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通解第十课辨证思路_第1页
伤寒论通解第十课辨证思路_第2页
伤寒论通解第十课辨证思路_第3页
伤寒论通解第十课辨证思路_第4页
伤寒论通解第十课辨证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通解第十课:伤寒论辨证思路主讲:程刘海“方书”,一证一方,或者一证一法。伤寒论方书之祖。具备规律性:以“三阴三阳”为提纲,统御诸多方证。伤寒论也是一本“救误”之书。“辨证”二字,此才是伤寒论的根本。一、辨证模式:症证方(方证模式)“辨证”,辨的是“证”,而不是“病”。“证”,具有“特异性”“映射”。 具有“时效性”当下,“刻诊”。“症”,多数是阳性症状。1.自觉症状2.他觉症状。具有辨证意义的阴性症状:饮食、二便。“证候”,由“症状”构成,是一种“症状群”。临床辨证,对基础理论灵活运用。关键怎样运用?以“胃气论”为例子,关键在于“化物”与“运转”。“胃气为病,热则阳明,寒则太阴”。建立:“症

2、证”模式由症而辨,辨后“证”出。“方”,统御在“三阴三阳”中。方证对应,建立“症证方”辨证模式,(认真结合前面九课来学习)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宋16)此条描述“坏病”之后的临床思路“随证治之”。“太阳病三日”,本有太阳病。“三日”,是时间举例,不必拘泥。“已发汗”,患者经发汗,结果如何?不愈,反“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仍”,是“仍然”、“依旧”的意思。“不解”,是太阳病解,转他证,“此为坏病”。“坏”,也是败、毁的意思

3、,“坏病”,提示“病传”。应该如何去做?解决方案:仲景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证”,通假字,通“症”,“观”,观察、收集。若是“坏病”,则为“逆”。“知”,是明辨的意思。“知犯何逆”,患者目前是什么证候。“随”,说文解字:“从也”。“证”,是证候的意思,仲景也说“以法治之”,所以也是治法。“随证治之”,依从当下证候确定治法,给予治疗。“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为“随证治之”举例。“桂枝”,应该是桂枝汤,“解肌”,“肌”,是肌表的意思,发汗解表。如果出现“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则是太阳伤寒证,应该使用麻黄汤,所以桂枝汤是“不可与之”。“常须

4、识此,勿令误也”,“常”是应当的意思。“此”:1.就诊,需“随证治之”。2.“桂枝”不可用于太阳伤寒证。所以,临床的时候,应当以辨证准,做到“勿令误也”。二、辨证重心:“三阴三阳”表里伤寒论辨证核心是“方证对应”,“灵魂”是“三阴三阳”。运用其证候病机与提纲症状群:太阳病,主表性寒,营卫充足。证候病机:外邪侵体,卫气外聚以抗邪。症状群:脉浮(或紧,或缓)、恶寒(或恶风)、头项强痛、全身不适、流涕喷嚏等。少阴病,主表性寒,营卫亏虚。证候病机:营卫亏虚,机体失养。症状群:脉微、细,但欲寐,或关节肌肉麻木、疼痛。若有外邪者,可见“类太阳病”症状。阳明病,主里性热。证候病机:邪热内生,津液亏损。症状群

5、:脉滑、数、洪,恶热喜冷、汗出、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太阴病,主里性寒。证候病机:寒饮内生,津血亏损。症状群:脉弦、紧,畏寒喜暖、小便色白,舌质淡、苔白。少阳病,主里性寒热,上热多中寒少。证候病机:邪阻胸胁,上中不通。症状群:上热:口苦、咽干、心烦、目赤;中寒:眩晕、胃满(或者胸胁满)、呃逆。厥阴病,主里性寒热,上热少下寒多中间痞。证候病机:邪阻中焦,上下不通。症状群:上热(轻微):口苦(或口干)、咽干、心烦、目赤;下寒(明显):胀、呕、利。首先辨证“表里”证候:“表证”的症状群:恶寒(或恶风)、头项强痛、全身不适、流涕喷嚏、关节肌肉麻木、疼痛。“里证”的症状群:“里病三症”(胀、呕、利)。快

6、速断定“表里”,使用排除法:相互排除。最后:先排除“里证”。患者没有“表证”,也没有“里病三症”。基本判断:存在少阴病。“脉微、细”,则可完全确定。要不然,则可能是少阴阳明合病,以少阴为主。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宋56)此条存在倒装结构,修改为: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若头痛者,必衄。“伤寒”,说的是表证。出现“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该如何辩证?关键:小便。“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小便清”,色白或微黄的,疾

7、病在表。“宜桂枝汤”提示:小便色黄或深黄、黄赤,是阳明病。本条则是阳明里实证,“与承气汤”。“若头痛者必衄”,“必”,理解为“多”的意思。说明不管是阳明还是太阳,如果是头痛的病人,都会有鼻衄的可能性。三、辨表证,定虚实“表证”,关键在于“表”。“表证”,有太阴病与少阴病。关键脉象:太阳病脉浮(或紧,或缓),少阴病脉微、细(或兼微浮,或沉,或缓,或紧)。在伤寒论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是对正邪盛衰进行判断,并非“表证”区别。四、辨里证,识寒热里证,识别寒热证候。分为两步:第一步:辨证寒热。阳热证候:身热(手足烦热、烦躁不宁、面赤烦躁)

8、汗多、贪凉喜冷(口渴喜冷饮)、口苦咽干、目赤,便秘或泄泻热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及脉洪、滑、数等。阴寒证候: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色白),舌淡苔白润,脉沉迟等。纯寒证候太阴病 纯热证侯阳明病如果寒热证错杂,则需要进行第二步辨证。第二步:分清寒热真假。寒热错杂,三种情况:1.真寒真热证:少阳病,或者厥阴病。2.真寒假热证:也叫做“真厥阴证”,或者真阳外越证。此为通脉四逆汤证,或者白通汤证。3.真热假寒证:多数为阳明病大承气汤证,或者大柴胡汤证。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宋11)此条具体说是辩证“寒热真

9、假”。认识本质:“藏象”理论。“藏”是本质,证候病机。“骨髓”“象”,就是现象,症状。“皮肤”“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真寒假热证。病机:寒饮太盛,真阳微弱,中焦溃败(除中),真阳被阴寒严重格拒,向上向外漂浮,在“表”表现出假“热”的症状。回阳救逆。“承气入胃,阴盛以亡。”。“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是真热假寒证。病机:阳明热邪太盛,津血耗尽,中焦溃败(除中),阴液被热邪严重格拒,浮于表,或者出现阳明邪热闭脉,闭阻气机造成的,表现出假“寒”的症状。大承气汤、大柴胡汤。“病者身大热,反欲得衣者”,是“真寒假热证”。临床表现:发热,高热,还有出汗,烦躁,甚至面色通红,反而怕风怕冷,穿的衣服很多,夏日穿冬衣。“身大寒,反不欲得衣者”,是“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