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13《张衡传》 精品课件_第1页
语文:4-13《张衡传》 精品课件_第2页
语文:4-13《张衡传》 精品课件_第3页
语文:4-13《张衡传》 精品课件_第4页
语文:4-13《张衡传》 精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士族家世 早年经历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桓玄执政时被废黜,徙居丹徒。刘裕于

2、京口起兵灭桓玄,控制东晋政府实权后。范泰重新被启用,出任国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职。他为东阳太守时,因开仓供粮和发兵千人,助刘裕打败卢循有功,被加官为振武将军。从此,范泰受到刘裕的信任,屡被升迁,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常侍兼司空等职。宋代晋后,拜为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少帝时加位特进。 范晔的家庭有着正宗的家学传统。范汪“博学多通,善谈名理”,撰有尚书大事二十卷,范氏家传一卷,祭典三卷以及属于医学棋艺的著作范东阳方一百零五卷,棋九品序录一卷等。范宁尝作古文尚书舜典一卷,尚书注十卷,礼杂问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榖梁传集解十二卷“其义精审,为世所重”。范泰也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种著述

3、。受到家庭的影响,范晔从小好学,再加上天资聪慧,因此尚未成年,便以博涉经史,善写文章而负盛名。 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范晔十七岁,州刺史征辟他为主簿。当时,范晔同其父范泰一样,在政治上是支持刘裕的,故不肯应辟就职。六年后即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这一年,二十三岁的范晔应召到刘裕之子彭城王刘义恭的府下为冠军参军,后又随府转为右军参军。此后十余年,他先后担任过尚书外兵郎、荆州别驾从事史、秘书监、新蔡太守,司徒从事中郎、尚书吏部郎多种职务。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冬,扬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刘义康把故僚们召集到府内帮助料理丧事,范晔也到场了。刘义康的母亲

4、死了,范晔实在悲伤不起来。在临葬前的一天夜晚,轮到他的弟弟范广渊值班,范晔兄弟俩邀了一位朋友躲在屋里喝起酒来。醉意朦胧之际,范晔忘记了利害,竟推开窗子,听挽歌助酒。这件事传出后,刘义康非常恼怒。几句谗言上去,宋文帝就把范晔打发到宣城(今安徽宣城)当太守去了。这次贬官对范晔是一次很大的刺激。仕途上的坎坷勾起了他幼年生活的某些隐痛。范晔虽然生在名门士族,但他本人却是个妾生的庶子。晋代自“永嘉以来,嫡待庶如奴,妻遇妾若婢”,(王楙野客丛书卷十五),嫡庶之别是官僚之家不可逾越的大分,因而也决定了子女们的社会身份。范晔的母亲把他生在厕所里,并且碰伤了他的前额,因而落下个小字为“砖”。嫡母所生的哥哥范晏嫉

5、妒他的才学,骂他“进利”,认为他是终家破族的祸害。父亲范泰也不喜欢范晔,早早地将他过继给从伯范弘之。屈伸荣辱与宦海浮沉,使得范晔心情十分苦闷。 在宣城任上,他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企图以此排解这种痛苦。史事的研究,打开了他的眼界。范晔后来讲:“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这就是说,原来现实中的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在同历史的经验相对照后,他逐渐整理出了一些头绪。范晔凭着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写出了他的历史名作后汉书。这一年,他三十五岁。 后汉史书 杰出成就 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囊括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

6、年的历史。范晔原计划写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十志,他委托谢俨代撰。谢俨搜撰完毕,卷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与范晔同以谋反罪名被杀。志稿与范晔所写的序例随之散佚。以后梁人刘昭注后汉书时,因范晔曾称赞过西晋人司马彪的续汉书,遂取其八志以补范书之缺,故今仍称此志为续汉志。 范晔曾讲过,他编纂后汉书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这样明确地提出写史为政治服务,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人。因此,范晔特别重视史论。他采用论赞的形式明文评论史事,把史论作为重心,成为后汉书的一个特点。范晔还继承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编撰思想。他在很多序、论中,打破朝代的断限,尽量地把某一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果描

7、述清楚,力图有所归纳。虽然,他所找到的事物内在联系大多是浮浅的,甚至有的是错误的。然而,这种从历史形势发展上论述古今变异,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史学研究方法是可取的。例如,在党锢列传序中,范晔详细地论述了从春秋到汉末士风的变迁:战国时期重计谋、尊说士,因而诱导很多人饰巧驰辩进行钓利;汉高祖文礼简阔,引起人们的轻死重义,怨恚必仇;武帝崇尚儒学,又出现了党同伐异的纷争;到桓灵之际,主荒政谬,宦官当权,则造成清议的流行。他认为,“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其理然矣”。表明范晔看到了某些历史现象向矛盾的对立面发展,他企图用“理”来概括说明。在党锢列传序中,范晔还用四组矛盾的事物来比喻党锢问题所面临的矛盾

8、,阐述了作者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在过去的史书上是极少见的。 范晔对后汉书的体裁问题是动过一番脑筋的。据隋书魏憺传记载,范晔著书时曾对纪传体和编年体进行过比较。他说:“春秋者,文既总略,好失事形,今人拟作,所以为短;纪传体,史班之所变也,网罗一代,事义周悉,适之后学,此焉为优,故继而作之。”这表明在他看来,采用纪传体写史比编年体更能全面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能给后人提供更多的东西。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

9、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宦官、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七个类传。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范晔首创文苑传更是把握了汉代的文学发展趋势,将孔门四科中地位最低的文学摆到了应有的位置。此外,党锢传、宦官传都是为反映一代特点、概括一代大事而设立的。第三,后汉书突出了“论”、“赞”的地位。司马迁、班固和陈寿在他们的著作中也都明文评史,只是具体名目不同。史记称“太史公曰”,汉书为“赞”,三国志曰“评”。“论”、“赞”在后汉书中的重要性远在前面三书

10、之上,因为范晔不但利用这种形式评论史实,还对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综述,从几个方面反复地进行分析,对本传起到题解作用。后汉书的“论”一般是指纪传后面的论,差不多每篇都有一首或一首以上。论中又有序论,也称作序,是在皇后纪和杂传的前面。论多是评论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有时也采取讽喻或感慨的形式。赞在每篇纪传后面都有一首,一律用四字一句的韵语写成,或概括史实,或另发新意,多可补论的不足。赞的语言凝炼,用意很深。如从光武帝纪到献帝纪的赞,概括了东汉建立、发展和衰亡等不同阶段的政治大事。把九首赞合起来看,简直是一篇用韵语写的东汉政治史略。在胡广传中,作者写了一个以苟合取容又无可短长的官僚的升迁史,赞曰:“

11、胡公庸庸,饰情恭貌。朝章虽理,据正或桡。”透露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指责和义愤。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卷十三至四十二,卷首人物则生活在明、章、和三帝时期,并以行止相近或依世系合传。下面又有十一卷安、顺帝时期的名人,再下是桓、灵、献三朝人物。六十六至七十四卷为循吏等九个杂传,最后六卷为边族列传。除此之外,后汉书的严谨还表现在范晔能够坚持一事不两载的编撰原则,凡一事与数人相关的,则见于此必不见彼。全书经过范晔的悉心订核,确实有刘知几所说的“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的长处。

12、同时,范晔使用的类叙法也很有特色。他把人品相同的人合为一传,有时甚至打破时间界限,加王充、王符和仲长统皆因立论切中时弊,本人又淡泊荣辱,虽不同时代也合为一传。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书的容量,给不少人品很好但事迹不多的人造成了立传机会。像卓茂传兼收了不仕王莽的孔休、蔡勋等五人的事迹,来历传则附录了与来历一起反对废黜太子的十七人的事迹。 范晔基本上是一个无神论者。在后汉书里,他猛烈地抨击了佛教的虚妄。这些观点主要集中于西域传论中。他指出,自张骞以来,西域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关于佛神的记载,所谓佛教的种种说法都是后起的。虽然佛教“好仁恶杀,蠲敝崇善”的教义有吸引人的地方,但它在方法上是奇谲不经的,尤其是神不

13、灭论和因果报应的说法,更使通达事理的人不能接受。范晔还在襄楷传和桓帝纪论中,对崇佛的汉桓帝进行了辛辣的嘲弄和批评。范晔反对天命论。在李通传论中,他对李通以“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的谶文鼓动刘秀起事评论说:“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臆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宗亲,以觖一切之功哉!”这说明范晔根本不信图谶。他还在张衡传中收录了张衡的反图谶疏。张衡引述大量史实,论证了图谶的欺伪,范晔对此记载甚详,表明了赞同的态度。有趣的是他把吴雄、赵兴和陈伯敬三人合载于郭躬传后。吴雄、赵兴两人不信巫师,故犯妖禁,非但没有族诛反而三世为官。可是,陈伯敬矩步端膝,讳言死字,却不免刀锯。范晔通过史实论证了阴阳禁忌的荒诞

14、。后汉书中的无神论和反天命思想,无疑是有进步性的。由于时代的局限,范晔的无神论思想并不彻底。后汉书反映出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如在窦武、何进传中,他把窦、何两人的失败与宋襄公相比,透露了“智非不足,权亦有余,盖天败也”的看法。后汉书保存了一些迷信的记载,特别是在方术传中,他把费长房的缩地、王乔的凫履、左慈的羊鸣、郭宪、栾巴的潠酒灭火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天下真有仙术。这都是范晔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这些文章大多宣扬了异端思想,如把社会动乱的原因大胆地归结为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结果

15、。他们说,残暴的君主看见大家不敢违背他的意志,总以为自己的统治非常巩固。于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他把“饿狼”“饥虎”一样的官僚派往各地,“熬天下之脂膏,斲生人之骨髓”,结果“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这些文章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说他们“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还认为,某些君臣关系是臣虏关系,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范晔除借古人之口表述自己的异端思想外,在窦宪传论中则直接对君主滥用权力,糟蹋人力的行径表示不满:“东方朔称: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信矣!以此言之,士有

16、怀琬琰以煨尘者,亦何支哉!”后汉书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在党锢传中,他为二十一人立传,竭力歌颂他们的气节,对张俭、范滂、李膺等人也写得生动传神,融进了作者的感情。遗憾的是,他虽然同情人民的痛苦,但反对农民起义。范晔对黄巾起义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这是由阶级立场决定的。 范晔作史,十分讲究文采,对于后汉书的文章,他自己评价很高。确实,范书文辞优美,简洁流畅,不仅为史学名著,也称得上是文学名作。但有的地方,范晔过于重文,对于史的记载不免有所亏损。如司马彪续汉书载:“虞诩为武都太守,始到郡,谷石千,盐石八千,见户万三千。视事三载,米石八十,盐石四百,

17、流人还归,户数万,人足家给,一郡无事。”“下辩东三十余里许,有峡,中当泉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每至春夏溢没秋稼、坏败营郭。诩乃使人烧石,以水灌之,石皆坼裂,因镌去石,遂无汪溺之患。”史料详实生动,但到了范晔的笔下只剩下“数十里中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和“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盐米丰贱,十倍于前”的几句了。 后汉书是范晔私人著述,又尚未彻底完稿,因此在他的生前,看到这部书的人很少,影响不大。 生性耿直 杀身之祸刘宋初年,地方官吏的任期仍承袭在晋时期六年一任的制度。大约在永嘉十五年(公元438年),范晔离开宣城,调任为长沙王镇军长史,并领衔为宁朔将军。 次年,范晔的嫡母在宜都去世。那时,其兄范

18、暠在宜都担任太守。父亲去世后,嫡母一直随暠在官。按照礼教的规定,范晔应该即刻启程奔丧。但他对嫡母素无感情,故迟迟不肯上路,被迫动身后,又携带妻小自随。范晔一系列的违礼行为,受到了御史中丞的弹劾。宋文帝比较欣赏范晔的才能,没有将他治罪。 此后,从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到二十一年,五年多的时间里,范晔的仕途一直比较顺利。他先后担任过始兴王后军长史,并领南下邳太守。始兴王由豫州调至建康(今南京)为扬州刺史,范晔随行入京。不久,他升任为统领一部分禁军的左卫将军和职务相当于尚书令的太子詹事。 范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学识渊博,善于为文外,还精通音乐,长于书法。但范晔为人傲岸不羁,不肯迎合最高统治者。

19、他的琵琶弹得很好,并能创作新曲。宋文帝很想听听,屡次加以暗示,范晔假装糊涂,始终不肯为皇帝弹奏。在一次宴会上,宋文帝直接向范晔请求说:“我想唱一首歌,你可以伴奏吗?”话说得这份上,范晔只得奉旨弹奏。待宋文帝一唱完,他立即停止了演奏,竟不肯多弹一曲。 担任朝廷要职的官吏庾炳之、何尚之、徐湛之、沈演之等人都嫉妒他的才能,不愿意范晔得到皇帝的宠信。范晔虽然不巴结皇帝,对同僚却以诚相待。当时,沈演之为右卫将军,与范晔对掌禁旅,同参机密。每次朝见皇帝时,范晔若先到,必等沈演之到来一起进去。而同僚从来对他不怀好意,想尽办法排挤、打击甚至陷害他。像沈演之入朝向来没有等范晔的习惯。不久,范晔识破了同僚们的阴贼

20、险恶,写了一篇和香方,对他们进行讥讪。根据同僚的特点,他把他们有的比作是“多忌”的麝香、“昏钝”的“枣膏”;有的比作是“虚燥”的“灵藿”、“粘湿”的“詹唐”等等,而范晔则以“沈实易和”自喻。和香方一出,为同僚所不容。在充满陷阱的官场上,范晔不懂得保护自己,终于引出了杀身大祸。 彭城王刘义康长期执政,威权日重,受到宋文帝的猜忌。随着时间的推移,兄弟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宋文帝以“合党连群,阴谋潜计”的罪名诛杀、流徙刘义康的亲信刘湛、刘斌等十余人,并解除了刘义康的宰辅职务,将他贬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任江州刺史。刘义康到豫章后,不甘心失败,遂加紧活动准备夺权。 元嘉二十一年

21、(公元444年),刘义康的几位心腹筹划政变。由于范晔掌握禁军,有盛名,又多年在刘义康的部下为官,所以在网罗党羽时候,成了他们注意的对象。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拉拢范晔,刘义康也因宣城之贬向他频致歉意。最初,范晔不同意参与,对方用朝廷拒绝联姻一事相激。考虑到自己的处境,范晔终于参加进来。他们商定次年九月起事,刘义康的党羽孔熙先兄弟俩事先写好檄文,并要范晔以刘义康的名义起草政变宣言。由于种种原因,政变未能如期举行。这年十一月,刘义康的一个党徒徐湛之向宋文帝告密,并声称范晔是政变的主谋。于是,范晔被捕,于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公元445年1月)惨遭杀害,时年四十八岁。范晔在临刑前,仍然坚持自己的无神论主张,

22、对那些相信佛教并对他投石下井的同僚进行了不妥协的抗争。他说:“天下决无佛鬼。若有灵,自当相报。” 狱中,范晔写了一篇与诸甥侄书,总结了他对文学、史学、音乐、书法的研究心得。在即将告别人世之际,他希望将来能有个知音,理解后汉书的价值。他对花费毕生心血写成的史学著作十分自负,认为它们“精意深旨”,是从古至今没有过的“体大而思精”的作品,其中诸序与论赞,更是“天下之奇作”,和班固的汉书相比,毫无愧感。他说,世人多贵古贱今,所以他才“称情狂言”,以期引起人们对后汉书的重视。范晔的自夸虽然有些过分,但他的著作也确实有超人之处。刘昭说:“范晔后汉,诚跨众氏”(后汉书注补志序),刘知几也说:“范晔博采众书,

23、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参见史通的书事篇和补注篇)。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在范晔著书之前记述东汉一代历史的著作共有十部,八百余卷。然范书一出,诸家后汉书则日渐消沉,逐渐散佚。后来除晋人袁宏的后汉纪保存下来以外,其余都已不存。这说明范书杀青虽晚,却后来居上。 后汉书的纪传部分为唐高宗太子李贤所注。司马彪的志,注者是南朝梁人刘昭。刘昭的注原包括全部范书及司马志,李贤的注即是以此为基础,参照其他各书增删而成的。李贤以志非范书,故不注,刘注作为补阙才与李注一并流传下来了。清人注释后汉书的著作很多,其中以惠栋的补注为最好。后来王先谦采集众注合成集解一书,更为后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后汉书外,范晔的遗

24、著尚有集十五卷,录一卷,和香方一卷,杂香膏方一卷,(俱见隋书经籍志)。据旧唐志记载,范晔还著有百官阶次一卷。上述各书,今皆不存。今存者有双鹤诗序一篇,见艺文类聚卷90;乐游应诏诗一首,见文选卷2。 范晔被处决时,其子范蔼、范遥、范叔蒌同时遇害。后人中只有范蔼子范鲁连,因其母为公主之女,得全性命。其侄孙范缜、范云有名于齐、梁之世。范缜继承与完善了范晔的无神论的思想,范晔生前一直未能完成的无鬼论,则为范缜所著的神灭论这部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唯物主义论文填补了。 张衡(78-139),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

25、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还要靠亲友的接济。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到社会下层的劳动群众和一些生产、生活实际,从而给他后来的科学创造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

26、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后世称张衡为木圣(科圣)。 四愁诗 东汉 张衡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

27、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梁父:泰山下小山名。 翰:衣襟。金错刀:刀环或刀柄用黄金镀过的佩刀。英:“瑛”的借字,瑛是美石似玉者。 琼瑶:两种美玉。倚:通“猗”,语助词,无意义。 琴琅玕:琴上用琅玕装饰。琅玕是一种似玉的美石襜褕:直襟的单衣。踟蹰:徘徊不前貌。雰雰:雪盛貌。段:同“缎”,履后跟。 案:放食器的小几。我所思念的人,远在泰山;我想去找她,翻越梁

28、父山多么艰难。侧身向东望去,眼泪沾湿了衣裳。美人送我一把金错刀,我想还赠最好的美玉。路远不能送达,只好不安的徘徊。这是我忧愁烦恼的原因;我所思念的人,远在桂林;我想去跟从她,湘水是多么深,侧身向南望去,泪水沾湿了衣裳。美人送我一把美玉装饰的琴,我想回赠双玉盘,路途太远不能送到,感到悲伤失意,为什么不悲伤呢。我所思念的人在汉阳,我想和她在一起,陇山漫长啊,侧身向西望去,眼泪打湿了衣裳。美人赠我貂皮袍,我想回报她明月珠,远远的路途不能送达,只好徘徊不前,我怎能不烦恼纷扰。我的心上人在雁门,我想去找她,被大雪所阻,侧身向北望去,用手巾檫眼泪,美人送我成幅的锦缎,我想回报她青玉的小盘,路远不能送达,只

29、能一再叹息,为什么不心里怀着忧愁和烦怨呢。 我的失恋 鲁迅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芦。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

30、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一.翻译下面的句子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二.翻译划线的字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古人选拔人才五视:居而视其所亲,窘而视其所为,贫而视其所取,富而视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