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题演讲稿汇编_第1页
大学语文专题演讲稿汇编_第2页
大学语文专题演讲稿汇编_第3页
大学语文专题演讲稿汇编_第4页
大学语文专题演讲稿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语文专题汇编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0 o Current Document 中国现代小说欣赏专题1 HYPERLINK l bookmark2 o Current Document 中希神话比较概说12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加谬的荒谬世界22艺术是什么28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武侠小说的革命巨人金庸39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女性形象51台

2、湾文学概论59漫谈演讲技巧73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新世纪如何读鲁迅94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科技论文写作知识109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应用文知识简介121语言交际与语言表达134专题:中国现代小说欣赏在中国文学史上,1917年至1949年被称为现代文学发展时期,这段时间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战乱不断、动荡不安的特殊时期,但是在文学艺术领域却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在明清时期曾得到较大的发

3、展,但在清末其发展步伐则受到当时文坛的文学观念、文风及语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度陷入发展的泥沼之中。五四以后的中国小说虽然只有几十年历史,但它的发展非同寻常,不仅篇幅浩繁,变化巨大,而且成就冠于其他各种文学体裁。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不仅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而且形成了儿个有着相当规模的小说流派,凸显出一种文体发展趋于成熟之后才能呈现出来的艺术魅力。要真正地欣赏现代小说,我们必须从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角度着手进行。一、关于现代及现代小说等概念的理解我们首先要弄清现代及现代小说的概念。一般来说,文学史对于现代文学的时间划分是从1917年到1949年,也就是说,从1917年的文学革命开

4、始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这32年间发生的文学创作、论争、形成的文学流派等一切文学现象均属于现代文学时期。尽管现在学术界对于这种划分方法早有非议,并提出了相对来说视域更加开阔、更符合文学发展实际情况的时间划分方法,但是为了与现行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保持一致,在这里我们仍然沿用这种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划分方法。在以上所指称的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时间概念的背景下,所谓的现代小说就具有两重意思:一是时间概念,即指“五四”以后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所出现的小说;二是性质概念,即指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新小说,也就是具有现代化或基本上现代化特征的小说。二、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简要概述流派的出现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5、。我们要想真正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现代小说就应该对其所形成的小说流派有一定的了解。()二十年代中期在鲁迅影响下出现的以文学研究会一些成员为主的“乡土小说”派,这是个有理论有创作的初步成熟的现实主义流派,代表性作家有鲁彦、许杰、潘训、徐玉诺、彭家煌、王任叔、蹇先艾、许钦文、台静农等。广义地说,叶绍钧也是属于乡土文学派的。甚至象鲁迅称为“很少乡土气息”的黎锦明,其实也写了不少乡土作品,如出阁、复仇等,而且写得相当简练,不过有的具有较多浪漫主义气息罢了。(二)以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陶晶孙、倪贻德、周全平等为主,也包括受创造社影响的浅草社的林如稷、陈翔鹤以及受郁达夫明显影响的王以仁等在内的“自我小说”或

6、“身边小说”的流派,这是个浪漫主义同时又兼有现代主义成分的小说流派。(三)以蒋光慈为代表的“革命小说”派,这是患有左倾幼稚病的初期普罗文学”流派。他们主要是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的成员,如洪灵菲、楼建南(适夷)、华汉(阳翰笙)、李守章、刘一梦、冯宪章等。郭沫若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写的一些小说,基本特征在此相同。(四)三十年代初期形成的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这是一个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竭力将作者主观感觉客体化,采用一点意识流手法的现代主义流派。在他们手中,心理分析小说得到很大发展。(五)由茅盾的了夜所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的流派,主要作家有茅盾、吴组绑、沙汀和稍后的艾芜等

7、。他们不但在左翼作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了较大贡献。他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剖社会,并通过生活横断面再现社会,揭示中国社会的性质。这是个革命现实主义的流派。后来修改大波的李劭人、写作李自成的姚雪垠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这个流派的影响。(六)以废名、沈从文、凌叔华、萧乾等为代表的“京派”小说。他们的作品大体都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有自己的美学理想,追求一种冲淡、恬静、含蓄、超脱的风格。朱光潜可以说是这个流派的理论家。四十年代出现的汪曾祺,则可以说是这个流派的领袖人物沈从文的难得的传人。京派在现代小说发展史上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七)东北作家群。这是“九一八”事变后陆续流浪到关内的一批作

8、家,包括萧军、萧红、舒群、罗烽、白郎、李辉英等。他们对故土的沦陷深感悲痛,对日寇的侵略满怀义愤,在他们的小说作品中,共同寄托了这种感情。这是个“准流派二(八)从丘东平到彭柏山同、路翎等人的七月派的小说。他们也是个进步的现实主义流派。不过他们比较强调作者的主观精神,重视人物的心理分析,特别是某些畸形性格的分析,带有某种“心理现实主义”的特点。三、中国现代小说著名作家作品欣赏.鲁迅阿Q正传伤逝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小说狂人日记。小说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地发表了一系列小说作品,这些杰出的小说作品收入三

9、个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小说阿Q正传和伤逝最为有名。(1)阿Q正传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这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当小说在晨报副刊上连载的时候,著名评论家沈雁冰就在小说月报通信栏里指出:“阿Q正传,虽只登到第四章,但以我看来,实是部杰作。”此后70多年,阿Q在中国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阿Q正传也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国内外研究、评论该作的文章众多。自阿Q正传发表之日起,对它的理解和评价就是众说纷纭,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读解它,其结论也不尽相同,这正是作品本身的丰富性所决定的。作

10、品首先引人注目的是主人公阿Q这个独特的人物形象。阿Q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他是一个被剥夺的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他没有家、没有土地,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固定职业,靠打短工维持生活,是一个地道的赤贫的乡村劳动者。但是,另一方面阿Q又是-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他不敢正视现实,靠健忘来解脱自己的痛苦;他同时又妄自尊大,进了几回城就瞧不起未庄人,又因城里人有不符合未庄生活习惯的地方便鄙薄城里人,他身上有“看客”似的无聊和冷酷,如向人们夸耀自己看过杀革命党,并声声“杀头好看”;他更有不少符合“圣经贤传”的思想,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严

11、于“男女之大防”等等;它有着守旧的心态,如对钱大少爷的剪辫子行为深恶痛绝,称之为“假洋鬼子,认为“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身上有着畏强凌弱的悲切和实力,在受了强者凌辱后不敢反抗,转而欺辱更弱小者。阿的这些小生产者的弱点和深刻的传统观念,说明他是一个不觉悟的落后农民。阿Q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他能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恼;他能用虚无的未来缓解眼前的窘迫;能以自己的丑恶去叫人;能用自轻自贱来掩盖自己所处的失败者的地位,能用来淡化所受得辱如何屈辱,他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不安用“忘却”这件祖传法宝,将屈辱跑到脑后。总之,阿在实际上常常遭受挫折和屈辱,而精神上却永

12、远有胜利,总能得一二满足,所凭借的就是这种可悲的精神胜利法。在阿Q正传中,鲁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即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处境、地位)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作品阿Q的遭遇和阿Q似的革命的描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作了正面描写。小说一方面写了赵太爷、钱太爷们从害怕革命、投机革命到垄断革命,由此揭示出辛亥革命的悲剧:革命的对象不仅仍然执掌着政权,而且“骤然大阔”发了“革命”财,而应在革命中得到解放的民众依旧是任人宰割的奴隶。小说另一方面着重揭示和批判了阿Q式的革命,触目惊心地写出了阿Q至死不觉悟和他的可悲大团圆的下场,由此暗示了辛亥革命更深层次的悲剧

13、:革命没有真正唤醒民众,并未觉醒的民众糊里糊涂地参加了革命,又糊里糊涂地被杀。而且可以想象,阿Q即使参加革命并掌握政权,他那样的落后的革命意识又将导致革命成为何种性质!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它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阿Q的身份虽是农民,但这个形象所表现出的性格弱点却并不只是农民才有的,它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鲁迅从整个国民的思想和精神状况出发,对其精神、思想的痼疾进行典型概括,是要提醒人们,引导人们反思和反省,同时也是要吁请改革者们共同来做改造国民性的工作。鲁迅在阿Q正传中创造了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一是外冷内热。二是以讽抒情,作者善

14、用讽刺手法,且贵在旨微而语婉,虽无-贬词,而情伪毕露,同时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三是悲喜剧相结合。(2)伤逝伤逝写于1925年10月,是鲁迅创作的知识分子题材中唯一描写爱情的作品。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婚恋的整个过程,否定了个性解放的思想,指出经济不独立,终究没有幸福,爱必须有所附丽。这曲声泪俱下的悲歌,大胆地审视自我,批判性地探索和选择着人生之路,真切地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人生道路探索中的情感历程。小说采用独特的手记体形式与自省视角的第一人称写法,着力于对人物内在情感的自我表现。小说书写涓生的悔恨和悲哀,没有做抽象空泛的分析与理性说教,而是紧紧扣住涓生原罪式情感

15、心理,以忏悔的内心告白形式,追怀往事,自我剖析,由此生发哀意。小说在整个悲剧的叙述过程中,抒情氛围非常强烈,热恋的深情、新婚的喜悦、感情濒于破裂时的痛苦、终于分手后的绝望以及子君死后涓生沉痛的悔恨和悲哀,形成了条起伏奔腾的情感河流。小说不仅以理启迪读者,又以情动人。.郁达夫沉沦沉沦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创作于1921年5月。小说主人公,留日学生“我”由于受到民族的歧视、社会的冷遇和日本同学的疏远,表现十分孤冷,忧郁而多疑。他与同学们交游离绝,独自来到乡间的官道上,欣赏秋色,又寻找荒园,离群索居,在性苦闷里,以小说为消遣,用酒来麻醉,在病态的性追求与性刺激中自慰自虐。然而,种种法子仍驱不掉心底的忧郁

16、。忧郁症越来越厉害,感到前途渺茫,终至投海自杀。临死前,他想念家乡,怀念祖国,发出了希望祖国快富强起来的呼喊。这是一个处于理性觉醒而性苦闷中的现代青年“沉沦”的悲剧,也典型地反映了患有时代忧郁症的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这是历史交替期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灵魂的剖露。自尊敏感,渴望实现自我而又无力自强,是主人公最突出的性格特征。由性觉醒而性苦闷,由自省到麻醉,由沉沦到绝望,构成了主人公心理变异的特征。沉沦在艺术上突出表现为一种主观的抒情性。那么显露、真率和强烈,这在现代小说中是罕见的。通读全篇,那笔意酣畅的文字里,读者看到的是-道倾泄他亲身火热的河流。是他的灵魂奥秘的连续自白。整篇作品,表达了主人

17、公灵魂的自我搏斗与披肝沥胆的热烈渴望。作者精于内面的观察,善用宣泄感情的自白将读者引入人物的内在世界的奥秘处。作品中的秋景以及后面夕阳红上海边楼”的景物,都是经过了主人公情感之火燃烧过的,已赋予了人的主体情愫与生命原汁。“使读者几乎不能辩出这美丽的大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体的一部分来。”作为开创现代抒情小说流派的成功尝试,沉沦在现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与价值。.巴金的家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他的曾祖和祖父做过县官,父亲曾任广元县县官。童年母亲给于他的“爱的教育”实质上已带有一定程度的民

18、主及人道主义的色彩,它使巴金幼小的心田里从此埋下“博爱”的种子,对巴金后来的思想发展起了重大的启蒙作用。父母相继去世后,巴金看到了大家庭和平友爱的表面下掩藏的仇恨的倾轧和斗争,并深切地感受到来自陈旧的封建家庭观念以及长辈的威权的压迫,这在年轻的巴金心中燃起了憎恨的火苗。1923年,巴金从家中出走,离开闭塞的四川来到上海、南京求学,1927年又赴法国巴黎留学。1928年巴金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回国定居上海后,从1929年到1949年底,他共创作了18部中长篇小说,12本短篇小说集,16部散文随笔集,还有大量翻译作品。其中,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是巴金最著名的小说。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作于19

19、31年,原名激流,1933年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也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现实主义优秀长篇之一。家以冷峻的笔触愤怒控诉了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的罪恶,深刻提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热情歌颂了“五四”初期知识青年反抗黑追求光明的叛逆精神,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五四”时代的民主激流的历史风貌。家对封建伦理制度“吃人”的罪恶进行了有力的控诉。他们不仅吃掉了象鸣凤、婉儿这一类的“下人”,而且也使这个家族内部的少爷、小姐有的也成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悲剧,一个又一个纯洁可爱的青年男女被剥夺幸福,葬送青春,乃至丧失生命。对于这个封建大家

20、庭大胆地叫出“我控诉”的是觉慧。觉慧是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最早的觉醒者。他对封建势力疾恶如仇,“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地大胆反抗,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是这“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他接受了“五四”新思潮的洗礼,对于封建专制者敢于大胆蔑视,坚决斗争,冲破家庭的束缚,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他敢于打破世俗偏见,排除等级观念,大胆地爱着并且表示要娶婢女鸣凤。这都表现了被“五四”新思潮所唤醒了的年轻一代争民主、求解放的时代精神特点。觉慧的反抗精神还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大胆揭露和反抗上。他敢于同封建家长和封建习俗开战。他是一个“大胆”的反封建的猛士,他的大胆叛逆和勇敢追求的精神,确实给人带来了希望,给

21、高公馆这个黑暗王国输入了一些新鲜空气。然而,他毕竟又是幼稚的,他从封建地主大家庭中蜕化出来,在思想感情上还带着一些封建思想的痕迹。这也不奇怪,因为他所依仗的思想武器仍是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的思想。他虽爱鸣凤,但在灵魂深处又没有完全消除封建等级观念,反映了“五四”新一代青年成长过程中有待进步成熟。家着力刻画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觉新。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封建家长把他推上高家未来统治者的显赫地位。传统的“作揖主义”和时髦的“不抵抗主义”,旧家庭、旧礼教、旧意识的沉重的“十字架”,使他成为旧制度下的顺民。遇事忍让、屈从,企图以自我牺牲来维护这个圆满的“家”。.老舍骆驼祥子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三

22、起三落的经历,表现了祥子由希望到失望,由奋斗到失败,由挣扎到绝望,最终走向颓废和堕落的人生轨迹,揭示出他悲苦的人生遭遇,从而深刻地抨击了黑暗社会对弱小者的无情吞噬,揭示了祥子悲剧形成的社会根源。与此同时,批判和否定了祥子式的个人奋斗的生活道路,明确指出个人奋斗根本不是劳动者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骆驼祥子的主要艺术成就是人物典型的成功塑造,尤其以祥子最为突出。祥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他的经历与近代中国因农村破产而成批涌入城市的赤贫农民相似,因而颇具代表性。在祥子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他的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精神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

23、展开的。从客观方面说来,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历尽艰辛,饱尝委曲,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百终不可得,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人力车夫祥子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二是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显示老舍这部卓越长篇小说现实主义艺术深刻性的,还在于作者能从祥子自身发掘的主观方面的因素,写出了生活对他的限制,揭示了他思想的局限与性格心理上的弱点。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其次是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比如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在把握自己上他缺乏

24、足够的自制能力,在虎妞影响下,他的生活态度的某些改变,也是他走向深渊的原因之一。作为一个本分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祥子确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优良品德: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倔强好胜。他也没有任何嗜好,也不作不切实际的空想。唯一的愿望是通过自己的勤劳苦干买一辆自己的车。但他没有看到他是生活在一个充满欺诈、压迫、剥削、掠夺的罪恶社会,结果盲目苦斗、死命挣扎,他不仅未能摆脱同类人所遭受的悲苦命运,而且结局比他们更惨。祥子的毁灭,不在肉体而在精神。其悲剧意义是双重的:即生活的悲剧和精神的悲剧。这是一个粉碎了梦幻并在黑暗的社会里逐渐熄灭了生命之火的殉葬者的悲剧。其次是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比

25、如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在把握自己上他也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在虎妞影响下他的生活态度的某些改变,也是他走向深渊的原因之一。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它真切地展现了一个不该毁灭者的灭亡的全过程,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这是骆驼祥子在艺术上取得的主要成就。鲜明的京味儿,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骆驼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老舍融化了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等小说语言的幽默、洗练、优雅,

26、形成了他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独具文化色彩的语言,他那通体光润圆泽中透露出的“斯文”的“京味”,是从悠久历史与文明中所孕育出来的民族文化的智慧与外观。.张爱玲的金锁记张爱玲,曾用笔名梁京。童年主要在上海度过。她的祖父是清代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父亲是清朝遗少,母亲黄姓,也是名门世家出身,婚后曾去欧洲留学。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张爱玲从小既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接触西方新文化。她不仅由父亲督促习颂旧诗古文,还喜欢阅读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和些晚清小说,也爱读张恨水的小说和英国作家毛姆等人的作品。大学毕业于香港大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回上海,开始创作生涯。最早的一批小说如沉香屑一第一炉香、沉香屑一第

27、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分别发表在上海沦陷时期的紫罗兰杂志万象等刊物上,后来集为传奇出版。金锁记写小家碧玉曹七巧嫁到官宦人家做一个残废人的老婆。“她带着黄金的枷”在姜家过了三十年,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情,性格趋于变态。由于自己没有尝到幸福,她也不让儿女得到幸福,甚至异常可怕地亲自动手去破坏儿女们的幸福。作者正是通过这个故事研究了一个健康的生命在正常情欲得不到满足后的形态。黄金是以爱欲的禁锢换得的,畸形的情欲竟然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最初为黄金而锁住爱欲,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欲折磨了她一生,也折磨了她一家人。人是可怜悯的,是情欲的奴隶。张爱玲小说的成就,首先在于两性心

28、理刻划上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刻性。曹七巧,自己没有得到幸福而竟要子女也得不到幸福,不仅蛮横逼死儿子长白的媳妇,还要活活拆散女儿长安和童世舫的婚姻,她的这种变态心理,以及她那些刀子似的不断在他人心灵上划出伤痕的话语,实在大长了读者的见识,令人战栗。作品结尾时有这样一段叙述:“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七巧无疑是新文学中最复杂、最深刻、最成功的妇女形象之一。张爱玲的小说真实地表现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生的风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作家精细地描写了人物的衣饰及环境。她具有清晰的时代感与精细的把握能力。通过衣饰与环境的描写,将时代社会的变

29、化在物上、在空间的描写上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张爱玲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成就,在于意象的丰富与活泼传神。这些意象大多鲜活而富有艺术魅力,且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她曾说过:“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到海的图画,后看到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借助于人为的戏剧,因此在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很难划清界限。”这生动地说明了她作为一个出生于都市中人的感觉、联想习惯。自然成了本体,人工物品成了喻体,自然人工化,环境物品化,世界装饰化。比如“天完全黑了,整个世界像一张灰色的圣诞卡,一切都是影影绰绰二这种独特的意象,带来了张爱玲小说独特的风貌。.沈从文边城边城是沈从文最富

30、盛名的代表作,原载于1934年国闻朝报第11卷中,1934年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它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诗、-幅秀丽的风景画,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在小说中,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恫,青山绿水,美不胜收。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化着茶帽白塔下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银,翠翠情窦初开,善良而清纯。他们依着绿水,伴着黄狗,守着渡船,向来往船客展示着边城乡民的古道热肠。小说古朴而又绚丽的风俗画卷中,铺衍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爱情故事,但是小说深层次里所欲表现的却是种理想、种健全的人生形式。作者无意开掘这爱情故事的悲剧内涵,刻画悲剧性格,而是意在创造出一支理想

31、化的田园牧歌。因此,边城是一个极度净化、理想化的世界。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拙的湘西风情的有机结合与自然交融。在边城明净的底色中,作者把自我饱满的情绪投注到边城子民身上,重点描绘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沈从文之所以对边城人性美和人情美作理想化的表现,其意就在于从道德视角出发,为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活动文化精神注入美德和新的活力,并观照民族品德重造的未来走向。作者是以牧歌的情调来描绘边城世界的,因而他的小说便具有一种似真非真、似幻非幻又多带传奇性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特征首先表现在创作方法上,沈从文是兼具现实性与浪漫性的作家。他曾说,他

32、的作品是梦与现实的交汇物。这里的“梦”,包括他的人生理想,他的以人性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这里的“现实”,包括湘西所特有的风土民情和山川景物。所以,在沈从文的小说里,我们看到的是边民的勇敢、真诚、善良、淳朴;我们看到的是奇山秀水和边民文化。作者所描绘的既是一个充满人性和谐美好的世界,又是一幅明丽奇特的风俗画。由“梦”使我们感到了人性的和谐,人生的乐趣;由记事,又使我们领略了边地奇异风俗与秀丽山川,它给人的是一种综合的审美感受。它是小说,又是诗。其次,作者采用一种优美而又抒情的笔调,使叙事情绪化、诗意化。作者叙事时,不是采用纯客观的描写手段,而是直接描写自己的感受和印象。第三,沈从文笔下的语言洁净明

33、丽,流畅婉转。具体来说,沈从文叙事,力求简洁;写景,力求丰腴。这样,沈从文的小说语言增添了作品的抒情意味。.钱钟书的围城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出身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早年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35年入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回国后,曾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蓝田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等职。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在文学创作方面,钱钟书于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次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此外,尚有诗学著作谈艺录等。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

34、。小说首先是一个流浪汉的喜剧旅程。作者借留法青年从国外归来后一路漂泊的机会,涉笔成趣,广泛描绘了社会的林林总总写尽了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中国在文化、价值方面的断裂、错位、颠倒与冲突。20世纪的中国现代作家每每注目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层面的骚动与变乱,注目于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发展,关怀被侮辱受损害的人们、被剥削受压迫的阶级唯有钱钟书在围城中对于现代化途中中国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与冲突、文化价值的混乱与尴尬,予以了深切的关注与深广的表现。同时,这一社会面貌,构成了小说中人物与故事展开的特定背景。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上,小说展示了传统对于现代中国自我围困的主题。围困的主题不仅在社会制度与机构方面展开,而且

35、在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关系中充分展开。作者更重视在家庭婚姻关系的世俗方面表现围困主题。孙柔嘉精明、柔韧,工于心计,在羞缩缄默的外表下有着“专横的意志和多疑善妒的敏感”,是“中国文化典型产品”。方鸿渐起初以为孙柔嘉只是个女孩子,事事都要请教自己;待到订婚,方才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直似“仿佛有了个女主人”,结婚之际一经高辛楣提醒,方才警醒,却已经深陷围城。从此他们二人陷入受支配于强大传统的琐碎缠绕的日常生活,传统与其守护人孙柔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日益成为方鸿渐的暴君与精神囚笼。方鸿渐最后与孙柔嘉破裂,准备到重庆去,而重庆未必不是另一个围城。小说同时又是一部新“儒林外史二近代中国始产

36、生新型的知识分子阶层是其表现中心,对于他们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们的贫乏、卑微和空虚,对于他们的种种畸形性格和丑恶灵魂,痛加摘发。尤其是方鸿渐、高辛楣、苏文纨等留洋归来的学生们,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他们有的沉沦,有的堕落,有的一事无成,在传统的围困中消磨人生。作品通过他们,对中国西式知识分子和中国化了的西方文明,从文化的中、西,现代、传统的多重背景上,从哲学与思想的多重角度作了精心审视。方鸿渐的旅途也正是一个精神追寻的历程。主人公方鸿渐隐喻了一场犹豫不定的追寻游戏。在与鲍小姐追求与引诱的游戏中,在苏小姐、方鸿渐、唐小姐的错位追求中,在与孙柔嘉的婚恋中,在谋职中,无一不是以追求始,以幻灭终

37、。小说中借人物的口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在方鸿渐这个“反英雄”的小人物的寻梦过程中,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小说对于人物的隐秘心理和心理转折有深入细致的把握与表现,尤其是作者深入把握和表现了人物情感变化中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细腻的心理描写与独特的讽刺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者讽刺自成一体,与革命作家的暴露性讽刺不同,举凡道德、风俗、人情,无不笼罩在他讽刺之下,古今中外的警句妙喻,随手拈来,织成充满机智和书香的讽刺文章。小说的叙述语言自成特色。作者善于经营新奇、犀利、多样的比喻,比喻往往发展为象征,形成贯通全书的反讽。夏志清认为“围城称得上是

38、“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录”,即围城有18世纪英国“浪荡汉小说”的风险味道。围城的成功,与作者的学贯中西、广泛借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上是对中国现代小说中几部著名的作品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与分析。其实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还有许多杰出的作品值得我们仔细阅读、分析与欣赏,希望这里的介绍既能使大家一叶而知秋,又不致使大家叶障目。只有对于已有的文学财产真正地掌握了,我们才能创造出新世纪真正的优秀作品,这是我们文学欣赏的目的所在。(本专题由陈晓燕老师主讲并供稿)专题:中希神话比较概说一、神话的定义和起源神话的定义,还没有一致的意见。分歧很大,说法很多。有多少个神话学家,就有多少个神话定义。而世界上研究神话的学者又非

39、常之多,他们大致都提出自己对神话的看法。中国学者一般认同马克思所下的神话定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又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因此,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就消失了。”据此,神话可定义为: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这一段话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远古时代”,指神话产生的时代,一般理解为阶级社会之前。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神话就不再产生。二是“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描述”:这是神

40、话在内容上的特点,神话主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多数神话属于解释性神话,并且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如何理解后世产生的神佛鬼怪故事?有人看作“后神话”;有人认为神话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广义神话则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话鬼怪为内容的故事。神话的起源神话艺术是上古时代社会、文化系统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A、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它是“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马克思语)比如说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给人类,因而被罚悬在高加索山上遭受着风霜雨雪的侵袭,遭受着恶鹰啄食肝脏的

41、痛苫,而目一遍又一遍,直到三万年后赫拉克勒斯射杀恶鹰为止。这是人类对发明火的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的不自觉的艺术的加工。B、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它起源于巫术和宗教的祭祀、礼仪(弗雷泽金枝)如中国的河伯娶妇,希腊的司植物生长的狄俄尼索斯等。C、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天赋想象力结出的硕果。比如对海啸的发生,把它想象成海神的发怒。等等。D、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人类最古老的认识论泛灵论以及最古老的思维方法比拟类推的产物。(维柯新科学)现代奥地利学者荣格认为,原始人并不是在“发明”神话,而是“体验”神话。也就是说,神话对于原始初民来说,不是审美的产物,而是生活中的实在:各个神祗就生活在他们周围

42、,主宰他们的命运,而一旦叫出这些神祗的名字就可以反过来设法支配这些神。这种原始思维可以叫做“人神互渗”。二、中希神话概况:1、中国神话概况: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当代神话学家袁珂著有中国的古代神话一书。目前中国学者一般倾向于按题材分类:如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盘古化生万物、女婿补天、女蜗搏土造人等)、洪水神话(稣禹治水)、战争神话(炎黄之战、黄帝战蚩尤)、人类英雄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等。另外还有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精卫填海、穆王西征等。这些神话是我们古代先人们的口头文学,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2、希腊神话概况:希腊神话在赫西俄德的神谱

43、、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等作品中保存比较完整,后来德国神话学家斯威布加以整理,形成希腊的神话与传说。三、中希神话比较概说:1、神与自然:关于世界起源这里的“自然”包含有“宇宙、世界”等意。神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在于神与自然谁是创造者,谁是被创造者,即谁是第性的问题?如果世界原本就存在着,神产生于这世界中间,那么这世界从何而来?如果世界是神创造的,那么神又从何而来?古代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显示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品格:最先产生的确实是卡俄斯(混沌),其次便产生该亚一宽胸的大地,所有一切的永远牢靠的根基,以及在道路宽阔的大地深处的幽暗的塔耳塔罗斯、爱神厄罗斯一在不朽的诸神中数她最美,能使

44、所有的神和所有的人销魂荡魄呆若木鸡,使他们丧失理智,心里没有了主意。从混沌还产生出厄瑞玻斯和黑色的夜神纽克斯。赫西俄德神谱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太平御览卷二比较以上二则神话,我们发现原始初民所想像的自然与世界的最初样子总是相同的:这便是“混沌”,即所谓“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但“混沌”之后,神创造天地的方式与过程却大不相同。前者正好说明了神话与人类的某些共性,所谓“全世界的神话都是相似的”;后者却渐渐塑造出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

45、或者说正由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品格限定了他们所创造出的神话也必定有着某种程度的不同。在希腊神话中,“混沌”本身就是神,他是最初的神,由他再产生出其它的神,“万神”之主宙斯只是他的后代。首先,希腊神本身就是宇宙或世界的一部分,因此,神产生神,便是神在创造着宇宙与世界。至于“混沌之神”如何产生出以后的神,希腊神话语焉不详。由此看来,希腊神与自然没有分离,神不是自然的主体,而是与自然体。其次,主神宙斯是在天地被创造之后才来到这个世界,他与创世无关,只是统治管理着这个世界。因为宙斯是在世界之内统治管理着世界,因此他也局限于这个世界;因为宙斯的局限,所以需要其他的神来补充和协助宙斯管理这个世界。这就决定了

46、:希腊神话不可能是一神的世界,而必定是多神的世界。在中国神话中,创造天地的神盘古有着巨大的局限。盘古生于天地之间,因此他在时间与空间上均有局限:在时间上,他既有生,就必有死(盘古果然有死,他死后化为山岳、日月、江海、草木),尽管他可以活万八千岁;在空间上,他上有天,下有地,盘古虽然极长,但他不可能超越天地。盘古有形,他在天地之内,因此他不可能大于天地。盘古如何创造天地呢?“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执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此混沌开矣这里的盘古,哪里是神,分明是一个劳动者的形象。因此,较之希腊神

47、,中国神话中的神具体实在,富有生活气息,但缺乏抽象性和神秘性。这里要补充一点的是,与中国和希腊神话不同,古希伯来神话是一神教,在世界产生之前,上帝就存在了,他创造了这个世界,创造了世间万物。他在空间上无处不在,在时间上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这一点是与中希两大民族的神话有重大区别的地方。2、神与人:关于人类起源大凡神话中总是神创造了人,但各民族神话中神创造人的目的、方式、过程却大异其趣。从这种不同中我们又可以追寻、探访到民族文化精神的不同。下面我们先将古希腊与中国的有关“神造人”的神话摘录如下:一个先觉者普罗密修斯,降落在大地上。他撮起一些泥土,用河水使它润湿,这样那样地捏塑着,使它成为神祗世界

48、之支配者的形象。为了给与泥土构成的人形以生命,他从各种动物的心摄取善和恶,将它们封闭在人的胸腔里。在神祗中他有一个朋友,即智慧的女神雅典娜;她惊异这提坦之子的创造物,因把灵魂和神圣的呼吸吹送给这仅仅有着半生命的生物。斯威布希腊的神话与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婿拉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高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从以上二则神话来看,人均是神用泥土塑成的。但神按什么标准造人,怎样造人,以及造出怎样的人,却并不相同。比较而言,希腊神话里的神均按照自己的样子或形象造人,而且,神是先造人之肉身,然后再将“灵魂”、“呼吸”或“生气”送入人体,仅有肉

49、身之人还只能算是“半生命的生物”,有了灵魂和生气的肉体,才是“有灵的活人工这里有两点以后渐渐塑成了西方悠久而乂强大的文化精神内核:1、人是仅次于神的“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希腊神话中,天地初创,“鱼在水里面嬉游,飞鸟在空中歌唱,大地上拥挤着动物,但还没有有灵魂可以支配周围世界的生物二于是普罗密修斯创造了人,因此,人是这个世界的支配者,而世界成了被人支配的对象;人是有灵魂的主体,而世界成了被人的灵魂思维着的客体。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分离、对立,成为管理与被管理、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这使得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精神更为膨胀。由于自然是物,是死的,是不同于人类的另一世界;由于人类是最接近神

50、的存在,所以,人类理所当然地要征服其他生物和自然,使其为人类服务。这一传统后来便渐渐成了西方科学文明的基础,其结果是:一方面西方人开始肆无忌惮地开发、利用、征服、掠夺自然,自然科学研究由此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成就;另方面,伴随着对自然的疯狂掠夺,自然被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劣。2、人的肉体和灵魂原本是分离的,灵”与“肉”对立的历史与人类的发展史一样漫长。这一传统贯穿在西方的文化精神之中。歌德在浮土德中有一段名言:“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一个要想同别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扭地固执着这个尘世;别一个猛烈地要离去凡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灵魂和肉体的分离如此

51、强烈,贯穿于浮士德的一生,乃至歌德的一生。在托尔斯泰笔下,有着一个精神的涅赫留朵夫和一个肉体的涅赫留朵夫。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上帝将灵与肉抉择的自由交给了人类,无疑是种残酷的自由,因为人类的弱小,个人永远无法面对并作出这一选择。总之,灵与肉的分离构成了西方文学中绵绵不绝的形象和主题。在中国神话中,女婿照什么样子造人,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不是按照男性神的样子来造人,也不是按照女婿自己的样子来造人,因为女婿自己是“人首蛇身”。这样,受人顶礼膜拜的女婿还保留着动物的形貌,那么,由女婿创造的人类,其地位和价值就不可能高于女神自己,也不可能高于其他的动物和生物,同时,女娟造人,灵肉-体,并不分离,这就

52、为人类同大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发展提供了神话学的依据,也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精神提供了某种依据。因此,在中国神话中我们看到常常不是人与自然、世界的分离对立,不是管理与被管理、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二者的和谐同一。这一传统以后便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主要内容,其结果是:一方面,中国人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总是有所节制、有所保留,这就妨碍、制约了自然科学尤其是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同大自然处于一种平等、亲情的关系中,自然由此得到了保护,人类也完善了自己的生存环境。遗憾的是现代中国在吸纳了西方的科学文明精神之后,却割裂了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致使中国现代文化朝着西方的方向

53、迅猛发展,其对自然的破坏较之近现代的西方也常常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还有一点不同于希腊神话,那就是:人类的创造者是一位女性!在希腊神话中,是男性神普罗米修斯用泥土造人。显然,作为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之一的古希腊神话,在人类起源故事中是男权主义在起着支配作用。这种“男先女后”的神话在女权主义的文化视角下显然是父系制的产物。因为人类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所有的人都是女人所生,如果循此推导,世界上的第一个人应该是女人。然而,这一结论是以父权为中心的社会不能接受的,男人要把生女人的优先权置于自己的名下,于是顺序只好颠倒过来。男性神不仅创造了一切,也创造了人类,包括女人。那么,中国的创造人类之

54、神为何竟是一个女性呢?说文里说:“蜗,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山海经大荒西行郭亚注:“女婿,古神女而帝者。”学者们一般认为,这是史前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不过,我们在同古希腊神话比较后发现,古希腊神话中虽然有反映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折与过渡的神话,但除了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特斯这一-剧本由于恩格斯的揭示而显示出特别的母系社会的历史意义之外,在别的神话里却再难窥探到母系氏族社会的现实。而希腊神话又是以其体系完整、时代久远而著称于世的。古希腊神话显然是父系社会的产物。这样,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女婿在中国神话中所处的中心和重要位置,便决不只是简单地将其解释为对母系氏族社会的反映了。由此,我们

55、或许可以作出两点推测:、中国有关女婿的神话在时间上和在社会发展形态上都要早于古希腊神话;二、中国文化传统中女性意识与女权意识历史悠久,深入人心。女婿补天的神话可以说是更进一步证实了我们以上的推论。淮南子览冥训中这样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婿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妙;名声被后世,光晖重万物。”(淮南子览冥训)女蜗的这种非凡的业绩以及她长久地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是否意味着中国“女性意识”的源远流长?3、神的形象塑造中国古代神话中神的形象多被塑造为“半人半兽”“人兽同体”,人多半是“人面兽身

56、有人统计山海经所出现的四百五十多个神中,人形神和非人形神约为一比四。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伏羲、女蜗之形为“伏羲鳞身,女娟蛇躯”。山海经西次本经传说中的嗤尤则“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身”,而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以上诸神皆为人首或人面兽身。中国古代神话中神的形象之所以多为“半人半兽”,主要与原始时代的“图腾崇拜”有关。如上古长江流域人民以蛇为图腾,所以古代长江流域普遍崇拜的始祖神即“人面蛇身”的女婿。而北方人民以熊为图腾,所以黄帝“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其次是受万物有灵原始思维影响的结果。上古人民认为万物皆有生命,动物与人一样,且上古人认为人可变兽,兽可变

57、人,于是在神话中出现了“半人半兽”的形象。中国神话具有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如盘古垂死化身,女婿功成身退;稣违帝命,盗息壤以治水,帝令祝融杀之于羽郊,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又腹中生禹,禹继稣志,历尽艰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帝女没于水,化精卫鸟衔木石以填沧海;夸父追日,化邓林以荫后人等等,这表明中国神话歌颂的是劳动,赞美的是意志,表现的是强烈的正义力量和英勇的献身精神,因此,中国的神其实是“人所应当有的样子”,是人民的英雄,这便是将人神化。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没有多少区别,神与人同形,神与人同性,他们以自己为模式创造了神。神人的区别仅仅在于神能够长生不死并具有超人的能力。如

58、万神之父的宙斯,住在黄金宫殿里,设宴作乐,沉溺女色,过着氏族首领生活。奥林匹斯诸神,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社会力量的折射和人间秩序在神话中的重新组合。其中,神祗们过着近似人世的生活,只是可以随心所欲、不受拘束而已。他们也喝酒,也恋爱,也争斗,也喧闹。他们一会儿为争风吃醋打得不可开交,一会儿又玩世不恭地进行恶作剧。战神阿瑞斯与爱神阿芙洛狄忒私通,被爱神的丈夫火神赫淮斯托斯发觉,于是,把他们包在张网里,送到众神那里,引起一阵轰笑。色诺芬尼说:“荷马和赫西俄德把一切在人类那里都要受到谴责的丑事,如偷盗、通奸和欺骗别人等都加诸于神。”在他们那里古老神话世界的恐怖感和神秘感消失了。神被还原于人,并且

59、还远不如人,这便是将神人化。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为何被塑造得与人同形同性?原因之一是希腊人没有“图腾崇拜”的观念意识,他们认为物本身没有神性,对于自然抱着否定的态度,认为动物是由人沦落而成,自然物的形象被看作人所遭受到的变形。因此他们在神话中塑造的形象是人的形象。其次,由于古希腊人很早就具有人为万物的尺度、万物之灵长的思想。认为世界上没有比人更完美的形式,于是将人之美集中表现在神的形象上,使神不仅具有人的外形美,而且有人的情感、意志、欲望,他们把人的一切赋予给神,将神人化。他们赞美人的肉体,强调人的个性,崇尚人的个人意志、情感,集中表现了西方人性的充分发展,所以希腊神话中的神就是人的完美表现,外表

60、俊秀,内心丰富,如光彩照人的太阳神阿波罗,美丽明智的雅典娜,绝世美女海伦等等,他们都代表了希腊人关于人性、人体美的最高理想。希腊神话“将神人化”与中国神话“将人神化”的特点既有着历史文化的背景,又对中、希(西)文化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冯友兰先生借用孔子的一段话来形象地比喻海洋国家希腊和大陆国家中国在民族性格方面的差别:“我们还可以套用孔子的话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也就是说,古希腊人崇尚知识和智慧(知),而中国古人崇尚伦理(仁);古希腊人热爱海洋,具有大海般汹涌澎湃的性格,而中国古人向往高山,具有深沉、稳重的气质;古希腊人信仰“动”的哲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