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读教学设计(6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上初中后接触到的鲁迅先生的第一篇作品。从单元提示中,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写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本篇作品是鲁迅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这对刚升入初中,即将告别童年的初一学生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很值得认真研读。同时,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 不出声,不动唇, 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基于统编本 教材“默读” “精读” “补白” “书写” “读书” “语文素养”等要求及“
2、群文”理念,把这篇 课文尝试做精读设计如下:第一课时 学习默读,感知内容教学重点:1.知人识文,了解鲁迅,了解其作品。2.学习默读,保证阅读速度,把握基本内容。教学过程:主问题:什么是默读,如何通过默读迅速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二、认识作家,了解作品(1)鲁迅简介(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狂人日记。(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该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
3、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 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 “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 歌。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阿长与 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 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 花夕拾小引后记,其中前五篇是鲁迅在北京期间写的,后五篇是在厦大期间写的。
4、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三、检查预习,掌握音义(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蟋蟀(shu d ) 油蛉(l ing)斑螫(mdo)蝉蜕(tu i ) 竹筛(sh d )拗(ao)攒成(cu m) 倜傥(t it fin g ) 叵(pb ) 盔甲(ku i )锡箔(x i b o ) 觅食(mi )脑髓(su i) 秋谷(b 1 ) 书塾(sh u )确凿(z S) 菜畦(q f )人迹罕至(hr )(2)解释词语:确凿:确实。轻捷:轻快敏捷。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
5、罕,稀少。觅食:寻找食物。觅,寻找。渊博:(学识)深而且广。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高枕而卧:垫高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四、学习默读,感知内容(默读时间要求5至8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提问:课文写了哪些主要内容?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读后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提出默读要求:.动眼不动嘴。做到不出声,不动唇,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笔记。.有速度地默读。.整体性地默读课文,在不回读的基础上,能够通过默读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和理解全 文。默读方法“三字诀”:析题意、释提示、看注释、查字典、标
6、节次、分段落、画重点、勾问题、加批注、拎中心、写体会等。默读达到的目标“懂、快、化”,懂是理解,快是速度,化是运用。教师巡视:纠正学生出声、动唇、动指等不良习惯,保证阅读速度,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点,迅速理解文章大意。五、理清思路,梳理结构(一)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二)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明确:(一)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第一部
7、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从“出门 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枯燥的读书生活。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味书屋 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通过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这一承上启下的过渡,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连接起来。(二)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百草园抓虫子、拨野草的乐趣;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在大雪天里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三)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己概括,并讲述自己的理由。如:(自由快乐)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六、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8、、生词;2,熟读全文,并反复朗读课文第 2自然段。.读鲁迅先生资料助读鲁迅先生资料助读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出生时祖父为他取名为 “樟寿”,字豫才。小时家道比较好,幼时曾到当时绍兴最有名气的私塾三味书屋学习6年。后来,12岁那一年,因祖父的科场舞弊案,家道很快衰落下来。父亲为此得了重病。在4年的时间里,幼小的鲁迅经常带着家中的首饰、衣物到当铺去典当,在人家的白眼中接了钱, 又去药铺给自己的父亲抓药,他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但父亲还是死去了。17岁时,鲁 迅带着母亲为他筹措的 8元钱路费到南京去,进入了当时洋务派办的江南水师学堂,此间,他为自己取了新名
9、字一一周树人。后来他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在这所学堂实习期间, 鲁迅到煤矿去,看见了矿工们的悲惨生活,对耸触动很大。鲁迅学习的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 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 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
10、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同时也想通过医学 促进中国的社会变革。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 95分,就被他们怀疑作弊, 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 民的悲哀。在一次上课的时候, 课堂上播放了日俄战争的时事片,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日本人抓住要杀头了, 一群中国人在旁边围观, 木然地
11、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侵略者杀死。这使鲁迅受到强烈打击,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他认识到,医学 是救不了中国的,于是他弃医从文,打算用文艺改变愚弱麻木的国民,他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 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 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但是,鲁迅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于是,在 1909
12、年他从日本回国,做起了中学教员。期间,他经历了辛亥革命, 但他发现,辛亥革命并未以改变中国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此时,他极端苦闷,寻不到出路。1918年,他受新青年杂志的约请开始为新青年写小说,当年5月他第一次以“鲁迅”这个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在这篇小说 中,鲁迅深刻地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吃人的历史。鲁迅先生一生为我们留下了 500万字的著作。其中杂文集 16部,小说集2部,散文集1部,散文诗集1部,还有许多其他作品。1936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毛泽东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
13、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 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 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 向 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第二课时 深入乐园,寻找乐趣(一)教学重点:1,进一步感受作者百草园生活的无穷乐趣。2.学习用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写景。教学过程:主问题:文章第2段对百草园内的景物描绘有何特点?一、复习导入。二、默读赏析,写景之美(一)默读19段,圈点勾画。(二)小组合作,探讨问题.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第1自
14、然段的作用是什么?.精读第2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明确:1.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 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第一段是总说百草 园是我的乐园。.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形:高大、肥胖、臃肿、小球声:长吟、低唱、弹琴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味:又酸又甜。春景:桑甚、菜花。夏景:鸣蝉。秋
15、景:蟋蟀的叫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分析写景的顺序)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一石井栏一皂荚树一桑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 (鸣蝉一黄蜂一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甚一一鸣蝉、黄蜂、叫天子) ,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 蟋蟀、娱蚣、斑螫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 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
16、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不必
17、说数学12道题要做,也不必说英语20个单词得默,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想,我得什么时候睡觉呀!”此句是说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由此看出这个句式的特点是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之多。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三、课堂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 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而实际上百草园只是一个只有野草 的荒园,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
18、 是美好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加深体会,加强记忆。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任选下列一景,进行景物描写。池塘边、公园里、校园里。第三课时 深入乐园,寻找乐趣(二)教学重点:1,进一步了解百草园的乐园生活。.感知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的精神。教学过程:主问题:作者是怎样进一步描写在百草园生活的乐趣的?一、复习导入。学生景物描写作业展示、点评。二、小组合作,问题研讨:(一)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作者是怎样进一步描写在百草园生活的乐趣的?(三)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四)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
19、写捕鸟?(五)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明确:(一)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 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二)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三)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 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 其二, 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 “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得 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蝶蚣,“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 了解它。其三,百草园丰富的
20、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四)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 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五)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一一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 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三、课堂小
21、结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一一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 乐于捕鸟活动。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 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娱蚣”;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一 一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 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2、仿照第七段“雪地捕鸟”的写法,用不少于六个动词写
22、一个游戏或一项活动(如打 篮球、钓鱼、溜冰、骑自行车等),注意用词准确。第四课时 对比品味,“乐”之异同教学重点:1.研读赏析,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2.对比阅读,感受百草园的“乐”与三味书屋的“乐”的异同。教学过程:主问题:你认为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有什么异同?这两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一、复习导入:学习“雪地捕鸟”写法习作点评与展示。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一一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 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那么在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来研讨三味书屋的部分。二、小组合作,深入研讨三味书屋
23、,这个包容了鲁迅近 6年光阴的学园,对童年鲁迅来说同样充盈着乐趣。这里既有充满童趣的课堂,又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小组讨论:.“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 “Ade,我的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 了作者什么心理?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明确:.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 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
24、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 理。.运用拟人,表达了 “我”对百草园的依恋。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 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 况且提问者又是 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 ,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至于 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小组讨论:.“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试归纳有哪些趣味?.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
25、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在三味书屋里,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结合相关语句)明确:.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 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三味书屋中的“三乐”(1)后园觅乐(重“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 点品味“也”字)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是鲁迅先生心中的另一个“百草园”,同样充满着无限乐趣。(2)读书之乐放声唱读痛快淋漓;老先生人情朗读朗读品味,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老先生的语气、神态、动作等。(3)见机找乐课上偷着画画兴味盎然。教师可让学生联系曾经在课堂上偷
26、着做小动作时的心情,唤起已有生活经验,感悟其中的趣味。归结:在鲁迅笔下,三味书屋是一个亦庄亦谐亦学亦玩的学习场所。与百草园相比,他 同样会感到新鲜和好奇,同样有着别样的情趣。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活泼、调皮、可爱、天真、好奇、好学(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角度解读。)三、深入研讨,乐之异同你怎样理解本文的标题?你认为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有什么异同?这两 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明确:本文的标题提示了文章是以空间转移为线索和顺序的。相同之乐: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 对有本事的人(老和尚、先生)的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愿离开百草
27、园、溜到书 屋后园玩、上课画画等)、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疑心老师读的是极好的文章、对先生不给讲 怪哉虫的原因的猜测、对自己被送入书塾的猜测)。不同之乐:百草园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恩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的自然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这两者之间是统一和谐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 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蕴味美之所在。四、课堂小结作者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
28、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表现了儿童对知识的追求,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五、布置作业第五课时深入研讨,探究主题教学重点:了解各种主题说,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教学过程:主问题: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一、复习导入二、问题研讨,探究主题.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 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 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第二种看
29、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 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第三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 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对百草园热爱与留恋,对三味书屋怀着无比的新奇。.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
30、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 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 ?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 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 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在三味书屋
31、学习了 6年之后,鲁迅顺利考入江南水师学堂,继而入南京铁路矿务学堂学习,1902年又获得公费留学日本的资格, 这一切都离不开鲁迅在三味书屋里打下的基础。 在经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后,鲁迅变了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发挥联想,思考这个题目还包含着什么样的转变?以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是我,从 到 的转变”句式回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字面上看它是两个地点间的转变,也隐含着两个时间的跨度。但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地点是鲁迅生命成长中的重要空间,是他童年成长的重要过程。 要探寻这个主题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因而在这一环节中并不急于让学生去探究本篇文章的主题,而是先指导学生初步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2、两个童年生活地点变换对“我”的转变意义, 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升,揭示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切实体会童年生活在鲁迅生命中的重要影响, 感受童年鲁迅的成长。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幼时玩乐到少年读书的过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天真顽皮到成熟懂事的成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偏隅一园到走向世界的跨越。(PPT出示,酝酿情感,学生集体朗诵)归结: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而言,不仅仅只是童年时期两个玩乐的场所,它们是两个时间段的跨越,是鲁迅生命成长中的两个重要空间,因此,它们成为成年鲁迅终其一生守护的精神家园。三、总结梳理,整合提高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童趣的语调回忆自己
33、的童年,获得些许温馨,聊以慰藉自己现实的孤寂与苦闷。歌颂了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抒发的自己对童年的喜爱眷恋怀念惆怅 的心情。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永远的记忆,冰心诗言“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童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永远留在记 忆中。四、布置作业.完成文科爱好者9课。第六课时触摸鲁迅,感悟成长教学重点: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成长。教学过程:主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一、复习导入二、小组讨论:.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 好奇心.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 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板书:成长).什么才是真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左侧外踝骨折护理查房
- 四川助学贷款合同(2篇)
- 教科版(2017)科学五年下册《水的蒸发和凝结》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 《创想空间》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大班健康《上学路上》课件
- 合租室友交流沟通协议
- 教师防风险培训
- 拍卖行条款协议
-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
- 小班雨天安全教育教案
- GB/T 36266-2018淋浴房玻璃
- GB/T 19802-2005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
- 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 一体化及复合手术室建设和管理课件
- 设备档案表格
- 原典英语故事 拔萝卜 第三课时 课件The Enormous Turnip L3
- 平江历史街区规划与保护-课件
- 中资美元债专题系列二:构架中资美元债观察体系
- DB33-T1065-2019《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运维工作大纲
-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1.2点亮小灯泡-教科版(15张)(5)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