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家好1第1页,共119页。第八章 中 药 2第2页,共119页。08.08.20223 总 论一、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药 植物占绝大多数,使用最普遍。物 动物 的 矿物来 化学制品 源 生物制品 第3页,共119页。08.08.20224 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及自然资 源的特点。中药学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药物以草为本”,“药之众者,莫过于草,故举多者,言之本草。” (神农本草经)第4页,共119页。08.08.20225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经验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 草药?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
2、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5页,共119页。08.08.20226二 .学习中药学的重要性 1.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论治:理、法、方、药 2. 药是治病的武器,是方剂学和临床各学科的基础。 与中医基础学的关系: 中基:脏腑 寒热 表里 虚实 痰 中药:归经 四气 升降 补泻 化痰 五色五味入五脏 浮沉第6页,共119页。08.08.20227 与方剂学和临床各学科的关系 辨证、立法 组方 临床实践 中药理论 俗语云:“识医不识药, 十医九不着” 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在现代医药学中的地位第7页,共119页。08.0
3、8.20228三.学习中药学的要求1.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和中药学基本 理论知识(性能、炮制目的、配伍关 系、 用药禁忌等)。2.掌握130余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品因品种不同而效用有别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第8页,共119页。08.08.20229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各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4.熟悉80余种较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5.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收及其它炮制方法。6.了解80余种较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特殊用法
4、及使用注意。余药仅供参考。7.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第9页,共119页。08.08.202210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作者托名神农,成书于约公元二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第10页,共119页。08.08.202211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成书于约公元500年左右,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南朝刘宋时期雷敩著炮炙论,叙述药物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并提出在炮制药品前,应注意区别混淆品。该书是我
5、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 第11页,共119页。08.08.202212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作者李勣、苏敬等,成书于唐显庆四年(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有人将其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先于欧洲的纽伦堡药典(1542年)800余年 ) 第12页,共119页。08.08.202213 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成书于开元年间 (公元713年741年),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为后世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3页,共119页。08.08.202214
6、证类本草又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唐慎微,载药1500多种,药后附有方剂以相印证,有学术、实用、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成书于明代(于15521578年间 ),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 第14页,共119页。08.08.202215 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成书于1935年,药物辞典类大型工具书。 第15页,共119页。08.08.202216 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成书于1977年 中华药海载药约8000种,成书于198
7、4年 中华临床中药学、中华本草等成书于1998年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中药,二部为西药,每年出版次。 解放后,中药发展的概况第16页,共119页。08.08.202217 第 二 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阴干暴干,采治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本经第17页,共119页。08.08.202218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把那种一地所产、其品种、质量、疗效均优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地道药材)。 新修本草言“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 陈嘉谟说:“凡诸草木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地产南北相殊,药力大小悬隔”。 第18页,共
8、119页。08.08.202219 水提取物(人参皂甙)的量%日本长野县红参 13韩国红参 14日本长野县白参 4韩国白参 3中国生晒参 3中国大力参(红参类) 6 应按地道药材的生态环境、栽培技术、产品质量去发展药材生产,总以确保疗效为标准。来认识道地药材的含义。第19页,共119页。08.08.202220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中药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对中药的质量好坏和疗效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时进行。 如园参中人参皂甙含量的季节变化月份 1 4 6 8 10 12人参皂甙% 7 10.1 20.3 22.6 16.2 7.8 故采收应在69月为
9、宜。 第20页,共119页。08.08.202221一般药材的采收时间及方法植物类: 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 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连根拔起。 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 花类:在花正开花时进行,或含苞欲放 时摘取花蕾。 果实和种子: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 亦有未成熟时采收的。第21页,共119页。08.08.202222 根和根茎类:多以农历二、八月采收。 少数夏季采收。 树皮和根皮类:清明至夏至间剥取皮。 亦有秋后或早春采者。 动物: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矿物:大多可随时采收。 “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功,卒无裨益。” 千金翼方 第22页,共119页。08.08.20
10、2223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贮藏中药,由于药材受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质变后的中药,质量低劣,有效成分损失,可致疗效降低,失去药用价值,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危害人体健康。第23页,共119页。08.08.202224目前中药的贮藏养护方法主要有: 晾晒处理一、干燥处理贮藏 烘干处理 微波干燥处理 远红外干燥处理 容器密封贮藏二、密封贮藏 罩帐密封贮藏 库房密封贮藏第24页,共119页。08.08.202225三、吸潮养护 吸潮剂吸潮养护 机械吸潮养护四、化学药剂养护 硫黄熏蒸养护 低氧低药量养护 自然降氧五、气调养护 机械降氧 充二氧化碳 第2
11、5页,共119页。08.08.202226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称“炮炙”、“修治”、“修事” 。 炮制前后药物成份质和量会有所变化、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可因之而不同。故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宜当重视。第26页,共119页。08.08.202227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 药安全。(减毒)如: 半夏 生半夏刺激胃粘膜呕吐 姜半夏镇吐 乌头硷(有毒)浸泡、煎熬 乌头 可去毒。 消旋去甲乌药硷耐热故可保 留。 第27页,共119页。08.08.202
12、228 二、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增效) 生药水煎液溶出甚少。如延胡索 (生物硷)醋炒后水煎液溶出增加,止痛又如:明矾枯矾燥湿、收敛 槐花槐花炭止血第28页,共119页。08.08.202229 蜜炙百部、紫菀润肺止咳 酒炒川芎、当归温经活血 又如: 醋炒香附、延胡舒肝止痛 姜汁炙川连、竹茹止呕 (此与辅料药性有关)第29页,共119页。08.08.202230三、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 病情的需要。(改性)如: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养 阴生津) 熟地黄(甘、微温,补血滋阴。) 生首乌(甘、苦、平,截疟,解毒, 润肠通便) 制首乌(甘涩、微温,补益精血,固 肾乌须
13、)第30页,共119页。08.08.202231四、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 剂。五、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六、矫臭、矫味,便于服用。第31页,共119页。08.08.202232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制法等五大类型。 纯净处理去掉灰屑、杂质及非 药用部分。修治 粉碎处理粉碎药物及符合制剂 及其它炮制法之需。 切制处理利于炮制、贮藏、 调剂及有效成份煎出。 第32页,共119页。08.08.202233 洗除去杂质。 淋使其清洁或软化。 泡使其软化。水制 润(闷、伏) 漂去除腥味,盐分或有毒 成份。 水飞使药物细腻,内服易 吸收,外用少刺
14、激。第33页,共119页。08.08.202234火制: 清炒便于粉碎、缓和药性,便于 有效成份的煎出。或增强收炒 敛止血作用。 减少药物刺激性,增效。 固体辅料炒 使药物酥脆易煎便服。 第34页,共119页。08.08.202235 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蜜炙滋补强壮的作用。 炙 醋炙引药入肝,止痛,减毒。 酒炙升提、通经活血。 盐炙引药入肾,补肾作用。 姜汁炙止呕、制寒、去毒。 煅使药物酥脆易碎,充分发挥药效 煨去油、减毒、增效。 烘焙使之干燥而利于贮藏或粉碎。第35页,共119页。08.08.202236 煮以增强药效,降低毒性。 清蒸软化药材,便于切 蒸 制或干燥保存。水火共
15、制 辅料蒸改变药性。 潬除去非药用部分,便于 干燥。 淬便于粉碎,易煎出,增药 效。第36页,共119页。08.08.202237 制霜 榨油取霜以减毒 风化取霜其他制法 日晒夜露制霜 发酵 改变药性,生产新药 发芽 生产新药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陈嘉谟.第37页,共119页。08.08.202238 第四章 中药的作用 第一节 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一、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 正气不足发病 阴阳失去平衡 病阴阳 外邪内侵 偏盛偏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第3
16、8页,共119页。08.08.202239 治病以药性之偏来纠正病性之偏,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之恢复平衡。 以偏纠偏 “药以治病,因毒而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欲救其偏,则以气味之偏者能也,正者不及也。” 景岳全书类经第39页,共119页。08.08.202240 二、中药的作用 治疗作用: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功 效 副作用,指常用剂量时出现 的与治疗需要无关 不良作用 的不适反应 毒性反应,指药物对身体的 损害性反应第40页,共119页。08.08.202241 第二节 中药的功效 中药功效:亦称为中药的“功能”。是对中药治疗作用高
17、度概括的表述形式。 中药功效的认识和概括,是根据机体的用药反应,即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归纳出来的。 第41页,共119页。08.08.202242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中药的主治,是指其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应用”或“适应证”。从认识方法而言,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从临床运用的角度来看,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 中药功效是联系中药主治(应用)和性味归经的枢纽,因此是学习中药学的重点内容。第42页,共119页。08.08.202243功效的分类: l. 对因治疗功效(治本) 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等方面的内容。祛邪的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
18、 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扶正的功效:益气、助阳、滋阴、补血 第43页,共119页。08.08.202244调理脏腑气血功能的功效:理气、活 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消食、利水、 祛痰、化瘀等。 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上述划分又是相对的。 第44页,共119页。08.08.2022452对症治疗功效(治标) 对症治疗功效是指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具有减轻痛苦,防止病势恶化的意义。止痛、止咳、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皆属对症治疗功效。 临床遣方用药时,因根据具体病情,或治其本,或治其标,或标
19、本兼治。第45页,共119页。08.08.202246 第五章 中药的性能 性性质、特征:四气、五味、归性 能 经、升降浮沉、毒性。(药性) 能作用:功效,主治。 气味苦寒。 性 归经心、胃、大肠经。 升降浮沉沉降。如黄连 功效:清热燥湿(清里热、燥里湿 能 主治:清心、胃火热,燥泄大肠湿 热,治热病高热,胃肠湿热等证。 第46页,共119页。08.08.202247 中药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中药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
20、物为观察对象。 第47页,共119页。08.08.202248 第一节 四 气一、含义 寒(甚于凉,大寒) 性质基本一致 凉(次于寒,微寒) (属阴)四气 热(甚于温,大热) 性质基本一致 温(次于热,微温) (属阳) 平 不凉不温之谓,但按药性皆偏之 理,实际仍有偏凉或微温,不过其 寒热偏性不显著而已。第48页,共119页。08.08.202249 中医学认为,病证寒热根本上讲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引起的。四气反映了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第49页,共119页。08.08.202250二、来源 西瓜使人感觉凉 快寒凉性 机体发生的
21、反应 (正常机体) 生姜使人感觉温 暖温热性药物机体 知母、石膏治愈 热证寒凉性 对疾病的疗效 (异常机体) 附子、肉桂治愈 寒证温热性第50页,共119页。08.08.202251三、作用(一般中药的作用规律) 寒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热证、阳证。 凉 养阴生津作 用(共性) 热 温里散寒 补火助阳 温经通络 寒证、阴证。 温 回阳救逆 第51页,共119页。08.08.202252说明: l.四性实际只有寒热二性,每个药物只 能有一个性,非寒则热。其与药物的 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 关系。 2. 药之寒热是相对病之寒热而言的,只 能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 变化方面的基本倾
22、向,并不说明药物 的具体作用。第52页,共119页。08.08.202253 药之寒热病之寒热 掌握四性,分清寒热、逆治可纠偏。 病“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 用药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温以调阴,寒以调阳, 盖使阴阳调而得其正” 3四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主要与炮制有关)。第53页,共119页。08.08.202254 第二节 五 味一、含义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本经 辛辛辣、麻胀感觉,芳香气味。 酸包括涩(即味涩、性涩)。 甘甜味。五味 苦包括火焦味。 咸 淡淡而无味 “本草不言淡,淡附于 甘”实际是甘味最淡薄者(余
23、甘 之味),淡附于甘,甘淡并称。 第54页,共119页。08.08.202255说明: 1.一药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味,但有主次之分。 2.若一药具两个以上的味,主要之味起主要 作用。二、来源(五味确定的依据) 主要是通过味觉器官辨别出来(即药物实际滋味)。其次是根据五味的作用反推其味(即药物作用的标识)。如:葛根(甘、凉) 发汗解肌 甘、辛、凉。玄参(苦、甘、寒) 软坚 苦、甘、咸、寒。第55页,共119页。08.08.202256三、作用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淡味渗泄” 内经 “凡酸者,能收能涩;苦者,能泄能燥能坚;甘者,能和能补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
24、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 本草从新第56页,共119页。08.08.202257 发散表邪治表证,解表药味多辛 散 祛散风邪治外风证及外风引动内风证 (发散) 祛散风湿治风湿痹证,祛风湿药味多辛(苦) 祛散湿邪治湿阻中焦证。化湿药味皆辛 辛 行气治气滞证,行气 、芳香化湿药味多辛味 行血治血瘀证,活血药味多辛 行 宣通肺气治肺气不宣之咳嗽 (运行) 芳香开窍治窍闭神昏证,开窍药味多辛 芳香避秽治秽浊证 禁忌辛味药性多辛散,易伤津耗气(阴),故 气虚、津亏阴虚者慎用第57页,共119页。08.08.202258 收敛止汗治虚汗证 收 收敛止血治虚证出血证 (收敛) 敛肺止咳治肺虚久咳 酸 涩肠
25、止泻治久泻久痢味 涩 (固涩) 涩精止遗治遗精遗尿 禁忌酸涩味能收敛邪气,故有实 邪者不用。第58页,共119页。08.08.202259 补(补养、强壮)补益, 治虚证,补虚药味多甘 作用 和(调和)调和药性甘 缓(缓急)缓急止痛味 解毒解食物、药物中毒 禁忌甘味药性多腻滞、难消化, 易助湿,脾胃湿滞勿用。第59页,共119页。08.08.202260 降肺平喘治咳嗽证 降泄 降胃止呕治呕呃 通泻大便治积滞便秘 通泄 通利小便治小便不利证 泄 疏泄肝气治肝郁证苦 疏泄 疏泄血结治血瘀证味 清泄邪热(苦寒)治热证 苦寒治湿热证 燥燥湿 苦温治寒湿证 坚某些苦寒药如知母、黄柏能泻火坚阴 禁忌苦味
26、多燥,易伤津液,阴津不足者当 慎用。第60页,共119页。08.08.202261 软(软坚、软化)软坚散结治痰火 作用 或瘀血凝滞 下(泻下)泻下通便咸 味 禁忌咸能滋水,故便溏,水肿者不宜用 作用渗(渗利)渗利水湿治水淡 湿证(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味 禁忌淡味性多能通利,易伤津液,故津 液不足者慎用。第61页,共119页。08.08.202262四、气和味的关系1四气和五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 的作用,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较成 完整的药性,从而发挥协同作用。 温(祛寒)辛温发散风 辛 寒风寒表证(发散表证) 凉(清热)辛凉发散风 热风热表证第62页,共119页。08.08.202263
27、2性和味都有多种,两者结合,可反映药物 的多种作用和性能。 发散风热 辛辛寒 透发肌热 清敛肺气 酸酸寒清敛清热涩肠同一寒性 甘甘寒清热生津或养阴 药有 苦苦寒清热泻火、解毒 咸咸寒清热滋阴潜阳 淡甘淡寒清热利水第63页,共119页。08.08.2022643性味相同、而功用不一定相同,因一味 当中有多种作用。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如同一苦寒药 大黄泻热通便 丹参活血化瘀第64页,共119页。08.08.202265五、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与五脏的关系。 1五味的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 酸、苦、咸属阴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 2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
28、夫五味入胃,各有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第65页,共119页。08.08.202266 辛先入肺肺气郁闭,以辛散之 五味所入 酸先入肝醋炒玄胡,入肝止痛(五脏所欲)甘先入脾米炒人参,补脾“久而增气,苦先入心物化之常也”咸先入肾盐炒杜仲 辛伤皮毛有害(五伤) 酸伤筋“气增而久, 甘伤肉夭之由也。” 苦伤气(苦为心火之味, 多则化火伤气) 咸伤血第66页,共119页。08.08.202267 第三节 升降浮沉一、含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 升升提、升阳(上升) 作用趋向基本一致 浮上行、发散向上、向外(浮越) (升浮并称) 沉下行、通利(下沉) 作用趋向基本一致 降降逆
29、、收敛 向下、向里(下降) (沉降并称) 第67页,共119页。08.08.202268二、作用 表证发汗解表 病位在上 头风痛祛风止痛 在表 升浮 食停上脘涌吐 病势病势下陷久痢、脱肛、 内脏下垂升阳第68页,共119页。08.08.202269 里热证、里寒证清 病位在下 热、温里 在里 便秘泻下 小便不利利水渗湿沉降 咳喘止咳平喘 病势病势 呕呃止呕、止呃 上逆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潜阳息风第69页,共119页。08.08.202270三、升降浮沉的依据1升降浮沉的依据是药物的功效(即主要 的、直接的关系)2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质地的关系是: 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是间接的关系 温热辛甘升浮
30、 寒凉酸苦咸沉降“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升,热无沉” 纲目第70页,共119页。08.08.202271 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无本质联系,不 作为判断的根本依据。 “凡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降。” 说明: 1以上是一般规律,很多药物的情况不 是这样。 2升降浮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 的。主要与炮制、配伍有关。 3有些药物的升降浮沉不明显,或存在 双向性。第71页,共119页。08.08.202272 第四节 归 经一、含义: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二、归经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第72
31、页,共119页。08.08.202273三、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按经选药,便于临床使用药物,可执 简驭繁。 2作引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更好地 发挥作用。 膀胱经羌活、桂枝 胃经葛根、白芷 大肠经白芷 心经黄连 胆经柴胡 肾经细辛、知母 肺经桔梗 肝经青皮第73页,共119页。08.08.202274四、必须注意的问题 1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 间的综合关系,若单分经用药,治疗 效果必受影响。 “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 。”(徐灵胎) 2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 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第74页,共119页。
32、08.08.202275 第五节 有毒无毒 一、含义: 广义(古)是指药物的总 毒性 称或药物的偏性 狭义(今)是指药物对机 体的损害性 (现所说毒性多指狭义的毒性) 第75页,共119页。08.08.202276二、使用有毒药物应注意的问题1.影响毒性的因素: 用药是否对证 剂量的大小 药材的品种 药材质量 炮制方法 给药途径 剂型及制剂工艺 配伍 服药时间 患者个体差异第76页,共119页。08.08.2022772.减毒方法 炮制要规范 适当配伍 控制剂量 掌握剂型、煎法 及给药途径 此外还须注意,药物储存、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有毒药物时
33、,应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避免中毒发生。 第77页,共119页。08.08.202278三、正确使用有毒药物,掌握中药中毒 的解救方法和预防措施。1有毒药物的偏性强,根据以偏纠偏、 以毒攻毒的原则,有毒药物也有其可 利用的一面。古今利用某些有毒药物 治疗恶疮肿毒、疥癣、麻风、瘰疬瘿 瘤、癌肿癥瘕,积累了大量经验,获 得肯定疗效。 “有毒观念,无毒用药” 第78页,共119页。08.08.2022792为确保用药安全,在使用有毒药物时, 必须遵循: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而不 过极量,中病即止,加强观察,做好中 毒抢救准备。 “若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神农
34、本草经 第79页,共119页。08.08.202280 小 结 “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徐灵胎) 四气五味是阐述药物的性质与作用,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作用趋向,归经是说明药物的作用部位,而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第80页,共119页。08.08.202281 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 1.配伍: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 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 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 2.七情:是指中药的单味使用及药与药 之间的配伍关系,包括单行、 相须、相使
35、、相畏、相杀、相 恶、相反七种情况。第81页,共119页。08.08.202282 “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 。 神农本草经序录第82页,共119页。08.08.202283 “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 。 本草纲目第83页,共119页。08.08.202284.七情的内容 单行:即一种药物单独应用。 相须:即性能
36、、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 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 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 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 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 高主药的疗效。 第84页,共119页。08.08.202285相畏:即一种药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 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 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 应或副作用。第85页,共119页。08.08.202286 4. 配伍用药原则: 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
37、的。 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 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第86页,共119页。08.08.202287第七章 用药禁忌 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食时饮食禁忌 1配伍禁忌:是指药物之间有相反的关 系。主要包括“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 细辛、芍药 第87页,共119页。08.08.202288 本草明言十八
38、反,贝蒌半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第88页,共119页。08.08.202289 2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按不同的药对妊娠的危害程度不同,将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禁用药的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慎用药则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第89页,共119页。08.08.202290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 对某些食物的禁
39、忌。又称食忌、忌口。服药食忌的一般原则: 一是忌食可能妨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应忌食生冷、多脂、粘腻、腥臭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 二是忌食对某种病证不利的食物。如生冷食物对于寒证,特别是脾胃虚寒证不利;辛热食物对热证不利;食油过多,会加重发热;食盐过多,会加重水肿;等等 第90页,共119页。08.08.202291 三是忌食与所服药物之间存在类似相恶或相反配伍关系的食物。如服皂矾应忌茶,因为皂矾为低价铁盐(硫酸亚铁),遇茶中的鞣质,容易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使药效降低;服绵马贯众应忌油,因为绵马贯众系脂溶性药物,肠中有过多的脂肪存在,则药物容易被机体吸收,如吸收过多,可导致中
40、毒。第91页,共119页。08.08.202292第八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一古今计量单位及换算 一两(进位制)克, 一钱克, 一分.克, 一厘.克 二确定剂量的依据:药物方面、应用方 面、患者方面第92页,共119页。08.08.202293 药物用量影响因素表 影响因素 用量较大 用量较小药 药物质量 质次 质优物 药物质地 金石,贝壳类质重 花叶类质轻方 药物性味 味淡性弱温和 味浓性峻烈面 鲜品 干品应 方药配伍 单味 入复方用 作主药 作辅药方 剂型 作汤剂 作丸、散剂面 用药目的 临床用时的目的不同,同一药物 的用量亦不同。第93页,共119页。08.08.2
41、02294 影响因素 用量较大 用量较小 年龄大小 青壮年 婴幼儿、儿童、患 老人 体重 重 轻者 体质 强壮 虚弱 病程 新病 久病情 病势 病急病重 病缓病轻 患者职业、生活习惯、体力 劳动者或脑力劳 况 动者、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还应考虑到季 节、气候、居处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第94页,共119页。08.08.202295三掌握剂量的准确性,确保临床用药有 效而安全。1单味药的常用有效量2方剂中各药的相对用量(比例分量)3药物的实际利用量 第95页,共119页。08.08.202296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一、给药途径二、应用形式三、煎煮方法 1.煎药器具:最好用砂锅、砂罐。 其次可用白色搪瓷
42、器皿或不锈钢锅 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2.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 矿物质及杂质少,无污染。在生活上可 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 第96页,共119页。08.08.202297 3.加水多少: 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cm为宜。 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 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第97页,共119页。08.08.2022984.煎前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
43、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第98页,共119页。08.08.2022995.煎煮火候及时间: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第99页,共119页。08.08.20221006. 趁热滤汁:药煎煮好后,应趁热滤取药汁。因久置后药液温度降低,一些有效成分会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加之药渣的吸附作用
44、而有部分损失,因而影响疗效。7.煎煮次数: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煮三次,最少应煎煮两次。因为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第100页,共119页。08.08.20221018. 入药方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 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法中的先煎、后下、包煎、另煎、 烊化等特殊方法的不同要求及意义: 先煎:是指矿石类、贝壳类及其他质坚的药物,因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
45、它同煎。 第101页,共119页。08.08.2022102常用先煎药物: 水牛角、山羊角、鹿角、龟甲、鳖甲、海蛤壳、石决明、牡蛎、珍珠母、紫贝齿; 石膏、花蕊石、灶心土、自然铜、海浮石、磁石、礞石、代赭石、龙骨、生铁落、紫石英; 苦楝皮、川乌、草乌、附子、雷公藤。第102页,共119页。08.08.2022103 后下:是指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发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常用后下药物(不宜久煎) : 解表药、芳香化湿药中大部分药物,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徐长卿、肉桂、沉香、木香、檀香、降香、月季花、玫瑰花; 青蒿、大黄、番泻叶、臭梧桐、麦芽、
46、谷芽、神曲、白芥子、杏仁、钩藤、决明子。 第103页,共119页。08.08.2022104 包煎:是指对花粉、细小种子及研末的矿石类药物,宜用纱布或其薄布包裹后,再放入锅中煎煮。避免煎后药液混浊,或减少对咽喉和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常用包煎药物: 辛夷、旋覆花;海金砂、海蛤壳粉、百草霜、蒲黄、蚕沙、儿茶、灶心土、五灵脂;车前子。第104页,共119页。08.08.2022105 另煎:是指对某些贵重药材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烊化:是对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害易煎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 冲服:丹剂、自然汁及入
47、水即溶的药物,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第105页,共119页。08.08.2022106四、服药方法1.服药时间:适时服药也是保证药效的重要方面,具体服药时间应据肠胃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1)空腹服:清晨空腹时,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故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均宜空腹服。 第106页,共119页。08.08.2022107 (2)饭前服:饭前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故多数药特别是补虚药和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都宜饭前服。 (3)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故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 第107页,共119页。08.08.202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名师一号】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演练: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5-5-
-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 【创新设计】2021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三章-课时1-钠及其化合物
-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滴眼药水的护理》课件
- 《皮肤外用类用药》课件
- 《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测与修复》-考试题库及答案 项目二 行驶系统检修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历史《香港及澳门回归》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卷(冀教版)(原卷版)
- 监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 2024-2030年中国电力检修行业运行状况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与管理考核试卷
- 核电工程排水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 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 骨科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 民办学校招生教师培训
- 【MOOC】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度软件开发分包合同技术要求与交底2篇
- 居家养老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