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_第1页
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_第2页
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_第3页
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_第4页
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安全生产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多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必须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这对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工程安全是质量和效益的前提,没有安全意识或发生了安全事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影响建筑业的健康发展。1.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概况建筑施工生产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露天、高处作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工艺变化

2、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事故多发行业,同时也决定了伤亡事故的类别。多年来由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坍塌“五大伤害”事故所造成死亡人员数量一直占死亡总数的70%80%与安全事故密切相关的质量事故,抗震安全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隐忧,也需要象治理“五大伤害”事故一样,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实现了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建立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确立了施工安全技术的科学地位,开展了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基本形成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实现安全工作信息化管理和对施工现场实

3、施安全管理体系评价六个方面的重大飞跃。但是,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行业安全管理工作覆盖面小、法规不完善、监督执法队伍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企业和施工现场未建立起有效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安全责任不规范、建筑安全交叉管理矛盾突出、建筑安全技术科研工作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存在的现状建筑业是一个危险性高,事故发生频繁的行业,是我国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随着这些在建筑安全方面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实施,我国的建筑安全

4、管理逐渐成熟,走向法制化和科学化。但是,建筑业的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据悉,2007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和在建工程质量安全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分别比上年下降3.27咐口3.44%。尽管建筑业的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同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所下降,但是我们面临的施工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方相继发生重大施工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2007年6月5日,河南省南阳市锦江公寓综合楼工程施工现场,一塔吊在拆除过程中突然发生倒塌,造成7人死亡。2007年5月4日,四川省成都市凯丽滨江花园二期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拆卸塔吊时,塔吊上部突然发生倒塌,

5、造成3人死亡。2007年5月30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华山路道路排水工程,发生一起土方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2007年11月14日,江苏省无锡市银仁一御墅花园D-A8号房工程施工工地,发生一起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造成吊笼内11人死亡,6人受伤。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所有行业中仅次于交通、矿山的最危险的行业。因此,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对建筑业显得尤为重要。3、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各方参建责任主体,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和办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6、有效地消除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遏制了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仍然与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目标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亟待我们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提升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从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涉及到建设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对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部分法律法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等问题建设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也需要完善。据统计,我国自建国以来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余项,内容包括综合类、安全卫

7、生类、伤亡事故类、职业培训考核类、特种设备类、防护用品类及检测检验类等等。其中以法的形式出现、对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与此同时,国家还制订、颁布了100余项安全卫生方面的国家法规和标准,初步构成了我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体系。此外,还有199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2004年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无疑将对规范我国建筑市场,加强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暴露出不少缺陷和问题。建筑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等问题。政府监管体系存在疏漏政府

8、对建筑市场的监管不严,查处力度不够。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不够,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央有关加强安全管理的文件精神行动不力,措施不到位,对应依法纳入监管的项目未实施有效的监管,对已纳入监管的项目,事故隐患的查处又不够有力,措施不够坚决,督促整改力度不够到位,致使各种安全事故隐患大量存在,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一些监管人员执法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履行相应职责,玩忽职守。这些都将导致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建筑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建筑行业

9、人员业整体素质低下,建筑业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业,农民工现在已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目前建筑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全行业职工总数的80%Z上,占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总数近1/3。行业整体素质低体现在,一是农民工比例占到80犯上,有的施工现场甚至90%TB是农民工,其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却远远不够。从近几年发生的安全死亡事故分析来看,其中有80%左右的死者从农村到城市工地工作不满三个月。他们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全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偏少。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三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更少

10、,素质低,远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而安全生产科技跟不上近年来,科学技术的提高、施工难度大和施工危险性大的工程增多,给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单从建筑施工工艺来看,已经从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步向机械化、专业化方面过渡。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大量采用,要求建筑施工工艺不断随之而变化,以适应现阶段新技术的发展。如建筑高层的不断出现,就必须以塔机代替以前的井字架施工,并增加了外用电梯。玻璃幕墙更加适应了工厂制作和现场安装;深基础施工从人工挖孔桩逐渐过渡到采用冲孔桩、沉管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增加了边坡支护工艺。目前深圳常用的除原有的人工挖孔桩外(属淘汰工艺,2006年以

11、后将被限制使用),还有止水帷幕、深层搅拌桩、土钉墙、预应力锚杆。也有采用旋喷、摆喷、臂沥灌浆方法来固结地基的。脚手架工程除落地式脚手架外,又出现了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以及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过去的硅浇筑基本上是手推车入模和吊车斗入模,目前大部分已改为碎输送泵直接浇筑。这些新工艺的出现,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迫使施工企业加强施工管理,加大力度对操作人员实行新工艺的培训、安全工作的教育、施工现场的检查,增加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量。建设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成分及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政府转变职能和企业转换

12、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完全走入市场,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使得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最近几年,个体建筑业迅猛发展,施工企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增加了难度。现行的承包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安全隐患的增加当前的建筑市场业主占主导地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我国现行的承发包制度的不完善,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不平等、低价招标等的项目管理方式均给安全管理带来了重大障碍。施工单位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拿到工程不得不压低报价,使得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不足,一旦中标,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

13、给安全管理的实施带来了阻碍和困难。同时,面对着企业利润越来越少的市场环境,施工企业往往会考虑减少安全生产的投入。另一方面,我国多数的资质等级高的建筑企业目前都已转变成纯管理型的企业,企业内部并不组织相应的劳务施工队伍,一旦中标,就会把作业工作分包给相关的专业队伍,公司仅派几名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以包代管,对工程安全问题的日常防范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甚至不闻不问。建设单位违法违规现象严重建设单位违反相应的法规法纪是造成许多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些建设单位不履行法定的建设程序,不依法办理施工许可证、招标手续,也不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图纸不经过审查便进行施工,规避政府监管;有的建设单位

14、为了自身的利益压低工程造价,不但取消和不支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专项费用,相反还让施工企业让利;有的建设单位还存在任意肢解发包工程的问题,致使一个工程由多个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施工现场没有总负责人,安全问题存在严重隐患。还有一些建设单位凭借着本身在建筑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或有意拖欠工程款,使得施工企业不得不垫资生产,安全经费没有保障,无力购置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些都从源头上给建设工程带来了事故的隐患。监理单位安全监理行为不力监理单位在监理中,未对企业的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批,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部分监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知识,对有关安全生产法

15、律法规、技术规范不清楚、不熟悉,未能及时发现的安全隐患,或发现了隐患不责令整改,对于施工企业不按期组织整改或整改不力情况,不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行业监督部门报告,致使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无人过问。一些监理单位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模式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还不清楚。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审核把关不严,流于形式,使得监理单位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理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地发挥。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问题多多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行同虚设,

16、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安全管理人员少,素质差,安全投入不足;有的建筑施工企业甚至把施工任务违法分包给一些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私招乱雇,不执行强制性标准,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冒险蛮干;一线操作人员缺乏安全知识,自我防护安全意识很差,企业内部安全培训、安全教育不到位、流于形式;有的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高,甚至认为搞好安全生产只有投入只会增加成本、加大负担,不愿意增加必要的投入。他们一味地强调进度、成本、效益,而轻视了安全生产,在侥幸中求安全,没有将安全生产摆在应有的位置。安全教育及培训制度不完善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没

17、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谈薄。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中与建筑安全有关的技术教育和安全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很少。安全“三级教育”绝大多数未落实,民工未经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就上岗。一些企业甚至对某些特殊工种的培训也舍不得投入,只重使用,不重培养,导致许多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知识难以更新,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在日常安全检查中,经常可以发现工地上民工不戴安全帽,即使有的戴了,也不扣帽扣,这些不正确配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一些工地管理人员却熟视无睹。4、与发达国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比较管理体制由于社会制度和国情的不同,各个国家建筑业的安全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我国实行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

18、,群众监督”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美国实行的是“国家监察,企业负责,保险制约,行业咨询”的体制。日本实行的是以国家监察为主,企业按国家法规标准自行管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并接受国家劳动安全监督署的监督,行业协会则负责制定本行业的安全规则,编写安全技术教材和开展新技术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德国建筑业的安全管理体制与上述国家区别比较大,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是由德国政府授权予建筑行业联合会负责实行以工伤事故保险为制约机制的管理。以上国家虽然安全管理体制上存在较大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企业负责。相对而言,我国的体制比较全面,企业、行业、国家,包括工会组织和媒体舆论监督都在管安全。但在发挥行业协会作

19、用方面,我们显然不如这些国家,特别是德国,由政府授权行业协会代表政府实施管理职能,起到了非常好的监督管理效果。伤亡事故我国建筑业的万人死亡事故率,近年来一直控制在1%下,死亡人数1000人左右。美国的万人死亡率和我们相仿,日本则排在制造业之后,位居产业部门第二位。但是由于统计方法上的不同,我们的死亡人数要比美国和日本高上许多。美国、日本建筑业死亡人数,不仅仅是生产事故,其中各种交通事故死亡也包括在内。例如日本建筑业在全部死亡事故中,交通事故就占12.5%。而我国建筑业死亡人数的统计是不包括交通事故的。在事故类别上,美国与我国“四大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所占的比例基本相同,

20、都在全部死亡事故的80犯上。日本与我们有所不同,在死亡事故中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坍塌事故、物体打击,占全部死亡事故比例为75.9%。日本对事故的处理较我国更为严厉,对已经发生的伤亡事故,都要进行严肃处理。发生一次死亡一人的事故,由企业按照责任制和伤亡保险金进行处理;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事故,监督署要过问,追查责任。事故责任者要受到减薪、罚款、降职等处分,严重违章者,企业法人要交由警视厅追究刑事责任。发生了死亡事故,对企业要停产整顿,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直至被吊销营业执照,即使保留了营业执照,在社会上也失去了信誉,很难再承包到工程任务。相比之下,我国伤亡事故的处理比较简单、草

21、率,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十分普遍。安全培训上述国家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都是在从业之前就开始的。例如德国雇主在成为企业领导人之前,就要接受为期一年的安全培训;工程项目负责人、施工员都要经过一至二年的安全专业培训,才能管理施工;从事安全监督员工作的,应是大专以上学历,在施工现场工作取得营造师(工程师)职称后,还要再经过两年安全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技术工人则要经过二三年专业(包括安全)培训才能上岗。以上人员在每年还要进行继续教育。美国的安全工程师要由国家来认定。相比之下,我国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除由企业进行的对新工人的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外,都是在岗中进行的,具培训时间远远低于德国。很多

22、企业连对新工人的“三级教育”也流于形式,甚至不进行教育就上岗。尤其是项目部有用工权之后,外包工未进行教育就上岗的情况相当普遍。这是我国建筑安全事故高发的主要根源之一。安全保险我国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从我国一些地区的执行情况看,我们所开展的建筑职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目前处于商业保险的投保和理赔阶段,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由所在地的建筑安全机构来做。德国、美国和欧洲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所实施的是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不同之处在于,商业保险需要向国家纳税,而社会保险不须要纳税,投保资金可全部用于对建筑施工的立法监督,赔付包括对受伤工人

23、的治疗、康复、再就业等,是一种全过程的赔付。以德国开展的安全保险为例,其安全保险是以建筑同业联合会以工伤和疾病保险开展工作。每个企业都必须参加所在地区的建筑业联合会,成为联合会的成员,并向联合会缴纳企业职工工资额的6%故为工伤保险基金费,对于从事危险作业的企业和工种,再加收一定的比例。联合会依据法律规定,也为了经济效益,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即竭尽全力,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因此,成立了事故急救中心、工伤事故医院,在每方圆五十公里以内,配备一架直升飞机专为抢救伤员之用。而每项工程在开工前两星期,就要向建筑同业联合会报送有关工程及施工方案的报告。联合会派监督员到工地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

24、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如不报告,将受到罚款等处罚。总之,与这些国家相比,我们的管理体制、管理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有着国情的差异,但其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验,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结晶,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地学习、研究和借鉴。5、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和措施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筑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是从事建筑安全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搞好安全技术、监督管理、预防事故等项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建筑安全的法制建设应借鉴国外的经验,以建筑法、安全生产法为基础,完善监督管理、安全责任、培训教育、市场准入、安全审核、意外伤害保险、事故予案救援等方面的法规,逐步形成一个适

25、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完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使土方、脚手架、模板、高处作业、起重吊装,垂直运输,焊接、文明施工等工程的安全技术规范配套,以推进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化工作,进而提高全国范围的安全技术标准化工作水平。同时,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努力使建筑安全工作纳入健全的法治轨道。政府机构应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政府机构应进一步改进安全监管方式,进一步规范和理顺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改进监管方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不严格履行职责、对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有关单位和责任者,要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并给予相应处罚。要严格按照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

26、定规范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和安全行为,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严把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关。不断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安全监管工作方面。逐步建立健全安全巡查制度,主动出击,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施工主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尽快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各方主体不良记录档案,定期在报纸、网站等媒体上公布不良行为记录。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者提供便利,

27、逐步在建筑领域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人员素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是安全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培训中应注重分层次和分步骤进行。首先,加强执法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执法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之需。其次,开展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工作。推行岗位任职责任制,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第三,要尽快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务市场,规范劳务用工行为,大力强化对农民工的培训,使其自身觉悟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由于建筑施工队伍人员来源复杂,

28、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不会写字、不识字的大有人在,给我们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带来困难。针对建筑施工队伍低水平、低素质的人员较多,胆大、冒险蛮干心理较强的特点,为提高这个群体的人员素质,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岗前或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并把各种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实施有针对性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坚持少而精,注重其适用性,反对脱离本岗位、本工地实际的泛泛地、雷同式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职工感到安全教育多而不厌、勤而不烦,天天都有新东西、次次都应该学。第四,加大力度对操作人员进行新工艺的培训,以适应科学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和施工危险性大的工程。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制度,强化建筑监理作用在已经实施

29、工程建设监理的建设项目中,相当一些监理单位并没有把安全监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建设监理规定的工作,而只是把安全监理作为质量控制的一部分,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安全工程技术人员,使得监理单位的监控效果未能充分发挥。要扭转工程建设项目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理工作,使安全监理作为工程建设监理的一项单独监控项目,增设安全监理师,或者是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立一个专门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将安全监理市场化、专业化,并定期对他们进行考评,加强对监理单位行为的管理,从而达到强化安全管理的目的。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保证体系,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5.5.1组织措施(1)进一步

30、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实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2)禁止挂靠施工。首先应从招投标开始,严格审查承建资格,不准超范围施工。项目经理实行注册制,在建筑工程交易服务中心将注册项目经理资料输入电脑,凡是该项目经理承担的工程没有交工验收的不得再参加投标,以此来限制施工企业无限制地承接工程任务,给某些资质不够,信誉不好的个体私营挂靠钻空子。其次是政府实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凡是挂靠施工、私自分包的工程一经查出,坚决严肃处理。三是开展群众举报制度,实行社会监督,对群众举报有功人员实行奖励。(3

31、)加强对现场民工的管理。民工的来源应通过有组织的劳务公司,改变目前由社会零散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劳务工的使用必须签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施工合同,明确安全生产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进厂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考试内容要包括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4)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公司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交通办公用品,给予足够的管理权力。施工队、项目部按规定配齐配够安全专职人员,严格实行安全优先、一票否决制度。班组配备兼职安全员,在工资待遇方面给予适当补助。(5)建立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其安全责任。做到纵深到底、横向到边,各自做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坚持特殊工

32、种持证上岗制度,杜绝无证上岗操作行为。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安全主任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6)加强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实行“三工制”。即工前教育、工中检查、工后讲评,积极开展安全活动,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7)政府主管部门严格执法,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企业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实行严肃查处,并落实到主要负责人,直至企业负责人。5.5.2技术措施(1)工程开标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按照防雨、防台风、防洪、防触电等安全规定要求,认真做好现场规划。大门设计、生活、生产设施布置、各种材料堆放位置、给排水设施、施工用电设计及走向。安全防范重点,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监理公司批准,施工中严格按此执行。(2)现场道路畅通、平整、坚实、硬地化。生产、生活区要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安放消防器材,编制消防预案,并成立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均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各种房屋、库棚、料场等要符合公安部门的消防安全距离规定。室内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