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 15课古文备课资料习题资料内容:每一篇古文的【原文】 【注释】 【翻译】 【作者】 【背景】 【主题思想】【赏析】 【精品习题及答案】 ,备课习题,一键完成。目录:15、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答司马谏议书 / 王安石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
2、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 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 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
3、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长(zhanjg生长。. 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浚(j立力:疏通,挖深。.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 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 “君权神授” ,所以称帝位为 “神器 ” 。.域中:指天地之间。.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承天景命
4、: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殷忧:深忧。.实:的确。.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盖,表推测语气。.傲物:傲视别人。物,这里指人。.吴越为一体: (只要彼此竭诚相待)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胡,指北方;越,指南方。.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董:督责。.振:通“震” ,震慑。.苟免而不怀仁: (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怨不在大: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畏唯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载舟覆舟:这里比喻
5、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见可欲: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下文的“知足 ”、 “知止 ” (知道适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 , “知止不殆 ”。.将有所作:将要兴建某建筑物。作,兴作,建筑。.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危,高。.则思谦冲而自牧: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冲,虚。牧,约束。.江海下而百川: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下,居 之下。.盘游:打猎取乐。.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 从
6、而体现圣人的 “好生之仁 ”。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虑壅(yo ng蔽: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想谗邪:考虑到 (朝中可能会出现) 谗佞奸邪。 谗, 说人坏话, 造谣中伤。 邪,不正派。.正身以黜(ch恶: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黜,排斥,罢免。.宏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简:选拔。.效:献出。.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
7、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
8、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 ,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 (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
9、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 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 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
10、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作者】魏徵( 580 年 643 年 2 月 11 日) ,字玄成。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
11、隋书序论, 梁书 、陈书 、 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 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 ,内外无事 ,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 ,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
12、到七月, “频上四疏 ,以陈得失 ”,谏太宗十思疏 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 “论时政第二疏” 。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 ,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 ,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主题思想】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赏析】旧唐书曾赞扬魏征的奏疏 “可为万代王者法” 。对于魏征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视, 说它是 “言穷切至 ” , 使得自己 “披览亡倦, 每达宵分 ” 。 他还曾使用 “载舟覆舟” 的比喻来训戒太子。
13、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经常拜读这篇奏疏,用以规戒自己。由此可见它在封建时代的重要意义。即使到了现代,文中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的观点,也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这篇奏疏,在写作上很有其特色,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文章根据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之后,逐渐骄傲自满,生活日趋奢靡地情况,指出了他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 ,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 不可以 “竭诚以待下 ” , 必然会使 “骨肉为行路 ” ,最后导致至亲疏远,君臣解体,离心离德,难于保守天下。奏疏不仅把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的危害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对症下药,提出 “十思 ” 的措施,既明确具体,又实用
14、而不空泛,针对性很强。奏疏从头至尾, 多用骈偶, 或相对为文, 或排比论述, 辞工文畅, 音律和谐,铿锵成韵,读来如觉连珠滚动,文章一气呵成,论述步步为营,气势雄健有力,警示振聋发聩。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 “喜闻顺旨之说 ” , “不悦逆耳之言 ” 。 魏征以此为忧, 多次上疏切谏, 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先以比喻开篇,通过成败得失的比较推论,归结到 “可畏惟人 ” ,指出了争取人心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 虚心纳下,
15、赏罚公正; 用人时要知人善任, 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魏征敢于直谏, 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 强调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 ,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 “贞观之治 ”起了重大作用。而全文主要阐明的是为人君必须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的主旨。 谏太宗十思疏的精神,主要是规劝唐太宗在 “贞观之治 ”取得成就以后, 仍要牢记隋亡的教训,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 , “善始 ”、 “
16、克终 ” ,以 “积其德义” ,使国家达到到长治久安的局面。古文观止评价:通篇只重一 “思 ”字,却要从道义上看出,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义,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德也。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并传。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要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文章第 段即开宗明义,用树木、河流作比,说明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第二段分析 “取易守难 ”的道理,并从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入手, 得出守成之君 “所宜深慎 ” 的结论, 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第三段提出 “十思 ” 的具体内容。所谓 “十思” ,归纳起来,即戒奢
17、安民、思危反满、宽容仁慈、慎始善终、虚心纳言、拒邪黜奸、刑赏以法。以 “固本思源 ”为喻,说明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的重要性。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 “十思 ” 的内容, 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臣闻 ”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虽在下愚, 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 “挑衅 ” 口吻,正是
18、 “忠言逆耳 ”之处。 接着, 进一步明确指出, “人君 ”地位高, 责任重大, 如果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 “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 “木 ”与 “水 ”的比喻。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 并从创业守成、 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 “居安思危 ” 的道理。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 ”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 “思国之安 ” ,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 “殷忧 ”与
19、 “得志 ”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发人深省。第三段提出 “居安思危 ” 的具体做法,即 “十思 ”。 “十思” 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这两条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 ,这两条是戒骄戒躁,劝皇帝
20、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是劝皇帝不要放任自己的欲望,要持之有度;“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是劝皇帝勤勉政事, 处置谨慎, 不要怠惰;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是说 “兼听则明 ” ,放低身段,多听取臣下的意见;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是说 “偏听则暗 ” ,自己有倾向直臣,罢黜小人;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是说赏罚要按国家尺度实行,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 “十思 ”就是十条劝戒,语语坦诚,字字惊心。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 千思”的好处,描绘出 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从用人,纳谏,赏 罚,多方
21、来讲、其中提到的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工即用人”纳谏”策略, 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 贞观之治”。魏征提出的 十思”能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一是陈述意见的针对性。这奏疏是给皇帝看的,是用来劝谏皇帝的,所以 十 疏”所陈述的内容无一不针对帝王的易犯病,又无一不为 垂拱而治”的封建统治着 想,使唐太宗乐于接受。二是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这十思”的内容涉及到与帝王冶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从生活到政治,从人个欲望以品德修养,凡存在的主 要问题作者全都考虑到。不但指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面面俱 到,煞费苦心。三是安排条款的序列性。见可欲”将有作“念高危“惧满溢”乐盘
22、游忧懈怠虑雍蔽慎谗邪”恩所及”,排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四是语言 表达的齐整性。 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形成齐整, 气势磅礴。显然,这篇古代佳作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写作启发。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 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 应该特别谨慎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 其德义。”
23、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是它的根系牢固;想要河流长远,一定要疏通 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多聚积道德仁义。【精品习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魏徵,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卒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说;“夫以铜,以人为镜,可以。魏为镜,可以,以古为镜,可以 征殁,朕亡一镜矣”。二)文言现象积累:1、重点字解释:.臣闻求木之长者:.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必浚其泉源: 8.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9.臣虽在下愚: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塞源而欲流长 也: .承天景命:.善始者实
24、繁:.克终者盖寡:.克终者能寡:.克终者盖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则纵情以傲物: 2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诚能见可欲:.将有作:.将有作:.则思谦冲以自牧:.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 .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 .惧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则思正身以黜 恶: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宏兹九德:.宏兹九德:.何能而任之:2、一词多义盖. 口 择善而从之:善始者实繁:则: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则智者尽其谋:虽: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董之以严刑:长:臣闻求木之长者:塞源而欲流长也: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必竭诚以待下:诚
25、:诚能见可欲:竭诚则吴越为一体:以:纵情以傲物: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 待下: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则思知足以自戒:则思知止以安人:则思谦冲以自牧:能:诚能见可欲:简能而任之:3、分析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振之以威怒: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居安思危: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则思正身以黜恶: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则思正身以黜恶:慎谗邪: ?宏兹九德:?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一?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而况于明哲乎:念高危则思谦冲而
26、自牧: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戒奢以俭:诚能见可欲:则思三驱以为度: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三)理解性默写: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 2、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 -3、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二4、 “十思”的内容: 5、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6、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为何易失天下:四)重点句子翻译: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7、5、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6、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7、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8、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五)选择题:.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之长(zh a ng)者B.虑建(y ong)蔽C.克终者盖(g & i)宴D.垂拱(g o ng)而治浚(j Un)其泉源正身黜(ch立)恶董(d 6 ng)之以严刑仁者播(b o)其惠.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强聒(叩) 卤莽(m也0 见恕(sh 辟邪(p i)B. J1谏(qi汹汹(xi cn 盘庚(g施)膏泽(g o) C.不恤(x怨谤(b 利弊(b 1)会晤(wD.胥怨
28、(x 儒生(r 挑衅(x in)怨诽(f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休闲)B、虽董之以严刑(督责)C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D、役聪明之耳目(劳损)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涂有饿孽而不知发 B、必竭诚以待下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C人君当神器之 重吾恐季孙之忧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5、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 自牧:加强自身修养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诚的人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 百司之职役:老百姓6、下列句子中
29、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B.人君当神器之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下列四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C.恩所加,则思 无因喜以谬赏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 固其根本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君臣固守以窥周室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 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
30、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D山峦为晴雪所洗. 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 思国之安 者,必积其德义B项王曰:“沛公安 在?”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不求 闻达于诸侯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将有作,则 思知止有安人 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者效其忠明智而忠信 ,宽厚而爱人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今治 水军八十万众A.臣呼求木之长者B闻 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C.想之以威
31、怒D振 长策而御宇内 振 臂一呼,应者云集繁春华秋实叶徒相似,其实 不同长也流 水不腐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12 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克终者垂寡盖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D臣闻求木之长者13. 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求木之长而 况于明哲乎 明哲乎青取之于 蓝) 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做得好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
32、成为陌生人。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TOC o 1-5 h z 14、下列四组加点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B.善始者头繁;春华秋实;叶徒相似,其实不同C.莪之以威怒;振.长策而御宇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D.塞源而欲流长也;流水不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15、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克终者盖寡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盖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则思知止以安人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D 善始者实繁勇者 竭其力塞源而 欲流长也1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
33、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一一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 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D 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盖在殷忧,必竭城,以待下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傲物则为肉.为行路18、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
34、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这里的三个 “而 ” , 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B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里 “以”和 “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 思是接近的,“却 ” ,都表示意思的转折。C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这里的 三个 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D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这里的两个“而” ,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19. 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
35、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 可长治久安。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B、承天景命(大)C盖在殷忧(深)D、克终者夷寡(能够)下列句子所包含的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B、载舟覆舟,所宜深慎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以 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
36、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既得志,则纵情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 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C、文章第三段提出 十思”的内容,是 积其德义”的具体化。并诚挚地指出,若照 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 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 的正是第二种。六)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2018年高考全国卷m】纯礼宇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鬟 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
37、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 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 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 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料其可具者, 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 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 死,纯礼曰:“以梦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 以刻深为 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
38、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 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日:“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 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事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 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 :“上欲除君承旨,范 右丞不可。” 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 ,罢为端明殿学 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 十六。(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TOC o 1-5 h z 下列对文
39、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纯礼字彝叟/ 以父仲淹荫/ 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 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 陵幕建成后, 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
40、禁卫。“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
41、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2)感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机、正衣冠,知兴替,知得失。二)文言现象积累:1、重点字解释:.臣闻求木之长者:树木.臣闻求木之长者:长得高.必固其根本:使稳固.必固其根本:技业.欲流之远者:流得远.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必浚其泉源:水的源头 8.根不固而求
42、木之长:稳固,扎实 9.臣虽在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 .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居域中之大:重要地位.塞源而欲流长 也:izL.承天景命:太.善始者实繁:J.克终者盖寡:能鳗.克终者而寡:太瞠.克终者盖寡:少.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深切的.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别人 2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 21.虽董之以严刑:监萱22,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3.诚能见可欲:如果,果真24,将有作:打算,计划.将有作:兴建宫殿.则思谦冲以自牧:虚.则思谦冲以自牧:动词,约束,修养.惧满溢: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 意见29,则思江海下 百川: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乐盘游:以为乐.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虑
43、壅蔽:指耳目被堵塞、蒙蔽.惧谗邪:形容词作名词,爱说坏话 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则思正身以黜 恶:排斥.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宏兹九德:此.宏兹九德:弘扬,扩大.简能而任之:选拔2、一词多义盖.口 择善而从之:好的人或事,名词善始者实繁:做得好,动词则: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也连词则智者尽其谋:那么、连词虽: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连词虽董之以严刑:即使,连词长:臣闻求木之长者:长得高,动词塞源而欲流长也:流得远、动词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下,动词必竭诚以待下:下面的群臣、名词诚:诚能见可欲:如果,果真,连词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诚意,名 词以:
44、纵情以傲物:连词“而”,表并列 戒奢以俭:连词“而”,表并列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表转折,连词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 待下:表修饰, 连词虽董之以严刑:用,介词振之以威怒:用,介词则思知足以自戒:来,连词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连词则思谦冲以自牧:来,连词能:诚能见可欲:能够、副词简能而任之:有能力的人、名词3、分析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振之以威怒:通假字,通“震”, 威吓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形容词 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形容词用作名词,安定的 环境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人:使动用 法、使安宁 恩所加,则思无 因喜以谬赏:通假 字,通“勿”,不要则思正身以黜恶:使动用法,使 端正
45、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动词用作 名词,指兴建宫室之类的事情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龙查 词用作名词,重权;重要地位 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用作名词, 邪恶小人慎谗邪:形容词用作名词,爱说坏话 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发扬 光大?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形容词用 作动词,看不起?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动 词用作名词、想要的东西?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使 动用法,使稳固,扎实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三)理解性默写答案1、鸣琴垂拱,不言而化。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宴 语前置,戒自,警戒自己而况于明哲乎:省略句,省宾语“君 王”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宾
46、语前置, 牧自,意译为“对自己加强道德修养”。 牧,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省略句,省主 语“水省“君王”则思三驱以为度:宾语前置,以三驱, 以打猎三次作为限度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省略句,省 主语“君王”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词结 构后置,以严刑督责他们,用威严恐吓 他们戒奢以俭:介词结构后置、用节约来 消除奢侈诚能见可欲:省略句,省主语“君王”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省略句, 省主语“君王”;省宾语“视听”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官深慎。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 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47、;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 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 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5、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 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6、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四)重点句子翻译:1、一一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的国家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 会使骨肉亲属成为陌路之人。2、一一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只是民众的力量;(他们就象水
48、一样)能负载 船只也能够颠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事。3、一一害怕会骄傲自满,就要想到像江海那样居于百川之下。4、一一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这九种德行,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5、一一智慧的人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心6、一一难道是夺取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困难吗?7、一一在深深的忧患中一定会竭尽诚意对待臣民;成功以后,就放纵自己情感 来傲慢地对待别人。8、一一安乐时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五)选择题:.答案:A 木之长者“长”应读ch eng.答案:C3、答案:A4、答案
49、:B.答案:D (应为百官).答案:A (都是因为).答案:B (都是 有信用的、可信的”). 答案: D 解析: “百司 ”指官职。. 答案: A 解析: A 项都作 “因为 ”解释, B 项第一个表疑问语气,第二个表反问语气; C 项第一个是所字结构,第二个和为连用表被动; D 项第一个为 “于是 ” , 第二个为 “就是 ” 。.答案:B解析:B项都作 讲信用”;A项是 安定“与哪里;C项是 要求”与寻 求”;D项是治理好”与整编”。.答案:A解析:A项:听说;懂得;闻名。B项:实在,确实;果实,这里作 动词用;果实。C项:威吓;举起;举起。 D项:水流;流动;水流。. 答案: A 解析
50、: A 项两个 “盖”都表推断语气; B 项两个“而 ” ,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表递进;C项的两个 之”前一个代词,后一个结构助词;D项两个 手前一 个 “对于 ”,后一个“从 ”。. 答案: D 解析: “终苟免” :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答案:A (分别是 听说”懂得(引申义)”见识丁15、答案:A (都表示大概”);、答案:B (是指能开始的人很多,坚持到底的却很少。);、答案:A (根本,今做副词,或名词,表示基础的东西、重要的东西。元首,今比喻引申为一个国家最高领导。 骨肉, 今义是 “骨头和肉 ” , 但今天也有 “亲骨肉 ”之说,乃是其比喻引申。 ) ;、答案:C (第一个 则”
51、是就”的意思,不包含假设语气。)答案: C、答案: A答案:D答案:D六)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2018年高考全国卷m】【答案】1. D 2. C 3. D( 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靠,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答司马谏议书 / 王安石【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资料内容: 【原文】 【注释】 【翻译】 【作者】 【背景】 【主题思想】 【赏析】 【精品习题及答案】【原文】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
52、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
53、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注释】(1)司马谏议:司马光(1019 1086)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当时任右谏议大夫(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 。他是北宋著名史学家,编撰有资治通鉴 。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元丰八年(1085) ,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 召他主国政。 次年为相 废除新法。 为相八个月病死, 追封温国公。(2)某:自称。启:写信说明事情。(3)蒙教:承蒙指教。这里指接到来信。(4)窃:私私自。这里用作谦词。君实:司马光的字。古人写信称对方的字以示尊敬。游处:同游共处,即同事交往的意思。(
54、5)操:持,使用。术:方法,主张。(6)强聒(guo)硬在耳边啰嗦,强作解说。聒:语声嘈杂。(7)略:简略。上报:给您写。回信:指王安石接到司马光第一封来信后的简答。重(chsg)念:再三想想。视遇厚:看重的意思,视遇:看待。(9)反覆:指书信往来。卤莽:简慢无礼。(10)具道:详细说明。所以:原委。(11)冀(j 1 )希望。(12)儒者: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13)名实:名义和实际。(14)怨谤(beng):怨恨,指责。(15)人主:皇帝。这里指宋神宗赵顼。(16)议法度:讨论、审定国家的法令制度。修:修订。(17)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员。(18)举:推行。(19)辟邪说:驳斥错误的言论
55、。辟,驳斥,排除。(20)难(nm):责难。壬(rm)人:佞人,指巧辩谄媚之人。(21)固:本来。前:预先。(22)恤(xU)关心。同俗自媚于众:指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23)上:皇上。这里指宋神宗赵顼。乃:却。(24)抗:抵制,斗争。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25)汹汹然:吵闹、叫嚷的样子。(26)盘庚:商朝中期的一个君主。商朝原来建都在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常有水灾。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灾害,盘庚即位后,决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这一决定曾遭到全国上下的怨恨反对。后来,盘庚发表文告说服了他们,完成了迁都计划。事见尚书盘庚。(27)胥(xu)怨:全都抱
56、怨。胥:皆。(28)改其度:改变他原来的计划。(29)度(du 6)义:考虑是否合理。度:考虑,这里用作动词。(30)是:这里用作动词,意谓认为做得对。(31)膏泽:施加恩惠这里用作动词。(32)一切不事事:什么事都不做。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33)守前所为:墨守前人的作法。(34)所敢知:愿意领教的。知,领教。(35)不任(rm)区区向往之至:意谓私心不胜仰慕。这是旧时写信的客套语。不任,不胜,受不住,形容情意的深重。区区,小,这里指自己,自谦词。向往,仰慕。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 是议论起政事来(意
57、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 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 一为自己辩解了。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 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 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 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却
58、认为从皇 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 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 (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 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抨击不正确的言论, 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社会上对我 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 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 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
59、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 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 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 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 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 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 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作者】王安石( 1021
60、年 12 月 18 日 1086 年 5 月 21 日) ,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 ,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 、 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民间借贷论文文献综述与综述写作合同
- 2025年度配套服务用房租赁合同解除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木板行业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木门产品线上线下营销推广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冷链运输车辆租赁及运输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合伙经营图书书店合同书模板2篇
- 2025年建筑用砖采购与质量控制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排水沟施工工程进度款支付及结算合同
- 课题申报参考:农村父母养育倦怠所致儿童手游依赖之危害及其矫正机制研究
- 二零二五版耐火材料行业环保设施建设合同4篇
- 电缆挤塑操作手册
- 浙江宁波鄞州区市级名校2025届中考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监测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IATF16949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MOOC】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能训练与指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劳务派遣公司员工考核方案
- 基础生态学-7种内种间关系
- 2024年光伏农田出租合同范本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3讲 阻燃基本理论
- 2024-2030年中国黄鳝市市场供需现状与营销渠道分析报告
-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