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_第1页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_第2页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_第3页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_第4页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浙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内容摘要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 研究领域中,对“产业集聚”的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它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 态,对于企业成长、工业化进程以及区域经济竞争力做了广泛贡献。这是因为它能 够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和对区域经济有着巨大贡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 各地已有许多企业集群的范例,如美国硅谷的企业集群、日本的汽车企业集群还有 意大利的纺织企业集群等。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大量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 业集群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2、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空间组织形 式,在当前经济体系中表现出了十分显著的优势,产业集群本身会从生产成本、市场 营销、交易成本、知识交流等方面给集群内的企业带来显著的优势,降低企业的综 合成本,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浙江省是产业集群较为典型的地区,一乡一特色,浙 江台州黄岩模具产业经过几十年不间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具有相当的规 模和自己的特点。黄岩因此而被称为模具之乡。本文通过介绍有关产业集群的经典理论来分析我国模具行业发展现状,着重阐 述黄岩模具产业形成的原因及其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纵使黄岩模具产业有着较长 的发展历史,在规模、生产、市场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

3、 相比较,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有待加强,产业层次有待提升。从现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着手,分别从政府、产业、企业身的角度对提高黄岩模具产业的竞争力给出几点措施,希望能为地方政府部门 对提高本地模具行业的产业竞争力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也为模具企业的发展提 供了较好的思路。关键词:产业集群 模具现状产业竞争力ABSTRACTIndustrial cluster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The research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has drawn more

4、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regional economics research. As a form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t makes extensive contributions for the corporate growth,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because it can create conside

5、rable economic value and bring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regional economy.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of enterprise cluster all over the world. Such as, the American Silicon Valley, the Japan automobile enterprise cluster, the Italy textile enterprise cluster and so o

6、n. As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corporate cluster made of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has bee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The industrial cluster as a special form of the enterprise spatial organization shows a very signifi

7、cant advantages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system. For it can bring the great advantagesfor the enterprise from the cost of production, marketing and knowledge exchange, ectIt reduces the integrated cost and improves the companys ability of innovation. Zhejiang province is a quite typical area of the i

8、ndustrial clusters, be famous for one rural one special industry. After the decades of uninterrupted development of the mold industry in Taizhou Huangyan in the Zhejiang province, it has become the mold industrial cluster with a considerable scale an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Huangyan is

9、named as “the home of the mold”.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lassical theory, I want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s mold industry,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reason of formation of Huangyan mold industry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is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Even

10、 Huangyan mold industry has a long history, with a certain advantage in the aspects of the scale, production and market, ectWhen compared to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especiall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igh technology, there is a big gap among them.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

11、rial cluster still needs to be enhanced, the overall quality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industrial level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ome effective references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toimprove local industry, as well as providing a better idea for the mold enterprises deve

12、lopment, this paper gives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Huangyan mold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existingadvantages and problems, and from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the enterprises own perspectivesKEYWORDS:industrial cluster, mold, current situation, the ability of th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正

13、文目录第一章引言,1第一节研究背景”,”,”1第二节创新点、研究意义和文章结构安排”,”.2研究现状,3产业集群的定义、形成的原因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3一、产业集群的定义 ”,”,”.3二、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3三、国内外产业集群相关研究现状”,”,”.4第二节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来源、特征及竞争力的评价,5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5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5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特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第三章我国模具行业的现状分析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8第四章黄岩模具产业,.14第一节黄岩模具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现状.14黄岩模具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18提升黄岩模具产业竞争力的对

14、策.2126结束语”,”.参考文献,.27致谢 ”,”.29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研究背景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模具,模具是工业之母。模具在机械、电子、轻工、汽 车、纺织、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里,日益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化生产的主要 工艺装备,它承担了这些工业领域中60%-90%产品零件、组件和部件的加工生产。 其产生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被誉为“效益放大器”。因 此,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际上公认的关键工业,也是投资大、回报 慢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高技术的模具工业在国际上被称之为“点铁成 金

15、”的行业。因此,先进工业国家无不把发展模具工业放在优先地位。作为一项基 础工业,模具的质量、精度、寿命、成本、服务和制造交货周期,对于其他产业和基 础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不仅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受其他相关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制约。当今,“模具就是产品质量”、“模具就是经济效益”的观念, 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接受。近年来,我国模具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浙江省作为我国模具行业最 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代表性的有:台州黄岩,宁波余姚和温州乐清三个地区,模具 行业以产业集群形式存在并发展着。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地区经济 发展的普遍现象,并且为地方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提高了地区的综合

16、竞争水 平。浙江是我国最早出现产业集群成长的地区之一,浙江经济连续多年的超常规增 长与其企业集群的贡献是分不开的。由于产业集群现象的大量出现以及成功的发展实践,从而使之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国内外对于产业集群现象的研究,经济学家往往希望通过外部经济、专 业化分工、交易成本等理论或概念来解释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社会学家强调 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人际关系网络以及本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 的关键影响,地理学家则强调地理空间对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过程的影响。比较著名 的一个理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金刚 石理论”。他认为,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和辅助产业

17、、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 争是各国各地区某一产业的竞争优势所在。而国内的一些学者在研究国内产业集群 理论与实践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区域实践,提出了“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江浙模式”等成功发展模式,但在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如国内尚未形 成完整的产业集群理论体系等等。本文主要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紧紧围绕黄岩模具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 现状,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指出黄岩模具 产业发展竞争的优势特点以及不足有待改进之处,随即提出些对策以作参考,希望对 推动黄岩模具业的长足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从而进一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 进区域经济的有力发展,打造黄岩

18、成为“中国模具之都”。第二节创新点、研究意义和文章结构安排在我所查阅过的文献中,研究产业竞争力的文章很多,但是研究黄岩模具产业集 群竞争力状况的文章还没有出现过。所以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比较系统地研究 和分析了黄岩模具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状况及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升竞争力水平的措 施。黄岩经济在最近几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产业集群在其中作出 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群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成为其 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本文所提出的提升黄岩模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对发展黄岩 模具产业集群具有指导意义,对黄岩其他企业集群的发展也有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其他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

19、从产业集群定义入手,介绍其形成的原因以及 国内外相关研究;之所以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如此火热,是因为它能给某一行业,某一 地区,某一国家带来其他任何组织所不能及的竞争力,因此第三部分主要描述产业集 群竞争力的内涵、来源、特征以及评价;第四部分叙述我国模具行业的现状分析及 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前几个部分的阐述主要服务于这第五部分:黄岩模具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发展现状,结合具体的数据来评价黄岩模具 产业竞争力以及改进提升该产业的对策措施。第二章研究现状产业集群的定义、形成的原因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一、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是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区域经济集团化、贸易国际化和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20、国际上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以集群模式存在着。而关于产 业集群,在国内外的经济文献和相关理论的发展中出现过若干种概念及其表述。而从现实角度来说,没有一个定义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因此对该定义的解释是莫 衷一是,不过大致上还是大同小异。在我认为比较普通的看法,可以从字面理解,产 业集群,自然是某个或相关产业在一个地区聚集并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成长,它是 一个区域的特色。从本质上来说,集群共有的特性有以下八点:(一)地缘上的邻近(二)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与联系(三)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各种机构、组织之间的互动 (四)良好的公用的基础环境设施(五)知识的快速扩散(六)价值链上的相互需求(七) 外向型的投入产

21、出(八)资源的共享(包括政策资源)。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特定产业中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相关的各种发展机构和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而 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聚集在一起,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空间组织经济形式,介于市场和 等级制之间。这种组织形式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出现了许多 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取其精华之所在,为我所用。经典 的例子包括美国的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德国慕尼黑等南部地带的汽车业;印度 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群以及巴西南部的制鞋产业群等都具有鲜明的集群特色,对区 域经济的健康长足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

22、、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经济集聚的本质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的过程,规模经济 导致经济集聚产业点,再加上范围经济产生集聚产业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 经济共同作用产生经济集聚核心区(孟庆民,杨开忠,2001)。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 增)发生在所有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水平以更大比例增加的时候。例如,正在设计一 个小规模化工厂的工程师发现,劳动、资本和原材料投入增加10%,会引起总产出的 增长超过10%。它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规模内在经济,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 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二是规模外在经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 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和收益的增加。此外影响产业

23、集群形成的因素还有:自然禀赋, 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发展环境,经济总是在一定的发展环境中实现增长的。当然经济环境不仅是自然因素,还包 括社会、文化等个方面的因素。从此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 程,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解释,在其形成发展中,前面提到的规模经济、外在经 济、自然禀赋、企业家、历史偶然因素等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除了那些因素, 影响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还举不胜数。这一系列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共同促成某一特定地区,某一特定产业的形成。三、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一)国际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国际上对产业集群进行系统研究从马歇尔和胡

24、弗开始,马歇尔在经济学原 理中提出的外部经济性这一概念并且明确指出外部规模经济是促成某地产业集群 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外部规模经济使得所有聚集在该地的企业都能共同拥有 并创造某种非集群所在地企业的竞争优势。克鲁格曼则以传统规模报酬递增、不完 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 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并建立了一个关于“中心?外 围”的模型。韦伯在工业区位理论中从集聚因子、分散因子、运输成本以及劳动成 本来分析某个区位吸引某些相关产业的企业的原因。另外,波特把产业集群理论推 向了新的高峰,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

25、造的竞争优势角 度重新审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在1990年完成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 中,波特指出,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 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国内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国内最早从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集群作尽可能全面的研究的是仇保兴。1999年,他在小企业集群研究中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小企业在特定地点上聚集的 一些特征,并通过对中国小企业集群实例的研究(主要是浙江小企业集群的情况),对 小企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及其演变做了说明。黄涛(2005)总结了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 度来研究产业集群:其中金详荣和朱希伟在2002年发表了 “专业化产业区

26、的起源于 演化”,文中从历史角度考察浙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魏守华和石碧华于 2002年发表了 “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文中从管理学角度阐述,还有以案例分 析的方式、营造地方产业集群对国家竞争力的作用、量化分析、数学模型分析等。 黄涛(2005)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来看,指出我国产业集群是于改革开放初在 广东、浙江与北京同期出现的,且三种形成方式与结果各不相同。目前国内的产业 集群以及创新体系的研究,主要从聚集经济、专业化分工、后福特制生产方式、知 识溢出等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及创新体系形成机制、形成过程及集群的经济性(安虎 森和朱妍,2003)。从前面的理论研究回顾可以看出,国内外

27、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现 象,但目前的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1、对产业集群的概念的理解没有达成一致。2、 缺乏系统的产业集群演化理论框架。3、多数以案例分析为主,具体到抽象的集群特 征还未被总结出来。4、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未做深入的研究。5、通过查 阅各种前人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对黄岩模具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较多的是 对整个浙江省产业集群特色进行研究,缺乏对某个具体地点具体行业的研究。第二节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来源、特征及竞争力的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在经济范畴中,竞争是指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争夺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 件,争取获得最大利益的斗争,竞争力是竞争优势的表现

28、,是竞争主体在争夺竞争对 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竞争力可以分为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三类。我们这里主要讨 论的是产业竞争力,众所周知,产业集群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它使得 产业和企业能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增长速度、市场占有率 和生产率等方面。学者们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讨论由来己久,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 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二、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产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借以 实现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是产业集聚,而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产业地 理集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生命周期,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延缓了

29、产业衰退期的到 来。产业集群有可能使产业后起的国家超越原先在该产业上有优势的国家,形成较 强的国际竞争力。在集群内,大量企业集中在一起,既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 作。如联合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建立生产供应链,由此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 合作的合作竞争机制。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企业可以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 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以克服其 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增强产业整体的竞争能力。另外,许多单个的、与大企业相比毫无竞争力的小企业一旦用发达的区域网络 联系起来,其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就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力,而是一种比所有单个 企业竞

30、争力简单叠加起来更加具有优势的全新的集群竞争力。集群使得许多本来不 具有市场生存能力的中小企业,由于参与到了集群里面,不但生存下来,而且还增强 了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特征企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企业集群竞争力归 根结底来源于集群这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所带来的各种优势,从而使得该集群能 在同行业中处于有利地位,而集群竞争力就是各种竞争优势共同作用所表现出来的 结果。因此,企业集群竞争力除了徐占忱、何明升(2005)提出的四个特征:自组织 力、协作力、藕合力(社会、文化和经济三者相互耦合)、集群创新力之外。我认为, 产业集群竞争力还有:一专业性,它以专

31、业性市场为依托,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 业化产品为主业。二集聚性,产业集群是一种相对集中的企业地理空间布局,因为集 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当然远远超过非集聚的同一产业的竞争力。三难以模仿 性,一个地区某一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它所特有的竞争力,一般很难被模仿,被复 制。即使有时复制到其他地区之后,所产生的效益无论如何还是达不到其出生地的 水平。四不可替代性。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其他非集群所无法完全取代的,三个臭 皮匠超过一个诸葛亮。五普惠性。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惠及整个该地区该产业中内的 所有企业,无论大小,无论强弱。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经济理论要想在实践中推广,就必须建立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而

32、对企业集 群竞争力的评价就是企业集群竞争力从理论探讨到实践应用的关键性转变。因此, 对企业集群竞争力如何进行评价以及如何才能够提高企业集群的竞争力,一直是国 内外众多学者关心的焦点问题。目前对现有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用 定性方法研究,解析集群的竞争优势,从规范角度来分析;二是用定量方法研究,通过 构建企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收集企业集群各方面的统计数据来进行定量演算分 析(楼智慧,2007)。(一)定性评价最为著名的是波特教授提出的“钻石模型”。他认为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的要 素可以归结为六个,即机遇作用、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与辅助行业、政 府作用和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它们

33、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钻石模型在研究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波特钻石模型的静态分析方法也受到不少学者的质疑。图2-1 钻石模型丙明杰.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J.社会科学.2006.4.钻石模型是一个相互补充和相互强化的系统,一个因素的影响力取决于其他因 素的状况,它们发挥作用时,是一个系统性机制的变化。(二)定量评价在总结多年研究企业集群经验的基础上,两位加拿大学者(Padmore和Gibson) 对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分析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模型一一 “基础一企业一市场”模型简称模型。该模型采用一种 系统方法来评估企业集群的优势和劣势,它的方便性在于能把握集群的关键症

34、 状,并提供解决这些症状的分析框架。模型确定了影响企业集群的六大因素,包括“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公司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 市场”“外部市场”。六个因素被分为三对包括“资源”和“设施”合称为“因素 对I”,“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和“公司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合称为“因素对II”,“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合称为“因素对III”。以世界范围的集群竞争标准给六个因素打分。分值从1到10, 最后按照以下经验公式计算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总得分:如果一个集群在六个因素的得分都在5分左右达到平均水平,那么它的GEM得分为250左右,说明此企业集群的竞争力达到国内平均水平;而当六个因素的

35、 得分达到8分左右(在本国范围内有很强的优势),那么它的GEM得分将在640左右, 说明此企业集群竞争力水平在国内来说是相当高的;如果所有因素的得分都接近10 分,那么本企业集群竞争力的GEM得分会接近1000,说明此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水平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模具行业的现状分析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模具的一般定义:在工业生产中,用各种压力机和装在压力机上的专用工具,通 过压力把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出所需形状的零件或制品,这种专用工具统称为模 具。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 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产品的品种很多,主要以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和压铸模具为 主。按

36、我国产品分类标准,模具产品共分十大类46小类,这十大类是: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铸造模具、锻造模具、粉末冶金模具、橡胶模具、拉丝 模具、无机材料或成型模具、模具标准件及其他模具。十大类产品中,冲压模具和 塑料模具占的比重最大,约占模具总产量的80%以上;压铸模是铸造模具中的一类。 具体的分值比例:冲压模具占用50%,塑料模具占33%,压铸模具占6%,其它各类模 具占11%。模具产品的应用面很广,汽车、摩托车部件、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 轮胎及其它一些工业产品和塑料制品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需要模具来成 形。模具产品以其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效率和低耗材,是其他

37、加工制造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开发能力。 在国外,模具被称为“金钥匙”、“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等等。因此,模具在整 个国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模具行业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由于模具产品是工业产品制造的基础,被国内外一 致公认为不衰亡的工业。在经济发展时期,工业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必将促进模 具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经济衰退时期市场促使企业研究,更新产品结构,带动模具行 业的产品更新改造,同样使模具行业不断发展。国内外模具行业的发展历史证明了 这一规律。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加工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具有节 约原材料、降低能耗和成本、保持产品高一致性等特

38、点。据国外统计资料,模具可 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即模具发展1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如今,模具因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 而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应用,并且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特别是在制造业中,它起 着其它行业无可取替代的支撑作用,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辐射性的影响。一、国内模具行业现状我国模具产业起步发展始于八十年代,由于模具可以被称为“百业之母”。自 1997年以来,我国相继把模具及其加工技术和设备列入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 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之中。经国务院批准,从 1997年到2005年,对全国部分重点专业模具厂实

39、行增值税返还70 %的优惠政策, 以扶植模具工业的发展。1999年7月,工模具的发展被列入国家计委和科学技术 部发布的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指南录。所有这些,都充 分体现了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发展模具工业的重视和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模具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产品档 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时他们认为我国模具水平达到了国外80年代末的先进水 平(赵丽芬和肖元真,1995)。有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模具制造业规模 以上企业1314家,从业人员244155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55.61亿元,实现销售 收入和利润539.58亿元和46.75亿元

40、;出口 10亿美元,进口 14.7亿美元,进出口比 例进一步趋向合理国家统计局.我国模具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三 DB/OL.20079./0.。现代模具工业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产业转变为一个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和资本 密集的产业。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复 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塑料模和压铸模 比例增大;面向市场的专业模具厂家数量及能力增加较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 深入,中国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其 他所有制形式的模具厂家!包括集体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得到 了快速发展

41、,集体和私营的模具企业在广东和浙江等省发展得最为迅速;股份制改造 步伐加快等。从地区分布来说,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 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南方的发展快于北方。目前发展最快、模具生产最集中的省 份是广东和浙江,这两个省的模具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而广东作为中国 现在最主要的模具市场、中国最大的模具出口与进口省,正与重庆、浙江形成“三 足鼎立”之势。目前深圳周边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模具工业最为发达、 科技含量最高的区域。从产量方面来看,统计资料显示,“十五”期间,中国模具工业年增长速度达到 20%,2005年模具销售额达610亿元,同比增长25%,排在世界第三

42、位,仅次于日本和 美国。其中,汽车、摩托车、家电行业是模具最大的市场,占整个模具市场份额的80%以上。以汽车行业为例,一种车型的轿车共需模具约4000套,价值达2亿元到3 亿元;单台电冰箱需要模具生产的零件约150个,共需模具约350套,价值约400万 元。据权威报告,中国已成为第一制造大国模具业“十一五”再次腾飞 DB/OL.20079. /.。从市场角度看,目前国内模具市场需求巨大,前景广阔,市场容量已达800亿元 人民币左右。“十一五”期间,中国模具业市场份额将达1200亿元。而世界模具市 场仍然是供不应求,近几年,世界模具市场总量一直保持在600亿650亿美元之 间。美、日、法、瑞等国

43、每年出口模具约占其本国模具总产值的1/ 3 ,我国模具 的出口量还不到总产值的5 % ,我国模具出口发展的前景空前非常广阔。从进出口情形看,虽然“十五”期间国内模具的产销增速很高,但国内模具的产 出总体上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国产模具对本国市场的满足度每年都不足80%,2005 年为?76.2%。其中部分中低档模具虽然有些供过于求,但中高档模具的满足率还不 到60%。于是,为满足国内各行业的需要,每年都大量进口以中高档为主的模具。据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制造业急需的精密、复杂冲压模具和塑料模 具、轿车覆盖件模具、电子接插件等电子产品模具,仍然依靠大量进口,模具产品的 进出口逆差超过1

44、0亿美元。由下表可知:表3-1模具进出口情况一览表年份(年)全年模具总产值(亿元)全年模具进口额(亿美元)全年模具出口额(亿美元)450 13.69 3.37530 18.13 4.91610 28.06 7.38555.61 14.7 10数据来源:屈伟平2006,52004年的进出口差额为13.22亿美元,2005年为20.68亿美元,2006年为4.7 亿美元,根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最新整理的海关统计数据,2007年上半年,中国模具 进出口总量达15.42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4.83%。其中,出口总量为5.95 亿美元,同比增长25.79%;进口总量为9.47亿美元,同比减少5.1

45、1%。中国模具进 出口逆差为3.52亿美元,同比减少32.95%,再次实现逆差的缩减。这不但说明中国 模具出口前景看好,也体现了模具进出口结构渐趋合理。进出口模具中占比最高的 种类为塑料橡胶模具,分别占到进、出口额的53.34%和71.33%。塑料橡胶模具进出 口的发展速度快于模具行业的总体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该类别的进口比例增加了 3.6个百分点,出口比例增加了 3.41个百分点。从外资进入方面看,当今世界正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一些模具制造逐渐 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正成为世界模具大国。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机 械、建材、家电、办公设备等行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

46、的高 速增长,带动了中国模具市场容量(即市场消费额二销售产值+进口额-出口额)的迅速 扩大。中国模具市场这块诱人的“大蛋糕”,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国际模具企业的眼 球。国际模具制造巨头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新一轮扩张,正如火如荼。德国海拉吉林 落户;日本丰田模具天津设厂;芬兰贝尔罗斯公司投资兴建的深圳模具制造厂,专为 电信、保健、电子、汽车等行业提供高档模具产品等。业内人士认为,国际模具工业巨头加速进军中国市场的新一轮战役已经打响。“外资企业进入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与其配套的企业即客户一起进入,其特点 是专业为单一客户服务,模具品种同样单一;二是自己进入中国。外资模具公司投资 中国,其目的是利用中国廉价

47、的劳动力和便宜的钢材,赚取更多利润。业内人士介绍, 在国外企业中,模具车间是“秘方车间”,外人是不能随便靠近的。在中国设厂,外 资既有资金,又有自主技术,并不需要和中国企业合资。他们只是为了降低人工成 本。而且,他们把设计依然放在国外,通过网络传到他们在中国的企业。有人分析指出,外资大量独资进入,对提高我国自身的模具水平无任何帮助。外 资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再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便宜的原材料,竞争优势 不言自明,其一直占领的高端模具市场中国企业更加无法进入,也就是说中资企业没 有机会提升档次。中资企业最怕的是自身实力尚未增强,外资企业已对中国模具市 场完成垄断。可见外资对我国模具行业投

48、入量增大,使我国模具行业迎来新一轮的 发展机遇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二、我国模具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我国,模具直到1987年才正式成为一个行业,与世界发达工业国家的模具业 相比,我国模具业的起步要晚几十年,但近20年的努力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 20年来,我国模具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不容回避的是,与世 界发达工业国家的模具业相比,我国模具业起步要晚几十年,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总体落后15年-20年,还需要奋起直追。差距主要体现在:总量供 不应求、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企业组织结构都不够合理;工艺装备水平低,且配套性 不好,利用率低,技术结构、模具产品水平比国际水平低很多,

49、而模具生产周期却要 比国际水平长许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经济效益欠佳;模具企业管理落后甚于技术 落后;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程度低,协作差。由于创新能力弱,行业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使得我国模具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 “低端竞争、高端进口”的尴尬局面。据了解,在我国目前的模具企业中,产值过亿 的企业只有20多家,中型企业几十家,其余都是小型企业,多数只有几十名职工,百 十万元产值,很多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作坊式的管理方式。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 低,这使得我国几乎所有的模具企业都只能生产中低档的模具产品,而高中档产品只 能大量进口。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秦珂认为,“技术水平的突破和提升是我国模具企

50、业摆脱这种局面的关键所在”,而“借助国外先进的模具技术,分步骤地走从模仿到 自主创新的道路,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才能促成我国模具业的跨越发展。”杜志俊(2003)指出中国的模具工业起步较晚,底子薄,技术工艺水平低,与世界 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模具工业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模具产品要想在世界 模具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中国中低档模具产品具有较强的 市场竞争优势,但价格过低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我国在制造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技术水平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 距。?我国模具制造技术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模具标准化程度不高。? 企业管理尤其

51、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欠待提高。目前据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主办方之一的中国模具工业协 会透露,我国模具行业的生产企业和职工总数在世界上排名已跃居第一,生产销量排 名世界第三。我国模具直到1987年起步,比世界发达工业国家要晚几十年,但近20 多年的发展使中国模具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总量虽已位居世界第三,但设计 制造水平在总体上要比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要落后,差距主要体现在:?体制不顺, 基础薄弱。?人才严重不足,科研开发及技术攻关方面投入太少。?工艺装备水平低, 且配套性不好,利用率低。?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程度低、协作差。?模具材 料及模具相关技术落后(郑涌,2007。三、我国模具行业发展趋势和目标模具行业:我国模具行业将向大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10年前,精密模具的精度一般为5m,现在已达2-3umo不久,1m精度的模具将上市。随着零件微型化及精度要求的提高,有些模具的加工精度公差就要求 在1m以下,这就要求发展超精加工。模具产品: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极大 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且还能提高模具的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因此,模具标准 件的应用在十五期间必将得到较大的发展。随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