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件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_第1页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件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_第2页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件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_第3页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件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_第4页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件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政治经济学 第三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一、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是各个社会形态社会再生产共有的经济笵畴,既是生产的结果,又是分配的出发点。 1、社会总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总和。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 2、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式。它表现为当年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反映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 生产资料扣除用以补偿生产中已消耗掉的部分以后所剩余的部分,可以用作扩大再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的积累; 消费资料扣除用以补偿已经消耗掉的部分以后所剩余部分

2、,可以用作消费资料的积累。 3、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C十V十m。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物化在总产品中的社会劳动量。 4、社会总产品的结构。它是随着产业结构和各个部门结构的改变而改变的。 5、社会总产品的分配。用来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部分; 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余的用来作为消费资料。 二、国民收入 1、国民收入是指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之后剩下来的那一部分社会产品。它也具有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 国民收入是由物质生产部门和为物质生产部门直接服务的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入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綜合性指标。2、影响国民收入増长的

3、主要因素: 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的増加;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生产资料的节约; 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1、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 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一定时期内( 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也是三种方法: 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 3、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相互关系。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一、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中国民收入分配的一般特点 1、 国民收入必须进行分配,这

4、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客观要求。分配的性质、形式、数量都是由生产决定的。 2、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中,国民收入分配的一般特点: 国民收入分配的实现形式多元化; 国民收入分配主导原则巿场化;国民收入分配主体明晰化化;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包含三个主要层次: 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配,即个人收入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包括: 全民所有制的生产性企业;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生产性企业; 个体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独资企业; 2、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三、国民收入的再

5、分配 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国民收入必须进行再分配的原因: 社会主义社会除了生产领域外,还有非生产领域;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既有较高速度又平衡协调发展; 为了支付为物质生产部门服务的劳务报酬; 为了应付突发事故和各种自然灾害所建立的后备基金; 为了保障丧失劳动能力和残疾者的生活需要,以及举办各种社会福利和解决劳动者暂时困难的需要;2、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和形式 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途径和形式是: 国家预算; 劳务费用; 价格杠杆; 银行信贷;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 一、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1、积累是把一部分国

6、民收入用作扩大再生产基金,非生产的基本建设基金以及社会后备基金 扩大再生产基金是生产性积累,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主要用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艺术、保健和其他公共设施的基本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愈益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后备基金主要用于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2、消费是把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及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消费包括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两个部分: 社会消费基金是用于满足整个社会和劳动者共同需要; 个人消费基金主要用于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庭的个人生活需要; 3、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集中反映了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

7、水平的关系,是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 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只是用途同而已,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劳动人民的利益。两者之间紧密联系,互相促进。 积累与消费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一定时,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此多彼少,互为消长。 二、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关系的原则 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是重要的比例关系 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就是正确处理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问题。 2、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关系的主要基本原则: 保持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适度増长; O在安排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时,要

8、确定适当的积累率。积累率是指积累基金同国民收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积累率= 积累基金丨国民收入x100% O积累率的制约条件。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要同国民收入实物构成相适应; 国民收入实物构成对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制約不仅表现在总量方面,还表现在产业和产品结构方面。 安排好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内部各自的比例关系; 积累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指生产性积累基金、非生产性积累基金和社会后备或保险基金之间的关系。 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是指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关系。第四节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一、社会主义消费及其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1、社会主义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

9、人消费。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中的终点,又是一次循环的先导。 消费与生产是既统一又相互促进和制约的。 2、社会主义消费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消费为实现社会再生产创造主观的条件; 消费创造出新的需要,为再生产提供动机和目的; 消费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流通的规模和速度; 消费是分配的最终实现; 消费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最终检验; 二、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1、什么是科学的消费观。 消费观是对消费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认识及主要观点,影响和决定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结构,解决消费什么,如何消费,怎样实现可持续消费等重大问题。 科学的消费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科学的消费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

10、点和落脚点; 科学的消费观的最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合理消费、公平消费、循环消费、可持续消费; 科学的消费观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基本国情之上的; 2、提倡和树立科学消费观的重要性。 科学消费观是建立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从国情出发,有利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神文明的进步; 科学消费观是以可持续消费为根本要求的,有利于调节消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科学消费观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适度消费,有利于调整与改善消费结构,积极寻求生命的意义; 科学消费观高度重视文化、精神产品消费,有利于人们正确处理物质利益及物质产品消费,继承和发扬先进的消费文明; 3、树立和落实科学消费观 首先,要努力开拓

11、巿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要努力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在创新消费上下功夫; 再次,要大力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法制建设保障消费和引导消费; 还有,要加强與论宣传,形成強大的社会监督机制; 三、消费水平及其提高的主要途径 1、什么是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的程度。 消费水平的数量特征表现为人均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主要通过实物消费指标、价值消费指标和劳务消费指标表现出来。 消费水平的质量特征表现为消费的合理程度,具体表现为消费品的质量、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闲暇时间的利用程度、人们的健康状况和寿命等等。 消费水平可以分为最低消费水平和合理消费水平。 2、合理消费水平的衡量标准。 合理消费水平是指在特定生产力水平下,使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最大满足。其主要衡量标准是: 食物能够维持人们的正常生产和工作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资料数量逐年增多,质量和档次逐步提高,范围逐步扩大; 要有比较充裕的物质条件,使劳动者能够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生产所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