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指标为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的指标。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本章所述的各项检查的参考范围,依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 2 版)、临床检验结果的评价(第 3 版)编写。鉴于实验方法,试剂和临床的不同,实验结果的参考范围可能略有差异。第一节 血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内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
2、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 8%9%,总量为 50006000ml,血液的为 7.357.45,为 1.0501.060。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 55%60%。血浆中除去 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一、白细胞计数(WBC)(一)简述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
3、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成人静脉血:(3.510.0)109L新生儿 :(15.020.0)l09L6 个月2 岁儿童:(5.012.0)109L(二)临床意义1.白细胞减少(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2)用药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3)特殊如革兰菌疾)。(4)其他(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风疹、肝炎)、(疟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2.白细胞增多(1)生理性主要见于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
4、。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尤其是金葡菌、链球菌等化脓菌)、慢性白血病、尿毒症、酮症酸以及有机磷、药等化学药的急性。影响白细胞计数的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是一个“大”,正常血液中白细胞以细胞质内有无颗粒而分为有粒和无粒两大类,前者粒细胞根据颗粒的嗜功能、性质各异。参考范围: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后者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每类细胞的形态、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嗜碱性粒细胞:00.01(0%
5、l%)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一)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的比例最高,在急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如下。1.中性粒细胞增多(1)急性、化脓染包括局部(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丹毒、败血症、猩可10.0109L,重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轻度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度可20.0109L,并伴明显的核(2)。尿毒症、(3)急性酮症酸和其他疾病、代谢性酸、早期、铅;或药、有机磷。、急性溶血、手术
6、后、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栓塞等。2.中性粒细胞减少(1)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如、麻疹、流感)、血液病、过敏性休克、再生性贫血、高度恶病质、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自身免疫性疾病。(2)重金属或有机物(3)用药抗肿瘤药、苯二氮类、放射线损伤。药、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 抗病、抗药、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等有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二)嗜酸性粒细胞的简述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嗜酸性粒细胞可组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的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或灭活上述物质。其临床意义如下。(1)
7、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过敏性等。(2)皮肤病与病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用药应用生素等。替丁、(ACEI),或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等头孢菌素类抗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疾病或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用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皮质素、坎地沙坦西酯(ABR)、甲基多巴等。(三)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颗粒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主要为肝素、组胺、慢反应
8、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在免疫反应中与 IgG 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合了 IgG 的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相应的过敏原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继而引起毛细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增加等反应。其临床意义如下。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1)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达 l0%以上;或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化或转移癌。(2)及脾切除术后,铅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1)疾病、铋以及注射后也可见增多。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2)用药见于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四)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具有
9、重要作用,B 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体液免疫。其临床意义如下。1.淋巴细胞增多(1)传染病特异性抗体,参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2)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再生粒细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性贫血、(3)其他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2.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此外,发生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淋巴细胞相对减少。(五)单核细胞单核
10、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其进入组织后转化为巨噬细胞,除了能吞噬一般细菌、组织碎片、衰老的红细胞、细胞内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外,尚可通过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活化 T、B 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1)传染病或病如结核、伤寒、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疟疾、黑热病。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其他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三、红细胞计数(RBC)(一)简述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的同时,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可增强吞噬性白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抗原抗体复
11、合物的作用,防止复合物在易感区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参考范围:(4.05.5)1012L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儿童:(3.95.3)1012L(二)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1)相对性增多连续性、反复腹泻、排汗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2)绝对性增多生理性增多,如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加快等;、新生儿、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骨髓红细胞速度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者;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
12、,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L。2.红细胞减少(1)造血物质缺乏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引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铁、叶酸等造血物质,或蛋白质、铜、维生素C均可致贫血。(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性或由药物、放射等多种理化造血功能。(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所致的再生性贫血、白血病、骨转移等,可抑制正常如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等。(4)继发性贫血如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内病。四、血红蛋白(Hb)(一)简述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组织氧气和运出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
13、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亚血红素组成的结合蛋白质,血红蛋白除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外,尚可与某些物质作用形成多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在临可用以某些变性血红蛋白症和血液系统疾病。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计数减少如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量减少程度较之红细胞减少程度明显;程度较之血红蛋白量减少程度明显。参考范围:120160gL 女性:ll0150gL 新生儿:170200gL(二)临床意义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贫血的重要指标,但不能确定贫血的类型,需结合其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1.血红蛋白量增多(1)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型(2)大量失水、严重烧伤。(3)用药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
14、病和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等。应用对氨基水杨酸钠、伯氨喹、维生素 K、硝酸甘油等。 2.血红蛋白量减少(1)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与红细胞相同,见于大,再生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致的。(2)其他疾病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比红细胞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由慢性和反复性引起,如胃溃疡、胃肠肿瘤、妇女过多、痔疮等;红细胞减少的程度比血红蛋白量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缺乏维生素 B12、叶酸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及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五、血小板计数(PLT)(一)简述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的胞浆脱落而来,每天产生的量相当于每升血液中增加 35109 个,其仅有 714 天。血小板的主要作
15、用有:对毛细的营养和支持作用;通过黏附、与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进一步止血;血小板收缩蛋白使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在一日内的不同时间可相差 6%l0%。参考范围:(100300)109L(二)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1)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再生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化、多发性骨髓瘤、巨大瘤、全身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细胞性贫血。血小板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血小板分布异常、体外循环等。脾肿大、(4)其他疾病引起的血液稀释。弥散性内凝血(DIC)、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某些(如
16、伤寒、黑热病、麻疹、热多尿期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粟粒性结核和败血症)、过敏性紫癜)。(5)用药性疾病(如血友病、坏血病、阻塞性黄疸、药物或过敏引起。如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药、细胞毒性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2.血小板增多(1)疾病见于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类白血病反应、(2)病、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后,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六、红细胞沉降率(ESR)(一)简述红细胞沉降率也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
17、件下在时间内的沉降距离。红细胞的密度大于血浆密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自然向下的沉力。一般说来,除一些生理性死组织的情况,血沉就可加快,提示有病变的存在。参考范围:Westergren 法男:015mmh女:020mmh(二)临床意义1.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外,凡体内有或坏生理性增快见于女性(1)炎症期、妊娠 3 个月以上(至分娩后 3);而病理性增快见于:风湿病(反应性结缔组织炎症)、结核病、急性细菌染所致的炎症。(2)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时于发病后 l 周可见血沉增快,并持续 23 周,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常。较大可致血沉加速,多于 23 周恢复正常。术或(3)迅速增长的(4)血沉增快,而良
18、性肿瘤血沉多正常。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炎、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球蛋白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贫血、高胆固醇血症。2.病理性减慢主要见于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内凝血(DIC)晚期。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时,如相对性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弥散性第二节 尿液检查尿液是泌尿系统排除的代谢废物,正常人排出尿液 l0002000ml;儿童每小时 34mlkg。其中 97%为水分,而在 3%的固体物质中,主要含有有机物(尿素、尿酸、肌酐等蛋白质代谢产物)和无机物(氯化钠、磷酸盐、硫酸盐、铵盐等)。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正常人的尿量变化幅度较大,可能与饮水量和
19、排汗量有关。正常尿液常为黄色或淡黄色,清澈透明,新鲜尿液呈弱酸性。尿液检查的目的包括:泌尿系统疾病的,如泌尿系统、结核、肿瘤、及淋巴管病变、肾移植等,由于上述病变物可直接进入尿液,因此,可作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的首选。血液及代谢系统疾病的,血液及代谢系统疾病的异常,如、胰腺炎、肝炎、溶血性疾病等,在尿液中的代谢物也有所改变。职业病,急性 、四氯化碳;慢性铅、镉、铋、钨,均可引起肾功能损害,尿液中出现异常改变。药物安全性监测,某些具有肾毒性或安全窗窄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 B、磺胺药等,可引起肾功能损害,尿液检查可指导药品不良反应的防范和治疗。一、尿液酸碱度(urine(一)简述)
20、正常的尿液呈中性或弱酸性,尿液值改变可受疾病、用药和饮食的影响。尿液酸碱度反映了肾脏维持血浆和细胞外液正常氢离子浓度的能力,代谢活动所产生的非挥发性酸,如硫酸、磷酸、盐酸及少量酸、乳酸、枸橼酸和等,主要以钠盐形式由肾小管排出;而碳酸氢盐则重吸收。肾小管氢离子与肾小球滤过的钠离子交换,因此,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可影响尿酸碱度。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晨尿5.56.5 随机尿4.58.0临床意义1.尿酸碱度增高(1)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碱(2)用药、性炎、长期、草酸盐和磷酸盐症、肾小管性酸。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等,使尿液2.尿酸碱度降低(1)疾病值增高。代谢性或呼吸性酸、酮症酸
21、、痛风、尿酸盐和胱氨酸、结核、肾炎、失钾性的代谢性碱、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2)用药应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铵等,使尿液值降低。二、尿(一)简述(SG)尿系指在 4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在正常情况下,为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通过肾脏排出水分和多种固体物质进行调节。尿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尿液中溶解物质(尿素、氯化钠)的浓度,其中尿素主要反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氯化钠反映盐的含量。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成人晨尿:1.0151.025成人随机尿:1.0031.030(一般为 1.0101.025)新生儿:1.0021.004(二)临床意义1.尿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蛋白尿、高热、
22、休克、腹水、周围循环衰竭、泌尿系统梗阻、妊娠2.尿症或脱水等。降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损害性疾病、急性肾衰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结缔组织病、尿崩症、蛋白质营养不良、恶性高血压、低钙血症,以及肾性或小管功能异常等。性、性或获得性肾三、尿蛋白(PRO)(一)简述正常人 24 小时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极微,应用一般定性方法常检测不出。但当肾脏的肾小球通透能力(肾炎)或血浆中低分子蛋白质过多,蛋白质进入尿液中,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便会出现蛋白尿。此外,当近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也会产生蛋白尿。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定性:或弱阳性定量:100mgL 或150mg
23、24h(二)临床意义生理性蛋白尿由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导致,或妊娠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1)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孟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等。尿蛋白通常3g24h,但也可达到20g24h(肾病综合征)。(2)肾小管性蛋白尿通常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微球蛋白),常见于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肾小管重金属( 、铅、镉)损伤。(3)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损。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4)溢出性蛋白尿肾病、狼疮性肾炎等。肾脏
24、正常,而血液中有多量异常蛋白质。见于多发性骨髓瘤、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死时的肌红蛋白尿。(5)药物肾毒性蛋白尿性巨球蛋白血症出现的本-周蛋白尿、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其他如泌尿系统药(氯丙嗪)等。(炎、炎)所出现的蛋白尿为假性蛋白尿。四、尿葡萄糖(GLU)(一)简述尿液中糖类主要为葡萄糖,在正常情况下含量极微,用一般检测方法呈反应。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取决于血糖水平、肾小球滤过葡萄糖速度、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速度和尿流量。通常人尿糖值为 0.1 0.3g24h 或 50150mgL。当血糖阈值超过肾阈值或
25、肾阈降低时,肾小球滤过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最大能方时,则出现糖尿。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定性(二)临床意义尿葡萄糖(阳性)多见于:(1)疾病内疾病、可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垂体和肾上腺疾病如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功能性 、 细胞胰腺肿瘤,甲状腺功能;心肌梗死、肥胖、肝脏疾病、糖原累积症、胰腺炎、肿瘤、囊性化等也可见。饮食性糖尿健康人短时间内过量进食糖类,妊娠末期或哺乳期妇女可有一过性生理性糖尿。暂时性和持续性糖尿暂时性糖尿见于剧烈运动后、头部外伤、脑、癫痫发作、各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用量过大等;而持续性糖尿多见于(4)其他性、甲状腺功能、内疾病、嗜铬细胞瘤等。烧伤、骨折、应用药物(肾上腺
26、皮质激素、口服、蛋白同化激素)也可引起尿糖阳性。五、胆红素(一)简述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在正常尿液中不含有胆红素,尿胆红素的检出是显示肝细胞损伤和鉴别黄疸的重要指标,在和预后上有重要意义。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定性(二)临床意义尿胆红素阳性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如化脓性胆管炎、胆囊、胆道肿瘤、胰腺肿瘤、性肝癌、手术刨伤所致的胆管狭窄等。尿液中出现胆红素,通常提示肝胆阻塞:观察尿色和震荡后尿均可呈深黄色;急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诱导的胆汁淤积,尿胆红素阳性常出现于黄疸之前。尿胆红素有助于肝炎的,在临,尿胆红素检测仅作为黄疸果一起综合分析。鉴别的一
27、个项目,实际应用时,尚需与胆红索、尿胆原、粪胆原等检测结六、尿胆原(UR0)(一)简述尿胆原是结合胆红素从肝脏排泄进人直肠后,在小肠下部和结肠经细菌的还原作用后生成的物质。一部分尿胆原进入肝肠循环,其中仅有少量进入血液循环,又经肾脏排人尿液中,正常尿胆原。参考范围:千化学试带法尿液含有少量的定性:或弱阳性 (阳性稀释度在 1:20 以下)(二)临床意义1.尿胆原增多(1)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如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性肝炎、肝硬化、肝淤血、性肝炎。(2)其他疾病顽固性便秘、肠梗阻、发热、溶血性贫血、充血性心衰、2.尿胆原减少或缺如(1)阻塞性黄疸细胞性贫血等。胆总管。(2)其他疾病由于肿瘤(胰
28、头癌)所致的阻塞性黄疸,尿胆原可进行性减少直至;但在肝细胞性黄疸期,也可因胆红素肝肠循环受阻,使尿胆原生成减少,因而尿胆原尿胆原生成减少,使粪胆原和尿胆原排出减少。;大量口服肠道抗生素可抑制结肠细菌,尿胆原与胆红素一样,均作为临测一起综合分析。黄疸鉴别的主要指标,但也需与粪胆原、胆红素等检七、尿液隐血(BLD)(一)简述尿液中如混合有 O.1%以上血液时,肉眼可观察到血尿,血液量在 0.1%以下时,仅能通过潜血反应发现。尿液隐血即反映尿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正常人尿液中不能测出。参考范围:尿血红蛋白试管法:尿肌红蛋白试管法:(二)临床意义1.尿血红蛋白阳性红细胞被大量破坏,产生过多的游离血
29、红蛋白,经肾由尿液排出。(1)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剧烈运动、肌肉和(2)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引起血尿的疾病组织严重损伤等。肾炎、肾(3)微、肿瘤、疟疾、经性溶血性贫血切除术等。溶血性尿毒症、肾皮质坏死。(4)用药应用阿司匹林、磺胺药、伯氨喹、硝基呋喃类、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吲哚美辛、秋水仙碱、吡罗昔康等。2.尿肌红蛋白阳性(1)挤压综合征、电击伤、烧伤、手术及痉挛。(2)性肌肉疾病肌肉萎缩、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心肌梗死、动脉阻塞。代谢性疾病肌糖原累积病、(5)酸。、药物(两性霉素、妥类)。八、尿沉渣白细胞(LEU)(一)简述正常成人的尿液中可有少数白细胞,超过一
30、定数量时则为异常,白细胞尿中多为炎症时出现的中性粒细胞,已发生退行性改变,又称为脓细胞。尿沉渣白细胞是检测离心尿沉淀物中白细胞的数量。结果以白细胞数视野(WBCHPF)或白细胞数微升(WBCl)表示。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镜检法:正常人混匀一滴尿 WBC: 03HPF离心尿 WBC :05HPF混匀尿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法WBC :012l女性 WBC: 026l(二) 临床意义尿中白细胞增多见于:泌尿系统、慢性肾盂肾炎、炎、炎,女性混入尿液时,也可发现较多的白细胞。另由药品所致的过敏反应,尿中会出现多量嗜酸性粒细胞。九、尿沉渣管型(urine casts;casts in uri(一)简
31、述diment)尿沉渣管型是尿液中的蛋白在肾小管内而成,尿液中出现管型是肾实质变的。常见的管型种类有:透明管型、细胞管型(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颗粒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和细菌管型。参考范围:镜检法:0 或偶见(01HPF 透明管型)(二)临床意义尿沉渣管型异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还可见红细胞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透明管型,偶见脂肪管型、蜡样管型和宽大管型。肾病综合征常见有脂肪管型,容易见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有透明管型。急性肾孟肾炎少见有白细胞管型,偶见有颗粒管型。慢性肾盂肾炎可见较多白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此外,尿沉渣管型异常
32、尚可见于应用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唑、顺铂等药物所致。十、尿沉渣结晶(crystals in uri(一)简述diment)尿沉渣中的无机沉渣物主要为结晶体,多来自食物和盐类代谢的结果。正常人尿沉渣中的磷酸盐、尿酸盐、草酸盐最为常见,一般临床意义不大。而有些结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范围:正常的尿液中有少量磷酸盐、草酸盐和尿酸盐等结晶。(二) 临床意义尿沉渣结晶异常见于:(1)磷酸盐结晶常见于碱性的尿液。白更新增加,特别是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化疗期间.如发现有 X(2)大量的尿酸和尿酸盐结晶提示线可透性并伴尿酸水平增高,则为有力的。尿酸盐结晶常见于痛风。大量的草酸盐结晶提示严重的慢性肾病
33、,或乙二醇、甲氧氟烷病及小肠切除后食物中草酸盐吸收增加。草酸盐尿增加提示有小肠疾胱氨酸结晶可见于胱氨酸尿的患者,某些遗传病、肝豆状核变性可伴随有胱氨酸酪氨酸和亮氨酸结晶常见于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尿液中。(7)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急性肝萎缩、肝癌、肝硬化、磷等患者的尿液中;脂肪醇结晶见于膀胱尿潴留、下肢麻痹、慢性炎、增生、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尿液中。(8)服用磺胺药、氨苄西林、巯瞟呤、扑痫酮等药,可出现结晶尿。十一、尿(KET)(一)简述包括乙酰乙酸、 羟丁酸、,是体内脂肪酸氧化的中间产物,在肝脏产生,在血液中循和组织中葡萄糖氧化分增加出现酮血症。环,在其他组织中氧化生成 C02 和 H20,但在正常
34、中极少有。当糖供应解降低时,脂肪氧化加强。如产生的速度大于组织利用的速度,则血液中参考范围:定性:(二)临床意义尿增高多见于:(1)非酮尿婴儿、儿童急性发热,伴随、腹泻,常出现酮尿;新生儿严重酮症酸应疑为遗传性代谢性疾病;酮尿也可见于寒冷、剧烈运动后紧张状态、妊娠期、低糖性食物、禁食、甲状腺功能、恶病质、麻醉后、糖原累积病、活动性肢端肥大症及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过度等。另外,伤寒、麻疹、猩红热、等疾病及氯仿、乙醚、磷也可见尿阳性反应。(2)酮尿尚未控制或未曾治疗,持续出现酮尿提示有酮症酸,尿液中排出大量,常早于血液中的升高。严重酮症时,尿液中可达 6g24h。十二、尿肌酐(urin
35、e ereatinine)(一)临床尿肌酐是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脱水缩合物。由于肌酸经非酶促反应脱水生成后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重吸收,排泌至尿液中,参考范围:的肌酐排出量较为恒定。碱性法:8.817.6mmol24h 女性:7.015.8mmol24h儿童:8.813.2mmol24h(二)临床意义1.尿肌酐病理性增加(1)内与代谢系统疾病肢端肥大症、(2)消耗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等。2.尿肌酐病理性减少疾病严重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贫血、瘫痪、进行性肾病、硬皮病、甲状腺功能其他等。碱、肾衰竭等。十三、尿尿酸(urine uric acid
36、)(一)简述尿酸为体内嘌呤类代谢分解产物,尿酸来自体内细胞白分解代谢(内源性占 80%)和食物的分解代谢(外源性占 20%)过程,尿酸具有酸性,以钾、钠盐的形式从尿液中排出。参考范围:磷钨酸还原法:2.45.4mmol24h(二)临床意义1.尿酸增高(1)疾病痛风,或组织大量破坏、白分解过度,如、子痫等。(2)白代谢增强如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一氧化碳、牛皮癣等。(3)生理性食用高嘌呤食物、木糖醇摄人过多、剧烈运动、禁食。(4)用药肾小管重吸收,如肝豆状核变性,或使用促皮质素(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疾病血尿酸减少,尿尿酸增多
37、。2.尿酸减少疾病肾功能不全、痛风发作前期。饮食高糖、高脂肪饮食。十四、尿淀粉酶(urine amylase)(一)简述尿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葡萄糖苷水解,产生糊精、麦芽糖或葡萄糖,故又称为 淀粉酶,主要由胰腺,称为淀粉酶;另一种由唾液腺参考范围:,称为唾液淀粉酶。碘-淀粉比色(二)临床意义1.尿淀粉酶增高001200U急性胰腺炎发作期尿淀粉酶活性上升稍晚于疾病淀粉酶,且维持时间稍长。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胃溃疡穿孔也可见尿淀粉酶上升。2.尿淀粉酶减少见于重症肝病、严重烧伤、等。第三节 粪便检查人约有 5001000ml 食糜残渣进入结肠,其中含水分 34,剩余的 l4 为固体成分,水分和电解
38、质大部分在结肠上半段吸收。一、粪外观(fecal appearance)(一)简述正常人的粪便色泽为黄褐色,婴儿为黄色,均为柱状软便。粪便的颜色主要受粪胆素影响,当摄入混合性食物时,则呈黄褐色;婴儿的粪便为黄色,主要缘于婴儿的胆色素代谢功能尚未完全。粪便有臭味,有少量但肉眼不可见。影响粪便色泽的主要(1)饮食如下。肉食者粪便为黑褐色,绿叶菜食者粪便为暗绿色,食用巧克力、咖啡者粪便为酱色,食用西红柿、西瓜者粪便为红色,食用黑芝麻者粪便为无光泽的黑色。(2)药物口服药用炭、铋制剂、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另服用:解热镇痛药,、羟基可使大便变红或黑
39、色;水杨酸钠可使大便成为红至黑色;抗生素,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双香豆素乙酯、醋硝香豆素(新抗凝)可使大便变红。(二)临床意义(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肠蠕动、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性或非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水分所致,见于霍乱、副霍乱等。患者肠道孢子虫。(3)便由肠道受刺激面)。(4)冻状便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附着于粪便表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主
40、,呈暗红果酱色)。乳凝块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鲜血便痢疾(以血为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8)柏油便等。粪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确定为上消化道等。(9)白陶土便(50m1)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由于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见于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二、粪隐血(fecal occult blood test)(一)简述一般情况下,粪便中无可见红细胞,结果通常为参考范围:(一)临床意义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1)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 55
41、%77%,可呈间歇性阳性,虽(2)消化道肿瘤量大但非持续性。胃癌、结肠癌患者的隐血阻性率可达 87%95%,(3)其他疾病量小但呈持续性。肠结核、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热、钩虫病等;对老年人则有助于早期发现消化道。三、粪胆原(stercobilinogen)(一)简述粪胆原大部分在结肠被氧化为而被排出体外,正常粪便中检查呈阳性反应。但在测定中应结合粪胆素、尿胆原、尿胆红素定性实验及血胆红素等,以有效鉴别参考范围:阳性(二)临床意义粪胆原增加在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增加;也可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粪胆原减少在阻塞性黄疸时明显减少;在肝细胞性黄疸时可增加或
42、减少。的性质。四、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fe(一)简述cell)粪便的显微镜检查主要对有形细胞、原虫、真菌、功能或病理状态。参考范围:红细胞:无白细胞:无或偶见上皮细胞:偶见 细菌:正常菌群 真菌:少量卵:无致病性虫卵(二)临床意义(1)白细胞增多卵进行观察,以便了解整个消化道及的见于肠道炎症(常伴有脓细胞),如细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溃疡性结肠炎、痢疾、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还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红细胞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细菌性痢疾时常有红细胞散在,形态较完整;细胞则成堆且被破坏。吞噬细胞增多痢疾时
43、红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可与脓细胞同时出现)。在急性上皮细胞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大量繁殖可致轻度腹泻。,如白色念珠菌致病常见于菌群失调,普通酵母菌第四节 肝功能与乙型肝炎学检查肝脏是内最大的实质体,具有十分重要和复杂的生理功能。首先是内各种物质代谢和加工的中枢,把门静脉从肠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进行加工,变成内自己的成分供应全身,并将多余的物质加以,如糖、蛋白质、脂肪;又把动脉血带来的代谢产物进行加工利用,或把不能利用的加以处理,再由肾脏或胆道排泄,以此维持和调节有生物转化和解毒功能,所有进入内环境的稳定
44、、水电解质平衡和血容量的稳定。其次,肝脏还的药物或毒物等,都会在肝脏发生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化学反应,不同程度地被代谢,最后以原型药或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由于肝细胞不断地从血液中吸取原料,物质或、毒素和的或损害,轻者丧失一定的功能,重者造成肝细胞坏死,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甚至发生肝性脑病。肝功能检查指标在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乙型肝炎学(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 抗原、e抗体、抗体)对乙型肝炎的、鉴别及预后也有较大的价值,在此一并介绍。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一)简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 酮酸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旧称转氨酶(GPT),主
45、要存在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体液如血浆、胆汁、脑脊液、唾液中。当富含 ALT 的组织细胞受损时,ALT 从细胞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呈正比。参考范围:速率法成人:40UL(二) 临床意义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 ALT上升,其ALT 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LT 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其中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可见 ALT 轻度上升或正常。(2)其他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肝脏淤血,以及骨骼肌病、传染性单
46、核细胞增多症、胰腺炎、外伤、严重烧伤、休克等。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氨苄西林、四氯化碳、乙醇、 、铅、有机磷等亦可使 ALT上升。常见可致 ALT上升的其他药物主要有:抗生素,四环素、林可霉素、霉素、羧苄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多粘菌素、头孢呋辛、头孢美唑、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拉氧头孢、头孢地嗪、配能西司他丁等均偶可引起AST 或 ALT 升高。尤其红霉素类的酯化物可致肝毒性,常在用药后 l012 日出现肝肿大、黄疸、AST 或 ALT 升高等胆汁淤积表现。其中依托红霉素对肝脏的损害比红霉素大,主要表现为 AST 或 ALT 升高。抗
47、真菌药,氟康唑、康唑等可致AST 一过性升高。灰黄霉素大剂量时有肝毒性,可见 AST或 ALT 升高,个别人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酮康唑偶可发生肝毒性,表现为乏力、深色尿、粪色白、疲乏、AST 及 ALT 一过性升高,另有引起急性肝萎缩而致死的。抗药,阿昔洛韦、泛昔洛ALT 及 AST 升高;血脂调节药,应用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连续 l 年以上者有 2%5%可观察到无症状的 AST 及 ALT 异常。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e transaminase,AST,GOP)(一)简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样是体内最重要的氨基转移酶之一,催化 L-天门
48、冬酸与 -酮戊二酸间氨基转移反应,旧称谷草转氨酶(GST)。AST 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人血浆、胆汁、脑脊液及唾液中。当富含 AST 的组织细胞受损时,细胞通透性增加,AST 从细胞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 AST上升。参考范围:速率法成人:40UL(一) 临床意义AST 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ST 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心肌梗死心梗时 AST最高,在发病后 68 小时 AST 开始上升,l824 小时后达正常。肝脏疾病。但单纯心绞痛时,AST传染性肝炎、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
49、炎、胆囊炎等。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AST 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 ALT,ASTALT 比值1;如在急程中该比值明显升高。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 上升的幅度高于 ALT,故 ASTALT 比值测定有助于肝病的鉴别(3)其他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钩端螺旋体病、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4)用药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时,具体与 ALT 类同。三、-谷氨酰转移酶(-GT )(一)简述-谷氨酰转移酶(-GT)又称 -谷氨酰转肽酶,是将肽或其他化合物的 -谷氨酰基转移至某些 谷氨酰受体上的酶。-GT 主要存在于组织中,其中以肾脏最高。参考范围:速率法5
50、0UL 女性 30UL(二)临床意义 -GT 升高见于:(1)肝胆疾病及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如肾、胰、肝、大肠、心肌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者-GT 上升最高,可达正常水平的 530 倍,-GT 对阻塞性黄疸性胆管炎、胆囊炎的敏感性高于碱性磷酸酶,性或继发性肝炎患者的 GT 水平也高,且较其他肝脏酶类上升显著;传染性肝炎、脂肪肝、药物者的 -GT 中度升高,一般为正常参考值的 25 倍;性肝硬化、趋势;而逐大多数嗜酒者 -GT 值可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 -GT 持续升高,提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渐下降,则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性肝癌时,-GT 活性显著升高,特别在恶性肿瘤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
51、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 90%。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可达参考上限的 515 倍。囊 -GT 值可升高。其他疾病化(胰性囊肿瘤)伴有肝并发症时脂肪肝、心肌梗死、肿瘤。(4)用药抗惊厥药苯妥英钠、药比妥或乙醇常致-GT 升高。四、碱性磷酸酶(ALP)(一)简述碱性磷酸酶为一组单酯酶,广泛存在于组织和体液中,其中以骨、肝、乳腺、小肠、肾脏的浓度较高。碱性磷酸酶可催化磷酸酯的水解反应,并有转移磷酸基的作用。当上述强。参考范围:速率法女性 :l12 岁500UL大于 l5 岁 40150UL: l12 岁500UL 12l5 岁750UL大于 25 岁 40150UL(二)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
52、增高可见于:(1)肝胆疾病病变时,此酶的活性增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2)骨骼疾病、胰腺头癌、急性或慢性性肝炎、肝癌、肝外阻塞。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Paget 病),使成骨细胞内有高度的 ALP人血,如骨炎、骨折恢复期、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因为 ALP 生成(3)用药,ALP 或活性升高。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 ALP 升高。五、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total protein,albumin,globulin)(一)简述总蛋白、-球蛋白、-球蛋白均由肝脏细胞,总蛋白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和。血浆蛋白具有维持正常的血浆胶体渗透压、机体
53、免疫、凝血和抗凝血及营养等生理功能。当肝脏受损时,血浆蛋白减少,在炎症性肝细胞破坏和抗原性改变时,可刺激免疫系统致 一球蛋白比例增高,此刻总蛋白量变化不大,但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会变小,甚至发生倒置。为了反映肝脏功能的实际情况,在做总蛋白测定的同时,尚需要测定 AG 比值,其结果以 g/L 表示。参考范围:总蛋白(TP) 双缩脲法 新生儿 4670g/L成人 6080gL白蛋白 溴甲酚氯法 新生儿 2844gL成人 3555g/L球蛋白 2030gL AG 比值 l.52.5:1(二)临床意义1.总蛋白(1)总蛋白增高(2)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54、蛋白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总蛋白降低引起的蛋白质丢失和摄入: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水分增加: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疾病:患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急性大、严重烧伤、甲亢、慢性肾脏病变、肾病综合征、胸腹腔积液、肝功能、蛋白质。蛋白电泳等指标综合分析。总蛋白的参数常与白蛋白、球蛋白及2.白蛋白白蛋白在肝脏重要的作用。,属于非急性时相蛋白,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体内、营养方面均起着非常(1)白蛋白浓度降低营养不良:摄入、消化吸收不良。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慢性肾脏病变。、甲亢;或蛋白丢失过多,如急性大、严重烧伤、:主要是肝功
55、能,若持续低于 30g/L,则提示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2)白蛋白浓度增高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3.球蛋白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增高主要以-球蛋白增高为主。(1)球蛋白增高炎症或慢染性疾病:如结核、疟疾、黑热病、麻风病、血吸虫病、肝炎、亚急性心内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骨髓瘤和淋巴瘤、性巨球蛋白血症。(2)主要是球蛋白浓度降低减少,可见于:生理性减少:出生后至 3 岁。免疫功能抑制: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低 -球蛋白血症。4.AG 比值AG 比值减少见于:(1)AG 比值小于 l,提示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
56、(2)急性肝炎早期,白蛋白量可不变或稍低,-球蛋白量轻度增多,所以此时白蛋白量仍高于球蛋白,因此 AG 比值仍可正常。总蛋白量可以不变。AG 比值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的发展与预后,如病情降;AG 比值持续倒置提示预后较差。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 比值下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时,白蛋白量减少,总蛋白量则视球蛋白量的改变而异。若球蛋白量正常,则总蛋白量减少,AG 比值正常或减少;若球蛋白量增多,则总蛋白量可正常或增加,AG 比值减少或低于1。六、乙型肝炎(一)简述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俗称“澳抗”,为乙型肝炎(HB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乙型肝炎感染最早期(12 个月)多种乙型肝
57、炎者的体液和里出现的一种特异性标记物,可维持数周至数年,甚至终生。HBsAg 可从物(血液、物)中测出。参考范围:ELISA 法或化学发光法(二)临床意义(1)异常提示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与 HBsAg有关的肝硬化或性肝癌:(2)慢性 HBsAg 携带者,即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而 HBsAg 尚未转阴,或 HBsAg 阳性持续 6 个月以上而患者既无症状也无 ALT 异常,即所谓 HBsAg 携带者。七、乙型肝炎(一)简述表面抗体(抗-HBs、HBsAb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是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产生的中和抗体,为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大多数 HBsAg 的和 HBsAb 的
58、出现,意味着 HBV疫力。参考范围:ELISA 法或化学发光法:(二)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的恢复期和产生了免(1)乙型肝炎恢复期,或既往曾过 HBV,现已恢复,且对 HBV 具有一定的免疫力。(2)接种所产生的效果。八、乙型肝炎(一)简述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e 抗原是 HBV的指标之一,位于 HBV颗粒的部分。参考范围:ELISA 法或化学发光法(二)临床意义乙型肝炎e 抗原阳性见于:(1)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为活动性。在 HBV的早期,表示血液中含有较多的颗粒,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害和患者预后不良。具有高度传染性;若中 HBeAg 持续阳性,则提示乙型肝炎转为慢性,表明(2)乙型肝
59、炎加重之前,HBeAg 即有升高,有助于肝炎病情。(3)HBsAg 和 HBeAg 均为阳性的妊娠期妇女,可将乙型肝炎90%。给新生儿,其的阳性率为 70%九、乙型肝炎(一)简述乙型肝炎e 抗体(抗-HBe、HBeAb)e 抗体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对应抗体,但非中和抗体,即不能抑制 HBV对 HBsAg 有一定的免疫清除力。的增殖,其出现于 HBsAg 转阴之后,证明参考范围:ELISA 法或化学发光法(二)临床意义乙型肝炎e 抗体阳性见于:HBeAg 转阴的患者,即 HBV 部分被清除或抑制,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可检出抗-HBe。减少,传染性降低。(3)在 HBe
60、Ag 和抗-HBs时,如能检出抗-HBe 和抗-HBc,也能确诊为近期乙型肝炎。十、乙型肝炎(一)简述乙型肝炎抗体(hepatitis Bcore antibody,抗-HBc、HbcAb)抗体是乙型肝炎抗原(HBcAg)的对应抗体,也非中和抗体,即不能抑制 HBV 的增殖。是反映肝细胞受到 HBV后的一项指标,为急染早期标志性抗体,常紧随 HBsAg 和 HBeAg 之后出现于中,主要包括 IgM 和 IgG 两型,抗 HBc-IgM 对急性乙型肝炎的、病情监测及预后的判断均有较大的价值,因此,常以抗 HBc-IgM 作为急性 HBV参考范围:ELISA 法或化学发光法的指标。(二)临床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南昌大湾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含子公司)人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电梯内礼仪知识
- 志愿服务条例培训
- 内科护理工作半年总结
- 2024年10月临淄区规上工业企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房产还款协议书
- 二零二五店面出租协议合同书
- 湖北省宜昌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3月第二次月考综合试题
- 二零二五版停车场租赁协议标准模板
- 技术入股股权转让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军事无线电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Unit 4 Healthy food(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2025年全国叉车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图集
- 营养医师及营养科工作解读课件
- DB13T 5461-2021 连翘种子种苗质量标准
- Q∕SY 04797-2020 燃油加油机应用规范
- 日本古建筑-奈良篇
- 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书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陈杰)课后习题答案(共48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