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芣苜插秧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中课文。本单元学习主题为劳 动的价值,另一篇课文为插秧歌。芣莒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 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莒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 摘芣莒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插秧歌为南宋杨万里创作的一首 诗歌,本诗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 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 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 乐观的精神。学习两首诗时,应相互对照教学,加强朗读,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理 解,体会劳动人民淳朴

2、、勤劳的本质。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理解杨万里 的主要文学成就;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两首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 的表达技巧。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 神的内涵。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歌传承下来的劳动之美。教学重点把握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是学生在高一阶段首次接触诗经以及杨万里的诗歌,因此在预 习阶段会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基本的文学常识,并利用导学案检测学 生的预习情况

3、。由于高一的学生对于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仍停留在初中阶段,还 未形成基本的鉴赏能力,故本课在利用新课标群文阅读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对比 鉴赏的方式,让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最后可以利用本课“劳动” 的主题,让学生练习细节描写的方式,巩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预习检测导入新课齐读下面的诗句,看看它们共同描绘的是什么内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晨星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明确:它们共同描绘的是劳动情形。劳动是最美的,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绽放 了嫣然的花朵,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劳动

4、是最美的,更是因为 那辛勤劳作中的痴痴执着,更是因为那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坚持,更是因为它所 带来的催人奋进的希冀。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杨万里的插秧歌, 和古人一起亲历劳作的情景。预习检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 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 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

5、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 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风击 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 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 魏风-硕鼠通篇用比。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 所咏之词也。”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作品、作者介绍芣莒选自诗经十五国风中周南的其中一首,全诗充满了民歌风 味。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吉州吉水

6、(今 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 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 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 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创作背景周南芣莒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莒(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应是社会比较清明、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们尚能安居乐业的周公时代的作品。毛诗序:茉莒,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插秧歌:淳熙六年(1179年)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 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

7、家插秧之辛劳,作该 诗。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齐读诗歌,初步感知首先让同学们齐读诗歌,正字音。芣莒(fd yi )掇(duo)捋(luo )祜(jie )襁(xie)兜鍪(dou mou )蓑(suo)胛(Jia )朝餐(zhdo can )莳(shi )匝(za)2.芣首插秧歌诵读感知同学们再一次分工朗读,女生读芣莒男生读插秧歌读完之后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朗读时,四言诗一般二二断;七言诗一般二二二一断。把握好节奏:采采/茉莒,薄言/采之。采采/茉莒,薄言/有之。采采/茉莒,薄言/掇之。采采/茉莒,薄言/捋之。采采/茉莒,薄言/祜之。采采/茉莒,薄言/襟之。朗读指导:七律阅读节拍有两种方式:“

8、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读起来要有抑扬顿挫之感。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疏通诗歌大意芣(fd)莒(yi ):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说即车前子。掇(du。):拾取,伸长了手去采。捋(lu。):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祜(jiQ):一手提着衣襟兜着。襁(xiQ):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采呀采呀采茉莒,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茉莒,采呀采呀采得来。采

9、呀采呀采茉莒,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茉莒,一把一把捋下来。采呀采呀采茉莒,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茉莒,掖起衣襟兜回来。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 把秧苗插入水中。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 直湿到肩胛。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 天不回答。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 让它们来破坏秧苗。(4)品芣莒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明确:优美明快,充满生活气息品插秧歌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明确:忙碌紧张,展现劳动艰辛三、对比阅读,提示异同读了这两首诗,你们觉得这

10、两首诗的相同点和异同点是什么?明确:相同点:主题相同一一劳动不同点:劳动场景不同表达情感不同表现手法不同劳动场景不同活动一:请找出两首诗的动词,思考这些动词的细微区别。芣莒诗中“采、有、掇、捋、祜、襁”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 展现了古人一种什么样的劳动生活场景?(同学们可以尝试做一下这六个动作)明确: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 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 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祜之”,掖起衣襟“襁之”,这是一个由少到 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动词含义纵观六个

11、字,展现了什么劳动场景采采摘米摘芣首有取得、获得越采越快掇拾取、摘取越采越多捋从茎上成把取下收获满满祜提起衣襟兜东西(劳动过程)襁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劳动欢乐)展示插秧歌中的插秧过程,让同学们体会这首诗的劳动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一般秧苗长到35寸长即可移栽,即叫插 秧。拔秧抛秧接秧插秧。明确:劳动场景一齐心协力、紧张忙碌小结劳动场景小结:芣莒妇女们采摘芣莒,越采越快,越采越多收获满满,是一幅欢乐的劳动图景。插秧歌一家人齐心协力,紧张忙碌的插秧图景表达情感不同芣莒一一劳动者的欢歌。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

12、丽 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 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方玉润诗经原始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元吴师道插秧歌一一劳动者的颂歌明确:插秧歌是杨万里写给农民的颂歌:歌颂他们辛劳中的秩序井然,顶风 冒雨中的热火朝天;赞颂他们吃苦耐劳,废寝忘食,投入忘我。春种,秋收,这 是劳动者发自内心的责任,也是根植于骨子里的习惯。表现手法不同明确:芣莒一一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一一采、有、掇、捋、祜、襁一一是不断变化的, 其余全是重叠,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插秧歌白描手法“夫抛”“妇接”“小儿拔”“

13、大儿插”,男女老少齐上阵,表现了插秧的繁忙。 首联、颌联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用语通俗浅显,不事雕琢,却又那么真实,那么 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比喻: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总结篇目劳动场景情感表现手法芣莒妇女们米摘芣莒,越米 越快,越采越多收获满 满,是一幅欢乐的劳动 图景。劳动者的欢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插秧歌一家人齐心协力,紧张忙碌的插秧图景劳动者的颂歌比喻细节白描手法四、动笔刻画,劳动之美(1)问题: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读了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 有怎样的认识?提示:无论是欢愉的劳动场面,还是劳动者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都表明, 劳动

14、从来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如果只关注生活的质量,不关 注生活质量的来源,就会脱离生活实际,走进空虚和腐朽没落。关注生活中的劳 动者,才能真正认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正是一位位普通而伟大的劳动者,创造 了生活的物质条件,开拓了生活的智慧空间,让我们能够幸福生活。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 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这些都是劳动者杰出的代表。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 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 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 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2)“民生在勤,勤

15、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 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请你描写一个 印象深刻的劳动场面。(100字左右)五、课后作业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 句中的一首。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天农民的劳动情景。前两句写男耕女织的辛勤劳动,村中 的男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后两句描写小孩子的反应,“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 桑阴学种瓜”,小孩子耳濡目染,大人们的活动,也引起了他的兴趣。但是他不 懂耕田织布,只是在桑阴底下学着种瓜。诗中的儿童喜爱劳动,或许是一时的兴 趣,或许是想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力的事,可见孩纯朴善良的心地。这是农村中常 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流露出作者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有概述, 有特写,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