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四讲唐朝的社会经济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史第四讲唐朝的社会经济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史第四讲唐朝的社会经济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史第四讲唐朝的社会经济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史第四讲唐朝的社会经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四) 唐朝的社会经济第1页,共91页。一、土地制度 (一)均田制 1.内容对百姓授田的规定 18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 每人授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老男、笃疾、废疾者授口分田40亩;寡妻妾授口分田30亩,如为户主,则加授永业田20亩道士、和尚授田30亩,女冠、尼姑授田20亩。杂户授田同百姓,官户只授口分田,减百姓之半宽乡工商业者授田减百姓之半,狭乡者不授田一般妇女、部曲、奴婢、耕牛不再授田 第2页,共91页。一、土地制度 (一)均田制 1.内容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 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授永业田自100顷递降至5顷一至九品的职事官和五品以上的散官,授永业田自60

2、顷递降至2顷勋官自上柱国到云骑尉、武骑尉,授永业田自30顷递降至60亩职事官依品级领有职分田12顷至50亩,各级官府则领有公廨田40顷至1顷第3页,共91页。一、土地制度 (一)均田制 1.内容对土地买卖的规定 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出卖迁往宽乡和卖充住宅、邸店、碾硙的,准许出卖口分田百姓合法迁移和家贫无力丧葬的,准卖永业田买地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人应授的法定数额 第4页,共91页。一、土地制度 (一)均田制 2.新特点取消对一般妇女、部曲、奴婢、耕牛的授田 增加了杂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的授田 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更加完备 对土地买卖的限制进一步放松 第5页,共91页。一、土地制度

3、(一)均田制 3.实施及评价唐代均田制实施的程度,南方不如北方,狭乡不如宽乡 仅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用于授田,并不触动地主官僚的私有土地 第6页,共91页。一、土地制度 (二)屯田与营田 1.屯田军屯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劳动者是戍卒和屯田卒民屯在边疆和内地均有分布,劳动者是流民第7页,共91页。一、土地制度 (二)屯田与营田 1.屯田唐代的屯田始于贞观年间的河东屯田,到开元年间屯田大盛安史之乱后,内地亦开始设置屯田,用于安置流民、补充财政唐末时期,屯田的土地逐渐转化为民产 第8页,共91页。一、土地制度 (二)屯田与营田 2.营田营田主要由招募的流民耕种,政府为营田客提供土地和耕牛

4、,向他们征收劳役地租或租课唐朝后期出现的营田官庄,则实行租佃制,剥削率一般在50%以上 第9页,共91页。一、土地制度 (三)均田制的破坏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土地兼并在唐初初露端倪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已难以维持,大土地所有制开始成为占社会支配地位的土地制度 唐高宗、武则天时土地兼并全面抬头唐玄宗时土地兼并越发激烈 第10页,共91页。一、土地制度 (三)均田制的破坏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土地兼并的方式购买典贴借荒置牧第11页,共91页。一、土地制度 (三)均田制的破坏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农民沦为庄客(佃客)、雇农、雇工贫富分化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民影响政府赋税收入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12页,共9

5、1页。一、土地制度 (三)均田制的破坏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田庄分为官庄、皇庄、官僚田庄、地主田庄、寺院田庄 大土地经营单位称田庄、庄宅、庄田、庄园、田园、田业、别业、别墅等 第13页,共91页。一、土地制度 (三)均田制的破坏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田庄的生产者主要是庄客和雇农雇农是田庄中的补充劳动力,雇农所受的剥削比庄客要高 庄客是佃农,租粮一般是上田每亩1石,中田5斗,剥削率约为50%。庄客还须为庄主服杂役,进行无偿劳动第14页,共91页。二、赋役制度 (一)唐初的租庸调制 1.内容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2石,称为租唐代庸调银饼 每丁每年需服徭役20天,如不服役,每天输绢3尺或布3尺7寸5分

6、,称为庸,也叫“输庸代役” 交纳绢2丈、绵3两或布2丈5尺、麻3斤,称为调第15页,共91页。二、赋役制度 (一)唐初的租庸调制 1.内容加役15天,免其调;加役30天,租调全免农作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损失十分之六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赋役全免 官僚贵族一律享有蠲免租庸调的特权 第16页,共91页。二、赋役制度 (一)唐初的租庸调制 2.特点完全以受田丁男计征输庸代役制度化,不再限定年龄均可以庸代役第17页,共91页。二、赋役制度 (二)中唐的两税法改革 1.背景 收入减少地方藩镇经常截留州县上贡财赋,使中央政财雪上加霜北方经济严重破坏,人口锐减,均田制崩溃,租庸调制名存实亡,国家赋税收

7、入锐减第18页,共91页。二、赋役制度 (二)中唐的两税法改革 1.背景 开支增加募兵制的实行,战事频繁,军费开支浩大官僚机构迅速膨胀,官俸开支大大增加宫廷贵族奢侈挥霍,皇室开支有增无减 第19页,共91页。二、赋役制度 (二)中唐的两税法改革 2.内容 统一税目按土地多少征收地税按户等高下征收户税量出以制入 两税分夏秋两季征收第20页,共91页。二、赋役制度 (二)中唐的两税法改革 3.意义 舍人税地意味着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减弱 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唐后期社会经济发展扩大了纳税对象 增加了唐朝的财政收入 统一税制,简化手续,减少中间环节对百姓盘剥 赋税负担相对合理,改变贫富不均现象 第

8、21页,共91页。二、赋役制度 (三)杂徭与色役 1.杂徭 杂徭又称杂徭役、杂役、夫役、小徭征发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繁杂性服役的临时性 第22页,共91页。二、赋役制度 (三)杂徭与色役 2.色役 色役为较固定的各类官司使役,多由丁男承担,间有中男或品子、勋官承担的色役内容庞杂,主要服役于各级官府、王公妃主和文武职事官、某些公共设施或管理村里 第23页,共91页。二、赋役制度 (四)工商税 1.商税 武则天时始征关津之税,不久废止天宝年间,始征市肆之税,税率为2%安史之乱后,政府向商贾征税,税率轻重不一两税法实行后,商税三十税一,不久又增为十税一。其后,商税不断增加,税率上升为20% 第24页,

9、共91页。二、赋役制度 (四)工商税 2.手工业税 唐初,政府向百姓开放盐、酒等手工业,手工业者的赋税负担也同一般民户唐朝中后期,政府先后开征矿、盐、酒、茶等手工业税 第25页,共91页。三、财政体制 (一)唐前期的财政体制 中央财政机构为民部(户部)度支司和司农、太府两寺,分别负责财政预算、政令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和其他具体事务,与地方州县长官及所辖司户、司仓等僚属形成系统的对应关系 财政收入以租庸调为主,支出为皇室耗费、军事用度、官吏俸禄、建筑工程及社会救济和财政储备 第26页,共91页。三、财政体制 (二)唐后期的财政体制 负责财政预算的度支司职任日重,其实际长官是由他官兼领的判度支事、知度

10、支事、度支使负责漕运的转运使与负责盐铁专卖的盐铁使地位上升,并且合二为一宰相往往兼领盐铁转运使,凌驾于户部之上,形成与度支使对掌财政的格局 第27页,共91页。三、财政体制 (二)唐后期的财政体制 各州赋税一分为三,上贡、交使、留用两税法后,两税收入成为中央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但各种工商杂税在财政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央财政的其他补充 第28页,共91页。四、社会结构 (一)等级结构科举打破士族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士族贵族失去主导地位 第29页,共91页。四、社会结构 (二)士庶合流唐初,山东、江左、关陇、代北四大士族集团 氏族志加强皇权,打击山东士族 姓氏录进一步打破士族与庶族

11、界限,使士庶合流第30页,共91页。四、社会结构 (三)奴婢问题 奴婢按归属分为官奴婢、私奴婢、寺院奴婢 奴婢地位低下,不得与良人婚配奴婢律比畜产,可以同牛马一样出卖 官奴婢可放免为番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人),私奴婢可赎身为佣工佃农 第31页,共91页。四、社会结构 (三)奴婢问题 部曲、官户、寺户、乐户、优伶为番户和杂户社会地位比奴婢稍高,属于半奴隶身份的人第32页,共91页。四、社会结构 (四)流民与客户 均田制破坏后,流民问题开始出现1.流民唐朝后期,流民问题日益严重 安史之乱爆发后,流民的规模日益扩大第33页,共91页。四、社会结构 (四)流民与客户 客户主要是客居他乡的流民,也有

12、地主富豪2.客户客户逐渐被称为“佣客”客户租种地主田庄的田地,交分成租或定额租第34页,共91页。四、社会结构 (五)家庭与家族 安史之乱前,家庭规模保持在4-7口之间,5-6口的家庭更为普遍1.家庭传统的三代家庭和核心家庭是小农家庭的主要组织形式第35页,共91页。四、社会结构 (五)家庭与家族 1.家庭安史之乱后,由于战争频繁,小农家庭人口锐减,户均人口不足5人在家庭结构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亲家庭和各种联合家庭显著增多 第36页,共91页。四、社会结构 (五)家庭与家族 乡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形成家族(宗族)2.家族族长协调族内事务和调解纠纷族长出面交涉外族事务,维护本族的利益 第37页

13、,共91页。四、社会结构 (六)社邑与乡里社邑是一种民间互助团体1.社邑社邑除组织春社、秋社祭祀外,平时还是基层政权的辅助组织,与乡村中的里正、乡长一起催督耕作,团保防盗,应付官差 第38页,共91页。四、社会结构 (六)社邑与乡里100家为1里,5里为1乡2.乡里城镇基层组织为坊,每坊100户,设坊正1人 乡是自然村与行政区域相结合的组织,整编户口主要以乡为单位乡里组织职责是掌握户口、课植农桑和催征赋役第39页,共91页。五、户籍与人口 (一)户籍管理与人口数量户籍编造先由民户自陈本户人口状况、土地资产等,写成“手实”,上报乡1.户籍管理唐民户向官府申报家口、田地的手实残卷 乡里正根据各户手

14、实编本乡户口册,称“计帐”乡将手实、计帐一并上呈县衙。县司据此编成全县的户口总册,称户籍 第40页,共91页。五、户籍与人口 (一)户籍管理与人口数量武德年间全国仅有200万户2.人口数量贞观年间亦不过300余万户 永徽元年(650),达380万户天宝十四年(755),达891.4709万户,是为唐朝户数的最高峰 第41页,共91页。五、户籍与人口 (一)户籍管理与人口数量安史之乱期间,人口锐减2.人口数量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户籍总数分别为193万、293万和380万左右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和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户籍总数为499万和495万第42页,共91页。五、户籍与人口 (

15、二)人口结构与分布 贞观年间,全国共有户304.1871万,口1235.1681万,南方比北方人口稍多唐代后期,各道户口骤减,而河北、河南两道最甚。南方各道总户数虽少于唐玄宗时期,但所占比重却高于北方 唐玄宗时,南北方的人口比例大致为2:3第43页,共91页。五、户籍与人口 (三)人口迁徙充实两京重地1.政府移民募民戍边募民屯垦流配刑徒实边 第44页,共91页。五、户籍与人口 (三)人口迁徙士族多从原籍迁居两京,以便投身官场,谋求政治上的发展2.官僚迁徙一般官僚士大夫迁徙或迫于战乱,或任职迁徙,或寄往外地,或外出求学等,其中以迫于战乱迁徙者居多 第45页,共91页。五、户籍与人口 (三)人口迁

16、徙一般民户的自发迁徙是唐朝人口迁徙的主体3.民户迁徙迁徙主要方向是从中原地区迁徙到江南地区 第46页,共91页。五、户籍与人口 (四)生殖与年寿 唐太宗时,男女婚嫁最低年龄是20岁和15岁1.生殖鼓励寡妇再嫁,提倡抚养孤儿,禁止妻妾逃亡和随意出妻唐玄宗时,男15岁、女13岁即可婚嫁唐律还禁止同姓为婚和近亲通婚 第47页,共91页。五、户籍与人口 (四)生殖与年寿 医疗水平2.年寿自然灾害战乱 第48页,共91页。五、户籍与人口 (四)生殖与年寿 皇室平均寿命27岁多,一般人不超过27岁2.年寿平均寿命高低依次是僧、道、高中级官僚、下级官吏及平民唐朝前期人们的平均寿命稍高于唐后期,男性寿命高于女

17、性寿命两岁左右 唐人的平均寿命比南北朝时期高两三岁左右第49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 曲辕犁的发明1.生产工具的改进第50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 唐前期130多年,兴修的水利工程达160多项2.水利工程的兴修宁夏北部的唐徕渠遗迹第51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 天宝时实有耕地面积约在800-850万顷之间,略高于西汉时的最高垦田面积3.耕地面积增加第52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 粮价越来越便宜,开元十三年(725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直到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4. 物价长期稳定第53

18、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二)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包括中央的少府监、将作监和军器监和地方的织锦、制造军器等作坊1. 手工业的分类官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为供给宫廷、贵族、官僚、官府的消费和使用官手工业作坊中的劳动者,主要有官奴婢与刑徒、番户与杂户、短番匠与和雇匠三类第54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二)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包括中央的少府监、将作监和军器监和地方的织锦、制造军器等作坊1. 官私手工业分类官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宫廷、贵族、官僚、官府官手工业的劳动者有官奴婢与刑徒、番户与杂户、短番匠与和雇匠三类唐代鎏金银盘第55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二)手工业 私营手工

19、业,首先家庭副业,在自用和纳税有余时,也拿到市场出卖私营作坊有的规模相当大,定州(河北定县)富豪何明远“家有绫机五百张”,但一般说来规模都比较小由于国家征调手工业者到官营作坊轮番服役,私手工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1. 官私手工业分类第56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二)手工业 北方善织绢,江南盛产布2. 手工业的发展宋州、亳州的绢帛和黄州的赀布第57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二)手工业 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织物已经有24种颜色,使用了“蜡缬”(即蜡染)方法2. 手工业的发展吐鲁番和云南、两广、福建等已开始植棉第58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二)手工业 2. 手

20、工业的发展冶铸业有很大的进步,唐前期有银铜铁锡之冶168所,宣宗时曾一次增铁山71山西出土唐开元年间铸蒲州黄河镇河大铁牛、铁人第59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二)手工业 2. 手工业的发展金属铸造技术达到了新水平。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金银器皿270件。据鉴定,唐代已研究成功合铸金银的方法第60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二)手工业 2. 手工业的发展邢州白瓷类银类雪,越窑青瓷似冰,江西昌南镇(景德镇)白瓷和青瓷当时有“假玉器”之称第61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二)手工业 2. 手工业的发展唐三彩的发明第62页,共91页。武德四年(621),铸造“开元通宝”。

21、通宝钱从此取代五铢钱。其钱径8分,1000文重6斤4两 1.货币开元通宝乾封泉宝得台元宝乾元重宝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三)商业和城市 第63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三)商业和城市 2. 都市长安是当时全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周围达36.7千米,面积约84平方千米。全城呈长方形,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外郭城划分为109个坊和东西2个市。城内人口超过100万君士坦丁堡埃克斯拉夏佩勒(亚琛)巴格达长安科尔多瓦第64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三)商业和城市 2. 都市第65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三)商业和城市 2. 都市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大明宫麟德

22、殿遗址第66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四)水陆交通 1. 陆路交通从长安往东经洛阳、汴州达山东,汴州北上幽州,南下扬州从长安往西北经兰州、出敦煌通西域;自兰州经鄯州(青海乐都)可到吐蕃第67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四)水陆交通 1. 陆路交通从长安往西南经汉中达成都、南诏第68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四)水陆交通 1. 陆路交通从长安往东北经河东(山西运城)到太原;又自太原经幽州可达营州(辽宁锦州市西北)及东北地区;经云州(山西大同)可到回纥第69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四)水陆交通 1. 陆路交通从长安往南经襄州(湖北襄阳)、潭州(湖南长

23、沙)、衡州(湖南衡阳)到广州,又自衡州能到邕州(广西南宁)第70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四)水陆交通 2. 水路交通大运河沟通南北水道,水路交通发达扬州古运河码头无锡江南河遗迹第71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四)水陆交通 2. 水路交通苏州唐代运河拉纤桥高邮唐代运河拉纤石第72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四)水陆交通 2. 水路交通苏州枫桥苏州宝带桥第73页,共91页。六、唐前期的社会经济 (四)水陆交通 3. 驿传水陆交通要道上大致凡30里设一驿所,全国有水驿 260所,陆上1297所,水陆相兼驿86所,共有驿1644所唐代通行证明:过所(新疆出土)第74

24、页,共91页。七、唐后期社会经济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农业与水利 唐后期江南地区兴修水利高潮,全国水程工程80余处,其中南方70余处,而江南一道50处 太湖流域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农业经济区 唐后期曲辕犁在江南得到了普遍推广 南方稻作生产开始采用育秧技术 第75页,共91页。七、唐后期社会经济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农业与水利 唐后期,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已居全国首位茶叶种植推广,不少农家以栽茶、种茶为生南方蚕桑业超过北方,成为新的蚕桑生产基地 第76页,共91页。七、唐后期社会经济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手工业与行会 南方的丝纺织已经超过了北方1.手工业吴越是江南地区的丝纺织中心,荆州和宣州成了

25、丝织物的重要产地岭南地区的棉纺织更加普遍 第77页,共91页。七、唐后期社会经济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手工业与行会 宣、歙、杭、婺、衡、越、均、益、韶等州,都以产纸闻名1.手工业益州所产的麻纸和浙东所产的藤纸,经久耐用韶州用竹造纸,开辟了竹纸迅速发展的历史宣州泾县所造的宣纸,为书画家所喜用 第78页,共91页。七、唐后期社会经济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手工业与行会 刘晏任诸道盐铁转运使时,在扬子县设立了10个造船场,派员督造千石大船 1.手工业唐德宗时,荆南节度使李皋发明了脚踏两轮战船 第79页,共91页。七、唐后期社会经济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手工业与行会 唐末刘恂岭表录异卷上载:“贾人

26、船不用铁钉,只使桄榔须系缚,以橄榄糖泥之,糖干甚坚,入水如漆也。”1.手工业敦煌壁画中的唐代海船 第80页,共91页。七、唐后期社会经济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手工业与行会 制茶业是唐后期南方新兴的手工业,四川和长江下游地区是当时的两大产茶区1.手工业浙江湖州的顾山紫笋茶品质上佳,唐德宗以后成为贡品江西饶州的浮梁茶产量很大,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每岁出茶700万驮 第81页,共91页。七、唐后期社会经济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手工业与行会 唐代,基本上每一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会。行会成员遵守共同的行规,信奉共同的行神,公推行会长老掌管行务2.行会行会长老是该行业的代表,负责处理行中事务,尤其是与其他行业和官府的关系 第82页,共91页。七、唐后期社会经济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手工业与行会 与西欧中世纪的行会不同,唐代行会并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并不排斥行业内部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2.行会从本质上讲,这一时期的中国行会是国家管理手工业的基层机构,首要任务是组织本行会的成员交纳税收和服役,而非保护本行业成员的利益 第83页,共91页。七、唐后期社会经济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货币与金融 唐代中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