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的发展与理论拓展综述_第1页
公司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的发展与理论拓展综述_第2页
公司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的发展与理论拓展综述_第3页
公司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的发展与理论拓展综述_第4页
公司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的发展与理论拓展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司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的发展与理论拓展综述一、平衡计分卡理论自身的发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R.Kaplan和诺顿(D.Nor-ton)提 出的平衡计分卡(BSC曾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 20世纪最具影 响力的管理概念之一,并被誉为近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之一。根据Kaplan and Norton各阶段发表的文章,BSC性质的演化 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评价指标体系(Ka-plan and Norton, 1992)管 理系统(Kaplan andNorton, 1993)战略管理系统(Kaplan and Norton, 1996a)。992 年,Kaplan and Norton 发表了第一篇

2、 BSC 文章,将 BSC 描述成& dquo;给予高层管理者迅速但全面的公司概览的一套指标体 系”;随后,在1993年的文章中,进一步阐述了 BSC远远不 止是评价指标体系,它是&dquo;激发突破性创新的管理系统”; 1996 年,发表第三篇 BSC 文章,在该文中,发现一些公司超越了最 初计分卡的功能而转向其作为新的战略管理系统基石的价值。至此, BSC 的性质实现了从单纯评价指标体系到复杂战略管理系统的飞跃。此后, Kaplan and Norton 围绕 BSC 作为战略管理系统展开研 究,先后于 1996、2001 和 2003 年出版了三部着作:平衡计分卡: 化 战 略 为 行

3、动 、 战 略 中 心 型 组 织 和 战 略 地 图 &mdash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分别从战略衡量、 战略管理和战略描述角度对战略执行进行了阐述, 并总结出战略执行 的新等式:突破性成果 = 战略地图 + 平衡计分卡 + 战略中心型组 织。两位大师将战略执行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概括为: 如果你不能描述, 那么你就不能衡量;如果你不能衡量,那么你就不能管理。2004 年和 2005 年 Kaplan and Norton 发表了评估无形资 产的战略准备度和战略管理办公室两篇文章,前者主要阐述如 何系统评估公司三类无形资产人力资本、信 息资本和组织资本的战略准备度, 即与公司战略协调一致的程度;

4、 后 者论述如何通过组建战略管理办公室来协调公司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2005 年 Kaplan andNorton 还 出 版 了 第 四 部 着 作 组织协同,该书阐述了公司如何在不同 业务部门之间进行组织协同,并运用BSC来设定、协调和监控公司战略的实施。总之,一方面, BSC 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四个维度对公司进行综 合、全面的绩效评价,弥补了传统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不足,实现了 公司绩效评价的根本性变革, 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作出了重要 贡献;另一方面,BSC还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公司的愿景及战略联 系在一起, 同时指标体系内部

5、各指标之间也相互联系, 且反映的是一 种因果关系,具有战略管理的功能。二、平衡计分卡招致的批评尽管BSC的创建和运用被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是近 年来还是招致一些批评。Butler et al.( 1997)认为BSC太 过笼统,它可能与特定的组织文化与行业语言不相适应。同时,他们还认为如果雇员已经认可和接受了公司使命, 最好就公司使命本身建 立度量指标而不是从外部引进不熟悉的概念。 Epstein andManzon(i1997)质疑公司是否有能力以 BSC这样清晰的形式就公司战略达 成一致,并认为实施这一系统也是颇费力的一件事。 Malm (i2001) 认为在公司施行的BSC中只有少

6、数可以认为是真正意义 上 的 Kaplan andNorton 的 BSC。同时,也有人对 BSC 各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疑义。Laitinen( 1996)认为在实际运用中BSC的各指标之间似乎只松散地 结合在一起,无法体现公司为获得市场和财务上的成功所需发展的内 部要素。Norrekil(t2000)对BSC指标体系四个维度之间是否存在因 果关系提出了疑问。她指出,因果关系中的因与果是有时间间隔的, 而BSC中所谓具有因果关系的四维度(创新与学习内部流程客户财务)却被同时计量,没有考虑任何的时间间隔,因 此 BSC 中四维度之间的因果链是有问题的。她进一步分析认为, Kaplan and

7、 Norton混淆了因果关系与逻辑关系、目的&m dash;手段关 系之间的区别。Norrekilt 指出,在因果关系中,各事件之间逻辑独立,且各 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只能用实证证明, 而逻辑关系不能被验证或被实 证地确定;如果说因果关系是对一种实证关系的陈述,那么目的 手段关系则与达到特定目的的手段有关。就实证这一点来说,以客户与财务二者的关系为例,在 BSC中,前者是因, 后者是果,然而只有很少的证据证明高的顾客满意度 会导致好的财务结果。 如 Anderson eta(l .1994,1997)的研究发现, 平均而言,77 家瑞典企业的会计绩效与顾客满意度正相关; Banker et a(

8、l .2000)的研究也发现顾客满意度与未来的财务绩效正相关。 但是,It-tner et al (.1998a), Foster & Gupta(1997)的研究却发现这两 者具有不确定的关系,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或不显着。因此,根据 Norrekilt的观点,BSC中四维度之间更多的是逻辑关系、目的 手段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此外, Norrekilt 还对 BSC 作为战略管理控制工具的有效性提 出了质疑。她认为 BSC 不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控制工具,它既没 有根植于组织内部, 也没有根植于外部环境, 因此在计划的战略与执 行的战略之间存在差异。三、平衡计分卡的实际运用及理论拓展对于B

9、SC的实际运用及理论拓展,很多学者进行了积极有益 的研究。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两方面内容:一是针对 BSC 的实际 应用进行的实证研究,探讨实务中实施 BSC 的形式;二是针对 BSC 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模型,实现超越。(一)实务中实施 BSC 的具体形式Malmi T (.2001)研究了 BSC在芬兰企业中的运用形式及被 采纳的理由。Malmi T通过对使用BSC的17家芬兰公司相关员工的 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在芬兰 BSC 的使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目标 管理;二是信息系统。Speckbacher et a(l. 2003) 对讲德语国家的企业实施 BSC 的 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

10、 发现 BSC 在这些企业中的运用主要有 3 种 形式:第一种是包括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多维战略绩效评价系统; 第 二种是在第一种基础上增加运用因果关系描述战略的内容; 第三种是 在第二种基础上添加通过沟通、 制定行动计划和激励来执行战略的内 容。研究发现,被最多使用的 BSC形式是第一种。Ax and Bjornenak (2005)从 BSC&ldquo供应者”视角 研究了 BSC 在瑞典的运用,发现 BSC 在瑞典企业中的实施带有明显 的本土特色。Mostafa and Robert(2008)研究了英国航空公司(BA日基 于文化变革项目下的新型业绩评价系统&m dash;&m dash;

11、企业价值计分卡 (BVS) ,并将其与 Kaplan and Norton 的 BSC 进行比 较,指出:BVS强调系统内部各维度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而不是因与果的关系;BVS不是简单地先设计然后执行,而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 不断演进的结果; BVS 在反映高级管理者的战略愿景时, 使战略在公 司内部出现,而不是由最高层管理者制定然后自上而下地施行。Pingli Li and Guliang Tan(g 2009)对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业绩 评价系统进行了案例研究, 提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框架可能更符 合中国的国情。(二)对 BSC 的超越有些学者尝试着提出自己的理论模型,实现对BSC的超越。An

12、dy Needly and Chris Adams et a(l .2000) 提出了基于利益 相关者管理的绩效棱柱模式。他们认为,BSC然考虑了股东、客户 等利益相关者, 但是视野还不够宽广, 当今的组织要想获得长期生存 和繁荣,必须考虑和满足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 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绩效评价和管理框架 绩效棱柱, 用于管理组织与其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绩效棱柱整合 了 5 个相关的方面,即利益相关者的满意、贡献、战略、流程和能 力,帮助组织思考下述 5 个问题: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他们需 要什么?组织需要从利益相关者那里得到什么?组织应用什么战略 来满足这些需要?组

13、织需要通过什么流程来执行这些战略?组织需 要运用什么能力来更有效果和效率地执行这些流程 ?Marshall W.Meye( 2002)在分析 BSC 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 一种新的绩效计量框架 & mdash;&m dash;基于作业的盈利能 力分析(ABPA。ABPA的基本分析单位是客户,它的基本思想源于 作业成本法(ABC,可以看作ABC的理论拓展。企业的作业以客户为导向,这些作业会产生成本,并可能为 客户创造价值,当作业创造价值时,客户则会给企业提供收益。基于 作业的盈利能力计量,依据作业的成本和收入比较来进行。Praveen Gupta(2005)将西格玛原理和 BSC有机地结合在一

14、起,创建了一种基于流程持续改进的六西格玛计分卡。 该模型的基本 思路是:企业是流程的集合体,领导也是流程,每个流程包含一些子 流程和作业, 需要通过计量和监控提高其绩效水平。 该模型对企业的 关键流程领导者和利润、管理者和改进、员 工和创新、采购和供应商管理、运营和执行、销售和分销、服务和成 长七个方面进行计量, 其中领导者和利润是核心, 是计量模式所要达 到的目标。四、结语BSC 实现了公司绩效评价的根本性变革,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BSC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公司的愿景及战略联系在一起, 具有战略管理的功能。 尽管如此,近些年 BSC 还是招致了一些批评,包括BSC在实

15、务中的适用性以及 BSC指标体 系中的因果链问题。针对 BSC 存在的一些问题,实务界和理论界对 公司绩效评价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关文献表现为: 一方面,对 BSC 的 实际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实务中实施BSC的具体形式;另一方面,提出公司绩效评价新的理论模型,实现对 BSC 的超越。从BSC的发展及超越过程可以看出,任何绩效评价方法都是 次优的,公司绩效评价是一个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参考文献】:1李焰公司绩效测评M江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2004.杜胜利.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发展演进 J .经济导刊, 2007 ( 12): 56-57.Teemu Malmi.Balanced scorecard in Finnish comp-anies: a research note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