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西游记》_第1页
第三讲:《西游记》_第2页
第三讲:《西游记》_第3页
第三讲:《西游记》_第4页
第三讲:《西游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由历史飞向神话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但其素材却同历史演义的三国和英雄传奇的水浒一样,都来自历史。三国从历史出发,比较谨慎地走向了历史演义;水浒从历史出发,大踏步地奔向了英雄传奇;西游记也从历史出发,但更加大胆,竟插上浪漫的翅膀,飞向了神话的天国。1大唐高僧玄奘西域取经,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西游记的创作从这个历史事件出发,经过了漫长的历时态群体创作,由史实向游记、传记、变文、杂剧、平话等各种艺术形式不断演变,时间则由唐至明,长达九百余年,最后在明代的一位大文豪手里,变成一部洋洋洒洒长达八十余万字的神话小说。借助于中华民族伟大的想像力和无比豪迈的浪漫主义精神,加上作家个人的渊博知识与宏

2、伟的艺术创造能力,西游记实现了由历史飞向神话的壮举,成为中国小说史的一个巨大骄傲。2玄奘(公元602664),俗姓陈,名祎,洛州缑(gou)氏(今属河南偃师县)人,十岁丧父,十三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名玄奘,后博览群经,因感当时汉译佛经中颇多讹误,遂立下宏愿,要亲身赴佛教发源地天竺(印度)研究教义,并取回真经。遂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一说贞观三年),离开长安,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过吐鲁番,私越国境,到达天竺,历时19年,行程5万余里,征服千山万水,穿越茫茫沙海,越过重重阻碍,经历生死考验,终于完成了这一伟大事业。 3玄奘贞观19年(645年)回国,取回真经657部,并以自己的学识和修养

3、,赢得了天竺佛教界的广泛赞誉,促进了中国文化与西域诸国及印度的交流。回长安后,他又与门人们用19年时间翻译佛经75部约1335卷,创立了佛教的重要宗派法相宗。唐高宗麟德元年,这位具有传奇经历的高僧因辛劳成疾而辞世。 4玄奘取经的事迹,非同一般游历,而是充满传奇和神异色彩,又有异域风土人情,十分适合作文艺的创作素材。事实上,由玄奘口授,弟子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已经略见文采奇异,如写“揭职国”云: 东南入大雪山,山谷高深,峰岩危险,风雪相继,盛夏合冻,积雪弥谷,蹊径难涉,山神鬼魅,暴纵妖祟,群盗横行,杀害为务。既有天险,又有人害,这是多么艰险的境地。 5其后门人撰写了大唐慈恩三藏法师传,中间颇多

4、异域神话传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常常写到唐僧西行途中见神见鬼的幻觉,这应该是西游记虚构取经人一路遭遇妖魔鬼怪故事的心理契机。6沙海漫漫,人鸟俱绝,孤身历险,何等荒寂空寥,孤独感、恐惧感自然不断袭上心头,一时呼啸的狂风、飞舞的黄沙、漫卷的乌云,都在唐僧眼前化作妖鬼恶魔,“虽念观音而不得全去”,所谓“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也。胡适说:“这种叙述,既符合沙漠旅行的状况,又符合宗教经验的心理,真是极有价值的文字。”1正是这些“极有价值的文字”,为西游记由真实的历史事件向虚构的神话世界起飞铺设了跑道。1 胡适西游记考证,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88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8月版。7并不是所有的历史

5、故事都可以获得飞向神话的机遇。人迹罕至神秘危险的自然环境,遥远而陌生迥异于中土大唐的西域风土人情,显然是西游记可以由“人话”变成神话的重要原因。例如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对西女国的描写,不用说就是西游记中女人国故事的素材。唐僧走到这样的地方,自然会有一段好故事要发生了。异域风光,奇风异俗,正是神话小说发挥想象力的上佳素材。8作为游记、传记的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当属实录文字,但为了宣扬佛教文化,其写实中常涉险怪,常弄幻笔,在夸张渲染“灵异”和“神迹”的时候已经不由自主地开始了想象和虚构,为更进一步建构虚幻的神话世界提供了艺术土壤。这一点,过去的研究者似乎注意得不够,所以徐朔方先生曾表示

6、疑惑:“除胡适的西游记考证外,西域记和法师传这两本书还很少引起西游记研究者的重视,不知是何原因。”原因大约就是对这部神话小说原始素材的特殊性及其对西游记神话思维的制导性影响重视不够。9此后,西游记由“人话”向神话的转变加速。如宋初辑成的太平广记卷九十二“异僧六”引独异志及唐新语的一则故事,就把法师传的一段描写更加神话化了。10唐五代寺院“俗讲”盛行,玄奘取经故事就在这些“俗讲”中逐渐挣脱历史事件本身的框架,开始构建神话小说独立完整的艺术时空。两宋(特别是南宋)说话的兴盛达到高潮,取经故事自然也成为说话艺术的绝好题材。南宋杭州中瓦子张家刊行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现存最早的取经故事的民间艺人传本。

7、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应该算说经说参请一类的话本,但较之说经类话本,已有很大的变异和发展。其叙述语言中夹着诗词并每章总以诗结,故称诗话。此话本共有十七个章节,每节标明题目次序,如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入大梵天王官第三;入香山寺第四;入鬼子母国处第九;经过女人国处第十。这是中国小说最早的分回标目形式,大多数标目都有个“处”字,这是变文套语的遗迹。 11从内容上说,它已淡化了历史事实,吸收了许多神话传说。书中的“猴行者”,化身为白衣秀士,保护法师取经:一日午时,见一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法师合掌曰:“贫僧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秀

8、才曰:“和尚生前两回去取经,中路遭难,此回若去,千死万死。”和尚曰:“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猴行者”。12有一段故事是猴行者用肚皮战术打败白虎精,后来的西游记中孙悟空不断上演的拿手好戏就是这肚皮战术,可谓渊源有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神话小说西游记提供了雏形,历史事件已经演变为神话,孙悟空成为重要的角色,而真正的取经人渐次退为配角。不过其中没有至关重要的大闹天宫,没有猪八戒,虽有作为沙僧原形的深沙神,但此时还未成为取

9、经队伍中的成员,而是唐僧取经途中遭遇的妖怪之一。全书篇幅也很短小,不及西游记五十分之一,文字亦觉粗疏。所以徐朔方先生认为这个传本“只是偶然幸存的样本,不足以代表宋元之际这个题材的小说(包括变文、平话、诗话、词话)所达到的水平。种种迹象表明,它是当时较为拙劣的一个版本。”他同时提醒读者注意:取经诗话虽然影响了西游记的创作,但两书处于水平悬殊的发展阶段,“一个有如幼苗,另一个已是参天大树了。” 13金元时代,戏剧繁荣,取经故事自然又多了一种艺术媒体。金院本、元杂剧的舞台演出,使玄奘取经故事更进一步走向民间,走向神话。金院本有唐三藏一目,元杂剧更有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残存二折),无名氏二郎神醉射锁

10、魔镜、无名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剧目,值得注意的是孙悟空已经获得了齐天大圣的名号,说明叛逆精神已经浸入取经故事。元末明初,杨景贤写出了六本二十四折的长篇杂剧西游记,故事情节更趋完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及收八戒、沙僧故事,取经师徒形象均已粗具规模。不过杨景贤虽比吴承恩早约一百多年,但其西游记杂剧刊行时,吴承恩已逝世三十余年,故吴承恩是否看过西游记杂剧,难以论定。这是研究者们都比较注意的一个问题,但这是以小说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为前提的,倘若吴承恩的著作权被进一步动摇,那么西游记杂剧与西游记小说的关系就需要重新讨论。14元末明初,出现过一部西游记平话,但没能完整流传,明初所编的永乐大典保存了一段“梦斩

11、泾河龙”的残文,约有1200字,题为西游记;又元代时朝鲜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收有一段汉文“车迟国斗圣”,内容约略同于小说西游记第46回故事,其8条注释更有“详见西游记”等字样;可能这些残文就来自那本失传的西游记平话。从残文推想,这部平话还比较粗糙,远不能在艺术上与小说西游记一较长短,但其框架趋于完备,人物接近定型,应该重视它在西游记演化过程中的阶段性意义。15正是在这个漫长而复杂的历时态群体创作的丰富材料之基础上,大约在明代中叶,西游记作者创造性地完成了神话小说西游记,一飞冲天,彻底实现了历史、“人话”向神话的飞升。16关于西游记的作者,现在一般认为是江苏淮安人吴承恩。但实际上,明代刊行的西游

12、记各种刻本中均未署作者姓名。而清代的西游记刻本又因为与元代邱处机的长春真人西游记相混淆,使得人们曾一度误认为邱处机是西游记的作者。当时已有人据淮安府志和千顷堂书目中记载吴承恩名下有西游记的名目,认为吴承恩即该书作者。到了民国时期,由于胡适、鲁迅等人的考证,这种说法得到确认,遂广泛流传开来,而实际上证据并不充分。近二十年来,学术界陆续又有很多学者对吴承恩的著作权提出严重质疑,言之凿凿,不能无视,因此,我们对西游记的作者问题最好是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宜仍然不顾一切地坚持吴承恩的说法了,到底西游记的作者是谁,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发现。近来有的出版社新出西游记,已经署为无名氏了。17西游记问世以后,

13、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受到广泛欢迎,几乎家喻户晓。此后各种续书纷纷出现,互竞文采。但是后西游记、续西游记等终难追步西游记的神韵,自创格局,惟西游补一书尚有惊人之笔,值得一读。此外,西游记还引起人们对神怪题材的广泛兴趣,于是有不少借历史事件而写神魔战斗的小说相继出现,如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封神演义等,形成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神魔小说的创作潮流。不过这些作品虽有可取之处,但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艺术方面的成就皆与西游记不可同日而语。 18现存西游记的最早刊本是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新刻出像宫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稍后有万历三十一年书林杨闽斋刊本(现藏日本内阁文库),崇祯间刻

14、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清刊本甚多,主要有清初西陵残梦道人汪象旭笺评西游证道书,康熙丙子(1696年)刊本西游记真诠,乾隆戊辰(1748年)晋省书业公记刊本新说西游记(有张书绅评点),乾隆己巳(1749年)其有堂刊本新说西游记,嘉庆己卯(1819年)护国庵刊本西游原旨,道光己亥(1839年)德馨堂刊本通易西游正旨等。现在通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是以世德堂本为底本,参校多种明清版本而成。19第二节 神话小说的多元解读空间西游记是一部好玩的小说,故事精彩,情节奇幻,滑稽调笑,轻松幽默,涉笔成趣,真是老少咸宜,人人爱读,以至于学术界有一种观点直指西游记为“游戏之作”。但是西游记却并不是一部好懂的

15、小说,其难懂的程度,也许还超过了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乃至红楼梦等内涵丰富的名著。 20其原因,大约是因为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小说,其隐喻象征和表现的内容,广泛地涉及了政治、哲学、历史特别是宗教等各个知识领域和文化领域,并且深刻地触及了各个领域内部及各个领域之间的矛盾状况,而其神话小说的艺术特性,神话思维自由跳跃灵动的方式,又使虚构想像的神话艺术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形成了既有对应相似性但又绝不能等同的复杂美学关系。 21作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广阔天地里,像孙猴子一样飞天腾海,自由来去,出入三教,沟通神人,忽西忽东,忽庄忽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时刚把你引入一种严肃的精神状态,眨眼他又用调笑的语言

16、把一切都消解掉,庄严的忽然变成可笑的,神圣的忽然变成滑稽的,肯定的忽然变成否定的,似乎有一个严密的体系,但又让你捉摸不住,扑朔迷离,变化莫测,“备人鬼之态,兼真幻之长”1,“其事则极幻,其意又极隐”2,甚至似有意,似无意,全无定则,而作品临近结尾,写西天佛祖身边的阿傩、伽叶向取经人索要“人事”,则几乎把九九八十一难的价值完全抹煞,把取经的意义完全颠覆,把一部西游记写成了一个玩笑。 1 张誉北宋三遂平妖传序论平妖传语。2 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批。22但是西游记又绝不是一个玩笑,不能简单地判断为“游戏之作”,而是幻笔戏笔中有真意深意藏焉。所以,西游记的解读史上,许多学者探幽索隐,穷极思维,都想把西游

17、记解一个透彻,解一个明白,解得没有矛盾,解得全无破绽,事实上也确曾出现过几位高明的解家,把西游记某些层面的意蕴解得头头是道,说得天花乱坠,让人佩服,但事实上任何一种想把西游记的主旨解到内在一致全无矛盾的程度的企图,都是徒劳的,绝不能达到目的。23其深层原因,大约有二:第一,西游记是才子之笔,而非学者之笔,作者逞才弄巧,游戏笔墨,是以文学的态度而非学术的态度来接触政治、宗教、哲学、历史等问题的,作者并不打算追求某一领域知识的精准和体系的密严,也没有打算说出几句可以概括全篇的话,好作为放之于故事全篇而皆准的简单的主题思想。作者所欲创造的西游记的意蕴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而非封闭系统,给读者提供了无比

18、广大的多元解读空间,没有任何一种关于作品主旨的具体意见可以成为唯一正确的解读。24第二,西游记多元解读空间的广袤与复杂,其实正反映了人类文化的丰富与复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复杂,作品意蕴体系中出现的矛盾,其实正是传统文化深层内在矛盾的形象体现。甚至作者不时采取的喜剧调笑的幽默态度,往往也正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困境和困境中的自我解脱。强行求解,强行求一,反而会让西游记多元互动的文化空间失去了本有的生命与张力。25有了上述的认识,我们再接触西游记解读史上的一些著名观点和当代学人的看法,就不致于机械接受和简单认同,而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领悟西游记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智慧。26明代谢肇淛五杂俎曰:

19、“小说野俚诸书,稗官所不载者,虽极幻妄无当,然亦有至理存焉。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禁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他用王阳明“心学”的话语,以“求放心”三字概论西游记的主旨,开了西游记解读史上影响很大的“语道”说之先河。 27在他看来,孙悟空大闹天空地府龙庭,是“心”之外逸放纵,而终于驯伏于禁箍一咒,皈依佛门,最后得道成佛,则是受外物迷惑的“放心”之回归。这种观点得到了鲁迅的支持。 2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云:“评议此书者有清人山阴悟一子陈士斌西游真诠(康熙丙子尤侗序),西河张书绅西游正旨(乾隆

20、戊辰序)与悟元道人刘一明西游原旨(嘉庆十五年序),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实则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假欲勉求大旨,则谢肇淛(五杂俎十五)之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禁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数语,已足尽之。” 29鲁迅比较全面地注意到了西游记游戏笔墨博涉广及的复杂性,以及这种复杂性留给各界

21、读者的多元求解的可能性,但他认为谢肇淛的一段话已经大致说尽了西游记的“大旨”,却未必公允。 30此后“求放心”说不断被人重提或行论证和阐释,如托名李贽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也用心学话语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部西游记只是如此,别无些子剩却矣。”吴从先小窗杂记称“西游记是一部定性书。”张潮幽梦影称“西游记是一部悟书。” 31张书绅作为西游记的重要评点家,颇多心得,如认为“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各自读之,各自有一部西游记”,觉得“讲禅”“谈道”或“金丹采炼”,“多捕风捉影,究非西游之正旨”,他认为“西游是把理学演成魔传,又由魔传演成文章”,“逐段逐节,皆寓正心修身,虽勉警策,克

22、己复礼之至要”,甚至说“把一部西游记,即当作孟子读亦可。”又说西游记“始终不外一心字,是一部西游,即是一部心经”,则表现了另寻途径的解读思路,和贯通三教读西游的努力,不过他虽然认为“求放心实不足以尽西游记”,但又说西游记当名“遏欲传”,还是与“求放心”之说形成了联系。 32直到晚清,观鉴我斋作儿女英雄传序,称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为“治人之书”,而西游记为“自治之书”,也只是换了一个说法来阐释“求放心”三字。33如果一部西游记就是要告诉读者应该“遏欲”,应该“定性”,应该“修身”,应该“灭心魔”,应该“克己复礼”,应该“求放心”,这该是一位多么喜欢绕舌多么喜欢说教的作者,但我们读西游记的审美感

23、受绝非如此。 34胡适曾经指出:“西游记被这三四百年的无数道士和尚秀才弄坏了。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和尚说,这部书是禅门心法。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这些解说都是西游记的大仇敌。”他认为“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1 1 胡适西游记考证,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92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8月版。35胡适还说:“西游记所以能成世界的一部绝大神话小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过了。我

24、们可以说,西游记的神话是带有人的意味的神话。” 36现在看来,胡适的意见还是比较符合作品的实际情况和一般读者大众的解读心理,试问有几个读者会把西游记读作金丹学、禅学、理学的教科书呢?不过既然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小说,广泛地涉及了儒、释、道的这些学问,有这种专长和兴趣的学者,要来讨论讨论西游记写得像不像,应该也是允许的,而且也不排除作者在这些方面也有显示显示自己学问与智巧的企图。 37第三节 神话英雄孙悟空如果没有了孙悟空的形象,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将会顿失生气。孙悟空形象是西游记艺术魅力的主要源泉,也是中国小说史人物画廊少数最具光彩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38孙悟空形象的来源,胡适、陈寅恪等学者曾

25、认为,是受了印度史诗腊玛延那中的神猴哈努曼的影响,但鲁迅、吴晓铃等学者认为不大可能。事实上,我们也许不必武断地排除外来文化的影响之可能,但考察取经故事神话化的漫长过程及西游记漫长的历时态群体创作过程,我们有理由自信,孙悟空是中国本土文化的艺术结晶,它植根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土壤,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类似神猿形象的基础上,由取经故事的历代创作者们,特别是在此基础上最后写定西游记的作者,发挥无比开阔而浪漫的艺术想像力,创造出来的一个成功神话人物形象。39西游记是一部以孙悟空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塑神话英雄形象的作品,其主要内容也就是孙悟空的神奇经历,故事大致可分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两大故事板块,中间有一段

26、故事写取经缘起,作为两大故事板块之间的过渡。如果把孙悟空各个阶段的别号连接起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天生石猴,经“美猴王”,到“孙悟空”,到“弼马温”,到“齐天大圣”,到“孙行者”,再到“斗战胜佛”,这样一个神话英雄的成长战斗和性格演化的历程。40孙悟空产于自然,是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灵孕,从一块仙石里面诞生的石猴,无父无母,没有血缘,纯是自然之子,他也就曾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山花树果、虎豹狼虫之中。由于他勇敢地闯进流泉飞瀑,为猴群发现了“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于是被众猴拜为“千岁大王”,号称“美猴王”。他“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但想到“年老血衰,

27、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不禁悲从中来,遂漂洋过海,访仙学道,拜菩提祖师学得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又能七十二般变化,还有身上八万四千毫毛根根都能随心变化,并得了“孙悟空”的法名。由于没有乘手的兵器,孙悟空分开水路,径入东洋海底,闯进龙宫,竟把那一根重13500的天河定底神针铁,变成了粗细长短随意、可以如绣花针一样放在耳朵里的“如意金箍棒”,并索取金冠、金甲、云履穿戴披挂,把自己装备打扮起来。 41从作者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孙悟空从此有了一个英武俊美的外在形象。得了武器之后,他又借一个醉梦,打进森罗殿,把生死薄上寿止342岁的“孙悟空”并所有猴类,一概勾了名字,然后“摔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

28、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 42这个“身躯鄙陋”“毛脸雷公”的泼猴,闯龙宫,闹地府,打得四海龙王献宝,打得十殿冥王告饶,挥舞金箍棒,强销生死簿,彻底摆脱了自然界的一切制约,获得了永恒而自由的生命。43这当然犯了“天条”,玉皇天尊怒命捉妖,太白金星献计招安,于是玉帝又把孙悟空骗上了天庭,封了他一个没品不入流的“弼马温”的微职,让孙悟空替他养马。孙悟空一旦知道受骗,奇耻大辱如何能受?便“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孙悟空树起一面旌旗,号称“齐天大圣”,公然向天庭挑战。玉帝即派天兵天将前来擒拿,俱败在孙悟空金箍棒下。 44孙悟空的胜

29、利鼓舞了花果山七十二洞妖王与结拜六兄弟,牛魔王就自号平天大圣,蛟魔王就自号覆海大圣,鹏魔王就自号混天大圣,狮(犭它)王就自号移山大圣,猕猴王就自号通风大圣,猖狨王就自号驱神大圣,于是一下有了七个大圣。孙悟空对哪吒三太子高喊,要玉帝封他“齐天大圣”,“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灵霄宝殿!”天兵战败,太白金星又出溲点子,建议玉帝就封他“齐天大圣”空衔,对泼猴进行第二次招安,并修了齐天大圣府,让泼猴安居天宫,其实无职无事,闲得无聊,属于无禄人员,依然遭受冷遇,王母娘娘的蟠桃圣会,居然没请“齐天大圣”赴宴。 45气得孙悟空偷吃蟠桃,痛饮仙酒,把太上老君炼的金丹,“吃炒豆相似”,大闹蟠桃会,然后重返花果山。

30、玉帝大恼,命四大天王、普天星相、十万天兵、布十八架天罗地网,把花果山围得水泄不通,结果仍然被金箍棒打得狼狈不堪。又遣二郎神来战,二人比斗变化,杀得难分难解,太上老君以“金钢琢”临空抛下,打得悟空一跌,方才擒住捆绑。但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俱不能伤损一毫,老君的丹炉倒炼得“火眼金睛”,七 七四十九日之后,老君开炉取丹。 46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转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

31、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直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47灵官雷神,俱不能胜。玉帝无奈,只得请西方如来前来降伏。在如来面前,孙悟空竟喊出了“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的强音。48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49好个美猴王,公然要玉皇大帝让位,自己要坐瑶天。尽管他到底能量有限,但仍敢跟如来斗法,虽没翻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那泼猴尿洒在天柱下,却不难

32、读出对庄严佛祖的亵渎与玩笑之意。 50胡适曾经高度赞扬西游记前七回即“大闹天宫”的故事,“乃是世间最有价值的一篇神话文学”1。自由意志与反抗精神,无疑是这七回文字的神髓。在封建专制处于强化期的明代读者,读着这样豪放的文学,一定能够获得一种解放的愉快。而这样充满造反精神的文学,无疑可与明中叶以后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浪漫主义的人文思潮联系起来。1 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356页,实业印书馆,1942。上海书店1979年复印。51如来佛的五指山,把孙悟空一压五百年。五百年后,孙悟空成为唐僧的大弟子,保护他西天取经。这是西游记故事的主体部分。十万八千里路程,本只是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的距离,但陪着肉眼凡胎的唐三藏,孙悟空走了14年,熬过了5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