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与动宾关系的语义范畴分析_第1页
动词与动宾关系的语义范畴分析_第2页
动词与动宾关系的语义范畴分析_第3页
动词与动宾关系的语义范畴分析_第4页
动词与动宾关系的语义范畴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词与动宾关系的语义分析范丽荣(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 动词作为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词类,主要充当着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当它充当谓语中心语时, 可分为两大类:述补结构和动宾结构。 而根据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可以分为: 动作行为关系、感觉关系、领属关系、说话关系、存在关系。关键词: 动词分类 宾语 关系动词作为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词类,主要充当着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当它 单独充当谓语时,只是表示施事者所发出的动作,如:太阳照,花儿笑。 “照” 和“笑”只是太阳和花儿的动作而已;当它充当谓语中心语时,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后面跟一个表示动作程度、状态、结果、可能、趋向等等的副

2、词或趋向 动词。如:长得漂亮跳下水去。第二类:后面跟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如: 吃米饭学习英语。 我们把第一类结构叫做述补结构, 把第二类结构称作动宾结 构。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动词和动宾结构的关系。黄伯荣、廖序东著的第三版现代汉语把动词依照功能分为六小类:1动作行为动词,如:走、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等。2.心里活动动词,如:爱、怕、恨、喜欢、羡慕、希望、讨厌等。3存现动词,如:在、存在、有、发生、发展、生长、死亡、消失等。4.判断动词:是、像。5能愿动词,如:能、会、愿意、敢、应该、要、肯等。6趋向动词,如: 来、去、上、下、进、出、开、上来、下去、起来等。除了判断动词在黄本的基础啊上

3、增添了“像”外,其余均采取了黄本的分法。 以上六小类动词中,除了趋向动词不能带宾语外(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 向),其余的都可以带宾语。而在这些能带宾语的动词又可以根据能够带的宾语 的不同, 分为体宾动词和谓宾动词。 体宾动词只能带体词性的宾语, 不能带谓词 性的宾语,如:修理(自行车) 、买(东西)、喝(茶)等;谓宾动词能带谓词性 宾语,这类动词主要包括能愿动词和一般动词, 能愿动词用在动词、 形容词前边 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如:能去、肯干、会写;而一般动 词中,有的谓宾动词不仅能够带体词性宾语,也可以带谓词性宾语,如:提出分 手(谓词性宾语)提出意见,喜欢说话喜欢孩子。而

4、动作行为动词、心理活 动动词和判断动词, 几乎都既是体宾动词, 也是谓宾动词; 而存现动词几乎都是 体宾动词。我们根据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可以分为:动作行为关系、感觉关系、领属关 系、说话关系、存在关系。下面我们分别加以叙述说明。一、动作行为关系 动作行为关系也就是“做”的过程,但这个“做”的过程又可以分为动作关系和行为关系。一般说来,做就有做的主体, 即动作者,也会有做这一过程所及的 “目标”。 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做”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如果动作者做的过程涉及目标,该 过程就具有两个参与者。例如:(1)小张买了一辆摩托车。(2)我家的小猫昨晚逮了一只老鼠。 如果不涉及目标,则该过程只涉及一个参与者

5、,例如:(3)洪水从几丈高的大坝上泻下来。大部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及物动词表达 “做某事” 这一类动作关系, 如:吃、 喝、拿、取、丢、穿、洗等等。动作关系通常表示具体的、实际的动作或事件, 但也可以是抽象的所作所为。 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动作或事件, 对动作关系 的两个参与者 动作者和目标,都可以用“做了什么事”或“发生了什么事”来提问。如:(4)小猫做了什么事? 小猫逮了一只老鼠。 老鼠发生了什么事? 老鼠被小猫逮住了。通过上述的变换形式,我们可以发现,动作关系又可以有主动式和被动式 之分。表达动作关系的语句如果涉及两个参与者, 那么主动句就可以变为被动句。 尽管汉语动词本身没有被动句的形式

6、标记,但从参与者和过程的前后顺序关系, 我们仍然可以把握主动和被动这两种不同的关系。 即动作者在关系之前、 目标在 关系之后为主动式,如( 1)、( 2);反之,如把目标移至关系之前,动作者居后, 则为被动式,如 4。汉语中的“给”字句和“被”字句可以看作是这种“主动句” 和“被动句”的变换形式。 动作关系的这一句法结构特点正好反映了现实世界中 动作者与目标的关系,谁前谁后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当然,有的动作关系只涉及一个参与者,也就无所谓主动被动之分。如: 走、跑、躺等等。这些动作所表示的关系除了动作本身并不影响其他实体,因而 也就不需要第二个参与者明确彼此的关系, 它们最多就是带一些与动作过程

7、有关 的环境成分,标明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如: “他慢慢地走着” “跑得飞快”“睡在沙发上”“躺了一会儿”。行为关系是指生理或心理行为的过程,它是由主体的生理反应或心理活动 所表现出来的,如:(5)同学们都笑了。(6)黑暗中有人在哭泣。(7)她常常独自叹息。(8)隔壁的婴儿大声地吵闹着。 表示行为关系的主要是不及物动作行为动词, 有:哭、笑、吵、闹、叹气、叹息、 愤怒等等。行为关系的参与者即行为者是要具有意识和思维能力的, 表现的行为接近 于“做”的行动,因而它就有带“了” “着”“过”等表示时态的一类虚词。但是 如果用“做了什么事”或“发生了什么事”对行为关系提问,也不妥。(

8、9)_同学们都做了什么事?_ 同学们都发生了什么事? 而应该用“怎么了”提问,如:(10)同学们都怎么了? 行为关系与动作关系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它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 并且该参与者的位置总是在过程之前。过程可能进而伴有环境的因素(如时间、 地点、方式、环境等),如(6)的“黑暗中”,(7)的“常常”,(8)的“大声地” 等等。二、感觉关系 感觉关系表现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识和反应。因而,感觉关系的参 与者表现为感觉者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例如:(11)李明先生十分了解日本文化。(12)王云非常喜欢中国的古典音乐。(13)我理解你的处境。(14)我们都信任你。(15)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表

9、示感觉关系的动词主要是心理活动动词, 如:喜欢、热爱、害怕、吃惊、 厌恶、相信、理解、明白、看见、想念、盼望等等。感觉关系与动作行为关系有一明显的区别: 感觉关系在句法结构上通常没 有被动式,尤其是我们无法像对动作行为关系那样用“把”或“被”字句对它们 进行改变:(16)布朗先生十分了解中国文化。 布朗先生把中国的文化十分了解。中国的文化被布朗先生十分了解。(17)王云非常喜欢中国的古典音乐。王云把中国的古典音乐非常喜欢。中国的古典音乐被王云非常喜欢。(18)我理解你的处境。我把你的处境理解。你的处境被我理解。(19)我们都信任你。我们把你信任。你被我们信任。(20)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把人

10、民的总理爱。人民的总理被人民爱。 以上这些句法变换既不符合汉语语法,也不符合我们说汉语的习惯。 感觉关系与动作关系的这一差异在于前者的参与者是感觉者而不是动作 者。感觉关系与动作关系的另一个区别是 感觉关系的参与者即感觉者必须是人类,或者至少是有意识的,能够思维的主体,而动作行为关系的参与者 _ 动作者既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如:(21)河水漫过堤坝。(22)月光照亮了球场。 上面的“河水”、“月光”都是无生命、无意识的。感觉关系的另一个参与者可以是一个事物或概念,也可以是一个事 实。例如:(23)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24)大家都明白这件事是谁干的。 这里的“自己

11、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和“这件事是谁干的”并不是具体的一 个事物, 而是一个事实。 它们的句法形式各体现为一个主谓结构的小句。 而动作 行为关系中的目标却只能是具体的事物, 如前面例句中的 “米饭”“房子”“小猫” “摩托车”等等,它不可能是某一个事实。最后,对于感觉关系,我们不能用“做了什么事”或“发生了什么事”来 提问。如:(25)布朗先生对中国的文化做了什么事?中国的文化发生了什么事?(26)王云对中国的古典音乐做了什么事?中国的古典音乐发生了什么事?三、领属关系 领属关系就是“是什么”的过程,它表示客观世界中的种种关系,一种是 某一种属性属于某人或某物,即某物具有某属性,如:(27)

12、这个民族是勤劳的。(28)小明的哥哥是工人。(29)年轻人是热情的。(30)迎新晚会是在九号晚上。(31)小红有一把小提琴。这一类领属关系又叫 “属性型” 领属关系。这种过程的参与者一个是载体, 另一个是属性。它可能赋予载体一种性质,如(27)(28)(29);或者是赋予它一种环境, 如时间、地点等,如(30);或者是赋予它有一种属性关系, 如(31)。另一种过程是用来定义,如:(32)老王是大会主席。(33)明天是九号。(34)这把小提琴是小红的。 这里,某物和某属性是等同关系,可以互相等同。等同性领属关系的参与者表现为等同的双方。 如上例的“老王”“明天”“小 提琴”和“大会主席”“九号”

13、“小红的”,它们也分别可能表达一种身份, 如( 32) 的大会主席,或者环境,如( 33),或者一种属于关系,如( 34)。以上是领属关系的两种主要类型。表示这两类领属关系的动词只有少数几 个,如:判断动词 _“是”和“有”“在”“成为”“变为”“拥有”“属于”等等。 并且汉语表达领属关系常常直接可以用形容词作属性赋予载体。尽管这些动词都能表达领属关系,属性型领属关系的特点是其载体和属性 不能换位,若换位,则“属性”之义全无:(35)这个民族是勤劳的工勤劳的是这个民族(36)小明的哥哥是工人工工人是小明的哥哥(37)年轻人是热情的工热情的是年轻人(38)迎新晚会是在九号工在九号是迎新晚会(39

14、)小红有一把小提琴工一把小提琴有小红 因为在属性型的领属关系中, 作为载体的参与者是从属于具有属性的类中的一个 成员,如:“这个民族是勤劳的”表示“这个民族”是所有具有属性“勤劳”类 中的一员,但不能反过来说凡是勤劳的都是这个民族。同样, “小明的哥哥是解 放军”,意为小明的哥哥是解放军中的一员,而不能倒过来说解放军就是小明的哥哥。与此相反,等同型领属关系中的等同双方,则可以交换位置而意义不变:老王是大会主席二大会主席是老王明天是九号二九号是明天这把小提琴是小红的二小红的是这把小提琴领属关系和感觉关系一样,不是直接作用于客观对象,而只是对客观对象 的描述和判断。而动作关系和感觉关系都不具有过程

15、参与者之间的从属和等同关 系。领属关系和感觉关系一样, 不是直接作用于客观对象, 而是对客观对象的描 述和判断。 因此,对于领属关系提问, 也不能用“做了什么事”“发生了什么事”, 而应用“是什么(或什么样、怎么样) ”“是在什么时候、地点” “有什么”等等, 如: 这个民族是什么样的?这个民族是勤劳的。 年轻人是怎么样的?年轻人是热情的。( 45) 小红有什么?小红有一把小提琴。四、说话关系 说话关系是指用言语形式来谈论某事的过程。它表达一种口头的或书面的 报道、陈述,如:( 46)二兰向他喊道:“爹,周书记来了。 ”( 47)我问他们是否事先工作没有做到家。( 48)大家一致说绝对没有差错

16、。( 49)武艾英提议要我去那两家看看。( 50)今天的报纸在头版报道了这条新闻。( 51 )老师在会上表扬了我们班。 表示说话关系的动词有:说、讲、问、告诉、介绍、报道、表扬、批评等等。说话关系的参与者通常是一个“说话者” ,有时也包括一个“听话者”。说话 者既可以是有生命的, 也可以是无生命的, 例如:报纸上说 , , 广播里说 , , 这一课课文说的是 , ,这个故事讲的是 , 等等,而接受者通常是有生命的, 接受某一报道或陈述,“说话者”向“听话者”谈到的第三者是“言谈目标” 。接 受者可以不出现,如( 49)( 50)(51)。说话关系还常常包含一个“言语小句” ,它是说话关系的语义

17、“投射” ,即言 语内容的具体化。这一小句可能是直接引述,也可能是间接引述,如( 47)。说 话关系的这一语法结构是其他几种过程所没有的。 对言谈过程也不能用 “做了什 么事”或“发生了什么事” 提问,而只需用“什么”即可对言谈的内容提问, 如:( 52) 他说什么?他说他今天没课。五、存在关系 存在关系表示实体的存在,这一实体可以是人、物、事或状态。如: (53) 我们的宿舍楼左边有一个网球场。( 54)这儿曾经有过一场战争。( 55)山脚底下是一条新铺的公路。( 56)窗子前面是一个小小的花园。表示存在关系的动词主要为存现动词存在关系的参与者只有一个,即存在者,存在者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

18、 是无生命的,前者如“人家” ;后者如“网球场” 、“公路”、“花园”。同时,存在关系总是包含有关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处所,如以上各例 中在过程之前的成分。表示存在关系的“有”和“是”与表示领属关系的“有” 和“是”不同:前者表示有某一实体存在,并通过环境因素对这一实体做描写性 的说明, 是存现动词; 而后者涉及两个参与者, 表示实体或现象之间的属性或等 同关系,它不仅是描写性,而且是等同性,属于判断动词。如:(57)门口,有一条小溪。 同样,我们可以把动词“是”省去,如( 55)可改写成:(58)山脚下,一条新铺的公路。对存在关系提问,也不能用“做了什么事”或“发生了什么事” ,而是用 “有什么”“是什么”,如:(59)门口有什么? 门口有一条小溪。(60)山脚下是什么? 山脚下是一条新铺的公路。在上述关系中,我们可以发现动作行为关系、感觉关系和领属关系所涉及 的过程本身更为复杂。 同时,不同类型的关系以及与动作过程有关的参与者与环 境因素,必然会在句法结构中有所反映。 而不同的关系和动作过程所涉及的动词 也各有不同的类属性质和区别。参考文献:胡裕树,范晓 .动词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5.陈平.试论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