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作者艺术特色_第1页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作者艺术特色_第2页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作者艺术特色_第3页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作者艺术特色_第4页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作者艺术特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先秦文学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自然力的形象化)神话主人公: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神话的内容:洪水,创世,始祖,战争,创造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己观物将自然人格化;形象思维隐喻,象征;情感体验人类意识,精神(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者隐喻性的思

2、维)上古神话的发展:神话历史化;被道教改造诗经: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曲调,地方土乐,十五国风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朝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小雅74篇,除少数篇目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分类:祭祀诗生民;农事诗七月;怨刺诗魏风硕鼠;征役诗采薇;宴飨诗;婚恋诗关雎氓艺术特点:大体上整体的四言句型,两字一顿,少数三五六七八言;连章叠句的复沓章法;至少隔句用韵,韵脚在偶句上;赋,比,兴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风雅精神”关注现实的精神,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地人生态度。先秦叙事

3、散文尚书:分四个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文字古奥典雅,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鲁隐公元年鲁衰公十四年(前722前481),孔子编。特点:“礼仪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以一字喻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左传: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标志着叙事散文的成就,“叙事之最”叙事特点: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交代时间发生,发展和结果,穿插倒叙和预叙,插叙和补叙;注重完整的叙述时间的过程和因果关系,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对时间因果关系的叙述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大量戏剧性情节,使得这部作品

4、充满故事性描写人物很少集中描写,情节反应的是其性格中的某一方面;叙述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其记言文字,“文典而美”“语博而奥”,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叙事艺术:富有故事性和戏剧性;人物性格神形毕现历史观:良史精神(儒家精神,民本,尊德,尚义);人文精神国语:国别史,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侧重论政记言。特点(历史观):主要反应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继承敬天保民思想战国策:开纪传体先河,西汉刘向编校,三十三卷,十二国策,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历史观:表现纵横家思想思想:士精神,反抗强暴,坚持正义,受民而贵

5、士特点:以人物为中心,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文辞之胜”,“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可说是其说辞的主要特色;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对偶意义:其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先秦说理散文春秋后期论语:语录体,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战国初年成书。孔子思想概述:礼,“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仁,“仁者,爱人”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文艺思想,“兴观群怨”,“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说理特色: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

6、理,形象隽永的语言;多用层递说理,用比喻,语气词增加人情味,生活化,口语化;结构为语录体,体质短小,未形成独立篇章。老子:语录体,表现出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老子的思想概括:政治思想治世(治国思想,无为而治)为人处世为人(为人恬淡寡欲,知足常乐)说理特色:韵散结合,以韵为主;辞意洗练;大量运用修辞格墨子:语录体墨子十事(尚同,尚贤,兼爱,非攻等)经济方面(节用,非乐,明鬼)。说理特色:由小及大,连类譬喻;质朴无华的语言,遣词造句口语化;语录体向专论体过度迹象。战国前期孟子:战国前期,对话体,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

7、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孟子的思想:仁,义,礼,智,信(五行)仁政,“与民同乐”“民为贵”“暴民而王”浩然之气,大丈夫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说理特点:长于辩论,运用逻辑推理的的方法,“辞不迫切,意已独至”;长于譬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富于形象性;气势浩然,铺张华丽,纵横恣肆,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庄子:对话体,共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自庄子后学。庄子的思想:世界观万物为一,道法自然人生观体道求真,安命无为,逍遥而游说理特点:创作方法是“以寓言为广”,虚构出光怪陆离的形象,到达奇幻夸张的艺术效果(寓言即寄寓于他

8、人他物的言语,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重言即借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是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所接收,托己说于长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处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言语,这种言语层出不穷,传播道理,并能够永远流传下去。)“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其主要特征;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形象诙诡的辩论风格。用比喻象征代替逻辑推理。寓言行云流水,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战国后期荀子:专题文,现存32篇,大多数是说理文。思想:人性恶,可化;教育兴国;为政,君道,用贤,赏罚,富国说理特点:强调论辩的重要性,引经据典,在论证方法和技巧上为后代议论文提供经验。运用日常事物为譬喻,深入浅

9、出,生动的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理正辞雅,温厚可亲的长者之风。韩非子:专题文,其文多针对现实问题而发思想:崇尚实力,以力服外,以法术治内以实用为标准,反对以文害意(君主专制:以赏罚为核心内容,以宪令图籍为形式,以官府治民为功用)特点:最具文学意味的是寓言故事,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说理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擅长思辨,情感充沛。楚辞:战国后期以屈原宋玉为代表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风物作为抒情意象。是楚文化的产物,受巫文化影响大,同时受北方文化,北方典籍,战国纵横家的影响。文体特征:句式结构上,有杂言如离骚九歌,有齐言,四言,如橘

10、颂,天问艺术表达上,香草,美人,是主要的两类意象内容上,楚地风物人情语言上,楚声楚语风格上,具有浪漫色彩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艺术特点:虚实结合,回环往复的结构(前实后虚);句式结构上,句式长短不一;想象自由驰骋,构思奇幻想象;表现手法上,香草美人的托喻传统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首尾两章东皇太一和礼魂分别为迎送神曲,中间九章为娱神曲,九歌因中间九章而得名。最多最动人的是对人身情感的摹写。内容:祭天东皇太一东君大司命少司命祭地山鬼云中君祭水湘君湘夫人

11、河伯祭人国殇艺术特征:具有明显的表演性,歌乐舞合一,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合唱。语言自然清丽,优美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深沉,有极强的表现力。描写曼丽清新,情感奇异深浓。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篇作品,主要叙述身世和遭遇,相对于离骚有较多的纪实性。特点: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结合;带有现实主义;双声叠韵,反复吟叹,增强音乐感与节奏。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诗中一共提出172个问题,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特点:结构上,自然现象神话传说三代历史社会现实语言上,以四言句,四句为一组,多为每组一韵,整齐而不呆板

12、,文风端正典雅。二、秦汉文学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在加上一篇序文,共161篇成就:有些文章精炼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生动;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谏逐客书:李斯作于秦王政十年,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十足,挟展柜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赋:古诗的表现手法,即铺陈直叙,是战国后期产生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赋的文体特征:铺采摛文,

13、体物写志;描写事物,讽谏述志赋的艺术特征:注重叙述内容,语言华美,辞藻绚丽,讲究声韵赋体的流变:骚赋汉大赋抒情小赋骈赋律赋文赋骚赋:屈原,宋玉创,包括楚辞及其模仿作品。抒写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叹。汉大赋:由枚乘的七发开端,汉代流行的体,章法上多用问难对答的形式,篇幅较长,规模宏阔,内容上极尽描写官园山川之美,声色犬马之乐,旨在对帝王贵族政治上的缺失和生活上的奢淫进行讽喻和劝诫。抒情小赋:张衡创,以咏物抒情为主,篇幅短小,文辞清丽,代表作归田赋。骈赋:发展到汉魏之际孕育,盛行于两晋赋的变体,形式华美,全篇四六对仗,两句一韵,平仄协调,篇幅短小。律赋:唐代的试帖赋,与骈赋相比,更注重对偶声律,字

14、数上严格限制。文赋:受宋古文运动影响产生的散体赋,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自由。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汉初武帝前期(70余年)骚体赋武帝和帝(200年)汉大赋和帝献帝(100余年)抒情小赋1.西汉辞赋“九体”:在贾谊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如九思九叹九怀等,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枚乘七发: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意义:对先秦文学的借鉴。如大肆描写音乐饮食宫室之事抄袭楚辞中招魂,大招。逐步盘升手法的运用。赋中讽喻意图的表达是通过重重超越和逐步盘升来实现

15、的移步换形和铺张手法的运用。赋写七事,一事一转,俨然后世山水游记的笔法精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主客问答的形式结纂全篇;笔墨夸张,描绘精细;以叙事状物为主,多比喻和叠字。标志着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七体”的开山之作。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作品虚构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以问答结撰成篇。子虚赋:楚臣子虚使于齐,齐王悉发境内车骑,与使者出猎,猎罢,子虚过访乌有先生,遇亡是公在座,问答成篇。上林赋紧承乌有先生的言论展开,亡是公在一个新的思想基础上对子虚,乌有,乃至齐楚诸侯进行性了批评,而后笔锋一转,开始极力描绘天子上林苑的巨丽

16、之美和天子游猎的空前盛况以及浩大声势,极尽铺张扬厉之所能。特点:帝国形象的塑造;一统观念的宣扬;时代精神的体现。成就: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和夸张笔法的融通;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艺术成就:结构上规模宏大;行文铺张扬厉;语言上,词汇丰富华丽;风格上,壮美俊秀。杨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模仿司马相如的痕迹明显。他们同以天子游猎为题材,极力描写畂猎场面的壮观和天子气象的恢弘,池苑的阔大和物产的富庶,最后均以君王悔悟,戒奢戒淫,勤政爱民作结。手法上均极力夸张渲染,铺张扬厉,词采纷批,语言侈丽。甘泉赋:采用主体向关照对象逐步趋靠的方式进行铺陈;四个

17、时段不断接近甘泉宫。铺陈空间的多向维度,展示的三维六合空间;既平面拓展,又立体延伸。对骚体赋予新的功能。创造性的用这种文体来表现汉代盛世和天子的声威。艺术上的转变:句式节奏,长短改变,大量运用八九言,十三言,叙事从容,风格典雅古重;增加了反问,设问,感叹句;增加了赋序,用于叙事和议论,从而使赋有讽刺意味。2.东汉辞赋京都赋(蜀都赋)京都风情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述行赋(河东赋)羁旅行役班彪北征赋班昭东征赋蔡邕述行赋抒情赋利世愤世张衡归田赋赵壶刺世疾邪班固两都赋:分为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分为上下两篇,赋作于汉明帝时期,作品借“西都宾”和“东都主人”两个虚拟人物的对答结撰全篇艺术手法:基本上是取法于

18、司马相如和扬雄,但同时又有突破和创新,一是打破了“劝百讽一”的结构模式,下篇东都赋通篇是讽刺和诱导,形成了“劝”和“讽”的均衡布局,并且溶渗了作者严正地治国主张和政治见解。二是详略有致,繁简得当,层次分明。在按空间方位进行铺陈时别具匠心,完成了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往复回环,第一次由外到内,然后又由内到外,第二次再由内到外,如此循环两次,完成全部的铺陈。张衡二京赋:模仿班固的两都赋而创作的。分为西京赋与东京赋,借“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的对答结撰成篇。艺术手法:理性精神和充实的社会内容结合的非常完美,作者力求在作品的体制,规模上超越前人,铺写面面俱到。因为求全求备,其在旧有的格局中注入一些新

19、鲜的内容,并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一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民俗事象,西京赋有一段关于角觝戏的描写;二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两都赋与二京赋的比较:异:两都赋的题旨比较复杂,涉及东都和西京的许多差异;二京赋的题旨相对比较集中,主要突出东京和西都俭与奢的差异。选材有其侧重面两都赋在描写长安景观时采用回环往复的笔法,出现两次循环;二京赋则简化了一些程序,只经历从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一次推移。同:都用理性的态度描写京都,在民俗事象与朝政礼仪的处理上持相同的态度,他们笔下出现的民俗事象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得不到作者的认可,两篇京都赋都有审美判断和道德判断相疏离和矛盾的倾向。均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主客角色的设

20、定包括多方面的意义:主方代表对历史的超越,客方则因循守旧;主方处于中心,代表主流话语,客方处于边缘,和主流话语相悖;主方象征尊重客观事实,客方则信耳而遗目,陷入虚妄(抑客扬主)两汉散文1.西汉政论散文陆贾:“汉代儒学第一人”,贾谊:过秦论吊屈原赋分类:专题政论文(礼法结合,以礼为主;以民为本;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史论;杂文过秦论:战国策士的语言特点是纵横捭阖,善于夸张和渲染,以气势服人,贾谊带着浓郁的战国策士的遗风,善于把秦王朝大起大落的历史情势,内化为作品的气势,其具体做法就是通过鲜明的对比,造成巨大的感情落差。一是把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照。二是把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

21、的愿望和秦朝三主而亡的历史事实相对照。三是把陈胜的起义军和六国诸侯进行对比。散文艺术:逻辑层次清晰;音节和谐响亮,多用排比对偶;善用比喻,文笔生动。晁错:散文内容分三类,重视农业论贵粟疏奏勿收田租疏;主张削藩说景帝削藩书;徙民实边言兵事疏言守边备塞疏。风格疏直激切,尽所欲言;辞藻谐偶。刘安淮南子: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共21篇,十几万字,是西汉一部打著述,原称淮南鸿烈内容:帝王之道宇宙观:“道始于一故分为阴阳,阴阳合而万物生”认识论:“愚者有所修,智者有所不足”学习观:“教順施续,而知能流通”发展的社会观:“圣人法与事变,礼与俗化”无为的治国观:通常无为,无不为。艺术特征:用赋体

22、笔法来写散文,铺张扬厉,追求巨丽之美,同时带有纵横家说辞的特点庄骚风格,道家倾向和浪漫色彩,“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寓直于诞,寓实于玄”用神话传说论证,故有屈骚之遗风。2.东汉散文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冲论衡:(论述权衡真伪的道理)全书85篇,现存84篇,缺招致篇。王冲选取的议题都是围绕人类自身的困扰而展开的,这些专论体现了王冲对现实的积极参与,同时又流露出他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王冲不但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世俗的虚妄之说,而且对圣贤之言,经典之文也多有辩驳,指出其夸大失实,不尽可信之处。最能代表王冲疾虚妄宗旨的是“九虚”,“三增”,论死,订鬼诸篇,针对天人感应“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性而应人”针

23、对善恶报应“吉凶祸福,皆遭适偶然”针对虚妄之言“不得其宜,不晓其务”艺术特点:作为论辩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型散文,作者用事实说话,援引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批驳各种虚妄之论。自设宾主,反复辩难的结构。语言文字接近汉代口语,既准确精炼,又通俗易懂,用词朴实无华,不重雕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学观点,疾虚妄。王符潜夫论:也是一部愤世嫉俗之作,对当时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以及不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切中利弊。内容:元气一元:“上古之世,太素之时,元气窈冥和气生人,以统礼之”(宇宙观)量变引发质变:国君亦然,致教积德,必改安素之福批判弊政:以钱多为贤特点:在议论政治上的得失时,往往采用正反对照好排比的笔法

24、,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文风朴实无华,简陈直切,以温柔弘博见长,不为卓绝诡激之论。仲长统昌言:共34篇,主要论说古今,发愤著书之作。文风浅近晓畅,批判性强。乐府诗: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较深,有国风,小雅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愿望时,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传统,是庄骚的遗响。艺术特征:作者来自不同的阶层,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历史成就:叙事丰富,人物形象鲜明,以五言为主的叙述,抒情真诚,善用比兴。内容:表现平民疾苦和反应富贵之家奢华的乐府诗同被收录在相和歌辞中。

25、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与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战争徭役之苦。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和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上邪,孔雀东南飞。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薤露蒿里是汉代流行的丧歌。(1两汉乐府诗坦率的传达了人们对死亡的厌恶之情,同时又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死亡沟通上。郊祀歌日出入由太阳的升降联想到人的个体寿命。2在表达长生幻想时,有时还写神界的精灵来到人间,和创作主体生活在同一世界,郊祀歌练时日华烨烨天上神灵。)汉乐府: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其职能包括采集民间诗歌,组织文人创作以及负责演唱。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所唱诗歌称为乐府诗或乐府。西汉:太乐主管郊庙之乐,是前代流传下来的雅颂古乐;乐府执

26、掌天子及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17章。乐府的职能在武帝时进一步强化,除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诗歌外,还广泛收集各地歌谣。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两汉乐府叙事诗:两汉乐府诗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叙事特点:缘事而发,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如以酒店妇女为主角的陇西行羽林郎,对于偶然性,突发性事件的捕捉也很有新意,上山采蘼芜。在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乐府直陈胡商

27、及其携带的物品。大都有完整的情节,哪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刻画人物取得很大成就,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们各具特点,绝无雷同。详略规则: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五言诗:进入东汉,文人诗歌创作上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东汉文人诗多数独立成篇,还有一些附在赋的结尾,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昭明文选,作者是东汉末期一批下层文人所作,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与五言诗的成熟。内容:游子之歌,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哲理:永恒与有限的

28、关系;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关系;忧郁与欢乐的关系;来去亲疏的关系。游子的独特感受:敏锐的节序感;微妙的空间感;深切的世态炎凉感艺术特点:长于抒情,以起兴发端,委曲婉转,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思想,反复低徊;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浅浅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语言炉火纯青。史记:司马迁所著,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史观:进步的民族观;进步的经济思想;强烈的民主性和

29、批判性风格特色:悲剧意蕴;传奇色彩;深邃意蕴(道家思想)人物塑造:互见法,通过多篇文章来写一个人的性格;戏剧性的情节场面,变化快,矛盾冲突强;典型的细节深化人物性格;把握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出身经历,暗示性格的成因。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又有普遍的共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对比反衬的方法;大量的外貌心理描写。采多维透视的方法,使笔下人物显示出多方面的性格特征。人物传记的特点: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在明灭起伏中体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人物传记有分传,也有合传。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事情发展的

30、起因详写,结果往往略写。三、魏晋南北朝魏“三曹七子”: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祯(曹丕典论论文)曹操: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胡搜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乐府诗较多的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前者如度关山,主张依法治国,省刑薄赋,后者如短歌行,求贤若渴,统一天下。用乐府古题写时事。薤露和蒿里描写社会现实。语言古朴率真,气韵沉雄。曹丕:宴游诗,抒情言志之作,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最能体现曹丕诗的水平)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便娟,轻盈美丽的样子;婉约,柔美的样子。曹丕的新变: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与

31、曹操抒发历史使命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不同,曹丕更努力于个人感情的表达;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和谐的音韵,艺术形式上勇于创新,三四五六七言杂言诸体具备。曹植:字子建,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苑,体被文质”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与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白马篇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引起的悲愤,内容上分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野田黄雀行;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七哀;第三类是述志诗,杂诗;第四类是游仙诗,远游篇。曹植的成就:是第一位

32、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其诗歌既体现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同时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曹植诗歌受推崇的原因:一是由于文采富艳,二是因为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三是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建安风骨”:悲凉慷慨,刚健遒劲,强烈个性,浓郁的色彩,强烈的时代精神。美学内涵: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追求;人生苦短的哀叹;鲜明的个性色彩;悲剧色彩。“正始之音”:曹魏后期,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逐渐由建安时期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虚玄流正始之音,气质驰建安之体”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正始之

33、音代表作。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特点:忧生之嗟;隐逸求仙,从侧面反映社会黑暗;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否定;抒发理想,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出激昂的情调。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嵇康诗的风格:嵇志清峻两晋太康诗风: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繁缛:本指繁密而华茂,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陆机拟古诗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潘岳悼亡诗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陆机赴洛道

34、中作二首咏史诗: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班固的咏史诗,但直书史实,钟嵘评“质木无文”。左思咏史:主要内容是寒士之不平以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文典以怨: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曰“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曰“怨”;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曰“精切”;他的诗能起到讽喻作用,故曰“得讽喻之致”。影响: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创成一体,垂士千秋”。游仙诗: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可上溯到战国时期清人朱乾乐府正义将早期游仙诗分为两类:一类游仙诗出于屈原之远游,其中“悲时俗之迫厄

35、兮,将轻举而远游”二句证实此类诗的主旨,继承这一类的有曹植的游仙诗等,包括阮籍的咏怀以及嵇康的某些事,写游仙不过是抒其愤世之情;第二类起于秦代,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原诗已佚,其内容当不出求仙访药,追求长生之类。继承这一类的有汉乐府长歌行等,主旨为求仙。郭璞游仙诗:今存十九首,钟嵘诗品说郭璞游仙诗“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他的游仙诗写隐居高蹈,乃是仕宦失意的反应,而非如到家之鄙弃仕途;他所抒发的不是庄子的那种逍遥精神,而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郭璞借游仙写其坎土禀之怀,继承了诗骚的比兴寄托传统,朱自清说:“后世的比体诗可以说有四大类,咏史,游仙,艳情

36、,咏物”“游仙之作以仙比俗,郭璞是创始的人”兰亭诗:兰亭之会在后世享有盛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王羲之写了一篇兰亭集序。兰亭诗的内容,或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的情趣;或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特点:兰亭诗无论是写山水还是写玄理,艺术水平都不高,但标志着诗人以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这种尝试预示着山水诗的兴起。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的影响,同时对山水流派的形成也有推动作用。玄言诗: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以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许询。特点:钟嵘诗品序说:“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

37、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已”。淡乎寡味,缺乏形象。其玄释合流主要体现在思想和生活方式上,在现存的玄言诗中,没有多少佛学的痕迹,孙绰秋日诗,支遁咏怀诗。原因:东晋玄言诗的发展与佛教的流行大有关系,故玄释合流成为东晋人玄言诗的重要特点。陶渊明的田园诗: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的写出躬耕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思想:“形”感叹人世无常,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表达人乞求长生的愿望;“影”

38、传统民教思想,建功立业的积极思想,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委运顺化,顺承自然,以自然之义化解他们的苦恼。“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总结: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田园诗的内容:表现自己纯真,个性,向往自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歌咏田园生活美好,自然,淳朴,展现了自己人生理想境界;自己农垦生活的记录与农民交往的体验歌咏贫士隐者,表现固穷守节,平淡自然,纯真亲切。田园诗特点:运用白描的手法,读起来真实,语言质朴,亲切悦耳,淡化读者与诗人的距离。在平淡自然中有哲理性,将情景与哲理性相融合

39、,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思考。艺术特征:自然,针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纯的诗味,具体而言,陶诗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二点:情,景,事,理的浑融。饮酒其五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拟古其三陶渊明的典型意义:“酒”和“菊”已成为他的象征。追求酒所助成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象征陶渊明的还有“孤云”南北朝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326),西曲(142),神话歌(18

40、);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曲歌谣中也有一小部分,共七十首左右。民歌特点:体制上,篇幅短小,多五言四句,文字质朴,表达情感既大胆又含蓄蕴藉;语言上,清新自然,明白晓畅,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修辞手法巧妙,多为谐音双关语。南朝内容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北朝境界恢弘博大,雄浑壮阔;频繁的战争,具有凄苦之音。西洲曲:结构上,善于用景物按时季节时间的推移;善于用动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心里变化;修饰手法丰富,谐音双关,比喻,接字钩句,连珠格的修辞手法;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回环婉转的旋律,具有声律之美。木兰诗:描写有简有繁,剪裁精当而结构严谨;通过

41、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刻画人物心理性格,叙事与抒情完美的结合;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山水诗:以山水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的诗歌,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山水诗派是以山水为主体的独立的描写对象,完整,逼真,力求形似,谢灵运的山水诗:把自然美景引入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影响一代诗风。陶诗写意为主,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谢诗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故难以达到陶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尚巧似”是两人

42、共同特征,但是,陶诗比谢诗更加锤炼雕饰,凝练规整,且喜搬弄典故,堆砌辞藻,而缺乏情致。特点:以自然山水为独立的完整的描写对象,形象逼真,为刘宋诗坛开一代清新自然诗风。从艺术表现上看,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精雕细刻,做到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有模式化的三段论结构,出游,写景,玄理(玄言的尾巴)。语言讲究丽典新声,“极貌而写物,穷力而追新”重景物描摹,描写整个自然山水。地位:扭转了东晋的玄言诗风。不足:内容单薄,感情压抑平淡,情绪内敛;没有力度,无正始诗人的豪放;远离现实生活,缺乏建功立业的激情,语言过分雕琢。诗歌艺术的转变:魏晋诗歌,上承汉诗,总的诗风是古朴的;南朝诗歌开始追求声色,出现了“情必

43、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这一新特征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诗歌艺术的这种转变,就是从陶谢的差异开始的。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从写意到摹象;其次是从启示性到写实性“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鲍照,颜延之鲍照:其诗歌的突出内容就是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如描写边塞战争,反应征夫戍卒的生活;或者描写游子,思妇,弃妇;或反应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的疾苦特点:其山水诗以五言古诗为主,在风格上与其七言乐府不同,以深秀幽齐,严整厚重为主要特点,讲究对句的工整和词语的雕琢。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鲍照的赋

44、以奇峭之风运妍丽之辞。首先,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上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其次,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看,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颜延之:“密”(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描写),“丽”(色彩华丽,典故繁多)。其骈文以典丽缜密见长,用典繁博,修辞巧丽。特点:内容上,反应寒士对社会的愤慨,直抒胸臆语言上,晋宋诗风转观,声色渐开之际,辞藻,声律多经雕琢。情感上,发泄其不平之气与激愤之情。相对于五言真的清雅,七言有畅快,豪放之势,气骨功健,气韵贯通,酣畅淋漓。永明

45、体:又称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特点:句式开始定型,四八句居多,律句大量涌现,平仄相间明确,与律诗相比没有“联”的概念,但是用韵已接近唐人,是诗歌发展的过渡形式。“四声八病”:“四声”,声律论,发现四声,认为的总结并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的声律韵调,这是永明体产生的过程;沈约等人将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并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即“病犯”,也就是后人所记述的“八病”。“四声”产生的原因:传统音韵学的自然发展;诗赋创作中声调音韵运用的经验积累

46、;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与当时佛经翻译中考文审音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沈约:钟嵘诗品以“长于清怨”概括沈约诗歌的风格,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中。谢朓:永明体的代表诗人,不仅在“竟陵八友”中最为突出,而且也是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山水诗: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谢诗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谢诗晦涩,平板,情景割裂),摆脱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语言上,清新流丽,“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要达到“圆美流转”,语言的清新流畅与声韵的铿锵婉转是坟场重要的因素。善

47、于熔裁警句,他笔下的警句对仗工整,和谐流畅,清新隽永,体现新体诗的特点。生动形象,声婉入微的表现人情物态之美,风格独特;体制形式上,短小居多,体制完密,工于结构,起调不凡齐梁诗人集团:三大文学集团。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名声最高的是“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其特点是集体赋诗。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文学集团;诗歌创作方面的活动不及当时其他文学集团繁荣,但在学术方面的活动较多,且成就突出,尤其是文选三十卷的编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相当深远,萧统等人提出的“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等文学主张在当时也有积极地意义。萧纲文学集团;该文学集团的诗歌创作最为繁荣

48、,这个文学集团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大力创作宫体诗。该文学集团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为晋安王居藩时期;入主东宫为太子时期结果:齐梁时期文学集团的诗歌创作活动方式大体一致,题材单调狭窄,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少有真正吟咏情性之作,导致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大体一致,淹没了诗人的个性色彩。作用:培养了大批诗人,提高了诗人的文学素养,推动了文学思想的发展;是诗歌领域题材的开拓;重辞藻,追求形式也是其不利之地。宫体诗:“宫体”之称,虽始于萧纲入主东宫之时,然而自鲍照,沈约,梁武帝萧衍以及刘孝绰,王僧孺等人的艳体诗已肇其端。之时到了梁陈之世,才发展到一个极端。特点:对人体美的描写,对女性的美的描写,拓展

49、审美对象领域,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对突破传统思想有重大意义;对美的细腻感受和精微表现超越前人启迪来者;语言上,风华流丽,对仗工整精巧,用典利势,诗篇体制艺术探索的积累,为南北朝诗人提供艺术经验;不足在于内容局限,题材不出宫廷,女性,风格柔糜,追求形式。南北文风融合:主要表现为南朝文风的北渐,自东晋以后,南北政权持续对峙,表现在文学上,一方面是南方清绮的文风极盛,并对滞后的北方文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北方文学质朴的气质在南北接触的过程中,也显示了某种优势。庾信文章更老成:庾信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在南朝度过正逢梁代立国最为安定的阶段,在文坛脱颖

50、而出,始于萧纲立为太子时的东宫抄撰学士任,前期的诗文有供君王消遣的性质思想内容清浅单薄,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的范围,创“徐庾体”庾信在梁朝积累起来的文学经验,除了美感形式上的经营,还包括美感内容上的体认,他前期已经具有“流连哀思”的审美趣味,以艳绮之辞抒哀怨之情。后期以使臣身份出使长安,以乡观之思发为哀怨之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深切的感情,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杜甫戏为六绝句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咏怀古迹中评论:“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是指他后期的这种特色感伤时变,魂牵故国是其乡关之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是其乡关之

51、思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于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就其文学渊源而言,是沿着永明体讲究声律,辞藻的方向,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尚丽靡”,是写实与抒情的结合。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魏晋南北朝的文坛各种问题中,辞赋创作的时代特征最为突出,与汉赋的对比也最为鲜明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的句式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其结果是骈文的出现和成熟,赋体受诗的影响,也趋于注重声偶,有些赋其实就是骈文。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新的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发展的方向,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作者的表现力也爱

52、个性化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辞赋特点:抒情化的复归,出现明显的诗赋合流的趋势,先秦(抒情化)汉代(体物散体大赋)汉末(抒情为主的小赋)魏晋南北朝(咏物抒情小赋);语言上出现骈偶的倾向,出现新的辞赋形式,骈赋;艺术风格上流深绮丽,多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情与境汇,寄寓作者的理想;题材大大拓展,写景抒情的记游赋也得到发展。文章骈化的原因:建安群才有“气爽”与“才力”的结合,其中曹植在表现“盛藻”方面尤为突出伴随“诗赋欲丽”说的提出,“丽”的审美要求不局限于诗赋,也影响到书表铭颂等其他体裁的发展,从而大大加速了东汉以来文章渐趋骈化的过程,推动骈文臻于成熟;建安文章由于注重“气质”,故对藻饰的讲究尚能

53、情辞相称,为后世确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七子之冠冕“:王粲,代表作登楼赋善于自然的切入当下最真实的情境,而并不刻意地显示对道家或者儒家思想的归宿感,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因而更易于感人。南朝美文的衍化:文学本身的情采魅力再度焕发,扭转了东晋后期文学一度附庸于玄学的偏向,抒情体物的华章美文繁盛起来,密丽而不乏疏朗之致,至齐梁之后更波及北方。如“元嘉三大家“,文采不减诗才,技巧高妙,冠绝一世。谢灵运的辞赋:“才高词盛,富艳难踪”,例如以山水为题材的吟表赋山居赋等状物写景巧似,选字修辞清新。山居赋以汉大赋的规模写个人的隐居生活,在文体上的创新之处是以散体笔调做自注,其中有些描摹山水景物的

54、注文灵动亲切,自然有味。齐梁文学的“新变”意识:一是永明声律说兴起。南史曰:“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其“新变”的意义是揭示四声协调的规则,并自觉运用到诗文创作上,从而变以往自然的巧合为人工的声律,开启诗文格律化的道路二是文笔之辨的深入。对于文笔的辨别,发生于宋齐时期,颜延之肯定“笔”的文学性,并将经典与文笔分别对待,反映了文学的自觉意识。刘勰区分文与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代萧绎重新提出对文的定义。三是不惧常体的呼声。“常体”往往意味着从前代作品中归纳出的定式,而他们欣赏的却是“不阡不陌,非途非路”以及“不文不句”。以江淹和任昉为代表:江淹的别赋

55、与恨赋构思新颖,是南朝抒情小赋的名篇。别赋描写了富贵,任侠,从军,去国,夫妻,方外,恋情等各种离别场景;恨赋描绘了帝王,列侯,名将,美人,才士,高人等各种人的遗憾。特点:既充分发挥赋体空间结构的优势,又能以情感主线加以贯穿,因而有纵横排宕的气势。任昉:擅长辞笔,虽多用于应酬,但措辞得体,骈文技法高超,与一代词宗沈约并称,有所谓“沈诗任笔”之誉。“诗体赋”:齐梁文章新变的成果,这是对赋的抒情化或诗化的进一步尝试。是对诗赋界域的一种消解,另外,宫体诗的风调也进入辞笔之中。“吴均体”:吴均与宋元思书,梁书本传称其“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攴,谓为吴均体”,由于其辞笔工丽而不拘忌的特点,江南山水的清

56、秀之美得到传神写照。“吴均体”的“古气”,是对齐梁翰藻的一种变化,和对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文学的一种回应。水经注:郦道元著于北魏延昌,正光年间,书中不以南北为鸿沟,还表现出对东晋以后南方地质的广泛参考和吸取;清陈运溶:“郦注精博,集六朝地志之大成。”;作者与山水互为“知己”,因而能对“山水之美”作亲切生动的描述,“知己”说对于“山水之美”作审美对象的确立有重大意义。洛阳珈蓝记:杨衒之所著,也是北朝文坛上的旷世杰作。情感主旋律:故国伽蓝不仅是北魏佛教隆盛的象征,而且是北魏国运的象征,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恍若隔世的悲怀。艺术特点:结构上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合本子注之体,即正文与自注相配的方式,把博

57、洽的内容组织的有条不紊。语言表达上善于使用整齐的句法,主要为四言,适度利用四六骈句发挥散句的长处,节奏感与自由韵律得以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典丽而清拔的风格。魏晋南北朝小说:起源:最早见于庄子.外物,与“大达”对举,指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首先是神话传说,逸史是关键的一环;其次是寓言故事;第三是史传。中国古代小说两个系统:文言小说系统;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可统称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者只言片语。、分类: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志怪小说:原因文学自身的发展;宗教迷信思想盛行,东汉道教佛教传入。分类:地理博物,张华博物志;鬼

58、神怪异,干宝搜神记;佛法灵异,王琰冥祥记。志人小说:原因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适应社会的需要。分类:笑话,(魏)邯郸淳笑林;野史,(东晋)葛洪伪托刘歆所作西京杂记;逸闻轶事,(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著,是魏晋风流的故事集,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描写豪门世族的特立独行,奢侈腐烂,描写名士不同常人的风度,潇洒飘逸(阮籍,嵇康)。艺术特点:记述人物只言片语,大笔勾勒人物形象;擅于摄取细节,对比突出人物;多恰当的对比,比喻,富有描绘性;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机智与幽默。四、隋唐五代文学隋代文学:隋代文学的作者,基本上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

59、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等,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卢世基,把南朝诗风直接带入隋朝。这时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初唐贞观诗坛:以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为主。他们的文学主张,受儒家崇古尚质的视角说影响较大,对南朝齐梁文风持批判态度,但没有因此而否定诗的声辞之美。初唐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针管诗风的新变,则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后来作为宫廷诗人(杨师道,李百药等),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在风格区委方面已经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魏徵隋书认为要在“贵于清绮”与“

60、重乎气质”之间“各去所短,合其所长”。如何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弘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是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也是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贵于清绮”是岁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风的概括,偏重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咏歌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其所短。“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真刚壮大是其所长,而表现形式的简古质朴或理胜其辞,则是一种缺憾。王绩:其诗歌创作,是其冷眼旁观世事时化解心中不平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代表作野望。宫廷诗风:主要是上层阶级诗人宫体诗:风格浮艳轻薄,契合皇帝旨意,辞藻华美第一阶段:贞观年间诗坛,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