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经典_第1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经典_第2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经典_第3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经典_第4页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经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 ( 大全 ) 经典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储B.升华C.爆炸D.燃烧【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 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G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 Do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B.燃烧必须有氧气参与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可燃烧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答案】 D【解析】A、 天

2、然气泄漏时禁止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行为 , 打开排气扇 , 可能产生火花, 导致爆炸, 错误 ; B、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 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错误 ; C、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一定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错误 ; D、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可以得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正确 。 故选 D。.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 92 号汽油。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B 乙醇由2 个碳原子、 6 个氢原子、 1 个氧原子构成C.

3、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D.乙醇属于氧化物【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各成分保持自身的化学性质,故正确;日乙醇是有机物,故是由乙醇分子构成,故错误;C乙醇汽油的使用只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错误;D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故错误。故选A。.据有人估计目前我国每年回餐桌的地沟油”超过200万吨,消费者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地沟油”的主要危害物之一是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i7H12。6),其毒性是砒霜的 100倍,对热、酸、碱有一定的耐性.下列关于黄曲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烹调能使黄曲霉素转化为无毒物

4、质B.黄曲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12克C.黄曲霉素是由C、H、。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黄曲霉素中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7: 12: 6【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生活常识黄曲霉素性质很稳定,加热不会被破坏,所以毒性很强,故A错误;B、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化学式。7H12。6,其相对分子质量=12X 17+1 X 12+16=312,由于是相对值,所以为无量纲量,单位为 1,故B错误;C、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化学式C17H12O6,可知它由C、H、。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故 C正确; TOC o 1-5 h z D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2X17) : ( 1X12) :

5、 ( 16X6) =204:12: 96=17: 1: 8; 17: 12: 6是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故 D错 误。故选:C。5.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下列有关乙醇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 3B.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乙醇分子中质子与电子的数目不相等D.乙醇溶液溶质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共九个原子组成的【答案】A【解析】【详解】乙醇溶液中的溶质是乙醇,溶剂是水。A.乙醇的化学式为 QH6O,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 6个氢原

6、子;水的化学式为 H2O,每个水 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所以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 为1: 3,故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是微观概念,元素是宏观概念,元素组成物质,不能说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 等,故错误;D.由乙醇的化学式可知,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9个原子,故错误。故选A。6.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表不氢原子表示氧原子X YZw Y表示碳原子X、Z、W是有机物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5.0%

7、 点燃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Q+2H2O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X、分另是Y是甲点燃 烷和氧气,生成物 Z、W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详解】A、X是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物质Z是二氧化碳,虽然为含 C化合物,但因结构、组成、性质都与无机物相似,故列为无机物;W是水,属于无机物。故 A说法错误。1 12B、X是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75%

8、.故B说法正确。12 1 4点燃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故C说法正确。D、X是甲烷,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故D说法正确。故选Ao【点睛】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的简称,而无机物与有机化合物对应,通常指不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目前,哈尔滨公交车都已换成电、气两用车辆,大大改善了人们出行的环境,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气公交车就是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汽车.制造公交车使用了大量的有机合成材料C.改换后的公交车减少了 PM2.5的排放D.汽车尾气能影响地球的温室效应”【答案】A【解析】 【详解】A、电、气公交车就是

9、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汽车,故A不正确;B、制造公交车使用了轮胎等大量的有机合成材料,故 B正确; C、改换后的公交车减少了 PM2.5的排放,故C正确; D、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含铅化合 物,能影响地球的 温室效应”,故D正确。故选Ao8. 2017年4月15日万州某中学对全校师生开展了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宣传活 动。生活中的下列措施不安全的是()A.家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迅速用水扑灭.禁止乘客将汽油、鞭炮等带上高铁 C.突遇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答案】A 【解析】A、家内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迅速用水扑灭

10、,以防触电事故发生,故 A错误;B、 汽油、鞭炮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为安全起见,禁止乘客将汽油、鞭炮等带上高铁,故B正确;C突遇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使人窒息,故C正确;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面粉的粉尘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为安全起见,严禁烟火,故D正确。 点睛:电器着火,必须先切断电源,再迅速用水扑灭。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带上高铁,火 车,公共汽车。.学习化学是为了形成正确的化学观。下列有关化学的观点错误的是 A.摩拜单车、小黄车等共享单车有利于人们低碳出行,更好地保护环境B.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C.焚烧秸秆不会造成雾霾D.研制可降解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答案】 C【解析

11、】A、摩拜单车、小黄车等共享单车有利于人们低碳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B、垃圾中有许多有用的资源,可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正确; C、 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错误; D、 研制可降解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正确。故选C。 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 “物理性爆炸” ,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A 、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是可燃性气体甲烷

12、燃烧引起的,发生了化学变化,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是由于压强的增大引起,属于物理性爆炸,正确,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是由于火药的燃烧引起,发生了化学变化,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引起的,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 B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018 年 11 月 8 日,美国加州发生特大型山火,历时半月才将其基本扑灭。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B.用大量沙子灭火,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C.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D.飞机播撒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13、的目的【答案】 D【解析】【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详解】A、 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日用大量沙子覆盖灭火,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正确;C森林火灾时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错误。故选Do12.在番茄上相隔一定距离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即为番茄电池.将铜片、锌片与电压表相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10A.锌电极是番茄电池的正极B.番茄电池可将

1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子将从铜电极流出D.将电压表直接接在该番茄电池上,会损坏电压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的为铜片,因此铜电极为正极,故误;番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流从正极留向负极,因此电子从负极留向正极,即电子将从锌电极流出,故C错误;根据图示可知,压表示数较小,小于电压表量程,因此将电压表直接接在该番茄电池上,不会损坏电压 表,故D错误;故选Bo【考点定位】电压;电流;电能13.实验1和实验2用于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仍会继续燃烧B.实验1中红

15、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热水的温度比铜片的低D.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 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 1【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没有氧气了,白磷就不能燃烧了,故 A错误,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C错误,实验2中白磷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了,而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 D错误,实验1中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 点,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 B正确。.下列装置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其中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是干电池A.电解水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B.水力发电的过程是将水能转化

16、成电能;C.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D.干电池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选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A.移走可燃物B.隔绝空气C.防止酒精才尾发D.降低酒精着火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灭火白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 下。(3)撤走可燃物。盖上灯帽时,酒精灯中的酒精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因此答案选Bo考点: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加热器皿-酒精灯.用推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B.瓶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氢气【答案】A【解析】

17、A、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没有气泡产生,错误 ;B、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D、实验室用锌柱,瓶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正确;C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正确;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可用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氢 气,正确。故选A。故选B。17.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一铜片-热水

18、-白磷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 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 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且周围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B【分析】本题必须通过比较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实验1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能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水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实验 2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与氧气接触。【详解】A、实验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说明红 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1和2

19、中都是热水,温度并没有变化,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G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且周围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能力及能否对给出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能力。.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A B【答案】C【解析】【详解】A、图标为严禁烟火,故不符合题意;B、图标为严禁携带烟火,故不符合题意;C、图标为禁止燃放鞭炮,故符合题意;D、图标为禁止吸烟,故不符合题意;.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B.用湿毛巾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