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_第1页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_第2页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_第3页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_第4页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半个世纪以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同样还 是在这本书中,费老也告诉我们,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共同经营 着家庭事业。虽然还有天下与国家等关系的存在,但它们在客观上离自己太遥远。大多数人 都过着守望相助的生活。差序格局概念的提出,实现了我们从理论上来认识乡土中国之可能,其解释力之强大 已成为中国社会学的一个经典概念。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林林总总的理论 和概念都是西方学术的舶来品。他们给我们输入什么理论、概念和方法,我们就用什么理 论、概念和方法;他们建立了什么新

2、的学派,我们就赶紧学习并介绍什么学派。正是在这层 意义上,差序格局的提出显现了它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范例和 理论方向。遗憾的是,这个概念一花独放了 60多年,没有呼应,没有发展。当中国学术界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中国社会的理论模式之时,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 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由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经 验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鲜见。仅就农民城乡流动问题而言,即有“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等话语主题。总之, 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研究所显现的特点一直是经验研究不少,而理论概括不

3、足,直至我们 在2011年第1期读书上读到吴重庆先生写的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 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此文努力想回答的问题是,今日中国农村究竟是什 么特征的社会,现代中国农村的社会运行逻辑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作者首先回到费老的乡土中国里,对熟人社会的行动特点进 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总结:舆论压人;“面子”有价社会资本”可积累。尽管我们还可能从 其他一些方面来概括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但这三个方面基本上覆盖了传统中国人生活的三 个要素:伦理道德;人情面子;关系运作以及三者叠加起来的权威控制与管理。有关这三个 方面,曾有学者分别尝试过学理性的探讨,并有不少成果问世。但

4、作者的问题是,自上个世 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人口大量外流,中国农村越来越空心化,我们所熟知的乡土中国现在 怎么样了?借助于作者的实际考察,他发现,目前走出农村外出打工的人主要是农村家庭里 面的主事人。他们原本是家庭里的顶梁柱,干农活的主力,社区活动的参与者及利益纠纷的 当事人,如果这些人外出,长年不在家,那么农村的主体就没有了。农村主体的缺失带来的 是乡村伦理道德、人情面子及关系运行方面的变异。于是上述熟人社会的行动特点变成了 : 舆论失灵;“面子”贬值;社会资本流散等。也就等于说上述中国人生活的三个要素的功能退 化了。但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是称之为熟人社会呢?因为外出打工者的根还在那里,他们

5、 会周期性地回到家乡,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重新激活道德、面子和关系等的运作,算一个总 账。(摘编自光明日报乡土中国的变迁作者:翟学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社会是无视天下与国家等关系的熟人社会,大多数人都过着守望相助的生活工 B.除差序格局概念以外,60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使用的概念都是西方学术的舶来品。 C.差序格局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范例和理论方向。 D.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变迁,导致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门见山,在第一段就提出了 “中国

6、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的中心论点。B.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有对当下理论缺失的归纳,更有对理论创新的剖析。C.文章引述农民城乡流动问题,旨在论证农村社会问题研究理论概括不足的观点。D.文章末段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着重论证了 “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成因与表现。.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舆论压人、“面子”有价、“社会资本”可积累是吴先生对乡土中国熟人社会 的行动特点的总结。B.吴重庆先生把研究的问题聚焦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越 来越空心化后,乡土中国的未来走向。C.家庭里的顶梁柱、干农活的主力等这些农村主体的缺失带来的是乡村伦理道德、人 情面子及关系

7、运行方面的变异。D.因为打工者会周期性地回到家乡,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重新激活道德、面子和关系 等的运作,我们还是称之为熟人社会。(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 繁盛与灭绝交替,走向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 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竣工的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参与写作的500 多块图文展板之一,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 粗的理工男之手。如果说,“采种子”

8、是钟扬的“主业”,那么科普则是他最爱的“副业”。在自博馆建设期间,该馆图文项目负责人之一,自博馆研究设计院展览设计部主任鲍其 涧为寻找图文写作顾问“操碎了心”。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 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鲍其涧知道钟扬太忙了,因此想拜托他帮忙牵线或引荐一些专家。令她没想到的是,钟 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我们会毫不客气地把最难的部分留给他。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每次听说钟老师从西藏 回上海了,我们都会立刻和他预约时间,他总是爽快答应。”鲍其涧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 线记者。从2001年起开始和上海科技馆合作,他使用过很多身份,有时是

9、评审专家,有时是科 学顾问,有时是科普活动主讲人,有时是标本捐赠人,有时甚至是供应商。他时不时会出现 在科技馆或者自然博物馆的各个角落,每一次,都带着特定的任务过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赵佳媛是钟扬的学生,她见证了导师这些年在这条不归路” 上越走越远。2003年 2017年,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 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 这样的“网红书”。“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象,语言风格多变,钟老师对推敲文字乐 在其中,他会忽然在吃饭时得意洋洋告诉大家他的译法,当然偶尔会被我们反驳,他也会欣 然接受。”赵佳媛回忆。对中小学生来说,钟扬可以称作“科学队长”了。他连续7年多次为全国中小学生义务

10、进 行形式多样的科普,任学校科学顾问。来自上海实验中学的朱薪宇就深受他的感染。“当时去听教授讲座,一下子就被钟教授生动的演讲吸引住了,从此我就成了教授年龄 最小的学生,并开始跟随他学习科学听他的课,你永远都不会感到无聊,在钟老师的指 引下我慢慢爱上了科学。”朱薪宇说。“做科学传播是件好事情,我当然支持啊! ”在钟扬的鼓励下,朱薪宇和同学们在学校开 设了“学与做科学社”。另外,钟扬还帮这个社团撰写舞台剧脚本,并利用零碎时间帮助同学 们排练。钟扬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精力做科普?赵佳媛认为,与其说科普,不如简单地说是他愿 意教人。“钟老师对批判性思维念念不忘。他觉得对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乃至思维教育非常

11、重 要,他还想着要把大学专业教材改成适合小朋友的音频故事,想着要为孩子们写一本科学故 事书,想着去中学给科学社的孩子们上课,还想着开设更系统化的科学营”赵佳媛说。材料二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主持人问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活动的袁隆平是不是也做 梦,梦见过什么?袁隆平尽管是一位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凡人,当然要做梦。他高兴 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1986年,袁隆平在总结国内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新材料, 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在他的著名论文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中

12、,科学地 将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釉粳亚种优势利用, 再到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若将杂交稻强优组合的优势固定 下来,就可以免除年年制种,成为一系法杂交稻。作为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 把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薨有余,成穗不足;穗 大有余,结实不足。他组织助手和同行,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解决。他主持的 “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863”计划论证,正式立项开展研究,袁隆 平担任了国家“863 - 101 - 01”

13、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两系杂交稻基本研究成功,被中 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科技新闻,并列为榜首。1997年,袁隆平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重要论文。1998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 第18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上和9月在埃及开罗召开的第19届国际水稻会议上,袁隆平发言: 由于采取了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有机结合的技术路线,中国在培育超级稻方面已走在世 界前列。经过中国许多科学家10多年的协作研究,目前技术上的难题已基本解决。袁隆平 预计,亚种间超级杂交稻将在近几年内应用于生产,并将在下世纪初大面积生产中发挥巨大 的增产作用。美国学者唐帕尔伯格在他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袁隆

14、平使“饥饿的威胁 在退却,袁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1998年,经权威的资产评估所评估,“袁隆平品牌无形资产价值1000亿元。在各国水 稻科研工作者心目中,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麦加哪样 的圣地。近十几年来,杂交水稻不断走向世界,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推广,这项技术是 我国转让给美国的第一项农业科技专利。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的兴 起。.下列对材料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直接引用了钟扬的一段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目的是表现他渊博的学识和乐于奉献的一面。B.对设

15、计部主任的求助,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 是源于他对科普的热心。C.从2001年起开始和上海科技馆合作,钟扬使用过很多身份,可以看出他科普工作的 繁忙。D.对学生来说,钟扬连续多次为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可以称作“科 学队长” 了。.下列关于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将杂交稻强优组合的优势固定下来,就可以免除年年制种,成为一系法杂交稻”, 袁隆平认为杂交水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年年制种,不利于推广。B.“经过中国许多科学家10多年的协作研究,目前技术上的难题已基本解决”,这句话 强调“许多科学家10多年的协作研究”,突出

16、集体力量,表现了袁隆平的优秀品格。C.袁隆平在第18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上和第19届国际水稻会议上的发言预计,亚种间 超级杂交稻将在下世纪初大面积生产中发挥巨大的增产作用。D. “袁隆平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高达1000亿元,在各国农民和水稻科研工作者心目 中,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麦加”那样的圣地。6 .结合材料一,概括钟扬在科普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一盏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槌,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还刷新着人类 文明的边疆,扩充着社会的审美。工匠精神

17、从来都不是什么,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 “二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 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卜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枯细枝末节 B.孤雕虫小技 C.枯雕虫小技 D.孤细枝末节A.枯细枝末节 B.孤雕虫小技 C.枯雕虫小技 D.孤细枝末节闭塞眼睛捉麻雀 躲进小楼成一统 闭塞眼睛捉

18、麻雀 躲进小楼成一统高树 倡导 高树 倡导.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B.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 限于此。C.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D.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更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B.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扩充着人类的文明C.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19、D.更刷新着人类文明的边疆,扩充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 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 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 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 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 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 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

20、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 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她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材料二:(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 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 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 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

21、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 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 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 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 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 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材料四: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 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

22、状只是稍微厌恶,或 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 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 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 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 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来源同材料三)10.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B.人类生来就

23、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 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 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 “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

24、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 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1)事实依据:(2)理论依据:【答案】LB【解析】A项“无视天下与国家等关系”错,“无视”是主观上的忽视,原文只是说 它们“在客观上离自己太遥远二C项”为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错,“社会科学”是“社会 学”的上位概念,二者有包含关系,不可等同。D项,强加因果。“深刻的社会变迁”与“尚 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A【解析】“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况且也不是开门见山提 出来的。【解析】“乡土中国的未来走向”错误,原文吴先生是要研究“我们所熟知的乡土 中国现在怎么样了”。A (曲解文意,“目的是表现他渊博的学识和乐于奉献的一面”错,从第二段的内容 来看,这一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