据处理质量缺陷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

陷,合格的监测设施应无严重缺陷。有关监测设施的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分类见附录H,监测设施

检验示例参见附录I,主控项目土建及埋设安装验收质量评定表见附录J,监测工程验收质量评定汇

总表见附录K。

6.2土建及埋设安装

6.2.1主控项目

6.2.1.1环境量监测仪器设备埋设安装的数量和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总体完好率应不低于5.2.5

的规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8

检验方法:依据设计、施工、监理的统计报表和基本资料表对照检查,测试组现场实物观察。

6.2.1.2环境量监测项目的设备、土建及埋设安装的原材料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

6.2.1.3环境量监测仪器设备埋设安装前应进行检验、校准,并提交检验报告。各项技术指标应满

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

6.2.1.4监测仪器线缆及其连接检验要素应包括下列内容:

a)根据监测仪器的类型和工作环境选用相应的线缆,各项指标应满足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的

要求。

b)电缆应进行性能及参数检验。电缆应耐弱酸、耐弱碱、防水,其芯线应为镀锡软圆铜线,

单护套电缆耐水压不应小于0.5MPa,双护套电缆耐水压不应小于1.0MPa,绝缘电阻不应

小于100MΩ。对耐水压、耐温有特殊要求的,应满足相应有关技术要求。

d)电缆芯线宜在100m内无接头。

e)电缆内通入0.1MPa~0.15MPa气压时,其漏气段不得使用。

f)电缆连接时应保持各芯线长度一致,并使各芯线接头错开,焊接后检查芯线连接质量。

g)橡胶护套电缆宜采用硫化连接,也可采用热缩套管连接或充填密封胶的模胶连接;塑料护

套电缆宜采用热缩套管连接或充填密封胶的模胶连接。

h)光缆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并与出厂数据和安装后所测数据进行比较,光纤衰

减偏差和长度偏差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

6.2.2一般项目

6.2.2.1环境量监测仪器的线缆埋设安装应按设计要求敷设和加防护或保护装置,并提供线缆敷设

竣工图。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和检测。

注:监测仪器线缆按照设计要求敷设和加防护或保护装置,是保障线缆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施工单位应

提供线缆敷设竣工图,便于后期运行维护。

6.2.2.2所有监测设施应统一按设计要求进行编号。在测点附近设置醒目的编号标牌,在监测仪器

9

线缆测读端头应用特制专用的永久性金属或有机塑料编号标牌。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测试组现场查看。

注:编号标牌应按照永久保存要求进行制作,优先选用铜或不锈钢材质。

6.2.2.3环境量监测的土建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土建施工进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b)土建施工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和检测。

6.2.2.4水位计安装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信号传输线缆敷设、保护及防雷措施应可靠;

b)水位计的零点标高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具备校测措施;

c)以水面作为观测对象的水位计安装,其发射方向应垂直于水面。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和检测。

6.2.2.5水尺安装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水尺应安装牢固,标识醒目、清晰;

b)水尺的零点标高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具备校测措施。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和检测。

6.2.2.6库水温度计安装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埋设在上游面附近的库水温度计,应使温度计轴线平行于坝面。

b)埋设在混凝土内的库水温度计,线缆敷设应满足设计防渗要求。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查

看和检测。

6.2.2.7气温计及湿度计安装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气温计及湿度计应水平、稳固安装在专用的百叶箱内,并符合GB/T35221-2017《地面气象

10

观测规范总则》、GB/T35226-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空气温度和湿度》和GB/T

35237-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自动观测》的规定;

b)百叶箱及其支架应安装牢固,支架应作防腐处理,箱门朝正北。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和检测。

6.2.2.8气压计安装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室外安装时,气压传感器安装在自动气象站采集箱内。

b)室内安装时,设置气压传感器安放平台,台面水平。平台不应靠近热源,不受风道影响,

不受阳光直射。室内空调气流不应直接吹向气压传感器静压管位置。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和检测。

6.2.2.9雨(雪)量计安装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雨(雪)量计应安装在固定基座(支架)上,安装高度宜为70cm,承水口保持水平,并符

合GB/T35221-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GB/T35228-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降

水量》和GB/T35237-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自动观测》的规定;

b)雨(雪)量计安装基座(支架)应平整、稳固,支架应作防腐处理;冬季积雪较深地区,

应备份较高支架。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查

看和检测。

6.2.2.10冰压力计安装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冰压力计应固定牢靠,受压面垂直于冰面;

b)线缆宜采用热镀锌钢管保护或埋设于坝体中。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查

看和检测。

6.2.2.11坝前淤积、坝后冲刷安装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在坝前和沉沙池、下游冲刷的区域应至少各设1个监测断面。在每个监测断面的库岸设立

相应的控制点;

11

b)蓄水前宜测得地形图、断面图。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

6.3观测和数据处理

6.3.1主控项目

6.3.1.1观测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依据施工资料和监测资料,评价每类监测设施采用的方法、手段或设备能否达到规

定的精度。

6.3.1.2监测设施应随主体工程土建施工的进展及时埋设安装,并在首次蓄水前测得初始值。各种

初始值应至少连续测读2次,合格后取均值。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测资料评价主要项目初始值的取得时间是否满足相应阶段的设计要求。

6.3.2一般项目

6.3.2.1观测频次应符合设计要求。遇高水位、库水位骤降、特大暴雨、强地震或工程出现不安全

征兆时应增加测次。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测资料评价观测频次是否满足相应阶段的设计要求。

7变形监测

7.1一般规定

7.1.1变形监测项目一般包括坝体变形、裂缝、接缝以及坝基变形、工程边坡和近坝区滑坡体的位

移等监测,应根据土建工程的进度,按施工规划和设计要求,及时尽早实施。

7.1.2变形监测项目土建、安装、观测应依据作业程序和工序进行,并进行工序质量的检验。

7.1.3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应填写基本资料表,记录、收集、整理各类监测项目的测点、监测仪

器设备的各种参数、资料数据,以及初测值、初始值、基准值等。

7.1.4观测和数据处理质量评定的主要内容见6.3。

7.1.5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土建及安装、观测及数据处理质量缺陷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合格

的项目或仪器设备应无严重缺陷。有关监测仪器设备的土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分类见附录H,监

测项目检验示例参见附录I,主控项目土建及埋设安装验收质量评定见附录J,监测工程验收质量评

12

定汇总表见附录K。

7.2土建及埋设安装

7.2.1主控项目

7.2.1.1变形监测仪器设备埋设安装的数量和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总体完好率应不低于5.2.5的

规定。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设计、监理、施工的统计报表和基本资料图表对照检查,测试组现场进行测试

或实物查看。

7.2.1.2变形监测项目的设备、土建及埋设安装的原材料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

验报告。

7.2.1.3各类监测仪器设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安装,与被测建筑物或被监测对象牢固结合。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检查验收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

表。

7.2.1.4用于变形监测的钻孔、预留预埋孔(如正垂孔、倒垂孔、双金属管标孔、钢管标孔、多点

变位计孔、钻孔测斜孔等)其孔位和方向、孔深、有效孔径以及保护管埋设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终孔检查验收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

资料表、地质描绘资料等。

7.2.1.5监测仪器设备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埋设前应进行检验、校准,并提交检验报告。

埋设后及时读取初测值、初始值。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

验报告。

7.2.1.6监测仪器线缆及其连接检验见6.2.1.4。

7.2.2一般项目

7.2.2.1水平位移变形监测控制网(包括基准网和工作基点网)网点应选择在基础稳定、地形开阔

的位置。水平位移变形监测控制网观测一般采用测边网、测角网、测边测角网,也可以采用GNSS

网或混合网,监测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垂直位移变形监测控制网基准点应布设于大坝变形影响范围以外,基准点可采用基岩标或其他

可靠的标石,若覆盖层较厚,宜采用双金属标;水准线路上的转点应布置在安全稳定处。垂直位移

变形监测控制网应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监测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13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设计及监测

资料计算检验成果。

7.2.2.2变形监测控制网和表面变形观测墩(标)检查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观测墩(标)埋设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开挖和处理,需进行钻孔的,其钻孔及钢管埋设

应满足设计要求。

b)水平位移观测墩宜高出地面1.2m,结构、保护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顶部应安置强制对中

底盘,底盘应安装水平,其倾斜度应小于4′。

c)水准基准点和水准测点的结构及保护装置建造与安装应满足设计要求,钢管标、双金属标

的安装应按不同的结构设计及其安装要求进行,保证芯管底板和根络与孔底牢固结合,使

保护管、芯管各分段连接稳固,芯管与保护管间有效隔离,保护管与孔壁间充填或灌浆应

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

7.2.2.3测量机器人相关设备安装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测量机器人测站应修建在相对稳定的部位,修建专门的观测房对机器人进行保护,观测房

顶部应设置防雷装置,接地良好,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b)观测房宜设置远程控制自动开合门(窗),且能够保证测量机器人与监测点之间的通视良好。

c)测量机器人安装前应进行检定,之后宜每年检定1次。

d)测量机器人底部宜安装自动安平装置,并应定期进行检校。

e)表面变形观测墩应设置固定棱镜,棱镜安装时应保证棱镜中心与强制对中基座中心在同一

铅垂线上,安装时应准确测量棱镜高,棱镜应加装保护罩。

f)测量机器人测站稳定性可通过边角网联网或倒垂的方式定期观测校核,亦可在测量机器人部

位修建同基座的倒垂设施或GNSS观测墩,采用倒垂或GNSS监测的方式观测校核测量机

器人测站稳定性。

g)测量机器人测站应布置自动观测气象传感器,对观测数据气象改正。

h)测量机器人应采用稳定电源进行供电,供电设备安装电源避雷器应有效接地;测量机器人

控制软件安装在监测管理站内,测量机器人与监测管理站应实现双向通信,通信设备、信

号传输线缆应安装通信避雷器、信号避雷器,并有效接地。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

7.2.2.4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系统)的安装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GNSS基准点观测墩应设置在变形影响范围外的稳定基岩上。

14

b)GNSS基准点与监测点均应设置防雷装置,接地良好,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c)GNSS设备安装前应进行检定,之后宜每年检定1次。

d)GNSS设备安装时宜保证天线相位中心与观测墩强制对中基座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安装时

应准确测量天线高,天线外部应加装保护罩。

e)GNSS设备应采用稳定电源进行供电,供电设备安装电源避雷器应有效接地,不具备电源电

缆牵引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其他可靠方式供电;GNSS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安装在监测管理

站内,GNSS设备与监测管理站应实现双向通信野外不具备通讯光缆牵引条件的地方可采

用无线通讯方式进行通讯。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

7.2.2.5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线缆安装应按设计要求敷设,并提供线路敷设竣工图。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和检测。

7.2.2.6所有监测设施应统一按设计要求进行编号,在测点附近设置醒目、清晰的编号标牌,监测

仪器线缆端头应用特制的专用的永久性金属或有机塑料编号标牌。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测试组现场查看。

7.2.2.7变形监测项目的土建检查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土建施工进度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b)土建预留预埋尺寸应符合设计和待安装的监测仪器设备具体要求;

c)土建完工后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d)观测室(房、窗)、观测墩(台)及保护装置的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和检测。

7.2.2.8垂线装置安装检查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7.2.2.8.1正垂线安装

a)正垂线宜位于保护管或预留井(孔)的有效孔径中心,其允许偏差应满足设计要求。

b)正垂线重锤宜位于阻尼桶中心,重锤止动叶片与桶壁最小间距应不小于设计要求。

7.2.2.8.2倒垂线安装

a)倒垂线宜位于保护管有效孔径中心,其允许偏差应满足设计要求;

b)浮体组安装,应使浮子水平、测线连杆垂直;浮子宜位于浮桶中心,并没入浮液体,但不

可触及浮桶底部。

15

7.2.2.8.3正、倒垂线体不应有弯(折)痕。

7.2.2.8.4正、倒垂线观测墩制作时应使墩边线平行于需观测的位移坐标轴线。

7.2.2.8.5坐标仪基座位置应满足被测建筑物位移变化的要求,基座应使仪器导轨平行或垂直于监

测方向,并调整水平。

7.2.2.8.6遥测垂线坐标仪安装后,不应影响垂线应有活动空间和人工观测。

7.2.2.8.7正、倒垂线测线复位误差应不大于0.2mm。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和检测。

7.2.2.9引张线安装检查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定位卡的“V”形槽槽底应水平,方向与测线一致。

b)安装滑轮时,应使滑轮槽的方向及高度与定位卡的“V”形槽一致。

c)同一条引张线的读数尺零方向应统一,尺面应保持水平;分划线应平行于测线;尺的位置

应根据尺的量程和被测建筑物位移量的变化范围而定。

d)监测仪器基座应水平,位置及方向应满足设计要求。

e)浮船箱液面应有足够的调节余地,以便调整测线高度满足量测工作的需要和满足测点水平

位移及变幅的要求。寒冷地区应采用防冻液。

f)保护管安装时应保证测线在管内有足够的活动范围。保护管和测点保护箱应封闭防风。保护

管上宜设置可密封的测线检查口,其间隔小于10m。

g)金属材料应作防锈处理。

h)加力端、固定端自身位移观测墩宜与引张线端点设备连接成整体。

i)遥测引张线仪安装后,不得影响引张线引张线独立运行功能和人工观测。

j)测线复位误差应不大于0.2mm,测读仪器复位误差应不大于0.2mm。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和检测。

7.2.7.10真空激光准直位移测量装置安装检查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真空管道轴线高程放样时,应加地球弯曲差改正。

b)真空管道的内壁应进行清洁处理,除去锈皮、杂物和灰尘,满足设计要求。

c)测点箱和法兰短管的焊接,应采用内外两面焊;长管道的焊接,应在两端打出坡口,采用

两层焊。每一测点箱和每段管道焊接完成后,应单独检测,不应有漏气现象。

d)每根钢管焊接前或一段管道焊好后,均应作平直度检查,不平直度不应大于10mm。

e)每段管道的中部应该用管卡将管道固定在支墩上,其余支墩上设活动滚杠。

f)真空管道的漏气率应小于120Pa/h;

16

g)点光源的小孔光栅和激光探测仪应与端点观测墩牢固结合,保证两者相对位置长期稳定不

变。

h)各观测墩平面、高程偏差应小于3mm。

i)波带板应垂直于准直线。波带板中心应调整到准直线上,其偏离值不应大于10mm。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和检测。

7.2.2.11测斜管安装检查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当钻孔埋设测斜管时,宜取岩芯或钻孔摄像,并进行岩芯描述;当设计要求取芯或钻孔摄

像进行岩芯描述时,应按设计要求取芯或钻孔摄像,并进行岩芯描述。

b)相邻两根管需紧密连接,连接时应使导槽对正。管接头处应密封,防止水泥浆进入。

c)测斜管导槽槽口应对准所需测位移的方向。

d)测斜管埋设深度大于50m时,宜测量导槽的扭转角,当导槽扭转角大于10°时,应对其每

次的监测数据进行扭角修正。满足要求后,在导管与孔壁间隙按设计要求的材质回填,孔

口需设保护装置。

e)当测斜管随坝体填筑安装时,可采用坑式或非坑式两种埋设方法,测斜管其中一对导槽应

平行于需观测的位移坐标轴线;接管时,应对正导槽,每节测斜管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测试组现场

查看。

7.2.2.12多点变位计装置的安装检查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钻孔宜取岩芯或钻孔摄像,并进行岩芯描述;当设计要求取芯或钻孔摄像进行岩芯描述时,

必须按设计要求取芯或钻孔摄像,并进行岩芯描述。造孔完毕应全面冲洗。

b)多点变位计锚头﹑传递杆﹑护管、支撑板、排气管及灌浆管等应按设计要求组装、标识、

送入钻孔内,并按设计要求进行灌浆。

c)孔口装置固定牢固,传感器编号与传递杆准确对应,标识醒目、清晰。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

7.2.2.13静力水准装置安装检查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安装前,钵体、连通管路应清洗干净;静力水准仪应安装牢固,连通管铺设宜尽量平直,

连接后应进行漏气检查。

b)按设计要求注入防冻液或蒸馏水,加注前应对测量液体进行排气处理。加注完成后,连通

管路内应无气泡。

c)按设计要求施工测点和管路的保护及保温设施。

17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现场查看。

7.2.2.14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安装检查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钢丝安装前应进行强度检测,对钢丝进行预拉,预拉强度为破坏强度的2/3。

b)安装时钢丝一端应与坝体牢固结合,另一端用挂砝码方法进行张拉。

c)钢丝安装应保持水平,采用护管保护,并保持钢丝与保护管不接触。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现场查看和

检测。

7.2.2.15水管式沉降仪安装检查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测点墩底部应碾压密实,并整平。

b)仪器测点周围应立模浇混凝土加以保护。

c)进水管、排水管和通气管用护管保护,并按设计要求坡度引向观测站。

d)进水管注满蒸馏水不应存有气泡现象,排水管排水通畅,通气管通气顺畅。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现场查看和

检测。

7.2.2.16沥青混凝土位移计的埋设安装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埋设水平方向位移计时,仪器两端应分别固定在混凝土基座和沥青混凝土心墙内,先在混

凝土基座挖80cm×20cm×20cm的槽,仪器套筒尾部焊Φ16mm长20cm的钢筋,在槽内

打孔将套筒与钢筋埋入钻孔内。孔内与槽内回填砂浆,将套筒预埋,待砂浆凝固后再埋设

位移计。

b)埋设时测缝计的波纹管应用套管保护,将仪器旋入套筒内,并在保护套管两端用棉纱封堵,

防止填料进入波纹管影响仪器自由变形。

c)仪器的另一端固定在带有夹板的夹具上,并对仪器预拉5mm,然后回填沥青混凝土,回填

时不得撞击夹板。

d)埋设垂直方向位移计时,仪器两端用锚板分别固定在沥青混凝土心墙和过渡料层内,上锚

板固定在沥青混凝土心墙内,锚板夹具固定仪器上端,而仪器周围应用套管保护,与过渡

料隔离开,下锚板埋设在过渡层填料内。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

7.2.2.17测缝计类的安装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测缝计类仪器安装时应确保仪器能自由伸缩,且传感器、固定装置(套筒、锚板、固定支

架等)与被测缝两侧结构紧密结合。

18

b)按设计要求或预估变形量进行预拉。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

7.2.2.18电磁沉降环安装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沉降管与电磁沉降环一般随坝体填筑安装埋设,也可钻孔安装埋设。若沉降管兼具测斜功

能时,应参照7.2.2.11测斜管安装检验要素安装沉降管。

b)沉降管与电磁沉降环随坝体填筑安装埋设可采用坑式或非坑式两张方法。坝体填筑安装埋

设一般应在坝基钻孔,深度宜大于1.5m,安装沉降管(带沉降环),沉降管底部安装管盖,

孔内用水泥砂浆回填。

c)坝体填筑时,根据设计沉降环设置间距,在沉降环安装位置用细料找平,沉降管外部套上

沉降环,安放水平,再用细料覆盖沉降环。沉降管周围应用小型机械人工夯实,并注意控

制沉降管的铅直度。

d)沉降管接管加长时,宜根据预估沉降量,每间隔一定高度设置伸缩节(波纹管或其他)。

e)沉降管随坝体填筑每接长一节管,必须进行一次测读,并定期测定管口高程。

f)钻孔埋设,在坝顶钻孔至设计深度,孔径应满足沉降环直径要求,孔底宜深入至稳定岩(土)

体不少于2m,并灌浆固结;以上则应采用粗砂回填至孔口,适量冲水密实。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理认证的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单位原始记录数据、基本资料表。

7.3观测和数据处理

7.3.1主控项目

7.3.1.1观测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依据施工资料和监测资料,评价每类监测项目采用的方法、手段或设备能否达到规

定的精度。

7.3.1.2监测设施应随主体工程土建施工的进展及时埋设安装,并在首次蓄水前取得初始值。各种

初始值应至少连续测读2次,合格后取均值使用。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测资料、对主要项目基准值的取得时间进行统计,评价其是否满足相应阶段

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7.3.1.3观测仪器、二次仪表等监测仪器设备应定期送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验,或

按规定进行自检。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检查观测仪器、二次仪表等设备的检定、校准证书或自检报告等。

19

7.3.2一般项目

7.3.2.1监测频次应满足设计要求。遇特殊情况(如高水位、库水位骤降、特大暴雨、强地震等)

和工程出现不安全征兆时应增加测次。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依据监测资料、对主要项目的监测频次进行统计,评价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7.3.2.2水平位移监测网观测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测角标称精度应优于1”的观测仪器,照准目标应使用具有调平装置的棱

镜或觇牌。

b)边长观测宜采用测距标称精度应优于1mm±10-6×D(D为所测距离,单位mm)的观测仪

器。

c)当采用GNSS观测时,宜采用静态标称精度优于3mm±10-6×D(D为所测距离,单位mm)

的观测仪器。

d)水平角观测与限差要求应按照GB/T17942有关的规定执行。

e)边长观测与限差要求应按照GB/T16818有关的规定执行。

f)当采用GNSS观测时,接收机天线的水准器应严格居中,天线定向标志线指向正北,天线

相位中心高度应量取2次,两次较差应不大于1mm;观测前应做好星历预报,以选择最佳

监测时机;观测基本技术要求应满足表7.3-1要求;观测时段数及时段长度不宜低于GB/T

18314中C级GPS网有关规定要求。

表1GNSS观测基本技术要求

卫星截止高度角(°)同步有效监测卫星数卫星分布象限数采样间隔(s)

≥15≥5≥3≥15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检查仪器仪表的检验、检测资料,原始观测记录和计算资料。

7.3.2.3垂直位移监测网观测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垂直位移监测网观测宜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0.5mm的观测仪器。

b)观测要求和测站限差根据大坝类型的不同而异,应符合GB/T12897和GB/T12898的规定。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检查仪器和设备的检验、检测资料,原始观测记录和计算资料。

7.3.2.4测角交会观测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水平角观测仪器照准目标应使用具有调平装置的棱镜或觇牌。

b)采用方向法观测法测量水平角,应至少观测4测回。

c)每一方向均应采用“双照准法”观测,两次照准目标读数之差应小于4"。

检验数量:抽查;

20

检验方法:检查全站仪、觇牌的检验、检测资料,原始观测记录和计算资料。

7.3.2.5测边交会观测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边长观测宜采用测距标称精度应应优于1mm±10-6×D(D为所测距离,单位mm)的观测仪

器。

b)边长测量观测要求和测站限差应符合GB/T16818中的规定。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检查全站仪、气象仪表的检验、检测资料,原始观测记录和计算资料。

7.3.2.6垂直位移观测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7.3.2.6.1水准测量

a)水准测量宜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0.5mm的观测仪器。

b)观测要求和测站限差应符合GB/T12897、GB/T12898中的规定。

7.3.2.6.2三角高程测量

a)三角高程测量宜采用测角标称精度应不低于1"、测距标称精度应应优于1mm±10-6×D(D为

所测距离,单位mm)的观测仪器,照准目标应使用具有调平装置的棱镜或觇牌。

b)推算高程的边长宜小于500m,每条边的中误差应小于3mm。

c)垂直角观测宜对向观测6测回,测回差不得大于6"。

d)仪器高和觇标高度的量测应精确至0.1mm。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检查仪器和设备的检验、检测资料,原始观测记录和计算资料。

7.3.2.7视准线观测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观测时,宜在两端工作基点上监测邻近的1/2的测点。

b)每一测次应观测二测回,每测回包括正、倒镜各照准觇标两次并读数两次,取均值作为该

测回之观测值。正镜或倒镜两次读数差应不大于2mm,两测回观测值之差应不大于1.5mm。

c)当采用小角法监测时,各测次均应使用同一个读盘分划线。当各测点均为固定的觇牌(或

棱镜),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小角法观测时,正镜或倒镜两次读数差应不大于4〃,两测回观测值之

差应不大于3〃。

检验数量:抽查;

检验方法:检查全站仪、觇牌、棱镜的检验、检测资料,原始观测记录和计算资料,测试组现

场检测。

7.3.2.8垂线观测检验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a)观测过程中,垂线应处于自由状态,倒垂线浮体的浮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b)用光学垂线坐标仪人工监测前后,应检测仪器零位,并计算其与首次零位之差,取前后零

位差之平均值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