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_第1页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_第2页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_第3页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_第4页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 廖光华一、厦门市五年级品社教学质量抽测反馈试卷分析学生作答分析:第1题问卷题你喜欢上品社课吗?为什么?:集美小学根欣同学在问卷中告诉我们,这门课程“会告诉我很多知识,像长江和黄河流经了哪些城市、景点,还告诉我古代的四大发明。”高浦小学郑文琳同学认为,品德与社会“让我知道黄河与长江发源于哪,流向哪儿。” 最后一题:本学期哪一课学得最有意思,你是怎样参与学习的?集美小学 五年(2)班刘晨同学:最有意思的一课是沿着江河走下来。我的表现是课堂上,老师让我懂得看地图,寻找黄河流经哪些哪里。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会看了,我还背了下来,黄河流经九个省:青海、四川、

2、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老师还告诉了我们黄河的好处和坏处,让我们要好好地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情况反馈:关于执行课程计划:关于教师备课:关于学生卷面成绩:平均分最高的前三个学校依次是:大同小学(85.06)、碧溪小学(81.18)和新店中心(80.73)。及格率最高的前三个学校依次是:碧溪小学(100%)、苏店小学(100%)和鳌冠小学(97.44%)。优秀率最高的前三个学校依次是:大同小学66.41%、新店中心(50.56%)和碧溪小学(48.48%)。 二、新课程设置中综合类课程的变化:(1)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分别为:综合实践活动1节、地方课程1节、学校课程2节(含班队活动

3、1节);(2)三、四年级每周6课时分别为:综合实践3节(含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1节、学校课程2节(含班队活动1节);(3)五、六年级每周5课时分别为:综合实践2节、地方课程1节、学校课程2节(含班队活动1节)。 周课时 年级 课程一二三四五六品德与生活33品德与社会2233语文886667数学444455外语222232科学3333体育443333音乐艺术22221艺术21艺术2美术222211综合实践活动6655地方与学校课程44周课时总量(节)292930303030三、教材分析第四单元 :土地养育着我们单元概要: 本单元的3个主题“人们在土地上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

4、篮”展示了农业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介绍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单元教学旨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通过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引导课:餐桌上的发现(教材P2-3)教学目标: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持生命的量基本需要;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主题一:人们在土地上耕耘活动建议:1、探究活动:我们每天主要需要哪些食物?2、讨论:餐桌上食物的来源?3、调查活动:我们这里的主要出产哪些食物山上的田野里河里的大海里课题1萝卜的故事教学目标:以萝卜的生长过程这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了

5、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活动建议:完成引导课的调查活动的汇报交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七幅图画并思考:人们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 播种 间苗 除草 培土 灌溉 收获 收藏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课后活动:在学校或家里开展种植体验活动。课题2:从种植到收获(2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的特点;了解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对土地的敬意活动建议:第1课时:阅读P6-8页的图,引导学生思考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要“不违农时”)介

6、绍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教材中P6-8页有一个表格,课前要引导学生查阅每一个节气是几月几号,完成表格,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阅读P9页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农业生产还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课后活动:调查了解适合本地区的每个季节的农作物?春季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夏季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2日)芒种(6月5-7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24日)秋季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秋分

7、(9月22-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冬季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3日)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二十四节气:向长辈调查了解适合本地区的每个季节的农作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第2课时: 阅读P10页中的各种植物的介绍。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调查结果讨论为什么农作物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如为什么南方不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但少得很?阅读P10中的框框中的文字,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大地比作“母亲”?课题3:妞妞的困惑 教学目标: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

8、可持续发展意识。活动建议:1.调查:蔬菜 水果 茶叶 粮食作物等有没有残留农药,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我们应怎么办?2.调查无公害、纯天然、无污染标志的产品;3.怎样使农作物既保证增产又消灭病虫害呢?主题二 在希望的田野上课题1从传统到现代教学目标: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活动建议:1、活动准备:搜集、调查本地区常用的简装农具的资料,文字 图片 实物,

9、并思考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调查本地区近年来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的资料。2、活动过程:阅读P12页中的生产工具图片,你见过这些工具吗,是做什么用的?你还知道哪些生产工具?体验与交流:调查成果,思考它们是怎样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阅读P13页的图,思考这几幅图反映了农业生产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交流本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的资料。课题2:劳动者的创造教学目标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的效益;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尊重劳动和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活动建议:阅读P14页的第一段文字。引导

10、学生思考“靠天吃饭”是什么意识引导学生探究“都江堰”,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阅读P15页的图文,引导学生探究“新疆坎儿井”,并思考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2000多年前,秦朝李冰父子 岷江“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流入内江,保证浇灌成都平原; 发洪水,三成流入内江; 四川成了天府之国;联合国“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解放后进行改造。灌区面积由原来的14个县市、17.3万公顷农田,扩大到30个县市,57.3万多公项。都江堰坎儿井作为特殊的灌溉系统,由竖井、地下渠、涝坝三大工程组成。竖井深度由渠首向绿洲逐渐递减。最深的渠首竖井深达90米,一般的渠首井也有几十米。地下

11、渠行到绿洲时,竖井也就35米不等。一条坎儿井长则十几公里,短的也有几公里。如果几条、十几条联成一个水网,可以长到上百公里。 坎儿井的水源于河溪出山口后,渗入戈壁的地下潜流。暗渠引水,自流灌溉,水质好,少蒸发,真可谓是清水长流,绿洲常青。 吐鲁番地区有史可查的坎儿井有1100多条,现存725条,年径流量将近3亿立方米,超过了火焰山水系的总径流量。总长将近5000公里的坎儿井,是一个奇迹,人们称它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可以与长城、运河媲美。坎儿井课题3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教学目标: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成就;知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对世界

12、的重大贡献;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形成对我国农业充满希望的憧憬的发展态度.活动建议:阅读P16-17中的图文,了解我国农业的现代技术,思考交流你还了解哪些现代农业技术?阅读P18-19页的地图,讨论:中国的农产品为什么要出口到世界各地?出品到哪些国家?4我国的农产品既然满足了我们本国的需要,为什么还要进口?(学会阅读P1819页中的图表) 这一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充分讨论和理解地图、表格反映的信息主题三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课题1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古代农业文明在

13、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活动建议:引导学生阅读P20-21页的图片古埃及的壁画、古希腊的陶瓷及北京的社稷坛,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全班探究:阅读P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并思考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从中了解创历法是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阅读P21页的2幅图,讨论和交流我国的茶文化和丝绸文化课题2: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教学目标了解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其它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形成的饮食文化了各有特色.活动建议:搜集有关本地春节、

14、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讨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的关系。查询。主要少数民族的主要节日与农业的关系。活动课 黄豆大探密教学目标:通过研究黄豆的营养,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多种探究的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搜集、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精神并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活动建议: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上网等方式了解、交流黄豆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接触的豆制品有哪些?如臭豆腐、豆腐皮、豆腐干、豆奶、豆腐花儿、黄豆沙糕、豆沙包、酱油也是由黄豆制作而成的。探究“豆腐”的来历。 第五单元 穿越时空的生活单元概要: 本单元内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介绍了通信

15、及交通工具的演变与发展,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探究了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使学生从中体会和理解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并对于学会安全、有效利用各种传媒手段有所认识。主题一 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课题1不断更新的通信家庭教学目标了解通信的发展历程,感受通信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变化。了解科技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概括总结及表达的能力。 活动建议:活动准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网、看书”等不同途径了解到古代、近代、现代的通信工具以及通信发展史,探究它们通信的特点。活动过程:阅读P31-32的图片

16、,并思考交流你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小组讨论交流搜集到的通信工具,介绍他们的特点。讨论:通信技术的发展说明什么?对人们生活产生哪些的影响?课题2:信的旅行教学目标: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学会正确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活动建议:师生准备信封和明信片,学生小组讨论信和明信片的写法及要注意的问题。讨论:邮件的种类有哪些?阅读P35页的图,讨论信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先装信封进信箱邮局的分类邮车送往各地当地邮局分发给邮递员叔叔到收信家中。认识通信中的一些不正确的行为课题3绿衣使者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

17、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阅读P38-39中的图片,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可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主题二、路在脚下延伸课题1:路,越走越宽教学目标:感受“不同的路”对人们的生活的(消极或积极)的影响,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发展变化,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活动建议:活动准备: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的道路情况,作一个调查。(附带图片或照片)以前现在道路特点影响活动建议:阅读P40-41的3幅图,思考这些道路你们见过吗,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小组交流调查情况,并适时引导学生看P41页的3幅图,感受道路建设

18、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课题2:四通八达的交通教学目标:通过新旧对比,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活动建议:这一课题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P42页的“1949年铁路分布图”与P43页中的“公路与铁路分布图”中以及P43页的两个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并在对比中认识到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的发展。P44页中要引导学生讨论“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课题3: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教学目标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悠久的历史初步认识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活动建议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

19、资料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在“地图”找出丝绸之路的大概位置。按比例尺测量某一段丝绸之路的路程 在这一主题活动中,除引导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图片外,也要注重学生从教材中的图例获取信息。如丝绸之路东起哪里,西至哪里?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国家等。丝绸之路示意图主题三 :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课题1:怎样看电视教学目标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活动建议:调查了解父母、爷爷奶奶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交流调查结果,认识到“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同。讨论:怎样处理看电视问题上产生的矛盾: 不同的人喜欢看不同的节目,怎么

20、办? 怎样处理“看电视”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怎样与父母沟通? 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对学生有益,时间多长为宜?课题2:荧屏前后教学目标: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努力;萌发对电视工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活动要点:交流看电视节目的收获?(看P55页的图)讨论:电视节目是怎么制作出来?(引导学生看P54页的图) 记者采访 摄像 播音员 调音师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策划制作一期反映本班集体荣誉的电视专题片.课题3: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教学目标: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养成读书看书读报的好习惯;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学会在快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知识和信息.活动建议:第1课时:你了

21、解或认识的纸质传媒有哪些?与电子传媒相比,它们有什么特点(书籍、报纸、杂志)交流:你家订了哪些报刊?你家都有哪些书?讨论:除了自己了订外,你还能通过哪些渠道阅读书报?交流你读书(课外获取知识)的方式(如剪报等)作业:准备读书心得或读后感;摘录有关“读书”的名言。第2课时:读书交流会;交流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第六单元 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单元内容 本单元通过调查、采访、参观、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有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掌握安全自护的方法,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和理解安全、健康、文明生活的意义和内容,形成珍爱生命和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具备

22、初步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尽自己的努力。主题一: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课题1: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教学目标: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活动建议:阅读P62页的图,交流学生见过的交通事故?阅读统计图表,交流“统计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制定一份小组的调查计划课题2: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教学目标: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尊重交通警察及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掌握报警的方法。对交通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课题3: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教学目标: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活动建议认一认P66、67页的交通标志。小组内交流,你们通过调查还发现哪些交通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