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与凯恩斯经济学【精选文档】-☆精品word☆_第1页
01+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与凯恩斯经济学【精选文档】-☆精品word☆_第2页
01+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与凯恩斯经济学【精选文档】-☆精品word☆_第3页
01+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与凯恩斯经济学【精选文档】-☆精品word☆_第4页
01+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与凯恩斯经济学【精选文档】-☆精品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21/21PAGE 21第一章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与凯恩斯经济学1当代经济学流派是指凯恩斯的通论发表以后,产生并流行于西方的各种主要经济理论或思潮。它们大多是围绕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展开分析的,或发展凯恩斯经济学,或否定凯恩斯经济学。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代经济学各流派的经济思想,有必要先简要地回顾凯恩斯的经济思想。而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否定,故先介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2当代经济学流派主要是围绕凯恩斯经济学与古典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争论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今天,处于主流经济学中心地位的这两种对立的思想分别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或真实经济周期学派与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为代表.前者秉承古典经济学传统,

2、强调市场机制在宏观方面的有效性。后者则相信宏观范围内市场失灵的可能性与政策干预的必要性.3当代经济学流派是继“西方经济学与“外国经济学说史之后的一门后续性课程。学习当代经济学流派,对于拓展与加深对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内容的理解(横向上看),完整地了解西方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纵向上看),把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前沿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4当代经济学流派众多,文献资料繁杂,要在极为有限的课时内,不分主次轻重全面地介绍评说各种流派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选择重要的流派给以简单扼要的介绍。主要介绍以下流派:凯恩斯经济学、正统凯恩斯主义(或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学派、

3、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真实经济周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制度学派与公共选择学派将由专门开设的“制度经济学”课程介绍,这里将它们略去。5该课程的教材与参考书很多,但普遍显得陈旧老化,且大同小异.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有明显的区别.所以不主张采用某一本教科书。较好的有这样几个版本:1(英)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文,彼得温纳奇克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 (美)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罗伯特F赫伯特经济理论和方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 3 方福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 赵红梅,李景霞现代西方经

4、济学主要流派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75 将自强,史晋川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6 丁冰等现代西方经济学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12 7 刘涤源、谭崇台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下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78 罗志如,范家骧,厉以宁,胡代光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册、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8第一节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一、古典学派的范围与基本观点1古典学派的范围人们对古典学派的范围有不同的理解。马克思将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集其大成的包括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法国重农学派在内的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把自19世纪初法国萨伊(

5、1803)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称为庸俗经济学。一般的西方经济学家则将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以前的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到凯恩斯的通论(1936)发表之间的经济学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在凯恩斯看来,古典经济学是指存在于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之前的主流经济学.古典学派不仅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而且还包括“李嘉图之后继者,即那些接受李嘉图经济学而加以发扬光大的人.例如其老师马歇尔与其师兄庇古,在凯恩斯看来,都是古典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这种观点与传统的经济学流派的划分产生了分歧,因为他把马歇尔与庇古也纳入到了古典学派之中。考虑到新古典学派从古典学派分离出来的大部分理论进展发生于微观

6、经济领域,在宏观经济学领域,新古典学派与古典学派的观点基本相同,因为它们都强调市场机制能自动地实现与维持充分就业均衡.因此,凯恩斯将19世纪70年代尤其是1890-1936年间的经济理论与过去的更早的经济理论归属为同一类的作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2古典学派的基本思想古典经济学家强调经济系统具有强大而又灵敏的自我矫正机制。他们认为价格、工资和利率具有灵活性,对于任何干扰与冲击,它们会立即有效地做出反应,使经济迅速地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此,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市场机制在宏观方面是有效的,私人经济是和谐的,经济应该自由放任.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常常导致经济的更

7、大的不稳定。二、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主要内容、产生时间与假定1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主要内容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主要用来说明经济系统是如何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该模型对一国的实际收入、实际工资、货币工资、实际利率和价格水平等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决定做出了一种解释。该模型主要说明三部分内容:(1)就业和产出等真实变量值的决定;(2)真实变量值决定的理论基础萨伊定律;(3)名义变量值的决定货币数量论。前两个部分说明真实变量值是如何决定的。第三部分解释名义变量值是如何被决定的。显然,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将经济分为相互分离的两个部门:真实部门与货币部门(两分法)。古典经济学家相信,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名义变量值,不会影

8、响收入、就业量等真实变量的均衡值。即货币是中性的。2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产生的时间在通论出版之前,没有统一的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结构基本产生于1936年以后,是为了与凯恩斯的理论相对比而构筑的。这种作法虽然显得历史性不够精确,但是,分析起来却很有用。同时,通过该模型与凯恩斯模型的对比,我们能更好地理解1936年以后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虽然没有一个古典经济学家持有下面将介绍的所有观点,但是在前凯恩斯时期的经济文献中,确实存在这样一些思想,使我们可以将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看作一个同凯恩斯理论相比具有明显特征的思想体系。3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假定(1)为两部门经济,撇开政府与国际部门。(2)

9、所有的经济当事人都是理性的,他们的行为目标是最大化自己的利润或效用,且没有货币幻觉。(3)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经济当事人拥有完全信息和稳定的预期。三、就业与产量的决定1短期宏观生产函数(1)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形式:实际产出的多少取决于要素投入的多少与技术水平的高低(包括投入的组织形式)。假定厂商仅使用K、N两种要素从事生产,则宏观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Y=AF(N,K). 在短期,假定资本与技术水平固定,只有劳动可变,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Y=F(N). 显然,短期中的实际产出是就业量的增函数。(2)短期总产量曲线: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短期实际产出曲线为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抛物线。如

10、果资本投入增加或技术水平提高,则曲线上移。反之,曲线下降。根据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给定就业量,就有一特定的实际产出与其相对应.如图11所示. 图1-1 短期总产量曲线因此,为了决定实际产出水平,先必须决定就业量.2就业量的决定(由劳动供求决定):(1)劳动需求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雇佣劳动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名义工资率,即: VMPL=W 或为:MPLP=W 从而有:MPL= 。 显然,厂商总是根据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实际工资相等的原则来决定劳动的雇佣量.由于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只有在实际工资下降的情况下,厂商才有可能增加劳动的雇佣量。因此,劳动需求是

11、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12所示.OW/PNNd= Nd (W/P) 图12 劳动需求曲线既然单个厂商的劳动需求是真实工资的减函数,那么,将经济中所有厂商的劳动需求函数加总,社会总劳动需求也是真实工资的减函数,即:ND=ND().(2)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在人口既定的条件下,若工人对消费与闲暇的偏好不变,则劳动供给的多少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一方面,实际工资的提高,使闲暇显得更加昂贵,人们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这就是实际工资效应或闲暇价格效应中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实际工资的提高,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使人们能买得起更多的闲暇,减少劳动的供给。这就是闲暇

12、价格效应中的收入效应。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假定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意味着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即:NS=NS()。从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如图13所示。NS= NS (W/P) OW/PN图1-3 劳动供给曲线(3)均衡就业量的决定在市场完全竞争、货币工资弹性的假定条件下,实际就业量一定等于均衡就业量与充分就业量。古典经济学家之承认磨察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但不承认存在非自愿失业的可能性,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货币工资的弹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的均衡,所有愿意按均衡实际工资率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工作.当然,古典经济学家也很清楚,如果工会的垄断力量或政府的最低工资法使得实际工资水平超过均衡水

13、平,则表面上来看,似乎非自愿失业也在所难免.但这种“古典式失业”本质上属于自愿失业:在民主国家,无论是工会要求还是政府法律,都是出自大家的共同的要求.它的解决办法是非常简单的,这就是削减货币工资以降低实际工资水平来恢复充分就业均衡。如图14所示。图1-4 劳动市场均衡3结论古典模型中,实际就业量常常等于充分就业量,实际产出就常常是充分就业产出.如图15所示:w/PNPw/PyyPNP1yfP2P2P1w2w1NsNdY=F(N)NfNf图1-5 就业量与产量的决定凯恩斯将充分就业这种情况看成是特例,因为它正好处于这样一种情况,总需求吸收了总产量。然而无法保证总需求能经常处于这样的水平.而古典经

14、济学家却将充分就业看成是通例。古典模型否认因总需求不足导致实际产出低于充分就业产出的可能性.这个结论的依据是萨伊定律。四、萨伊定律1萨伊简介出生于大商人家庭的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 Baptiste Say,1766 1832)因提出了古典经济学说的基础-萨伊定律而著名。此外,萨伊还是效用价值论的早期倡导者之一,这使他与同时期的主张劳动是价值源泉的古典经济学家迥然不同。萨伊最有名的著作是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在1803年1826年共出了5版).写这本书的原意是要用比斯密的国富论更短的篇幅,更系统地阐述经济学说。该书的成功,使得萨伊成了欧美两洲斯密学说最著名的阐述者.18

15、15年,他成了法国第一个政治经济学教授。当时,大西洋两岸的大学都将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当作经典教材。人们对萨伊的评价很不相同.马克思认为,萨伊是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指出:“萨伊就把亚当斯密著作中这里或那里渗透的庸俗观念分离出来,并作为特殊的结晶和亚当斯密并存.”(26卷,第2分册557页李嘉图认为,“萨伊先生是大陆著作家中首先正确认识并运用斯密原理的人。他对欧洲各国介绍这一启迪人心、裨益民生的体系的各项原理,功绩大于所有其他大陆著作家的全部功绩。不仅如此,他还使这门科学更合乎逻辑、更富于启发性,并以独创的、精确而又深刻的若干议论丰富了他的内容。”(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

16、72,第4页)。2萨伊定律的含义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的“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这样一个著名的观点,被后人称为萨伊定律.萨伊认为:“一个人通过劳动创造某种效用,从而将价值赋予某些东西。但除非别人掌握有购买这价值的手段,便不会有人鉴赏,有人出价购买这价值。上述手段由什么东西组成呢?由其他价值组成,即有同样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果实的其他产品组成。这个事实使我们得到一个乍看来离奇的结论,就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萨伊认为,商品总是用商品来购买的.那么货币起什么作用呢?难道不是因为货币缺乏才使产品销售不出去的吗?萨伊回答说:“钱毕竟只是转移价值的手段。钱的全部效用,在于把你的顾客想买你

17、的货物而卖出的货物的价值移到你的手中其实货币只不过是媒介而已.销路呆滞决不是因为缺少货币,而是因为缺少其他产品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一个产品一旦被创造出来,从那一刻起,它就向其他产品提供了市场,其大小就等于自身的全部价值创造一个产品就意味着立刻打开了通向其他产品的大门”(1821)。萨伊认为生产行为同时创造了收入与购买能力,因此不会出现总需求的不足,使充分就业不能实现。萨伊定律有强弱两种版本.弱版本的萨伊定律仅仅强调总产出与总需求相等,即不论产出是多少,总产出总能找到销路。但它不保证与总需求

18、相等的总产出一定就是充分就业产出.强版本的萨伊定律认为,总产出不仅与总需求相等,而且与总需求相等的总产出一定就是充分就业产出。一般我们总是在强版本的意义上来使用萨伊定律的。3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的表现(1)萨伊定律在物物交换中自然成立在物物交换经济中,“卖同时就是“买”,买卖结合在一起,供给一种商品意味着需求其他一些商品。因此,萨伊定律在物物交换中自然成立。这是因为任何产品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求以外,其余部分总会用来交换其他的产品,从而形成对其他产品的需求。(2)萨伊定律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的表现:储蓄等于投资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尤其是李嘉图与穆勒都拥护萨伊定律。他们认为,萨伊定律不仅

19、在物物交换经济中成立,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也同样成立。因为货币只不过是交换的媒介,它方便了交换,但不会改变交换的实质:生产要素在创造产品的同时也创造了收入(要素收入),人们的收入扣除消费以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储蓄.李嘉图认为,既然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那么,任何被储蓄起来的收入总会当作资本用来发展生产(投资),增加产品的供给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效用与利润)。这样,储蓄总是等于投资(利率机制)。因此,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萨伊定律的表现形式就是储蓄等于投资。4萨伊定律与利率的决定(1)假定:两部门经济的总需求由消费与投资组成:ADCI。(2)储蓄(或资本供给)是利率的增函数储蓄就是资本的供给

20、,古典经济学家将利息看成是节俭的报酬,利率越高,人们就越愿意以未来消费替代现时消费。因此,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即:SS(r)。储蓄流量在资本市场上代表着可贷资金的供给。故资本供给与利率正相关,资本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另外,由于储蓄与消费是互补的,即:YCS。既然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那么,消费一定是利率的减函数:CYS(r)C(r). (3)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在古典模型中,对资本品的支出代表着资本市场上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即投资就是资本的需求。投资取决于预期收益率与利率两个因素。在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既定时,利率越低,投资的成本就越低,从而投资就越多。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即II(r)。资本需求

21、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具有灵活性的利率保证了储蓄与投资相等在资本市场上,具有灵活性或弹性的利率保证了资本供求相等,即保证了储蓄与投资的相等。如图1-6所示.图16 均衡利率的决定当投资等于储蓄时,总需求与总供给便必然相等:AD=C(r)+I(r); YC(r)S(r)。当S(r)=I(r)时,必然有:AD= Y。可以看出,在古典模型中,利率具有弹性是多么重要.因为正是利率的变动,才使得储蓄与投资相等,最终使得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例如储蓄(资本供给)增加,如果投资不变,则均衡利率下降,使投资量增加。显然,投资支出的增加恰好抵消了消费支出的减少,需求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但需求总量不变,仍然等于充分

22、就业收入。因此,具有弹性的利率保证了实际收入始终是充分就业收入。5萨伊定律的重要推论萨伊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是社会不可能产生普遍性的生产过剩。萨伊并不否认个别产品的供给可能过多,超过社会需求.但萨伊认为,某种产品之所以过剩,是因为其他产品供给不足.而且,一种产品存在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的状况也是暂时的,市场机制会迅速地平衡供求,使市场出清.总之,古典模型依靠萨伊定律、有弹性的价格、工资与利率,提出了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的结论。他们承认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不平衡,但不承认总供求的不平衡或总需求的持久不足与非自愿失业.并不是所有的前凯恩斯经济学家都接受萨伊定律及其推论。马尔萨斯就是其中之一.托马斯罗伯特马

23、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1834)出生于英国一个乡村绅士家庭,在剑桥大学学习神学与哲学以后,1798年在萨立郡的一个小镇当牧师。同年,他以匿名的形式发表了论影响社会将来进步的人口原理,反对葛德文康多塞和其他作家思想的评论的小册子,简称为人口论.该小册子为英国统治阶级所赏识。后来又进行了修正和扩充。在该书中,他指出,如果有效需求不足,社会就会出现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他比凯恩斯领先一步,强调有效需求在决定实际产出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凯恩斯给马尔萨斯以极高的评价,认为马尔萨斯是古典经济学派中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因为他提前说出了凯恩斯的想法。凯恩斯指出:“

24、如果19世纪的经济学来源于马尔萨斯而非李嘉图,今天的世界将会是多么的富足。”李嘉图对马尔萨斯的观点置若罔闻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考虑的时间范围不同。李嘉图注重长期,而马尔萨斯则像凯恩斯一样,更注重短期.上面的讨论,侧重于真实部门的分析,说明了就业量、产量与实际利率等真实变量值的决定,没有分析一般价格水平和其他名义变量值的决定。下面用货币数量论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五、货币数量论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1“两分法与货币“中性”储蓄必然全部转化为投资这个萨伊定律,意味着人们以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总会花费出去的,不是用于消费增加效用,就是用于投资(储蓄)谋取利润,而不会把货币作为资产的一种形式保留在手上。因此,

25、萨伊定律隐含着货币只有价值尺度与交换媒介两种职能,没有储藏职能的假定。在通论出版之前的经济学中,存在着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互不相关的“两分法”,即社会经济存在互不相关的“真实部门”与“货币部门”两个部门。各种商品与要素的价值是由影响它们的供求的实际因素决定的(例如商品的需求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而商品的供给则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商品的价值由供求共同决定).货币对于商品与要素价值的决定不起任何作用。货币仅仅是覆盖在实际因素或真实经济上面的一层面纱而已。货币及其数量的多少只决定商品价格的名称和绝对水平,对产出总量、构成以及各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没有任何影响,即货币数量与真实经济变量无关,货币在经济中呈

26、“中性”。2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1)货币数量论的划分货币数量论分传统的与现代的两种。弗里德曼以前的货币数量论,常常被叫做传统货币数量论,以区别于由弗里德曼开创的现代货币数量论。(2)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流通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它的基本论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如果其他因素(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等)不变,则商品的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正相关,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负相关。(3)理论渊源传统货币数量论由来已久,早在公元200年左右,罗马法官鲍尔斯曾说过,“货币的价值被货币的数量所左右”。1569年,法国学者让博丹在对马莱斯特罗特侈

27、谈的答复一书中,明确地将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联系起来,用货币数量的变化来解释16世纪西欧的价格变动.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的好朋友)在1752年,发表论货币,将货币数量论作为反对重商主义关于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以积累本国金银货币这种主张的重要论据.在他看来,金银作为货币,完全靠它们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职能,才有自己的价值。流通中的货币,不过是用来计算或代表商品价值的符号,是一种交换工具。如果单就孤立的一国来说,货币数量的多少是无关紧要的。缺乏钱币本身决不会对任何国家造成伤害,只有人和物才是社会真实力量之所在。在商品

28、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增多,商品价格就会同比例提高。即货币量的变动只影响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人为地增加货币量,对一国并无好处。尽管货币数量论早在1752年休莫发表著名的论货币之时就完整地建立起来了,但我们现在提及的货币数量论却直接来源于英国的马歇尔、庇古和美国的欧文费雪的相关文献。3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1)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毕业于耶鲁大学,终生在耶鲁大学教书。最早学习数学,中途改学经济学。先担任数学老师,数年后逐渐转向经济学研究,他的货币利息理论与价值理论在经济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在1911年出版的货

29、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对古老的货币数量论认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述.他在该书中提出了如下的交易方程式: MV=PT 。其中,P为一般价格水平,T代表一定时期某一社会的交易量。M为货币供应量,V是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也叫货币周转率,等于名义交易量与货币存量的比率,即.(2)假定: V与T是固定不变的常数货币数量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一般价格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M,与M的变动成正比。为此,货币数量论必须假定V与T是固定不变的常数。费雪认为,交易量T的多少与以下四个因素正相关:第一,技术发展状况与可供利用的资源的开发程度;第二,分工或专业化程度;第三,商业信心;第四,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决定交易量的这些因素,从长期看,

30、与货币因素无关,不随M的变动而变动,故可以假定T是固定不变的.另外,在其他因素既定条件下,交易量与实际国民收入常常是正相关的,故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人们常用实际国民收入Y来替代交易量T,从而有等式:MV=PY。货币流通速度取V决于支付习惯与支付制度等因素,也可以假定固定不变.(3)结论由于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与实际国民收入不变,价格就唯一地取决于货币数量,与货币数量正相关。即: P= 。假定充分就业收入:Y=1000,V=4,M=500。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得:。费雪交易方程中的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表示单位货币每年参与交易的次数。在上例中,V=4,意味着单位货币每年流通4次,即单位货币每年能完成4

31、单位名义国民收入的交易。则500单位的货币供给量,一年内能完成2000单位的名义国民收入的交易.由于实际国民收入只有1000,名义国民收入是实际国民收入的2倍,故一般价格水平为2,即GDP折算指数为200%。如果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到1000,V与Y不变,则1000单位的货币供给量,一年内能完成4000单位的名义国民收入的交易。由于实际国民收入只有1000,名义国民收入是实际国民收入的4倍,则价格将上升到4,即GDP折算指数为400%.总之,费雪的交易方程式表明,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唯一职能,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引起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而对实际国民收入没有影响。4剑桥方程(1)包含货币

32、需求的剑桥方程马歇尔教授的弟子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1908年在剑桥大学继承马歇尔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的席位一直到1943年退休,是马歇尔去世以后新古典经济学家的领头人)在1917年发表的货币的价值一书中提出了剑桥方程:。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在自己的货币数量论中,明确区分了货币需求(Md)与货币供给(M).他们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出于日常交易的需要,与交易量正相关。货币需求量即人们愿意持有的名义货币(现金)余额(Md)总是占交易量即名义国民收入(PY)的一定比例。若用k表示这种比例,则有: ,从而得到剑桥方程式: 。(2)假定: 与固定不变k取决于

33、收入与支出的时间间隔、支付习惯与支付制度等因素.剑桥的经济学家承认k在短期可以发生变动,但是在传统的表述中,k被假定不变;为充分就业收入,在短期固定不变,在长期稳定增长。显然,剑桥方程式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货币需求是从商品购买者的角度下定义的:消费者为了满足能够随时购买商品的需要,自愿牺牲利息收入而将不能生息的货币保存在身边。(3)包含货币供给的剑桥方程为了解释货币供给量如何决定价格水平,必须引入货币供给.假设货币供给(M)由货币当局决定(即M是外生的),并令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则有: ,或 。(4)结论:由于k与Y被假定固定不变,则P唯一地由M决定。P与M正相关。(5)货币供给增加引起价

34、格水平上升的机制剑桥方程中,货币供给增加引起价格水平上升的机制是这样的: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居民户与厂商发现自己持有的货币余额多于自己意愿持有的水平,多余的货币余额就被用来增加对商品与服务的购买。由于商品与服务的供给受制于预先已决定了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故商品市场上的超额需求必将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的增加成比例地上升。举例:若充分就业收入Y=1000, M=500,。根据剑桥方程,得P=。剑桥方程中的k代表人们愿意持有的名义货币(现金)余额(Md)占名义国民收入(PY)的比例。k =1/4,意味着人们愿意持有的名义货币(现金)余额(Md)是名义国民收入的1/4.货币供给M=500,则名义国民

35、收入:。由于实际收入Y=1000,名义国民收入是实际国民收入的2倍,故一般价格水平为2,即GDP折算指数为200。如果其他因素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到1000,M Md,人们发现手头上实际持有的名义货币余额占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超过了意愿的水平().为了将手头上持有的名义货币余额占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维持在意愿的水平上(货币无储蓄职能),人们会额外花费货币,增加对商品的购买,由于实际产出Y不变,故物价必然上升到4,并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重新相等(M= Md )。货币供给增加,M1=1000,则名义国民收入:.由于实际收入Y=1000,名义国民收入是实际国民收入的4倍,故一般价格水平为4,即GDP折算指

36、数为400%.5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比较(1)费雪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相同点第一,对实际收入、货币的职能(无论是费雪的交易方程还是剑桥方程都隐含着货币只有价值尺度与交易媒介两种职能,而无储蓄职能的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等方面的假定相同.第二,结论相同:货币数量仅仅影响价格与名义变量水平,不影响实际变量值.费雪交易方程中的V与剑桥方程中的k互为倒数关系: V= 。 在上例中,V=4,表示单位货币每年周转4次,意味着单位货币每年参与了4次交易,完成了4单位名义收入的交易。k =1/4,表示人们愿意持有的名义货币(现金)余额(Md )占名义国民收入(PY)总额的比例为1/4.意味着一年间4单位

37、的交易额是由1单位的货币完成的,即每单位货币每年参与了4次交易。可见,V与k本质上是相同的,仅仅是考察的角度或形式不同而已。(2)费雪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不同点第一,对货币分析的角度不同。费雪的交易方程直接从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角度来说明货币数量决定价格水平的原理。因此,费雪交易方程中的货币是从媒介交易的动态的角度来考察的,是流通中或运动中的货币。而剑桥方程则是从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自愿放弃利息收入而持有一定比例量的货币的角度来分析货币数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因而,剑桥方程中的货币是保留在人们手头上的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剑桥大学的罗宾逊指出,费雪交易方程中的货币是“飞翔的货币”,而剑桥方程

38、中的货币则是“栖息的货币”。但由于交易过程中货币转手所需的时间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参与交易的货币在任何时刻总是被人们保持在手头上,故“飞翔的货币”总是等于“栖息的货币”,即费雪交易方程中的M在量上与剑桥方程中的Md总是相等。第二,剑桥方程中有货币数量变动引起价格变动的机制,费雪的交易方程没有这种机制.6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区别:在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中,假定PT既定不变,所以货币供给量M是由PT决定的内生变量.而货币数量论假定M是外生变量,所以PT是由既定的M与V决定的内生变量。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货币数量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外,马克思认为,货币具有储藏手段的职能,而传统货币数量论则认为

39、货币没有该项职能。六、古典宏观经济模型1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就业、产量与价格水平的决定过程如图17所示。在图1-7中,由于就业量始终是就业量,从而总产出量也始终是充分就业产量,故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线,表示实际产出与价格水平无关。货币周转率V给定不变,若货币供给量既定,则总需求(MV=PY)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为一条正双曲线:当价格上升1倍时,人们能够购买的商品与服务的数量即实际总需求必然减少1倍,但名义总需求不变。货币供给量增加,则总需求曲线右移。设货币当局为了增加就业与产量而增加货币供给,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从而引起价格上升,实际工资下降,产生超额劳动需求.厂商

40、之间的竞争使名义工资上升,实际工资恢复到均衡水平,从而就业量与产量不变.但价格与名义工资上升.货币的扩张引起价格上升即引起通货膨胀并使名义利率上升,但调节储蓄与投资相等的真实利率不变(真实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这就是所谓货币扩张的“费雪效应”(1907)。货币扩张的最终结果是价格水平、名义工资与名义利率都上升,但所有的实际变量值都不变。w1w0w/pw/pNdNsYYNPPNY=F(N)P1P0P1P0AD(M0)0AD(M1)1YfNfNf图17 就业与产量的决定七、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结论1在劳动市场竞争、货币工资弹性条件下,实际就业量一定是均衡就业量或充分就业量,从而实际国民收

41、入一定是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失业不是摩擦性的,就是自愿的,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非自愿失业。如果存在非自愿失业,那也是表面上的,其原因或者是由于工会要求高工资,或者是根源于政府的最低工资法,阻碍了劳动市场竞争,使实际工资超过劳动的边际产量的结果。因此,减少失业的有效对策,是排除一切不利于劳动市场竞争的因素,通过降低货币工资以降低实际工资,使劳动市场恢复均衡。2储蓄在利率机制的作用下,必然转化为投资,增加资本存量,加速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勤俭节约不仅有利于个人,而且也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3由于富人的消费倾向总是低于穷人的消费倾向(从消费的横截面角度考察),从

42、而富人的储蓄倾向总是高于穷人的储蓄倾向,故社会财富与收入分配的不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难以避免(按要素贡献分配),而且会促进经济增长。4货币数量(总需求)的变动仅仅影响价格水平和名义变量,对实际变量值(就业与产量)没有任何影响,货币是中性的。5市场机制(灵活变动的价格与工资机制)能够保证社会充分利用资源,不会出现普遍性的生产过剩情况。市场机制虽然会产生微观意义上的非效率现象,但决不会产生宏观意义上的浪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是多余的,而且往往引起和加剧经济的波动,给社会带来危害。第二节 凯恩斯经济学说一、凯恩斯的生平与著作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

43、。6.5-1946.4。21.)188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国的剑桥市,父亲是一位很有声望的经济学家,是马歇尔的早期弟子.凯恩斯1902年,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数学,1905年毕业,获数学学士学位。后为参加文官考试跟随马歇尔学习经济学。马歇尔希望他成为一个专业的经济学家,庇古教授每周同他共进早餐一次。他在文官考试中,获得第二的好成绩,但经济学部分的分数最低,他说“主考人所懂得的经济学大概还不及我。1906年被派到英国政府印度事务部工作。他觉得在政府机关当个小官,与他经营铁路的愿望差的太远,而且,一些考虑欠周的对他的评论会把他葬送掉.于是在1908年他辞去职务,应马歇尔的邀请,到剑桥大学讲授经

44、济学原理与货币理论,任该校皇家学院研究员。在马歇尔的推荐下,1911年,只有28岁的他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季刊、著名的经济学杂志主编。直到1944年。1919年代表英国财政部参加巴黎和会,在12月,发表的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一文使他一举成名。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1年任英格兰银行董事。1944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建设开发银行两个国际组织的董事.他依靠一位银行家的贷款从事高风险的国际金融投机,积累了200多万美元的财产.他曾管理过一个投资信托公司,领导过一个人寿保险公司。在一次舞会上,他结识了来自俄国的想努力学习标准英语的长得非常美丽、技巧非常高超的芭蕾舞

45、演员莉迪亚洛科波娃,并娶她为妻子。1946年4月21日,凯恩斯猝死于心脏病。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二、凯恩斯革命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特征1凯恩斯革命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国度。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日益尖锐,终于在1929年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几乎涉及各个领域、破坏最严重).这次危机,不仅给社会生产与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也导致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破产(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机制与萨伊定律)。为了说明经济波动的原因,提出避免或者减轻经济波动

46、的措施,凯恩斯发表了通论。2凯恩斯革命的主要特征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在理论基础、经济政策和分析方法等方面与传统理论相比,有明显的不同:(1)理论基础方面: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不是供给创造需求,而是需求决定供给。根源于私人经济活动的有效需求不足往往导致非自愿失业,使实际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收入,因此,充分就业不是一种常态.(2)政策主张方面:由于市场机制经常不能自动地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以消除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均衡,而不必顾及财政预算是否平衡与赤字多少.相对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增加有效需求、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3)在分析方法上,开

47、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分析方法:A、采用总量分析,研究总就业量、一般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等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而传统经济理论则主要采用个量分析,因为他们认为总量总是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上,无需研究。B、否定 “货币中性”的观点,抛弃传统的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分开的2分法,将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合为一体。C、采用非均衡分析法,强调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在萧条时期尤其如此.三、凯恩斯学说的主要内容或通论的主要观点1“通论与充分就业的涵义(1)“通论”的含义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有时也译成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通论或“一般理论”的涵义是指他的理论是有关一切就业水平的。凯恩斯相信,在自由

48、放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就业仅仅是一种特殊情况,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通常情况下的就业水平是低于充分就业的。传统经济学只涉及充分就业这一特殊情况,因而是一种特殊理论.而他的就业理论具有一般性,涉及各种高低不同的就业水平,从充分就业到普遍失业之间的各种就业水平。由于古典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充分就业理论、萨伊定律与利率理论以及货币数量论等3个方面,为了彻底批判古典理论,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故凯恩斯将自己的著作取名为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2)充分就业的涵义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失业的原因及其对策。因此,充分就业在他的经济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凯恩斯经济学就是围绕充分

49、就业这个问题展开分析的.通论认为,劳动市场均衡、没有非自愿失业时的就业量叫充分就业。在充分就业下的失业只有摩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两种,没有非自愿失业。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市场始终是均衡的,因此,只有摩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两种失业.凯恩斯认为劳动市场常常是不均衡的,除了摩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外,还有非自愿失业。2有效需求的含义及其组成(1)有效需求的含义有效需求是指与总供给相等时的总需求.由于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总是趋于相等,故有效需求常常简称为总需求或需求。凯恩斯认为在一个因总需求不足而存在资源闲置的经济中,就业与产量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正相关,即需求决定供给.总需求只有达到一定程度

50、,才能消除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均衡.这与萨伊定律明显不同。(2)总需求的构成在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与进出口组成,即ADCIG(XM)。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与投资两部分构成,即AD=CI。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1)消费不足的原因A、消费是收入(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凯恩斯认为,消费主要是收入(可支配收入)而不是利率的函数。因为如果没有收入,利率再降低,消费也不会增加。B、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表现在3个方面:无论收入多少,消费始终大于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消费的增加量总是小于收入的增加量。C、消费相对不足的原因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

51、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必然递减,导致消费相对不足,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距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扩大.D、消费不足不一定导致总需求不足如果在消费相对减少时,投资能够相应增加,以弥补收入与消费之间随收入增加而不断拉大的差距,总需求不足就不会出现。但实际上,投资不能相应增加,投资也常常不足。(2)投资不足的原因A、投资的决定因素:投资取决于企业对投资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较。投资收益用资本边际效率来衡量,投资成本(购买投资品的货币的机会成本,在两部门经济中没有税收)用市场利率来衡量。因此,投资支出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即预期利润率)与利率两个因素.投资总是均衡在水平上。B、资本边际效率(即预期利润

52、率)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投资的不稳定性首先,资本边际效率很难正确预期投资品现在购买,而投资收益在将来才能得到.而将来是不确定的。由于缺少必要的有关未来的知识,投资者对投资收益或资本边际效率很难做出正确的预期.因此,在投资决策中必然包含对未来的投资收益能够弥补投资成本的预期或赌博。其次,投资者对资本边际效率的预期不仅受当时容易变动的经济的与非经济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投资者本人进行投资决策时的信心程度即通常所说的商业信心的影响而经常变动,十分不稳定.投资者的商业信心常常受投资者的心理情况(如非理性的乐观主义:凭空的希望、一时的血气冲动;或悲观主义:没缘由的恐惧)和生理情况(如神经是否健全、消化

53、是否良好)等的影响而动荡不定。 “正是那些决定投资量的因素是最不稳定的。因为它们受到我们对未来的看法的影响,而未来又是我们知之甚少的(1937)。凯恩斯怀疑利率调节投资的有效性,认为资本边际效率对投资支出的影响远大于利率(这一点在目前的教科书中正好被颠倒了)。C、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不仅受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不易确定,而且具有递减的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投资的预期收益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降低,另一方面,投资品的供给价格随着投资的增加而上升:在短期内,投资的增加引起资本品生产的增加,生产资本品的生产设备所受的压力就会加大(来不及调整工厂规模和厂商数量,只能通过增加变动投入来增加资本品的供给

54、,资本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必然上升),单位资本品的成本就会上升,导致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升。在长期,投资的增加引起产品供给的增加,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必然使投资的预期收益降低。假定资本边际效率既定,投资的多少就取决于投资成本即利率的高低。D、流动性偏好陷阱使得利率不能无限下降第一,利息的含义古典理论认为,利息是延迟消费或节俭的报酬,利率取决于节俭(储蓄)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等真实因素.在通论中,凯恩斯拒绝了这种观点,认为利息不可能是节制眼前欲望的报酬,因为个人如果以手持现金的方式进行储蓄,他就不可能得到利息。实际上利息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利息是不窖藏货币即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这种报酬的高低由利率来衡

55、量。第二,利率的决定因素利率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与货币当局的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利率的高低与流动性偏好正相关,而与货币供给负相关。第三,产生流动性偏好的额外动机货币的投机动机与流动性偏好陷阱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除了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以外,凯恩斯还增加了投机动机.货币的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的市场中获利而持有货币的愿望.用凯恩斯的话说就是“投机动机,即相信自己对未来之看法,较市场上一般人高明,想由此从中取利”(1936,P145).在一个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世界里,人们总具有持有货币而不持有可获得一定收益的其他金融资产的投机动机。货币的投机动机对利率敏感。一般说来,货币的投机动机

56、与利率负相关。在经济繁荣、利率极高时,货币的投机动机趋于零;而在经济萧条、利率极低时,货币的投机动机将达到无穷大,形成流动性偏好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中,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降低利率(流动性偏好或投机货币需求在经济前景动荡不定的场合会表现得十分明显。因此,流动性偏好的强弱,或投机货币需求的高低,是预测经济形势的晴雨表。每当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不太乐观时,流动性偏好就会增加,因为持有货币可以稳定人们的不安情绪。另外,流动性偏好的改变,动摇了古典模型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稳定的假设,并隐含了货币流动速度可变的推论).E、结论: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利率不能无限下降,使投资不足:由于资本边际效率不稳定且随着投资增

57、加而递减,不能无限下降的利率便成为投资增长的阻碍,使投资支出不足。(3)私人投资不足是总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消费与投资的不足共同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然而,投资不足是总需求不足的主要的和直接的原因。凯恩斯认为,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投资(引致需求)根源于消费,也服务于消费,投资不足是消费不足派生出来的,总需求最终受消费的制约.需求不足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消费不足。但消费函数相对稳定,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动。故就业与收入水平的周期性波动,主要取决于投资水平的经常变动。投资不足的根源在于利率不能无限下降。如果利率可以无限下降,直至为零,则投资可以没有障碍地增加,以弥补因储蓄增加引起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额,

58、使总供求相等,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凯恩斯认为,当资本数量大大增加,使得资本不再有稀少性,毫无功能的投资者从此不能再坐收利息时,资本主义世界的面貌将大为改观。 4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名义工资向下刚性最终导致了非自愿失业的长期存在(1)如果劳动市场完全竞争,货币工资弹性,那么,即使有效需求不足,也不会出现普遍性的失业与经济危机:.(2)货币工资向下刚性导致劳动市场存在超额供给,产生非自愿失业当有效需求不足,使价格下降引起实际工资上升,劳动市场存在超额供给,社会出现非自愿失业时,古典模型认为货币工资会相应降低,使实际工资恢复到均衡水平,非自愿失业将自动被消除。但在实际生活中,厂商不愿削减货币工资

59、,因为削减货币工资的行动常常会引起工会的抵抗。这样,货币工资向下刚性。显然,在凯恩斯看来,劳动供给是货币工资的函数,而不是实际工资的函数:第一,如果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函数,那么,当货币工资不变、价格上升引起实际工资降低时,一部分工人就会放弃已有的工作,选择自愿失业。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第二,实际工资受价格的影响而经常变动。劳资双方在签订长期劳动合约时,只能规定货币工资而无法规定实际工资水平。因此,如果政府不采取相应措施干预经济而放任经济自由运行的话,经济将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状态。5增加总需求提高价格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最好方法凯恩斯认为,削减实际工资、消除非自愿失业的方法有两个:

60、降低货币工资或者提高价格水平。凯恩斯更欣赏后者。因为工人不会抵制由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所引起的实际工资的降低(应当注意,这种情况并不表明工人具有货币幻觉):一方面,工人主要关心的是自己的相对于他人的实际工资水平,即自已的相对的社会地位,抵制货币工资的降低和接受由一般价格水平提高而带来的实际工资的降低有利于保持已有的相对结构.另一方面,价格水平处于工人的控制力之外,工人只能在货币工资上同厂商讨价还价。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来提高价格水平,以便降低实际工资,增加就业。降低货币工资不仅会引起工会的抵抗,只能在“徒劳无益的和灾难性的斗争后产生,对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都没有好处,而且在理论上说,也不一定能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