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00练(含答案)_第1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00练(含答案)_第2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00练(含答案)_第3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00练(含答案)_第4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00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000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北京冬奥会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鲜明地表现了奥运会的。 优秀传统文化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审美趣味。中 央领导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 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 力。”在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将中国古代关于岁月的算 法及其表达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进行了一次生动展现。开幕式“奥运五环”的亮相 那么采用了李白诗

2、歌中“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让黄河水铺满整个大地,,,在鸟巢 舞台中央()。北京冬奥会不仅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而且以科技手段、时代精 神重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 。(摘自光明日报2022. 2. 23用好北京冬奥会的文化遗产).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构想 构思 构思 构想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拔地而起高耸入云A.融合萃取B.融和荟萃C.融合荟萃D.融和萃取.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审美趣味。B.优秀传统文化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

3、的内在追求和审美趣味,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C.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审美趣味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气质。D.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审美趣味,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气 质。.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不管对一个时代,还是对一个地区而言,良好的文学生态都非常重要,它是文学可持续 开展的保证。良好的文学生态指标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不断补充、日益壮大的文学人口和多 样性的文学性状。而这两点,都离不开众多的文学内刊。从文学的正态分布来讲,良好的文 学生态

4、应该是正金字塔形的。决定一个时代、民族和国家的文学高度的当然是名家名作,包括权威性的学刊物与出版机构,他们高居在金字塔的塔尖。但是塔尖是以塔身、塔基为基础 的,如果没有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塔尖。回顾新时期以来的作家成长史,有许多大家都是从 内刊和民刊发表作品开始自己的文学道路的。不管是从写作还是从阅读上来讲,文学内刊都 在不断地培植我们的文学人口,而文学人口的多少,应该成为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文学繁荣 的重要的标志,更是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文明素质与文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以下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改写,最能突出强调“文学内刊”作用大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文学人口的增加,离不开文学内刊的培植,不管

5、从写作上讲,还是从阅读上讲。.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文明素质和文学素养的高低,跟文学内刊的关系难道不大吗?C. 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文学繁荣,文明素质和文学素养的提升靠什么?靠文学内刊。D.文学内刊,是文学人口增殖的摇篮,是文学繁荣的基础,是文明素质提升的保障。5.根据材料内容填空,补全“良好的文学生态”的形成过程,每空不多于15个字。(5 分)一培植更多的文学人口一 (2)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秋怀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秋怀罗公升旧日方山子,凄凉寄一箪。虫声来倦枕,秋思入凭栏。已是肱三折,那堪指一

6、弹。中宵更风雨,谁念客毡寒。【注】万钱,丰厚的官俸。罗公升,永丰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宋亡那么倾资力 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方山子,北宋人陈情,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庵 居蔬食,不与世相闻“肱”,指手臂。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就是久病成医的意思。.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欧诗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运用反问句式,点明了诗人热爱国家而又 心绪黯然的矛盾。.罗诗颔联,用“秋思”、“虫声”点“秋”字,用“倦枕”“凭栏”二语点“怀”字, 寓“怀于“秋”。C.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

7、国 之心,格调高致。D.这两首诗“实而有条理”,流转自然,语无华饰而爱国情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 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两首诗均以“秋怀”为题,感秋抒怀,情景交融,但表达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首 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古诗词情景默写”,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 (1)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想保全树木的天性,须做到“ , ,其间闪耀着“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3)古代诗人常把“鹿”写进诗中,比方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借 此或展示尚贤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再

8、如“ , ”。【综合训练】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古物原本是运用于过去某个时间、某个场景,发挥具体功用的物品。而当它被历史的洪 流裹挟至宋人面前,就已然是“实物”而非“原物”。“物”剥离了原本的生活场景,而以 “古”冠之。因此,古物在宋人面前呈现的,首先是逝去的时间。“古”承载了厚重的文化 期待和美好幻想,这种期待和幻想,使得“古物”从“旧物”中脱身,成为时间的文化标志。 宋诗中的古物书写,往往就显现出这种时间的质感。古物是前代的遗存,诗人面对古物,就如同面对一个逝去王朝的兴亡浮沉。“物”因古” 而非凡,因此在诗歌书写中,“物”往往让位于“古”古物承载历史记忆,凝聚成固定的

9、审 美联想,以至于诗人在提笔之时,首先涌上心头的便是那段逝去的历史,那份共同的文化记 忆。宋人对物之审美的个性化,被认为是宋诗的重要特色,并由此引发诗歌抒情形态的转变。 而当诗人面对古物,历史怀想难以回避,古物也由此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古物具有显著的时间属性,诗人以古物入诗,或有意、或无心地运用时间策略,从而增 强了诗歌表现力。苏轼舟中听大人弹琴表达了夜晚在舟中听父亲弹琴的经历:“弹琴江 浦夜漏永,敛证窃听独激昂。风松瀑布已清绝,更爱玉佩声琅铛。自从郑卫乱雅乐,古器残 缺世已忘。千家寥落独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阅兴亡。世人不容独反古,强以新曲求铿锵。微 音淡弄忽变转,数声浮脆如笙簧。无精枯

10、木今尚尔,何况古意堕渺茫。江空月出人响绝,夜 阑更请弹文王,”全篇存在两个时间一一现实时间和历史时间。诗歌以“夜漏永”开头, 以“夜阑”结尾,现实时间是流动的,夜晚在渐渐消逝。在流动的现实时间中,诗歌嵌入了 历史时间。古物的雅正之音,打破了时间秩序,将远古拉近,诗人在现实时间里遭遇了历史 时间。古物的参与,造成时间嵌套的效果,古今有别,又浑然一体,诗歌文本显得更加厚重, 也更富表现张力。除了时间嵌套之外,诗人还常用时间收放的策略。假设干年的历史时间浓缩于古物之中, 这是时间收缩;古物也被置于整个时间之中,从过去流到现在,再流向未来,这是时间展放。 苏轼楼观:“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长

11、有幽人悲晋惠,强修遗庙学秦皇。 丹砂久窖井水赤,白术谁烧厨灶香,闻道神仙亦相过,只疑田叟是庚桑。”从秦皇、晋惠, 再到苏轼身处的此刻,一千多年的历史浓缩于老子庙前的古碣之中,古碣既是“阅世如流” 的历史见证者,也必将被后来的历史所见证。古物静默地存在于此时此地,过去和未来却不 言自明。重要的正是那些未曾言说的东西。时间收放并存于诗歌之中,预留出广阔的想象空 间,也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倍增怀古伤古的悲凉之感。因此,时间收放的策略常常被运用 于咏史怀古诗。由此可见,古物自带的时间属性具有丰富的艺术潜能,一经诗人开掘运思,就增加了诗 歌的表现层次和艺术效果。古物对于文学表现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邓

12、淞露阅世如流:古物的时间属性).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最能表达古物“时间属性”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 祥)“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 坚)“高台已倾潮平地,此瓦一坠埋蓬蒿。苔文半灭荒土蚀,战血曾经野火烧。”(欧阳 修).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文章区分“古物”“旧物”的含义,提出了 “物”因“古”而非凡,“物”让位于“古” 的论点。B.文章论证思路清晰,采用总一

13、分一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最后 进行总结。C.文章从时间嵌套和时间收放两个角度,论述了古物的时间属性,既有整体概括,又有 具体举例。D.文章两次引用苏轼诗歌,意在具体论述古物具有显著的时间属性,古物入诗能增强诗 歌表现力。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古物是剥离了原本生活场景的“实物”,因承载了厚重的文化期待和美好幻想,成为 时间的文化标志。B.古物静默,过去和未来却不言自明,咏史怀古诗中巨大的心理落差、深沉的悲凉之感 即是由此而生。C.古物承载历史记忆,是连通今昔的桥梁,诗人往往将情感寄托于古物中,借眼前之物 贯穿古今时空。D.古物经诗人开掘

14、运思,对于文学表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文学、 文化的视角。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文本一: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 炸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铃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 S: “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 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日是卷古 谊假设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祥兴二年二月,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 隹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

15、“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 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 隹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日:“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 为宰相也。”天祥汝然出涕,日:“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 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日:“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 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留梦炎不 可,日:“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 ”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 天祥日:“愿赐一死! ”

16、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日:“孔EI 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史臣日:“志士欲信大义于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 而沉着伏锁,可不谓之仁哉! ”许有壬日:“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宋史卷四百十八)文本二: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 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婵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 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 而

17、器闲,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 公,必不可己。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杨土奇重修文丞相祠记)4.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帝亲拔为第一 /考官王应麟奏日/是卷古谊假设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B.帝亲拔为第一 /考官王应麟奏日/是卷古谊假设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C.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日/是卷古谊假设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D.帝亲拔为第一 /考官王应麟奏日/是卷古谊假设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5.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18、()(3分)A.南人,指原南宋境内的各族人。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分成四等,南人属最下等。B.黄冠,黄色冠帽,多为道士戴用,文中指做道土,文天祥以此为借口是希望逃出营。C.赞,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附于史传后以阐发议论,文中是史官对文天祥的评价。D.伏锁,古代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故称“伏锁”。也泛指被处死。.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了,如果效忠元人,也 能得到高官厚禄,但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B.文天祥在被元人囚禁期间,元人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和为政才华,始终对他很恭敬, 而且想尽一切方法劝他投降归附工

19、C.留梦炎反对释放文天祥,他认为一旦文天祥回到江南再起义兵,会使他们陷入尴尬的 境地。元主虽不忍心,但最终还是杀了文天祥。D.文天祥虽然抗元最终失败,但因为他能舍生取义,沉着赴死,充分表达了儒家“仁” 的精神境界,对此两个文本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4分)(2)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4分).两个文本都评价了文天祥以身许国的行为,请分别概括其主要观点。(3分)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第1000练)【基础训练】(3分)A (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和:融洽和谐。

20、此处指传统与现 代之间的结合,应填“融合”。萃取:是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物质;荟 萃,本指草木丛生的样子,后喻优秀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此处无聚集而是提取 之意,应填萃取。构思:谋划,设想;拟想主题和安排或设计情节。构想:指作家、艺术 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亦指构想的结果,即文中此处“构想”的含义,强调的是 结果而非过程。D.拔地而起:从地上突兀而起。高耸入云:意为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 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此处根据前文应填“拔地而起”。)(3分)B (原句同时存在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的问题。B选项通过调整语序同时解决 了这两个问题。A选项的改动解决了搭配问

21、题,没有解决语序问题。C选项的改动没有照顾 到表意上“内化”和“代表”两方面并重且在逻辑上存在先后次序的要求,应该用并列复句, 而不宜用长单句,造成“内化”一方的表意被弱化,因此不是最优的改动方法。D选项第一 个分句主语蒙后省,也是弱化了 “内化” 一方,强化了第二个分句“代表” 一方,也不是最 优解。而且,C、D两项的改动还会造成全文意脉衔接的不畅。应选B。)(6 分)中国文化特色 水凝结成冰后 进行了创造性转化(每空2分。)(3分)D(A项采用变式句加以强调,但强调点在文学内刊增加文学人口的方式上。 B项采用反问句加以强调,但强调点在文明素质、文学素养与文学内刊二者的关系上。C项 采用设问

22、句加以强调,强调点也在文学内刊的作用上,但概括不够全面,相对D项强调力度 不够。D项虽然是对“文学内刊”作用的直接陈述,但主语“文学内刊”独立,排比的使用 不仅增强了语势,还有助于内容的丰富,即更加全面地概括了文学内刊的作用。)(5 分)创办内刊(和民刊)提供发表平台(3分,“创办”、“内刊”、“提供发表平台” 三方面意思各1分。)形成名家名作(2分)(3分)A (首联表达的是热爱自然而非热爱国家。)(6 分)(1)欧诗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 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3分,每点1分。)(2)罗诗那么表现了深切的亡国之痛。(1分

23、)“凄凉”、“那堪”、“风雨”及“毡 寒”等语,未提国势,却浸透着家国危亡之悲;“指一弹”说明诗人深感岁月蹉跖,认识到 东山再起的渺茫,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无奈和苦闷;“谁念”表现出自己力图恢复的努力无人 能解的孤独、失望和愤慨。(分析局部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给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6 分)(1)汩余假设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2)其蔚也假设子其置也假设弃(3)例如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例如二: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例如三: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李白访戴天山道土不遇)(每句1分,错字、漏字、书写不规范均不得分。)【综

24、合训练】(3 分)D【解析】诗句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写到铜雀台没落得渐成平 地,只剩下一片瓦埋在蓬蒿之中,苔文半灭,荒土侵蚀,瓦上战士的血迹曾经受野火的燃烧。 诗歌借古物“瓦”表达了自汉至魏晋时期历史的兴衰,表达了古物显著的时间属性。(3 分)A【解析】“提出了 物因古而非凡,物让位于古的论点”有误,全文论 述的中心论点是古物具有显著的时间属性。(3 分)B【解析】“咏史怀古诗中巨大的心理落差、深沉的悲凉之感即是由此而生”以偏概全。 古物入诗,运用时间策略,能“预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也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倍增怀古 伤古的悲凉之感”,但不仅仅“由此而生”。(3 分)D(3分)C

25、 (此处为文天祥的遗书,后人用“衣带中赞”指精忠报国的遗书。)(3分)B (并非始终恭敬)(8 分)“死后如果不置身在他们中间享受祭祀,就不是大丈夫。”二十岁考中进士,在 集英殿考策问。(4分,没、举、对策各1分,大意1分。)(2)而最终理想没有实现,大概是因为天命不佑护大宋的原因。(4分,卒、遂、以 各1分,大意1分。)(3 分)(1)文本一赞美文天祥志向坚定,忠心耿耿,不可用成败结果评价他。(1分)(2) 文本二赞美文天祥为国竭忠尽智,百折不回;在南宋杀身成仁的忠臣中,文天祥是当之无愧 的第一。(2分)(意思对即可。)【文言文参考译文】文本一:文天祥,字宋璐,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身材高大

26、相貌堂堂,漂亮白皙像玉石,眉清目秀, 顾盼生辉。在童子时,看到学校祭供的同乡先辈欧阳修、杨邦、胡铃像,谥号都叫“忠”,就 景仰他们,说:“死后如果不置身在他们中间享受祭祀,就不是大丈夫。二十岁考中进士,在 集英殿考策问。当时宋理宗在位时间长,政务渐渐懈怠,文天祥以遵循天意不懈怠作答,长 达一万多字,不起草稿,一挥而就。皇帝亲自选拔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这份答卷 流露的古风(古代贤人的风义)如龟镜一般可供人学习,他的忠心像铁石,所以臣冒昧地为 您获得人才而庆贺。”祥兴二年二月,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 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 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 张弘范不听,一 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 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笑了笑不再强 逼文天祥了。崖山被攻破之后,元军举行宴会,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