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基础》讲义第一讲《知识管理的概念和研究范畴》【精选文档】-☆精品word☆_第1页
《知识管理基础》讲义第一讲《知识管理的概念和研究范畴》【精选文档】-☆精品word☆_第2页
《知识管理基础》讲义第一讲《知识管理的概念和研究范畴》【精选文档】-☆精品word☆_第3页
《知识管理基础》讲义第一讲《知识管理的概念和研究范畴》【精选文档】-☆精品word☆_第4页
《知识管理基础》讲义第一讲《知识管理的概念和研究范畴》【精选文档】-☆精品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19/19PAGE 19本讲义完整版本可经由电子邮件calleon索取,请您多提改进意见!谢谢!知识管理基础试 讲 稿尹开国2003年12月17日于西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第一讲 知识管理的概念和研究范畴(三课时) 目 录 TOC o ”13 h z HYPERLINK l ”_Toc59289663” 引言:知识管理的推动因素 PAGEREF _Toc59289663 h 2 HYPERLINK l _Toc59289664” 第一节、知识的概念 PAGEREF _Toc59289664 h 3 HYPERLINK l ”_Toc59289665 第二节、知识管理的概念 P

2、AGEREF _Toc59289665 h 9 HYPERLINK l ”_Toc59289666” 第三节、知识管理的三个要素 PAGEREF _Toc59289666 h 12 HYPERLINK l ”_Toc59289667” 第四节、知识管理的基本过程知识价值链 PAGEREF _Toc59289667 h 15 HYPERLINK l _Toc59289668” 第五节、知识管理的研究范畴 PAGEREF _Toc59289668 h 18 HYPERLINK l _Toc59289669 附:知识管理基础课程参考读物 PAGEREF _Toc59289669 h 21引言:知识管

3、理的推动因素距今400多年以前,中古时期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留下一句现今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言:“知识是力量,这句话在今天看来尤其正确.众多专家学者在为知识经济鼓呼呐喊,知识已实实在在地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知识管理也成为新兴且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机构通过知识管理来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注:一个界定本课程知识管理特指代企业知识管理,简称知识管理,而企业知识管理也是目前知识管理界的焦点.在涉及知识管理的的概念之前,我们简单总结一下驱动知识管理思想形成、发展的诸多企业内、外部因素,以期对知识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前景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

4、进程的推动。一九九六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KnowledgebasedEconomy)报告,自此知识经济的理念广受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而有关知识经济的文献探讨,更是在近几年间明显遽增。“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个术语的出现,显示了人类对于知识与科技在经济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充分的认知。知识蕴含于人力资本与科技中,向来处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OECD,1996:9)。人类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系统而完善的知识管理俨然已成为组织与社会永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信息和知识增长速度加快的需要。网络信息时代知识信息的快速传播导致某种意义上的“信息过载”、“信息孤岛”等等“信息

5、消化不良症.信息过载你是否拥有比你所能处理的更多的信息?信息不足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个人已经完全与世界其他部分连接在一起了.但事实确实如此吗?还是我们仅仅是“连线”而已在工作中、生活及娱乐中?这种“永远在线现象对公司的员工造成了深远影响。员工们正在经历一种注意力跨度分裂.有太多的事需要员工注意,使得决策反而退居其次.人们需要对各种“快速连通”的交流做出反应,需要作出反应的问题的数量呈螺旋上升.市场竞争和个性化产品/服务,要求企业快速应变。企业激烈的动态竞争需要企业形成独特的知识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8岁,民营企业是2.9岁,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为1112岁,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为

6、4042岁,世界1000强的平均寿命是30岁。这些数字意味着我们现时所能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绝大部分企业在十年之后将不复存在.什么导致企业寿命短暂?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寻求答案.(日本丰田公司被评为2002年度日本知识管理最佳实践公司,丰田成立于1937年8月.)一些成长最快及最赢利的公司的经理们最关注的是知识,从工业时代的精神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些先锋经理中的一些人发现,资源的源泉来自于无限的人类创造知识的能力,与传统的财富不同,知识因共享而增长。(出自世界著名知识管理大师斯威比博士)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人的因素愈趋重要,企业人员流动率增长推动知识管理。知识经济

7、时代,知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有的作用日趋重要。而随着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一些企业往往有这样痛苦的经历:好不容易将员工从新手培养成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的骨干的时候,他们却跳槽了。而当他们离开时,他们的知识、技能与经验也随之而去,公司一无所有。如何避免“财随人走”,如何才能真正留住人才、留住知识,如何才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知识管理。企业管理界和管理咨询公司的推动.企业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那么很难顾及到企业的每个方面,而标杆学习要求企业在业务各方面达到行业最卓越的标准,这时企业部分非关键工作和业务,包括管理、生产、市场就有了外包的需求.在知识管理实践领域,进步中

8、的企业尤其需要借助于IT厂商和第三方咨询机构的支持。咨询顾问的积极活动和鼓吹同时也推动了行业对知识管理的切身认识。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国际著名企业和跨国公司,包括微软、IBM、英特尔、美国航天局、摩托罗拉、施乐和福特公司等,为保证企业稳定发展,都将知识管理理念、方法引入自己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知识管理战略,并设立知识主管(ChiefKnowledgeOfficer,CKO))。IT技术和网络化推动。中国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落后经营方式、僵

9、化组织结构、低效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推进企业信息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知识管理正是以管理变革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进程.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政策驱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教授认为,我国现在大部分企业知识管理水平还非常低下,在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加快实施我国的知识管理战略,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各级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知识管理,要把它放到企业能否在今后生存的高度来认识;其次要重视和强调中小高科技企业内知识的共享,努力做到个人知识完整转化为企业知识,减少企业的命运掌握在少数几个关键知识所有者手里的风险;第三要转变组织中资本

10、和权利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树立起对知识的尊重;另外还促使高科技企业尽快将自己建成学习性组织,塑造一个基于共同价值观的优良企业文化.第一节、知识的概念什么是知识:数据、信息、知识三者的概念辨析。在谈及知识管理中遇到的第一个不可逾越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知识?”这是知识管理的根基。弄清这个概念不仅是学术理论的必要,也是实践的必要,因为只有知道什么知识,才能明确知识管理将要管理什么,才能合理的给企业知识分类,才能树立良性发展的长期知识战略.知识及以知识为核心衍生出来种种事物是知识管理的对象,对于知识的定义及对于知识的分类准则决定了整个知识管理实践的核心基础和流程,以及相关工具的应用,最终决定了知识管理

11、的成效。不透彻地理解、领会“知识”的概念,那么之后的深入学习与实际应用无疑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把知识管理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的时候,尤其应该打破沙锅问到底,即便最终我们找不出大家都信服的答案,那么我们大家一个人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判断,在今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中去不断体会、不断充实、不断修正、不断升华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本课程的将有一道思考题目。注:思考题(1)请用自己的理解来阐述什么是知识.在出这个思考题的时候,我想说明一点,也是我在网上查阅各种关于知识定义的观点时看到一个网友留言:我想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在本课程当中,我想我会试图带领大家去分析、去讨论各种关于定义和概念

12、,讨论他们的得失,但是最后显然并没有必要形成一个大家都接受的概念。讨论这些概念仍然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概念.提到网络,我想引申一点,如果善用的话,网络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知识共享、传播甚至创造的平台,很多思想的火花在其中诞生,给了许许多多人许许多多的灵感和激励,这也是网络社会知识信息极速递增的一个机制.在传统学术当中,我们提到知识的时候自然会想到,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我在做这个讲义的时候我就在想,以后做学问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你引用别人的成果的时候,恐怕很难注明是谁说的,很多论坛上常常有珠玑之语,注明来自哪个网

13、络论坛的哪个网友的话似乎很难起到参引的功能。我曾经看到一个网友对于知识的定义说过这么一段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知识不该是一潭死水,而应该是一个不老泉,它永远是新鲜的、活络的。它依赖个人的建构,旧的文化知识背景是它生长的土壤。现在对于知识的概念和分类有许多种不同的观点。我个人的看法是:凡是借助媒介(比如书籍、网络、电视、广播、光盘等等)呈现出来的都不能称作知识,只能叫信息或者“前知识”。只有通过个人加工、整合存贮大脑中的才能叫做知识。因此,我们才说知识是建构性的、个性化的,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在说这句话之前,这个网友声明:“在暑假里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做知识的误区。当时很惊诧:我们念了这么多念的

14、书,结果学了一大堆不是知识的“知识”。”在说完这句话之后呢,这个网友又补充了一句:“以上是我看帖后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我觉得这个网友这么不经意的一个帖子对知识的定义做了很好的阐述,这个认识应该说是非常深刻的,也是非常打破常规的,它否认了书籍是知识.而且它在本质上跟传统的知识观点并不相悖,高尔基说过一句话:“书籍是进步的阶梯”.显然梯子只是个工具,而人借着梯子往上爬才是书籍的真正价值所在,书籍-引申为所有文献,都只是静态信息或前知识,书籍经由有思维的人读过之后,在实践中转化为行动,在大脑中积淀为某种经验并外化为某种能力,这时候,知识产生了。很重要的一点,在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15、里面,知识的定义必须是可操作的,否则在知识管理实践中无法把握,知识管理也就无从谈起。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经常联系在一起。这三个概念一起构成了知识的价值链。一般人们尤其对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难以把握,这也正是我们必须把握的概念,因为如果无法明确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既然我们把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实践单独提出来,它和信息管理存在着内涵、外延上的差别,我们从信息与知识的关系中可明确差别所在.数据数据是一系列离散的事实,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记录。它常被描述为数据库记录.信息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关于信息的这样的描述:“睁开眼睛,信息从眼前流过;伸开双手

16、,信息从手上传来;张开嘴巴,信息脱口而出;恍惚神情,信息失之交臂。”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尽管信息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名词,但是它的定义一直未能取得一致的公认。大致有以下说法: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象、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年,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申农(美国数学家)第一个以信息公式的方式定义“信息是熵的减少”,这里用到的“熵”是不确定性的度量。申农的信息定义实际上是说,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在年指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专门指出了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有人说信息

17、是事物表现的一般形式,信息就是消息,强调了信息的知识性。有人强调信息的作用性,发展仙农的信息定义,提出信息是具有新内容与新知识的消息.在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领域,信息被定义为事物(thing)或记录(record).美国学者巴克兰德(M。 Buckland, 1991)认为,许多事物都可以是信息,如文本、图片、录音磁带、博物馆陈列品、自然物体、实验、事件等。但这一定义过于宽泛,未能将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资源区分开来。另一位美国学者萨克利夫(J. TagueSutcliff)则认为,信息是依赖于人类的概念化和理解能力的无形的东西,对于记录而言,它所包含的有形的字与图片等是绝对的,但它所包含的信息对于

18、读者(或用户)则是相对的。信息是读者通过阅读或其他认知方法处理记录所理解的东西,它不能脱离外在的事物或读者而独立存在,它是与文本和读者以及记录和用户之间的交互行为相关的,是与读者大脑的认知结构相对应的东西。情报学界引述最多的,是系统工程学家的看法.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从通信系统理论的角度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uncertainty)的东西。也就是说,信宿(信息接受方)未收到消息前不知道信源(信息产生方)发出什么信息,只有在收到消息后才能消除信源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干扰,信宿得到的信息量与信源的不确定性相等。申农的看法,被认为是对信息的认识的重大进展,因为他推导出了信息测度数学公式,标

19、志着信息科学进入了定量研究阶段。补充资料:信息运动的三要素与信息循环信息运动的三要素:信源:信息的发生者称为信源; 信宿:信息的接收者称为信宿;载体:传播信息的媒介称为载体; 通道:信源和信宿之间信息交换的途径与设备称为通道。 信息运动的三个要素:信源、信宿与载体构成了信息运动的三个要素。 信息从信源到信宿的传播,固然要通过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转换,如电台广播新闻就有一系列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但是决定信源和信宿之间相互作用的不是用来传播信息的媒介的物质属性和能量大小,而是媒介的各种不同运动与变化形态所表示的信源与信宿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容信息的本质含义。 信息运动的三要素,信源和信宿是相对的

20、:既接受来自其他事物的信息(信宿),又向其他事物发送信息(信源)信息循环-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 把信息接收者(信宿)作为主体,信源作为客体,主体接收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评价、决策),根据处理后的信息付诸行动(实施)。主体的行动反过来又影响客体,这种影响称为信息反馈. 信息从客体传输到主体经过接收、处理、行动各环节反馈到客体,形成一个信息运的循环,称为信息循环. 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揭示了客观事物在相互作用中实现有目的运动的基本规律。特别是正确地设置和利用信息反馈,可以使主体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动,更有效地接近和达到预定目标.知识 知识源于人脑,应将知识看作“在人们耳朵之间产生的东西”。

21、在一个组织机构中,除了知识的主要载体人,知识更多的是体现在组织机构的流程、实践方法、和行为准则之中。(美国CCC保险信息公司:扶晓彬)权威词典:“知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获得的认知以及积累的经验的总和”,无法帮助我们清晰的把握“知识管理领域中知识的本质含义。王德禄(长城战略研究所所长)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信息 知识独立于行动和决策 与行动和决策密切相关经过处理改变形态 经过处理改变思维独立于环境存在环境改变含义容易转让经过学习才能转让可复制无法复制道中国(一个知名的商业管理和知识管理咨询服务和研究机构,网站 HYPERLINK ”http:/” 推荐使用,可以简明的了解知识

22、管理全貌):知识(Knowledge)是从相关信息(Information)中过滤、提炼及加工而得到的有用资料,而在商业领域,知识指与企业经营及管理的各个要素(市场、客户、竞争对手、技术、产品、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股东、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相关的有价值信息及资料;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既包括直接的知识内容,也包括间接的专家(含专业机构)智慧渠道和知识渠道。显性知识指内容清晰明确,易于通过图文表述,便于整理、储存、编码以及传播的知识资源;如经过滤及总结所获得的资讯情报、方法技能、原则原理、规律规则等。隐性知识指在个人头脑或机构文化中隐含的,内容较为个人化、主观化和经验化,难以用书面形式表述

23、的知识资源;如经验、构思、洞察力、判断力、机构文化下的行为模式等。部分隐性知识可以通过有效的归纳、整理和编码后转化为显性知识.维娜。艾莉知识的进化我认为,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概念与我们传统认识中的静态的、固定的、分门别类的学科体系知识有着根本的不同.知识是一个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解决具体问题时所使用的信息、运用的策略、行动的方式,乃至于处理该问题时的感情倾向、信念等多方面综合的表现。这牵涉到几个方面的问题。1。知识总是个人的。从某种绝对意义上来说,不存在所谓的公共知识,所有的传统意义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静态的,以文字、书籍形式存在的,脱离了实际个体的“知识体系只是知识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只有

24、被个人理解、吸收、内化,进而在实际的环境中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时,才成为真正的知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国家学习的都是人类所有共有的同一个体系的知识,为什么不同的个体学习了相同的知识材料后,在具体环境中行动的方式会迥然不同呢?知识是个性化的,个人知识中包含着一定量的的公众化的信息和数据,但个人知识中包含着更多的对于个体而言独一无二的体验和记忆.“我们的知识是持续变化的记忆、背景、模式和联系的结构,它通过和我们周围的环境不断地交流而演化。于是,知识更像是一个活的正在呼吸的有机生物,而不是那种你可以方便地打成包裹绑上缎带的静止的人造物品.”2。知识要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中形成。“知识是一种需要适

25、当环境的创造性现象。换句话说,它是一种复杂的、自组织的系统.从组织的观点看待知识,组织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组织环境是知识生长的花园。这种观点强调了文化、领导、行为和标准,还有辅助的可行条件,诸如支持技术和通讯流.”注释:codification资料编纂,编号;intemalization内化。数据、信息、知识形成一个价值链。数据可以提炼出来成为信息,信息可以武装接收者,成为接收者所拥有知识的一部分。实际上,这三者之间区别难以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如果不被接收者理解、消化以用来解决现实问题,数据和信息毫无意义。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把数据和信息升华,让它们能够被利用,成为日常工作决策的一个不

26、可缺少的部份。由此可见,和现有商业运作流程的无缝结合是知识管理的成功关键。我们知识最重要的属性是其动态性.简单而言,知识是信息流(Infoflow)。实际上,知识具有双重性:第一它是嵌入在数据和信息之中。第二,它是一无形的动态力使数据和信息在组织结构中流动。 知识时常是不可触摸的、和某一特定环境相关技巧和经验,它只存在于人们的脑子之中.学术界将此类知识称为“tacit knowledge”.市场上有一些软件系统专用来管理这类知识.这类系统采用“专家搜索模型”.它将每一个人的特长存储于数据库之中供检索。然而这些系统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抽象的系统而不能与日常工作

27、结合起来。这样的系统并非真正地起到协调员工交换信息和专长的作用,反而使用户十分迷惑。(下图揭示了知识管理与企业目标与绩效的关系,以及知识管理存在的企业环境。)我们要试图去领会这几个概念,去研究别人怎么看待,得出自己的思路.但是在这里不做过多的纠缠,把握一点原则:那就是各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包含和从属关系。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理解什么是知识最终是要寻求什么样的知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利,进而进行针对于企业需要的知识定义与分类,这种知识定义与分类与企业独特的行业领域、战略定位、业务流程与发展愿景密切相关.第二节、知识管理的概念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

28、义.瑞典裔管理大师卡尔爱瑞克斯威比(Sveiby)博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知识型企业的管理,于1986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知识型企业和知识管理的概念,他因此被称为知识管理之父。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将知识管理直接建立在对企业资产的重新认识、测量、管理上.他提出企业家的使命就是全面认识和掌握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有效地对企业资产进行成功运作,达到资产有机增长的发展目标。根据这一理论,斯威比博士开发创立了知识管理工具,这是一种设计精妙的模拟游戏,参与者以团队对抗的方式,模拟现实的企业经营管理,通过对资产、市场竞争、人力资源、发展稳定性和盈利等一系列运作决策,演绎企业的兴兴衰

29、成败故事,通过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水平。由于他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受到各国企业界人士的普遍欢迎,成为知识管理方面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和方法.注:以下是关于卡尔爱瑞克斯威比(Sveiby)博士的小资料。在人们尚未听到“知识管理”这个词之前,一位瑞典出版界的总裁就已为此苦恼:他无法理解如何管理记者,为什么对记者的管理与传统的管理不同。于是,他开始探索提升我 们今天称之为“知识组织创造力的方法.20多年后,这位苦恼的总裁被普遍认为是知识管理的创始人之一,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瑞典运动”的思想源泉.今天,他仍然活跃在知识管理的前沿领域。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知识管理大

30、师卡尔爱瑞克斯威比博士.传统的管理理论失去效力1979年,斯威比离开了在联合利华的安全、井然有序的职位,开始在完全陌生的财经出版领域闯荡。他作为合伙人及经理同几个朋友一道收购了一家新创刊的瑞典商业周刊-管理世界。那时,他们一共才10个人.在1979年,斯威比对自己将要从事的事业并不十分清楚。他想当然地认为管理一个固定资产不多的小公司应该只是小菜一碟,结果是大错特错。尽管他上过商学院,曾广泛深入研读过大量管理文献并在联合利华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对于这份新的对非制造业的管理工作他仍显得毫无准备。那时,他仍然坚信“实在的公司拥有正式的结构、经理们掌控一切并且产出都是可见的,通过负债表可以相当精确地

31、反映全部资产状况.管理世界杂志没有组织机构。他们只专注于编辑的内容,将其他的一切业务都外包出去。他们没有很多经理,斯威比是惟一拥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经理,但也不懂该怎么办,更不用说如何管理他了.他们没有可见的生产流程-文章写作和杂志印刷分开在不同的城市。他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是瑞典最大最富有的出版集团所拥有的商业周刊杂志。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实在资产,资产负债表只是一个笑话。没有可见的净资产,杂志品牌的账面价值仅为微不足道的一个瑞典克朗.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拥有一个东西:重要的与知识有关的资产,其中包括一些瑞典最好的财经分析家,一个为人熟知的品牌,一个大的朋友网络及来自商界的祝福者。当斯威比发现早期职业生

32、涯中所积累的概念工具完全无用后,决定再次从一张白纸开始.他对自己所在的组织特点的好奇心驱使他去寻访和会晤类似一些公司的领导人,由于公司同样缺乏有形资产,这些领导人不得不更重视他们的那些无形的基于知识的资产.他们与制造业企业家们最清晰的差别是他们对经营的感觉不同.他们关注的重点不在财务,而是在于他们的雇员、他们的关系网络及他们的形象。当时,如此看待企业的领导人的数量正在急速增加.斯威比认识到,几乎所有组织内存在知识管理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是今天的经理们仍然面对的。他说,“我们的信息专家常常不知道他们周围发生着什么,而我们经理们不理解为什么有些编辑环境比其他更有创造力。于是,斯威比开始探索解决问题

33、的方法.知识型组织最重要的财富在办杂志期间,斯威比屡次变换工作从会计、财经记者、股市编辑、数据库经理、管理方面的记者、出版人,到执行主席,但整个期间,他始终都是负责营运的合伙人之一.他对如何管理无形资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识型企业的大多数雇员是高资历、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是知识工作者。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有时也会在信息或专业知识提供者的帮助下将信息转换为知识.这些公司只有不多的有形资产。它们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远远高于其有形资产的价值。作为经理的任务是发展组织的财产。但当组织最有价值的财产不是公司所拥有的出现在公司报表上的那些机器设备、房地产和工厂等,而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

34、无形资产时,运作就会出现困难。斯威比认为,一些成长最快及最赢利的公司的经理们最关注的是知识并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企业,并将公司的无形资产当成有形资产来管理。通过将自己从工业时代的精神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些先锋经理中的一些人发现,无穷资源的源泉来自于无限的人类创造知识的能力,与传统的财富不同,知识因共享而增长。时代的先驱斯威比根据他对知识型企业的认识和研究,于1986年用瑞典文出版了知识型企业,当年被评为最佳管理类图书并畅销北欧,他本人也成为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瑞典运动”的思想源泉.1987年,他和英国知识管理专家汤姆劳埃德合著出版了知识型企业的管理一书,提出一整套知识型企业管理理论和实用方

35、法,成为知识型企业管理的开山之作.1990年,斯威比出版了知识管理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知识管理为题的著作,当年被评为瑞典最佳管理类图书。作为一家出版公司的合伙人和经理,斯威比在15年里使其发展成拥有160人的瑞典最大的经济管理类出版社,他认识到测量无形资产的迫切性,并率先进行了无形资产的会计实践,在自己的公司进行检验.1989年,他出版了他和“康莱德小组的研究成果-知识型企业的分析与评价,提出知识资本的理论,即将知识资本分为个人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斯威比开发的测量和监控无形资产的理论和方法激励了一大批北欧企业监测其无形资产,该书也成为风靡北欧的畅销书。1993年,瑞典国家服务业委员会

36、将其方法推荐为标准,也是这一领域的第一个标准。它的研究也是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新的会计报告准则的重要基础。1997年,斯威比在新的组织财富一书中提出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框架,并将关于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理论,包括有形和无形资产在内的监测信息系统统一在知识战略框架之下,形成完整的知识型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斯威比相信学习的过程应该首先是个实践的过程,有效地实践离不开有效的工具。因此,基于斯威比知识管理理论的多种工具也对迄今为止的全球知识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由CELEMI公司和斯威比合作开发的全球首个学习知识型企业管理的仿真系统TANGO自1997年问

37、世以来,广受世界著名企业的欢迎,受训管理人员已超过3万多人。由于斯威比博士有极强的企业管理实践背景,以及会计和公司财务分析专业基础(他从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审计师),因此知识管理对他而言,实践的色彩远大于理论(尽管他从事了大量理论性研究,写了大量研究论文).他习惯于从企业是社会关系网络中经济实体这一本质出发,从资产和资本的角度来看待知识,从组织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角度来衡量知识管理,始终把人这一知识的真正载体置于知识管理的核心。斯威比还创立了全球性知识管理咨询顾问组织SKA(Sveiby Knowledge Associates),帮助创造人性化、能持续发展的成功组织。

38、SKA发展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发学习工具,并通过这些理论、方法和工具帮助管理人员成为更好的管理者,帮助企业成为专业人才愿意为之尽心竭力的家园。作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知识管理专业服务组织,SKA的客户不仅包括像微软、IBM、英特尔、Oracle、爱立信、惠普、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高科技精英企业、也包括像ABB、香港中华电灯、澳大利亚BHP(世界最大的钢铁冶金和矿业)、瑞典沃尔沃、澳大利亚国家银行、斯堪地亚保险等正在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需要调整自己的传统企业,同时还包括一些为全球企业管理提供指导服务的包括德勤、安得信、普华永道和恩永在内的全球著名管理顾问企业。 (撰文/王鄂生,知识管理专家,

39、“SKA知识管理丛书”主编)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的说法,“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美国的维娜艾利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Karl。E。Sverby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京文:所谓知识管理,是指世纪年代后半期西方企业管理界和经济理论界总结和实践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办法。知识

40、管理学家认为,知识分为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而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中个人而言的,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使企业能顺应市场的挑战,并且能够比竞争者保持至少一步以上的领先。道中国: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KM是一门将机构知识资源视为可管理的资产的管理科学,是由机构资产资源的无形化和知识化所直接引致,并由机构经营及管理方法的复杂化和知识化所推动,进而对机构信息和知识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的科学。对于企业来说,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除了通

41、常所说的把显形的知识收集、保存和整理起来,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服务。更为重要的是,把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难以表述的知识也以某种方式留存。通俗地说,知识管理特别强调通过将隐性知识沉积在制度及操作层面,创造有利于隐性知识传递的环境条件,实现知识共享,避免“财随人走”的风险.(举例:市场部骨干员工带走客户知识。)基本上,知识管理是促使人们的内隐知识外显化的过程,以在组织中有效地运用知识的效能。就此而言,知识管理即是整个知识链的过程,涉及从知识的察觉到确认所需技能,乃至发展新技能、传播新技能以及新技能的应用与老旧技能的淘汰等。知识管理把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乃至企业的经营战

42、略等协调统一起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其出发点是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本课程采纳的定义: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知识资源的获取、共享、创新、应用等过程进行测评、组织、控制、技术和领导,以期达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标的过程(清华大学刘冀生教授)。 知识链的过程:知识资源的获取、共享、创新、应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目标知识管理过程:测评、组织、控制、技术和领导由上述定义,应当注意以下五点:知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对象。 企业知识管理的重心是对知识的获取、共享、创新、应用等过程的管理。 在知识进行管理的

43、过程中还要对知识进行测评、组织、控制、技术和领导。 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知识资源要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相协调,才能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补充:知识管理概念三角形注:构建此图的思路来自于(澳)何荣勤著CRM-原理、设计、实践一书中对于CRM概念三角形的建立和解释,我置换了图中计算机应用相关模块,觉得KM和CRM同属于企业信息化关键部署,在概念理解上有相似之处,理念、技术和应用构筑了完整的概念体系,有助于理解。(思考题2:知识管理概念三角形是否合理?请用自己的观点阐评价概念模型.)第三节、知识管理的三个要素根据企业界知识管理方面的实践,借鉴国内外权威

44、机构和专家对知识管理的内涵的阐述,可以得到下面对知识管理的三点界定:知识管理是一个知识生产以及利用的过程。知识管理需要相关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的支撑,要建立一个知识交流的环境.知识管理需要充分与人相联系。知识管理只有和人及其工作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效用。这其中强调三个方面:第一点是知识管理的内容来源层面,强调知识管理的管理主要是对各种知识内容及其过程的管理;第二点是知识管理的活动层面,强调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技术相关性问题,而是对“人(people)、过程(process)、技术(technology)”的有机集成;第三点是知识管理的价值层面,强调知识管理需要实现特定价值,主要表现为:它有利于提高个

45、人和组织的智商(IQ),有利于实现企业的业务目标和知识愿景,有利于取得直接的经济绩效,等等。这样,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技术,不仅仅是文档管理,不仅仅是IT 应用产品,不仅仅是ERP、CRM 等的补充,实际上,我们从“企业资源计划”(ERP)到“知识管理的字面含义上,就不难识别其中隐藏的管理思想的革命,即从“资源观到“知识观”的跃迁。 “平衡式知识管理所以,实现知识管理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一定的IT的硬环境的支撑,还以软环境作为基础,包括战略和领导的支持、文化、价值观等,所有这些都需综合考虑。换句话说,知识管理就是要实现知识内容、知识活动以及知识价值的总体平衡(如上图所示)。在实现知识

46、管理的“内容、活动以及价值”的总体平衡基础上,在“内容、活动以及价值”的每个层面都有其自身的平衡。如知识内容需要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平衡,知识活动则需要实现人/文化、过程以及技术的平衡,而知识价值则需要实现个人智商和组织智商的平衡、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的平衡等等。在知识“内容”的平衡方面对于不同性质的知识,需要实现由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知识社会化管理,由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知识明晰化管理,由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知识关联化管理,以及由显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的知识内省化管理。对于个人和组织知识来说,要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平衡.在企业的具体决策行为中,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的互动是经常发生的,如产品设计

47、小组、诊断专家小组等。假设一个决策群体中有三个决策者A、B、C,各自具有的知识为A、B、C,知识间具有一定的交叉,如下图所示.该决策群体要解决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问题X1,其处于知识域ABC 中,这种情况下,A、B、C 都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不等于一定能解决好问题,因为可能会发生“三个和尚没水喝”的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的互动平衡情形,这需要解决A、B、C 间的协调问题。问题X2,这种情况下,A、B、C 单个人都不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需要A、B、C 的协作能力,由个人智商形成组织智商,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问题X3,这种情况下,X3 超出了A、B、C 三者的知识范围,属于新问题,此

48、时需要强调通过学习和创造性活动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外脑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就涉及到了企业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的平衡问题。在知识“活动”的平衡方面首先,在知识活动中,需要紧紧抓住知识管理的核心过程-知识的创造、储存、分享、应用、更新,并结合软、硬环境的建设,将企业文化、信息技术和知识核心过程有机联系,创建出完整的知识活动.其次,除了以IT 为基础来建立网络化的知识社区,还要重视实体的知识社区。只有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实体及虚拟的知识社区,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才会真正启动,知识分享的文化才会被实践。知识价值的“平衡”如下图所示,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应以平衡记分卡的财务、客户、学习以及过程

49、这四个基本面为参考,在协助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兼顾员工持续学习成长、客户满意和企业过程不断更新,才能真正创造出持续性的知识价值。知识价值的平衡第四节、知识管理的基本过程知识价值链知识价值链的过程是从知识的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的应用,并在这几方面的基础上进行领导、技术、控制、组织、测评,最终达到增强企业和新竞争力的目的。 那么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获取、共享、创新和应用几个方面来谈。 (一)企业知识的获取 企业知识的获取是指企业将外部环境中的知识转换到企业内部,能够为企业所用的管理过程。它包括四个阶段: 知识的辨识:即企业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企业以外的知识进行了解、评估、筛选,确定出可利用

50、知识的种类和数量,了解所需知识的来源和可获得性。 知识的收集:企业通过无偿捕获及有偿收买等方式将外部知识据为己有(至少要具有使用权)。企业外部知识源有多种,包括科研机构、上游供应商、消费者、咨询顾问、竞争对手及非竞争性公司等,企业内部知识源主要是企业员工。知识收集的关键是企业知识获取能力。 知识的整理:对捕获的知识进行整理、提炼和转化,将它们变成企业方便使用的知识。 知识的存储:显性知识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或员工手册等形式存储下来,隐性知识的存储只能靠知识的共享来完成。 (二)企业知识的共享 企业知识的共享是指企业通过各种交流方式,能够在最佳时机、最佳地点,以最合适的形式,将最合适的知识传递给

51、企业中最合适的成员的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 知识的挖掘:是组织内需要某种知识的单位或个人从组织内部搜索和选择知识的过程.有两种途径: (1)主动搜寻,抽取知识,然后共享. (2)受已有知识的启发和推动,将这个领域的知识移作他用。 知识的转移:是指知识从一个组织单位转移到另一组织单位,或从一个人转移到另外一个人或多个人的过程。 根据知识的不同特性,转移的方式主要有: (1)通过人才流动. (2)通过组织内部会议交流学习。 (3)成立跨部门小组,或建立国际网络工作小组。 (4)实行标杆管理,向榜样学习。 (5)组织内部的出版物、内部网络、知识库等。 (6)建立专家知识地图。 知识的集成:是指将转移

52、的知识内化为接受方的结构化的知识,这在知识的接受方来讲,知识转移已经完成. 万宝工程公司案例:在做知识管理之前,这家公司是一家国际工程承包公司.没有做知识管理的时候,这家公司发生过有两位经理同时去国外抢同一个项目的情况,而两个经理之间互相并不知道这种情况.有新来的大学生问老员工,国际招标书怎么写,老员工说,你在这呆一年就会写了.这些问题都显示出了知识共享在企业中是非重要和迫切的.因此请安达信咨询公司专门做了知识管理的系统.由于做了这个系统,使得工程的成本大大降低,使招标书出来的速度快、质量高。(三)企业知识的创新 企业知识的创新是指企业在已有知识资源基础上开发、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过

53、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知识的萌芽:指组织内个体通过学习与其他人交流,个体形成发散型思维,产生一种新的想法,即知识的萌芽状态,这时的知识是模糊的.不能具体化为一个显性概念,这种萌芽状态的知识是很不稳定的,稍纵即逝的。 知识的明晰:这阶段是知识萌芽创新者将知识的萌芽加以明晰、筛选、修改、丰富的过程. 建立知识原型:知识原型是指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或是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方法、机制和制度等,即将新的知识加以模型化、产品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 知识的实践与修正:这是将已原型化的产品或管理的理念、方法、机制、制度等放到实际应用过程中加以检验,在实践中了解新知识的不足和缺陷,使之不断完善,经过实

54、践检验成功的新知识才可以成为企业知识财富。 上述四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天津药业集团案例:天津药业集团有一种药,是一种外用药,是一种原料药,这种药六十年代之前一直都是进口.后来,天津药业集团研究出来了这种药,于是就由该集团垄断了国际市场.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各国的大的药业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由于国外产品质量高、价格低,因此很快垄断了国内市场,天津药业集团的这种药基本上停产。天津药业集团不甘心如此,又从国外引进了生产线和一些制药的工艺,第二次生产出来一百公斤这样的药投放市场的同一天,所有的外国公司的同类药同时降价,打压国内的产品。由于天津药业集团的成本比较高,无法承受这样的

55、市场竞争,最后被迫停产。之后,天津药业集团决定和外国公司的这种药斗争到底,居然就在大西北发现一种野生植物,把这种植物作为原料,开发出来新的中药,而这种药的成本,比跨国公司的药的成本低,而且纯度药比国外公司的药的纯度要高。这样在投放到市场上之后,跨国公司承受不了,纷纷从市场撤退。到1998年,天津药业集团,又开发了新的生产工艺,成本再次降低,最后,所有跨国公司全部推出中国市场。天津药业集团在这种药的生产上垄断了国内市场,同时占领了国际市场,占领了东南亚市场的50,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知识的创新。发现了新的东西,发明了新的制造方法,使得药的纯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我认为这是从知识的原形到知识的实践

56、这样一个过程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企业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应用是指将知识作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知识应用是企业知识价值链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活动。知识的应用是企业知识链与价值链的联接点。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为增强企业核心能力服务的,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服务的。知识的应用一般可以分为应用于市场、应用于产品和服务、应用于管理三个方面,最终能够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新兴铸造管集团公司案例:该集团原来是一个军队的企业,开始是炼十万吨钢的企业,后来生产球沫铸铁的大的管道,现在经营的很好。老总想要企业实现ERP,于是就请了国内最有名的科研所,来做ER

57、P的程序,实现ERP的管理。同时请国内非常有名的咨询公司给企业作咨询.咨询和做ERP的结果是发现这样的研究所和公司是无法给新兴铸造做出来真正的ERP的程序的.因为他们不了解生产过程是什么。对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新兴的高层对于ERP的设想,他们都没有能力理解。最后新兴决定自己来建立ERP程序,自己来实现这个过程。而不能靠软件公司、科研所等,因为他们对生产工艺缺乏了解.最后新兴实现“一把手群体工程,总经理和各个部门的一把手,不光是要懂经济,更重要的是要拿出管理思想。所以每个部门抽调35岁以下专业知识非常强的骨干,进行ERP的源程序的编写,请一些计算机的专家来教这些人ERP源程序的编制方法。要求全厂4

58、0岁以下的,大专毕业以上的人员,全部都要掌握计算机,每个月都要进行考试。这样奋斗了三年,全厂终于实现了ERP。效用之高达到可以知道每天的全厂的利润和成本,和每种产品的日利润、日成本.而且要求中上层的干部必须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我觉得就是知识经济。 知识价值链是一个体系,不光是一个价值链,你的知识获取可能就是人家的创新,你的共享可能就是人家的获取,你的创新可能是在人家创新的基础上的再创新,所以整个是一个体系,而不是单一的。 补充资料:三种知识竞争战略: (一)知识领先战略 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知识的突破和创新,进而攻破技术难关,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能力. 美国Intel公司案例:1970年

59、发明世界第一块微处理器Intel 4004;1973年以后推出Intel8080,Intel80286,8038680486;1994年推出Pentium微处理器;Intel公司始终掌握着最先的计算机微处理器关键核心知识,确保在世界市场的霸主地位。 优点: 1。 形成很高的知识壁垒; 2。 形成专利,得到法律保护; 3。 会形成知识集群现象,带动一系列学科的突破,甚至会形成一个新学科,甚至会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4。 具有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建立了独特的核心能力。 缺点: 1。 高投入要有雄厚资金,要有实力雄厚的科研人员队伍; 2. 高风险,不确定性很高,据统计,基础性研究成功率仅为5%,技术开

60、发成功率50;据统计,知识创新只有60%的项目能研究成功,30可获得商业上成功,只有12项目可能带来经济效益;3。 知识工作者需要自己培养,知识创新变成真正为市场所接受的新产品有相当长的沉默期。 (二)知识差异化战略 指产业内某一知识领域中,企业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知识体系的特色,以此特色赢利的企业核心能力。 案例:中医理论相对于西医理论有与之不同的特色,同样达到了治病救人的效果。 案例:战略管理的众多学派:资源学派,核心能力学派,产业定位学派等等。但是都能达到企业管理的目的。 优点: 1. 知识的实用性已经被市场需求证明了,因此其风险要比知识领先战略小一些; 2。 有助于打破知识的垄断及专利的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