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教学设计·吴喜勤_第1页
《雷电颂》教学设计·吴喜勤_第2页
《雷电颂》教学设计·吴喜勤_第3页
《雷电颂》教学设计·吴喜勤_第4页
《雷电颂》教学设计·吴喜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参赛作品登记表姓名吴喜勤性别女教龄22年龄41Email386823971手系电话职称中教一级通讯地址湖北省麻城市中驿镇中心学校 邮编438304征文类别教学设计(B)教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参赛调查2006 2007 2008 2009(您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哪几届征文大赛,请在相应的年份后打勾)作品名称雷电颂教学设计摘要我结合学生平时的阅读内容和习惯简单分析一下学生不理解的原因。我将之归纳为三点:一、文章中狂飙突进的语言风格不是现在的学生可以接受的,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抒情。二、学生无法理解屈原近乎疯狂的抒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刺

2、激了屈原。三、学生与郭沫若之间的时代隔阂过深,无法理解文中蕴含的反抗精神。因此,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需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引导,才能有效地打动学生。我们可以从把握诗人最主要的情感入手,先从整体上把握全课的情感基调,再通过对局部字句的品读,把握具体语段的情感内涵。综上所述,教学本课之前必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相关的戏剧内容有所了解,从而了解到屈原在目睹祖国一步步走向黑暗时的痛苦,再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在此过程中以指导朗读的形式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时代背景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涵。关键词雷电颂教学设计、朗读、爱国情感雷电颂教学设计麻城中馆驿

3、中心学校 吴喜勤一、教材分析:雷电颂向来被认为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学生无法理解文中语句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不理解抒情的作用。而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在理解文中情感的基础上理解文中一系列意象的象征含义。我们在教学这一课时均以朗读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希望以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但是如果学生不能真正为文中的情感所打动,那么无论读多少遍,学生也不会真正地朗读出感情,更不能理解文中抒情的作用。对于文中各类象征形象的理解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此,学习本课的关键就在于理解文中蕴含的情感。二、学情分析:我结合学生平时的阅读内容和习惯简单分析一下学生不理解的原因。我将之归纳为三点:一、文章中狂飙突

4、进的语言风格不是现在的学生可以接受的,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抒情。二、学生无法理解屈原近乎疯狂的抒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刺激了屈原。三、学生与郭沫若之间的时代隔阂过深,无法理解文中蕴含的反抗精神。因此,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需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引导,才能有效地打动学生。我们可以从把握诗人最主要的情感入手,先从整体上把握全课的情感基调,再通过对局部字句的品读,把握具体语段的情感内涵。综上所述,教学本课之前必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相关的戏剧内容有所了解,从而了解到屈原在目睹祖国一步步走向黑暗时的痛苦,再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在此过程中以指导朗读的形式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的内容,

5、再结合时代背景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涵。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味文中抒情主人公的深沉奔放的情感及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了解中国古代第一位诗人屈原的人生经历。能力目标:1、通过朗诵,体会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更加含蓄、深沉、凝练。2、通过学生朗读,结合老师指导,理解文中各个意象的象征含义。情感目标:反复吟诵这首散文诗,把握作品的诗情,诗味和诗理,感悟作者通过屈原所传递出的爱国情感。四、教学重点1体味文中抒情主人公的深沉奔放的情感及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了解中国古代第一位诗人屈原的人生经历。2、通过学生朗读,结合老师指导,理解文中各个意象的象

6、征含义。五、教学难点:反复吟诵这首散文诗,把握作品的诗情,诗味和诗理,感悟作者通过屈原所传递出的爱国情感。六、教学准备:屈原怀沙、天问、渔父、离骚节选,背景材料等CAI课件预习作业:细读全文,归纳一下本文中出现的各种形象,并根据抒情主人公对其的不同态度将之分类七、教学过程:1、导入两千多年前,一位诗人面对眼前的世界,一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祖国,感到迷惑不解。这个曾经强大的祖国为何会如此迅速地败落,为什么自己的良苦用心却无人理会,最终向这个世界发出一系列疑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节选,译文:“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帝有何祈求?”)请大

7、家朗读这一部分,思考一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感情。这一声呐喊,穿越了两千年的时空,最终又一次在1942年重庆上轰响,震撼着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内心,而其中最令人振奋的一段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雷电颂。2、检查预习,感知文意。课文预习提示中的“独白”一词指什么?(心理描写,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在本文中,主人公是借助一系列自然现象及不同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那么文中究竟出现了哪些形象,依据屈原的不同态度,大家觉得可以将之分为几类?请大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说明分类的理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归纳:风、雷、电(呼唤它们摧毁眼前的黑暗)、洞庭湖、长江、东海、小岛(渴望走入它们的世界)、土偶木

8、梗(愤怒地指责、控诉)总结文中的情感:痛恨黑暗,向往光明,顽强战斗精神。3、朗读指导过渡语:屈原是怎样的人?或许你有已经有了答案,可是今天,我们要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屈原,让我们通过朗读,赋予文字以生命,点燃心中的激情,荡涤心中的尘埃语气,感受文中的主要情感倾向。语气是情感表达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体会人物情感的最好途径。下面这几个句子,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为什么?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东君?(学生活动,依据提示,明确朗读的语气,再朗读,先个别读,再齐读)提示:结合上下文及对戏剧内容的介绍,感受屈原所处的时代的黑暗。对照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9、醒安能以自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文“全体都混浊,只有我一个人干净,大家都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清醒哪能够以干净的身子,沾染外界的污垢”)的诗句,思考屈原呼唤风的原因。(对现实黑暗的愤恨,表达自己不屈的意志)屈原对于风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期盼、颂扬)屈原还对文中的哪些意象表达了同样的情感?(风雷电)屈原对于剧中众神的情感又是什么样的?(对他们的蔑视与批判)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批判他们的原因是什么?(无能、愚昧)补充戏剧中的郑袖勾结张仪出卖国家利益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张仪选派中原的美女,而楚怀王偏听偏信,根本不听屈原的辩解。再对照离骚中对世人的描写“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

10、,各兴心而嫉妒”(译文“大家都竞争着在以酒食为征逐,贪财好利的心事全然不知满足。大家都宽恕着自己而猜忌别人,大家都在斗着心机而互相嫉妒”)。说说剧中的众神是什么人的化身?(就是楚国贵族的写照,也代表历史上自私短视、昏庸无道的统治者,是黑暗势力的化身)面对这些统治者屈原屈服了吗?他凭借什么与之斗争?(风雷电)于是自然界的风雷电就有新的含义,是什么?(与黑暗世界抗争,改变黑暗世界的力量)风雷电都在呼唤光明,创造光明,而光明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屈原也渴望自己来到长江、东海及无名的小岛,这里就是他心目中理想世界的化身,这里是光明、自由的。总结:这种用某种具体的事物表达特殊含义的手法,叫做象征。作者在这里

11、用风雷电象征对光明的渴望以及与黑暗世界的抗争。拓展:从文章中任选一句话,揣摩语气,朗读评析。语调,把握情感的变化。语调主要包括抑扬顿挫(下降、上升、停顿、转折。形容声音、语调等跌宕起伏,节奏分明,富有变化)与轻重缓急两种情况,这是与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的。请大家朗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读出语调的变化。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

12、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提示:语调下降、上升、停顿与主人公情感的起伏是相对应的,在这段文字中,你能够感受到屈原的情感起伏了吗?找出文中情感与主体内容不相同的语句。(“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语调的轻重缓重与情感的激烈与平静相对应,大家在文中找出表现情感最激烈的语句。(“你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避开”)(学生活动:先齐读,指导后自读,再由个别学生先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齐读)总结:作者在这里用第二人称来呼唤风雷电,这种修辞手法叫什么?(呼告)通过这种手法,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面对强大的黑暗力量,屈原知道双方力量的悬殊,但他依然表现出对

13、光明的不懈追求,这里情感的变化正是他精神的体现。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看文中表现出什么精神。4、体会精神。对照屈原的诗句,感受本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有什么不同?朗诵怀沙片段:“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译文:无休无止的悲哀,令人深长叹息。世间混浊无人了解我,和别人没什么可说。死就死吧,不可回避,我不想爱惜身体。光明磊落的先贤呵,你们是我的楷模!)感受其中的精神,对照课文的内容,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屈原是不可能写出雷电颂这样的作品的,郭沫若之所以创造出这样的作品,与当时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补充背景:1941年祖国山川

14、正遭日寇践踏,山河破碎,家园被毁,人民流离而同时,“皖南事变”的血腥,窒息着国统区每颗进步心灵,愤怒了华夏每一个正直的灵魂郭沫若在原先的构想中,是要把屈原写成一部时间跨度达成20年的作品,其间屈原的命运也几经沉浮,最终在国家遭遇毁灭性打击后自杀殉国。但在这部作品中,时间被浓缩为一天,屈原也奔向汉北,与当地人民一起抵抗秦军的侵略。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甚至要改变历史人物的结局?选择一段情感比较强烈一点的,齐读体会(预设第8段)朗读设计:学生读教师指导领读7段学生跟读8段情感激发: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毁楚齐盟约,依附秦国,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面对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国,失

15、去自由的诗人满腔忧愤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屈原,屈原就是你,你眼望着奸臣当道,祖国即将毁灭,大殿外雷声轰鸣,狂风大作,闪电霍霍读8节5、拓展练习:本文在写作上多用象征手法,也就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同时接合了呼告的修辞手法,也就是多用第二人称直呼文中的人或物,以增强情感及感染力。请大家模仿文中的写法,对自然界的事物写一段相关的描写。板书设计:雷电颂郭沫若颂屈原对黑暗的愤激 爱国爱民对光明的礼赞 忠贞不屈斥责神鬼偶像 浩然正气抨击昏庸当权 英勇无畏八、教学反思我在训练练学生朗读语调及语气时明确了本课中主要意象的象征含义,并结合屈原的相关作品,感受其精神的伟大及影响力。同时,我也将郭沫若原本的剧本设计与课后的戏剧提要进行比较,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本出戏剧的时代意义。此刻,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从而更有情感地朗读本课。在实际教学中,我感觉到在我任教的两个班中,一个班的学生情绪被充分调动了,原本平淡的朗读也主动表现出了抑扬顿挫的变化与缓急相间的节奏感。在另一个班,学生的表现要差了不少。我感觉,这与我在课上对学生的激励有着关系。在一个班级中,我的鼓励较多,最终使学生的情绪得以高昂起来。而陈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