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记录文字的载体”》阅读答案_第1页
《“书籍是记录文字的载体”》阅读答案_第2页
《“书籍是记录文字的载体”》阅读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书籍是记录文字的载体,最早的文字我们都清楚是甲骨文,记录在动物骨头上,这些龟甲、兽骨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 “纸张 ”。但是甲骨与甲骨之间只能采取堆放的形式使文字间连续阅读,所以那时候还没有出现装帧。包括后来出现的记录在青铜、玉石、陶器上的文字,也都未出现装帧形式。直到刻在竹片上的简策出现,书籍的装帧艺术才刚刚崭露头角。简策的使用始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但它的盛行阶段应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之间的八百多年时间。现我国已大量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代的简策。单是一根简的容量不可能记录一篇文章,这时就真正出现装帧。他们将竹片或木片按顺序用绳子编连起来,又卷成圆筒状,这就是真正意义上最早

2、的书籍。但由于一本著作文字量很大,往往需要一马车的简策才能装下,由于太过笨重,携带与阅读很不方便。后来又出现了书写在丝绸上的帛书,它有较轻便,易携带等优点。帛书的装帧形式有折叠和卷轴式两种形式,折叠式是写在整幅帛上,由于难于卷收,故折叠放置;卷轴式是写在半幅宽的帛上,然后以一根棒子为轴心将帛书从尾向前卷成帛卷。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纸张满足了古人经济及精神生活。文字从此书写在了纸张上。纸质书最早的装帧形式是沿袭帛书的,依旧采用卷轴装。两晋南北朝至五代时期最为流行卷轴装。存世的敦煌遗书,绝大多数都是卷轴装。但它的制作手续复杂、麻烦,同时在阅读时需要展卷、收卷,非常不方便,为了避免卷轴装的缺点,卷轴装

3、的形式在唐代后期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经折装。它是将纸一反一正反复折叠,再将这叠书的前后各加一硬纸,加以保护。从外形上看,经折装已具备现代书册的形式了。旋风装和经折装一样都是从卷轴装发展演变而来的,旋风装是以一厚纸作底,然后将书页粘在底纸上,像贴瓦片那样叠加纸张,也需要卷起来收存。它具备了翻阅方便,制作简单的优点,是世所罕见的风格。由于旋风装用久之后,折缝处往往容易断裂,蝴蝶装问世,蝴蝶装是在宋代雕版印书技术出现后,引起的书籍生产方式和书籍装帧形式的巨大变化。以有字的一面对折,背面向外、折口向右集齐作书背,形成书芯。书背用浆糊粘连,再用一张厚纸作为书皮包裹书背,这就有利于保护书籍。

4、书页的形状,以及开合的样式,非常像蝴蝶的翅膀,因此这种装帧形式被形象地称为蝴蝶装。但由于书都是单层的,纸较薄,印刷面容易粘连,阅读时往往是先见到纸背,而且读一页书就要连翻两页才能继续读下去,故很不方便。到明代以后,蝴蝶装就逐渐被包背装所代替。包背装是将书页背对背地折起来,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空白页折在里面,装订后即无法看到,彻底解决了蝴蝶装每隔两页就有两个空白页的缺陷。然后将书页的两边粘在书脊上,再用纸捻穿订,最后用整张的书衣绕背包裹。由于包背装竖放易磨损,于是线装书开始盛行。线装采用两张与书页大小相同的书皮,书册上面一张,下面一张,与书背戳齐,然后打眼订线。线装书既便于翻阅 , 又不易散破。

5、清代以后,在西方书籍装帧的影响下,又涌现了多种新的形式,这里就不必细说。.概括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3 分)答:.按照书籍装帧形式发明的先后给以下三幅图排序,并说说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演变的宗旨是什么。( 5分)答:顺序:演变的宗旨:. 阅读下面的材料一,借助文章相关知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阅读材料二,结合文章相关知识,说说 “韦编三绝 ”的另外的原因。( 3分)材料一:元代吾衍闲居录说: “古书皆卷轴,以卷舒之难,因而为折。”清朝高士奇在天禄识余中也说: “古人藏书,皆作卷轴,此制在唐犹然。其后以卷舒之难,因而为折。 ”材料二 :【韦编三绝】成语典故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反复阅读钻研,以致把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多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韦编,指熟牛皮。此典故常用来比喻读书勤奋。答:.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的发展演变。(共3分。我国古代1 分,书籍装 TOC o 1-5 h z 帧形式 1 分,发展演变1 分).顺序:乙、丙、甲(3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