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界定_第1页
浅论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界定_第2页
浅论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界定_第3页
浅论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界定_第4页
浅论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界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界定摘要:刑事和解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新理 念,它是对我国传统刑事诉讼的反思, 也是对新的刑事司法理念的探索。 近年来 无论是法律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在积极的探索刑事和解制度。作为基层法院或者 法官,要探讨刑事和解必须首先对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的概念有个界定,它是研究探讨审判阶段刑事和解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所以笔者提出审判阶段刑事和 解是指在刑事审判阶段,被害人与犯罪人在法官的主持下,自愿就被害人补偿进 行对话、协商,使犯罪人责任承担具有轻缓化的一种犯罪处置方式。该定义具有的基本内涵为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是一种犯罪处置方式,发生在审判阶段,由法官

2、作为中间人,内容是被害人与被告人自愿的进行对话、 协商,结果是使被告人 的刑事责任得到轻缓化处理。并明确了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与民事调解、私了、 刑事谅解、辩诉交易等概念的区别。关键词: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犯罪处置方式、轻缓化一、问题的提出刑事和解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新理念,它是对我国传统刑事诉讼的反思,也是对新的刑事司法理念的探索。近年来全国很 多地方的司法机关,特别是检察机关,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甚至形成了一些 指导性的文件,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果。例如,无锡市的公检法司关于刑事 和解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理论界也对刑事和解作了探讨, 主要集中在刑事 和解的理

3、论基础、刑事和解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对刑事和解的程序设计,而对审 判阶段的刑事和解的探讨比较少。尽管如此,一些地方法院还是在进行积极探索, 例如无锡市中院及基层法院的刑事和解试点,再如 20XX年郑州市中院对河南首 例重罪案刑事和解后,被告人得到轻判。可以说,不论是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 刑事和解都在成长中。刑事和解现象的出现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第一,它从来不 是在什么有系统的、现成的理论指导下展开的一项改革,这项改革实际上是司法 实践中带有一定自生自发性的、自下而上的一个改革试验。第二,刑事和解制度 没有一个固有的模式,它基本上是边探索、边试验、边调整。所以笔者认为作为 基层法院或者法官,要探

4、讨刑事和解必须首先对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的概念(以下简称为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有个界定,它是研究探讨审判阶段刑事和解其他 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正如陈兴良教授认为任何科学的发展, 总是与构成该学科内 容的概念的明确和完整紧密的。只有在概念统一,内涵确切的条件下,才有可能 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二、和解的释义所谓“和解”从字面含义来看,“和”的含义是“平和、和缓、和谐、和睦”, 而“和解”的含义则是“不再争执, 归于和好”。可见,日常用语意义上的“和 解”实际上就是以平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中“和”是手段,“解”是目的。 在人类原始社会末期就存在着以赎金代替复仇的纠纷解决机制。和解的思想渊源于中国古代儒

5、家思想倡导的人和、兼爱、不争、至善,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正如 孔子所言:“礼之用,和为贵”,“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就是要求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要轻易做出判决,要采取双方都乐于接受的调解方式解决纠 纷,以“无讼”作为审判的最终价值追求, 在其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古代一直以 “贱讼”思想占主导地位,直到明清时期江南等地区才出现“健讼”的现象,但是被誉为“东方一枝花”的调解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马锡五审判模式”到近几年最高法对各级法院的调解工作要求,都把调解或和解作为纠纷的主要解 决方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法院应有的作用。 在西方国家的诉讼理论 上,和解可分为诉讼外和解与诉讼上和解

6、。 通常意义上的诉讼上和解是指在诉讼 系属中,当事人双方于诉讼的期日,在法官的参与下经协商和让步而达成的以终 结诉讼为目的的合意。由此可以看出此处的诉讼上和解主要是指在审判阶段的和 解。三、刑事和解的释义关于刑事和解的诸种观点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刘凌梅学者认为,刑事和解,又称加害人与被害者的和解(即Victim-Offender-Reconciliation,简称 VOR,是指在犯罪后,经由调停人,使加害者和被害者直接相谈、协商,解决纠纷冲突。其目的是恢复加害人和被害 者的和睦关系,并使罪犯改过自新,复归社会。这种理解实际上是对西方 VOR的 翻译。(二)宋英辉教授认为,我们

7、现在的刑事和解,实际上并不是刑事案件刑事 部分的和解,而是在刑事案件的民事部分和解后, 被害人对加害人刑事处罚有一 个宽容的态度,有关机关通过审查,对加害人作出比较宽缓的处理。因此,刑事 和解并不是当事人对刑事部分的处分,这一点与辩诉交易有本质的区别。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刑事和解,并不 违反法律的基本规定。当然,有学者主张刑事部分也可以和解, 但在目前的法律 框架下做不到,刑事部分的和解是将来立法解决的问题。(三)陈光中、葛琳博士认为,刑事和解是一种以协商合作形式恢复原有秩 序的案件解决方式,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形式与 被害人达成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

8、事责任, 免除处罚或者从轻 处罚的一种制度。从以上的刑事和解的定义可以看出都是将刑事和解的概念尽量细化,我们并不反对这种做法,但是毕竟现代意义的刑事和解出现在 20世纪70年代,还是个 新生事物,实践初步展开,理论正在探讨,诸多问题还没有深入研究形成统一的 共识。所以,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情况下应当把刑事和解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概念, 不能将范围定义的过于狭窄。例如,有学者认为“刑事和解是指控辩双方在刑事 诉讼中,通过对话和协商,就刑事纠纷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终结诉讼,不 再将案件移交法庭审判的活动。”就将刑事和解看成是在审查起诉阶段的刑事和 解,从而排除了侦查、审判,甚至执行阶段的刑事和解。孙勤

9、博士认为刑事和解, 是指刑事诉讼活动中,被害人与犯罪人在某种机构或者人员的主持下,自愿就被害补偿进行对话,协商,使犯罪人责任承担具有宽缓倾向的一种犯罪处置方式。 笔者赞同孙勤博士的意见,将刑事和解界定为一个开放性的概念, 笔者在此基础 上提出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概念。四、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审判阶段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审判阶段, 被害人与犯罪人在法官的 主持下,自愿就被害人补偿进行对话、协商,使犯罪人责任承担具有轻缓化的一 种犯罪处置方式。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定义具有以下基本内涵:(一)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是一种犯罪处置方式。按照传统刑罚观,刑罚的 根据主要有报应刑论和目的刑论, 报应刑

10、论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刑罚就是 对犯罪分子做坏事的一种报应,目的刑论强调刑罚的主要目的是一般预防和特殊 预防的统一,即使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的人承担刑事责任,防止其以后重新犯 罪和防止那些尚未犯罪的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不管是报应刑论还是目的刑论都可 归纳为刑罚裁量和刑罚执行这两个方面。 而刑事和解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的刑罚方 式,它是以传统的刑罚为基础,吸纳了新的方式,例如在实践中有的被告人家庭 条件不好,通过协商确定,被告人给受害人种植、收割庄稼,帮受害人做房子等等方式。刑罚的本质存在四种理解可能: 一是刑罚适用方式,二是刑事责任承担 方式,三是刑罚执行方式,四是犯罪处置方式。笔者也赞同第四

11、种理解因为刑罚 适用、刑事责任承担、刑罚执行都不能涵盖刑事和解的责任承担方式,只有犯罪 处置方式可以更全面的反应现象,揭示了刑事和解的本质。(二)刑事和解是发生在审判阶段,由法官作为中间人。既然案件移送到了法院,大部分案件经过公安机关的侦查和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基本上确定了被告人有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告人自愿认罪,可以更容易的与被害人达成和 解协议。笔者认为,在审判阶段更有利于刑事和解,理由是不管是侦查机关还是 检察机关它们都是站在被告人的对立面,尽量最大可能的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 任,而法官是公正的化身,法官不偏不倚的地位决定了能够中立的对待被告人和 检察机关,在被告人和被害人心中树立了公

12、正的信念。 同时由法官作为中间人主 持刑事和解也体现了司法在处理纷争中的作用,有利于平衡被告人、被害人和国家的利益和地位。需要指出的是,法官在刑事和解中的作用只是做被告人、 被害 人的思想工作,释明法律规定与利害关系,使被告人与被害人在自愿合法的基础 上达成刑事和解协议,法官不得使用胁迫、诱导的方式迫使被告人与被害人达成 刑事和解协议,具体法官该怎么做还有待于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作进一步的探 讨。(三)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内容是被害人与被告人自愿的进行对话、协商。“刑事和解是具有特殊活动内容的犯罪处置方式。在这种活动中,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对话、协商构成刑事和解活动的主要内容。 对话侧重的是双方认识、

13、情感的 沟通交流;协商侧重的是对具体问题的商量协议。 对话、协商的目的在于被害补 偿,包括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而被害补偿又是通过对话协商实现和确定 的。” 11美国犯罪学家约翰 R 戈姆在刑事和解程序:一个实践和理论架 构的考察一文中提出“叙说理论” (Narrative Theory ),叙说理论认为,被 害人叙说是一种有效的心里治疗方式, 被害人在法官的主持下,在和解的过程中 向被告人和法官讲述被害的经历,能够降低其恐惧和焦虑,而且还能在思想上教 育加害人,使其认识到自己所造成的损害,能够时刻的体会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从而使其真诚的认错、觉悟,不再犯罪,积极赔偿被害人,有 利于实现恢复正

14、义。(四)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结果是使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得到轻缓化处理。所谓轻缓化,是指法官对犯罪人的判处比一般情况轻的刑罚, 主要表现在“轻”和“缓”上,“轻”强调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缓”强调积极使用缓刑。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第 18 条提出,对于轻微犯罪等,主观恶性小、人身危险性不大,有悔改表现,被告人 认罪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尽可能地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减轻处罚。 另外还提出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案件, 应被害方的 过错行为引发的案件,案发后真诚悔罪并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的案件,应慎用死 刑立即执行。从以上可以

15、看出,对符合刑事和解案件的被告人轻缓化处理是有现实依据的。需要指出的是,法官在对刑事和解的被告人进行轻缓化处理的过程中 必须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进行裁量,例如我国刑法第263条关于抢劫罪的规 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除了具有减轻情节之外,笔者认为法官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底限, 即 法官不能判决二年有期徒刑更不能判决一年有期徒刑,这时要使被告人得到轻缓 化处理法官可以通过判决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三年执行的方式判决,从而使被告人与被害人服判,也可以防止检察院抗诉。五、审判阶段刑事和解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一)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与法官主导的民事调解法官

16、主导的民事调解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法官可以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居间调处,促使民事纠纷主体相互谅解、 妥协,达成纠纷解决的合意。法官主导的民事调解是私法自治和权利处分原则的 表现,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在审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事人在法官的斡旋下可以适当的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从而使纠纷得到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在刑事诉讼中,自诉案件的调解和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就 属于这一领域。而在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中法官只是一个中间人,法官的任务就是召集双方、释明法律权利与义务、说明利害关系、确认刑事和解协议等等,至 于能不能达成和解,法官不得强迫、引诱,

17、不得偏向任何一方,在整个过程中被 告人与被害人始终站在主导地位。所以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与法官主导型的民事 调解的最大区别就是法官的作用、地位不同,前者法官的作用很小,而后者是纠 纷双方与法官都占主导地位。(二)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与私了私了是指纠纷主体在没有中立的第三者介入的情形下,依靠自身或者他人私人力量解决纠纷的一种机制,其基本特征就是没有中立的第三者并且没有程序 性。与调解相比,私了更强调的纠纷主体的自由处分权, 而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 是发生在审判阶段,也就是说私了这种纠纷解决机制是在还没有进出诉讼程序, 公权力介入之前才能行使的,并且私了没有法官作为中间人,这是两者的明显区 别。(三)审

18、判阶段的刑事和解与刑事谅解有学者认为我国传统诉讼理论中没有“刑事和解”这一概念,应当将Victim-Offe nder-Reco nciliatio n翻译为“刑事谅解”取而代之。“在刑事诉讼中,发生在国家与被追诉人之间的刑事和解与发生在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 的刑事谅解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意义,应当严格地予以区分。和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中一直存在的概念, 甚至已经在刑事自诉理论中使用。 所以,将西方恢复性司法语境下的 Victim-Offender-Reconciliation翻译为刑事谅解而将刑事和解界定为控辩双方之间的和解,不仅能够实现刑事和解概念 与民事和解概念之间的接轨还有利于刑事公诉和解

19、概念与刑事自诉和解概念 之间的并轨。” 12按照该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与刑 事谅解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适用阶段的不同,前者是以被告人与被害人为主 体,法官作为中间人,适用于审判阶段;后者以被告人与控方为主体,适用于审 查起诉阶段。(四)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辩诉交易,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法院开庭审理前,提起控诉的检察官为了换 取被告方作有罪答辩,提供比原来指控更轻的罪名指控或者减少控诉罪行,或者以允诺向法官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建议为条件,与被告方(一般通过律师) 在法庭外进行协商谈判而形成的一种司法制度。” 13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辩诉 交易主要包括指控交易、罪数交易和刑罚交易三个方面,它与审判阶段的刑事和 解主要有以下区别:1、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检察机关与被告人或者辩护人;后者的主体是被告人与被害人。2、产生的原因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