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铁线下项目沉降变形观测评价实施方案第一章总则为指导某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铺设,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离线工程的沉降变形进行了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施工后沉降预测。 ,以评估无砟轨道的铺设条件,从而确定无砟轨道铺设的合理时间,保证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价的重点应该是离线工程的沉降变形。评标应综合考虑沿线各构筑物的沉降变形关系,以标段为单位实施。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本指导方案,以标段为单位制定沉降观测设计方案。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价数据必须通过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获得,必须真实可靠,充分反映工程实际情况。沉降变形的观测与评价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关键时间
2、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要加强“零观测”(即初值)的过程控制。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的观测与评价。二、工作基础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价技术导则(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级水准仪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导则 (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程(GB0026-93);8.全球定位系统(GP
3、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设计导则(铁建设函2005754号);10、高速铁路工程设计文件一份;11、铁道部有关规定。第二章组织管理一、职责分工高铁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施工各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和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一)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负责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价的领导和协调,并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1、总指挥部负责领导和协调所有线下项目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价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评价过程进行监督检查。2、各指挥部负责组织本管段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价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评价过程进行监督检查。3、必要时组织专家对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4、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是实施沉降变形观测的主体。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设计文件和通用导则,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并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1、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和保护。2、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和管道的购置、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3、指派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4、负责观测数据库的数据录入。5、参与制定沉降变形观测评估方案。6、参与并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价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价工作。(三)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当对沉降变形的所有观测过程进行监督,并派专业人员进行平行观测,并对监督工作和
5、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1、对建设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和保护,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道的购置和埋设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定和设计要求。 (见附表1)。2、派出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并排平行观测,重点监测路基和过渡段。在:(1)平行观测次数要求:一般断面为建设单元总测量的10%,过渡段为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的建设单元总测量的20%。(2)平行观察方式要求:专业监理人员应与建设单位的观察人员以“换手复测”的形式同时进行检查。(3)做好边站记录,签收观察记录。3、参与制定沉降变形观测评估方案。4、参与并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价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价工作。(四)设
6、计单位设计单位负责沉降变形观测相关设计数据的准确性,指导沉降变形观测过程。1、提交离线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沉降变形计算报告等设计资料。2.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的技术公开。3、根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实时修正设计预测沉降,并将设计预测结果报送总部。4、参与制定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方案。5、参与指导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6、参与并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价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价工作,就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五)咨询单位1、参与制定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方案;2.咨询指导沉降变形的观察过程。(六)评价单位1、编制分析评价计算机软件;2、建立离线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价数
7、据库,负责施工单位数据库录入工作的培训指导;3. 对线下项目各阶段沉降变形观测进行分析、预测、评价,并提交评价报告。二、工作程序(一)建设单位1、根据本实施方案,按单位(单项)项目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并报监理单位批准。2、经监理人员按附表1核定后,按批准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并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选派专业团队和人员进行设备布置和观察。3、严格按照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按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每份观察记录必须由监督专业人员签字。4、完成各单元(单项)沉降变形观测后,7日内提交评估申请(附沉降变形观测报告)。经主管签字后上报总部和设计单位,总部通知评审单位进行评审。(二
8、)监理单位1、按附表1的要求,检查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察准备工作。2、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进行并排平行观测,以路基和过渡段为监测重点。在:(1)平行观测次数要求:一般断面为建设单元总测量的10%,过渡段为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的建设单元总测量的20%。(2)平行观察方式要求:专业监理人员应与建设单位的观察人员以“换手复测”的形式同时进行检查。(3)做好边站记录,并在每个观察记录上签字。(四)在观察过程中,如有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3、各单元(单项)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督促建设单位7日内提交观测报告,审核并签字,并报总部通知评估单位组织评估.(3) 设计单位1、单位(单项)项
9、目开工前14天,线下项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沉降计算报告等设计资料并提交变形;技术披露。2、观察过程中,现场配合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在相关记录上签字。根据变形观测结果,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实时修正,并将修正结果报送指挥部。3、收到沉降变形观测报告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对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具体意见,并在评估前向总部报告。(四)咨询单位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咨询。(五)评价单位1、熟悉和了解整个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特点,提出评价方案并报总部批准后实施。2、根据总部提供的单位(个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价方案,编制评价实施方案,报总部批准。3、各工程沉降变形
10、观测评价7天后,应向总部提交正式的评价报告,明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是否达到设计目标值和要求,轨道施工是否符合要求。可以进行,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六)建设单位1. 命令(一)督促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工程沉降变形的观测评估工作,协调有关事项,有重要事项及时向总经理报告。问题。(二)收到建设单位的评价申请后,及时通知评价单位进行评价,并报总经理备案。(三)批准评价单位的评价方案。2.总部(一)督促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价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重要问题。(二)批准评价单位的评价方案。第三章 一般要求高铁线下某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主要以桥梁、路基、隧道等建筑物(构筑物)的垂向位
11、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桥梁的具体要求确定、路基和隧道站点。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按下表执行:沉降变形测量类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高程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中高程误差(mm)沉降变形点误差(mm)三等舱1.00.56.0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法1. 垂直位移监测网(一)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年级相邻参考点高度差误差(mm)各站高差误差(mm)往返差、贴合度差或环闭合差 (mm)检测高度差差(mm)仪器的使用、观察方法和要求三等舱1.00.30.60.8DS05或DS1型仪表按客运专线无砟
12、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中二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试验。(2)垂直位移监测网的建网方法离线工程的竖向位移监测一般按照沉降变形等级三级(国家二级测量)的要求进行。分为三个层次:1) 参考点。要求在沉降变形区外建立稳定区。与测量点相比,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平面控制点一般应配备强制定心加载。基点为全线二级精度标高控制布置的基岩点和深埋基准点;2)工作点。这些点在观测期间要求稳定,在确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与参考点一样,平面控制点应配备强制定心装置。对标基点除在工作点使用普通基准点外,还应按照国家二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或设置基准点,以满足工作点垂直位移监测的需要。当加密调平基点
13、(包括工作基点)之间的距离200m大致相同时,可以基本保证离线工程的垂直位移监测需求。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在待测沉降变形体上。点应设置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仅要设置牢固、便于观察,而且形式要美观,结构要合理,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应根据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点的要求布置。由于自然条件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监控网络中的某些点难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控网络的稳定性,应定期检查。本技术方案设计的竖向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重复测试 8 次,每次来回按压,观察调平路线的长度2800km。对技术特别复杂、竖向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二
14、级及以上要求的重要桥隧施工场地,应独立建设管网,并按规定进行施工或专项测量设计。国家一级计量技术要求。2、水平位移监测网(一)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年级相邻参考点之间的点位误差(mm)平均边长(米)角度测量误差 ()最弱边缘相对误差工作要求头等舱1.53000.71/250000按国家一级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进行观测1501.01/120000按国家二级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察二等3.03001.01/120000按国家二级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察1501.81/70000按国家三级平面控制调查要求进行观测三等舱6.03501.81/70000按国家三级平面控制调查要
15、求进行观测2002.51/40000按国家四级平面控制调查要求进行观测四等12.04002.51/40000按国家四级平面控制调查要求进行观测(2)水平位移监测网的建网方法水平位移监测网络一般认为是独立的网络建设,根据沉降变形测量水平和精度的要求进行测量,与施工平面控制网络联合测量。坐标转换。三。沉降变形测点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参考点、工作基准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其布局如下: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络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定可靠的参考点。参考点应设置在沉降变形影响区外的稳定位置,便于长期保存。2、工作基点应选择在相对稳定的位置。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工作基点,可直接在基点上测量
16、沉降变形观测点。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四。沉降变形监测与测量的基本要求1、使用找平基准点时,应进行稳定性校核,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的稳定可靠点进行验证.2、每次观察前,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并保存检查记录。3、每次观察沉降变形,应满足:(1)严格按照水准仪的要求。第一次观察 每次往返都要读取两次读数。(2 )参与观察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并固定观察人员。(3)为尽量减少观测中的系统误差,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每次观测应使用同一仪器设备,前后观测应使用同一水平。实施时,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接或封闭路线
17、,并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4)观察时避免阳光直射,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察条件下工作。(5)图像清晰稳定后再次读取。(6)随时观察,随时检查计算,一次完成观察,中途不中断。(7)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并在雨季前后进行联测,检查基点标高是否发生变化。(8) 数据计算方法与计算工作基点一致。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的具体要求1、水准网观测按国家二级水平进行,采用单线往返观测。每个观察形成一个封闭的测试条件。2、级别使用DS05或DS1型仪表,仪表和配套级别均应在有效的合格检验期内。水平仪和水准尺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均已通过例行检查和校准,水准仪视轴与水准管轴线的夹角不超过
18、15。设置在仪器中,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自动控制,如果不符合要求,当场提示并重新测量。3. 使用相同型号的仪器和转折点垫,沿同一路线进行实地路线的往返测量。观测结果的复测和选择按照国家一、二级水准仪规程( GB /T 12897-2006 )的有关要求进行。观察时,视距 50m,前后视距差(1.0 m光学), 1.5 m(电子);前后视距的累积差(3.0m光学), 6.0 m(电子);视距 0.3m(光学), 0.5m(电子);站容差:两次读数0.4mm之差 ,两次测量高度差0.6 mm之差 ,检测间歇点高度差之差 1.0 mm;读取观察读数和记录数字:使用 DS05 或 DS1 级仪器,读取到0.05mm或0.1mm;使用 数字电平被读取到0.01mm。4、观察时,一般按照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具有更改校验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其执行顺序如下:(1) 测试:奇数站为 back-front-front-back偶数站是前后后前(2) 回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前后前后5.每个测量段是一个偶数站。晴天观测时,为仪器使用雨伞,避免直接曝晒;握住尺子时,使用尺子支架将气泡放在尺子上居中,使尺子垂直。6、观察前30分钟,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凉处,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沪科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冀少新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牛津上海版九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
- 二零二五年能源互联网部分股份合作与节能减排合同3篇
- 2024年销售合同退货政策及争议解决方式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物业财务预算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潇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版建材城租赁合同范本升级版3篇
- 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八九全部单词(打印版)
- 电动车转让协议书电子版
- 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骨科临床路径全集(范本模板)
- 破产申请异议书
- 金蝶云星辰初级考试题库
- 常见老年慢性病防治与护理课件整理
- 履约情况证明(共6篇)
-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设备机房出入登记表
-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