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_第1页
《晏子使楚》教案_第2页
《晏子使楚》教案_第3页
《晏子使楚》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4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晏子热爱国家,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2、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教学重点 1、晏子的语言描写。 2、几个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教学难点“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理解。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学生介绍晏子与晏子春秋,教师视情况补充。不知大家心目中的外交家形象究竟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一同来领略古代政治家、外交家晏子的风采。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闻名诸候。他爱国忧民,敢于

2、直谏,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国不仅在军事上角逐,在外交上也常常展开激烈斗争,以显示各自的实力。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正是这段历史的反映。文章表现了晏子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二、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故事情节。1、自由朗读。2、抽读,师生共同评点,明确下列读音和句读:缚(f)、诣(y)、曷(h)、枳(zh)吾/欲辱之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吏二/

3、缚一人/诣王 橘/生淮南则为橘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3、齐读。4、一生讲述情节,其他学生评点、补充。三、读讲课文。(一)本文主要叙述晏子使楚、舌战楚王的经过。在写晏子使楚之前,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有何作用? 1、找读第一节。2、学生口译,师生共同评点,进一步明确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齐之习辞者也 楚王闻之 吾欲辱之 为其来也 何为者也 坐盗3、齐读,明确本段内容:楚王与臣子的谋划。4、思考:文章通过什么方法来写楚王君臣的事前谋划的?这与晏子使楚在情节上有何关系?预设答案:文章运用人物对话描写的方法写楚王君臣的事前谋划,这暗示了晏子使楚将遇到来自楚国的阻力。(二)晏子使楚之初他先看到了一

4、场什么样的闹剧?楚王如何向他发难的?1、找读。2、学生口译,师生共同评点,进一步明确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者曷为者也 齐人固善盗乎3、齐读。4、进一步思考:楚王的发难表现了他对齐国人的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体现在哪一个词上?预设答案:楚王的发难表现了他对齐国人的轻漫与侮辱。这种态度集中体现在一个“固”字上。(三)晏子如何面对楚王的发难的?文章从哪几方面写的?1、找读,明确动作、语言两个方面。2、思考:“避席”表现了晏子答问时的什么态度?预设答案:“避席”表现了晏子答问时的郑重其事。3、晏子在答话时先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1)找读。(2)学生口译,师生共同评点,进一步明

5、确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3)归纳本文“为”的几种意义:做,成为,于(4)齐读。4、晏子举“橘”、“枳”事例的目的想说明什么?如何理解晏子最后的诘问?(1)找读。(2)学生口译,师生共同评点,进一步明确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3)归纳本文“之”、“使”的几种意义:“之”:指示代词“这”(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指代意义),人称代词“他”,结构助词“的”“使”:出使、让、派遣(梵天寺木塔):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4)齐读。(5)思考:如果你是楚王,你该怎样回答晏子的诘问?预设答案:无法回答。如果回答“是”,则承认“楚之水

6、土使民善盗”,往自己脸上抹黑;如果回答“否”,则承认“齐人固善盗”的荒谬,抽自己耳光。5、晏子语言中的“橘”、“枳”“、淮南”、“淮北”各比喻什么?运用比喻有什么效果?突出了晏子的什么特点?预设答案:“橘”、“枳”“、淮南”、“淮北”分别比作“不盗之民”、“盗贼”、“齐国”、“楚国”。晏子运用比喻进行委婉的表达,既获取了主动,又顾及了对方的面子,突出了他的“习辞”。从思维角度看,这是一种类比推理,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四)晏子使楚只能以晏子的胜利和楚王的失败而告终,文章如何进行交代的?1、找读。2、学生口译,师生共同评点,进一步明确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3、“

7、笑”是一种什么描写?楚王的讪笑反映了什么?预设答案:“笑”是一种神态描写。楚王的讪笑从侧面表现出晏子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取得了“使楚”的最后胜利。)巩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4、齐读全文。四、讨论思考。1读读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两种答案均可,课文具体内容都有相关依据。)2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热爱国家;机智勇敢;“习辞”,能言善辩,语气委婉。)五、总结本课,试背课文。1、总结: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智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纵观全文,晏子始终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

8、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一次又一次伤及国格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晏子热爱国家,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还要积累“之”、“为”、 “使”等多义词,“坐”、“其实”、“所以”、“固”、“病”等古今异义词和“曷”、“熙”两个通假字。2、自由朗读、齐读、试背。六、拓展练习。阅读晏子谏杀烛邹,回答问题: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9、。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1、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说他 。但是晏子却以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易于被人接受。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 ”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 的人。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 使诸侯闻之( )5、解释加点的词语。主鸟而亡之( ) 请数之以其罪( ) 以鸟之故杀人( )景公好弋( ) 寡人闻命( 为吾君主鸟( )6、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诏吏杀之()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B命令主管官吏杀他。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D告诉手

10、下官吏杀人使烛邹主鸟而亡之()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走了。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逃走了。于是召而数之公前()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 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7、结合所学的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附答案:1、指责、重鸟轻人、谴责、委婉2、“勿杀!寡人闻命矣。” 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3、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4、叫、派

11、 使得 让5、逃走 谴责 因为 射 指教 主管6、B D A7、善于言辞,很会说话。设计说明1、文言作品教学的任务并非只是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句,那是古汉语知识教学的一部分;文言作品教学的更重要的任务是“文”(文学作品)的教学,教师应指导学生感悟、分析人物的情感、作品的思想内容;但这种感悟与分析又不能是架空的,必须通过语言文字去品味、理解,即我们常说的“披文入情”,这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本设计力图抓住汉语作品教学的特点,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2、文言词汇的教学始终是文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词汇教学怎样实施?为了优化教学,本设计避免了集中学习、识记的方法,力图吸收语境学的有关原理,在学生初通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指导他们识记字词意义,并适时联系归类,这与初中现代文的词汇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