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知识讲座_第1页
耳穴疗法知识讲座_第2页
耳穴疗法知识讲座_第3页
耳穴疗法知识讲座_第4页
耳穴疗法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外治法之耳穴疗法的临床应用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典籍灵枢 口问篇中就有记载:“耳者宗脉之所 聚也”,“十二经通于耳”,可见耳是全身经络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十二经络、三 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形于耳,许多经脉注入于耳,耳与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 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 通过刺激耳部相应穴位,可 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一、主要特点1、适应症广、疗效好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强壮健肾等功能,所以它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病症普及内、外、妇、儿、 神经、五官、内分泌等各科。2、简便易行、花费低廉耳穴绝大多数是人体解

2、剖学名称,并且耳穴的分布排列有一定规律,且耳穴 疗法无需特殊设备,费用低廉。3、副作用少耳穴疗法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它无刺伤内脏之虞,也无滞针等现象。 如假设注意消毒并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史,耳廓感染和晕针等副作用就可以预防或 减少发生。二、适应症1、各种疼痛性疾病外伤性疼痛:如扭伤,挫伤、刺伤、切割伤、骨折,脱臼、落枕,烫伤等疼痛。1.2手术后疼痛:如五官、脑外,胸,腹、四肢各种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疤痕痛,患肢痛,麻醉后的腰痛、头痛等,常可用其来减少或代替杜冷丁、吗啡 诸类止痛麻醉剂。神经性疼痛: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 痛。各类晚期疾病所致的疼痛。2、各

3、种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疱疹性角膜炎、牙周炎、化脓性牙髓炎、中耳炎、咽喉炎、 扁桃腺炎、腮腺炎、大叶性肺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炎、肠炎、阑尾炎、胆囊 炎、盆腔炎、睾丸炎、副睾炎、各种脓疡、丹毒、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等, 耳针有消炎止痛之成效。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眩晕综合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 神经衰弱、癌症、性功能紊乱、腹肌痉挛、面肌痉挛等。4、过敏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紫瘢、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结肠炎、结节性红 斑、风湿热、药热、血清病、尊麻疹等,耳穴疗法可以提高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 素含量,具有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5

4、、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单纯性甲状腺月中、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经 绝期综合症。6、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猩红热、疟疾、肺结核、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扁平疣等。7、各种慢性疾患:腰腿痛、肩周炎、腹胀、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8、其它:耳穴疗法除上述适应症外,尚有催乳、催产功能,亦可治疗食物中毒,输液 反应,还可预防输血反应和某些传染病,如腮腺炎,流行性结膜炎等,同时还可 用它戒毒、戒烟。促进保健等。三、选穴原则1、按相应部位取穴根据人体的患病部位,在耳廓的相应部位(耳穴)取穴的方法。如胃病取耳穴 “胃”,肩关节周围炎取“肩”穴,胆囊炎取“胰胆”穴等。

5、这种取穴方法,是 应用耳穴治疗疾病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许多疼痛性疾病、急性病,患病部 位的相应耳穴,绝大多数可以找到敏感点,刺激这些敏感点,往往可以获得缓解 甚至消除病痛的效果。2、按藏象辨证取穴根据藏象学说的理论,按照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进行辨证取穴。 例如,藏象学 说认为“心主神明”,故“心”穴可以用于治疗失眠,“肾其华在发”,故可取 “肾”穴来治疗脱发,“肺主皮毛”,故取“肺”穴治疗各种皮肤病,再如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藏象学说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故除取“心”穴外,再取“小 肠”穴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3、循经取穴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取穴,如坐骨神经痛(后支),其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

6、,即取耳穴的“膀胱”穴治疗;臂之外侧痛,其部位属于少阳三焦经的 循行部位,取耳穴“三焦”穴治疗;偏头痛,其部位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 故取“胰胆”穴来治疗。4、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耳穴中有许多穴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的理论是一致的,必须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来理解和运用这些耳穴。如胃肠疾患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可取“交感”穴;肾上腺所分泌的激素有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可取“肾上腺”穴来抗过敏、 抗炎、抗风湿等。5、按临床经验取穴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个(或某些)穴位对治疗某病有效,取而用之。如腰腿 痛,取“外生殖器穴;胃痛,取“腕”穴

7、;甲状腺疾患,取“肘”穴;肝昏迷,取“耳 尖”、“结节”放血;老花眼,取“枕”穴等。每个病症取穴的多寡,应根据病情和上述取穴原则,进行全面考虑后选用。可选23个主穴,再选用12个配穴。四、耳穴探测方法探测耳穴的方法有压痛法、良导法、视诊法。(一)压痛法常用的耳穴探测方法之一,操作者可用探针,按照一定的顺序(三角窝一甲耳艇-甲耳腔-耳舟-对耳轮-轮屏切迹-对耳屏-耳垂一屏间切迹-耳屏-屏上切迹-耳轮脚-耳尾-耳背)或者在患者可能出现压痛反映的耳穴附近探寻 压痛点,一般来讲探寻耳穴应从周围向穴位区进行, 操作者手法要轻巧、力度要 均匀,观察患者出现耸肩,眨眼、皱眉、呼痛等现象,即眉痛点,也称敏感点

8、或 反应点。对于那些反应较迟钝的患者,可先在耳廓局部按摩35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后,再进行耳穴探寻。(二)良导法常人耳廓电阻约为200万欧姆左右,当机体发生病理变化时,在耳廓的相 应反应点上,电阻可发生变化,下降至 515万欧姆左右,这些低电阻的耳穴, 其导电量必然增高,称为低电阻穴区,即“良导点”,该方法就是根据耳穴的导电量的变化,用耳穴探测仪探查耳穴的方法。其操作方法如下;1、在安静的环境下,用75%酒精耳廓常规消毒,并用手揉搓耳廓使其轻度 充血,以提高其敏感性。2、医生持耳穴探测仪沿着耳廓,自上而下进行探测,按耳甲腔-耳甲艇- 对耳轮-三角窝-耳舟-耳轮-耳垂-耳背等顺序逐点探查,出现阳

9、性反应点时仪器即发出响声,应及时记录反应点部位名称,也可根据患者主要症状在相应部 位重点探查。3、探测时医生按压探头的力量要均匀,有些部位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电阻 偏低,如:耳甲艇、耳甲腔、耳垂、耳舟,三角窝等,探测时手力应轻一些,相 反,对那些平素电阻偏高的部位,如:耳轮,耳屏等处,探测时压力适当重一些。(三)视诊法用肉眼观察耳廓的穴位色泽,形色等的变化,到达区分疾患,诊断疾病的目1、观察的内容察颜色:人体发生病理改变时,反应在耳廓上的颜色变化有点状或片状发白,点状或片状充血红晕,或暗红色,也有四周发红中间发白,或呈暗灰色,且压之 能退色。耳廓的色泽变化常见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肌肉

10、关节、以 及心脑血管、妇科等疾病。耳廓发红充血.有光泽者,多见于急性炎症,出现白 色点状或片状变化,缺少光泽者,多见慢性疾患。察形变:人体病变反应在耳廓上的形状变化有针尖样凹陷,也有结节样,条索状隆起样或棱形样改变。耳廓的局部形变常见心血管疾患、消化系疾患以及一 些疑难病症等。形变且充血、发红者,多系慢性疾患急性发作,形变而颜色白或 灰暗者,多见慢性疾患。察丘疹:人体的其它部位发生病变后,反应在耳廓外表的变化,可见红色或 白色样丘疹,亦有呈鸡皮疙瘩样的疱疹。耳廓的丘疹样改变常见于呼吸系统(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卜泌尿系统(慢性肾炎、尿道炎、膀胱炎卜消化系统(肠炎、 痢疾,胃炎、阑尾炎)以及有关的

11、妇科病症。丘疹充血、发红者,多属急性炎症, 丘疹色白、无光者,多见慢性疾患。察皮屑:耳廓发生脱屑,且不易擦去者是全身疾患在耳廓上的反应。 脱屑的 出现,多见于皮肤病、大肠、直肠疾患、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2、耳廓视诊注意事项:在观察耳廓时要在明亮的光线下进行、观察者以拇指、食指拉住患者的耳轮后上方,由上至下,由内至外、分部、分区仔细观察, 两耳都要进行观察,同时要两耳左右进行比照,从中找出差异,对耳区局部增厚, 且边缘不清楚者、可用挟持等方法细心加以区别,有些形、色变化没有直接反应 在本脏器所代表的耳区内,而出现在其它有关的相应耳穴上,这要结台中医的脏 象、经络、及现代医学的生理、解剖知识进行辨

12、证、综合分析。除此之外,在视 诊中还要考虑气候变化,患者的个体差异、如:老人与儿童,野外工作与室内工 作者耳廓色泽均不同,对于耳廓本身发生的病理改变,如,座疮、色素沉着、冻 伤、外伤疤痕要与全身疾患在耳廓的病理反应相区别,一般前者无压痛,电阻无 变化,后者则有压痛及电阻的改变。五、耳穴操作方法1、毫针法利用毫针针刺耳穴,其操作程序如下:1)定穴和消毒:诊断明确后,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将所测得的敏感点或耳 穴作为针刺点。行针刺之前耳穴必须严格消毒,先用2.5 %碘酒消毒,再用75 % 的乙醇脱碘,待乙醇干后针刺。2)体位和进针:一般采用坐位,如年老体弱、病重或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针具选用26 3

13、0号粗细的0. 5-1寸长的不锈钢针。进针时,医者左手拇 食二指固定耳廓,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既可以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以减轻 针刺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针,在刺激点针刺即可,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 或慢慢捻入的慢刺法进针均可。刺入深度应视患者耳廓局部的厚薄灵活掌握,一 般刺入皮肤2 3分,达软骨后毫针站立不摇晃为准。刺入耳穴后,如局部感应 强烈,患者症状往往有即刻减轻感;如局部无针感,应调整针刺的方向、深度和 角度。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型、耐受度等综合考虑。3)留针和出针:留针时间一般约1530min,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针时 间适当延长,儿童、年老者不宜多留。留针期间为提高疗效

14、,可每隔 10min行 针1次。出针是一次治疗的结束动作,医者左手托住耳廓,右手迅速将毫针垂直 拔出,再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眼,以免出血。2、电针法是毫针法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临床上更适用于神经系统疾 病、内脏痉挛、哮喘诸证。针刺获得针感后,接上电针机两个极,电针器旋扭要慢慢旋动,逐步调至所 需刺激量,切忌突然增强刺激,以防发生意外。通电时间一般以 10 20min为 宜。3、埋针法是将皮内针埋入耳皮治疗疾病的方法, 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起到 持续刺激、稳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目的。使用时,左手固定常规消毒后的耳廓, 右手用银子挟住皮内针柄,轻轻刺入所选耳穴,再用胶布固定。一般埋

15、患侧耳廓, 必要时埋双耳,每日自行按压 3次,每次留针35日,5次为一疗程。4、压丸法即在耳穴外表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压丸所选材料可就地取材,如王不留行、油菜籽、小米、绿豆、白芥子等。临床现多用王不留行和磁珠, 因其外表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应用时将王不留行或磁珠贴附在0. 6cm X0. 6cm大小胶布中央,用银子挟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 3-5 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7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刺激强度以患者 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 证宜用强刺激法。5、穴位注射法协同调用微量药物注入耳穴,通过注射针对穴位的刺激

16、和药物的药理作用,整机体功能,促进疾病恢复,到达防治疾病的目的般使用结核菌素注射器配26号针头,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注射器刺入耳穴的皮内或皮下,行常规皮 试的操作,缓缓推入0. 10. 3ml药物,使皮肤成小皮丘,耳廓有痛、胀、红、 热等反应,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轻轻压迫针孔,隔日1次。6.耳穴按摩六、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因耳廓暴露在外,外表凹凸不平,结构特殊,针 刺前必须严格消毒,有伤面和炎症部位禁针。针刺后如针孔发红、月中胀,应及时 涂2. 5 %碘酒,防止化脓性软骨膜炎的发生。2、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宜适当活动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3、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禁针。4、

17、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对严重心脏病、高血 压者不宜强刺激。5、耳针治疗时亦应注意防止发生晕针,万一发生应及时处理 。七、提高疗效的因素提高耳穴疗效主要取决于4个基本因素:诊断明、配方好、穴位准、手法对。1、诊断明明确诊断,正确辨证(包括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等),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基础和前提。不仅要知道患者是患什么病,还应辩明虚实寒热。只有在 辨证的基础上才能决定配方和手法,否则就是无的放矢。2、配方好它要求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熟练地、配方好是提高耳针疗效的第二个环节,灵活地运用取穴原则,只有取穴对证,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3、穴位准穴位准是提高疗效的另一个基本因素。穴

18、位准不是指机械地按耳穴的解剖部 位找准就算穴位准,而是指在耳穴的这个区域内找准敏感点。因为耳穴虽不大, 但有它一定的区域,往往是这个区域中的一点,因此穴位准指的是找准这个敏感 点。4、手法对是指耳针手法、耳压手法等,主要包括针刺方向、针感和刺激量3个方面。针刺方向:要根据不同的穴位和不同的病种选择针刺的方向, 如针刺胃穴时,假设是为了止吐(如防止晕车、晕船,或耳针麻醉作胃肠手术时的恶心呕吐 ),针 尖应刺向贲门穴方向;假设是为了治疗消化性溃疡,针尖应刺向十二指肠方向。针感:耳针与体针一样,要求获得一定的针感,疗效才好,一般的针感是痛、 胀、热、酸、麻等。有些病症则要求针感直达病所,疗效才佳。如

19、治疗坐骨神经 痛、牙痛、腰背痛等病,最好针感能到达病所。如用耳针治疗坐骨神经痛,针刺 坐骨神经穴时,一般要求针感应使患肢有或热,或冷,或酸麻,或胀,或疼痛突 然消失(或大大减轻)等感觉。假设无上述针感则应调整针尖方向,或拔出针另寻 敏感点针刺或捻转(顺一个方向捻转或左右捻转),以获得预期针感。刺激量:因为刺激量=刺激强度X刺激时间,故对各耳穴的刺激量就是指对各耳穴给予多大的刺激强度,以及刺激时间和留针时间的长短。我们对某一疾病 进行临床辨证后,必须正确决定对各个耳穴的刺激量, 这是耳针手法的重要组成 部分。八、处方例如10(1)胃痛:主穴:胃、脾、交感、神门。配穴:胰胆、肝。(2)恶心呕吐:主

20、穴:胃、神门、交感、皮质下、耳中。(3)心律失常:主穴:心、交感、神门。配穴:皮质下、内分泌。(4)哮喘:主穴:肺、肾上腺、交感。配穴:神门、内分泌、气管、肾、大 肠。(5)失眠:主穴;神门、内分泌、心、皮质下。配穴:胃、脾、肝、肾、胰 胆。(6)头痛:主穴:神门、枕、颍、额、皮质下、颈椎。配穴:肝、肾、心、 交感。(7)坐骨神经痛:主穴:坐骨神经、神门。配穴:臀、胰胆、膀肮。(8)尊麻疹:主穴:肺、肾上腺、风溪、耳中。配穴:神门、脾、肝。(9)座疮:主穴:耳尖、内分泌、肺、脾、肾上腺、面颊。配穴;心、大肠、 神门。(10)痛经: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配穴:肝、肾、皮质下、交感(11)

21、近视眼:主穴:眼、肝、脾、肾。配穴:屏间前、屏间后。(12)内耳眩晕症;主穴:内耳、外耳、肾、肝、胰胆、脑干。配穴:枕、皮 质下、神门、三焦。(13)急性结膜炎:主穴;耳尖、眼、肝。配穴:屏间前、屏间后。(14)晕车:主穴:胃、内耳、贲门、肾上腺。配穴:枕、脾、神门。(15)戒烟:取穴:神门、肺、胃、口。附:11一、耳穴定位及主治病症1、耳轮穴位耳中:在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主治呃逆,尊麻疹,皮肤瘙痒,咯血。直肠: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 2区。主治便秘,腹泻,脱肛, 痔疮。(3)尿道:在直肠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3区。主治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 外生殖器:在对耳轮下脚前方的耳轮处,

22、即耳轮4区。主治睾丸炎,附睾炎, 阴道炎,外阴瘙痒。(5)肛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 5区。主治痔疮,肛裂。(6)耳尖: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 6、7区交界处。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月中,痛症,风疹,失眠。(7)结节:在耳轮结节处,即耳轮8区。主治头晕,头痛,高血压。(8)轮1:在耳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 9区。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 染,发热。(9)轮2:在轮l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0区。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10)轮3: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1区。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 染,发热。(11)轮4:在轮3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2

23、区。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 染,发热。.耳舟穴位(1)指:在耳舟上方处,即耳舟1区。主治甲沟炎,手指疼痛和麻木。12(2)腕:在指区的下方处、即耳舟2区。主治腕部疼痛。风溪: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2区交界处。主治尊麻 疹,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哮喘。(4)肘:在腕区的下方处,即耳舟3区。主治肱骨外上牌炎,肘部疼痛。(5)肩:在肘区的下方处,即耳舟4、5区。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6)锁骨:在肩区的下方处,即耳舟6区。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对耳轮穴位(1)跟:在对耳轮上脚前上部,即对耳轮1区。主治足跟痛。趾:在耳尖下方的对耳轮上脚后上部,即对耳轮 2区。主治甲沟炎,足趾

24、部 疼痛麻木。踝:在趾、跟区下方处,即对耳轮 3区。主治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炎。(4)膝:在对耳轮上脚中1/3处,即对耳轮4区。主治膝关节月中痛。(5)筋:在对耳轮上脚下1/3处,即对耳轮5区。主治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 痛,腰骨氏部疼痛。(6)坐骨神经: 在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即对耳轮6区。主治坐骨神经痛, 下肢瘫痪。(7)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 6区前端。主治胃肠 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悸、多汗、失眠等。(8)臀:在对耳轮下脚的后1/3处,即对耳轮7区。主治坐骨神经痛,臀部疼 痛。(9)腹:在对耳轮体前部上2/5处,即对耳轮8区。主治腹

25、痛,腹胀,腹泻,急性腰扭伤,痛经,产后宫缩痛。13(10)腰鼾椎:在腹区后方,即对耳轮9区。主治腰鼾部疼痛。(11)胸:在对耳轮体前部中2/5处,即对耳轮10区。主治胸胁疼痛,胸闷,乳痈,乳少。(12)胸椎:在胸区后方,即对耳轮11区。主治胸胁疼痛,经前乳房胀痛、产后 乳少,乳痈。(13)颈:在对耳轮体前部下1/5处,即对耳轮12区。主治落枕,颈项强痛。(14)颈椎:在颈区后方,即对耳轮13区。主治落枕,颈椎病。.三角窝穴位(1)角窝上: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窝1区。主治高血压。(2)内生殖器: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窝2区。主治痛经,月经不调, 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

26、阳痿,早泄。角窝中:在三角窝中1/3处,即三角窝3区。主治哮喘,咳嗽,肝炎。(4)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主治失眠,多梦.各种痛症,咳嗽,哮喘,眩晕,高血压,过敏性疾病,戒断综合征。(5)盆腔: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即三角窝5区。主治盆腔炎,附件炎。.耳屏穴位上屏:在耳屏外侧面上1/2处,即耳屏1区。主治咽炎,单纯性肥胖症。下屏:在耳屏外侧面下1/2处,即耳屏2区。主治鼻炎,单纯性肥胖症。外耳:在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即耳屏1区上缘处。主治外耳道炎,中耳 炎,耳鸣。(4)屏尖;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即耳屏 1区后缘处。主治发热,牙痛,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结膜炎。14(

27、5)外鼻:在耳屏外侧面中部,即耳屏1、2区之间。主治鼻疗,鼻部座疮,鼻 炎。(6)肾上腺: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 2区后缘处。主治低血压,风湿性 关节炎,腮腺炎,问日疟,链霉素中毒性眩晕,哮喘,休克,鼻炎,急性结膜炎, 咽炎,过敏性皮肤病等。(7)咽喉: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即耳屏3区。主治声音嘶哑,咽炎,扁桃 体炎。(8)内鼻: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主治鼻炎,副鼻窦炎,鼻血,(9)屏间前:在屏间切迹前方,耳屏最下部,即耳屏 2区下缘处。主治眼病。.对耳屏穴位(1)额: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即对耳屏1区。主治额窦炎,头痛,头晕,失 眠,多梦。(2)屏间后:在屏间切迹后方,

28、对耳屏前下部,即对耳屏l区下缘处。主治眼病。(3)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即对耳屏 2区。主治偏头痛。枕: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即对耳屏 3区。主治头痛,眩晕,哮喘,癫痫, 神经衰弱。(5)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主治痛症,问日疟,神经衰弱, 假性近视,胃溃疡,腹泻,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6)对屏尖: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即对耳屏1、2、4区交点处。主治哮喘, 腮腺炎,皮肤瘙痒,睾丸炎,附睾炎。(7)缘中: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即对耳屏2、3、4区交点处。主治遗尿,内耳眩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15(8)脑干:在轮屏切迹处,即对耳屏3、4区之间。主治

29、头痛,眩晕,假性近视。.耳甲穴位口: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即耳甲1区。主治面瘫,口腔炎,胆囊炎,胆石症,戒断综合征,牙周炎,舌炎。(2)食道: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即耳甲2区。主治食道炎,食道痉孚。(3)贲门;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即耳甲3区。主治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胃: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主治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 良、恶心呕吐。(5)十二指肠: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 AB线之间的后1/3处,即耳甲5区。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幽门痉挛,胺胀,腹泻,腹痛。(6)小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 AB线之间的中1/3处,即耳甲6区。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心动过速

30、,心律不齐。大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 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7区。主治 腹泻,便秘,痢疾,咳嗽,座疮。(8)阑尾:在小肠区与大肠区之间,即耳甲6、7区交界处。主治单纯性阑尾炎, 腹泻,腹痛。艇角: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即耳甲8区。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10)膀胱: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即耳甲9区。主治膀胱炎,遗尿,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经痛,后头痛。(11)肾: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水月中,哮喘,遗尿症,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早泄,眼病,五更泻。16(12)输尿管:在肾区与膀胱区之间,即耳甲9、10区交界处。主治输尿管结石 绞痛。(13)胰胆:

31、在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12区。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 症,偏头痛,带状疮疹,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胰腺炎,口苦,胁痛。(14)肝: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 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假性近视、单纯性青光眼,目赤月中痛。(15)艇中;在小肠区与肾区之间,即耳甲6、10区交界处。主治腹痛,腹胀,腮 腺炎。(16)脾:在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13区。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水月中,痞证,内脏下垂,失眠。(17)心: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自汗盗汗,瘠病,口舌生疮,心悸怔仲,失眠,健忘。(18)气管: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即耳甲16区。主治咳嗽,气喘,急慢性咽炎。(19)肺:在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主治咳喘,胸闷,声音嘶哑,座 疮,皮肤瘙痒,尊麻疹,扁平疣,便秘.戒断综合征,自汗盗汗,鼻炎。(20)三焦:在外耳门后下方,肺与内分泌区之间,即耳甲 17区。主治便秘,皮肤,水月中,耳鸣,耳聋,糖尿病。17(21)内分泌: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主治痛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