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南_第1页
湖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南_第2页
湖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南_第3页
湖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南_第4页
湖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湖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南(试行)目录 TOC o 1-5 h z 一、总则 61.1、制定指南的目的 61.2、指南适用范围 61.3、编制原则 61.4、主要内容 6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二、总体城市设计 72.1、主要任务 72.2、资料收集与分析 72.3、编制内容 92.4、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102.5、成果要求 11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123.1、主要任务 123.2、资料收集 123.3、重点地区的类型 133.4、重点地区的共性要

2、求 143.5、重点地区的特性要求 163.6、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 213.7、成果要求 24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四、其他类型城市设计 26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五、附则 26、总则1.1、制定指南的目的 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进城市设计 工作,规范城市设计编制内容,依据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住 房城乡建设部第 35 号令)、湖南省实施 细则,结合湖南省实际,制定本指南。1.2、指南适用范围湖南省行政区域内城市 (含县城,下同 )开展城市设计编制工

3、 作可参用本指南,县以下建制镇确需开展城市设计工作的,可 参用。1.3、编制原则重视人的需求。 从人的需求出发,满足人民群众对城 市空间实用、安全、舒适的要求,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突出城市特色。 尊重城市自然人文特征,在保护的基 础上进行总结提炼,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鼓励新技术、新方法。 鼓励运用三维仿真技术、 BIM 等新技术手段,在城市设计编制中应运用新的方法和技术。强调可实施性。 应充分考虑当地发展条件,让城市设 计成果与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充分衔接,保证城市设计的可实 施性。1.4、主要内容本指南主要对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提出技术意见。二、总体城市设计2.1、主要任务

4、总体城市设计应当确定城市风貌特色, 保护自然山水格局, 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明确公共空间体系。确定重要视线景观廊 道及管控要求,划定城市重点区域。2.2、资料收集与分析2.2.1 需搜集的资料 主要搜集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历史人文资源,以及 现状建设方面的资料,并加以研究分析。1、规划区地形图,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2、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等;3、资源条件;4、对现状山水自然条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梳理;5、对现状城市风貌的梳理及相关资料收集;6、主要产业状况;7、城市历史沿革、 性质、 人口和用地规模、 经济发展水平;8、基础设施状况;9、主要风景名

5、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10、环境污染状况;11、土地开发利用情况;12、与城市设计相关的其它资料。2.2.2 城市特征分析(1)历史人文资源分析城市沿革及城市演变历程,收集整理具有鲜明个性的 历史人文特征,包括城市文脉、城市精神和历史文化遗产等。 对历史城区、历史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进行重点 分析。(2)自然生态特征 分析城市整体山水格局和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山体、 河流、湖泊、湿地等。对自然山水特征进行空间方面的概况和 总结。(3)城市建设现状对城市的建成区进行重点分析,包括地标、大型公共设施 和基础设施、重要城市道路、公园绿地等,总结提炼现状建设 特征

6、。(4)市民活动收集市民活动相关资料,对市民活动的内容、组织方式、 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5)上位规划收集整理上位规划对城市设计方面提出的相关控制要求。(6)公众诉求通过各种渠道征求公众意见,了解公众对城市发展、城市 形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3、编制内容2.3.1 总体目标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位规划的相关 要求和城市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城市形象定位。2.3.2 功能定位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各分区功能定位并开展城市 设计工作。如城市设计对功能定位有优化或改善建议,应提出 充分理由并反馈至城市总体规划。2.3.3 城市风貌通过对城市特色资源的分析,发掘和提炼

7、城市文化特色和 空间特征,合理确定城市风貌定位。2.3.4 整体空间形态以城市山水骨架为基础,确定整体空间形态。对现有的城 市山水脉络应提出保护和控制的具体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保护范围。2.3.5 公共开放空间确定重要公共开放空间、公共廊道的控制范围和具体管控 要求。将山体、水系、公园绿地、广场、湿地、景观型道路等 纳入公共开放空间系统。2.3.6 高度控制 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合理确定高度分区。对于城市重点发展 区域应根据城市空间要求因地制宜,并明确高层建筑的控制要 求。对于重要的生态管控区域和重要的公共开敞空间应严格控 制建筑高度,并结合城市设计开展相关视线分析,提出

8、高度控 制的具体要求。2.3.7 视线廊道 确定观景点和观景界面。划定观景点与观景界面之间的廊 道控制范围,对控制范围内的建(构)筑物提出高度、风貌、 色彩等控制引导要求,体现水平和竖向两个方面的视线廊道管 控要求。2.3.8 重点地区的确定 划定对于延续地方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提升风貌品质有 重大影响的区域,形成城市设计重点地区清单。明确重点地区 范围、框架性管控原则和引导要求。城市重点地区是下阶段城 市设计工作的重点管控对象,其管控内容是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编制的依据。2.3.9 实施措施与建议提出总体城市设计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建议。2.4、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总体城市设计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紧密

9、衔接, 不得违反城市 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相关管控内容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管控内容包括: 城市风貌、 山水格局、 整体空间形态、公共开敞空间、高度控制、视线廊道、重点地 区管控要求。2.5、成果要求 由说明书、图纸、附件三部分组成。2.5.1说明书 对城市设计的结论性描述。应对总体目标、功能定位、城 市风貌、整体空间形态、公共开放空间、高度控制、城市重点 地区等设计内容作出结论性要求,明确管控要求,指导下阶段 城市设计工作。2.5.2图纸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 (图纸比例同城市总体规划) 现状部分1、区位图2、历史人文特征分析图3、自然山水特征分析图4、城市建设特征分析图5

10、、现状城市空间形态分析6、其它现状分析图规划部分1、城市风貌规划图2、自然山水格局规划图3、城市整体空间规划图4、公共空间体系规划图5、视线景观廊道控制图6、重点地区划分管控图7、城市设计总平面示意图8、整体鸟瞰图或局部鸟瞰图9、表达设计意图的其他图纸2.5.3附件 附件包括基础资料汇编、专题研究报告等。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3.1、主要任务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应当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注重与山水自 然的共生关系,协调市政工程,组织城市公共空间功能,注重 建筑空间尺度,提出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彩等控制要求。3.2、资料收集上位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对本规划 地区的强制性要求,相邻及周边地

11、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土地利用和人口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公共设施规模 与分布、人口及其分布等;自然景观: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富有特色的开敞空间等;对现状山水自然条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梳理;对现状城市风貌的梳理及相关资料收集;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建筑层数、质量、风貌 等;城市文化: 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 建筑特色、 人文景观节点等资料;行为活动:主要社会群体的行为内容、特征以及活动 的路径、空间等;典型案例:收集分析与规划地区发展条件、发展历程 相似的相关案例,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其它相关资料。3.3、重点地区的类型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地区体现城市历史风貌的地区新城新区重要街道,包

12、括商业街滨水地区,包括沿河、沿湖地带山前地区混合型地区其他能够集中体现和塑造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具有 特殊价值的地区3.4、重点地区的共性要求3.4.1 功能定位与城市风貌 根据上位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要求,结合规划区自身特点 合理确定功能定位。明确规划区的风貌特点,划定风貌分区。 针对不同分区提出风貌控制要求。3.4.2 天际线与建筑高度 依据城市整体的风貌定位,着眼城市空间总体布局,协调 建筑形态,形成层次丰富,富于变化的城市天际线。提出天际 线引导要求,对重要节点的城市天际线进行重点控制。划定建筑高度分区。3.4.3 景观廊道与节点 划定景观廊道的控制范围,对控制范围内的建(构)筑物、 绿

13、化等提出控制或引导要求。明确景观风貌节点的位置和类型,对其周边建(构)筑物 的高度、风貌以及环境景观等提出控制或引导要求。3.4.4 交通组织1)疏解城市交通,落实 “窄马路、密路网 ”的城市道路布局 理念,推广街区制。2)完善公共交通,强化公共交通站点之间的无缝衔接。3)完善慢行系统,结合城市广场、绿地、过街设施、自行 车道等形成完整的城市慢行系统,维持公共性和开放性,为公 众提供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提出慢行系统的具体控制要求。3.4.5 公共开敞空间与重要界面确定重要公共开敞空间的位置、范围。确定重要的城市展 示界面范围,提出展示界面内的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建筑体 量的控制要求。3.4.6

14、 建筑控制1)建筑高度鼓励公共建筑向高层、超高层建筑发展,建筑布局向簇群 化发展,以形成层次丰富、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城市空间形 态。核心区内高层建筑裙房高度不宜大于相临较宽道路红线宽 度。2)建筑风格 建筑设计鼓励简约、现代风格,并在群体统一和谐的基调 中表现建筑的个性,增强可识别性。3)建筑体量严格控制建筑体量,避免出现体量过大的单体建筑。新建 建筑体量应与周边现状建筑协调。4)建筑色彩 鼓励采用明快、淡雅的建筑主体色彩。避免出现突兀的建 筑色彩。新建建筑的色彩应尽量与周边保持协调。5)第五立面重视第五立面的处理,在满足公共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加强高层建筑裙房屋顶绿化。3.4.7 街道尺度根据

15、街道的功能性质,提出合理的空间尺度要求,增加城 市街道空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应保持现有传统街道的路网格局,新建传统街道高宽比值 应考虑人的尺度,体现亲和力和归属感。合理确定街道高宽比。3.4.8 地下空间利用研究地下空间利用条件,提出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域及其 开发规模、功能布局要求;合理组织地下空间的交通流线,对 地下空间的环境、步行系统、出入口、竖向标高衔接等提出控 制和引导要求。鼓励地下空间连通。与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的衔接 强化对市域市政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统筹协调,合理安排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与交通设施、公用设施以及人防工程、 轨道工程、综合管廊管线工程等重大设施布局。3.5、重点地区的

16、特性要求3.5.1 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地区1、高强度开发区结合城市发展要求、轨道交通站点、商业密集区等因素, 合理确定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对开发强度、建筑限高、标志性 建筑提出具体管控要求。2、重要界面确定重要的城市展示界面范围,提出展示界面内的建筑风 格、建筑色彩、建筑体量的控制要求。3、夜景照明 针对商业密集区提出夜景照明的控制要求,包括亮度、照 度、主导色彩等。夜景照明宜结合户外广告统一考虑。3.5.2、城市历史风貌地区1、历史风貌特色 保护和发扬历史文化地区现有的城市功能和风貌特色,维 护风貌区中的文物古迹,维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历史意义的 街道和建筑。建立和谐的、具有认同感、个性特征和体

17、现历史 文脉的城市空间环境。2、落实相关规划强制性要求 落实上位及相关规划强制性要求, 保护文物古迹、 历史(优 秀)建筑、古树名木,保护城市历史格局和空间肌理,延续历 史文脉。3、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延续 深入挖掘特有的街巷肌理、空间格局、历史遗存,加强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评价,注重梳理和强化城市历史文脉特 征和文化底蕴,明确历史文化保护和延续的具体措施。4、与历史建筑协调 结合建筑高度控制要求与重要景观视线分析,提出新建建 筑体量、风格、色彩要素的控制和引导要求。新建建筑应与历史建筑相协调, 避免影响历史建筑的使用或者破坏其空间环境。3.5.3、新城新区1、产业研究 结合上位规划,打造符合

18、新区特色的城市产业功能布局结 构,为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支撑。2、新建建筑风格 从人的感受出发,充分考虑人的空间体验,严格控制建筑 体量、风格、色彩。鼓励采用轻盈、现代感强的建筑形态。3.5.4、重要街道1、无障碍设施 重要街道应重点考虑无障碍设施的设置,沿街公共活动场 所和人流密集区域应考虑无障碍设施的衔接。2、街景立面 确定需要重点打造的城市街景立面,街景立面应富于规律 性和韵律感。根据街道尺度、功能特点对沿线建筑的高度、通 透率、退让距离提出相关控制要求。3、景观控制 植物配置应遵循多样化,多层次、多季相的原则,打造绿 色街道,增加街道的魅力。4、夜景照明 不同区域根据建筑形态与

19、景观环境确定主题。鼓励使用新 技术,设置色彩协调、符合大众审美的夜景照明系统,防止产生“光污染 ”。5、城市家具 增加富有人文气息与艺术气息的城市家具,通过细节处理 提升城市品味。应提出城市家具布置的引导措施。3.5.5、滨水地区1、公共通道鼓励尺度过长的地块内设置通往滨水开敞空间的公共通 道,加强用地与滨水空间的联系。2、滨水区高度控制滨水区域建筑:在平面上,自水体向陆地布局时,应尽量 错位;在高度上,从水体向陆地方向上,应依次递增。河流沿线应打造富于变化的天际线。主要滨水区域临水界 面建筑高度应错落有致,建筑组合应和谐自然。并提出天际线 引导要求。划定滨水区域建筑高度控制分区。3、地标整体

20、的建筑空间尺度应与水系的宽度相协调,临水建筑体 量不宜过大。根据地标的体量确定与水系的后退距离,避免形 成压迫感。地标不宜过多,保证地标的统领性与辨识度。明确地标的位置、形态、体量等控制要求。4、建筑退距临水区域建议在技术管理规定基础上加大建筑退距,增加 水面的开阔性。5、滨水区交通组织 有序组织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既减小外部交通的干扰, 内外又能快捷联通,避免形成交通瓶颈。公共交通体系的合理换乘与接驳,快速疏散人流。 沿江、湖、湿地区域打造特色慢行道,与周边廊道形成完 整的慢行系统。6、岸线设计创造不同的亲水体验空间,岸线应体现自然生态美与人工 创新美。明确岸线控制要求。7、生态安全保护落实

21、上位规划对于生态安全保护的相关要求。完善海绵城 市设计相关内容,增加低影响开发措施。3.5.6、山前地区1、山城共融注重城与山的关系,落实山对城的景观渗透廊道、城对山 的保护措施,打造山城协调,城绿共融的空间格局。2、山体轮廓线通过 BIM 技术或三维动态技术作山体及周边区域的景观视 线分析,并依据分析结论和相关管控要求明确建设区域与山体 的退让距离及建筑限高。保证山体轮廓线的绝对统领地位,使 建设区域与山体协调统一。3、地标 地标建筑高度不应超过三分之二山体高度,且在应从多个 公共视点论证建筑与山体的关系。建筑尺度不宜过大,应与山 体相互融合。明确地标的位置、形态、体量等控制要求。4、山体视

22、线景观廊道 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区域性的视线景观廊道,局部形成 景观节点。挖掘内部重要价值节点,保护其与山体之间的对话 廊道。5、第五立面 临山地区鼓励设置坡屋顶及绿色屋顶。6、生态环境保护 落实上位规划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结合地形特点提 出生态环境重点管控的区域并明确管控要求。3.5.7 其他能够集中体现和塑造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具有 特殊价值的地区根据地区特点自行提出相关管控要求。3.5.8 混合型地区 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混合型重点地区,应落实所有 类型重点区域的管控要求。3.6、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 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的管控要素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具 # 体管控要素见下表:重

23、点地区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一览表重点地区类型管控要素及要求各类型重点地区共性要求功能定位与城市风貌:划定风貌分区及控制要求天际线:提出天际线引导要求建筑控制:建筑高度分区景观廊道与节点:景观廊道控制宽度交通组织:交通优化及慢行系统控制要求公共开敞空间:公共开敞空间的位置、范围建筑控制:确定建筑体量、风格、色彩控制要求街道尺度:合理确定街道高宽比地下空间利用:地下空间连通明确与重大基础设施的衔接内容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地区确疋开发强度分区划定重要界面范围,提出建筑体量、风格、色彩要求提出夜景照明控制要求城市历史风貌区城市风貌与城市特色:明确城市风貌和特色落实相关规划强制性要求:明确具体内容历史文化的保护

24、和延续:明确具体措施新城新区产业研究: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重要街道无障碍设计:体现无障碍设计内容景观控制:植物配置要求街景立面:建筑高度、通透率、退让距离夜景照明:具体照明措施城市家具:城市家具的风格、位置、数量滨水地区公共通道:公共通道的位置、宽度、长度滨水区建筑高度:明确高度分区地标:明确地标的位置、形态、体量建筑退距:加大退距并明确距离交通组织与慢行:明确滨水区慢行道控制要求岸线设计:明确岸线控制要求生态安全保护: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完善海绵城市设计内容山前地区山城共融:体现山体与城市的渗透关系山体轮廓线与建筑咼度:明确山体周边建筑咼度控制要求地标:明确地标的位置、形态、体量视线景观廊道

25、:确定视线景观廊道控制宽度第五立面:明确第五立面形式生态环境保护:落实上位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3.7、成果要求3.7.1 说明书对重点地区功能定位、城市风貌、天际线与高度控制、公 共开放空间、交通组织与慢行系统、景观廊道及其他体现地区 特征的内容作出结论性阐述,明确具体管控要求。3.7.2 图纸( 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鼓励图文结合)现状部分1、区位图2、现状用地分析图3、现状建筑分析图4、城市文化及景观分析图5、自然景观分析图6、其他现状分析图 规划部分(体现重点地区共性的图纸)1、整体风貌规划图2、天际线和高度控制控制图3、道路交通规划图4、公共开敞空间规划图5、街道空间规划图6、地下空间

26、控制图7、城市设计总平面图8、整体鸟瞰图或局部鸟瞰图规划部分(体现重点地区特性的图纸) 1、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地区:(1)开发强度分析图(2)重要界面控制图(3)夜景照明规划图 2、城市历史风貌地区:(1)历史风貌规划图(2)历史文化保护与延续规划图3、新城新区: 产业规划图4、重要街道:(1)无障碍设施控制图(2)景观控制图(3)街景立面规划图(4)夜景照明规划图(5)城市家具引导图5、滨水地区:(1)公共通道控制图(2)滨水区高度控制图(3)岸线规划图(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6、山前地区:(1)山体绿线保护控制图(2)山体周边高度控制图(3)山体视线廊道控制图(4)第五立面控制图(5)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3.7.3 图则 成果形成图则,具体形式待定。3.7.4 附件 包括专题研究报告、对上位规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